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所學知識、情感和思想的反思和歸納。寫讀后感時,可以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讓讀者更容易與我們產(chǎn)生共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欣賞。這些讀后感既有對于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深入剖析,也有對于時事問題的思考和反思,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這些讀后感不僅內(nèi)容豐富,觀點獨到,而且語言優(yōu)美,表達精準,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喿x的樂趣和思考的啟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篩選的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這些讀后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既有對于主題和意義的分析,也有對于人物和情節(jié)的評價,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碌乃伎己透形颉R韵率切【帪榇蠹艺淼囊恍﹥?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它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凈化你的心靈。在自序中,作者以一則故事開始:“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jīng)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常慌張,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請問你在找什么?”男子問。“我的車鑰匙,沒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慮地說?!澳愦蟾旁谀膫€位置,怎么掉的?”女子指向另一個暗處,說:“在那兒掏錢包出來的時候掉的?!蹦凶釉尞惖溃骸澳悄阍趺床辉谀抢镎遥俊迸永碇睔鈮训鼗卮穑骸澳抢餂]有燈呀,怎么找得到?!边@是一個看起來很可笑的故事,但它卻很好的讓我們來思索:其實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時,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錯了方向。因為我們尋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的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求解答和快樂,結果卻都是徒勞無功。原因就是:我們找錯了地方!
書中告訴我們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
最喜歡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xiàn)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jīng)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xù)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本書,給我?guī)淼氖且恍ι?,對生活的認識,以及做人的態(tài)度與原則,讓我學會了更寬容,更包容,讓我學會了時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與情緒。讓我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又有了新的進步,讓我開始真正的關心自己,并且學會如何真正的關心自己。讓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來,去慢慢體會喜悅,和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心得體會我通過這段時間對張德芬的佳作——《遇見未知的自己》的閱讀,心里有很多感慨,每一章節(jié)都觸動我心,首先要說的是,這是一本很特別的現(xiàn)代修心書,僅僅一遍的閱讀,比你更不能完全的吸收其中奧秘。
這本書需要我反復的閱讀、咀嚼、吸收,才能從中獲取更多感悟,漸漸的才會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慢慢的凈化著我的心靈。我以前看的書都是些講道理,學做人的書,告訴我遇事怎么去做,為什么這么做等等,一些只看到表面的東西,而從來看不到真正的自我,離真我越來越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這本書明確的告訴我,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追求的是什么,該如何了解自己,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都融入到了一個小說故事里后,引導著我們漸入佳境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
書中的老人就是個智者,第一章中的“我是誰”,讓我驀然驚醒,我問自己:我是誰?而我和作者一樣,并不知道自己是誰,所有的定義只是一個代號,并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義,只是從外由內(nèi)看自己,而且看不到真正的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一層層的角色面具。
他是由內(nèi)至外的散發(fā),而不是由外來物質所獲得的,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當然,不能說每個人想要的都一樣,雖然追求的目標一樣,但所追求的愛、喜悅、和平想要的程度不同,是我們的目標有所不同,生活就有了差異。
我們喜歡或討厭的一些人或事,其實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投射或需要,就像鏡子一樣,反映我們的內(nèi)在,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受到外在事物觸動時,不能只看表面,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以前的舊傷有沒有碰觸到,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整理好,不能把能量浪費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當我們面對外在的事物影響到我們的情緒時,我們要把那些的當作是為我們包裝的的禮物,不同禮物就有不同的包裝,他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但是當我們鼓起勇氣,一點點的大開包裝合,我們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禮物值得我們?nèi)フ洳?。最后讓我深深的懂得,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要我們?nèi)ミm應這社會,并不是讓我們來改變這社會來改變自己,只要我們改變自已,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人外在事物都會隨之改變。對于這本書,我會細細的去品味,去斟酌,從而提升自己的境界。