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其內(nèi)容、主題、情感等方面的個人感受和體會的一種文字表達,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觀點和思想,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欲望,對我們的成長和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讀后感是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可以記錄下我們的思考和感受,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和領(lǐng)悟書中的內(nèi)容,同時也能增強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寫讀后感時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理解與他人分享,共同成長。讀后感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音頻、視頻的形式,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表達。
梁啟超讀后感篇一
梁啟超一生有兩個夫人,李慧仙和王桂荃。梁啟超共有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莊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王夫人所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后來都成為杰出的人才。
梁思順(令嫻),長女,詩詞研究專家。
梁思成,長子,著名建筑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林徽因。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梁思忠,三子,因病早殤。
梁思莊,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四子,長期從事經(jīng)濟學研究。
梁思懿,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
梁思禮,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之所以個個能成才,與梁啟超的言傳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關(guān),梁啟超在給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璣,飽蘸慈父之愛和人生指導。梁啟超對孩子們的愛是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這樣的表達在家書中隨處可見,身為父親,梁啟超當然希望他們個個成才。但在孩子們的健康和學習中間他毫不猶豫選擇前者,他說:“汝必須順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需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斷不許汝病也?!蔽以诤⒆拥慕逃彩且恢北в羞@個觀念,“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睂W好習的前提是有個健康的身體。身心健康,是我教育孩子的初心,在一路前行中,不忘初心。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焙芟矚g梁任公的這句話,自己喜歡的,就想去做,而且能做的更好。
他不僅是位慈父也是位嚴父。他關(guān)愛呵護子女,也對其嚴格要求。他教育孩子們對生活保持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憂傷憔悴是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傄313种獨饬芾斓臍庀?,才有前途,事業(yè)可言。自己要天天滿帶正能量,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有個積極向上的好心態(tài)。
處憂患最是人生之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梁啟超深知讀古籍的重要性,要孩子們讀論語,孟子,左傳,戰(zhàn)國策,荀子。溫習暗誦,務能略舉其詞。尤于其中修身之文句,細加玩味,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益善。這些國學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必是經(jīng)典所在,在哪個年代都適用,孩子馬上上初中,古文會學很多,適當引導孩子多讀。
梁啟超對思成說:“做學問不要專于一門,我怕你因所學太專業(y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diào),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根源,做學問要保持無所謂的精神。
曾國藩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作甚?著急他坐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梁啟超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盼望孩子們都能應用這點精神。種種道理就是這樣,在”潤物細無聲“的書信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
梁啟超就像一位勤懇的園丁,辛勤耕耘,澆灌心血,最終收獲豐碩果實,子女個個成才,故梁啟超的為父之道和家風家教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民國時期,梁任公能有這樣的教育意識和教育理念和他自己的自身修養(yǎng)有很大關(guān)系,好一個”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只想著收獲,而忘記了耕耘。人人都想有好的成就,但如果我們僅僅憧憬美好未來,而不肯努力耕耘當下,這必然只能是空想。自己教育孩子就要做好自己,以身做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自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梁啟超讀后感篇二
昨日從書架上拿出一本老嚴以前買的書《梁啟超家書》,隨手翻了幾頁,卻被梁啟超那種對孩子的有溫度有深度的愛所深深吸引,拜讀之后,感慨頗多。梁啟超先生,作為“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名滿天下,然而作為一位父親,他是那么的可親,可敬,他時而稱呼他的孩子們?yōu)椤皩氊悾怨浴?,撒嬌賣萌,盡情揮灑他的愛與思念,時而認真地和他的子女們談論家國天下,談論民族大義,進行道德培養(yǎng),而他自己,也活成了子女們心中的精神楷模。
很多時候,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讀到一本好書,你并不能理解和體會其中的好處,或者理解地很膚淺,不明其深意。然而當我們經(jīng)歷了世事,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再碰到一本好書,你會覺得,這書中的道理,為什么我知道的那么晚,而如今讀來,是如此熨帖我心。我們經(jīng)常和知嫻談論一些事情,但是年少的她,當然不能完全理解我們的想法。我喜歡在讀到好的文章和書的時候,在三人都閑暇的時候拿來讀一下,而往往和我產(chǎn)生共鳴的只有老嚴,我知道,她還太小。
我希望我能在知嫻的每個人生階段都能陪伴她的左右,在她遇到的每一個抉擇時,我都能給她力量,給她我最中肯的參考意見。這應該是每一個母親的心理。然而我是一個憂患意識很強的人,我知道,很多彎路需要她自己走,很多挫折她會躲避不及,而我,也不確定能陪她走到哪里。因此我希望,我能在讀到好書的時候,替她記下一筆,寫點我的感受,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把我的反思寫下來,記在這里,現(xiàn)在她未必懂,將來或許她可以翻出來看看,等我們可以對某件事情產(chǎn)生共情的時候,讓我們來共同回憶一下,探討一下?;蛟S,這也會是我對她的愛的紀念和傳遞。
今天,讀《梁啟超家書》,真的如書中所說,每一封信里,都透露著父親濃濃的愛意,其情之真,其愛之切,幾十年后讀來,尤能被其強大的磁場一擊命中并被深深吸引。我也萌生了想給知嫻寫信的沖動。我是那個時時監(jiān)督她學習,管理她生活的執(zhí)行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矛盾不斷,相愛相殺。我反思在作為朋友方面,我共情的能力太小,在她那里,我只是一個母親,尚做不到真正的朋友的角色,我希望我能學到《梁啟超家書》精髓的萬分之一,好好反思自己。孩子真正和我們朝夕相處只有短短三四年的光景了,我希望我也可以在我們的相處和離別中學會寫信,傳遞我那滾燙的愛女之心,雖然不能像梁啟超先生那樣照亮子女的道路,也希望能給她的人生路增添一份溫暖和自信。
摘抄我喜歡的梁啟超先生的家書的精彩部分如下:
1)人之生也,于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們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強烈的人,但經(jīng)過若干時候之后,總能拿出理性來鎮(zhèn)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牽動,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業(yè)。這一點你們雖然不容易學到,但不可不努力學學――梁啟超致梁思成書(背景:林徽因父親亡故,梁啟超先生寫信給梁思成,勸解林徽因鼓起勇氣,發(fā)揮天才,完成學業(yè),不要沉迷于傷痛。)
2)思成來信問有用無用之別,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試問唐開元天寶間李白、杜甫與姚崇、宋z比較,其貢獻于國家者孰多?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jīng)濟莫過于此。思成所當自策勵者,懼不能為我國美術(shù)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則開元、天寶間時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你還是要保持這兩三年來的態(tài)度,埋頭埋腦做去便對了。
