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通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6 13:08:15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通用8篇)
時間:2023-10-16 13:08:15     小編:ZS文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一

《同級運算》是在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并且在已經的知識基礎上和積累了一定的運算經驗的基礎的學情背景下進行學習的。根據(jù)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播放微課鋪助的教學手段,結合微課在進行重點講解,沒有括號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減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使學生體會同級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學習《同級運算》一課是學生在已經的知識基礎上和積累了一定的運算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既注重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計算方法,講解時我著重講解脫式計算的格式對學生們形成規(guī)范。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有這樣的運算順序,但是僅僅停留在口算順序上,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知道,同級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但也有個學生不是非常清楚。

1、脫式計算的格式錯誤。

2、個別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3、個別學生簡單的計算發(fā)生不必要的錯誤。

1、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應更形象化!

2、教師講解示范脫式計算的樣式,先算的算出結果寫下來,不先算的直接照抄下來,然后依次計算。

3、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顧及到潛能生,重點講解的時候視頻可以暫停,再次進行重復講解,讓學生有時間去消化。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二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了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的資料,初步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里學生將系統(tǒng)地學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進一步學習代數(shù)運算做準備,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潛力。

1、設疑激趣,復舊引新。本節(jié)課的四則運算是同級運算,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一些知識經驗。在上課伊始,透過出示四個口算題45+8-2324-8+1027÷3×73×6÷9,讓學生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學生能夠正確說出每題的運算順序,但是為什么要按照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學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讓學生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感到十分的興奮,十分想明白其中的緣由,每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閃爍著渴望的目光。透過這樣的激趣引入,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欲望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

2、探求解題思飄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的有機結合。本單元的資料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并感受四則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說一說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一樣方法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例1的教學,學生能夠嘗試用三種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步列式的實際好處,個性是第三種算法的出現(xiàn),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良好體現(xiàn)。雖然開始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但是透過簡易的講解,例如:指著第一排的學生說:“先走了3人,又來了5人,實際是多了幾人?!睂W生十分簡單地說出答案,然后再聯(lián)系例1進行說明,學生對這一算法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例2的教學,學生也同樣用用三種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對于第一種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于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透過學生的講解,我又用線段圖輔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意。在這兩個例題中,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夠從不一樣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潛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1、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欠缺。表此刻只會列式,但對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實際好處還是停留在只會做不會說的層面。

2、學生計算潛力欠缺。透過練習的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算不細心、馬虎,有的該進位的不進位,該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錯數(shù)導致計算出錯;三是計數(shù)位不對齊導致計算出錯。

1、減少師生之間一對一地對話,增加生生對話,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潛力。

2、習題設計少而精,精選練習資料。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三

上完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我一共上了兩節(jié),先在我們班上的后來又在七班上的,課堂上的差距很大,自己班上時學生很活躍參與度很高,而在七班效果并沒有那么好,學生不活躍,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參與,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沒達到預設的效果。于是引發(fā)我思考,我們該如何用其他班同學上好課?我應學會用別的班的'學生上好課,但我不知道方法在哪,今后我應該多思考,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畢竟我們今后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很多。

這節(jié)課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一直是沖突的,板書和同學們的匯報,如果我用展示知識的整理,那么匯報就沒法投影,如果我全部板書又太浪費時間,在沒有想到最好的辦法的時候,我還是用了自己板書,當我講完后,才從陳主任那學來一招,可以把分類的算式都寫在卡片上,回報時直接在黑板上來回撥弄最后就很完整的把分類環(huán)節(jié)清晰地完成。

我設計的練習不論在哪個班都沒上完,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可能一方面因為板書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回報環(huán)節(jié)還是處理的不是很恰當,課堂上不能很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這種應變能力自己要平常多練習。一節(jié)成功的課在于知識生成的效果,本節(jié)課在引導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時,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整理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我課前讓學生自己整理過,課上也沒有好好利用這份資源,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帶而過,重心偏離了主題,側重于多練習。

雖然課上的不算成功,但我從我們組的老教師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由衷的佩服她們,今后我應該更加謙虛的向老教師學習一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多請教,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四

計算是小學數(shù)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個人看法:

一、教學中,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完全歸于孩子不認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關計算方面綜合能力的欠缺。即使孩子在計算中他雖然很細心很認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的欠缺而出現(xiàn)看似很簡單的錯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夠急于求成,我們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查漏補缺,掃清障礙,為進一步學好計算做好基礎工作。

二、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計算興趣,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是很枯燥的,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他們愛上計算,樂于去計算。只有這樣,我們的計算教學才是成功的。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生機。如:可以借用多媒體、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學具、教具等,對學生進行視算、聽算、搶算、游戲中計算、計算競賽、自編計算等方式訓練,充分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厭計算轉變?yōu)閻塾嬎愫蜆酚嬎?,逐漸形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三、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有輕視的'態(tài)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不好的習慣造成錯誤。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很重要。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yǎng)成計算時精力集中,認真演算,仔細抄寫,自覺檢查、自覺估算和驗算的習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防止錯寫、漏寫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減少出錯的機會,能很好的提高計算準確性。