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參加本次骨干班主任培訓,收到了一份很好的禮物——讀一本好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身心靈小說,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真的值得推薦給我身邊的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guī)律,不與之抗衡,內(nèi)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yǎng)性,尋找內(nèi)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皭圻^、通過、哭過之后——是臣服的體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xù),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lián)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張德芬說:“先要為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nèi)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弊屛覀冺槒纳囊?guī)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nèi)涵的冰山一角。一開始,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美好的緣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我也曾思考過這樣類似的問題。追求權利?財富?健康?正如書中老人所說:我們?nèi)祟愃非蟮臇|西,也不過是——愛、喜悅、和平。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nèi)心的和平。從書中我懂得快樂與喜悅是多么的不同??鞓肥侨Q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則不同,它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坝H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彼晕覀儽仨殨r常檢視自己的思想,挑戰(zhàn)自己的信念。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不好的事情時,產(chǎn)生的所有負面思想都只能讓我們自己更狼狽而已。我們得想想,當我們將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又有幾根手指對著我們自己呢?老人教導我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學會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無功的。而臣服往往會給你帶來不可預見的好處,當你接納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八?,破譯情緒障礙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的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蔽覀儜搶W會把那些已經(jīng)或即將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當成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用心去體會、享受并臣服。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質的東西,以尋求滿足?!拔覀儸F(xiàn)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為了搶奪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卻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們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我們都未學會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看淡一切、學會臣服、活在當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按我上文的分析說是感知到足夠多的東西,但來自于別人的認可更好(凡是提到你的都在證明你存在無論褒貶)。感知‘物’于是有了財富,別人認可于是有了權力、犯罪。小愛、快樂、健康都是由人的本能決定,與“我”無關。喜悅與和平表示我們的“我”滿足了,它受到了足夠的證明。只有喜悅與和平了,才會產(chǎn)生大愛,大愛應是愛一切,包括這個世界上的每樣事物。書中說的父母對小孩的真愛也是大愛的一部分。
潛意識=真我=愛、喜悅與和平。愛、喜悅與和平就是一種滿足感,不再對周圍事物有更多要求,因為滿足了,所以能付出不求回報。其實就是一種“中”的狀態(tài)。而潛意識為所有動物所共有,在經(jīng)過無數(shù)年的自然進化,只有“中”的能活下來。因為“中”其實代表繁衍,無爭斗,凡是內(nèi)斗厲害的生物都活不長。至于肉食動物的獵食是本能并非潛意識。本能=潛意識+生存技能。人類和動物的嬰兒表現(xiàn)的是潛意識。
現(xiàn)代人在進行一場能量爭奪戰(zhàn)。依據(jù)我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不要爭奪,只要互相評價就能滿足,即我提到你,你提到我,并且讓雙方都知曉。當人數(shù)足夠時,我們就可獲得喜悅與和平。但像讓潛意識把愛、喜悅與和平傳遞給“我”,我覺得還是很難的。對于動物來說,愛、喜悅與和平?jīng)]被本能掩蓋,而人類被“我”掩蓋了。
我可以理解為思想、情緒會發(fā)出一股無形的能量波,而且能量波范圍很大,但并不能說明思想與情緒本身是能量。第七章說萬物皆能量,我認為物質是由能量壓縮而成,但物質不直接等于能量,故物質不可能直接表示出能量的性質。
我們?nèi)说谋拘圆辉试S“完美”的存在。舉例: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是不是更吸引人,任務難度越難是不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為什么我們對容易得來的不珍惜,而對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卻視若珍寶。原因是“我”需要感知更多的東西,所以事物必須有一定的復雜性才會吸引人。所以,永遠不要完美,一個游戲玩完了(完美了),當然是刪掉,一個職位坐到最高了(完美了),當然是退休,這就是“功成身退”。
潛意識是“中”,故不會有什么取向,不過在生活中會有一些條件反射經(jīng)過反復出現(xiàn)后沉淀入潛意識中。所以不會存在乘客是真我。難道我們?nèi)祟惢ㄙM了幾百萬年進化出來的意識這么差,假若真我真能發(fā)號施令,那還進化出意識干什么。其根本原因是真我或說潛意識無法主動發(fā)號施令,故才進化出意識這個完全主動的新精神。
人一生下來確實有一些先天的不同,就像星座、算命一樣,它們能算出人的一些基本特質。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我們在胎兒過程中吸收了一些當時季節(jié)里一種特有的能量,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人的特質。
經(jīng)過出生時的驚嚇使真我與我們分離?我不這么認為。應該是意識主動、潛意識被動生效,它們兩個相反,故才分離的。不過為了保持使我們感覺“我們是和世界一體的”而不斷抓取新物質,這個想法很好,畢竟我們是胎兒時感覺我們與母體是一體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遇見未知的自己》令我印象深刻。這是一本關于身,心,靈修行的書,一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很莫名,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反復看了幾遍后覺得很受啟發(fā)。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金錢、名利、地位、權勢等等,還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心,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有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做。但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你就會覺得很無趣。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找到真我的人只是微乎其微吧!