你覺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功夫,生怕變成畫匠。你有這種感覺,便是你的學問在這時期內(nèi)將發(fā)生進步的特征,我聽見倒歡喜極了。中國先輩們屢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兩三年來蟄居于一個學校的圖案室之小天地中,許多潛伏的機能如何便會發(fā)育出來,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頓一趟,遍發(fā)生許多刺激,去去波士頓算什么,比起歐洲來真是“河伯”之于“海若”,若和自然界的崇高偉麗之美相比,更不及萬分一了。然而令你觸發(fā)者已經(jīng)如此,將來你學成之后,常常找機會轉(zhuǎn)變自己的環(huán)境,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fā)出來,今尚非其時也。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guī)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guī)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jīng)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睂沓删腿绾?,現(xiàn)在想他作甚?著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人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這段讀來太愛,摘抄了一大段,梁思成這樣的大師,在青年時期也有迷茫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局方寸之內(nèi),經(jīng)年累月學基礎(chǔ)畫工,出游波士頓一次,感知外面的世界很廣闊,不免對自己當時的境地感到懷疑。而梁啟超先生這一段書信真是句句精妙,把自己高湛的眼光,開闊的胸懷,切身的體會,傳遞給自己的兒子。梁思成,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之父,著有《中國建筑史》。而他的成長離不開這樣一位視野寬廣,格局宏達的父親的密切影響。
轉(zhuǎn)到目前的知嫻的學習,我們經(jīng)常形容十年寒窗,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習強度也越來越大,在面對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網(wǎng)絡,游戲,閑書,對他們的誘惑越來越多。誘惑越大,對于學習的疲倦感也越來越強。但是我依然認為,十年寒窗,仍然是需要分秒必爭的?!澳獑柺斋@,但問耕耘?!蔽覀兛梢圆挥孟胛覀儗頃媾R什么樣的抉擇,但是現(xiàn)在的每一分的學習都是有用的,不管是主科語數(shù)英,還是史地生,你學進去的每一點知識,都會積聚在你的精神內(nèi)核中,你學的每一段歷史,都是我們的前生,你了解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地球,你學到的每一分生物知識,都是我們?nèi)祟惡蜕锝绲难h(huán)和繁衍,這些點點滴滴,都會幫助你的精神內(nèi)核在某一刻達到質(zhì)變,你會變的更加睿智,更加豐富,從而更加寬廣。今天的每一分耕耘,都會使你將來成為一個更加自信、得體、美好的自己。
3)關(guān)于思成學業(yè),我有點意見。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愿意你趁畢業(yè)后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門,稍為多用點功夫。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弄成近于單調(diào),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再者,一個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讀書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談交換,或開卷引進的機會。這種境界,固然關(guān)系人格修養(yǎng)之全部,但學業(yè)上之熏染陶熔,影響亦非小。因為我們做學問的人,學業(yè)便占卻全生活之主要部分。學業(yè)內(nèi)容之充實擴大,與生命內(nèi)容之充實擴大成正比。這些話許久要和你講,因為你沒畢業(yè)以前,要注重你的專門,不愿你分心,現(xiàn)在機會到了,不能不慎重和你說。
梁啟超先生給子女的家書里,隨處可見真知灼見,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們雖然沒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遇見這樣的長輩,但是讀讀他的信,他們的很多生活細節(jié),包括上學,擇業(yè),交友等很多方面的思考躍然紙上。如果我們能讀進去,有思考,益處會很多。這也是他們留給幾十年后的我們的一筆可貴的財富。
我們的人生在歷史長河中渺小如塵埃,然而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講,所歷的每一段光景都是鮮活而厚重的,需要我們常做思考、調(diào)整,我們需要不斷地跳脫開,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言:“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p>
梁啟超讀后感篇三
最近無意讀到梁啟超寫的一篇《論毅力》,一番誦讀,心中泛起朵朵漣漪,曾幾何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找尋了許久,愣是沒找到(記憶中也寫過類似文體)。也罷,找不到或許是命中注定。
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學生,兩個人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做了這篇文章,是為了激勵和打氣,為了心中的堅毅堅持下去,堅持總會有收獲。
下面簡單領(lǐng)略這篇文言文的風采,字里行間抒發(fā)了作者那顆心。
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敗?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數(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其次弱者,乘一時之意氣,透過此第一關(guān),遇再挫而退;稍強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強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難,非至強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終者也。
夫茍其挫而不退矣,則小逆之后,必有小順。大逆之后,必有大順。盤根錯節(jié)之既經(jīng),而隨有應刃而解之一日。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而天有以寵彼也,又以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詎知所謂蹇焉、幸焉者,皆彼與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與否,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更譬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shù),視此而已。
大概意思就是人的一生想要干成一件事,必須要用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支撐。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
就像那句古話【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之所為】,只有經(jīng)歷苦痛,才能收獲甜蜜。
人的一生,其實跟破繭成蝶一般的歷程。一開始作為蠶蛹一般,經(jīng)歷暴風,大雨,暴曬,還有夜晚的凄涼,熬過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所謂挫折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那振翅飛翔是蝴蝶最美的時刻。
熬過所謂的挫折和磨難,必須是自己的毅力支撐。
愚公移山的時候,別人問他,如何實現(xiàn),愚公是這樣回答的,我現(xiàn)在再移山,我死了以后,我還有兒子,兒子也有兒子,只有我們家有人,就祖祖輩輩的干下去,一直到把山移走。這是什么?這就是毅力,毅力是超越生理的難受的。
不論你現(xiàn)在經(jīng)歷啥,請記住,不要放棄,熬過最難受,迎來的是美好。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干就完了,不要放棄!(侯曉斌)
梁啟超讀后感篇四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guān)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fā)現(xiàn),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jīng)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jīng)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民主憲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fā)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yè)于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jīng)濟學的梁思達,參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jīng)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行政法、經(jīng)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cè),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jié)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yǎng)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于此。
