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屈原列傳讀后感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23:47:15
最熱屈原列傳讀后感大全(17篇)
時間:2023-10-29 23:47:15     小編:文鋒

10.讀后感不僅是對書的評價,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啟示。寫讀后感時,可以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和文學(xué)語言,來提升表達的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讀者分享的讀后感,大家可以從中找到共鳴或啟發(fā)。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一

我以為,屈原即使再來一次,也會選擇同樣的道路。

屈原生在楚國,長在楚國,他的心與楚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所以即使不能再在朝廷為官,他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時時刻刻“心系懷王,眷顧楚國”,即使曾想過“退將復(fù)修吾初服”,但也依然難敵“井渫不食”時的心惻,他選擇了“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的儒家思想,選擇了獨立江濱的孤獨。

屈原想要的是一腔的鴻鵠之志,是“君明臣賢,國之幸也”,是滿腔的家國情懷。人這一生,該拼搏時拼搏,在該有的年紀里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才不枉活過這一遭。歷史那端的屈原,也不想看到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被敵人的馬蹄所踐踏吧!

他,就是屈原,就是那個香草美人,那個選擇儒學(xué)道路的屈原。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二

你懂得這個世界,你的這個世界在故鄉(xiāng)的熱鬧人情中。在和你共同回到家鄉(xiāng)的這塊熱土上的時候,我懂得了你。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把孤身在家的爺爺你接到上海。每到吃飯,爸爸都會小心翼翼地問你:“味道正宗嗎?”你總是砸吧砸吧吃兩口,又總是搖搖頭本站說:“不是同一個世界,味道當(dāng)然不同?!蔽也欢鞘鞘裁匆馑迹偸亲穯柲銈z。你們總是避而不答,兩眼遠遠地望著北方,仿佛你倆的世界就在那個方向。

你年紀越來越大了。今年春節(jié)爸媽決定無論如何都得帶你回趟家鄉(xiāng)。這下我終于可以感受你說的意思了!

四輛摩托車接上了我們,聲音隆隆,塵土陣陣。到了村口,很多人都圍了上來,簇擁著摩托車、簇擁著我們。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我,握住不散。

到了紅磚青瓦的房子里,熱茶倒上了,熱豆腐擺上了。和你差不多年齡的幾位老人都陪著,都那么親熱。很快主人就端上了熱菜,招呼我們上桌吃飯。

酒過三巡,一位大伯就對我們說:“明天中午到我家吃飯?!绷硪晃淮髬瘃R上說:“明天晚上到我家?!痹俾犗聛?,我明白我們這幾天日程全部排滿了。

很多的菜都是那么熟悉,爸爸都曾經(jīng)做過。然而又覺得確實不太一樣。似乎在那熱情擁抱之間,在那觥籌交錯之間,在那土話耳語之間,你嘴角一直都上揚著,笑容從來沒有停下來過,額頭上的皺紋也完全舒展開來了。我問:“好吃嗎?有那種熟悉的味道嗎?是你喜歡的那個世界的味道嗎?”你只是笑著點頭。那種滿足、那種幸福洋溢在你臉上的每一個皺紋當(dāng)中。

我懂了,我懂你所說的那個世界了,那是你心心念念的世界。在你的這個世界中,有你家鄉(xiāng)的味道,有只能在你家鄉(xiāng)才能感受到的味道。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三

時光的陰暗已撒滿世界角落,隨波逐流的種子已經(jīng)在人心深處萌發(fā)。

而屈原呢?“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從長長的歷史通道中走出,帶著一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的才華,然而與眾不同的個性在世故的社會中不能保全,最終,為獨行于世,不忘初心,他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濤濤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得澄澈,他拒絕隨波逐流。

而伯夷叔齊二人也是這樣,當(dāng)殷商要滅亡而周要興盛時,連微于這樣的賢人都抱著祭祀器具離開了殷商。武王是圣人,率領(lǐng)天下賢士和諸侯前去進攻殷商,未曾聽說有人批評他,唯獨伯夷、叔齊認為他不該,殷商滅亡后,天下承認周為宗主國,伯夷叔齊二人卻認為吃周的糧食是羞恥的,即使餓死也不后悔。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是因為他們忠實信仰。

