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問題導入和情境營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案范文的研究有助于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一
1、緊扣“奇跡”,體會老人對土地的熱愛,以及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毅力。
2、圍繞“學疑”,抓住關鍵疑問,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
3、通過閱讀、感悟、練筆,體會人物情感,領悟表達效果。
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老人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毅力。
一、【喚起感動】發(fā)現一道風景
二、【學情交流】感悟一片情懷
1、圍繞《“感動中國”推薦表》,交流預習收獲
2、圍繞《我的閱讀疑問》,盤點預習疑難
3、梳理學情疑問,確定學習目標
三、【聚焦“奇跡”】體驗一段人生
話題一:“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1、從數字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關注數字――對比理解――直觀奇跡
2、從大環(huán)境中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關注險惡――影像刺激――反襯奇跡
3、從小環(huán)境中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關注年齡――體味生活――深化奇跡
話題二:“15年奇跡的背后”
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記》,練筆,交流
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齊誦,提升
3、回歸學情疑問,討論交流,深化解讀
四、【推薦閱讀】銘刻一種記憶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二
1、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2、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含義
2、領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里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且還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他們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著偉大。今天,我們這節(jié)語文課就來講述一個平凡老者的不同尋常的故事(板書:青山不老)
二、讀課前提示,明確本課的閱讀要求。
1、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3、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讀課文,感悟奇跡。
思考: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1、學生討論回答
2、解讀奇跡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師: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
明確:很長
師: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干了多少事啊!
生:(齊讀)綠化了8條溝、7條防護林帶、3700畝林網
師:一畝約667平方米,我們羅店中學的校園面積差不多30畝,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停頓)(123個)
師: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
師:(引)奇跡已然創(chuàng)造,我們就要用心去品讀,找出具體描寫這一奇跡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第一自然段
生:讀(楊樹、柳樹一層層的綠梯)
明確: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師: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農民有了沃土才會有希望,而樹恰恰是保證水土流失的關鍵,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樹造林上,這樹是他的命根,這樹是他的希望,這樹就是詮釋他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
四、引導學生了解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明確:大環(huán)境,風沙肆虐
明確:干旱、霜凍、沙塵暴
明確:環(huán)境異常險惡
知識鏈接
師: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于沙塵暴高發(fā)區(qū),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五寨縣許多村莊,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
師(引)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huán)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明確:早出晚歸
明確:七位同伴五位過世
明確:風雨同舟的老伴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師: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發(fā),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明確: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
明確: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fā)高大起來(課件出示)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么意思?
生交流匯報
師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師(引)巍巍青山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棵棵楊柳記載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類的足跡,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崇拜、感激之情與作者同呼:青山是不會老的!
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延續(xù),而且隨著青山萬古長青。
六、暢談感想
師: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什么?
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三
2、(出示功德碑上的文字)
一位山野老農,一座楊柳青山,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他——栽樹老人高富,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花兒永遠這么紅!青山永遠不會老!
指名讀——齊讀
3、讀著這些文字,你的腦海里產生了什么疑問嗎?
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么?你發(fā)現了一個極具值得研究價值的詞語。
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見,能稱之為“了不起的奇跡”嗎?
4、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惑,走近這位山野老農,走進這座不老青山。(師板書課題)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讀到有感觸的地方可以用簡單的符號做上批注。
2、交流:讀完全文,你的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心情呢?小結:感動、敬佩、心酸
3、這篇文章源自于《光明日報》記者梁衡在1983年寫的一則消息,他用最平實的語言敘述了一位山野老農的故事,卻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曾有很多人提議推薦這位老人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出示感動中國圖片)每一個榮獲“感動中國”的人物都有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的故事呢?能用一個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嗎?請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自己有了想法后,與同桌交流。
感動中國
栽樹老人——高富
【入選主題】這是一個關于()的故事
1、交流預設:綠化、種樹、環(huán)保、(學生上臺板書)
2、師:同學們的交流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詞語——奇跡,的確,這是一個關于“奇跡”的故事。你是如何理解“奇跡”的呢?默讀課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敘述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劃一劃,再想一想為什么。
“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一)第一層面:從數字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出示句子: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師:你從這些數字上去理解奇跡,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寫。
1、自己讀讀這句話,哪個數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2、讓我們看看這么數字吧!
