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意義,并將其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深度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書中的主題和情節(jié)進(jìn)行簡要描述,引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和思考。其次,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jìn)行個人化的解讀和評價。最后,可以提出自己對書籍的建議和自己在讀后感中的成長與收獲。接下來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觀點和見解。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一
每次讀完一本書,都會給我?guī)硇碌拈喿x感受。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叫作《林清玄散文自選集》,這本書很少有華麗的語言,但是,它讀起來卻讓人很有感覺。其中的一篇文章《在我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讓我印象深刻,這篇文章寫的是很簡單的故事,但卻蘊(yùn)涵了深刻的道理。記得里面是這樣講的,那些雜草不停的嘲笑沒有開花的百合,它看起來也只是一株雜草,是不可能開花的,它還偏說自己是一株百合而不是雜草。但是百合不理會那些雜草們的冷嘲熱諷,它用自己努力開花的方式,向大家證明自己不是雜草而是一株百合花。雖然這株百合生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沒有人欣賞它的美。但是,在它看來自己總有一天會大放光彩,它堅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自己跟故事中的百合花一樣。當(dāng)自己的想法被別人嘲笑或者被別人否定的時候,有的人選擇了去證明,而有的人卻選擇了放棄。我們總是抱怨自己沒有用,可是,我們卻沒有想到“不去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是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的”這個道理。
就像我以前的一個同桌,她其實很會寫文章。有一次,剛好有一個征文比賽的機(jī)會,她想通過這個機(jī)會向大家證明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有一些人嘲笑她不自量力,包括老師也覺得她會做不好,覺得她不可能會取得好成績,去了只會丟人。但是,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盡管得不到別人的認(rèn)可,但她還是報名參加了征文比賽。由于她準(zhǔn)備得很充分,在通過初賽之后,最后在決賽中拿到了獎,讓所有人都對她刮目相看。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困難,但是我們不能退縮,因為困難是我們好好證明自己的機(jī)會。通過野百合開花的故事,我想作者是希望告訴我們,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怕。而我朋友的故事是證明了只要好好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正應(yīng)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那一朵百合花,也有可能是那順風(fēng)倒的雜草,是百合花還是雜草,這取決于自己的努力。
讀了林清玄的文章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他寫的故事簡單明了,但故事中卻蘊(yùn)涵著極大的人生道理。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二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fēng)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fēng)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復(fù)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guān)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么盡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閑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dāng)我寫完作業(yè)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jīng)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yuǎn),我喜歡這種風(fēng)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xì)節(jié),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shù)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dāng)將它們運(yùn)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yán)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xù)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rèn)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xù)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三
媽媽在網(wǎng)上“青番茄”圖書館幫我借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圖書――《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這本書在一個星期前通過郵寄的方式“飛”到了我家。
這本書是由許多小故事“拼裝而成”。但這些故事在我們看來是十分平常的,林清玄卻能悟出許多道理??赡苓@與他曾修行了幾年有關(guān)吧。
我發(fā)現(xiàn),林清玄所領(lǐng)悟的道理,雖然聽起來十分哲理,但卻似乎很容易想到。當(dāng)將它們運(yùn)用在生活中時,更讓生活中一些平常的事變得更通俗易懂。
比如書中講林清玄自己每次買水果時都會去固定的幾家店,不光是因為與店主熟悉,還因為這幾家店的水果質(zhì)量很好。當(dāng)他去買水果時還會夸獎一下,所以每次店主都會專心地給他挑選水果,往往是最好的。由此我聯(lián)想到一位同學(xué)常常介紹我們?nèi)ヒ患椅木叩?,我也曾去過一次,店主阿姨一聽是那位同學(xué)介紹我來買東西的,立刻笑臉相迎,并盡力為我選最好的文具,還送給我一片貼畫呢。這也許就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如何對待你”吧!