在眾人茍且偷生時,岳飛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lǐng)土完整而浴血奮戰(zhàn),在與金求和時,岳飛堅決反對,在臨安朝見時,對高宗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钡谧詈螅咦跒榱伺c金和議,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而他,也用一生踐行了母親的教誨“精忠報國”,岳飛雖然被殺害,但他的功績不可磨滅!他堅持初心,對自己生命負責(zé)。

而在現(xiàn)代,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時,魯迅以筆為劍,斬除舊思想的荊棘,直指社會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巨龍從夢中喚醒,他在混亂的年代中,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斗不息。

屈原在江畔遇見漁翁,將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流露在言談之中,當(dāng)時懷王身邊已無他的立足之地,他身后是鄭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蘭的肺腑之言,他不能從俗,他便行吟澤畔:“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他不愿與人同流合污,只好措填則問:“指九天以為正兮,其惟靈修之故也,”他還不愿隨眾而降,只好赴清流了。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社會過于復(fù)雜,人們來不及思考就被一雙手推進看不見的軌道,多數(shù)人在這里隨波逐流,平凡地走過一生,而那些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人,會隨著歲月輪轉(zhuǎn),成為人們心中的閃光點。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四

想來老前輩過于執(zhí)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何必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過海,去開洋葷,還是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的。

一曰:棄官從文。您的《離騷》、《天問》、《桔頌》,名滿天下,以此作為招徠,哪個文人墨客敢不趨從?倘若辦個補習(xí)班,不要說十幾條干肉,就是要幾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誰不樂得屁顛屁顛的。到時,弟子們再發(fā)表發(fā)表文章,炒作一下,您豈不名利雙收?樂哉樂哉!您老可曾聽北大方正的王選說過:“近年來,我并沒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會多一個頭銜,三料‘院士’?!贝藶榉桨敢弧?/p>

二曰:半官半隱。若您老不以官位為念,不妨在政府掛個公職頭銜,領(lǐng)著俸祿,“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弄個三妻四妾,兒孫滿堂。這個一聲“爹”,那個一個“爺”,為了兒子、孫子、票子、車子、路子,哪有閑心“上下求索”?此為方案二。

三曰:以“油”潤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為官,那須得加點“油”,有所禁忌。真話、實話、兜底話,切切不可說。若烽煙四起,您得唱“火燒旺運”;若起草文書,您得頌德歌功。對主上的嬪妃,誰個得寵,便要專事奉承。要知道,裙帶風(fēng)、枕邊風(fēng),比那十二級臺風(fēng)還強。君不見,紅塔集團的諸時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嗎?實在不行,得暫收良心,忍痛割愛,將嬋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蕩”。以您為文之精妙,奏陳之機敏,定能博得賞識,那靳尚、令伊子蘭、司馬子椒之流,何在話下?不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罷了。此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輩可任選其一。如今觀念飛轉(zhuǎn),切不可固守一志;況您偉岸身軀,一旦沒于流水,蕓蕓眾生何其痛惜哉!

區(qū)區(qū)小子,擾耳前輩,不勝惶恐。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五

兩千多年前,為了你香草美人的理想,你始終不屈,在“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慷慨悲吟中,你決絕地跳進了汨羅江。從此,你潔白的靈魂就蕩漾在汨羅江清澈的水流中,中國歷史的長河因你而更加澎湃奔騰。屈原,你縱身一跳,跳出了中華民族不朽的詩魂;你縱身一跳,跳出了中華民族高潔的品格。

你嚴于律己。雖然你有著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祥瑞,美好的名字,但你并沒有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在生命的旅程中,你仍然不斷的采摘江離、僻芷、秋蘭;朝搴木蘭,夕攬宿莽。你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品格,讓自己生命的價值更高,讓自己的品行與日月爭光。

你憂心國事。你是顓頊的后裔,你的血液中流淌著王室的血液,你把振興楚國做為你義不容辭的責(zé)任。但是,你忘記了提防,你忘記了人性中還有妒忌、貪婪。當(dāng)楚懷王把一切的寵愛都給予你的時候,那些猥瑣卑劣的人啊,也把他們卑劣的品格發(fā)揮到了極致。之后,楚懷王疏遠了你,楚襄王流放了你,宵小之輩不斷的詆毀你,陷害你?!靶哦娨?,忠而被謗”,屈原,在你人生的低谷,你雖形容枯槁,但行吟澤畔之時,仍是不忘自己的美政理想。當(dāng)秦將白起攻破了郢都,當(dāng)你所有的希望都變成了失望的時候,你選擇的不是茍活,而是以死明志。

