2023年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1:58:06
2023年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模板14篇)
時間:2023-10-31 11:58:06     小編:MJ筆神

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和脆弱。在寫讀后感時,應(yīng)該突出自己對書中人物形象的評價和觀點。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的讀后感范文,如果你也讀過這些作品,不妨看看別人的觀點和感悟。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一

上課時候好給同學(xué)推薦書,有段時間學(xué)生見我上課就說,推銷書的又來了。

又沒啥回扣,為啥要推銷呢?因為就我的閱讀經(jīng)驗來看,開卷有益,但書的選擇也很重要。同一個話題,不同人寫出來感覺完全不一樣;甚至同一本書,不同的裝幀編排注解都會帶來全然不同的感覺。書的選擇會影響我們的閱讀體驗,所以總?cè)滩蛔“炎约赫J為好的書推薦給他們。

比如《莊子》的全譯本家里一直有,偶爾也翻過幾篇,但直到買了中華書局的版本才三天兩夜暢快地讀完,大呼過癮。比如第一本讀完的古人的詩集,不是李白杜甫,而是《劉長卿集》,原因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那個豎排本裝幀注解都太棒了。外國文學(xué)的譯本選擇就更重要了,雨果的作品,李玉民譯得就很好;托爾斯泰的小說,則非草嬰的譯本不取。喜歡的外國名著往往買好幾個譯本的,參照著看會發(fā)現(xiàn)誰的韻味更足。

還有一類書的選擇更加重要,即不同作者給同一人物寫的傳記。雨果的傳記選錯版本的話只能是一部情史。魯迅傳記那么多,個人認為林賢治的《人間魯迅》最好;沈從文的傳記,除自傳外以外凌宇寫得最棒。《名人傳》中有托爾斯泰的傳記,固然是名著,但更為詳實平易的卻是英國人羅莎蒙德.巴特利特的《托爾斯泰大傳》??梢?,書也不是越有名越好。特別明顯的例子還有兩個。一是梵高的傳記,最有名的是而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買來讀了覺得很雜亂,大概譯過來的東西都這樣吧。后來讀了豐子愷先生的《梵高生活》,覺得簡潔周備,平易深邃,其中的評論性文字鞭辟入里,字里行間是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家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另一例就是蘇東坡的傳記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最富盛名,早年讀的時候覺得也很凌亂,大概是作者才華橫溢不受羈絆的緣故吧,以至于想做做筆記梳理出個坡翁生平都不容易。后來讀了復(fù)旦大學(xué)王水照先生的《蘇軾傳》,才對這位心儀文豪的生平和作品有了較清晰深刻的把握。

王水照先生的《蘇軾傳》資料詳實,脈絡(luò)清晰,更可貴的是結(jié)合生平對蘇軾的代表作進行了賞析,是了解東坡其人其文的最佳選擇。瞧,我又在推銷書了,買不買由你。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二

恰似飛鴻,千年的夢魘,夢回千年。千年前曾有一位偉人牽動著歷史,他就是蘇軾。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詞至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主,至劉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如此想來,蘇之詩風(fēng)、詞韻、文采在那個清切婉麗的宋朝詞韻中是足以獨支起一片天空的。而蘇軾之意境、思想、態(tài)度在那個陰穢、密集、污惡的宋庭統(tǒng)治下卻膨脹不出一片可容身之地,以至于四處飄蕩,先后左遷杭州、密州、黃州等地,最后身老常州。

蘇軾生于寒素的地主家庭,其父為著名的散文家蘇洵。幼年深受其父文韻的熏陶,嚴厲的管教,殷切的期盼。五歲誦詩書,十幾歲便已通今博古,十九歲上京趕考,一篇《刑賞忠厚評論》揮揮灑灑,文蓋群英,一舉贏得主考官歐陽修之惜譽,高中舉人。從此便踏上了他那華麗、傳奇而又悲哀的人生旅程。