通過這本書,我還學(xué)到了許多知識,比如,巴西龜幾乎什么都吃,葷素皆食,而且龜殼花紋繁多,顏色艷麗。
這本書看似平凡,卻不同平常,大家趕快來讀一讀吧!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四
《林清玄散文集》講述了作者在世間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他期許著孩子們能夠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與莊嚴(yán)的心。
這本散文集是由一個個充滿教育性的故事串起來的。俗話說“做賊心虛”,這本書中的《烏黑與清白》不就體現(xiàn)出了這個道理?這講述的是一個在宋朝的故事,為了抓住小偷,找來了一個鐘,讓十個嫌疑人去摸,因為說偷了東西的人摸一下就會響,所以真正做了壞事的人是絕對不敢摸的。鐘上面被涂滿了墨水,壞人因為“心虛”,沒有摸鐘,所以兩手“清白”,而沒有做壞事的人,無愧于良心,當(dāng)然敢摸鐘,所以手上沾上了墨水。
時代在變化,從前的小偷還知道羞愧,現(xiàn)如今的`小偷偷了東西似乎都變得理直氣壯起來了。他們做了壞事為了不被發(fā)現(xiàn),甚至還會滅口,做一些泯滅人性的事情。他們被捕,竟然還會對著攝像機(jī),面帶笑容,侃侃而談自己的卑鄙行徑。
讀完了這一篇文章,小偷真是令人憎恨,他們明明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美好的生活,可是他們卻選擇了偷盜。小偷就像《守株待兔》里面的人,都只是一心想著坐享其成,都不會付諸自己的努力,只是小偷的行為更加卑鄙和惡劣。
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丑陋和虛偽萬萬不可,即使使自己兩手黑黑,也會比虛假的清白好的多。
摸摸自己的良心,寧愿烏黑,也不要那虛偽的清白。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五
林泉、清歡、玄想是林清玄的真實寫照,這些也體現(xiàn)在他寫的文章當(dāng)中。《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從看的一頁起,它就深深吸引了我,上周看完了卷一天真的心,這周又看完了卷二《純善的心》。
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咬舌自盡的狗。
它講述的是“我”坐出租車帶“我”的狗去看病,出租車司機(jī)看到“我”的狗,想起了他以前狗。他以前嫌狗負(fù)擔(dān)太重,不想養(yǎng)了,就把狗放在布袋里,載出去放生,可是狗一個星期后又自己回來了,他又想把狗放生,可當(dāng)他到一個很遠(yuǎn)的地方準(zhǔn)備放生時,卻發(fā)現(xiàn)狗咬舌自盡了。
我的眼前好像浮現(xiàn)出了那只狗的悲慘狀況,它為了找主人歷盡千辛萬苦,主人卻連一回安慰的話都沒有,又把它拋棄了,狗的內(nèi)心因該是多么的絕望啊!
唉!在人世間不也有這樣的事嗎?有情有義的人受到無情的背棄……作者:王欣悅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六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于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后會明顯感覺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xì)節(jié),林清玄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fā)現(xiàn)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xì)微的現(xiàn)象甚至一個動作,通過奇妙的聯(lián)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fā)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nóng)場打工的經(jīng)歷。林清玄幫忙采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后,被采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jīng)在寒風(fēng)中凋零落盡。農(nóng)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dāng)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xiàn)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yuǎn)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后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于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yuǎn)了,我永遠(yuǎn)不要失去發(fā)芽的心情?!比羰俏覀円材茈S時保持如此的心態(tài),雨后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里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干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xiàn)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里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yùn)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于林清玄細(xì)致溫柔的內(nèi)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七
