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幅難忘的畫教案(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7 23:49:23
2022年一幅難忘的畫教案(八篇)
時間:2022-12-17 23:49:23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一

一次,媽媽帶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去寫生。

“媽媽,你看哪,這兒的河水多美,還有小船!”我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身旁清澈的河水,粼粼的水波上停泊著的一只小木船,立刻高興地畫起來。

可是,我正要畫那只小木船時,一陣水波散開,小木船劃走了?!罢娴姑?人家好不容易畫的。缺了只船,怎么行呢?媽媽……”我急哭了。我想媽媽一定會來幫我出主意的。可是,沒有人應聲,媽媽到前邊的河灘上揀鵝卵石去了。我懊惱極了,真想把畫夾子摔了。

這時,就像一個奇跡,船居然劃回來了。夕陽下的船夫似乎沒有什么表情。小木船準確無誤地停在原來的地方了。我高興得直想跳,趕快繼續(xù)畫起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畫完了嗎?”這聲音很粗重,是船夫在問。

“就差一點兒了。”

“別急,我等著。”

我感到高興,還有一些激動。畫完了,我大聲說:“謝謝您,老大爺?!崩洗鬆斝α诵?,劃著小木船走了。我轉過身來,發(fā)現媽媽已在身后。她輕輕地說了一句:“風景是美啊,可是最美的還不是風景?!眿寢尩脑捲谖倚闹芯镁没厥?。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二

一張白紙上畫著這樣的景象:寬闊的云天下面,一條河,一只船,船上安然地坐著一位老大爺。線條簡單極了,色彩也不鮮明。老大爺的神情有些特別,親切而又陌生地盯著什么,手里拿著煙袋,嘴巴微微地張著。這樣一幅簡意單的畫,卻被放在了我習作本的首頁,是因為它有不平常的來歷。

一次,媽媽帶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去寫生。

“媽媽,你看哪,這兒的河水多美,還有小船!”我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身旁清澈的河水,粼粼的水波上停泊著的一只小木船,立刻高興地畫起來。

可是,我正要畫那只小木船時,一陣水波散開,小木船劃走了。“真倒霉!人家好不容易畫的。缺了只船,怎么行呢?媽媽……”我急哭了。我想媽媽一定會來幫我出主意的。可是,沒有人應聲,媽媽到前邊的河灘上揀鵝卵石去了。我懊惱極了,真想把畫夾子摔了。

這時,就像一個奇跡,船居然劃回來了。夕陽下的船夫似乎沒有什么表情。小木船準確無誤地停在原來的地方了。我高興得直想跳,趕快繼續(xù)畫起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畫完了嗎?”這聲音很粗重,是船夫在問。

“就差一點兒了。”

“別急,我等著?!?/p>

我感到高興,還有一些激動。畫完了,我大聲說:“謝謝您,老大爺。”老大爺笑了笑,劃著小木船走了。我轉過身來,發(fā)現媽媽已在身后。她輕輕地說了一句:“風景是美啊,可是最美的還不是風景?!眿寢尩脑捲谖倚闹芯镁没厥?。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三

這是一節(jié)以計算為主的課堂,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分數連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確的計算分數連乘運算;借助已有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是按照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

一為復習鋪墊,為新課做準備;二為提出和課本同步的嘗試題;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四學生嘗試練習,檢查自學效果;五學生討論交流嘗試練習,說說為什么這么做;六教師評講、引導總結歸納;七為課堂反饋練習提高。

整節(jié)課,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探索新知。

課前備課,雖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費盡腦力了。課本78和79兩頁知識點較多,有連乘、連除、乘除計算,還有分數混合運算應用。為了便于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我認真研讀教材,翻閱人教版相應的課題,仔細研讀教學用書和他人教學案例,翻閱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筆記,最后把課本濃縮的知識一一挖掘出來,讓課堂目標變得單一明了。

課堂回顧:

一、在自學環(huán)節(jié),總是擔心學生自己學不會,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本78頁的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有點動搖。還好,堅持了原來的想法?;仡櫼郧暗恼n堂和這節(jié)課,發(fā)現一個問題:學生不善于向同學或老師提問題。比如“這個是怎么計算的”、“這步計算,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在碰到不理解問題的時候,不敢甚至不會求助。這除了師生關系影響外,更多是“提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沒有做好。如何讓學生學會求助,這是一個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二、這一個關于學生討論交流引發(fā)的問題。習題做完后,學生的一個鮮明舉動是高舉小手并“老師,是這樣做的嗎?”。在你的課堂中,請留意這一點。當然,學生完成練習后,問老師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訴老師,從而得到肯定——這是一種被動的肯定。我們能不能針對這個“被動”再做些動作呢?比如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來自其他人的肯定。這種肯定就先來自他的同學、好朋友、好伙伴,而不僅僅是他的老師。這就需要有時間有空間讓學生去討論交流。

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后,就可以自由下座位,找自己想找的同學討論交流解題方法和過程,最后統(tǒng)一答案。當然,整個課堂需要學生做到令行禁止,不然課堂紀律會比較亂。和學生約法三章,當聽到老師說回座位等停止討論的信息時,沒有馬上按要求做的,下次將不能在課堂上離開座位。學生也是愿意接受的。如果學生直接來找老師交流答案,當然你可以建議他先和其他同學討論交流,統(tǒng)一答案后再回來和老師交流。

上面有些是本節(jié)課的額外語。今天的課堂,只看到那么一兩個人敢離開座位,說明學生還是很守紀律卻又比較膽小的??傁耄汗_課也讓學生大膽離開座位討論,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同桌或前后四人。

三、本節(jié)課的連乘計算脫離了情境題,為了計算而計算,沒有讓學生結合例題說一說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雖然學生學會了連乘計算,但沒有聯系實際問題解說,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課堂教學機智不足,缺少有效調整。在絕大多數學生熟練掌握連乘計算之后,還是按著教案上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跳開教案上課,導致后面的練習趨于簡單,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五、教學語言趨于平淡,教學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夠有趣、不夠活。針對這點,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多看一些綜藝節(jié)目等節(jié)目,向主持人好好學習呢?因為我們也是整節(jié)課的“主持人”。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四

《揚州茶館》是朱自清先生的《說揚州》節(jié)選。朱自清是一位語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純真樸實的風格見長,給人疏朗清新的感覺。這篇《揚州茶館》,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后生到揚州茶館品茶吃點心。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來飲茶的先后順序、燙干絲的具體步驟、揚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本文層次清晰,共分為三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零碎小吃、燙干絲、小籠點心這三類揚州小吃。作者抓住了每類小吃的特色,有條理地從色香味、做法、選料等方面介紹。第二小節(jié)“燙干絲”的制作過程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在課文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愛吃的小吃,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這篇課文的字詞教學方面,我還是采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理解“兜攬”一詞時,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自己就是賣零碎的,自己會怎么叫賣生意,能夠更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但在學生交流表達時,聲音都比較小,沒有叫賣的感覺,我應該加強指導。

學習文章時,我先讓學生找到概括寫揚州茶館特點的句子,然后指導突出重點朗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文章的大致意思,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在學生找到揚州茶館吃的花樣后,我引說“在揚州茶館,有______等零碎小食,有______,還有______,所以說吃的花樣______?!边@樣的句式,在訓練運用句式說話的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在指導學生學習零碎小食的部分,通過讓學生自己讀,找到這些零碎小食共同的特點,在讀中感悟到一個“香”字,并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通過一邊聽他人朗讀,一邊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復現茶館的畫面,再來談談“走進揚州茶館,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我聞到了什么?”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能夠將各自的所看所聽所聞清晰地表達出來,進一步體會到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把“燙干絲”的過程清楚地說給大家聽,學習復述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對于剛學習復述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老師要給學生鋪設好臺階,因此,在這一部分處理中,我先給學生觀看我在網上搜集到的制作燙干絲的視頻,讓他們邊看邊想廚師做了哪些動作,然后再圈出文中的動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細膩。再通過填空,理清燙干絲的先后順序,然后再抓住重點詞嘗試邊做動作邊復述,有了動作的輔助,復述就不會太難了。