初踏仕途的蘇軾懷著滿腔拳拳報國熱忱,欲竭盡自己平生之所說,改易舊之惡制,補及新之明法,小則造福一方,大則兼濟天下,名流千古,萬年不朽。可他沒有看到現(xiàn)實的空虛,官場的污濁,他那天真的想法也許改變的知有他自己。是時,宋王朝才乏、兵弱、官冗、賦役不均、邊備空虛,如何使他懈下滿身之智勇,流泄?jié)M腔之熱情。異己他鄉(xiāng),獨浸于孤宦的寂落而無力得憂思。只是朝廷一個平常的形式,他被招慕還朝。興奮、感激、驚喜交加。積淤了多年的奮勇,埋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及時便整裝待行。

然而還朝后的他感到更大的不適。一來這時改革家王安石正雷厲風(fēng)行地實行變法。蘇軾雖然主張變法,但對于超出了自己眼域的王安石的那種更大變異的更易改革卻表示異議,連續(xù)上書反對,并因此要求調(diào)離京師。二來官場的污穢更加明顯地顯現(xiàn)在他眼前。他天真的心容不得那些污物的存在,連連上書明譏暗諷刺,終惹眾人排擠,被調(diào)離京師。他好像明白了,廟堂之高并不是自己的舞臺,山川水域才是自己的宿處。此后他寄情山水,銜殤賦詩。一個作家政治上的失敗往往會成就他文學(xué)上的不朽。杭州的西湖,穎州的穎水,黃州的赤壁等,皆在東坡的生花妙筆下久為流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深深打動了蘇軾:浩淼的水波,漣漪微微蕩開,月光的反射使湖水泛著淡淡的白光,悠悠的黑暗使西湖更加浩遠遼闊。許仙的執(zhí)著,白蛇的含蓄,感動了千萬人,也感動了蘇軾。他想他也有如此浪漫的愛情,想那喚魚池畔,仙山佳池,佳人才子,繾綣悱惻,悠悠乎不知天地之歲月也。妻子王弗成了他的驕傲與安慰,他想這樣的日子也是很值得會憶的。

還有武漢的.長江:“江漢西來,高樓大,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庇秩绶f州的穎水:“清穎東流,愁來送征鴻去,融情亂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碧K軾對水的眷顧和憐戀不言而喻,而東坡居士對坡的情怨更是情有獨忠。蘇軾左遷杭州時,自家向東有坡,故曰東坡,蘇子常料理,并以東坡居士自居。曾作詩一首: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想來那東坡置于深山密林之中,人跡罕至。這時他也許想起了林逋,梅妻鶴子,超然于世。

而朝廷的招募又使他來了興奮,他千里迢,火速趕往朝廷。這時王安石已死,司馬光要廢盡新法。蘇軾認為部分新法行之有效,不可盡改,因此又遭到舊黨的排擠,不容于朝。天真的他可知道在階級斗爭中是不能有中立者的。

蘇軾被貶謫至密州,這天剛?cè)胨?,妻子王弗便托夢于他訴說相思之苦。如今想那十年相思,十年生死離別,如何挨得。于斯月明星稀夜,煞短松岡之上,獨自遙望夜空哀愁。次日,蘇軾左牽黃,右警蒼,錦貌貂裘。并有千滿山岡,傾城人隨太守,不勝壯觀。蘇軾頓生豪氣,像孫權(quán)般親射虎,挽滿弓射天狼。卻遲遲等不見持節(jié)者。

最后等來的卻是持枷鎖著。烏臺詩案,一邦小人的斷章取意便使他陷入深獄,幾盡喪命。他著實害怕了,他是一位詩人,可以詠明月之浩然,贊清水之潔然,抒真心之憤然。然而一入污穢,他就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diào)動起碼的言語,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只是在殘陽如血欲滴是時吟詠著:我謫黃岡四五年,孤舟出沒煙波里,故人復(fù)通問訊,疾病饑寒疑死矣。

