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某個階段的心情、感悟和體驗的文字記錄。寫心得體會需要慎重選擇字詞和句式,使文章具備較高的品味和審美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精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一
中小學德育工作經(jīng)驗交流材料做好習慣教育,打造好學生
(發(fā)言稿)
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將受益終生,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边@正是學生習慣教育需要取得的預期效果,最終達到習慣決定命運。學校的教育中如何做好習慣教育,打造好學生?從工作實踐中,我們得出一條經(jīng)驗:抓大穩(wěn)求小活。正如習總書記近期的重要講話精神:宏觀穩(wěn)微觀要活。
那么,抓大穩(wěn)求小活。穩(wěn)在什么地方?活又在何處呢?
我們認為:一穩(wěn)在堅持用制度管理。全面地推進各項工作的各項環(huán)節(jié),但要有重點突破。落實工作拿穩(wěn)評判規(guī)則,貴在堅持。管理上的習慣,將能影響學生集體的整體習慣的養(yǎng)成。二穩(wěn)在紀律保障。制度就是紀律,不在乎多,而在乎有比較全面體現(xiàn)的根本制度。我們學校緊扣《值日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紀律教育制度》、《學生出勤管理制度》等四大制度,在這四大制度上做文章;而紀律上設置學校的管理底線,對習慣養(yǎng)成的保障做到強制而有力。例如:學生打架很多是小矛盾引起的,原因是他們不會處理矛盾。怎么養(yǎng)成學生處理矛盾的好習慣呢?這點在學生管理中很重要,我們一直強調(diào):發(fā)生矛盾時,不主張自行解決,建議先報告,凡是不報告,私自解決,且引發(fā)更大矛盾的,一律給予紀律處分。我們堅持了十多年,效果很好。學生也養(yǎng)成了處理矛盾的習慣,凡事要克制,多理解,以和為貴。
而活,主要體現(xiàn)在:一活在如何在教育教學中使學生個性和興趣愛好得到長足發(fā)展,發(fā)現(xiàn)閃光點是一回事,而我們認為關(guān)鍵是在發(fā)現(xiàn)之后,如何引導他們堅持走下去,并且變成一種習慣,在這種習慣上延伸和拓展,直到有所為。二活在師德的影響和榜樣的力量。三盤活在管理的模式功能轉(zhuǎn)變。比如評估一個環(huán)節(jié)后一般都會扣分,易造成麻木,沒有激情。但是采用加分制,引導追求向上進步,雖然異曲同工,但是加分之妙,更勝一籌。還有就是表揚一個集體時多總結(jié)集體和優(yōu)秀學生個體的好習慣也是在理。四活在教育模式的開發(fā),并產(chǎn)生效應。例如習慣教育不是單方的,而是師生雙方的.。在查擺學生的問題中,很多跟教師的很多教育教學習慣息息相關(guān),調(diào)整了老師的問題,往往很容易解決學生的習慣問題。開展活動時能夠同時開展師生的相關(guān)的主題活動,做到師生的共同成長。學校、年級和班級的共同養(yǎng)成;又比如,我們試點搞的用班會來進行習慣故事班會,讓故事來說話,產(chǎn)生了蝴蝶效應,擬重點推行。
因時間關(guān)系,不多說,發(fā)言稿里較具體,希望今后多交流。當然,我坐在這里發(fā)言有點誠惶誠恐,因為在座的都是我的前輩,很多學校和很多老師做得比我們好,更需要大家今后多給我們學習寶貴經(jīng)驗的機會。
祝大家萬事如意!謝謝!
2013-4-26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二
1、欣賞:賽馬(二胡獨奏曲)
2、擴展與活動。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
2、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能分辨各樂段表達的音樂情緒。
3、能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賽馬的情景、動作。并能用打擊樂器簡單的表現(xiàn)樂曲。
4、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分段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了解樂曲結(jié)構(gòu),感受音樂情緒。
課件、二胡、打擊樂器、鋼琴
一、導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師: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ヒ粋€神秘的地方,那兒有著遼闊的大草原,雄鷹在藍天上自由的飛翔,成群的牛羊悠閑的吃著青草,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神奇的揮舞著鞭子,放聲歌唱:
(播放音樂《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
1、ppt出示圖片,讓學生對圖片上的人事進行描述?
2、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3、介紹那達慕會上的競技項目,并引出課題.
4、教師演奏二胡曲《賽馬》
5、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二胡
二、引導學生用聲勢動作感受賽馬場上歡快的景象
1、欣賞這首樂曲的第一樂段,邊聽音樂邊來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樂段表現(xiàn)了賽馬比賽的什么階段?
a開始b過程c結(jié)束
(2)音樂的情緒怎樣?
a平靜b熱鬧c悲傷
2、聆聽第一樂段,讓學生感受這一樂段的力度特征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伸出小手,用聲勢動作來感受音樂的力度)
師:作曲家在第一段運用了強弱相間的力度變化,描繪了賽馬場上賽手們你追我趕的的情景,以及賽馬手們緊張激動的心情。
3、邀請同學們一起來到這那達慕賽馬大會上,做一回勇敢自信的小小賽馬手。
(全體起立,師生律動)
三、運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及二胡播奏的特點,體會音樂情感
1、請同學們帶上這兩個問題,仔細認真聆聽第二樂段
(1)這段音樂旋律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a變得悠揚、舒緩b變得更激烈
(2)音樂刻畫了蒙古騎手什么樣的心情?