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離散乃是人生的必然,這本書讓我再挫折中學(xué)習(xí)智慧;在離散中學(xué)習(xí)成長。在書中,還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這里面的“挑水肥的人”,讓我記憶最深。 這是說他們鄉(xiāng)間有一種專門挑水肥的人,每隔一個星期就會來一次。小孩子貪甜惡咸,喜香怨臭,所以每個人一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捏著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見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過去之后,他爸爸說了他,他以后,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氣。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體會了,那個挑水肥的人是多么偉大呀!他為了“我們”,忍耐著臭氣,再幫我們用這些水肥給農(nóng)作物灑上。而我們還見到就跑了,那是多么的打擊別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們也是人呀,“我們”應(yīng)該對這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大家應(yīng)該尊重人、疼惜人。這樣可以讓別人心里舒服,也讓我們有一種莊嚴(yán)之感。
有一次,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桌邊,圍滿了,見到旁邊奶奶沒有上桌吃飯,我就在想:我是一個小孩,可以到邊上吃。于是我就說:“奶奶你還沒吃飯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說我是個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來后果真有一種莊嚴(yán)之感。感覺很自豪似得。 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深有體會——吹冷氣的狗。
這是講在夏天,銀行門前蹲著五只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只狗臉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來是因為銀行門很大,進(jìn)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門就會開,里面冷氣出來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內(nèi)心里,,也有著對幸福的向往。這些狗雖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沒辦法在自己家里裝空調(diào)。而我們可以在家里裝空調(diào),所以我們真幸運(yùn)呀!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真是對我大有啟發(fā)。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八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里面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字里行間透露了林清玄對生活的熱愛。一篇散文,往往蘊(yùn)含著深刻的道理。
當(dāng)我讀到一篇叫《挑水肥的人》的散文時,我放慢了閱讀的腳步。文中講述了一個挑水肥(把屎尿挑到田野去施肥)的人,他每天都會到每家每戶挑水肥,不怕臟、不怕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遇到他時就都捂著鼻子、嘴巴跑開,但挑水肥的人依然開朗地說:“香的來了,要聞香的趕緊來哦!”有一次,“我”跟爸爸散步,不幸遇到挑水肥的人,不敢逃跑,就捏著鼻子把頭轉(zhuǎn)過去。爸爸教訓(xùn)“我”:“他們難道不怕臭嗎?我們吃的農(nóng)作物都是他們勞動的結(jié)果,不要歧視他們,這挑肥的人,在家里也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應(yīng)該尊重他們,疼惜他們,以后你在田里遇見他們,不可以把頭轉(zhuǎn)開,也不可以捏著鼻子,知道嗎?”我聽了爸爸的話,才明白他們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工作。
這些勞動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職業(yè):環(huán)衛(wèi)工人、建筑工人、護(hù)花工人……環(huán)衛(wèi)工人起早摸黑,在馬路、護(hù)欄、草叢和花園撿我們隨手亂扔的塑料袋、紙屑、果皮、包裝紙等等的垃圾,默默無聞地清潔城市,美麗干凈的城市是他們的作品;建筑工人每天在工地,樓房工作,沒吃過一頓正經(jīng)飯,放眼望去,城市中聳立著的高樓大廈是他們的作品;護(hù)花工人也是,不管流多少汗水,他們都堅持每天到每一處有花草的地方工作,他們澆水、修枝,熟練的動作讓我感嘆,一朵朵嬌艷綻放的花朵是他們的作品。不管太陽暴曬還是風(fēng)雪交加,都阻止不了他們工作的腳步。他們這樣默默地奉獻(xiàn)著,換來了我們這座城市的清潔、漂亮。因此,我們要尊重身邊的每一份職業(y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他們是勞動人民的楷模。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歧視他們,沒有了他們這種雷鋒精神,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干凈明亮的城市,更沒有我們現(xiàn)在舒適安逸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九
