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一
每年3月,我們都會很自然地想起一個名字——雷鋒,這個名字,使3月成為一個溫暖的月份。
“向雷鋒同志學習”已經_多年了,可_多年來活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的那位年輕可愛的戰(zhàn)士,他一生度過的日子卻只有22歲。_多年來,每一代少年、青年心中的雷鋒,都有著同樣一張年輕的臉;雷鋒,無聲地幫助我們明白:人應該怎樣生活;雷鋒,給我們人生的早晨,添過了一抹溫暖的顏色。
學習雷鋒,紀念雷鋒,_多年來從沒間斷。這,就是雷鋒精神在中華大地上持久的生命力;這,就是幾十年來在中國人民心中長久珍存的一個真善美的人格理想;這,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_多年來,我們經歷了多少事,我們的生活和思想觀念經歷了多少變化。但是,我們心中的雷鋒沒有變。這是因為:我們心中對人的美好道德情操的基本標準沒有變,我們對好人的渴求沒有變。
美好的情操和美好的事業(yè)是不會止于個體范圍的。在今天,我們不只需要一人雷鋒,一個美好的人格形象。我們還需要一種規(guī)?;?、社會化的公益服務形式。
我們需要雷鋒,也需要青年志愿者,我們不僅需要永遠銘記英雄典范,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無聲奉獻。從雷鋒到志愿者,從計劃經濟的社會生活到市場經濟的社會生活,社會公益活動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人們對社會公民道德標準、對民族精神的渴求是永遠不變的。
我們懷念雷鋒,因為我們在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因為我們需要這樣的民族精神。
同學們,就讓我們學習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讓千千萬萬個小雷鋒涌現在中國的大地上。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二
傳承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傳承的世界中。傳承,不僅僅是對物質遺產的繼承,更是對精神文化的傳承。通過傳承,我們能夠從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發(fā)展自己,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以下是我在傳承的過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傳承需要尊重和保留。我們應該尊重前人的努力和付出,珍惜他們留下的遺產。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文化傳統(tǒng),都是前人為我們付出了極大努力才保留下來的。因此,我們要以敬畏之心對待前人的傳承,不斷學習并保留下來。
其次,傳承需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承并不意味著固守和墨守成規(guī),而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發(fā)展出更加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東西。正如古人云:“古人有不求也得者,是其不謀而遂也;有不謀也得者,是其謀而遂也?!蔽覀儜摫诌@種精神,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
再次,傳承需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新的一代,我們肩負著傳承和發(fā)展的重任。我們應該立足于現實,積極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己。我們要有意識地承擔起傳承的責任,時刻以使命感來驅動自己的行動。只有擔當起傳承的責任,我們才能為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此外,傳承需要具備認知和理解。傳承并非僅僅重復前人的一切,更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認知和理解。通過認知和理解,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吸收和運用前人的傳承成果。只有具備認知和理解,我們才能將傳承發(fā)揮到極致,使之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最后,傳承需要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恒。傳承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毫不動搖。我們要面對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只有持之以恒,我們才能在傳承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之,在傳承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尊重和保留前人的努力,同時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具備認知和理解,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傳承好前人留下的遺產,將其發(fā)揚光大,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以傳承的心得體會為指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三
走進眉山抗戰(zhàn)將士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遺物、一段段影像,向人們講訴著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歲月中,抗戰(zhàn)先輩們如何振臂而起,拋灑鮮血,拯救這個風雨飄搖、危在旦夕的國家。“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敝贩街獊硖?,對于生長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來說,應該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路走來經歷的風雨,以及苦難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這座開館不到一年的紀念館是眉山市第一個抗戰(zhàn)將士紀念館,主要為紀念眉山抗戰(zhàn)將士所做出的貢獻,館內展示了眉山抗戰(zhàn)將士風采、抗戰(zhàn)時期文史資料、抗戰(zhàn)時期日本侵華罪證、新中國發(fā)展歷史進程和成就。
一腔愛國志,十萬兒男赴戰(zhàn)場。走過布滿抗戰(zhàn)將士們紅色手印和生平介紹的墻壁,仿佛穿越時空,350多萬川軍誓師出川的聲音猶在耳畔,10多萬眉山青年離家赴戰(zhàn)場的身影猶在眼前。在他們中,有人獨自穿越野人山,有人親自押送甲級戰(zhàn)犯到日本;有人血戰(zhàn)湘西,有人征戰(zhàn)緬甸;有人大刀飛舞,有人偵查情報;有十二歲從軍的小戰(zhàn)士,也有立志殺敵報國的學生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抗戰(zhàn)先輩們的濃濃愛國之情與拳拳報國之心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他們用生命為我們掙得一個和平的未來。我們青年干部更該涵養(yǎng)愛國之情,繼承先輩遺志,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進士鄉(xiāng)”亦可“馬上定乾坤”。一件件經過歷史沉淀的衣物、刀槍、畫報、徽章、票證,無聲訴說著那些充滿血淚與痛苦、信仰與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戰(zhàn)士再沒能回到家鄉(xiāng),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盡管穿草鞋、短褲,拿大刀、步槍,但他們不懼生死,不畏強暴,在切斷滇緬公路的戰(zhàn)役中,在滇西和緬北的戰(zhàn)場上,與日軍血戰(zhàn)到底,譜寫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2017年,98歲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動到達惠通橋時,想起犧牲在此處的戰(zhàn)友,泣不成聲,深深呼喚“戰(zhàn)友,我的戰(zhàn)友!”“敵軍一日不驅出國境,川軍一日不回川”,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在新的歷史征途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斗不息。