梁啟超讀后感篇五
有人評價梁啟超是中國近似百科全書的人物,我讀完這本書,深有同感,我被他的胸懷和大格局所折服。本書以時間主線,分別從少年、婚姻以及與同時期歷史人物的交集,給我們客觀展示一個真實的梁啟超。
梁啟超30多年的政治生涯,與光緒、康有為、孫中山、譚嗣同、章太炎、袁世凱、段祺瑞、蔡鍔等都有很深的聯(lián)系,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的每件大事情都與他有聯(lián)系。他是最早提出“中華民族”這個詞的人,也是最早向中國杰少馬克思主義的人。他提出過“少年強則國強”的口號,100年后的今天,這同樣是我們的口號。他是中國思想啟蒙之父,鋪砌了中國近代思想文明的道路。
梁啟超做人有大格局,在因康有為支持張勛復辟而與之反目,在康有為死后,梁啟超卻為他守靈,哭了三天三夜,他氣量之大,能容下常人不能容之事。梁啟超早年解除到西醫(yī)文明,覺得這是能學以致用,強國利民,極力推廣,就算是協(xié)和醫(yī)院把他的右腎割錯的情況下,也極力為西醫(yī)辯護。大格局者,愛國、無私、開放、寬容。他一心只有國家,他的大格局是在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審時度勢修煉出來的。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的這首詩來形容梁啟超在合適不過了。我們?nèi)巳硕寄茏龅讲粸槊?,不圖利,世界會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
梁啟超讀后感篇六
近代中國文人不少,梁啟超就是一個,梁啟超,成名于戊戌變法,是戊戌變法的發(fā)起人和領(lǐng)導者之一,近代學術(shù)大師,與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共同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文學院。除了早年政治上的先覺者,到后來的教育大家學術(shù)大師,他還是模范家長,他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都是國之棟梁。在某種程度上,可比蘇洵、蘇轍,蘇軾一門。
我對于梁啟超的了解甚少,但他與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就令人刮目相看,梁先生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愛國思想又不是守舊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知識是舊中國最需要的。他是一個?;逝傻臍v史角色,但他又不失為一個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以及一個好父親。
《家書》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寫給第一任妻子李惠仙。主要是梁先生在國外逃亡與訪學期間與身處澳門的妻子的交流。關(guān)懷備至,溫情脈脈,而又有大道理的穿插。精彩的一篇談到梁先生在美國遇到華僑女郎并陷入愛戀之中事,他談到女郎的仰慕乃至主動追求及那女子的優(yōu)秀,及自己的一時意亂情迷,將自己當時的情形完全匯報給了夫人。妻子動怒,稟報岳父大人,并回信稱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他又苦苦相勸,說妻子不明事理,自己早年與嗣同君創(chuàng)立'一夫一妻'會,絕不會背棄。一場家庭糾紛被完整呈現(xiàn)。后來梁先生也說到做到,主動與那女子保持距離。
另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是寫給子女的。梁先生常年與家人分居,聚少離多,但他十分關(guān)心子女的成長與學習。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見解。很注重子女在自然科學的學習,注重所學科目與國家需求的聯(lián)系。父親是部長,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家,還要學習嗎?還需要找工作嗎?梁先生卻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女,不允許孩子依靠家庭。
梁啟超先生也不忘在書信中教育他的孩子們必須愛國。愛國,就像一顆種子,他把它種在每個孩子的心里,生根、發(fā)芽、成長?他讓孩子們像海綿一樣吸收國外最好的知識。為了使其最大化地吸收知識,他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點讓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yè)方向,這些專業(yè)方向又是中國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他的很多子女是在國外學習與成長的。而放到國外的孩子們又像牽在他手中的風箏,當祖國需要之時,他就把他們拉回來為國效力。梁家所有的孩子沒有一人留在國外,無論當時的中國是戰(zhàn)火連天還是貧窮困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爸爸梁啟超是那么地愛國,他心里沒有小小的'我',他讓每個孩子都志存高遠,從小就把責任放在心里。
一封封家書,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濃濃的父愛,每一封的價值都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我們應該像梁啟超先生教育子女那樣,培養(yǎng)我們的愛國精神,把國家的榮辱興亡當成是自己的重任,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梁啟超讀后感篇七
梁啟超,對中國近代具有深遠影響的一位人物。他在政治、學術(shù)、思想、教育等各個領(lǐng)域都有一定的成就。敢于嘗試百日維新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和愛國熱情,使得他在教育上不僅有西方的開放民主還有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精髓??赡苁且蛩羁陶J識到“少年強則國強”從而對子女的教育倍加注重。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迂腐跟從中國封建傳統(tǒng),也不盲目追求西方時尚,而是注重將兩者完美結(jié)合。他精心指導子女,悉心對他們進行教育,但是他沒有對子女們有太多苛求,而是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方向。他對不同子女的教育引導方向不同,不正是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嗎?這種教育的成功事例不正是告訴了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他還表明學習應有批判精神。不同的學術(shù)與文化都有不同的自身優(yōu)勢與劣勢,只有敢于批判與評析錯誤之處,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繁盛的文化。正是應為他對東西方文化的擇善而從取其精華,才使得他的兒女們將東西方獨具特色的文化結(jié)合以修身養(yǎng)性。
他也講究學習應有上進心,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有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正如他在寄予梁思成的信中所自述“我的生活內(nèi)容,異常豐富,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歷若干時候,趣味轉(zhuǎn)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被貞浰绱说闹螌W方式,梁思禮也說:“父親偉大的人格、博大坦誠的心胸、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都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庇纱丝煽闯鰧W習真應該注重興趣與鍥而不舍的精神。
正是梁啟超的獨特教育使得梁家有了“一門三院士”的光榮。那么他是否只注重子女們的學習而不顧兒女們的健康了呢?不,這從400多封家書中的任意一封都可體會到他對子女們濃濃的關(guān)愛。
首先,他對的子女稱呼方面。他稱子女們?yōu)椤皩氊悺保苑Q“老白鼻”諧音老baby,甚至還給孩子們起了外號。如:五女梁思懿,在信中呼之為司馬懿,六女兒則稱為六六,又如小寶貝莊莊,大寶貝等稱呼。如此可想象出他是怎樣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甚至有些顛覆他身為革命家的偉大形象,瞬間變身為老頑童。如此開放的思想,在封建頑固派勢力強大的那時還正是前衛(wèi)啊。大概梁啟超先生這開放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他與他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吧。
再者,他信中所述內(nèi)容。他在信中不僅鼓勵引導子女學業(yè)發(fā)展,還時刻念叨著子女的身體健康。作為一個好父親,在孩子學業(yè)與身體健康方面,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而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關(guān)心孩子的好父親。