蘇軾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入世精神在現(xiàn)實中被擊得粉碎??伤€有乘時歸化,反樸任天的養(yǎng)生態(tài)度和看穿憂患的禪宗思想。所以當(dāng)他來到赤壁時,終于如醍醐灌頂,蘇軾完成了凄苦中的掙扎與超然。江水濤天拍岸,東逝去英雄。公瑾壯懷激烈,又指揮若定。小喬美艷伴英雄,自己只是空多情。唯江上之青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吾與子之所共使。

蘇軾一生四處輾轉(zhuǎn),有憧憬與得意,有孤寂與抑憂。若問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三

我讀了古詩,我感受到了古詩的豐富含義和詩人的智慧。

我在小學(xué)二年級就養(yǎng)成背誦古詩的習(xí)慣。我每讀完一篇詩,就有一個感想,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思考。下面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我讀古詩的方法與樂趣吧!

相信同學(xué)們都聽過古人說的一句話吧。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意思就是說:“一年之中春天是最好的時間,一天之中清晨就是最好的時間,這樣既增加了你的記憶力,也增加你平淡無味的一天。中國向來以詩歌王國垂名千古。在詩國的天空上,名家如繁星閃爍。如才華橫溢的詩人白居易,就躋身于這繁星之群。

在一個陽光充足的清晨,我坐在椅子上背誦古詩,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草》。背誦完后,突然發(fā)現(xiàn)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這首詩很有教育意義。詩中有一句詩叫做: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句詩,很有道理。意思就是說野地上被燒起的野草,只要到了春天,它又會重新長出來。這句詩同時也贊揚了草的頑強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早已成為名句,用來比作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斗爭精神和不可消滅的革命力量。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嗎?在生活中,當(dāng)我遇到一道題不會做時;當(dāng)我厭學(xué)時;當(dāng)我成績差時,就會想到草。草的這種不被困難所屈服的精神鼓勵了我,使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如此可見,背誦古詩對生活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好處啊!教育家孔子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可以有志本矣”用來教育后代。我們可要牢記這句話呀!

聽了我的事情,你們肯定也有所啟發(fā)吧!心動不如行動,馬上和我攜起手來,走進朗讀古詩的道路吧!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四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半生的漂泊,造就了蘇軾一生的豁達。他把仕途路上的失意當(dāng)作人生中的詩意,任世事變遷,任人心叵測,依舊安于顛簸。臨終之際,更是以一首《自題金山畫像》,詼諧地總結(jié)了自己一生的仕途浮沉。

幼時蜀中良好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家中得天獨厚的學(xué)習(xí)氛圍,再加上重視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使蘇軾成長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纳倌?。在科舉考試中,文章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一時之間,名滿天下。正當(dāng)蘇軾冉冉升起在文壇上空時,卻因為母親病故,不得不放下理想,與父親倉促離京。

時隔三年,當(dāng)蘇軾重新踏上了進京之路時,他卻陷入了迷惘之中,他感到了前途的不可把握。望著飛鴻掠過雪地留下的點點痕跡,又隨著雪花飄落而消失不見,他不禁感慨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但他不消極、不頹廢,轉(zhuǎn)而投身于工作中,要為國家立大事。蘇軾懷著超世之才,亦有著堅忍不拔之志,忙時勤于公事,閑時賦詩一二,擔(dān)任一地長官,造福一方百姓,他的才華和政績很快就受到了皇帝的賞識與重用。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蘇軾卓爾不群的才華,遭到了不少朝廷官員的嫉妒,變法派的污蔑,使蘇軾一再被貶。心中懷著烏臺詩案的苦楚,皇帝貶謫的道令,洛陽親友的掛念,蘇軾撣了撣一路的風(fēng)塵,與客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共同吟誦明月之詩。一生坎坷困頓使蘇軾明白哀吾生之須臾,不如托遺響于悲風(fēng),使他對名利冷眼看穿,只想笑對坎坷仕途。