你才華橫溢。絕望的三閭大夫,寧濯清流,不留濁世。在你縱身一跳的同時,在中國歷史的里程中,已矗立起一座文學(xué)的豐碑。你把最浪漫的楚辭體留給了中國文學(xué)?!峨x騷》《天問》《九歌》《九章》,你的作品不僅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奇葩,而且整個中國文學(xué)的歷史天空放射出奇光異彩。你的創(chuàng)作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你的理想,你的失意,你的悲憤,你的高潔……,你所有的一切在你的熱烈、痛苦、悲愴的呼告中,成為你人格的絕唱,你是中國文人的精神領(lǐng)袖。

走進屈原,仿佛走進了人性神圣的殿堂,你品格的光芒耀眼炫目;走進屈原,仿佛又看到了行吟在汨羅江畔的三閭大夫,你美政的理想流進了中國歷史的山川大地;走進屈原,你卓越的才華猶如高空的明月,灑一地清輝,與大地同存。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六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忠蚝駧庞檬抡叱冀校O(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馀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p>

譯文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dān)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yīng)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贊同,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看不明白,邪惡的小人妨礙國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半x騷”,就是遭到憂愁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其原因大概是從怨憤引起的?!秶L(fēng)》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dāng)?!缎⊙拧冯m然多譏諷指責(zé),但并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上溯到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dāng)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就其文字描寫來看,不過尋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因為關(guān)系到國家的治亂),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由于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稱述的事物也是透散著芬芳的,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jié)成合縱聯(lián)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dān)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背淹跗鹆素澬?,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dāng)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入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guān)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wù),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jīng)》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本醪毁t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xué),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dān)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經(jīng)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吹劫Z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zé)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

我倚著墻,捧著那本厚厚的《史記》,認真品讀著《屈原列傳》,穿越歷史的長河,再一次認識了屈原這位偉大的人物。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才高氣勝,忠而被謗。他生活在戰(zhàn)國中后期,當(dāng)時七國爭雄,其中最強盛的.是秦、楚二國。屈原曾在楚國內(nèi)政、外交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以后,雖然遭讒去職,流放江湖,但仍然關(guān)心朝政,熱愛祖國。最后,毅然自沉汨羅,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強烈的感情歌頌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華和他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屈原曰: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v然是用以身殉國來證明自己對國家的忠心與赤誠,從不言悔;縱然楚國江山已是岌岌可危,還是抓住最后一線希望,竭力挽回一切,亦不言棄。他雖身處污泥濁水之中,但不被世俗所玷污。那樣一種高潔,堪與日月爭輝。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在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時代,不愿淪于那墻頭的草,只隨波逐流。而是近乎偏執(zhí)地抱著那份骨子里褪不去的清高,直至汨羅江邊,他寧用生命保全自己乃至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也不愿屈服于現(xiàn)實。

也許是天妒英才吧,滿腔的愛國情懷、蓋世的才情,卻無處施展,始終郁郁不得志,這就是屈原,一個亂世背景下的悲劇英雄。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赤膽忠心,一心為國,卻遭到奸佞之人的誹謗與楚懷王的質(zhì)疑。盡管如此,他仍舊是如白蓮般,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

是??!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這就是屈原愛國理想的寫照。權(quán)勢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理想故,兩者皆可拋。屈原的高貴,屈原的愛國,屈原的高潔,震撼人心,永垂青史。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八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韓兆琦先生的《史記精講》一書,受到了很大啟發(fā),其中的《屈原賈生列傳》一文,給我的觸動最大,對于屈原,作者先寫他的才能之高。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屈原被貶之后,作者極力表現(xiàn)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點寫了他的壯烈犧牲。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偉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強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就這樣,屈原懷抱沙石,沉江而死,實現(xiàn)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諾言,其正直剛烈堪稱千古之冠。