梁啟超讀后感篇八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guān)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fā)現(xiàn),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jīng)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jīng)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民主憲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fā)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yè)于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jīng)濟學的梁思達,參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jīng)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憲政行政法、經(jīng)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cè),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p>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薄皩W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p>
梁任公在本書里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啟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啟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jié)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yǎng)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于此。
梁啟超讀后感篇九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guān)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fā)現(xiàn),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jīng)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jīng)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民主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fā)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yè)于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jīng)濟學的梁思達,參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jīng)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行政法、經(jīng)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cè),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任公在本書里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啟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啟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jié)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yǎng)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于此。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jīng)濟,文明,學術(shù)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
中大部分書籍,圖書館都沒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幾本,早已被借出,最后僥幸的發(fā)現(xiàn),解璽璋編寫的《梁啟超傳》,圖書館中尚存有樣品書,有光梁啟超的了解,僅限于中學課本中的維新變法中,提到一點而已。
于是便懷著對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之后的行蹤的好奇,便借閱這本《梁啟超傳》了,誰知一睹之后,便愛不釋手,只欲讀完方休。
解璽璋的這本《梁啟超傳》,構(gòu)思新穎、手法獨特,同歷來諸多傳記有著極大的不同,正如劉再復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關(guān)系為章節(jié)。
“如此構(gòu)筑傳記,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略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既是一本梁啟超傳記,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梁啟超傳記,也是一群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綜合傳記。
讀罷,方知梁啟超對于中國的影響,并不曾因為維新運動的失敗而終止,反而其影響貫穿整個近代中國史。
這是在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不曾也無法看到的。
感謝解璽璋這本《梁啟超傳》,帶領(lǐng)我們走進梁啟超,并對梁啟超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解璽璋盡管在極力客觀的向讀者們介紹梁啟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為梁啟超辯解的文字,大概是因為解璽璋對梁啟超始終懷著敬佩的情愫所導致的吧。
導致幾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與失敗,梁啟超對于學術(shù)而言,或許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幾乎是慘敗的,而且敗得徹底,但是他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國家的發(fā)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卻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是近代國民思想解放啟蒙的先驅(qū)。
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對于政治立場,具有極強的的妥協(xié)性,總是期望于當權(quán)者,能夠舍棄自身的利益,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豈不可笑。
知道梁啟超的家事之后,尤其是梁啟超的幼年時期的而生存環(huán)境,難免又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梁啟超是時代塑造的,是歷史的而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梁啟超的,偉人的成長之路不可復制,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這與他的才識,努力固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其幼年的而生存環(huán)境對其的成長卻也功不可沒。
可以說梁啟超的成長是環(huán)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說,縱然我們達不到梁啟超的那種高度,也不全是自身的原因,與生活環(huán)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jīng)濟,文明,學術(shù)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
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
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上,成就也是鮮明的,不禁想到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
看起來很有偏見,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
想到目前社會上,經(jīng)常發(fā)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糾紛,正如《春秋》中所說的,子不子父不父,真是時代的悲哀。
讓我們不禁思索起來以后如何教育后代的問題,怎么才可以避免這些丑陋的悲劇的產(chǎn)生。
一生著作等身,一部序言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停筆竟成一本書,估計也只有梁任公這樣的學術(shù)大師,才能做得到的。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影響深遠。
梁啟超直到病危最后時刻還在帶病繼續(xù)《辛稼軒年譜》,其治學精神可歌可談,讓我輩望塵莫及。
梁任公弟子諸多,幾乎每一個都是名滿天下,不可能不受梁啟超的極大影響。
正如胡適之所言:“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
梁任公弟子諸多,朋友也很多,在當時一度成為國內(nèi)一尊輿論的.領(lǐng)袖。
固然與其淵博的知識,名滿中外的名氣分不開,但其中也少不了個人的人格魅力。
可以說其為人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其有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會識人,以至于屢屢受挫不被理解。
當然正如其信仰的那般,“宇宙是有缺陷的”,梁啟超自身又有著學多不可詬病弊端,做事過濾過多,闖勁不足,思想還有著一定的保守性,可是是他成名太早,后期缺乏師長引領(lǐng)的緣故吧。
以至于,師長、弟子、朋友只見都有諸多矛盾,甚至視其為仇人,豈不悲哉!以至于死后還受多方排擠,英名難以流傳,如同日月蒙塵,真是悲哀!
梁啟超一生為解放國民思潮,做了極大的貢獻,但終歸不是一位稱職的政治家。
缺乏政治家的手腕與謀略,因而其政治生涯,屢屢受挫。
不過梁啟超極大的愛國情懷、愛國情結(jié),是不可置否的!