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不總是一帆風(fēng)順的?;蛟S荊棘遍地,或許傾盆大雨,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吟笑前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當(dāng)我們回首走過的路時,就會發(fā)現(xiàn),路上已是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的航行中必然會遇到從各個方面襲來的勁風(fēng),利用好每一陣風(fēng),都能使自己如馮虛御風(fēng)般加速前行。面對勁風(fēng),穩(wěn)住航舵,縱一葦之所如;面對暴雨,堅定前行的信心,凌萬頃之茫然。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五

大家聽說過唐宋八大家嗎?就是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文學(xué)大師,他們寫出了很多輝映千古的文章。唐宋八大家里有: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其中蘇洵、蘇軾和蘇轍為父子三人,又被稱為三蘇。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說蘇軾。

讀了《百代楷模蘇軾》這部書,我知道了蘇軾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為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他仕途失意,屢遭貶謫,一生坎坷。

讓我吃驚的是書中的第七章,王安石和蘇軾之間的恩怨。王安石是個剛愎自用、個性偏執(zhí)的人。他目中無人的行為使當(dāng)時很多人對他不滿,可宋神宗卻對王安石很滿意,封他做了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時開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他所做的第一項改革,就是設(shè)置“制置三司條例司”,可蘇軾卻反對王安石制定的新政。因為他認為王安石的新政就是以國家的強制力達到富國的目的,而最終受害的確實老百姓。

王安石對蘇軾十分不滿,每次提到蘇軾的時候,王安石就會表現(xiàn)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還貶了蘇軾幾次官,最終將蘇軾貶到了當(dāng)時還是一片荒蕪的蠻夷之地——海南島。當(dāng)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感到非常驚訝,在我心里,一直以為這些詩人之間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卻沒想到王安石和蘇軾這兩位文學(xué)大師之間還有這么多的恩恩怨怨,心里感覺還挺不是滋味的。

最讓我感動的情節(jié)出現(xiàn)在書中的第六章,和蘇軾感情很深的妻子王弗不幸去世了,蘇軾一天夜里夢到了妻子,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是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讀完這首凄婉動人,情深義厚的詞,爸爸又給我講了這首詞里面的含義,令我感動不已,也更喜歡蘇軾這位真性情的文學(xué)巨匠了。

看完了《百代楷模蘇軾》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歷史知識,對歷史人物,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六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fù)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边@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后在網(wǎng)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應(yīng)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yīng),已變成“南岳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是何處出錯,是翻譯錯還是原稿錯,抑或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但是“南岳華山”本身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岳”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后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lǐng)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xué)修養(yǎng)也極其貼合中國人的理想。為這么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正因我喜愛他?!奔热辉谔K軾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jīng)歷,與王安石的糾葛占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jié),王安石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jié)似乎游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是為抬高蘇軾,更多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是這樣,到這天還是這樣。

林語堂自己也是個爭議人物,但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xiàn)。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么一句:

倘若哲學(xué)有何用處,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七

蘇軾在1037年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父親蘇洵是北宋頗為成就的文學(xué)家,母親是一名有修養(yǎng)的婦女。

1061年,蘇軾參加了考試,蘇軾批評當(dāng)時直言批評當(dāng)時的政治的漏洞,就連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歐陽修也稱贊蘇軾,宋仁宗非常賞識蘇軾,邊讓蘇軾做了官。

1069年,王安石進京變法,開始大刀闊斧的改變政治,而蘇軾非常的反對。王安石主張理財,而蘇軾主張節(jié)儉,于是兩人非常不合,后來成為了兩種分歧,是因為蘇軾和王安石的對抗。

后來,蘇軾在杭州做官,在杭州訪問寺廟,在西湖邊喝酒,并且還作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為杭州的據(jù)民民解決了用水的問題。

有一年,蘇軾被逮捕了,這個案子被稱為烏巢詩案。既然是烏巢詩案,肯定是作詩引起的,其實情況是這樣的,蘇軾因為在政治上和王安石有分歧,所以就親自寫了出來。因為新舊黨的分歧很厲害,有一些小人就發(fā)現(xiàn)蘇軾是最好打擊的對象,便誣陷蘇軾,說蘇軾罵皇帝。于是皇帝大怒,讓蘇軾進了監(jiān)獄。