但是,合上書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當(dāng)故國淪陷之時,向那滾滾汨羅江水縱身一躍,了卻殘生,當(dāng)真是最好的選擇么?在重新閱讀過《史記》和《史記精講》中的相關(guān)章節(jié)后,我對屈原以身殉國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認識。我認為:當(dāng)自己的國家深受外敵蹂躪之時,我輩青年當(dāng)拍案而起、跳將出來,拼盡自己的力量,為國奮斗,哪怕馬革裹尸,血染沙場,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喪失信心與勇氣,獨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無意義的輕易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話雖這樣說,屈原的做法卻仍值得后代永遠尊敬,我認為:他的以身殉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講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特別是在這個喧囂、輕浮的時代,當(dāng)金錢的作用被夸大到一個令人瞠目的地步時,當(dāng)愛國精神被大眾所譏諷為“老土”時,當(dāng)有識之士們驚呼“我們已經(jīng)窮的就剩錢了”時,我們太需要屈原的精神了!他的正直、他的剛烈,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般高潔的品質(zhì),正是我們所極為欠缺的!所以,讓我們暫時忘卻身旁的浮華,閉上雙眼,讓思緒飛過千年的風(fēng)霜,去聆聽一下汨羅江畔那凄涼的歌聲,與偉大的心靈做一次深入的對話吧!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九

(二)學(xué)習(xí)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四)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學(xué)習(xí)重點?

掌握本課的文言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及特殊句式。

學(xué)習(xí)難點

理解和學(xué)習(xí)本課的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

一、背景材料。?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其“博聞強志,明于治治亂,嫻于辭令”,應(yīng)對諸侯,后又任三閭大夫,對內(nèi)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堅持聯(lián)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tǒng)一中國,受到腐朽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的攻擊,遭讒而去職。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今湖北省西北部)。從此,楚國國勢日益衰微,懷王寵姬鄭袖和大臣靳尚等舊貴族集團的人物,包圍了懷王,后懷王又受到秦國使臣張儀的欺騙,與齊絕交,使楚陷于孤立,兩次派兵攻秦,結(jié)果損兵折將,失去漢中六百里國土。懷王晚年,不聽屈原勸阻,在子蘭等人慫恿下,去秦講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2)屈原的作品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

(三)屈原為什么作《離騷》?

(四)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三、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以人物活動的時間為序進行記敘,分三部分。

1、簡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評《離騷》。

第二部分: (4--10)? 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

(1)、屈原被黜,懷王三次被秦所騙而最終客死于秦。

( 2)、頃襄王昏憒腐朽,屈原被遷。

第三部分: (11--12) 屈原憤而自殺的經(jīng)過及他對后世的影響。

1、屈原憤而自殺的經(jīng)過。

2、屈原對后世的影響。

四、寫作訓(xùn)練

以“寫給屈原的一封信”為題,寫一篇文章,與古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

這一篇顧名思義,寫了兩個人,屈原和賈誼。兩個的早年經(jīng)歷和個性有些相似,都是早年得志,以文采和博學(xué)深得君主器重,但是都遭遇誣陷抵毀,然后一蹶不振,屈原跳汩羅江自殺身亡,賈誼流放長沙抑郁而死。

簡單的說這一篇就是這樣。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記述屈原和賈誼的文章詩詞,大抵都是悲憤喊冤之辭,“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小人得志,有才能之士失意,“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傊沁@個世界錯了,我沒錯,世既不容我,我將離世而去。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世界的確是極其不完善的,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懷才不遇之士;有太多的受人誣陷抵毀從此失意的有識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搶地怨天尤人的詩詞引發(fā)古今無數(shù)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也成就了他千古才名。

其實,從某種角度說,屈原的不如意的際遇加上他抑郁偏激的個性,當(dāng)然還有他的文學(xué)造詣成全了他作為一個文學(xué)家的成就,所謂憂愁憤怒出詩人,就是這個道理。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一

1、學(xué)習(xí)本文夾敘夾議的寫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義詞。

二、教學(xué)重點、難點:

2、難點: 記敘、議論、抒情密切結(jié)合的特點。

三、教學(xué)時數(shù):

三課時

四、教學(xué)步驟?:

導(dǎo)入??:

背景簡介:

簡介屈原的生平和影響:

本文記載了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學(xué)上的杰出才能,贊揚了他的愛國精神和剛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關(guān)于史傳“變體”:?