課后,經過戚老師的點撥,我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處理得更到位些,在借助影像感受語言文字的準確之后,在同桌互說的同時可以再播放一遍視頻,再次利用影像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多給學生一些扶手,學生也會說得更好。

另外,閱讀好文本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所在,揚州茶館的著名不僅是由于茶館中吃的花樣最多,還與揚州人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息息相關。于是我提出了“揚州人為什么愛上茶館呢?他們僅僅是去品嘗茶點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對揚州茶館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初步感受到中華民族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對教學有個整體的回歸。

在多位老師的指導下,使我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及研究,對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了及時的改進,讓我在這次評比課中收獲不小。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五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下面,我從以下兩點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 透過窗口看世界,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此窗口為階梯,創(chuàng)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連的以外的內容,適時地引進推薦給學生,既擴大閱讀的量,又能為深度理解文本服務。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課文,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美麗的梅花圖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后用多媒體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兩首現代的詩歌《游子情懷》和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里,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里,課內外融合,使本節(jié)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孩子們的心便不會拘于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撥開層層迷霧,讓詩性的陽光灑進孩子的語文生活,讓我們的學生更多一份語言的醇厚與靈動,更多一份精神的豐裕與深廣。我們愿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二, 點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價值

語文課程具有審美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我知道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憾學生的也是情,而教師的情感對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學生面對情感豐富的老師,身處充滿激情的氛圍,一定會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節(jié)課我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漸入佳境,尤其在講到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時候,教學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的小臉通紅,情緒高漲,他們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想到了詩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想到了__,王二小……說他們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剛強不屈的梅花。望著他們一張張因激動而漲紅的小臉,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們一同成長,他們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梢钥闯觯瑢W生被外祖父的這種深切的愛國情意打動了。他們的心中也涌動著一顆中國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豐富生命的心際網絡。當學生感到有一滴圣潔的露珠滴落到靈魂深處的時候,當學生被沒膝的豐草所震撼的時候,當學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動莫明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他們的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時間有限,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不夠等。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六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是蘇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獨立安排的策略學習。教材旨在讓學生經歷“尋求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價值”的系列活動,形成解決問題的策 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的例題中數學信息是無序地單獨呈現的,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體會整理信息的意義與作用,內化成自覺、靈活地 整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jié)課我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一.體會列表整理的價值。

在教學中,解 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局限于獲得具體問題的結論和答案,它的意義更在于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體會列表的意義。教學第1個例題把后面小軍的信息結合再一起,以 三位同學的對話為主題圖,讓學生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并把這些信息用句子或畫線段圖整理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看,在此相機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列表整理。 通過列表整理和句子整理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列表整理的價值,更加簡潔,清楚。

二.填寫表格、理解結構、分析思路。

由于學生初次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因此需要細致的指導,在教學中,我盡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學要求。

1. 帶領學生經歷填表的過程。事先準備的表格先讓學生讀懂表格,再帶領學生經歷一次填表的過程。填好表格后注意在交流中,讓學生說說表格的每一列填寫的是什 么?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欠缺的是,學生對于列表法的掌握并不好,主要在于不懂得列表的好處以及怎樣列表來思考分析問題,很多 學生甚至是在算過結果后再去填表,把列表整理信息變成了一種無用的操作。

2.引導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列表是一種策略,其目的就是 為了解決問題。不列表,讓學生解答這些兩步計算的問題也并非難事,大部分學生列完表格后,也是用以往的經驗進行列式計算的,這樣也就失去了列表整理的價值 了。因此教學時,在填表以后我讓學生看著表格復述題意,說說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體會各人買的本數與用去的錢數是緊密聯系的數量,體會列表整理顯示了這些數 量的對應關系。

3.啟發(fā)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和步驟。例題1,題目本身不難,所以在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后,我讓學生根據表格顯示的 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來列式計算。在交流時,讓學生看著表格順著兩種思路去分析這個題目,一種是從條件想起,根據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1本的價錢 (單價),一種是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這樣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在今后的解決問題時,可以通過列表整理,更好地理出解 題思路、找到問題的解法。

