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增加讀后感的觀點和深度?接下來是一些精心挑選的讀后感佳作,在閱讀和寫作方面都具有參考價值。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謂古之成大學問大事業(yè)者的三種境界,他是用的三首詞里的詞句來表示的,仔細玩味下我覺得同樣適用于閱讀。
他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就像是開始看書,總要挑一本吧,但書很多,一條通向天涯的路看上去是沒盡頭一樣的,同時閱讀是一件需要安安靜靜的事,就像獨上高樓。歌德也曾說過:你要我指點周圍的`風景,你首先要自己爬上屋頂,大體也說的是這個意思,就是讀書的感悟需要人自身的努力,沒有人會替你去做。
第二種境界他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本是寫愛情的,為了愛情的殫精竭慮同樣適用于閱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里死是不用死了,減減肥也行啊,哈哈。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里是閱讀的關鍵,也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一種入得書出得書的境界,是一種豁然開朗,好像郭靖觀北斗星突然悟出九陰真經(jīng)似的。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文學經(jīng)典。讀完這本精妙獨到的詞評,令人最有感觸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詞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這第一境界便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一夜蕭蕭,西風凄涼,意境似乎有些悲傷。獨上高樓,極目遠眺天涯路,這又是何等的坦蕩!西風凋零了碧樹,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眾多天涯路,我該走哪一條?這時就必須登上高樓,因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擾,不會被眼前飄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這樣,望盡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確定好下一步做什么,決定好自己即將要走的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點,找明方向,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第三境界最為耐人尋味。世事無常,實現(xiàn)理想之路的羈旅漂泊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歷了上高樓,人憔悴,沖破了無數(shù)的難關與考驗,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知道自己要什么。眾里尋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尋,才有那驀然回首時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俗話說,功到事成,追夢路上,我們心中應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尋未果,也能安然面對,坦坦蕩蕩。淡泊間,真正想要的就穩(wěn)穩(wěn)地握在手里了。這就是經(jīng)歷了第一、第二境界后才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熟與淡泊。我想,這也是人生真諦與價值的體現(xiàn)。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度碎g詞話》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說,仿佛就是從宋詞這片潑墨山水中辟出的世外桃源,給人以曠達,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這三境界會成為我成長之路的啟明星,帶領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三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tǒng)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為創(chuàng)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yōu)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fā)。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fā)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愿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纖巧。于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fā)揮意內(nèi)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diào)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于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并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四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者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宋詞閑適優(yōu)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稱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輕武,再加上國家的內(nèi)憂外患,統(tǒng)治者對外政策的軟弱,宋代文人將很多注意力都轉移到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禪宗和老莊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讓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脫、達觀。而宋朝經(jīng)濟的發(fā)達,享樂風行,歌舞升平、酬賓贈妓、留戀光景者特別多,青樓楚館成為文人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閑適(雖說有一部分排遣內(nèi)心抑郁的因素)。“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我覺得宋詞更多的將物我融為了一體,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文人只有通過詞作來反映自己對于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不滿,例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似寫春意闌珊的幽怨,卻實是在寫自己對于政治的幽憤。
王國維評價李煜“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之所短,亦即為詞人之所長處?!睂τ诶铎希覀儾荒軉畏矫娴脑u價他的好壞,作為一個帝王,他沒有承擔起他的責任,縱情享樂,揮霍無度,讓他最終淪為階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氣。誠然他有一定的天賦,君王時期的作品卻多是描寫其后宮旖旎生活的,在藝術和思想上并沒有太大的成就。而這次人生變故讓的許多思想上有了升華與自我感悟,才讓他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亡國之主內(nèi)心的凄哀。
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T谧非髩粝氲穆飞献⒍ㄒ邮苁浪椎难酃猓蛘哒f“高處不勝寒”吧,很多時候,在成功之前,你的夢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沒有觸及的可能。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須先要學會忍受孤獨?!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同樣成功沒有捷徑,而機遇只會寵幸有準備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艱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厝辰缫?。追逐夢想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收獲成功的喜悅卻是無法復制的,仿佛仿佛追尋已久的夢中女神,恍然間就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這種心情還可以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弊分饓粝胩^不易,在絕境中一次次告訴自己在堅持一下,那是一種不甘放棄的心在一次次堅持終見到希望后的顫動。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五
原本是想寫長篇評論,但所領悟的并不多,并沒有辦法寫成長篇的評論。這本書讓我學到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詩詞的評判標準是在意境,意境指的是描寫景物和直抒情感讓人感觸的程度,當然這也可能概括的.不對,可以再讀一讀,發(fā)現(xiàn)錯了以后再來改正這一點總結。二是品味了很多的好詞,并且在王國維的指引下,明白了為什么這些詞好,好在哪里?三是明白了一些錯誤的、降低品格的寫詩方式,比如不應該用代詞去寫,這樣顯得揉捏造作,不能直抒胸臆。還有比如隔與不隔。四是對他說的為什么一種文體越寫到后來越?jīng)]有好的作品出現(xiàn)的解釋王國維認為,文章越到后來,后人所向前人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文章用于應酬的場合也越多,失去了赤子之心,受到很更多的牽絆,所以沒有好的文章。