因為眾人的營救,所以蘇軾在被關(guān)押一百多天后,并沒有放下自己的筆,一直寫下去。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八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小學(xué)生蘇軾讀本》??赐炅诉@本書,我知道了:蘇軾從小就很勤奮,他繪畫,詞,詩,古文都很有名。他的爸爸是蘇洵,就是《三字經(jīng)》里講的“蘇老泉”。他的弟弟叫蘇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被后人稱為“三蘇”。

蘇軾家不窮,但是他媽媽讓蘇軾兄弟吃苦。她說:“經(jīng)得住磨礪,方成得了人?!闭悄赣H的嚴格要求,才有了蘇軾兄弟倆后來的成就。

蘇軾長大以后,可以說“永遠在路上”,因為蘇軾被貶到了“天涯海角”。為什么呢?因為蘇軾為老百姓服務(wù)啊,我真有點可憐他。不過蘇軾倒是樂在其中,一邊游歷一邊品嘗美食。即便到了嶺南,他也能開心地“日啖荔枝三百顆”,別人都不愿意去的嶺南,他說“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有很多朋友,比如吳復(fù)古,張中,古耕道,王安石,秦觀…

讀完這本書,我居然有這么多的收獲,可見這本《小學(xué)生蘇軾讀本》的重要性。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九

十年一夢,千里孤墳,陰陽兩隔。涌上心頭的是無盡的凄涼,滄桑見證的是兩鬢如霜。數(shù)得盡的是三千煩惱絲,道不出的是十年的相思情,情也芊芊,意也綿綿。靜靜地,靜靜地回憶,回憶是無聲的嘆息,嘆息是永遠的別離。

昨夜幽夢,重歸故鄉(xiāng)。小軒窗前,梳妝臺邊,仍是你生前最美麗的容顏,一顰一笑,宛若生前。四目相視,相顧無言,唯有千行熱淚,訴說十年的思念。

為情所傷,縱使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軾一個豪放派的始祖性詩人也在劫難逃。也許他心中該有一處最柔軟的角落吧,“帶淚,并且不可觸摸?!?/p>

十年的光陰,從相遇到相知。又十年的歲月,從相別到相念。

十年,蘇軾以十年時光為弦,和著血淚,伴著心痛,獨品一杯清酒,自賞一輪冷月,在月光之下,在天地之間,譜就一首斷腸曲,彈與天下有情人!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p>

每當(dāng)吟完這首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佳作,心中仿佛有千言萬語噴涌而出。這是我最喜歡的詞之一。

此詞寫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仕途不濟,官場失意,蘇軾用一首《定**》來表達了他豁達的胸襟?!抖?*》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fēng)雨這一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xiàn)了其遇雨阻卻無悲無喜,醉醒全無的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哲理。

“莫聽穿林打葉聲”狂風(fēng)驟雨,黃州之貶又如何?作者不以外物縈懷,依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而對生活的磨難,他淡然處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艱難險阻在他心理如無物,他搏擊風(fēng)雨,笑傲人生,抒寫大氣磅礴的人生態(tài)度:“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種忘我的境界大有“何怕濁煙迷人眼,我有正氣存人間”之勢。

是啊,自然界的風(fēng)雨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fēng)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從蘇軾的態(tài)度中我體會到良多啊。還記得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感覺天一直在下雨,我就如同蟄伏的繭一樣,處于高考無邊黑暗中。身邊的種種約束與不自由都成為了一把強有力的鎖,約束著我的心。廢寢忘食地拖著廢倦的身體如行尸走肉般地為明天擔(dān)憂,也許高考路上本來就是**不斷吧!心累了,心就下雨了,無法把自己的心整理得更好。這時讀了《定**》,心中所有不解和不安都平定下來了?!抖?*》教我要不怕風(fēng)雨,頂風(fēng)沖雨地從容前進,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前進,要看開一切坦然面對一切地前進……我仿佛看到了蘇軾在仕途中遇雨但是仍然從容前進的身影……蘇軾的處世態(tài)度平定了風(fēng)雨,也平定了我的焦躁不安。