詞句疏通

一、實詞

(一)通假字:

(二)一字多義: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趨末( )

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謂失其本心( )

5、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 )。 5、本在冀州之南( )

7、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

c、離:1、離騷者,猶離憂也。( ) d、志1、博聞強志( )

2、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 2、其志潔,其行廉( )

3、約從離衡( )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 ? 4、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5、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 ?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

6、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5、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 )

(三)、古今異義

6、而高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7、然終無可奈何

二、虛詞

1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

9、家祭無忘告乃翁(?????? )

三、翻譯

1、 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4、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5、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二

屈原名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左徒,見識廣博。屈原一生中遭遇了兩次大的挫折。

屈原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愛國精神的代表,主要原因是他很有才能和愛國情懷,在楚國遭受打擊,但是他始終不背叛楚國。

"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每讀到屈原,想到屈原,總有一種悲嘆,一個真真的跋涉者,一個真真堅持自己理想與情操的人,它的結(jié)局竟是萬般無奈的投江。

一個人的精神,一個人的人的意志無不在詮釋著他對人生的理解,他對生命的看法。

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總是匆匆走過他短暫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許永遠都理解不了古人。

讀《屈原列傳》的時候,吸引和震撼我的已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質(zhì),而是感慨活在一個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會是一個多么大的悲哀。

從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遭遇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關(guān)鍵是面對挫折時,應(yīng)當(dāng)拿出勇氣和毅力迎接挑戰(zhàn),直面挫折,戰(zhàn)勝自我,把每次挫折當(dāng)作前進的踏腳石,最終走向成功的輝煌。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三

自懷石投江之后,屈原便一直為人們傳誦至今。先民們專設(shè)一個節(jié)日來紀念一個人并且延續(xù)兩千年之久,這至少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景仰。

屈原之死,感天動地,氣貫長虹。

每至端午。每每讀到《屈原列傳》中“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這一句,都要被屈原感動得潸然淚下。不難想像,作為一個“真正直行,竭忠盡智”的忠信之臣,一再被疑謗直至被貶,作為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國之棟梁,眼看祖國山河破碎而自己卻無天之力,這該有多痛苦!在極端痛苦之中,用死來求得永恒的解脫,以死來保護自身的清白,以死來報效祖國,這實在令人同情,令人感動,令世人油然而生敬意。

我同情屈原,我景仰屈原,我歌頌屈原,但我又不深深地感嘆一句:

屈原之死,悲哉!惜哉!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四

早春三月,天氣還是那么寒冷,閑暇之際讀屈子列傳。雖斯人已遠,但感其遭遇,依然心中郁結(jié)難釋。仿佛看到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披發(fā)老人行走在汨羅江畔,對著滔滔江水,淚水長流。家國仍在,可惜報國無門。

江邊的漁夫見到屈原后兩人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漁夫問:“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答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讀完兩人的對話,深感屈原人性的高潔,不隨波逐流。寧可葬于魚腹,也不能蒙世俗之溫蠖。像這樣的境界是多少人永遠也達不到的高度,但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注定了屈原的悲劇。這個悲劇的屈原個人性格造成的嗎?我看未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血緣上與楚國國君不可謂不親;居楚國三閭大夫、左徒高位,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地位不可謂不顯赫??梢哉f屈原至少已經(jīng)具備了實現(xiàn)他政治理想的前提條件,比起那些苦于謀求進身之階的普通士大夫強千百倍。古往今來,太多的人一直在思索報效朝廷,但苦于無門、還有人長期延滯于卑微下僚的地位,終身飽受勞碌之苦,蹉跎一生。屈原的身世對于他個人是他的幸運,對于楚國來講也是楚國的幸運。

但命運無常,小人難測。上官大夫妒賢嫉能,在楚王面前誹謗屈原,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背趼犞_始疏遠屈原。后來秦欲伐齊,齊與楚為同盟,秦派張儀以小惠離間齊楚,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楚王沒有得到張儀許諾的六百里土地,一怒之下,懷王大肆興師伐秦又遭慘敗,楚國上下蒙受了奇恥大辱。 屈原雖然被放逐,但依然睠顧楚國,系心懷王,希望懷王能幡然悔悟,召回自己,但懷王終不悔悟,后多次聽上官、鄭袖等人的讒言,一次次做出失敗的決策。太史公曾論到,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懷王見欺,可憐又可恨。