這本書是今天我想完成港大50本推薦的書才在新華書店讀的,由于太趕進度,想要快點完成這50本書的書單,所以并沒有細細品味,覺得有些遺憾,日后有了閑暇的時間,還是要再重讀幾遍!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六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人間詞話》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fā)表于《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在本作中,王國維提到兩個耐人尋味的概念,一個是“詩人之眼”,另一個便是“赤子之心”。
詩人之眼,是指不帶任何功利性的審美之眼;赤子之心指的是對美的感知之心。
詩人之眼,能觀有我、無我之境,便是所謂“喜怒時有我,作詩時無我“,無我之境”的“無我”,即為王國維《叔本華之哲學教育學說》一文中講的“無欲之我”。
所謂“理想”與“寫實”的提法,也是來源于叔本華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譬如”高館落疏桐”,“高館”“疏桐”均是靜景,以詩人之眼觀之,是無我之境。
能發(fā)現(xiàn)美,能描述美,同樣也是詩人之眼的重要特質(zhì)。
由于詩人的經(jīng)歷不同,所以眼中所觀的,筆下所鋪陳的不同,也造成了繽紛各異的文風。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溫詞句秀,主要體現(xiàn)在時有佳句,自成一景,譬如“雙鬢隔香紅,玉簪頭上風”不以虛詞劃分句意,故而一句成一景,顯得脈絡深隱。
韋詞骨秀,“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清麗婉轉,無怪靜安評之“弦上黃鸝語”,情深語秀。
有一雙敏銳的詩人之眼固然是作詩的一方面,然更為可貴的是詞人的赤子之心。王國維曾評李煜,“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詩人,一個好的詩人,必有赤子之心——“天才的童心”。
孩子未必是詩人,詩人卻必是孩子。
同樣,孟子也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過,王國維的“赤子之心”,并不是脫胎其中。
叔本華認為,“在兒童期,我們的整個生活訴諸知力遠超過訴諸意志”。他們是單純的——“天真與崇高的單純”。
王國維曾引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首部之一的“靈魂如何而變?yōu)轳橊?,又由駱駝變?yōu)楠{,由獅而變?yōu)槌嘧印钡摹办`魂三變說。
接著,又引叔本華的”天才赤子’論旁證。
正因優(yōu)秀詩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創(chuàng)作,所以他們必須具備一顆赤子之心。
尼采曾在《蘇魯支語錄》中寫道:“凡一切已經(jīng)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的書。用血寫書,然后你將體會到,血便是經(jīng)義?!?/p>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
境中有人的作品,是總能抒發(fā)血淚之情的。
詩詞向來講究“性靈”,沒有詩人之眼與赤子之心的詩人是萬難寫出富有“性靈”,富有“神韻”的作品的。
我們還需記住,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和批評家的評論與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務必結合時代與個人進行分析。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七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的本質(zhì)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zhì),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膘o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八
最近,我開始讀起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讀詩詞的感覺與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覺,每當我泛起讀詩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豐富的時候。
但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的三分熱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堅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間詞話》中的詩詞都背下來,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會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顆心。我一直在找辦法改變,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轉。有人說,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三分鐘熱度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后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也相信。
說會《人間詞話》這本書,我才剛剛讀,所以對后面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但我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我讀了她前面的幾頁我就覺得非常的不錯。
但我讀到第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中的幾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濫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边€有秦觀的《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p>
讀來真的是讓我心曠神怡啊。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九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理論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他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讀了他的詞論后,再去讀宋詞三百篇,就更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之美。
《人間詞話》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是對人生的反思。它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注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shù)。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晶。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病!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認清自我,選定道路,繼而的執(zhí)著追求和最終的頓悟。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關于王國維的這“三境界”妙論,百讀不厭,給人深刻的啟發(fā)。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詞作的分析和總結,并在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穎獨特的個人觀點,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這些觀點不僅僅對詞適用,對人生同樣適用。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反思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但后來他厭倦了對西方哲學的研究,轉而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度碎g詞話》便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書中雖然時時體現(xiàn)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詞論》,是相似的。
此書,在一開始便提出了“境界”這個概念,并且后面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境界”二字展開的。一開始,王國維先生便說: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人生同樣如此。我覺得一個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理想,都應該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一種高雅的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而有了這些,我們才能自成高格!