a緊張、害怕b樂觀、自信
2、學生跟鋼琴哼唱主題旋律
總結(jié):主題旋律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出現(xiàn)是對第一次出現(xiàn)的主題旋律,進行了兩次的變奏
4、節(jié)選主題旋律前四個小節(jié)和變奏一的前四小節(jié),設計小馬找媽媽的游戲,并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
5、師生打奏節(jié)奏,并能有打擊樂器變現(xiàn)出來。
總結(jié):同學們,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xiàn)和進行第一次變奏時,雖然是同樣的旋律,但是由于節(jié)奏的變化卻給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這就是音樂藝術(shù)的魅力。
6、觀看視頻,思考演奏者是通過怎樣的形式把變奏二表現(xiàn)出來的。
總結(jié):在演奏過程中,不用琴弓去拉琴弦,而是用手指播動琴弦,這是二胡演奏中的另一種形式,叫做播奏。這波播奏出來的聲音,就像馬兒在草原上奔跑的馬蹄聲,另外,這一樂句主奏樂器由二胡變?yōu)榱藫P琴。
四、欣賞音樂,感受熱烈歡騰的賽馬場景
1、欣賞第三樂段,并思考第三樂段和前面所欣賞的那個樂段更為相似。
總結(jié):這就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賽馬手們正沖向勝利的終點,緊張激烈的賽馬比賽結(jié)束了。
五、復聽全曲,感受傳統(tǒng)音樂的魅力
二胡從民間的伴奏樂器,發(fā)展至今,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了一件變現(xiàn)力豐富的獨奏樂器,,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著我國二胡演奏家鄧建棟老師的腳步,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去欣賞,他們震撼世界的表演吧!
六、總結(jié)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我們不僅了解了中國民族樂器二胡,還欣賞了二胡曲《賽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其實,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著許許多多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七:拓展
課后,欣賞二胡獨奏曲《戰(zhàn)馬奔騰》,感受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八、教學中的突破與新的教學思路
本課我引用了聲勢動作、律動、打擊樂器等方法,引導學生感知不同的音樂段落,并熟悉主題旋律,激發(fā)學生參與聽賞活動,從中體驗到賽馬場上歡快的景象。
根據(jù)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學生為主體性,快樂學習,輕松體驗,陶冶情操,輕松完成教學目標。
九、板書設計:
《賽馬》
十、作業(yè)要求:欣賞二胡獨奏曲《戰(zhàn)馬奔騰》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三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江我的家》和《保衛(wèi)黃河》。
3、為下節(jié)課的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做好動員。
1、導人
我們上節(jié)課學唱的歌曲《保衛(wèi)黃河》是誰作的曲呢?(學生回答:冼星海。)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huán)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為了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這一連環(huán)畫的內(nèi)容,有必要簡述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抗日戰(zhàn)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南京已經(jīng)淪陷,中華半壁江山已被日軍占領(lǐng),抗日戰(zhàn)爭處于艱苦時期。而在延安這一革命根據(jù)地,卻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景象,成為全國人民抗日斗爭的中心,光未然的長詩《黃河吟》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3、復習歌曲《長江我的家》
(1)隨范唱錄音帶歌唱。
(2)隨歌曲伴奏帶歌唱。
(3)隨教師琴聲歌唱。
(4)隨琴聲學習前16小節(jié)歌譜,學會 的節(jié)奏。
(5)按課本上的規(guī)定,用領(lǐng)唱和齊唱的形式隨伴奏帶歌唱,領(lǐng)唱可先由教師擔任,后由學生擔任。
4、復習歌曲《保衛(wèi)黃河》
(1)再次欣賞輪唱曲《保衛(wèi)黃河》。
(2)隨伴奏帶齊唱幾遍。
(3)隨琴聲唱二部輪唱。
(4)如有條件,可加入大軍鼓和小軍鼓、鈸。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diào)、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shù)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這一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師生創(chuàng)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臺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jié)目展演等。
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大多節(jié)目應采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jié)目。
還更加提倡小組間的合作表演,例如一個小組舞蹈,另一小組伴唱,一個小組朗讀詩文,另一小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學生表演書法、繪畫,一些學生為之操琴伴奏等??傊?,要盡量組織得豐富多彩,在音樂活動進行過程中,還要將課本上的問題及時、巧妙地插入其中。還應該重視利用課本中的詩詞、插圖(照片)等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隨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的體現(xiàn)。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四
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jié)日》和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1、繼續(xù)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能隨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該民族樂器常用的民族樂器鷹笛和手鼓,了解火把節(jié)的概況和民族樂器的中阮。
3、學習演奏手鼓,為樂曲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表現(xiàn)傣族潑水節(jié)歡快情景的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今天我們要到傣族的山鄉(xiāng)去“旅游”,參加他們的火把節(jié)?,F(xiàn)在我們先來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2、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提出要求:同學們已經(jīng)到了四年級了,今后欣賞的樂曲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聽,器樂曲沒有歌詞,該怎樣欣賞呢,首先能跟著哼唱幾遍,以后有一聽到這個主題就能說出這樂曲的曲名和作者,這也是我們欣賞音樂的重要目標之一。再者,聽音樂時要根據(jù)樂曲的標題展開聯(lián)想和相象,想象越豐富,你對樂曲的理解就越深,對“對音樂語言”就越熟悉。最后,還要注意樂器的音色。
(1)初聽樂曲。隨教師學唱主題a,要求能初步記住。
(2)復聽主題a。
(3)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yè):為a、b兩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語。
3、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jié)日》
(1)簡介塔克族及鷹笛、手鼓。
(2)初聽樂曲。
(3)隨教師學唱主題,要求能初步記住,邊用“”的節(jié)奏型為這一主題伴奏。
(4)學習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學生持手鼓實踐,部分學生模仿?lián)羰止牡膭幼鳌?/p>
(5)教師奏主題音樂,學生用手鼓伴奏。
(6)復聽樂曲。
4、小結(jié):
教學反思:
學生能專心投入的欣賞音樂,學習用手鼓的為音樂伴奏。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五
《愛的奉獻》這首歌曲在1987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首次演唱。歌曲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家庭幫助當小保姆的姑娘戰(zhàn)勝病魔的動人故事,但歌詞并沒有具體地講述情節(jié),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樣的詞句,發(fā)人深省。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16小節(jié),音樂是敘述性的,優(yōu)美而深情;第二樂段10小節(jié),音樂是呼喚性的,在高的音區(qū)進行,是激動的傾訴,這也是歌曲的主題所在,聽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通過欣賞、學唱歌曲《愛的奉獻》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愛心,懂得關(guān)愛社會、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環(huán)境,關(guān)愛動物,奉獻愛心懂得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感受音樂對人的情感的表達作用。