“展示這些抗戰(zhàn)遺物,是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老一輩眉山人的豐功偉績,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將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傳承下去?!奔o念館創(chuàng)建人李天玉先生這樣說。由于自幼家境貧寒,但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長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業(yè)20余年,將這份善心回饋給了社會。館內一千多件展品大多來自李天玉先生多年來走遍全國,甚至遠赴海外收集而來,其中曲折故事暫且不提,這份赤誠與熱血正是對抗戰(zhàn)精神最好的傳承。
故土已無恙,使命應猶在。學習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才能更好的前行。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四
讓紅色基因傳承擁有更多“話語權”
建議把犧牲最早的建黨元勛、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列為國家紅色景區(qū);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表示,紅色基因傳承要從娃娃抓起……紅色基因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的信念追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傳承。近些年來,多元文化的侵襲和外來意識形態(tài)的挑釁不斷擠壓著紅色基因的“生存空間”,新的歷史形勢下,紅色基因的傳承需要構建屬于自己的“話語體系”,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每一個國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扎實推動中國圓夢的精神力量源泉。
深入挖掘,讓紅色基因“串”起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必須做實“挖掘”工作?,F在不少地方紅色基因傳承呈現“碎片化”趨勢,在展館建設、布展設計、宣傳講解等方面,僅僅對單一的紅色歷史事件進行孤立講述,卻忽略了挖掘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歷史意義,也沒有對同一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橫向關聯(lián),讓紅色事件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歷史孤本”。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各地需要深挖紅色基因的歷史演進、內在邏輯、價值功能和發(fā)展規(guī)律,把各個“孤本”連通起來,“裝訂”在一起,成為體系,實現當地紅色教育基地相互串聯(lián)、歷史事件相互鋪墊,讓紅色基因的傳承更加系統(tǒng)、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人心。
借力科技,讓紅色基因“活”起來。如今,以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也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提供了有力平臺。如何讓紅色基因傳承趕上時代潮流更好地發(fā)揮好紅色教育作用,需要各地在夯實線下陣地的同時,還要精確把握微信、抖音、直播、vr等新興媒介的傳播方式,研究透新興媒介的受眾特點,占領線上傳播制高點,緊密結合革命傳統(tǒng)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把紅色基因打造成能說、能看、能體驗的特色課程,讓紅色基因衍生出的紅色文化滲入黨員的“血液”,浸入大眾的心扉,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歷史傳承中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與時俱進,讓紅色基因“富”起來。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時代。改革開放以來,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絲路精神、塞罕壩精神等等,不斷充實著紅色基因的“家族譜系”。新的歷史形勢下,各地在開展紅色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把握時代性,在繼往開來中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容,并通過身邊的先進榜樣挖掘時代價值,重塑人的思想、提振人的精神、叩問人的靈魂、凈化人的心靈,引導更多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者將理想信念與個人奮斗緊密結合起來,從紅色基因傳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激發(fā)出更加強大的工作干勁、創(chuàng)業(yè)激情,在不懈奮斗中推動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五
傳承章是一家致力于傳承中式文化的企業(yè)。它的創(chuàng)建初衷是為了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激勵人們保持初心,堅守信仰。通過設計和制作中式文化產品,并以此引導人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我有幸參觀了該企業(yè),并深受感動。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里,傳承章對于我們的啟示是: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挑戰(zhàn),都要保持初心,堅定信念。
第二段:初心與信仰的力量
傳承章給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初心與信仰的力量。無論是對于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yè),初心和信仰是前進的動力。初心是內心最純真的愿望和動機,它來源于對事物的真實認知和熱愛;而信仰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崇尚。整個傳承章的團隊都懷揣著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初心與信仰,以此為依托,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推動中式文化的發(fā)展,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第三段:保持初心與應對挑戰(zhàn)