正如他個人所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
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
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fā)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么個人打算!”
總之,梁啟超一生為近代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對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偉人,其高貴的人格、嚴謹治學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等,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前兩天從圖書館借了本《梁啟超傳》,我看梁啟超的東西,是因為較之他老師康有為,他的成就和氣質(zhì)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國新聞史上的成就,很欣賞他的才華,文筆,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激情。
書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資質(zhì)好,勤奮,有激情,并有一腔愛國熱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著的《梁啟超傳》很棒。
600多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傳記,人物生活狀態(tài)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盡量引用原著或書信或文章,讓那個時代的文字來講述歷史,闡述梁的觀點,并努力分析形成這些觀點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雖然書中許多部分為文言文,但這對得到梁真實的觀點很重要,還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徹底和康有為的?;逝蓻Q裂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成為改良派的領(lǐng)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覺梁闡述的實施路線不無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逝傻募みM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們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確實是不理智,讓文人看到舉國生靈前仆后繼去用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政府是他們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國當時社會開發(fā)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開發(fā)民智前,不說發(fā)動革命難上加難,即使真的發(fā)動了廣大愚昧民眾,也極易被別有心機的人或集團利用,歷史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以我不算廣博的知識,清末民初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主張改良,后來的胡適就是一例,而那些學生以及漸漸覺醒的工人和小資產(chǎn)階級則多偏重用武力推翻舊政府,搞革命。
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思路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革命不是他們所說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說愚民起義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談那些無辜生命的毫無價值的隕滅,社會財富的破壞,社會治安的動蕩,以及不知能否獲勝的迷茫,遠不如梁的主張來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國只有一個梁啟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員都是梁啟超,民眾會成為“新民”,君主立憲會和平實現(xiàn),不會是這么大的代價后,換來社會主義。
梁啟超和胡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思想?yún)s驚人一致,我們不能不想這是為什么。
再看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的歷程及現(xiàn)狀,革命中無論有一定頭腦的學生還是工人農(nóng)民,被軍閥,被帝國主義利用的還少嗎?這中間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開。
再有通過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價值?用我們經(jīng)濟學的觀點看,能用一條生命換來這個東西,盡量不用五條生命。
真的通過革命勝利了——以百倍的代價,我們的工人農(nóng)民又留下多少知識分子來治理這個國家?總不能舉著槍桿共商民生,指揮建鐵路,搞文明吧!?事實上中國真的這樣做了,讓不懂經(jīng)濟的人去計劃物品流通,讓中國母親狠命生孩子,讓不懂文學的人寫小說,建國后,左傾了右傾,三年自然災害中又餓死那些還沒醒悟過來的國民,然后是不懂文化的搞文化大革命,揪有文化的,結(jié)果又被利用,唉!
唉!正如王小波說的,知識分子最怕的不理智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就是靠一張嘴講理,現(xiàn)在沒理可講,知識分子也就自然不被關(guān)注了,現(xiàn)在又有哪家單位尊重你的文化氣質(zhì)?不說這個,大學都不在是求知識的第一選擇了,這是個可怕的現(xiàn)象,說明知識分子本身已經(jīng)不尊重自己了。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
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
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
《梁啟超傳》大段引用了《飲冰室文集》里的內(nèi)容。
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shù)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
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
既樸實,又活潑。
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
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diào)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
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zhì)量、開明的通識教育。
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lǐng)域的棟梁之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jié)合親眼所見的現(xiàn)狀,得出結(jié)論,改進自己的理念。
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xiàn)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
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
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lǐng)袖。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
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jīng)濟學教授提過,經(jīng)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xiàn)象,提出相關(guān)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
還有一類,是建設(shè)型的學者。
他們獲取大量已經(jīng)有的結(jié)論、知識,對現(xiàn)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zhí)行(比如美國總統(tǒng)的經(jīng)濟學家團隊)。
我所了解的基礎(chǔ)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
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
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jīng)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