2、學會歌曲《愛的奉獻》并能劃分樂段,感受兩個不同樂段的不同情緒,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現(xiàn)、演唱歌曲,簡單認識歌曲的基本結(jié)構(gòu)并體會歌曲表現(xiàn)的情緒、情感。
引導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
:引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構(gòu)成的節(jié)奏型。
:多媒體、網(wǎng)絡資料、錄音機。
1、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一組社會奉獻愛心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2、教師: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身邊充滿了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愛有關(guān)的歌曲,名字叫《愛的奉獻》,出示課題。
3、一起欣賞這首歌曲。
(一)介紹歌曲《愛的奉獻》誕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樂段
1、先觀察歌曲中出現(xiàn)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說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師強調(diào):“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一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一樂段。
3、師生齊唱第一樂段。
(三)學唱歌曲第二樂段
1、教師提醒第二樂段有切分音符,同學們在演唱時要注意唱準切分節(jié)奏。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二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演唱歌曲第二樂段。
3、讓學生觀察這個樂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學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學生隨伴奏音樂演唱第二樂段。
(四)學唱尾聲部分
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尾聲部分,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二樂段。
(五)跟伴奏,學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請學生隨伴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七)跟伴奏音樂填詞演唱《愛的奉獻》。
(八)為歌曲劃分樂段
(第一樂段分到“幸福之花處處開遍”;第二樂段就是剩下的部分)。為什么這樣分呢?(因為第一樂段是充滿深情的,第二樂段是充滿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充滿深情地,第二樂段充滿激情地)
1、教師:這首充滿愛的歌曲讓我們感動,我感到同學們都是快樂的、幸福的,在我們幸福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愛,可是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和我們同齡的孩子,他們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課件邊遠山區(qū)同齡兒童渴望讀書的圖片:加上旁白(這是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他來自大別山深處,這雙眼睛里閃爍著渴望,充滿了憂郁,他看著你,也看著我,那憂傷的眼神像是在向我們講述著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故事,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一個個令人心酸的鏡頭,撥動著我們的心弦,從心靈深處喚起了人們的同情和關(guān)心。)
2、當你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學生談感受)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學生暢談)
3、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為他們祈禱、祝福,祝福他們將來和我們一樣幸福、溫馨,讓我們用這首《愛的奉獻》和祝福送給他們,老師相信,他們在遙遠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覺到我們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愛的奉獻》。
4、教師:同學們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感謝那些有愛心,奉獻愛心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結(jié)束這堂課吧。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六
1.通過學習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風格,體驗少數(shù)民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能用真摯的感情演唱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表達熱愛祖國的感情。
重點:有感情、準確地歌唱歌曲。
難點:歌曲中“太陽和月亮”的“亮”字和“他們的媽媽”的“媽”處的節(jié)拍。
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歌詞具有民族風格,以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來比喻藏漢是一家,質(zhì)樸而親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風格,調(diào)式為具有變宮的六聲羽調(diào)式,旋律中充滿了等藏族民歌慣用的音調(diào)進行和等具有轉(zhuǎn)調(diào)性質(zhì)的音調(diào),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與歌詞相吻合的民族的風格。歌曲為二段體結(jié)構(gòu),第一樂段由兩個平行樂句構(gòu)成,上句落在屬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應關(guān)系,由于這兩個樂句相似,學生容易混淆,教唱時需注意對比。第二樂段從全歌的最高音“6”開始,由兩個樂句構(gòu)成,第一樂句向?qū)僬{(diào)離調(diào),隨即又轉(zhuǎn)回原調(diào)。第二樂句是全歌的主題,后半句重復第一樂段的音調(diào),為典型的“換頭留尾”的樂句發(fā)展手法。
階段目標:初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感受歌曲情緒。
1.初次聆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請學生聽后談談對歌曲的初步印象。
學生回答問題。
2.教師出示《一個媽媽的女兒》曲譜介紹歌曲,復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階段目標:分段學習歌曲,對比歌曲樂句的旋律,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1.再次聆聽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請學生聽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為歌曲分段。
第一樂段(1、2樂句);第二樂段(3、4樂句)
2.分樂段學習歌曲旋律。
學習歌曲第一樂段(1、2樂句)
(1)教師分別彈奏第一、二樂句旋律,請學生進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樂句譜例、第二樂句譜例。
(2)教師帶著學生打著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樂句,先不看連線模唱,再加入連線模唱。注意根據(jù)學生情況加入顫音記號演唱,如覺得較難可以先不加。
(3)熟練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學習歌曲第二樂段。(3、4樂句)
(1)教師播放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第三樂句音響,并出示第三樂句譜例。
(2)教師帶著學生打著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樂句。
(3)出示第二樂句譜例、第四樂句譜例,請學生分別聽這兩個樂句的旋律進行比較,尋找兩個樂句的相同與不同。
(4)教師帶著學生打著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樂句。
(5)熟練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樂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1)加入歌詞,連貫地演唱歌曲。
(2)隨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階段目標:使學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慣用的旋律。
1.教師介紹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慣用的曲調(diào)行進和歌曲中等具有轉(zhuǎn)調(diào)性質(zhì)的音調(diào),使學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與歌詞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風格。