我們恐怕沒有圣人的意境,也沒有足夠的閱歷,但都不防閑時讀讀《定**》,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新的體悟。也許不經(jīng)年我們也能理解蘇軾的超然灑脫。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十一

《蘇軾傳》是蘇軾研究專家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一部書,四十五萬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書寫得很好,但這卻是一部不好寫的書。蘇軾一生經(jīng)歷豐富復(fù)雜,著作多,面廣,這是難點之一。還有,就是有林語堂的名著《蘇東坡傳》在前面比著,那書寫得那么精采。

我讀《蘇軾傳》,覺得全書對蘇軾的評價,大體與《蘇東坡傳》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謂:"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短K軾傳》大體是以這種評價展開的。不過書的副題《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們是極力從蘇軾生活經(jīng)歷來理解和描寫他的。因此這書自有它的不容忽視的特點。

一,它嚴格按編年敘事,而且強調(diào)蘇軾作為作家的一個方面。全書將蘇軾的詩詞文章貫穿它的一生,對比看起來,《蘇東坡傳》就不是這樣,它要照顧英美讀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詩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傳說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本《蘇軾傳》對讀者從蘇軾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敘事中展開對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的闡釋,而且闡釋得極好。在此,就表現(xiàn)出王水照先生對蘇軾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傳記里應(yīng)用隨心自如。蘇軾的心事、文思,與天下的政事,交織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難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沒讀過蘇集的讀者,從《傳》中引用的大量詩、詞、文中,特別是從并不常見的隨筆、短箋中,能領(lǐng)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語堂酷愛蘇東坡。林寫的是文學(xué)性更強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相當(dāng)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創(chuàng)作。當(dāng)然林氏有他充分的歷史材料證明,而我總覺其著眼點在于蘇東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愛的人格。而《蘇軾傳》則更帶有學(xué)術(shù)性。它更全面,更講究論證。的確,蘇軾的風(fēng)流瀟灑,幾乎是天成。但是,環(huán)境也造就它。不論從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看生平,還是從生平看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都不單有瀟灑風(fēng)流,而且有個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難。烏臺詩案中國最可笑的文字獄之一后被貶黃州,是蘇軾生活的關(guān)鍵一步。在林、王二傳中,都重點寫。余秋雨重要散文《蘇東坡突圍》也選這一段來寫。蘇軾的人生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此都是一個高峰。對這一段生活,《蘇軾傳》無疑寫得更豐富。它把痛苦和苦難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驚心動魄。苦難充分,"超越"才有力。

林氏過分地渲染了蘇東坡在苦難中的樂天、快活,甚至把他在"烏臺詩案"里受審時的屈辱與痛苦也說成"有趣".《蘇軾傳》則把黃州生活寫得更令人可信。比如當(dāng)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fù)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是驚弓之鳥了。他在黃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見的民間疾苦,苦日子也嘗到。在此有一點不可不提。蘇軾在黃州時寫過許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給他的朋友也是政敵章忄享的信中對已往表示悔過。林傳說,是"一封非常貼切的回信,悔過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體不過",簡直可請皇帝過目;言外之意是應(yīng)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則以為"可能夾雜著個人求助的動機".我以為寫得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對新法了。這似乎順理成章。王著寫出的詩人,更復(fù)雜、真實些。

三,關(guān)于王安石變法,林氏的否定也許太簡單化。而王著則更客觀些。關(guān)于蘇、王二人,當(dāng)然都是大作家,蘇比王高。此書提到變法時,曾對比蘇、王的見解說:"無論是思想的高度,還是目光的遠大,蘇軾都無法與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論".這也是客觀的。此書在王安石身上著墨不少,而且是從王安石與蘇軾的交往中寫的,重頭文章在王安石罷相以后。蘇軾在金陵訪王,政敵又成文友,舊懷盡釋,論文極樂。那一大段就寫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風(fēng)雅,更寫出兩位大作家的可愛。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斗爭、政權(quán)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里,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diào)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布這么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么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shù)?儒釋道完滿融合的原因之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一,是文學(xué)的支持,在窮鄉(xiāng)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nèi)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志銘、有經(jīng)典注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fā)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dāng)文學(xué)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