在商業(y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企業(yè)要想持續(xù)發(fā)展與壯大,必然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而傳承章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堅守初心,順利發(fā)展,這離不開團隊成員對信仰的堅定和對初心的堅守。他們把初心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產品中,給消費者帶去獨特的文化體驗。與此同時,面對市場變化和激烈競爭,他們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和發(fā)展空間。
第四段:對于個人的啟示
在參觀傳承章的過程中,我不僅從中了解了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也深受到了個人的啟示。無論是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還是求職者,保持初心與信仰都是至關重要的。創(chuàng)業(yè)者要有遠大的目標和堅定的信仰,將其融入到企業(yè)文化中,才能使企業(yè)發(fā)展得更好。而對于求職者來說,初心和信仰的保持是面對工作和挑戰(zhàn)時的堅持與動力,它能夠激勵我們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愛與追求,不斷提升自己,實現個人的價值與成就。
第五段: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與使命
傳承章的精神體現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是每個中國人應有的責任。傳承章通過創(chuàng)新中式文化產品的設計和制作,以及開展相關的推廣活動,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承章既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又推動了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與發(fā)展。
總結:保持初心與信仰是推動一個企業(yè)和個人發(fā)展的基石,也是實現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動力。傳承章作為一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發(fā)展的企業(yè),展示了初心與信仰的偉大力量。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我們要銘記這份初心,堅定信念,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六
每個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有了好的家風,我們的孩子就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環(huán)境來成長,從中他們就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家庭的快樂。
維持一個好的家風,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愛,相攜共進,這時雙方都需要意識到的,缺一不可。我結婚16年,生育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十五歲,上初三,小兒子也有十二歲了,上小學六年級。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十六年里,我們夫妻倆相處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關心對方的變化,多發(fā)現對方的優(yōu)點,多講些好聽的話語;少抱怨、少指責、少誤會,我們在孩子面前從不吵架、從不指責,讓我們兩個兒子都會因為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感到溫暖。
因有我們倆的榜樣,兩個兒子都懂得互敬互愛。別的家長都說,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是打打鬧鬧的。依我的小孩來說,我很少很少他們這樣,從小就懂得相互忍讓。無論是哥哥還是弟弟,如果鄰居阿姨給點吃的其中一個,(就弟弟來說吧,他會問“”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給一個車,我家里還有一個哥哥)換回哥哥,也會這樣說的。現在哥哥已經讀初三了,在校同學給他點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來。他兄弟倆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來。
尊老愛幼,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家雖然不時常有老人在這,可每周孩子回來,第一時間就叫他們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問好,問問他們的情況、吃飯沒有、身體情況怎樣,老人倆聽到孫子的聲音,總是樂融融的。其實,在我身邊也會經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發(fā)生,就是有時下雨,我會帶著兒子一起坐公交車上學或放學,在車上看見有老人,我就會很自覺地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人,然后對我兒子說:“兒子,來吧!媽媽抱你”兒子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來說:“不用了,媽媽你坐吧。你會暈車”我坐下后,堅決地說:“來吧,媽媽就想抱抱你。”這樣,孩子就覺得媽媽特別的親切。媽媽孝敬老人,媽媽愛護孩子,孩子心疼媽媽,這不就是尊老愛幼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體現尊老愛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尊老愛幼的美德。
說到勤儉節(jié)約,從小我就教育孩子,無論什么東西都要節(jié)約,也不能亂花錢。我兩個兒子在石龍坑小學讀了六年,說句實話,他們很少很少在校門口買零食吃。有些人會想,他口袋沒錢,有錢你看他會不會買。我相信我兩個孩子就算有錢在口袋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好習慣。我記得有一次,小兒子上二年級的時候,他在校門口撿到了一塊錢。他緊緊地把一塊錢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時候,他悄悄地在我耳邊說:“媽媽,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塊錢賺?!蔽覇査骸盀槭裁?”他就很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我撿到了一塊錢呀!”我就順口一說:“那你為什么不去買東西吃呀?”他有點生氣地對我說:“媽媽,您不是從小就教我們要節(jié)約用錢,不能亂花錢嗎?”我摸摸他的頭說:“孩子,你真棒。還記得媽媽說的話?!?/p>
我大兒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在校尊師重友,在家尊老愛幼?;叵胨跻坏匠跞@幾年里,除了每月給他300元的伙食費,幾乎什么零用錢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給他,他都不要。這也因為平時生活中夫妻倆點點滴滴的行為下影響出來的好習慣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樣去互敬互愛、互相幫助;怎樣去勤奮、去節(jié)約,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他們學習的好榜樣。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領悟到人生的樂趣。