接著,他又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不僅是詞,造境、寫境自唐詩便開始興盛。其代表分別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借意象描意境,顯得比較深曠,并且包含著一些對永恒哲學的思考,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而杜甫的詩大多借事說事,顯得比較務實。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庇形覠o我之境用于處理事情同樣適用,若在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皆是以我觀物,那么我們必定會以自己的喜惡標準去定義它們。這樣,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它們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覺得很郁悶。荷爾德林說:人當詩意的棲居。怎樣才能做到詩意的棲居,每天都盡量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們可觀的去對待一些事情。
王國維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三境界的概念。這三個境界不僅是這本詞評的精華所在,同時也是學習、工作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的精確的概括。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睂τ谧髟~,在沒有接受系統(tǒng)學習之前,我們會覺得作詞會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例如什么樣的詞牌名有什么來歷,適用于什么氣氛,應該有多少字,韻律應該怎樣,這些都是很復雜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尚未接觸過這類事物,所以我們總是覺得眼前的事物很深奧,很難懂,就像是一條望不到頭的天涯路。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nèi)松^形成的初期,難免會對人生發(fā)展的方向,人生理想感到迷茫,因此看不到前進的方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睂τ谧髟~,經(jīng)過初步學習,掌握了作詞的基本理論常識之后,便是要漫長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細節(jié)、培養(yǎng)自己的感覺。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基本入門之后,便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來熟悉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鍛煉自己,而大量的訓練必定會讓我們覺得很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堅持才能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后,就必須的為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斗,人生的路畢竟是很漫長的,所以我們的奮斗也許只有到我們離開的時候才能結束吧。但無論是上述哪個方面,我們的付出都是為了我們的理想,所以再辛苦我們也得堅持,再辛苦我們也不會后悔、遺憾。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睂τ谧髟~,當我們經(jīng)過了時間的歷練,再回首自己的經(jīng)歷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作品應該是出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枯燥、機械的訓練后,我們會悟的很深奧的道理。當我們掌握了這些道理之后,再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其實我們早已超越了我們原來的目標。對于人生,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獲得所有成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其實在我們走過的路上,會藏著許多我們未曾發(fā)現(xiàn)但是卻更為深奧的道理。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一
一詞訴萬緒。
不同于唐詩的豪放不羈,我更喜歡詞的婉約。
寂寥無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與燈光交融,品《人間詞話》,讓靈魂在古詞中得以沖滌,然后緩緩地,被牽引著,帶入到另一個境界,遠離白日的喧囂與繁華,我所見的,是春之暮野。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于平直,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氣象取勝,無大胸襟,大豪氣難以為之?!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ⅰ拔黠L殘照,漢家陵闕?!笔且?,讀罷令人心曠神怡。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然感觸細膩,凄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性情取勝,無細致的感受,癡迷的情懷難以為之?!安豢坝仲?,還寢夢佳期?!?、“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笔且玻x罷令人柔腸百轉,纏綿悱惻。
此二種境界易造,古詩詞中出現(xiàn)也最多,若論造境之難,之高妙當在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于“頓徹”,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許唯“靈性”二字可當之。凡含此境之作必為神品?!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笔且病?/p>
造境之種類有三,造境之法卻只有一個“真”字?!熬撤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成功的靈感或許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個回頭,冥冥中有個方向指引著你,說:看,他就在那呢。