三.組織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例題1教學之后,通過算式比較,讓學生說說在解題時,有什 么相同點?通過把兩張表格合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發(fā)現。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發(fā)現和體會,如:小明買3本用了18元,小華買5本用了 30元,小軍買7本用了42元,每本練習本的單價是相同的;求小華用去多少元和小軍買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練習本的單價;買的練習本多(少),用的錢也多 (少)等。這些發(fā)現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清楚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初步感受函數關系,為以后學習正比例的知識打下基礎。

上完課以后有以下幾點覺得難以把握:

一、把握尺度難

用 表格方法進行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并按一定的結構填寫在表格里,但這個指導的度難以把握。第一次試教覺 得很簡單,出現情境圖后讓學生整理的出條件和問題,直接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大都不知所措,或是把問題重抄一遍,或是列式解答,或是滿臉困惑地傻坐,很難 提供一份比較滿意的整理結果,還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到二小上課時,我就直接出示表格給學生,學生很快地理解了老師的意圖,但又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領會列表策略難

在 試教課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不能透徹地領會完整的列表策略,解答歸解答,列表歸列表,很難把它們融合在一起,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表格中該填問號的地方,填上 了數據,把本該最后一步完成的內容提到了第一步完成。于是我在二小上時,表格出現后,我就強調了問號的作用。在啟發(fā)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系理出解題思路 強調從問題出發(fā)怎樣考慮。學生情況比試教時好得多,但仍有學生先列式解答,只是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習慣。

三、體會策略價值難

讓 學生體會列表策略的價值,并自覺應用該策略解決問題是一重點,但由于教材中呈現的例題比較簡單,而且學生對歸一問題中隱含的數量關系掌握的比較好。當出現 情境圖時,有的學生已經口算出了一本筆記本的價格,甚至小華用去多少元?小軍買多少本?也口算出來,學生覺得列表是老師和課本另外強加的額外負擔。為了解 決這一問題,我將列表整理與情境圖對比,突出表格更清楚,有條理。盡管這樣,在后面的練習中可看出仍有學生覺得直接列式解答省事。由于時間關系,書后面的 兩個習題鼓勵學生多樣化的整理信息,引導活動從有形向無形發(fā)展,這一教學過程未能完成。

通過這次賽課活動,從中發(fā)現了很多不足,有待改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認真分析教材,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七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崩畎椎倪@首“峨眉山月歌”以前我并不熟悉。備課時,我就在想,為什么編者會選擇李 白的這首詩為學生學習的版本呢?之后,我翻閱了“唐詩鑒賞”這本字典,了解到本詩短短28個字,卻包含了5個地名,12個字,是唐詩中絕無僅有的。并且, 這5處地名在詩句中的位置也不同,詩人寫作詩歌時巧妙地把它們融合在了詩句的各個部分,實在令人佩服。再從詩的整體來看,短短四行字,卻給讀者展示了從四 川清溪到長江三峽的千里出游圖,其磅礴氣勢也令人折服。