《家風傳承》心得2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七
古人云:“傳不失道,才惟蔽焉。”作為一名中學生,自幼受益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博大精深的魅力。而“傳承章心得體會”的主題更是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在這個文化逐漸融入現代社會的時代,如何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我個人和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在參與傳承章活動的過程中,我深感從中收獲了很多,對此我有許多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傳承是指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對事物的研究、經驗、理念、情感等傳承活動。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知道珍惜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在參與傳承章活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欣賞古人的智慧和美。在完成傳承章作品時,我深入研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知識,體驗了描繪傳統(tǒng)題材的技巧,并將其帶入自己的作品中。這種傳承與發(fā)揚,使我明白了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需要我們親自去領悟和體驗的。
第三段:價值觀的傳承與培養(yǎng)
價值觀是指人們根據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形成的對人生和社會意義的思考和判斷,是規(guī)范和指導人們行為的榜樣。而傳統(tǒng)文化中所承載的價值觀更是對我們提供了精神指引的重要資源。在傳承章活動中,我看到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在作品中得以體現。例如孝、仁、忠、信等。而這些價值觀是我們年輕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所應該掌握的,是我們在應對生活中各種困境時必不可少的指導。
第四段: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在參與與傳承章活動的過程中,我深感我個人的成長和進步。在研究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我加深了自己對歷史和文化的認識。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審美、如何思考、如何表達。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為我個人的發(fā)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也讓我更加自信和獨立。同時,傳承章活動也增強了我對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通過與同學們的交流和合作,我深感到了集體力量的重要性。這些經歷將對我個人的未來帶來積極的影響。
第五段:社會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個具有獨特文化的社會,必然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在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我們恰當地融入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讓傳統(tǒng)文化更有現實意義。我相信,通過傳承章活動的推廣和發(fā)展,能夠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去學習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從而真正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讓現代社會更加多樣、豐富。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前人的結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責無旁貸。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學會體驗其中的智慧和美。也許在融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與現代思想的同時,我們能夠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發(fā)展之路。相信隨著傳承章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加入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行列中來,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得更加出彩。
傳承章的心得體會篇八
這篇是我比較喜歡的爺爺的一篇文章,尤其是最后的百句韻文最為推崇,實在很崇拜我的爺爺!
離休后就讀于老年大學,任教老師講授有關古今孝道的詩文,感人肺腑,受益匪淺。諸如古代白居易的《燕詩》、《慈烏夜啼》,孟郊的《游子吟》,李密的《陳情表》?,F代朱自清的《背影》,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畢淑敏的《孝心無價》,陳運松的《媽媽喜歡吃魚頭》等。這些篇章,意味深長,有的已熟背成誦。其時代背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以及蘊涵寓意的禽鳥,都活龍活現的展示在眼前。品讀起來,如醇酒,如蜜糖,如良藥,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覺得它感情真摯,昌言無忌,諷喻有力,富于哲理。率直弘揚了中華民族父母慈、子孫孝的傳統(tǒng)美德,深刻揭示了當今社會一些人對孝的扭曲和偏見。
多少事,從來急,孝乃急中急;多少事,都應早,孝應早中早。人生一世,許多事都宜盡急盡早的,一早百早,事事好搞,但作為兒女對父母的孝順一事上,急與早更有其特殊意義。天下事有的因不得其時或條件不具備是可以等待的,唯獨孝順一事是最不可以等待的,他從來不受時間機遇的限制和影響。
孝為立身處世齊家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做人的起碼行為準則。骨肉親情天經地義,誰也不能代替。孝順父母永遠是需要的,永遠是適時的珍貴的,永遠也不會過時。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時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
盡孝莫待有空時,盡孝無須錢多時。盡孝也是積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可以說誰都向父母許過孝的弘誓大愿,相信來日方長,到功成名就時可以從容大孝,可忘了時間的殘酷,歲月的無情,人生的短暫和生命脆弱的不堪一擊。
百善孝為先,為孝須及早,盡孝要抓緊,父母等不得!趁父母健在,趕緊盡孝吧!否則做子女的將后悔終身。
有所感悟,醒示后人,寫百句韻文自勵并與人們共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74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