四、在教學中,要加強練習,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法寶。

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說明了練習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加強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才能夠悟出計算的訣竅,從而全面提升計算的能力。當然,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的多樣性,以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例如:訓練內容要有層次:基本訓練,針對性訓練;特殊訓練。訓練的方法要多樣,如:競賽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戲式,可以提高興趣等。訓練的手段要多種:如:借用多媒體;借用簡單的教具和學具(自制計算卡片、計數(shù)器、撲克牌等)。

五、在教學中,要加強口算訓練,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捷徑。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課堂教學應避免呆板與單一??梢远喾N形式進行口算的訓練。比如:低年級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找門牌號、送信、對口令、奪紅旗、闖關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每節(jié)課前適當?shù)倪M行口算訓練,我相信一定能夠很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五

“四則運算”是數(shù)學第一單元的內容,早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帶有小括號的四則運算,今天這節(jié)課要繼續(xù)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運算??傮w來說,四則運算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在此過程中明確運算順序,了解中括號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幾點問題:

在做四則混合運算的脫式時,有的學生對順序掌握較好,但在書寫過程上往往丟三落四,不參加運算的數(shù)字不能按照位置落下來,這方面需要加強練習。

很多學生在語言文字上理解不到位,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xiàn)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昂汀痹陬}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shù)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一定要給學生講清,引導學生區(qū)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混合算式。

雖說這一單元沒有難點,但最容易出現(xiàn)馬虎,在今后的練習中更應重視,反復鞏固練習。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六

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結合實際,使學生初步體會集合這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一年級時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礎,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經驗,借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觀圖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有以下特點: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現(xiàn)教學層次性。為幫助學生從具體中抽象出數(shù)學思想方法,教師注重了教學的層次性。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看:首先通過例題展現(xiàn)完整的集合圖,幫助學生借助直觀理解數(shù)量關系,體會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的策略。然后在練習時,通過讓學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圖、自己嘗試畫圖分析等,體現(xiàn)“給出元素—只給圖填元素—沒有圖抽象思考”的學習層次,引導學生由直觀過渡到抽象,進一步理解集合思想。從學習資源的選材看:從學校里課外小組活動,到學生熟悉的家里買菜情況,再到社會中商店進貨情況,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教學方法看:結合例題教學,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在教師指導下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2、鼓勵算法多樣,體現(xiàn)思維訓練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要求學生去強行理解集合思想,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借助已有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使學生理解利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同時,注重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維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想到了“5+6+3=14”“8+(9-3)=14”“9+(8-3)=14”等方法,這些方法是學生借助已有經驗想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充分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提出:“聰明鼠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比缓蟪鍪玖思蠄D,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明白了“8+9時有3個人加了兩次”,所以用“8+9-3”解決問題的道理。

3、借助多媒體優(yōu)化教學過程。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大了課堂容量,而且使教學活動更具趣味化、活動化、自主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就利用簡單的動畫演示,形象的體現(xiàn)出集合思想的實質——交集的意義,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七

新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

從出發(fā)點來說,編者希望把運算順序結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行很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應用題的訓練是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從教材出發(fā)找準題型的新點就很重要。教學中我始終把滑雪這一情境貫穿始終,逐步設計了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題的運算順序和解決方法。本節(jié)課的新知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并且多數(shù)孩子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我個人結合我們班的情況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計算方法上。從孩子們做題的情況看,順序已經比較明確,粗心計算的問題仍然讓人頭痛。有的孩子寧愿絞盡腦汁的口算、心算,也決不拿起筆來列豎式計算,看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計算習慣并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節(jié)課,我的最大感受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同怎樣有效利用好40分鐘,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課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是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數(shù)與運算的教學活動篇八

計算雖然在上一學期“關注細節(jié)”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了可喜的變化和進步,但這個教學內容是在新學期剛開始學,學生進過一個假期的放松指望今天一下把他們拉回來,還是不行的,需要時間!在課堂上我們先一起做了幾個簡單的兩步計算的題目,孩子們先嘗試,然后讓孩子們起來講解怎么做,確定順序最重要。雖然沒有給題目分類,但是第一層的練習題是同級運算的,在做題時讓學生慢慢醍醐這種類型的題目怎么去做,先學會方法再去追求正確率。再做題的過程中,我還時時表揚那些算完知道驗算和檢查習慣好的同學的做法,以便他們帶動更過的孩子。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幾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 給予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然自主學習與思考會有錯誤。錯誤是更好的學習資源。這些錯誤的答案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構建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做完后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7478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