自古士大夫飽讀詩書,期待有一天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致君堯舜,天下大治。他們遵循著一條修身齊家平天下的道路,擔(dān)負著社會理想的實現(xiàn)和國家秩序的穩(wěn)定。中國古代的文人承擔(dān)著道義和對社會的責(zé)任,但他們又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往往需要依附政治勢力或統(tǒng)治階級去實現(xiàn)所謂的道和義。屈原的悲劇是注定的,因為他沒有遇到一個賢明的君主。伊尹碰到了知錯就改的太甲能中興殷商;姜子牙遇到禮賢下士的文王,開大周八百年之基業(yè);魏征與太宗同時,才可以共創(chuàng)貞觀盛世。所以賢臣治國還賴有賢君,賢君能聽采納忠言,賢臣才能開一個太平世界。

自古壯志難酬是士人的最大悲劇,多少人在這條為國為民的道路上白了少年頭,以后悲劇收場。是個人悲劇,也是時代悲劇,更是制度的悲劇。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權(quán)為核心,一切政治目標(biāo)的實現(xiàn)都有賴于皇帝的首肯。一個昏庸的皇帝足以讓所有的賢臣在政治舞臺上黯然失色。偌大的皇權(quán)也是有皇帝一人來行使,他也是一個有七情六欲的人,容易被小人左右,也有自己的性格弱點。為什么有的賢臣說的話,皇帝就是聽不進去,小人一番鼓噪就言聽計從呢?一些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能有讓人信服的例子來說教,一些華而不實的大道理說教然而讓人生厭。但一些小人能揣摩上意,一下子就說到了皇帝的心里,自然就會大受重用了。

屈原被疏遠與其說是小人的讒言,不如說懷王擔(dān)心其功高震主。屈原的悲劇歸根到底是制度的悲劇罷了。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五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1/6]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背趼犃撕苌鷼猓蚨柽h了屈原。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1/6]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2/6]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chuàng)作了《離騷》?!半x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nèi)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dāng)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6]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3/6]

屈原已(被)免官,這以后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lián)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lián)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guān)系,秦國愿意獻上商于一帶六百里地方。”楚懷王貪得土地就相信了張儀,于是同齊國絕齊,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里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里?!背氖拐呱鷼獾仉x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懷王很生氣,便大規(guī)模調(diào)動軍隊去打秦國。秦國派兵迎擊楚國軍隊,在丹水、淅水,把楚軍打得大敗,殺死八萬人,俘虜楚大將屈匄,于是奪取楚國的漢中地區(qū)。楚懷王就調(diào)動全國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在藍田開戰(zhàn)。魏國聽說這消息,偷襲楚國鄧地,楚軍害怕了,從秦撤回。但是齊國始終怨恨楚國絕交,不救楚國,楚國處境十分困難。

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萃趸贾肆顝垉x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3/6]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4/6]

第二年,秦國割還漢中土地來同楚國講和。楚王說:“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愿了?!睆垉x聽說了,就說:“用一個張儀可抵當(dāng)漢中土地,臣請求前往到楚國?!钡匠螅瑥垉x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還讓他對懷王的寵妃鄭袖編造了一套騙人的假話。懷王終于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了,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忠蚝駧庞檬抡叱冀?,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在這以后,諸侯聯(lián)合進攻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死楚國的大將唐眜。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見。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王去:“為會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guān)后,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后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yīng)。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埋葬。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做國君,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第子蘭為令尹。

[4/6]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5/6]

楚國人全抱怨子蘭,因為他勸說懷王去秦國卻未回來;屈原也痛恨他,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關(guān)心懷王,不忘祖國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夠一旦覺悟,楚國壞的習(xí)俗一旦改變。他關(guān)心君王振興國家,想把楚國從衰弱的局勢中挽救過來,在(《離騷》)一篇作品里再三表達這種意愿。然而終于無濟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從這些事情看出懷王始終沒有醒悟了。