書中還提到了我們?nèi)祟愐簧非蟮臇|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那個隱藏在身體里小小的真我嗎?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上角色扮演、身份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要寫到“角色扮演、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
什么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認為書中所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跟現(xiàn)實的一切都沒關系。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想著負面,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說不定這樣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即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是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決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它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lián)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lián)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聽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和身體聯(lián)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應該就能到達這五個同心圓的最中間――活出真我了吧!
還有,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我的事和他的事或許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老天的事――意外的發(fā)生就沒那么簡單了。但你要知道外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可以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面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哪個地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心里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千萬不要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浪費精力。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另外要記得,每件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能是一場災難,也可能是一份幸福。但如果你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特別的包裝,或許你會享受到它的內(nèi)在蘊含著的美好,而且明白這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總之,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覺得遇到挫折時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沒有學會放下,對于已發(fā)生的事情也不會學著接受,更別提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了。所以即使現(xiàn)在我還小,我也應該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遇見未知的自己――做個小小的真我,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來到爸媽在線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yè)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nèi)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閑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nèi)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tǒng)一。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guī)律,不與之抗衡,內(nèi)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yǎng)性,尋找內(nèi)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nèi)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jié)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如果要給這本書定義性質的話,我覺得這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并且它提供了如何解除這些固定人生模式的實際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解脫身體、情緒和思想的桎梏。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這里包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輿論,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也會永遠駐留不變,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無數(shù)的時光帶著我們的青春容顏從手指間流逝,彷徨、感傷、哀怨、悵惘……不經(jīng)意之間也有無數(shù)的快樂與喜悅。從曾經(jīng)的偏僻小鎮(zhèn)到大都市的喧囂繁華,改變的其實只是外部環(huán)境,我們?nèi)匀粨碛袑儆谧约旱男撵`凈土。在品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了解到,書中所講解我們?nèi)祟愐簧非蟮臇|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這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里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什么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lián)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lián)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lián)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其實,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影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住,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在沒讀這本書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以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唯此才能讓一切真相才能自動還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
看過這本書后,對我產(chǎn)生震撼效果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活著是為了什么?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從未得出愛、喜悅和和平這個答案。第二句話是:我為什么不快樂?因為我總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東西,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卻不斷的喂養(yǎng)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話是人的身心靈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軟裝潢而靈則是內(nèi)在空間。我的擔心、害怕和恐懼都是因為自己的內(nèi)在力量不夠強大,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觸即發(fā),特別容易動怒,事后又會覺得自己很沒素質、很自責,看過書后我才知道這是自己勝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對事情的臣服,接納當下,而不是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
其實最重要的是把書中所說的運用到實際,我舉兩個例子:昨天中午一學生家長打我電話說小孩中午到我們辦公室熱飯,可是老師不允許,問我是什么原因?掛斷電話后,我又怪罪自己這個班主任沒當好,擔心家長認為我不夠關心學生,可是也就一個念頭而已,我想到書中說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內(nèi)心立刻平靜下來。下午我了解了具體情況并不像家長說的那樣,同時告訴那位學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個地方,問題解決了。