第二,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他像一株散發(fā)著特殊氣質(zhì)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初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癡,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癡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

第三,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么一個印象。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guān)于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制藥方,聽說曾經(jīng)還配了制墨秘方,差點把房子燒毀,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fēng)光可以游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tài),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用英文寫的,()有多個譯本,我看的是張振玉的譯本,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精彩的傳記。

首先,林并沒有將蘇東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實敘寫,娓娓道來,偶爾還加以調(diào)侃,如蘇的長子出生時,他說,幸虧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憂期間可就落人把柄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形象。

其次,本傳旁征博引,除了蘇的生平文字資料,還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識,讓讀者清楚,蘇是處于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他的行為是處于什么考慮的。

另外本書的趣味性也很強,作者盡量還原歷史,把當(dāng)時的情景描得繪聲繪色,特別是蘇在杭州的生活,無論是干勁十足地為百姓謀福利,還是愜意的游山玩水,都令人心向往之,還有很多歷史故事,蘇與奇人異事往來的趣事,還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語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語堂先生理解為"水沒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遠不會對之生厭",很形象,也加深了對蘇的了解。

但也有不足之處,像對王安石變法及王安石的個人評價上,很多人認為是本傳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覺得有失偏頗、對這個影響蘇至深的事件,花了三個章節(jié)敘寫,但幾乎都是貶義,我覺得對這件事,應(yīng)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說王安石為國家一大害。我聽過性不可以善惡論也,更何況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也有可取之處,這里作者的主觀意識太濃。

讀一本好書,有如品一杯茗。很多美妙的感覺一瞬即逝,不可一一而述,但心充盈了。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十二

五年級下學(xué)期,我閱讀了講述了蘇軾一生經(jīng)歷的一本書——《蘇軾傳》,我了解了這個大文豪的特點與生平經(jīng)歷。

我特別喜歡蘇軾的文章,即使他過上了農(nóng)家的生活,也下肯放下手中的筆。我尤其欣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碧K軾將赤壁之戰(zhàn)刻畫得淋漓盡致,描繪出周瑜容貌俊美與智慧。

令我贊不絕口的不只蘇軾流芳百世的詞,也有蘇軾廣為人知的詩。我比較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我喜歡蘇軾的另一面——美食。他是一位美食家,但吃飯之際總不忘禮儀——只吃眼前菜。有一次,蘇軾的朋友來他家吃飯,蘇軾的'妻子王弗在他的位置對面放了一盤蘇軾最愛吃的兔肉絲,蘇軾只顧吃眼前菜,完全沒有注意到餐桌上有兔肉絲。在黃州,蘇軾還做了“東坡羹“,還附一首《東坡羹頌》,深受大家喜愛。這位美食家做的東坡肉更是享譽千載的名肴,在《豬肉頌》中,他寫道:“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秉S州還盛產(chǎn)鮮魚,蘇軾摸索出一和烹調(diào)法,常常請朋友品嘗魚羹。

蘇軾還有許多特點,這本好書中都提到了。我讀《蘇軾傳》知道了許許多多蘇軾的人情世故,讓我們從這本“蘇軾寶典”中發(fā)掘更多的知識吧!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十三

今年寒假,奉老師之命買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軾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沒想到自己卻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chǎn)生了無限的敬意。

首先,林先生在文中向我們先介紹了東坡的家世,對他影響比較大的應(yīng)該是他的母親程氏,他小時讀完《范滂傳》,東坡抬頭望了望母親,問道:“媽,我長大之后若做范滂這樣人,您愿不愿意?”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他母親從小就給他進行好的道德熏陶,也是以后成長成才的一大要素。