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一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guān)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fā)現(xiàn),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jīng)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則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jīng)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fā)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yè)于西點-校任十九路-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jīng)濟學的梁思達,參加-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jīng)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行政法、經(jīng)濟學、財政學、-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cè),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任公在本書里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啟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啟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jié)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yǎng)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少年,皆在于此。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二
以前上歷史課學過“公車上書”,梁啟超是這次事件的主要參與者,在中國歷史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于梁啟超為什么可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我想肯定和他的家庭有關(guān)。
在這本書的開頭就直接說了:凡是卓越的天才人物,一定有他超拔脫俗的、不同凡響之處。而在他的幼年,也一定會有啟發(fā)引導他的人,培養(yǎng)他,愛護他,不使他中途夭折,直到長成參天大樹。開出絢爛無比的花朵,結(jié)出碩大無朋的果實。
在梁的成長中有三個人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他的祖父,二是他的父親,還有一位就是他的母親。正是他們,呵護他、培養(yǎng)他、教育他,讓他度過了幸福的少年。梁啟超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出生在廣東的一個小漁村,跟著祖父一起生活了十九年,通過祖父的言傳身教,他考上了中國科舉有史以來難得一見的“童子秀”。并且在后來得到了地方官員的賞識,但是他有獨立的思想??吹絿耸芸嗟那闆r下,他急切希望改革政治。并在隨后的歲月中一直致力于改革。
因為良好的.教育和他的聰明,在之后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與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在袁世凱稱帝后強烈批評。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各種輝煌的事跡。
讀完《梁啟超傳》我深深敬佩梁啟超,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積極站出來,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些人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因為有了梁啟超這樣的人我們今天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我感覺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應當注意自身修養(yǎng)。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三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讀《梁啟超家書》有感
作者:西安分行辦公室李佃強
《梁啟超家書》是一本不太厚的書,但與以往我們對這位大家的政治活動、學術(shù)研究印象不同,讀罷此書,一個勸學、“催婚”、風趣、有點碎碎念的“頑童”父親形象躍然紙上。梁啟超的九個子女個個不凡,筆者更關(guān)注梁思成一些,重點把他寫給梁思成的書信分享給大家。
做學問,不以是否有用來評判
梁啟超家學淵源極深,對于這個長子,在勸學上用的功夫著實不少。梁思成寫信,問做學問有用無用,梁啟超以唐朝的詩人李白、杜甫和名相姚崇、宋z為例,告訴梁思成“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個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jīng)濟莫過于此。”人人各有所長,做學問的人與做官的人,只要都竭盡全力發(fā)光發(fā)熱,給社會做點貢獻,就都是有用的。而對于梁思成這種看起來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梁啟超也給予了駁斥,他在信里寫道“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绷簡⒊褱柿四贻p人做學問心態(tài)的癥結(jié),那就是短時間內(nèi)急于有所收獲,長期來看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資本,他語重心長的告誡,或許可以讓梁思成幡然醒悟,沉下心做自己的學問。
在梁啟超看來,在學校中求學,最重要的是學規(guī)矩,“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guī)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guī)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jīng)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碑斎?,這里的規(guī)矩并不只是學校的規(guī)則,而是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務求循規(guī)蹈矩,而不是投機取巧?!澳芮芍?,習熟規(guī)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guī)矩可以無大過?!币虼?,做學問不怕出不了彩,怕的是基礎(chǔ)不牢、根基不穩(wěn),花拳繡腿、弄巧成拙。梁啟超還講,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有的知識要一天一天慢慢積累,像是燉一鍋好湯,有的知識則要集中精力解決幾個主要問題,像是爆炒一盤好菜。這種精準把握學習火候,懂得快慢結(jié)合的方法,對于今天的我們學習研究都是很有益處的。
感情不節(jié)制,便會自投苦惱的羅網(wǎng)
梁啟超在給梁思成的信中,詳細描述了為徐志摩證婚的情形,徐志摩的妻子才與前夫離婚就迅速跟徐志摩結(jié)婚,他本來不想去,無奈胡適之、張彭春兩位朋友苦苦求情,但他也毫不客氣,不留一點情面,“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痹谒磥?,“青年為感情沖動,不能節(jié)制,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wǎng),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wǎng),真是可痛,真是可憐?!卑l(fā)此感慨,一是表達他對徐志摩結(jié)婚一事的抗議,二是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如此沖動,自投苦惱。彼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同在美國,梁啟超在信中也頻頻叮嚀二人互相照顧,在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被襲逝世后,他趕緊給梁思成去信,“徽因造此慘痛,唯一的伴侶、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zhèn)靜著,才能安慰他”,而在金錢方面,他從來都是大度的,在詢問梁思成的預算時,會特意提醒,將林徽因的一并計算在內(nèi)??梢?,他對兒子感情生活的重視和殷殷期待。
在梁啟超的觀念中,“人需等到生計完全自立后,再實行創(chuàng)造新家庭”,他本來也不是一個“催婚”的人。林徽因的父親出現(xiàn)變故之后,梁啟超更多地為林徽因著想,便想著讓自己的兒子把責任承擔起來,甚至提出了讓兒子換一個更容易謀生的專業(yè),成婚之后,也能負擔起一家老小,“但現(xiàn)在的情形,思成結(jié)婚后不能不迎養(yǎng)徽因之母,立刻便須自立門戶,這便困難多了。我從前希望他學都市設(shè)計,只怕緩不濟急,他畢業(yè)后轉(zhuǎn)學建筑工程,何如?”其對林家的情誼可見一斑,梁思成聽從了他的建議,研習建筑學,回國后在東北大學創(chuàng)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筑系。
趣味轉(zhuǎn)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
梁啟超自認為是一個“學問趣味方面極多的人”,生活內(nèi)容異常豐富,這讓他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在他看來,人要有多種趣味,要爛漫向榮,“趣味轉(zhuǎn)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彼芟矚g這種生活狀態(tài),便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于梁思成,梁啟超有些擔憂,“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diào),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在學問上,他建議梁思成對于文學、人文科學,要“多用點工夫”。在社交上,他也建議梁思成,交友取益,也要方面稍多,這樣才能交換更多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拓展自己的視野。梁啟超認為,如果梁思成守著太專的學問,“將來也會和我相對詞竭,不能領(lǐng)著我的教訓,你全生活中本來應享的.樂趣,也削減不少了?!币馑际牵阕约旱膶W識和生活不夠豐富,連你老爸談話的節(jié)奏都跟不上了。梁啟超生怕梁思成會變成鉆進一門學問的呆子,“我希望你回來見我時,還我一個三四年前活潑有春氣的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p>