2.學生們試著唱一唱歌曲中含有這些旋律的樂句。
階段目標:通過聆聽熟悉的藏族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風格和藏族歌曲慣用的旋律。
教師介紹一些具有藏族風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瑪》等,請學生和教師一起視唱歌曲的譜例片段。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首具有藏族風格的民歌。這首比較難唱的歌曲同學們學得很快,聲音和表情上還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課后同學們多唱多聽藏族民歌。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牽?;ó斃取?,學生能夠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huán)保的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jié)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ǖ膱D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牽?;ǎ然ǎ駛€小喇叭。
教師總結(jié):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牛花當喇叭》,順勢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這是一首曲調(diào)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fā)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lǐng)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lǐng)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chuàng)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jié)作業(yè)
最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八
1、欣賞、學唱《外婆的澎湖灣》
2、欣賞《天亮了》韓紅
3、欣賞《感恩的心》
4 、欣賞《讓世界充滿愛》
1、通過欣賞學習《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四首歌曲,使學生深刻感受要懷著干恩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親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讓學生充分明白社會是個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能學會《外婆的澎湖灣》,并動情演繹《外婆的澎湖灣》 。
1、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以情感人,以達到讓學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灣》歌唱、動情演繹。教具準備:電子琴、《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的flash動畫課件(充分利用網(wǎng)上現(xiàn)有資源)。
學生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進教室(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一、課前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 “同學們,今天老師站在這里,心里呀又激動又胸有成竹,還有心里揣著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誰知道為什么?” “ ”師生互動“誰能幫幫我,別讓我惴惴不安,給想個辦法,(有什么辦法)。誰能?” “ ” “你們說得真好,現(xiàn)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謝謝同學們。好了我們上課!”
二、師生問好!
(啦啦歌)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2老師老師老師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 1 ‖同學同學同學們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課教授:
導入。(屏幕出現(xiàn)和藹可親的外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我夢見外婆了,外婆沒有變,一如往日的和諧溫暖親切,慈愛的看著我。在老家的廚房煮好飯,默默地等著我,感覺還是跟以前一樣,一樣的溫情,一樣的依賴,一樣的笑臉,一樣的容顏,(哦,不,應該說是更加的年輕了,夢見外婆真好。)同時,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想聽嗎?(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灣》flash(2分)
提問:
a、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外婆嗎?
b、哪位同學能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外婆的澎湖灣》?
(1)隨琴唱樂譜(師彈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隨琴完整演唱樂譜(1分半)
(3)加入歌詞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隨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灣》(5分)
歌曲學完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首歌曲是表現(xiàn)了誰和誰之間的愛?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qū),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fā)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jié)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這個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歌手韓紅,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她領(lǐng)養(yǎng)了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并用這個故事創(chuàng)作了《天亮了》這首歌。大家想不想聽?。?/p>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 2分
請同學們說一說聽這首歌的感受:
同學說創(chuàng)作背景
請欣賞感人肺腑的手語歌曲《感恩的心》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的享受著每個人的關(guān)愛,父母的關(guān)愛、同學的關(guān)愛、師生的關(guān)愛以及像子灝這樣得到的陌生人的關(guān)愛,讓我們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面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讓我們再欣賞一遍,請會這首歌的同學一起輕聲唱并一起做手語。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我們的家人、朋友和他人。 “孩子們,我們都是幸運兒,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點不如意,比起潘子灝來又算得了什么?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感受愛,更要學會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請欣賞《讓世界充滿愛》(放《讓世界充滿愛》flash音樂動畫)
四、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和學習了《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讓世界充滿愛》,我們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請同學們愛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好了,這節(jié)課就到這兒。下課?。ǚ拧蹲屖澜绯錆M愛》flash音樂動畫)送學生出教室。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九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diào)短小、流暢,并具有節(jié)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特點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節(jié)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地表現(xiàn)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愛形象。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tài)度。
二、指導學生用喜悅的心情、明亮的聲音演唱《洗手絹》。
三、能夠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以及“勞動”的主題的編創(chuàng)嘗試,并表現(xiàn)“勞動”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勞動最光榮〉
師:小朋友,讓我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像小喜鵲、小蜜蜂那樣愛勞動?