接著介紹了他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他從小就展露出他的超于常人的才氣,但這一點也沒妨礙他的努力。蘇東坡讀書時就將經(jīng)史詩文、經(jīng)典古籍都背的滾瓜爛熟,這對蘇東坡的將來大有好處,因為每當(dāng)他向皇帝進諫或替皇帝草擬圣旨之際,或在引用歷史往例之時,他決不會毫無頭緒。蘇東坡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也告訴我們天才也需要勤奮學(xué)習(xí),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蘇東坡傳》里不只是介紹了蘇東坡其人還介紹了與他最相關(guān)的三蘇其他兩人,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父親蘇洵天性沉默寡言,氣質(zhì)謹嚴,思想獨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與人易于相處的人。再一個就是弟弟蘇轍,蘇轍的性格與他哥哥不太一樣,他的性格是恬靜冷淡,穩(wěn)健而實際,因此也比他哥哥在官場上得意些。寫完三蘇,又要說說蘇軾的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務(wù)實際、明利害方面,似乎遠勝過丈夫,所以蘇東坡則事事多聽從妻子,她是一個妻子,也更像一個聰明的管家,睿智的伴侶。不幸的事她英年早逝,這讓蘇東坡很是難過,曾專門寫過一個詞紀念她,這就是與賀鑄的悼亡詞并稱為悼亡詞雙絕。文中給我們重點介紹了東坡在官場的幾次沉浮。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fēng)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dāng)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幽默的他在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xué)”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guān)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dān)憂。

熱愛生活的他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許多軼事。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傳給后世“東坡肉”、“東坡壺”等。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多愁善感的他在《江城子》一詞中,“十年生死兩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fēng)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正直的他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仍然不改犀利詞風(fēng)。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異??部赖囊簧?,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余情!經(jīng)萬古流不盡!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fēng)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讓我們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王水照蘇軾傳讀后感篇十四

一個月,從七品芝麻官升到3品大員。同樣是一個月,從京城大員到流放。區(qū)區(qū)40年的仕途生涯卻擔(dān)任過30個官職,遭貶17次,坐牢170天。想來也只有蘇東坡這等不通政治之人能在官場上才能如此大起大落經(jīng)歷,究原因無外乎在他那張守不住話的嘴。

“汝必能殺人?!边@是蘇軾初見章惇時說的話。雖然不知道蘇軾是否真的善于看相,但初識就如此直言不諱地指責(zé),蘇軾又是多么的口無遮攔。恰如他所預(yù)言,章惇最后的確壞事干盡,甚至間接造成蘇家的衰敗,但這張沒有顧忌的大嘴顯然得罪了不止一個人。

“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若甘愿放下那份較真,那他何愁不能封侯加爵。上帝雖賦予蘇軾前所未有的才氣,卻令他人生道路崎嶇不堪。與之相比,嚴謹?shù)淖佑墒送鞠鄬κ歉悠巾?,但今天,我們過多銘記的卻是他這位樂觀奔放的長兄。

從儒家四書五經(jīng)到莊子佛學(xué),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蘇軾不僅腦有萬卷書,腳下也同樣有萬里路。蘇軾即使在面對苦難,也不表現(xiàn)出一絲一毫的氣餒與頹廢,“一蓑煙雨任平生?!闭撬菬o謂與豪放,使他的詩歌不缺華麗無實的靡麗之作。

林語堂曾言“章惇對東坡是唯恐其不死,東坡卻望章惇延年益壽。”蘇東坡向來是對事不對人,但他的一張大嘴卻使他一生落魄,但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正是這張大嘴巴讓東坡居士可敬可愛,在這個無知勇敢的老頭面前,任何的擔(dān)心后怕都是無用可恥的。蘇軾的一生滿目瘡痍,遍布了滄桑,苦難與偉大并存擁有著歡樂與悲情的雙重命運,也正是這雙重命運,將蘇軾推上了文學(xué)藝術(shù)的巔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74384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