忘不了李后主之詞——那以血書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崩铎系脑~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fā)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fā)深刻?!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nèi)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wèi)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蕩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二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的本質(zhì)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zhì),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p>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膘o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三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自古以來,千秋數(shù)載,明月,一直是人們心靈的寄托。相思情誼、離愁別緒、貶謫之苦、家國大義,都在朦朧的月光下一一展現(xiàn),至今仍未褪色。
今夜,你為何如此惆悵?你才華橫溢,與文采非凡的他宛如一對璧人,天造地設,比翼連理。“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那是他為你譜的曲??!你忘了嗎?即使他數(shù)盡世間皆無“億”,就算他欲納茂陵女為妾。但“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這樣的情意卻永遠也不會改變。你與他兩地相隔,只得獨守空窗,來時芳華已變白頭,可在朝堂上,他卻是意氣風發(fā)??v是百思想、千系念,最終卻都化為萬般無奈把郎怨。這一切,只能怪造化誤算,因果錯亂。
高樓送客,自是依依惜別,心情悲戚,卻道酒不盡興。寒江寂寂,惆悵如滾滾江水流不盡;明月高懸,友情似皎皎霽月照人心。為何今夜不能眠?恨你深情厚意;為何今夜不能醉?怨你恩重情濃。友人遠去,你遙望江北遠山,孤寂之情必會油然而生吧!“一片冰心在玉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渾然一體,于濃淡相間中傾訴著你的.愁苦。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你從性靈詠物語,傳神至極。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梧桐;含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情。雖然你左遷黃州,孤苦難泄,恰逢花甲之年,更是體衰年邁,卻觸發(fā)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你才學、氣度,與大家思想的體現(xiàn)啊!
金陵的王氣黯然已收,但緩緩流淌的秦淮河,依然承載著六朝金粉和風流韻事,見證著興衰成敗,經(jīng)歷了滄海桑田。我知道,你一定希望你的國家永葆盛世,也一定期盼你的才華賣與皇家。怎料你登不上幽州黃金臺,怎知你尋不著自己的伯樂!那大寶之下,流了多少無辜之士的血,寒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心?不過是江山的是非角逐,卻引來恩怨的各自報復。而如今,你卻還能聽到后庭花的歌聲,不得不嘆惋這繁華垂暮,花開花落不會太長久,落紅滿地歸在寂寂中。
容若曾道: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是?。∪裘髟掠星?,必將笑盡天下騷客們。
一輪缺月,引起無數(shù)悲憤仇恨之人的共鳴,而從未改變的,是人們對團圓的期盼和對美好的向往。在月圓之夜,斑駁的月光可以把從前的離恨化成歡笑,可以撫慰這黯淡星光、燈火昏黃。而我只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四
詞話尋得亦人間。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這是我對王先生最早最粗淺的認識。后來雖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卻一直未曾拜讀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讀了《人間詞話》這一本著作。
饒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舊沒有想過這本名作竟這樣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僅一句話,最長的也不過一百五十余字。也沒考慮到這樣晦澀難懂,需要時不時的網(wǎng)上查詢檢索。第一遍讀完我竟對大多數(shù)段落依然是毫無頭緒。沒辦法,我只好尋找注釋版來閱讀。
還好,參考著注釋附帶著詩詞原文,再將《人間詞話》細細讀來,我最起碼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點評,點評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讀出一點心得。
寫文章首先應有境界。無論描寫的任何事物,都應該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或是闡發(fā)。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霸~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p>
文章的關鍵從來就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積,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上б浴肮鹑A”二字代“月”耳。夢窗之后,則用代字更多?!捌渌匀徽?,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p>
文章的`關鍵應在與意境,就是作者通過文字究竟是想論述何事,闡述何種觀點,實質(zhì)就是作者構建出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雖作艷詞,但終有品格。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求學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遠,方能在求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望盡路之盡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痹谇髮W的過程中唯有歷經(jīng)苦辛,努力打拼才會有所成就吧。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蔽ㄓ薪?jīng)過前面的“踏破鐵鞋無覓處”,才會有“得來全不費功夫”偶然驚喜。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五
人間詞話主要賞評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詞人詞作,初讀前幾頁時頗覺枯燥,隨著詩詞大會第五季的開播,就著細細讀去,始覺饒有趣味。
王國維關于歷代詞人佳作的數(shù)句點評,仿佛為欣賞詞作打開了一扇窗,通過聊聊數(shù)句即可領略和品味整首詞的意境。
作者提出賞評詩詞的主要標準乃是境界,或者說是自然之境界,即寫詞作詩不過多修飾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一切皆自然流露。進而提出“隔”與“不隔”、“格調(diào)”、“雕琢句易而意難”等論斷,皆是以此為基礎而來。
所謂不隔,就是詞人以自然之筆觸寫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興之所至即興而發(fā),讀來使人感到自然流暢,意韻無窮,而能做到這一點的詞人,要么天賦異稟聰穎過人,要么學富五車厚積薄發(fā),方能收發(fā)自如,均是才華橫溢,性情自然,方能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暢懷佳作。