像上面這樣親切風趣的語言在他的文字中并不鮮見,他催促梁思成“你看了這信,意見如何,無論校課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長的信,令我安心。”他十分珍視與子女互動,甚至會嗔怪在歐洲旅行的梁思成,“你來信終是太少了,老人愛憐兒女,在養(yǎng)病中以得你們的信為最大樂事,你在旅行中尤盼將所歷者隨時告我(明信片也好)”,讀起來頗有些可憐祈求的意味,卻是一個父親對子女最深切的牽掛,最隨意卻最濃情的表達。只可惜,這樣一個有趣的父親,被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孟浪”的醫(yī)生錯誤地割掉了一顆腎,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梁啟超被西醫(yī)割錯腰子”案,大度的梁啟超還公開為協(xié)和醫(yī)院辯護,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y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此后,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不到三年,與世長辭。
梁啟超的家書雖然不是浸透生活的散文詩,卻充滿了詩一樣的父子柔情,雖然不是韻律整齊的歌曲,卻如酒后哼出的小調(diào),百轉(zhuǎn)千回、別有風味。我讀完之后,都有一種趕緊提筆給自己女兒寫封信的沖動了,哈哈。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四
梁啟超家學淵源極深,對于這個長子,在勸學上用的功夫著實不少。梁思成寫信,問做學問有用無用,梁啟超以唐朝的詩人李白、杜甫和名相姚崇、宋璟為例,告訴梁思成“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個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jīng)濟莫過于此。”人人各有所長,做學問的人與做官的人,只要都竭盡全力發(fā)光發(fā)熱,給社會做點貢獻,就都是有用的。而對于梁思成這種看起來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梁啟超也給予了駁斥,他在信里寫道“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绷簡⒊褱柿四贻p人做學問心態(tài)的癥結(jié),那就是短時間內(nèi)急于有所收獲,長期來看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資本,他語重心長的告誡,或許可以讓梁思成幡然醒悟,沉下心做自己的學問。
在梁啟超看來,在學校中求學,最重要的是學規(guī)矩,“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guī)矩,盡量學足,不惟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guī)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jīng)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當然,這里的規(guī)矩并不只是學校的規(guī)則,而是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務求循規(guī)蹈矩,而不是投機取巧?!澳芮芍耍暿煲?guī)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guī)矩可以無大過?!币虼耍鰧W問不怕出不了彩,怕的是基礎(chǔ)不牢、根基不穩(wěn),花拳繡腿、弄巧成拙。梁啟超還講,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有的知識要一天一天慢慢積累,像是燉一鍋好湯,有的知識則要集中精力解決幾個主要問題,像是爆炒一盤好菜。這種精準把握學習火候,懂得快慢結(jié)合的方法,對于今天的我們學習研究都是很有益處的。
梁啟超在給梁思成的信中,詳細描述了為徐志摩證婚的情形,徐志摩的妻子才與前夫離婚就迅速跟徐志摩結(jié)婚,他本來不想去,無奈胡適之、張彭春兩位朋友苦苦求情,但他也毫不客氣,不留一點情面,“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痹谒磥?,“青年為感情沖動,不能節(jié)制,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wǎng),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wǎng),真是可痛,真是可憐?!卑l(fā)此感慨,一是表達他對徐志摩結(jié)婚一事的抗議,二是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如此沖動,自投苦惱。彼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同在美國,梁啟超在信中也頻頻叮嚀二人互相照顧,在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被襲逝世后,他趕緊給梁思成去信,“徽因造此慘痛,唯一的伴侶、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zhèn)靜著,才能安慰他”,而在金錢方面,他從來都是大度的,在詢問梁思成的預算時,會特意提醒,將林徽因的一并計算在內(nèi)??梢?,他對兒子感情生活的重視和殷殷期待。
在梁啟超的觀念中,“人需等到生計完全自立后,再實行創(chuàng)造新家庭”,他本來也不是一個“催婚”的人。林徽因的父親出現(xiàn)變故之后,梁啟超更多地為林徽因著想,便想著讓自己的兒子把責任承擔起來,甚至提出了讓兒子換一個更容易謀生的專業(yè),成婚之后,也能負擔起一家老小,“但現(xiàn)在的情形,思成結(jié)婚后不能不迎養(yǎng)徽因之母,立刻便須自立門戶,這便困難多了。我從前希望他學都市設(shè)計,只怕緩不濟急,他畢業(yè)后轉(zhuǎn)學建筑工程,何如?”其對林家的情誼可見一斑,梁思成聽從了他的建議,研習建筑學,回國后在東北大學創(chuàng)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筑系。
梁啟超自認為是一個“學問趣味方面極多的人”,生活內(nèi)容異常豐富,這讓他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在他看來,人要有多種趣味,要爛漫向榮,“趣味轉(zhuǎn)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彼芟矚g這種生活狀態(tài),便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于梁思成,梁啟超有些擔憂,“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diào),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痹趯W問上,他建議梁思成對于文學、人文科學,要“多用點工夫”。在社交上,他也建議梁思成,交友取益,也要方面稍多,這樣才能交換更多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拓展自己的視野。梁啟超認為,如果梁思成守著太專的學問,“將來也會和我相對詞竭,不能領(lǐng)著我的教訓,你全生活中本來應享的樂趣,也削減不少了?!币馑际?,你自己的學識和生活不夠豐富,連你老爸談話的節(jié)奏都跟不上了。梁啟超生怕梁思成會變成鉆進一門學問的呆子,“我希望你回來見我時,還我一個三四年前活潑有春氣的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p>
像上面這樣親切風趣的語言在他的文字中并不鮮見,他催促梁思成“你看了這信,意見如何,無論校課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長的信,令我安心?!彼终湟暸c子女互動,甚至會嗔怪在歐洲旅行的梁思成,“你來信終是太少了,老人愛憐兒女,在養(yǎng)病中以得你們的信為最大樂事,你在旅行中尤盼將所歷者隨時告我(明信片也好)”,讀起來頗有些可憐祈求的意味,卻是一個父親對子女最深切的牽掛,最隨意卻最濃情的表達。只可惜,這樣一個有趣的父親,被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孟浪”的醫(yī)生錯誤地割掉了一顆腎,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梁啟超被西醫(yī)割錯腰子”案,大度的梁啟超還公開為協(xié)和醫(yī)院辯護,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y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此后,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不到三年,與世長辭。
梁啟超的家書雖然不是浸透生活的散文詩,卻充滿了詩一樣的父子柔情,雖然不是韻律整齊的歌曲,卻如酒后哼出的小調(diào),百轉(zhuǎn)千回、別有風味。我讀完之后,都有一種趕緊提筆給自己女兒寫封信的沖動了,哈哈。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功。然而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困難的阻擋,而到這時,你是選擇畏縮退避還是勇往直前呢?而那讓你最終一直走下去的法寶是什么呢?那就是毅力!美國小說家狄更斯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貝多芬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顯露出他的音樂才華,但貝多芬從17便已開始感覺聽力日漸衰弱,直到18,當他確認自己的耳朵無法醫(yī)治時,才把這件事告訴朋友。但他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超過了個人的痛苦和絕望,開始創(chuàng)作他的樂觀主義作品。對于一個耳聾的人來說,作曲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但他就是用自己堅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創(chuàng)作出震動全世界的《英雄交響曲》!貝多芬曾說過: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反抗命運!事實證實,他做到了!他成為了全世界偉大的音樂家!