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你的畫筆,把你想到的愛勞動的小動物畫到書本上來。
學生解釋畫面,教師指導學生唱新創(chuàng)作的動物形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歌曲的開始就欣賞有關(guān)勞動的歌曲,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鼓勵學生都愛勞動)
三、律動創(chuàng)新游戲
師:我來邀請小朋友來玩模仿秀,愿意的請一起來參加。
音樂響起,你可以跟著音樂模仿一個小動物勞動的動作,當音樂停下時,你馬上擺好造型,讓教師和小朋友來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
(設計意圖:和學生一做游戲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學生參與。
四、學唱〈〈洗手絹〉〉,并表演
1、由小動物愛勞動是光榮的引導小朋友,如果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我們教室里放了很多勞動工具,請每組的組長去找一件勞動工具。
生找到掃把、小桶、擦布。
2、請小朋友說說勞動工具的用途,并有節(jié)奏地用一用。
3、師問拿水盆、擦布的同學: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嗎?(搓)
4、一起用洗手絹的動作“搓”來和著音樂邊律動邊聽范唱。
5、小朋友看著自己把一塊臟手絹洗得干干凈凈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確實很高興,所以我們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著勞動的成果,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一起來把這首歌唱一遍。
(設計意圖:在勞動中學習歌曲,形式新穎,學生有種邊玩邊學習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詞創(chuàng)編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絹,還有哪些勞動的本領(lǐng)?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厲害,能做那么多家務活,現(xiàn)在小朋友分組講座一下,幫家長干什么家務活,然后編排一個節(jié)目,看哪組小朋友編行最好,演得最好。
學生創(chuàng)編,師指導。
學生表演,教師及時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創(chuàng)編,在編排過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組的形式,學生在編排中也認識到我們小學生要熱愛 勞動)
課堂小結(jié):略
評語:
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chuàng)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jié)合,為取得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chǔ)。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松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松,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資料圖片,為啟發(fā)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力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
1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來演唱《小青蛙找家》;
3 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來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從小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來演唱《小青蛙找家》,根據(jù)小青蛙曲調(diào)創(chuàng)編歌詞。
一 、導入
1 、 告訴學生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動畫形象及叫聲,請大家和小青蛙問聲好!
2 、 教師邊敲小鼓 邊讀歌謠 ,請大家說說寫的是哪個小動物。
跳跳呱呱 跳 跳呱呱跳跳 跳呱呱呱跳跳 跳呱呱 呱
3 、師:小青蛙找到家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二,學唱歌曲
1 、出示課題《小青蛙找家》
2 、向?qū)W生出示節(jié)奏,學生先練習
跳 跳 呱 呱跳 跳呱 呱
跳 跳跳 呱呱呱 跳 跳跳呱呱呱
請學生模仿讀歌謠。
3 、聽錄音,學生跟唱
4 、完整演唱歌曲
三 、情景模仿
1 、模仿小青蛙放聲演唱
2 、模仿小青蛙用高興的心情演唱
四 、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
1 、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 、師生共同表演
五 、編創(chuàng)歌詞
1 、師:這里又有一只動物找不到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不好。(出示課件)
3 、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并唱一唱。
六、小結(jié)
迷路的小青蛙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找到自己的家,我們都為小青蛙感到高興。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一
:通過學唱歌曲《踏雪尋梅》,體會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黃自生平,感知其藝術(shù)歌曲的風格。
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尋梅》,體會歌曲情韻。
對媒體課件,鋼琴,打擊樂器,有關(guān)梅的詩詞與圖片。
師出示圖片,請生辨別是什么花?(圖片背景音樂《梅華引》)
師介紹梅花。
師: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與梅花有關(guān)的歌曲《踏雪尋梅》,那讓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尋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你的心情怎樣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花香撲鼻的畫面······心曠神怡??!
1.這首歌曲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曲家黃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課件簡單介紹作曲家黃自的生平。
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華學校學習,期間參加學生合唱隊和管弦樂隊,并學習鋼琴后赴美留學。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長恨歌》、《抗敵歌》、《旗正飄飄》、《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劉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師范組,隨蕭友梅、黃自學習作曲與和聲學。畢業(yè)后曾從事過救亡歌詠運動。他的作品有《長城謠》《游擊隊歌》《紅豆詞》等。
1.出示歌詞,讓生自己朗讀歌詞,找找詞中不理解的地方。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劉雪庵寫的詞。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方式來讀一讀歌詞。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師詢問。
“霽”:雪后放晴?!皦螛颉保河蟹鍪值氖鍢?。
師:同學們讀的有點亂,我們嘗試一下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奏來朗讀歌詞。
請生按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
(注意第四小節(jié)和第十三小節(jié)兩句弱起拍和附點音符的準確把握。)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二
1.聆聽樂曲《蜜蜂》
2.學唱表演唱《小蜜蜂》。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表現(xiàn)歌曲,親身的參與和體驗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2.過程與方法:采用游戲、聆聽、模仿的形式學習歌曲,理解、表現(xiàn)歌曲。
3.知識與技能:聆聽《蜜蜂》、,感受旋律走向;用自然優(yōu)美的音色演唱歌曲《小蜜蜂》,體會音樂表現(xiàn)“飛”的音樂形象。
通過歌曲教學,體會并表現(xiàn)音樂所表現(xiàn)的“飛”的形象。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引導學生正確的表現(xiàn)音樂形象。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講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大家準備好了嗎?請全體起立!