當然,除了以上一些收獲之外,我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深入理解并運用,比如,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與身體聯(lián)結?很多負面情緒都有它的源頭,如何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源頭呢?當負面情緒來臨時,如何臣服于它?像這些深層次的操練我還很欠缺,因此向內(nèi)探索的路很長,不過我已經(jīng)體會到它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最后感謝學校組織的這場活動,也希望有經(jīng)驗的老師能提供更好的資源共享!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一
很高興朋友把這本書推薦給了我,雖然她也只是說看過這本書“好像評價都挺不錯”,對于最近在開啟瘋狂看書模式的人來說,既然別人力推的書,當然不能錯過啦。
喜歡幾個觀點:
1、太追求小我的增長,使得我們都很不快樂,離真我越來越遠;
2、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
3、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身體和呼吸卻活在當下的;
4、無論你多愛他,多余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慢慢分析來說吧:
大學上心理課時,老師就提到了小我,當時完全不能可理解,嘛是小我?看了德芬老師的書后,海闊天空?,F(xiàn)在這個社會里,誰不在為爭取自己的地位、財富、名聲等而努力和拼搏,爭取有利的社會資本并沒有錯,但是現(xiàn)在周遭的人都說:好煩啊,煩死啦。也許這是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第二句話就是:我好忙啊,真的好忙,都沒時間干嘛干嘛····敢為,這世上誰不忙?街上打麻將的人也說自己忙,做文員的也說忙,最白領的更不用說了,大家越來越不開心,因為已經(jīng)不知道如何去滿足求勝或者達到自己期望不惜犧牲一切的欲望,越長大越孤單,月長大越不安,這就是我們的真是寫照。
你在抗拒的,其實就是你內(nèi)心最反感,其實也就是你內(nèi)心的投射,是你身上所具有的或者你最缺乏,最想要卻得不到的。
例如:你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虛榮、愛炫耀、懶惰、自私,你對這些恨的程度的多少,就說明在你內(nèi)心,它就有多少。
想想我們讀書的時候,為什么長的漂亮的女同學總是被別人背地里罵狐貍精,惡心等等,甚至常常有其他女生會故意挑刺,那就是很好的投射,你越是恨就證明你越缺乏,你越是抗拒,你就越是很難逃脫。
如何更好的活在當下?德芬老師說得好,當一個人由于憤怒、氣憤、痛苦、傷心而使得思緒滿天飛,難以掙脫那些想象的片段的時候,你嘗試去感覺現(xiàn)在的你,你的屁股接觸椅子的感覺,感受呼吸時你肚皮的起伏,感受你的腳趾放松是怎樣的,感受你的姿勢是否讓你舒服,以此讓你活在當下。雖然說得簡單,但是當你被氣憤沖昏頭腦的時候,你是否能克制住,真心去嘗試......
總擔心家人,是否健康,是否會生病等等,因為曾經(jīng)半夜接到幾個電話,都是關于家人離去、逝世的消息,從而使得自己很害怕半夜和清晨接到電話,聽到響聲,因為我擔心,我擔心那頭傳來的都是不好的消息,或者聽到別人在電話那頭很著急或者喘息著說話的感覺,讓我心一下揪得好緊。
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只能選一些感觸很深的內(nèi)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二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春蠛苁軉l(fā)。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里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
什么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lián)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lián)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lián)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以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最近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jīng)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nèi)在的世界,進而發(fā)先我們大多數(shù)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jīng)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nèi)在的狀態(tài),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nèi)心的平和,就像春繭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在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該說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
勵志
書籍,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但讀完后就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在讀這本書前我就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于平淡的躊躇關頭,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么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么,我覺得書里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nèi)心的和平。書里展開了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在這里我們見證了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實用性。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書中一直在強調(diào)尋找真實的自我,確實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對于“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這個代號上,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事實上每當我想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nèi)心是茫然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樣的,我發(fā)現(xiàn)認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像書中所說那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nèi)菀资湔鎸嵉淖晕?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在我讀書的城市,那是一個節(jié)奏步劃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會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擁擠,速食店到處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戰(zhàn)中。是一個躁動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個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個人都追求。為了生活,為了夢想,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婦,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夠從中獲得快樂,然而在不愿意的時候,為了演好這些戲份,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這些面具遮住了真實的自我。當然還有我們那種小我的虛榮心也會讓我們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說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就很難找會真我了,書中介紹了一些實用性和靈性的生活指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我們周圍朋友,同事來初步認識自我,因為我們周圍吸引來的人和事物,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帶著一定的能量震動和我們的震動頻率相近。