所謂隔,則指雕琢語句,寫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語句雕琢上下了過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謂隔的詞人,在作者看來總是用力著錯了方向,不能暢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體來說,人間詞話對于詞作的審美自成一格,雖有作者個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詩詞探幽的入門好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六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農(nóng)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幕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同詞話》中所說的,并且也闡述的十分詳細。一個人要“眾里尋他干百度”,必然要經(jīng)驗人生的許多歷程,而要“驀然回首”則需要種明覺,至于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原點,也許就是那個“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自我。只是那個“我”已經(jīng)是一一個全新的自己了。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的開篇就說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者則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五代北宋詞所以獨覺者在此。”王國維認為詩人的人格是創(chuàng)造境界的首要條件,所以會有“有境界則自成高格”這樣的觀點。境界的高格是“高尚偉大之人格”與情、境相融合而來的,這樣的結合自然就會有崇高的格調(diào)。先生還認為空有格調(diào),無情乏韻也枉然。所以我們在讀他人之詞時定要理解詞人表達的意境,只有當自己真正的融入此境界的時候才會對詩詞有更好的理解的體會。
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坝芯辰缱猿筛吒?,自有名句?!贝搜砸怀觯缃鹗瘮S地。若無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怎會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若無歐陽修深沉之境,怎會有“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慨嘆?若無稼軒的豪放之境,怎會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若無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忘不了南唐后主李煜之詞一那以血書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崩铎系脑~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
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fā)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fā)深刻?!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nèi)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過“寧為百夫長,勝作-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wèi)國。
王國維先生還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寫實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寫境,次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所之由分。然者偏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現(xiàn)實之故也?!本拖耨T延已的《醉花間》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夠感動別人的永遠是對真實的升華,而不是純粹的虛構與寫實,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讀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詞別樣的美,王國維先生對詩人和其詩詞都分析的十分透徹,對我們所熟悉的詩詞有了更深刻的闡釋,讓我們懂得境界的重要性??戳诉@本書,我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那種辯證的批判思維,以及書中所體現(xiàn)的情懷與境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并獲得那種境界,做有大格局者。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奔涌吧,后浪!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七
人間詞話主要賞評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詞人詞作,初讀前幾頁時頗覺枯燥,隨著詩詞大會第五季的開播,就著細細讀去,始覺饒有趣味。
王國維關于歷代詞人佳作的數(shù)句點評,仿佛為欣賞詞作打開了一扇窗,通過聊聊數(shù)句即可領略和品味整首詞的意境。
作者提出賞評詩詞的主要標準乃是境界,或者說是自然之境界,即寫詞作詩不過多修飾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一切皆自然流露。進而提出“隔”與“不隔”、“格調(diào)”、“雕琢句易而意難”等論斷,皆是以此為基礎而來。
所謂不隔,就是詞人以自然之筆觸寫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興之所至即興而發(fā),讀來使人感到自然流暢,意韻無窮,而能做到這一點的詞人,要么天賦異稟聰穎過人,要么學富五車厚積薄發(fā),方能收發(fā)自如,均是才華橫溢,性情自然,方能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暢懷佳作。
所謂隔,則指雕琢語句,寫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語句雕琢上下了過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謂隔的詞人,在作者看來總是用力著錯了方向,不能暢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體來說,人間詞話對于詞作的審美自成一格,雖有作者個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詩詞探幽的入門好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15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