于是在課堂上我就抓住了這兩點來進行教學。

首先是解題,“峨眉山月歌”這個詩題中“峨眉山”是地名,“月”指月亮,“歌”是詩歌,即這是一首寫峨眉山月亮的詩歌。

接 著,我告訴同學本詩短短28個字,卻包含了5個地名、12個字,是唐詩中絕無僅有的,要求同學自由讀古詩,找出這5處地名來。5處地名找出來以后,

學生對 這首詩的理解略有所悟,但此時若放手讓他們自己來讀懂詩意對于半數同學來說還是有困難的。因此,第二步,我就要求學生再讀古詩,試著解釋詩意,遇到困難可 以提出來。果然,學生對詩句中倒裝的寫法不明白,這“半輪秋”成了首當其沖的難題,在老師提醒“半輪是用來修飾月亮的”后,學生才弄明白了詩句第一行的意 思。在此,我結合半輪月,配以簡筆畫介紹了上弦月、下弦月,了解了詩人出游的大致時間。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從字面解釋并不難,主要是學生得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結合生活中人在動景物跟著動的生活經驗才可以充分感受到此句的精當。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眱尚兄灰靼住鞍l(fā)、君、下”的意思,詩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了 解了古詩的大意,第三遍品讀古詩的要求是根據整首古詩的理解寫出李白的出游路線。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品讀中在腦海中展現出這幅千里出游圖來?;蛟S是因為對詩 句理解不透徹,或許是因為平時很少看地圖,對此線路缺少了解,這條“清溪到峨眉山到平羌江到渝州到三峽”的線路圖出錯的同學很多,特別是渝州和三峽的次 序,大部分同學給換了位置。我立即想辦法補救,以講臺為“清溪”要到“三峽”去,以次明了“三峽”是最終目的地。教室的一過道為平羌江,我順江而下,向后 看,看到了峨眉山,看到了那半輪秋月,前面不遠我將要到達的地方是“渝州”。學生對這樣形象的說法更能接受。

最后,在有節(jié)奏地朗讀故事的基礎上還留有一點時間給學生反復吟誦古詩,形成積累。

原本在教學設計中還有讓學生結合書上的畫面以山月為題說一段話的訓練,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欣賞水平限制了這個訓練,難以完成美的欣賞與創(chuàng)造,只有以教師語言給予補充,此教學設計得再思改進。

一幅難忘的畫教案篇八

“信息技術真是閱讀教學的好幫手!”這是我上完風娃娃這一節(jié)課后最大的感嘆?,F代信息技術進入教育領域之后,向師生展示了一個嶄新的、豐富的、廣闊的教學世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正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它在以下幾方面給我們的閱讀教學帶來了無限活力。

一、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習興趣。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對生動的卡通形象有著一份特殊的愛好,他們看起動畫片來,往往津津有味,聚精會神。如果把學習的內容也變成動畫,毫無疑問,每個學生都會被牢牢吸引過來,自覺自主地投入學習。

我在上《風娃娃》這一節(jié)課時,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了生動有趣的畫面,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生字時,我利用課件展示了風娃娃吹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生字泡泡,接著讓學生去認讀,學生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又向學生展示了“風娃娃吹動風車”、“風娃娃吹動帆船”這些動畫,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可以說,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興趣一直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

二、直觀形象,便于理解課文。

電教媒體能將動畫、圖像、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使我們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幫助我們更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我把一些重難點的內容做成了一個個小動畫。如低年級的學生可能不明白“斷斷續(xù)續(xù)”這個詞我就利用多媒多向學生展示“斷斷續(xù)續(xù)的水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

三、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豐富閱讀感受。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是閱讀活動的能動的參與者。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又產生憤悱之情和閱讀急切感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正是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不可否認,傳統(tǒng)教學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然而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閱讀教學更勝一籌。

利用多媒體文、圖、音并茂的特點,可以為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如運用多媒體情境導入模式——場景式、人像式、圖畫式、設問式、音樂式、組合式等,就可從一個或多個角度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動機。又如閱讀劇本需要創(chuàng)設一種戲劇氛圍——配上個性化的獨白、對白使人如聞其聲,展示場景、播放背景聲響使人如臨其境。對此,集語言、圖像、音樂于一體的cai課件就可大顯身手。學生在這樣的戲劇氛圍中閱讀,興趣必然濃郁,學習的主動性也隨之增強。

在《風娃娃》這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有聲有色地展示風娃娃所做的幾件事,在一些文段中,還配有音樂的按鈕,為學生的配樂,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

四、拓展閱讀內容,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用于閱讀教學適合信息時代對閱讀的要求。多媒體和網絡信息量大、傳輸快,用來搜集信息、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利用這一優(yōu)勢對閱讀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課文內容涉及的相關資料等,既能讓學生在充分涉獵的基礎上自主學習,也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教學《風娃娃》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與風有關的一系列資料,如風的用外,風的危害。通過這些圖片的資料的介紹,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394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