雖然這本書我只看了兩遍,還沒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么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凈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欲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敘述,將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nèi)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diào)節(jié),我們蜂擁著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xiàn)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
珍惜時間
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jīng)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閑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yǎng)心,正心。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三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jīng)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去信心,你也許永難挽回。可見,一個人失去信心是多么可怕,但是幫助他恢復信心更是重要。在《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中,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失去了信心的人,然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教授卻用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幫助了這位作者,讓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主要圍繞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和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兩條線索展開,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用愛心無私的幫助下,從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文章中,一句詩一般的語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欣賞的快樂,而這恰恰就來自于老人的陪伴與夸獎。老人并沒有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只是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其實,如果沒有老教授每天的這句話,也許作者就永遠也沒有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機會,可見,老教授的語言是多么的重要。這句話也反映了老教授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位真誠有愛心的高明老教授,一位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讓我們明白信心的重要,更讓我們明白,如果失去了信心,恢復信心更是重要。然而,作者的變化就是來自于老教授的愛護、關懷,她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人,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感化他人,使作者成才。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呢?他能使你擺脫困難、困境、困惑嗎?我想、這很少。其實,文中的作者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用愛心幫助他的老教授,雖素不相識,但是依然無私的幫助他。
我相信,如果我們大家都永遠用愛心幫助他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內(nèi)容揉和了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許多形而上的內(nèi)容,無論形式看上去多么簡單生動,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氣消化的書籍。雖然我已經(jīng)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我知道離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挺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小說的形式,將這些如此神秘深奧的理論融入到一個故事中,層層解析,讓讀者讀起來不覺得過于枯燥和吃力。這樣的表達形式讓我想起《蘇菲的故事》,每當大家對哲學望而卻步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把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實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通讀全書,我覺得它就是引領人們?nèi)ニ伎歼@樣一個命題:我是誰?我想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用不著思考的問題。
但作者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還告訴我們,我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實上人們常常把他們混為一談。那么究竟我是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真正的我也許就如宗教里說的人的靈魂,但靈魂又是什么呢,我們也無從知曉。所以作者說,我是誰,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應該是充滿了愛、喜悅、平和的感覺的,那為什么我們總是那么不快樂,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錢、地位、名聲、愛人等等。
作者說,那是因為我們誤認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這些表象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傾聽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時地審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困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五
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后,心靈亦需要慰藉。于是有空便會到圖書館閑逛,一年多前,無意間看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初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內(nèi)心頓感新奇。于是工作閑暇間,我迫不及待的享讀了這本書,開始了內(nèi)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成長的小說。作者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暗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猶如搭乘上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tǒng)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guī)律,不與之抗衡,內(nèi)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yǎng)性,尋找內(nèi)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讀完這本書,它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nèi)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jié)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讀完這本書,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队鲆娢粗淖约骸犯嬖V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nèi)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nèi)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nèi)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先要為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nèi)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guī)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讀完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沐浴,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良久的放松,讓自己更好的定位,更好的煥發(fā)激情工作。