3700畝相當于2467900平方米(瞧,數字太大了,同學們都數不出來了)
相當于65個實驗小學的總面積。
相當于12000個報告廳的總面積
相當于50000個普通教室的總面積
3、讓我們在數字中感受這個“奇跡”,齊讀: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二)第二層面:從大環(huán)境中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師:你是從晉西北大環(huán)境這個側面描寫去理解奇跡。真會另辟蹊徑??!
1、你是怎么讀出晉西北地理環(huán)境的險惡的?(《縣志載》)
2、晉西北曾被譽為一切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瞧,(播放干旱、霜凍、沙塵暴的圖片)
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
五寨縣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敵人。
每年有800萬多畝農作物受旱,每年無霜期僅有104天。
受各種惡劣氣候影響,400萬畝土地沙化,1000萬畝水土流失。
看了這些文字和圖片,你有什么想法?
3、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一干就是15年,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這是一個奇跡,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三)第三層面:從小環(huán)境中理解“15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
師:你又從另一個側面描寫——老人生活的小環(huán)境來理解奇跡。真有一雙慧眼。
1、從65年到81歲,整整15年?。∪说纳怯邢薜?,更何況是81歲的老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他毅然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寧愿過怎樣的生活呢?自己仔仔細細地讀讀這段話,走進老人的晚年生活。
2、預設:
艱苦——寧愿放著眼前的清福不享,卻甘愿守著這份艱苦。
預設:孤獨——老人是最害怕孤獨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寧愿放棄天倫之樂,甘愿獨守著這片青山。
3、15,守著艱苦;15年,守著孤獨。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用有限的生命實現了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的是一個奇跡,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15年奇跡的背后”
1、師:在這個了不起的奇跡背后,有誰又知道這15年的辛酸往事呢?在梁衡的采訪中發(fā)現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記中有這么幾頁內容:(出示手記)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晉西北,還是一派荒涼的土塵。去年的霜凍還在我們的黃土地上盤旋,西伯利亞大風像冬日般肆虐著。。
老人抓把柴煮飯,帶上干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兒又從城里回來,勸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沒見著最后一面,就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鄉(xiāng)親們也覺得老人該享享清福了,種樹的活兒太苦了。
老人敲著旱煙鍋坐在小院口,望著綠風蕩漾的山溝……
1982年12月3日
老人慷慨地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鄉(xiāng)親們樂呵呵地瞧著這個新鮮玩意兒,老人也樂了。
老人還有宏偉設想……
讓我們閉上眼睛,走進手記中的一天,靜靜地去想象老人當時的情景,當你的眼前出現這個畫面的時候,動筆寫下來。
2、交流,小結齊讀句子:
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歸宿。
他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
3、15年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感觸人心的故事,此時,15年在我們的眼中不再是一個數字而已,15年=?(上臺板書關鍵詞語)
4、15年=一片不老的青山,瞧,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蕩漾。(再次出示綠意蔥蘢的青山圖片)推薦一生朗讀第一段: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此時,造林功臣碑上的文字也顯得更加奪目,全班齊讀:(功德碑上的文字)
5、此時,你是否解開了之前心中的疑惑?交流(上臺板書關鍵詞語)
1、(出示“感動中國”圖片)青山不老,“感動中國”,這位81歲的老人向我們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關于環(huán)保的故事,一個關于綠化的故事,一個關于奇跡的故事,還是一個關于……的故事。(對照板書梳理)
這個黃土地上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山野老農讓我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3、“青山不老,精神永存!”面對漸漸干涸的河流,面對皸裂的土地,面對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趨勢,像他一樣默默奉獻的造林英雄還有很多很多,推薦大家閱讀這些文章:
《從伐木勞模到植樹英雄——馬永順》
《呂梁“植樹英雄”傳——喬建平》
《“野人”——張侯拉》
每個人物,都有一個足以感動中國的故事。用心地動手為他們也制作一張“感動中國”的推薦表,與大家一起交流。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四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
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
境的意識。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p>
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2.為什么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
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四、寫一寫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作業(yè)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五
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嗌讲焕稀愤@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3.“青山是不會老的?!蹦闶侨绾慰创@句話的'?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六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是第四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目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領航者,這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課堂從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到重點語句的深刻理解,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比較條理,線條清晰流暢,突出了重點。
課堂以自學提示統(tǒng)領,“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充分給學生放時間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學生邊讀邊想,只見他們圈、劃,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能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下,能充分自主學習,便于教師作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撥。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我引導學生從概括老人的奇跡,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老人的看法,從初步的認識到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真正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老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敝攸c語句的出示,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的真正含義,也進一步從中體會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執(zhí)著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我校實行高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學中,詞語的聽寫,到文章重點語句的填寫,再到交流心語,抒寫我心,以及課下的環(huán)保宣傳語的設計無一不時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及時檢查與反饋!只有課堂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讓學生有效的學習。
教學設計中從巍峨青山的圖片到文章重點句子以及目標,學習提示的出示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學媒體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真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1、從教學設計上看,整節(jié)課的設計比較飽滿,害怕有什么遺漏之處,這樣面面俱到就在課堂教學中顯得環(huán)節(jié)緊湊而重點處理有些倉促。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夠用了。我想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運用本組課文以及已有學習方法學習略讀課文。