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做君王的無論愚昧的、聰明的、賢良的,不賢良的,沒有不想得到忠臣來幫助自己做好國君,選拔賢良的人輔佐自己;但是亡國破家的事一件接著一件,而圣明治國的君主好幾代都沒見到過,正是他們所謂忠臣不忠,所謂賢人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應(yīng)盡的職責(zé)本分,所以在內(nèi)為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jié)果)軍隊被打敗,國土被割削,丟失漢中六個郡的地方,自己遠離故國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不識人的禍害了。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禍也。

[5/6]

《屈原列傳》 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6/6]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憤恨他的話后,很生氣,馬上派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聽了很生氣,把屈原放逐出去。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么不順著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jié)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還)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xué),由于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贊;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于直諫。從這以后,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所滅亡。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6/6]

《屈原列傳》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六

屈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

屈原又是一名政治家和愛國志士。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千百年來感動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

他兩次被流放,一次是因為懷王的愚蠢;一次是因為子蘭的讒言。最主要的是他——革新圖強;遭受打擊,不背叛祖國。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千古,成為中華民族的愛國代表。

一個人的行為詮釋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生命的看法。屈原熱愛祖國,他不像孫臏、李斯那樣跑到別的國家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當(dāng)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無法施展實現(xiàn)時,慷慨以死明志。

我為屈原之死惋惜悲嘆。志向雖不可移,用生命去替換,代價太大,過于沉重。有1%的希望,就要用99%的努力去爭取,絕不悲觀!絕不等待!決不放棄!

我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新時代,一個勇于變革的時代,一個提倡人人平等的時代。盡管生活還有許多不如意,但我不明白有些人為什么放棄希望,甚至生命。一次與父母的爭吵?一次比賽的勝負?還是看破紅塵,甘愿成“仙”?神仙都難免俗,何況人乎?對待名利地位,重要的是做到“心平氣和”。

人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未來。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希望!擁抱未來吧!明天一定會更好!

屈原列傳讀后感篇十七

教學(xué)目的:

1、進一步學(xué)習(xí)屈原愛國、正直的高尚品德,并從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解本文寫作特點: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的緊密結(jié)合,即人物評傳的特點,明確本文不同與其它人物傳記的地方。

3、將本文屈原的詩歌結(jié)合起來閱讀,從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現(xiàn)在他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惡勢力抗?fàn)幎鴽Q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上。

4、重點的文言實詞、通假字、古今詞義的運用等等。

教學(xué)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xué)難點:

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閱讀全文,理清全文記敘的線索。

教學(xué)步驟:

政治理想詩人形象

美政民本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馳……食玉英

(唯美情結(ji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濁——高馳不顧、茍余心……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xué)生明確課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四部分進行

記敘把表示這四個部分的段落做上記號,找出記敘屈原一生遭遇的五個詞語:

任——疏——黜——遷——投

三、學(xué)生參照注釋,閱讀課文,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全文以屈原

活動的時間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遷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響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翻譯課文,思考課后練習(xí)。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3、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學(xué)步驟:

一、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明確:作者從解題、成因、內(nèi)容、風(fēng)格四方面介紹了《離騷》。“其文約……其志潔……其行廉……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段話,是結(jié)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說的,說明屈原的秀美文辭與高潔志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確:幾件大事:第一,受騙絕齊,第二兵敗丹淅,第三復(fù)釋張儀,第四諸侯擊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為秦所滅。屈原個人的遭遇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

三、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確:體會屈原憤世嫉俗的心情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體會作者流露出的那種憤慨惋惜之情。漁父和屈原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xué)、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漁父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zhí)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世推移,至于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xué),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能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司馬遷把魚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讀課文,體味:司馬遷有著與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著屈原那樣正道直行的品格,有著屈原那樣深厚而又執(zhí)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貶分明地為屈原立傳的。字里行間噴瀉著激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習(xí)題。

六、《信陵君竊符救趙》本篇重在引導(dǎo)學(xué)生自學(xué),列出結(jié)構(gòu)提綱,舉出集中表現(xiàn)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論和行動,進一步了解《史記》紀傳作品的主要特點。

本篇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xiàn)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虛作風(fēng)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略)

七、學(xué)生自讀《語文讀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傳》、《毛遂自薦》、《魯仲義不帝連秦》《賈生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貨殖傳序》。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0167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