在最好的時光,做想做的夢,去想去的地方,做最簡單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上次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獲,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斷斷續(xù)續(xù)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赐曜詈笠恍凶郑仙蠒鴷r,再仔細想想里面講什么,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yè)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著“都市身心靈修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等字樣,標榜的內(nèi)容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shù)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悅、和平。但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是可以改變很多現(xiàn)實的東西。
說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xiàn)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可以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知道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積極樂觀的意識可以吸引到積極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心內(nèi)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著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松自己,享受著寧靜,享受屬于自己的一份娛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七
這本書的確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確是最近才開始閱讀。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結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筆下的一個職場女子將整個心靈教程串聯(lián)了起來。從認識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后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話,更淺顯易懂,而二者確實有很多理論上的共同點,只是闡述方式不一樣。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關于能量和頻率的問題,解釋為,我們發(fā)出的能量和頻率(隱形的)決定了我們一天,一個月甚至是未來所發(fā)生的事。簡單來說,如果你發(fā)出的是積極的能量,那么你會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發(fā)出的是消極的能量,你只會感覺到越來越倒霉和不順。
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物以類聚的概念,為何我們總是和【相似的人一起玩耍,大概就是我們發(fā)出的頻率類似吧。而為何你總是看某些人不順眼,大概就是你們的頻率有些距離咯。
于是反觀最近的生活,ten,兔子,小平,這三個人仿佛成為了我朋友圈的主線。
看著兔子休假聽到生病的我就過來送腸粉,ten哥哥翹班兩小時過來送藥,小平除了黑我還是黑我,卻覺得彼此很投契。這大概又可以扯到另外一個話題——關于朋友類型分布的話題,以后再談談好了。
大概就是這樣子的讀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歡和生活聯(lián)系一起。
想想,當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達到了默契和共通點,是都喜歡音樂也好,是都喜歡自由也好,是都喜歡挑戰(zhàn)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后來分開的原因只能解釋為:能量不再相同了。
瑪麗說,不入流的人才會稱自己是文青。我不敢評論。只能說,是真的能量不同罷了,所以,才會在此時此刻和彼時彼刻,那么看不順眼彼此。
就當我的確是疲憊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知道,原來愛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比愛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小脾氣,而你卻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笨和幼稚,而你愛的是我的聰明和優(yōu)秀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需要被照顧,而你愛的是我的獨立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肯為我不計較付出,而你常常選擇被動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強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遠走在前頭
而我愛他的是他肯替我著想,而你認為life is like this
或許在一開始,我給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強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護我;同時,我一直期待,甚至幻想你可以成為這樣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卻忘記了,你從來都只是一匹野馬……而我的確沒有草原呀。
這樣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來,也不再糾結了。
就像我后來也明白,曾經(jīng)篤定說不喜歡那些沒氣質的濃妝艷抹,為何會深愛她了。
或許她就是那個能給你草原的人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八
人只有在一個特定的延時時刻才知道有些重大結點的切實到來。就像畢業(yè)許久過后的某一天,偶然看到畢業(yè)照中自己青澀的臉,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畢業(yè)了;分手很久之后一個人回家吃泡面,才知道那個人真的不在了;離開東京過后的一年,學生發(fā)來目黑川繁盛、爛漫的櫻花照片,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看不到東京的落櫻了;抵達尼日利亞,和雇員一起用英語交談的某個清晨,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在離家千里之外的非洲了。這些身份轉換的感受,居然不是在畢業(yè)典禮,學校操場,機場大廳,面試電話中、正如總有些詞語,有些人,一定要到懷念的時候才會深深懂得它真正的意思。
記得原來看過這樣一段話:“女人一輩子想要獲得可愛之名,實屬不易,必須既要護得少女心周全,又要更繁雜的成年心緒做護城墻。在此之前,瘋瘋魔魔,哭哭笑笑,跌跌撞撞,都是筑墻”。讀完后真的感嘆于作者的細致和敏感,而后這也隨即成為了我心中理想女人的雛形。事實確實如此,一個平凡女人想保有一張清淡而不失光華的臉不僅僅是每晚按時按步護膚那么簡單,而是一顆心要修煉到日里那么多桎梏,到了睡前通通放下,五分鐘入眠,得是多么深的道行。
就像《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提到的,人的年齡越大,應越發(fā)現(xiàn)生活終究是和自己對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這說法看似寥寥數(shù)筆,但卻字字珠璣?,F(xiàn)在的我更愿意拿出點時間,多問問自己,讓自己明白誰更需要我,我更需要誰;現(xiàn)在的我能更寬容的對待原來碎片式的承諾,盡管它們已經(jīng)被時間斑駁的無法辨認出本來的面目,但回想一下當時諾言的初衷,我確實感覺自己到了自己的釋懷和成長;現(xiàn)在的我更愿意相信不忘初心的重要,我相信它貫穿于做事的方寸和始終,就算結局有時不能遂心如意,但無愧于心始終是一個好的開始。
想來讀書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吧!書中的有些文字能恰如其分的擊中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能同你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纏繞成絲,盤踞成結,乖張的長出利刺,氤氳成一種態(tài)度,生根發(fā)芽,慢慢花開,長進你的身體,融進你的血肉。
我很慶幸父母培養(yǎng)和教會我的眾多愛好中有好幾個是低廉又無需他人陪伴的,比如寫字、彈琴、看書、電影和做飯。這幾樣愛好都只需單打獨斗,就可以自娛自樂。這些獨處時光給我非常充實的心靈體驗,一種寧靜的、和諧的、與自我的時光共舞的狀態(tài)。但想來這理想中久違的寧靜,自我開始為生活奔波后,已經(jīng)逐年與我漸行漸遠了-我曾一度這么認為。這種可以直面自己的萬千情緒,愛恨情仇,貪嗔癡慢的時光和機會,想擁有實屬不易。
拋開北京的繁忙與熙攘、東京的浮躁與瑰麗,在這流金鑠石、紅土延綿的非洲,我卻感到了一絲寧靜的清涼。在這繁星皓月的寂靜深夜,合上書扉,我想對笨拙而平凡的自己說:“希望你能再多讀一些東西,再多經(jīng)歷一些事情,再多審視一下自己的心,在這被幸運眷顧的非洲時光中,放慢腳步、勤佳思考、抓住機會,從一個“平凡人”變成“心中的自己”,成長為一個既堅強又有溫度的女人,理想生活中的寧靜一直都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76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