先講了一個故事,日本有一名名箭手武藏,他有一天收到了一個弟子柳生的請求,這個弟子一心想著要早早成為一流的名箭手,急迫地想要功成名就。于是武藏就先讓他干了三年雜活,再總趁他不備之時給他致命一擊。這樣煞費(fèi)苦心,柳生終于懂得了如何才能將劍練好,那便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這個故事雖簡短,卻隱含了很深刻的禪意,禪者不應(yīng)該把禪放在生活之外,猶如劍手不應(yīng)該把劍術(shù)當(dāng)成特別的東西。劍手在一切時候都可能會遇到敵人的撲擊,禪者也是一樣,要隨時面對生活、煩惱、困頓的撲擊,他們表面按住不動,心中卻是十分的活躍,觀察者四周的一舉一動。這就是得益于“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需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呢?學(xué)習(xí)上,不能總看著比自己好的人,也不能總盯著比自己差的人,不要一心的只想如何去擊敗別人和如何偷懶,時時刻刻都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注意自己此時所處的位置,才能達(dá)到自己最終的`目的,取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的心要保持這一種流動狀態(tài),也就是不能固定在一個點上,這會使我們不死板。若是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把心思集中在一個目的上,那么他必定會把這個圈子越縮越小,最終把自己困死在小圈子內(nèi),什么目地都無法達(dá)到,思想也會變得有一種局限性。
要時刻牢記,我們生命中所面對的一切困難與迎面而來的苦惱并不是恐怖而又可惡的,他不是我們的敵人,只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延伸,這些苦難也許能或多或少的幫助到我們,我們在遇到這些苦惱之時,要留出一只眼睛看自己,透過這些苦難來認(rèn)識自己,我們有可能掌握了一切好的方法來對付突如其來的苦難,但是必須要深入其中一個,來應(yīng)對一個大的苦難。我們要時刻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因為就如書中所寫的:“生活不能如預(yù)期,無常也不可預(yù)測,如果我們的心執(zhí)著停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p>
所以,無論身在何方,都要銘記,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
這篇三百余字的小散文,沒有多余的修飾,很隨意的筆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過《荷葉母親》,邏輯性強(qiáng)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遠(yuǎn)不超《少年中國說》……它如同風(fēng)鈴般,沒有濃妝艷抹,沒有惺惺作態(tài),沒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
可這偏偏使得我對此情有獨(dú)鐘,深深迷戀。
我迷戀于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xì)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彼プ×恕帮L(fēng)鈴”與風(fēng)應(yīng)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xiàn)象,在他眼中,風(fēng)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fēng)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風(fēng)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為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fēng)才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nèi)容、感動于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fēng)鈴寫的精致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通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一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部好作品,也會有一番奇妙的天地。
讀林清玄的散文,每次都能很好地感受到清麗之中深藏的無數(shù)瑰寶。好似獨(dú)自一人走進(jìn)靜謐的樹林,逐漸遠(yuǎn)離城市的喧囂。這時,只要拿出一本林清玄的作品,隨著雋永的文字慢慢哼出小調(diào),美好的氛圍就如身臨世外桃源。他的文字洗凈人類內(nèi)心世界的浮躁、頹廢,使人一步又一步,深陷他的文字陷阱中。
一花一世界,總覺得林青霞和禪意分不開。他說,致富之道,無它,惜緣,布施而已。惜緣使我們無憾,布施使我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這是一種脫離世俗的人生之道。生活本該如此,看慣了官場上為了名利的爾虞我詐,有誰會想象珍惜彼此的美好畫面。富有的人一定懂得布施,要懂得布施就一定會惜緣。他還說往往最簡單的,最能凸顯精神,最樸素的最有雋永的可能,其實許多事物的本質(zhì)都和這個道理脫不了干系。最簡單的例子,寫作,何嘗不是這樣,比起給蚊子刻意地增添許多枝葉,倒不如純粹寫出本身一開始所想的好,太多無用的枯枝爛葉,只能是累贅,與其拖著累贅走,不如輕裝上陣,真正的葉子總是會比繽紛的葉子更有一番天地。