二、導入:
1、師:同學們的動作真優(yōu)美,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晃慌笥眩埻瑢W們一
起來聽聽它是誰?(播放,生答)
2、同學們的小耳朵真靈!那誰能模仿一下蜜蜂的聲音?(生模仿)那你知道蜜蜂是怎樣發(fā)出聲音嗎?(生答)
4、你們能模仿一下拉小提琴的動作嗎?小提琴放在左鎖骨上,左手握琴,右手持弓,讓我們跟著音樂試著模仿一下,老師看看哪位同學模仿的最像!
5、同學們真像小提琴演奏家,大家看,老師這里有兩條線,你認為哪條線符合小蜜蜂的飛行路線?為什么呢?(解釋“八字”飛行路線)
6、下面讓我們跟著蜜蜂飛一飛吧!
三、新授課
1、看著大家剛剛飛得這么賣力、這么勤勞,老師忍不住想唱首歌夸一夸大家。
2、大家想不想夸一夸自己呢?那先請同學們把歌曲的節(jié)奏來拍一拍吧!(教師領(lǐng)打第一段,其他兩段由學生自行拍打)
3、同學們的小手拍得真準確,請同學跟著音樂來唱唱吧!(從歌曲音準、節(jié)奏、休止符、咬字吐字來處理歌曲)
4、同學們的歌聲真動聽!老師把旋律給大家畫出來了,大家一起來找找相同樂句吧!
5、今天老師要教給大家一種用身體語言表現(xiàn)音高的形式,叫柯爾文手勢。下面我們來學5、4、3這三個音。
6、用柯爾文手勢試著唱一下旋律。
7、老師請大家一起來表演一下這首歌曲吧!(小組合作表演)
8、分組表演(有唱有表演)
9、同學表演得真好,真像一群小蜜蜂在飛一樣!老師還給大家改編成了一首小合唱,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吧?。ㄝo導學生二聲部輪唱)
10、小蜜蜂剛剛偷偷跟老師說它們剛睡醒,飛得很慢,請同學們按照mp漸慢的速度力度把第一句放慢速度演唱,這時候突然看見了鮮艷的花朵,速度變快了,第二句我們用f漸快的力度速度來演唱一下,最后采完花蜜小蜜蜂感覺累了,飛行速度又慢下來了,我們用mp漸慢的力度速度來唱第三局。讓我們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體會一下小蜜蜂勞動時的心情吧!
四、拓展:
五、小結(jié):
同樣是演奏小蜜蜂,只是用了不同的樂器,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感受呢?!老師希望大家要從日常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音樂、體會音樂,更要像蜜蜂一樣熱愛勞動,刻苦學習,最后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歌聲飛出教室吧!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三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課時
1、對學生進行愛心、親情教育,使之理解愛、體驗愛。
2、視唱旋律,鞏固la、da、re、mi、sol、la各音。
3、學會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4、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積極表現(xiàn)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視唱旋律,鞏固la、da、re、mi、sol、la各音。
2、學會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3、結(jié)尾樂句的音準和整首歌曲的情感。
一、欣賞導入
1、教師談話: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天亮了》。邊聽邊想,歌詞主要說了什么內(nèi)容?帶給你怎樣一種感受?(點擊播放flash歌曲《天亮了》,師生共同欣賞。)
2、指名交流:這首歌講了有個小女孩,她的爸爸媽媽過世了,她在這個世界上覺得非常孤獨和寂寞,她非常想念爸爸媽媽。
3、提問: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傷心的、悲傷的)
是啊,這首歌曲從歌詞上、畫面上以及感人的旋律上都讓我們感到很悲傷。其實,這首歌的來歷有一個非常真實、感人的故事。
4、師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天,一家三口出去玩,在坐纜車的時候發(fā)生了意外,纜車從半空中跌落山谷。為了孩子的生存,他爸爸把孩子高高地舉起。等營救人員發(fā)現(xiàn)時,車上其他人都遇難了,唯有這位兩歲的孩子卻活了下來!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呀!煤體報導這則新聞后,許多人都被這對父母的舉動深深感動了!韓紅看了更是激動不已。她連夜寫下這首歌《天亮了》用來紀念這對勇敢的父母,并且還領(lǐng)養(yǎng)了這個孩子!每次聽這首歌,我都會感動!被這對父母的愛感動!被韓紅的善良感動!更被這首歌曲所感動!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韓紅,在來聽聽她唱的這首歌,再來感受一下這對年輕父母偉大、無私的愛?。c擊播放韓紅現(xiàn)場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師生再次欣賞。)
5、復聽歌曲。
二、學唱新歌
2、指名談自己的事例
3、初聽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指名回答) 生:媽媽伏在桌上睡著了。小女孩把燈熄滅了,并給媽媽蓋上了小花襖。
生:她把桌子當成給媽媽的搖籃,看著媽媽在夢里微笑。
生:能!