2、在理解大環(huán)境的險惡結合文章注釋“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备形蜃匀画h(huán)境的惡劣的理解還是離學生的現實經驗比較遙遠,如果老師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環(huán)境的圖片,會給學生理解更加形象化,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對學生的評價仍是衡量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4、課堂上學生的感情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結合文章的重點語句,學生齊讀的形式較多,離應有的情感學生的朗讀還有一定的距離!只有加深學生的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增強語感的訓練才能使朗讀更有效!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七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參與區(qū)語文教研活動,通過這節(jié)課的備課,教學,讓我也嘗試了新教材略讀課文的教法.下面我就來說說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 教學理念與目標.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yǎng)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根據以上這些,從三個維度出發(fā),我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通過閱讀引發(fā)思考,敢于質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yǎng)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從中獲得感悟.
3.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內容及過程
這篇略讀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首先,提出質疑,初步感悟.
讓學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時,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能捕捉并提煉課文的重要信息,對《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補充課堂中學生的反饋情況)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能產生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培養(yǎng)了學生細心讀書,邊讀邊想的好習慣.(補充學生提出的問題)今天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實際只要解決了"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那么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導讀,解決問題,升華感悟.
我利用略讀課文中的導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解決問題.導讀的三個問題是層層深入的,同時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前兩個問題"想一想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通過讀,學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學生的情感也同時得到升華.對最后一個問題"聯(lián)系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我安排了寫,主要意圖是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最后,以讀代講,體驗感悟.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抓住把讀書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時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讀通,讀懂, 讀熟課文. 備課時,抓住備"讀".要多讀,善讀,每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讀要有明確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課文,根據要求來自由讀課文;交流"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和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時,以讀代講,講得少,用讀去體會.最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通過寫感想后讀一讀.
以上這些是我的教學意圖,但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很多問題(簡單談談課的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一起探討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后,我以葉圣陶先生曾說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講話,"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和各位老師一起共勉.謝謝!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八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一、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為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跡
1、抓“奇跡”。
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zhí)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跡)
n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后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跡?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
聯(lián)系課文,結合注釋,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huán)境。(學習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r作者對老人是什么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lián)系課文內容邊讀邊想,并背誦下來。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小結:是老人執(zhí)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o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
(1)以“青山是不會老的”寫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練筆內容。
(3)總結課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們對青山的呵護,我們的青山怎么會老呢?它將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廣闊的遍布祖國大地,萬古長青。
五、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九
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3.“青山是不會老的?!蹦闶侨绾慰创@句話的?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
晉西北山溝險惡的大環(huán)境
院子里艱苦的小環(huán)境
干部介紹、老家陪同參觀
作者的心靈感觸
總結本課的敘述風格:借景抒情 夾敘夾議 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
題目:青山是不會老的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睘殚_頭,以“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銅像前默默地對老人說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為最關鍵的詞語。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跡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跡
1、抓“奇跡”。
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zhí)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跡)
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后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跡?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
聯(lián)系課文,結合注釋,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huán)境。(學習第3自然段)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lián)系課文內容邊讀邊想,并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二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多媒體課件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嗌讲焕稀愤@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3.“青山是不會老的?!?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16、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惡劣險峻
創(chuàng)造奇跡
小環(huán)境——簡陋艱苦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三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多媒體課件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嗌讲焕稀愤@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3.“青山是不會老的?!蹦闶侨绾慰创@句話的?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惡劣險峻
創(chuàng)造奇跡
小環(huán)境——簡陋艱苦
部編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四
晉西北山溝險惡的大環(huán)境
院子里艱苦的小環(huán)境
干部介紹、老家陪同參觀
作者的心靈感觸
總結本課的敘述風格:借景抒情夾敘夾議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
題目:青山是不會老的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睘殚_頭,以“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銅像前默默地對老人說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84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