貝多芬的事例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夠的毅力就可以做到,但假如你碰到困難就低迷消沉下去,成功永遠都不會向你微笑!
居里夫人曾說過: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毅力和壯志是事業(yè)的雙翼,兩者缺一不可,假如你沒有堅韌的毅力,你的事業(yè)就會像雄鷹斷了一個翅膀一樣,不可能展翅翱翔,不可能遨游出你的一片天空,所以毅力是你事業(yè)成功的根本保證。其實,學習也是如此,不能一碰到困難就退縮,碰到難題就不思考,那么這樣難題越積越多,學不會的問題就越來越多,這樣學習成績就會下降,“學業(yè)有成”這四個字就無從談起了。
由此可見,擁有頑強的毅力對于一個向往成功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啊!每個人都有毅力,只是多和少的問題,獲取和失去的問題。在成就事業(yè)的過程中不免碰到挫折和失敗,但假如沒有堅強的毅力作為后盾,將永遠也走不出困境而邁向成功的。假如你正走在向往成功的道路上,請別忘了,毅力是成功道路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奠基石之一——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六
前兩天從圖書館借了本《梁啟超傳》,我看梁啟超的東西,是因為較之他老師康有為,他的成就和氣質(zhì)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國新聞史上的成就,很欣賞他的才華,文筆,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激情。書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資質(zhì)好,勤奮,有激情,并有一腔愛國熱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著的《梁啟超傳》很棒。600多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傳記,人物生活狀態(tài)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盡量引用原著或書信或文章,讓那個時代的文字來講述歷史,闡述梁的觀點,并努力分析形成這些觀點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雖然書中許多部分為文言文,但這對得到梁真實的觀點很重要,還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徹底和康有為的?;逝蓻Q裂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成為改良派的領(lǐng)袖人物。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覺梁闡述的實施路線不無道理:其一,它不同于?;逝?,比?;逝傻募みM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們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確實是不理智,讓文人看到舉國生靈前仆后繼去用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政府是他們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國當時社會開發(fā)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在未開發(fā)民智前,不說發(fā)動革命難上加難,即使真的發(fā)動了廣大愚昧民眾,也極易被別有心機的人或集團利用,歷史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以我不算廣博的知識,清末民初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主張改良,后來的胡適就是一例,而那些學生以及漸漸覺醒的工人和小資產(chǎn)階級則多偏重用武力推翻舊政府,搞革命。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思路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革命不是他們所說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說愚民起義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談那些無辜生命的毫無價值的隕滅,社會財富的破壞,社會治安的動蕩,以及不知能否獲勝的迷茫,遠不如梁的主張來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國只有一個梁啟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員都是梁啟超,民眾會成為“新民”,君主立憲會和平實現(xiàn),不會是這么大的代價后,換來社會主義。
梁啟超和胡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思想?yún)s驚人一致,我們不能不想這是為什么。
再看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的歷程及現(xiàn)狀,革命中無論有一定頭腦的學生還是工人農(nóng)民,被軍閥,被帝國主義利用的還少嗎?這中間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開。再有通過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價值?用我們經(jīng)濟學的觀點看,能用一條生命換來這個東西,盡量不用五條生命。真的通過革命勝利了——以百倍的代價,我們的工人農(nóng)民又留下多少知識分子來治理這個國家?總不能舉著槍桿共商民生,指揮建鐵路,搞文明吧???事實上中國真的這樣做了,讓不懂經(jīng)濟的人去計劃物品流通,讓中國母親狠命生孩子,讓不懂文學的人寫小說,建國后,左傾了右傾,三年自然災害中又餓死那些還沒醒悟過來的國民,然后是不懂文化的搞文革,揪有文化的,結(jié)果又被利用,唉!
唉!正如王小波說的,知識分子最怕的不理智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就是靠一張嘴講理,現(xiàn)在沒理可講,知識分子也就自然不被關(guān)注了,現(xiàn)在又有哪家單位尊重你的文化氣質(zhì)?不說這個,大學都不在是求知識的第一選擇了,這是個可怕的現(xiàn)象,說明知識分子本身已經(jīng)不尊重自己了。
梁啟超讀后感篇十七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读簡⒊瑐鳌反蠖我昧恕讹嫳椅募防锏膬?nèi)容。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shù)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既樸實,又活潑。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diào)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zhì)量、開明的通識教育。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lǐng)域的棟梁之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jié)合親眼所見的現(xiàn)狀,得出結(jié)論,改進自己的理念。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xiàn)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lǐng)袖。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jīng)濟學教授提過,經(jīng)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xiàn)象,提出相關(guān)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還有一類,是建設(shè)型的學者。他們獲取大量已經(jīng)有的結(jié)論、知識,對現(xiàn)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zhí)行(比如美國總統(tǒng)的經(jīng)濟學家團隊)。我所了解的基礎(chǔ)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jīng)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記得高一快結(jié)束的時候,馬上要會考,考前一個月里三次模擬都沒過的,好像全班也沒幾個人。而我居然沒什么反應,照常睡覺,還因此被歷史老師當堂挖苦。后來為了會考,使勁背了兩個禮拜,終于混過。但是,當時背是背下來了,孫中山他們辛亥革命完,為什么大總統(tǒng)自己不當,給了袁世凱,我一直沒懂。而且,因為我近代史沒學懂,雖說喜歡看歷史劇,卻從來不看近代史題材的歷史劇。最近看了《梁啟超傳》,對近代史有了興趣,準備去看一看……看看他們是怎么瞎編亂造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就算軍閥橫行,土匪猖獗,外強割據(jù),生靈涂炭。越是這樣,就越凸顯時代的英雄。
梁啟超所相信的,要靠制度,要依賴制憲,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字,里面的深意,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98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