師:好!現(xiàn)在你就是這個懂事的孩子,讓我們帶著對媽媽深深的愛再次來欣賞這首歌,邊聽邊跟著音樂的感覺用眼神、手勢、動作來表現(xiàn)對媽媽的愛!
4、復聽歌曲并簡單律動。
5、找出難點句,聯(lián)系鞏固難點。 師:歌聲真美!下面請老師唱唱歌曲。
6、教師范唱
7、指導學生用la模唱歌譜。
8、分小組檢查
9、讓我們一起讀讀歌詞,再次體會歌曲的美麗。(師生有感情的分段讀歌詞。)
10、學生跟琴輕唱全曲。
生:靜靜的,好像在哄媽媽睡覺一樣唱。
生:輕輕的、甜甜的、溫柔的
生:深情、輕柔、寧靜的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好!能不能做到呢?用你的歌聲來回答我吧!
11、學生跟琴有感情地再唱歌曲。
師:唱得非常好!老師聽了也很感動!誰愿意站起來表現(xiàn)一下?
12、全班起立,大家躍躍欲試。
13、分段演唱。
第一段全班同學一起唱,第二段男生演唱,第三段女生演唱。
(看著大屏幕,同學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并相互交流,氣氛活躍。)
三、拓展、欣賞
1、師生初次欣賞歌曲《魯冰花》。
生:這首歌曲主要講了魯冰花非常思念自己的媽媽。
師:魯冰花愛媽媽!小女孩愛媽媽!我們也愛媽媽!讓我們祝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安康、幸福!
2、復聽歌曲《魯冰花》。
3、練習:這首歌曲用什么情緒、什么速度演唱。
4、再聽歌曲。
四、小結(jié)
師:愛是無私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讓我們用我們最美的歌聲來表達對父母的那份愛?。ㄕn件播放歌曲,師生同唱)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造歡快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歡樂的氛圍中學會歌曲;
2、在學習中領(lǐng)悟歌曲的意境,使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唱歌;
3、體會“嘀答o滴答o”等類型樂句的節(jié)奏,并能通過唱歌和伴奏表現(xiàn)出來;
4、針對孩子的生長特點,培養(yǎng)學生輕聲唱歌的好習慣,保護孩子的嗓子;
5、在唱歌和伴奏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孩子的協(xié)作及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鼓勵孩子主動參與;
6、引導孩子在創(chuàng)作中挖掘身邊的素材。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能帶著歡快的表情唱歌;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難點:
(1)領(lǐng)悟歌曲中休止符的時值,
__o__o
嘀答o滴答o
(2)能帶著歡快愉悅的心情唱歌。
教學準備:
1、了解春天大自然的聲音;
2、錄音帶、打擊樂器和自制打擊樂器(碗筷三角鐵、塑料瓶裝沙子或豆子沙錘)。
教學程序:
一、師生問好:
用《春天在哪里》的音樂旋律
內(nèi)容:(師)孩子們好呀孩子們好!(生)陳老師好呀陳老師好?。◣煟┙裉煺娓吲d高興呀喲!(生)今天真高興高興呀喲!
二、激趣導入:
孩子們今天高興嗎?陳老師今天也很高興,想知道陳老師今天為什么高興嗎?因為昨晚老師接到大自然的一個電話,邀請我今天去欣賞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板書:音樂會)。你們想去嗎?(想)那我們一起悄悄地去聽吧。
三、學習歌曲:
(一)完整聆聽音樂
(放錄音)要求學生靜靜的聽,初次感受歌曲旋律,聽完后提問:
剛才我們聽的音樂會是誰舉行的?(春天,補充完板書:春天舉行)
(二)學習歌曲第一部分
1、這場音樂會有誰參加了?讓我們再來欣賞春天的音樂會,相信你們一定會聽出來的。(聆聽音樂第一部分)
(板書):春雨唱歌:嘀答o滴答o
春風彈琴:沙沙o沙沙o
春雷打鼓:轟隆隆隆隆—
春水鼓掌:嘩啦啦啦啦—
引導學生在模擬大自然的聲音中感悟休止符的時值。
3、老師欣賞到這么美妙的音樂會啊,我也想?yún)⒓恿?,你們想嗎?那老師唱歌,你們?yōu)槔蠋煱樽嗪脝??(老師演唱,唱到模擬大自然聲音的樂句時,學生拍掌伴奏。)
4、有的孩子剛才在為老師伴奏的時候也忍不住在唱了,那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如果唱好了,那就有機會參加音樂會的表演了。(采用問答式的方式演唱,如:師春雨唱歌呀生嘀嗒嘀嗒)
(三)學習歌曲第二部分。
1、音樂會的演員們悄悄地告訴我說他們已經(jīng)單獨表演了,下面他們要合奏一曲。孩子們想聽聽他們合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吧,聽聽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聆聽歌曲第二部分)
誰是指揮?孩子們學學指揮。
2、我們再來聽聽音樂,看竹筍指揮演員們怎么表演的?(再次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剛才我們又聽了他們的合奏,老師呀想當當指揮,指揮你們唱唱剛才我們聽的這部分歌曲。不過老師是要用琴聲來指揮你們,我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聽著老師的琴聲來唱歌。(學生隨音樂唱歌曲第二部分)
3、這一次老師要指揮你們分角色模擬他們的聲音來唱,看誰學得更象。(學生分角色演唱)
(四)孩子們,聽到老師的掌聲心里高興嗎?春雨、春風、春雷表演后聽到春水的掌聲心里也會怎么樣?要表達高興的心情,唱歌的速度是稍快還是稍慢?好,那就讓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唱歌吧。(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chuàng)作表演
1、孩子們,老師昨晚一接到大自然的電話呀,就把以前的打擊樂器找了出來,準備也上臺表演表演,誰愿意跟我一起來?不過得先考考你們,能回答我問題的孩子我就請他來。春雨用什么樂器?春風、春雷、春水分別用什么?(師生共同表演)
2、小組合作表演(用自制打擊樂器和身邊的素材)
3、請一小組上臺表演
4、全體分組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五
《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是北師大版藝術(shù)第七冊第五單元主題二的一首學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作用。竹是中國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氣質(zhì)與我們民族的審美情趣相迎合。學習此歌曲需一課時,在學會唱這首歌的同時也學習了聽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和風格。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節(jié)奏、句式及情緒的變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用不同的節(jié)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jié)奏韻律
(2)能夠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xiàn)歌曲旋律的變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通過感受竹的秀美,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體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裝飾音、變化音記號的唱法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鋼琴)、打擊樂器、音樂用書