林清玄的文字像是一股流水,不是飛快的流,也不是蝸牛般的行進(jìn),它是有規(guī)律的,那些情感總是讓你突然唰的一下領(lǐng)悟到,它是抓住心在流,在恰當(dāng)?shù)臅r間點給予人震撼。
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林清玄的天地,真的很美。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二
林清玄讀后感(一)
初讀《林清玄散文精選》一書時,書中優(yōu)美的辭藻,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勝。書中深厚的含義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許是志趣投合吧,喜歡淡雅散文的我,一下子喜歡上了《林清玄散文精選》。
最讓我喜歡的是,林清玄敘述自己兒時的故事。雖然表面說著自己兒時的事,但總表達(dá)著一種情感。每次看這本書時就會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看到了林清玄與“棋子”下棋,看到了林清玄和小松鼠嬉戲,也看到了林清玄過火時的恐懼、害怕。
未了,似乎還沉浸在林清玄淡雅的散文中。不由得也吟誦出一句話:
活在苦中,活在樂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這是面對苦難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林清玄讀后感(二)《月在天心》讀后感
我的家鄉(xiāng)是個小鎮(zhèn),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鎮(zhèn)。在那兒,我有過太多關(guān)于月亮割舍不下的記憶。
剛升初中的時候,學(xué)校離家蠻遠(yuǎn)的,再加上還要上晚自習(xí),每天到家都要九點多鐘。那個時候,早已是眾多人家休息的時間了。父親為了鍛煉我走夜路,晚上不再接我。放學(xué)之后,一個人要走很遠(yuǎn)回家,對于一個十四歲的女孩來說,難免會膽戰(zhàn)心驚。但是有月亮的時候,心就會像林清玄說的那樣慢慢地沉淀下來,對夜的恐懼也不復(fù)存在。
《月在天心》是一篇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文章,就像里面寫的:“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們也覺得自己心里有月亮。有著光明,那光明雖不如陽光溫暖,卻是清涼的,從頭頂?shù)侥_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涼?!?/p>
可不是嗎,月光是親切而又有著微微涼意的。尤其是在夏天酷熱的白天之后,月光總是會讓人感到那清新的涼意。經(jīng)過一天的學(xué)習(xí)。走在獨(dú)行的路上,望望月亮,頓覺驅(qū)走了那煩躁的思緒,連心底都是一片讓人舒暢的清明。
夜里的月光是很亮的,尤其是沒有云朵的晚上。偌大的夜空掛著一輪玉盤似的圓月,月下的景物清清楚楚的顯現(xiàn)出來,純粹的讓人想到膜拜。但是當(dāng)你仔細(xì)一找,卻發(fā)現(xiàn)不知要拜向何處。就如同那文章說的:“那不像是太陽的投影是從外面來的,那片光明猶如從草樹,從街路,從花葉,及至從屋檐下,墻垣內(nèi)微微地滲出,有時候會誤以為萬事的本身自在的光明?!?/p>
也許你會有了疑問,在我們行走的時候,月也在動,這究竟是真還是假: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月。它獨(dú)一無二,就如同你本身的獨(dú)一無二。當(dāng)月亮照耀我們的時候,它們是發(fā)著光。心靈之月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住所,如何讓它長久的發(fā)光,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知道它的存在。作者說:“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在最黑暗的時刻,仍散發(fā)著月的光明,那就是知覺到自己是月亮的人”
回歸自己,讓自己心中的月發(fā)光吧!我雖未完全讀懂林清玄的《月到天心》,卻總有賞玩不足的感覺。精美細(xì)膩的文筆越嘗越有味道,像是香純的牛奶滴滴滲入口中。一句句充滿哲理的語言,一幅幅詩情洋溢的畫面,從天上之月再到人心中月,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無窮無盡的感慨與沉思。
天上之月雖光熱不足,讓人略感微涼之意,卻仍在奉獻(xiàn)著自己。月之隨人,不離不棄,不管是主觀的真實還是客觀的錯覺,月始終都將光輝灑向人間,如一片寒霜鋪滿大地。不僅消除你對黑暗的恐懼,又指引著你踏上回家的路。
人心中之月則是崇高人性的化身。心懸明月之人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也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人,傳遞人性的光輝,傳遞一種永恒的無私的愛。天上之月不常有,而月卻常在人心中!心胸狹窄之人見天上月卻不見月于人心,只計較個人得失卻從不被為他人考慮。而高尚者知月于人心,光輝永存,并照耀他人!
黑色籠罩的地方,我們需要光亮,它來自天上,更需要來自我們內(nèi)心!
林清玄讀后感(三)《飛入芒花》有感
落落的芒花,承載的是母親付出的一生,飄入兒女的心田。滋長出一份溫馨。文中的母親溫和、能吃苦,把全部的愛傾注給自己的孩子,卻有很少顧及自己。這也便是天下母親的共同點吧!
年輕的母親與孩子在岑寂月光下河翩翩芒花相隨;與孩子在溪畔野地采摘野花;芒花的輕軟伴隨著點點滴滴,如同母親的愛。而逝去的歲月,同時也把純白的芒花化作了母親的銀絲。
但母親也是會生氣的。母親要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大人的勞累。文中母親與孩子在路邊的相偎相泣,也讓一種濃濃的情感愈發(fā)濃烈,在欲來的火車聲中,靜靜的釋放。
也許我的媽媽與文中的母親處在不同的時代,但是共性都是會用心守護(hù)孩子,時刻!
我的媽媽在我心中如一縷淺藍(lán)色的細(xì)煙,淡雅,讓我的悲傷隨它而去!