本節(jié)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jù)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學生大多數(shù)是外來工子女,除了學校的音樂課,平時比較少接觸音樂。
2、本班學生男多女少,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
3、學生學習過簡單的打擊樂器。
1、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戲激發(fā)興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游戲方式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一)、詩歌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翠竹兒》
翠竹兒飄 , 翠竹兒飄
清風吹過竹林梢;
``````
快來吹一曲“直苗苗”
2、欣賞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樂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覺?同學們喜歡竹子嗎?
3 、與竹對話,表達對竹的感受
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guān)竹子的資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帶給我的美好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1、欣賞歌曲《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風味
(2)理解歌詞內(nèi)容
(3)體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學唱歌曲
(1)引導學生討論用不同的節(jié)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jié)奏韻律
× ×× × × | × × × × × |×
竹 葉兒 長 喲 ,竹 葉兒 青 羅
×× × × × | × × × × × | ×
竹 葉 兒 長 喲 ,竹 葉兒 青 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體、小組、個別、齊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設計意圖:欣賞并學唱歌曲,感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三)、聯(lián)想討論
1、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東西?有誰知道來說一說。
2、 竹子還能做成什么樂器?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
師: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它還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奏出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看看。
3、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竹子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觀賞、聆聽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賞竹竿舞,體驗竹竿舞帶來的樂趣
1、欣賞竹竿舞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這首好聽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許多用途,你們一定不知道在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還有種舞蹈叫竹竿舞,我們一起欣賞吧。
2、表演竹竿舞,活動結(jié)束
設計意圖:體驗舞蹈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愛竹林愛大自然的情感
開始
情境朗讀
傾聽
欣賞
講解引題
演示竹林圖片
錄像課件
欣賞圖片
回答問題
講解
讀一讀
演一演
教唱歌曲
聽賞并學唱歌曲
回答問題
欣賞圖片
提出問題
點評總結(jié)
結(jié)束欣賞舞蹈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篇十六
1. 能積極參與戶外音樂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 能學會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并用充滿童趣、天真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 能為虛線畫添色填畫,表現(xiàn)歌曲的情境。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參與《綠色之歌》的藝術(shù)實踐活動。
結(jié)合歌唱音形象,讓學生體驗和表現(xiàn)歌曲。
錄音機、磁帶、小樹、小馬和小星星頭飾、畫板、彩筆、手風箏。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美麗的小花園,請大家?guī)椭【`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W生在設計的場景:小花園、小樹林、小草坪里尋找。)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到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地暢談春天)
請大家在熟悉的歌曲〈嘀哩 嘀哩〉中用最美麗的動作與表情表現(xiàn)春天。
師:小朋友,你們的表演引來了小鳥,引來了美麗的春天,小樹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瞧!它們正向你們示意、為你們唱歌呢!
1. 教師范唱(隨老師的琴聲用“沙”,“哩”,“啦”,“嘰”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 歌詞朗讀(跟老師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3. 教師再唱一遍歌曲。
4. 師生同唱歌曲。
師:小精靈聽到你們的歌聲,非常高興,它也來到了小樹的身邊,輕輕地撫摸著一棵棵小樹,盼望著它快快長高。小朋友,你們聽,它是怎樣唱的。(放錄音《小樹快長高》)
師:想不想跟小精靈比一比,看誰唱得更好!
(教師把學生的歌聲錄下來,然后讓大家一起來評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音樂活動
同學們,現(xiàn)在有一個地方,因為人們不懂愛惜樹木,亂砍亂閥,整樹林都光禿禿的,讓我們一起來把綠色還給它們吧(邊聽歌曲〈綠色小兵〉邊給書本上的圖畫添上顏色)
同學們你們今天做了綠色小兵,保護了環(huán)境,希望你們以后都能這樣,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公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88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