手指不知疲倦的劃著一堵頹敗的墻,一遍遍,身體的一半處于近似抽象的陽光,另一半在黑暗中彷徨。每次傷心時,我總會做同樣的事情,而媽媽所扮演的角色邊事用溫暖的手指勾著我的衣角,把我從悲傷的漩渦中拉出。()
我的媽媽,熟悉我一切的人。
她喜歡靜靜的望著我,眼里游離的是一種幸福。
我,卻是最不了解媽媽的人,那種愛的含義太深。只有時間才會了解。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三
今年夏天,收獲頗豐。我讀了好幾篇文章。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茶匠的心》。文章的作者是中國臺灣省的林清玄。
文章講述十七世紀(jì),日本有一位貴族叫山內(nèi)候,當(dāng)他要到江戶參拜時,隨身帶一茶匠前往,因為這位茶匠在茶道的造詣極深。當(dāng)時治安不好,茶匠身穿武士服飾。到了江戶,茶匠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主君的邸內(nèi)泡茶。有一天,主君允許他到戶外走走。他來到池塘邊,看到一位容貌猥瑣的武士。茶匠內(nèi)心有些畏懼。果然那位狀似浪人的武土迎上前來,對茶匠說:“你看起來是自土佐的武土,如果能讓我領(lǐng)教一下你的本領(lǐng),將是我的榮幸。”那武士手按劍柄。茶匠一陣心虛,乞求浪人放過自己。浪人聽了,知道茶匠的軟弱,更欺身逼迫他,要他比劍。茶匠便說:“既然你非和我比劍不可,我也樂于試試你的本事,不過,我隨身帶著主君的重要信件,必須先去復(fù)命,等回來時再和你比劍。”武士同意了。茶匠急忙跑到創(chuàng)道館的門口,求見創(chuàng)匠來教他劍法??蓜?chuàng)匠讓茶匠表演求死之法來應(yīng)對。求死之法便是茶道。后來,面對那個武士,茶匠絲毫不畏懼,武士被他的精神所震懾,扔了大刀逃之夭夭。
這是日本茶道流傳的故事,茶匠按劍匠所教,在與浪人比劍時鎮(zhèn)靜、沉著、無畏、無念、無我,達(dá)到了人劍合一的境界,形成了一種極強(qiáng)的威懾力,使浪人心驚膽寒,不戰(zhàn)而敗。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困難險阻就是“武士”,而我們要做個“茶匠”,永不懦弱,永遠(yuǎn)堅強(qiáng)。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四
人生猶如一片森林,在成長的路上拔起一株株有美好記憶的樹;人生猶如一口清泉,泉水的質(zhì)地取決于“泉”的“內(nèi)心”;人生猶如一場玄想,心中有什么就出現(xiàn)什么。人生是一條條路,選一條就開始一段不同的人生,成就一個不同的人物,而我可能會選擇清歡,清歡的人生。
自從我打開了《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我仿佛在于一個高尚清歡的人談話、交流心得,此書最為我所感觸最大的,當(dāng)之為《清歡》一文。清歡是一種對景、對物、對人生的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態(tài)度。此文主要講述了作者的清歡與作者對的了解。林大師有他對世俗的鄙視體現(xiàn)出了清歡的向往。他非常的神,許多已忘了清歡是什么,也過不了這種日子。(尤其是年輕人)而他還能回憶往事清歡,神。清歡能擺脫世俗,離開嘈雜,體驗清靜時的歡樂,吃盤清淡的小菜,喝清清的白開水,坐階打禪都很容易找到清歡,而現(xiàn)在他無影無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取而代之的是燈紅酒綠。
但我也找到了清歡,一日,我騎著自己最心愛的自行車一邊快活地?fù)芘団徱贿叴悼谏冢吲d的回家,我完全忘了馬路上的汽笛聲,一種清歡的感覺伴我行駛在路上,此時此刻,我完全忘了自己,帶著說不清的微笑,像個孩子,回到家中,我泡了壺白開水,把它當(dāng)做茶一樣喝——清歡的茶水。然后,我坐在沙發(fā)上,享受著當(dāng)事的歡樂,是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而表達(dá)不出的歡樂,仿佛是清淡的歡愉,沒錯,正是清歡。仿佛有股“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的炊煙圍繞在我身旁。
找到清歡很難,也很簡單;找到清歡的人生更難也更容易找到。只有擁有清歡的人生的賢人才能理解這句話。林清玄的《清歡》是想告訴大家:做一個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甩掉世俗的帽子,體驗“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钡纳?,找到“感受清歡、享受清歡、并擁有清歡”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五
讀完林清玄的散文,首先我不得不抱歉的是一直把他當(dāng)成女作家,另外,便得抬頭仰望他所處的高度了。同樣的漢字,在他的筆下卻能演繹出一番扣人心弦的樂章,這是他的文字的聲音,他的文字的音樂,他的文字的魅力。
《籮筐》是讀下來后最有印象的。這篇散文大概講述的是一個村莊的香蕉因無法產(chǎn)銷且農(nóng)人為了不讓腐敗的香蕉污染干凈的蕉場而強(qiáng)忍著內(nèi)心的傷痛將成堆的香蕉丟掉的事。林清玄將環(huán)境處理的淋漓盡致,開篇將欲雨的天空與農(nóng)人們的心是將雨的天空相互映襯,將情感氛圍升華到頂峰。標(biāo)點在這篇散文中既是情感的寄托,亦是內(nèi)涵的體現(xiàn):
“我強(qiáng)看到農(nóng)人收成,挑著籮筐唱簡單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爾斯泰的藝術(shù)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汗寫成的。如果說大地是一張攤開的稿紙,農(nóng)民正是蘸著血淚在上面寫著偉大的詩篇;播種的時候是逗點,耕耘的時候是頓號,收成的籮筐正像在詩篇的最后圈上一個飽滿的句點。人間再也沒有比這篇詩章更令人動容的作品了。
遺憾的是,農(nóng)民寫作歌頌大地的詩章時,不免有感嘆號,不免有問號,有時還有通向不可知的分號!
我獨(dú)獨(dú)看著那個翻仰在爛泥里的籮筐,它是我們今年收成的一個句點?!?/p>
三處標(biāo)點緊密相連,足以將情感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簾。此外,還不乏深蘊(yùn)的內(nèi)涵,將農(nóng)人,也許也是人生的辛勤,成功,挫折用標(biāo)點演繹出來。
當(dāng)翻仰在爛泥里的籮筐為收成畫上句點,一句“我們的心是將雨,或者已經(jīng)雨過的天空?!迸c開篇呼應(yīng),自然而然的貫穿起了全文的情感。
林清玄的散文,在平實中體現(xiàn)的不那么平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林清玄散文選集讀后感篇十六
夜晚,寂靜。
讀一本好書,與感動狹路相逢。
他回憶父母,語言平淡而柔軟。
“……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路過山邊的永春市場,看到有人在路邊賣‘香椿粽子’,買了幾個來吃,真有一點爸爸的味道,唉唉!”
“……有一次母親和我穿過芒花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和新開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樣的白,母親的發(fā)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
簡簡單單的描寫,深情自然流露。讓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去!尤其每次短暫的家庭小聚,父母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就睡著了,那花白的頭發(fā),深刻的皺紋,疲倦的神情——什么時候他們已經(jīng)這般老了呢?時間過得真快呀!快得我們都來不及發(fā)現(xiàn)親人的變化!
他寫他童年的寵物——小松鼠,“……松鼠與我的情感,使我剛上學(xué)的時候有一段有聲音有色彩、明亮跳躍的時光……”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后來死了,作者做功課時睡著了,削尖的鉛筆成了兇器!這自然是一場傷心欲絕的分離,作者寫的時候感情真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養(yǎng)的小狗。一條非??蓯鄣墓饭?,陪我度過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死的時候,我跟作者一樣悲痛欲絕,后來再也不養(yǎng)寵物了。兒子一直以為我不喜歡小動物,其實不是,是害怕分離!沒養(yǎng)過寵物的人無法體會的感情!
他寫生活感悟,亦是以小見大。
比如朋友送他蓮花,他會想到: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命便無限美好,日日是好日,處處蓮花開。
比如他對木魚眼睛的認(rèn)識:木魚作為磨洗心靈的工具是極有典型意義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訴我們,修行是沒有止境的,心靈的磨洗也不能休息。
比如他穿了僧鞋,會想:要低得下頭,要看得破。
比如他喝茶時會想:一味萬味,味味一味。喝時生其心,喝完時應(yīng)無所住,如是如是。
……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19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