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 端午粽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5 10:50:03
2023年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 端午粽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時間:2023-10-15 10:50:03     小編:影墨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一

《端午粽》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累這樣的詞,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時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上課伊始課件播放“豐富多彩的端午節(jié)習俗活動”的情境導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創(chuàng)設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fā),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初讀后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詞,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再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憶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較、擴詞,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想象”等方法,特別有意思的一個“豆”字,有學生說“豆”的想象記憶法:“中間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橫是蓋子,下面點撇是火苗,一橫是灶臺,就是鍋里在在煮豆子?!倍嗪玫姆椒ㄑ?!

接著采用游戲環(huán)節(jié):我是讀詞王,以小組為單位讀生詞,讀對一個本小組得一顆星,得星最多的小組獲勝,每人可在班級考核表中加個星,還可指名學生讀生詞,讀正確了就當小老師領讀,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賽讀文。

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以讀促學的手段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先配樂范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分組逐段朗讀、自由朗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朗讀、合作讀等形式,讀通后再來品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針對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問題: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2、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呢?再比較句子,體會好處。

(1)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2)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xiàn)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仿佛讓人品嘗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4、說一說,端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jù)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嘗”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總之,今天上得較順手,《端午粽》這篇課文因為是表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活動,所以上課伊始,我?guī)W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jié)品粽子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讓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閱讀的能力。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二

《端午節(jié)的由來》主要講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愛國、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愛戴,可是楚王卻聽信了其他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來楚國被秦國占領,他感到報國無門,在萬分悲憤之下,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當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涌到江邊去呼喚、打撈,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黃酒,希望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所傷害。后來,有人夢到屈原容顏消瘦,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食物用箬葉包起來,纏上紅絲線投入江中。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為了紀念屈原,都會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講這一課時,采用了三勤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把兩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壓縮成了一課時,所以教學本課時時間顯得有點緊張,做后還拖了點堂。激發(fā)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是我準備不足所致,以后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三

本節(jié)課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個主題《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這個主題下有三個內(nèi)容,端午節(jié)的故事,端午節(jié)的活動和學做小紙粽,我這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前兩個主題。

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參,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有端午節(jié)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節(jié)的活動。教師的授課應該從學生身邊入手,對于學生而言,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能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敘的方法,先講端午節(ji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這部分我多采用視頻資料的方法,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夠記住端午節(jié)的活動,為考試做準備。

對于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學習他的愛國精神。端午節(jié)的日期應該說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年齡小,對于農(nóng)歷,公歷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們看日歷,能夠看懂哪是公歷,哪是農(nóng)歷,能夠根據(jù)農(nóng)歷找公歷,能夠找到端午節(jié)的日期,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的時候出檢測題,目的是加深學生的印象,那么在整節(jié)課講完之后,出一張檢測卷,對學生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題的形式多樣化,更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為監(jiān)測做準備。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四

《端午粽》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累這樣的詞,以下是“端午粽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時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上課伊始課件播放“豐富多彩的端午節(jié)習俗活動”的情境導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創(chuàng)設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fā),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初讀后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詞,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再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憶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較、擴詞,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想象”等方法,特別有意思的一個“豆”字,有學生說“豆”的想象記憶法:“中間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橫是蓋子,下面點撇是火苗,一橫是灶臺,就是鍋里在在煮豆子?!倍嗪玫姆椒ㄑ?!

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以讀促學的手段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先配樂范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分組逐段朗讀、自由朗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朗讀、合作讀等形式,讀通后再來品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2、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呢?再比較句子,體會好處。

(1)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2)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xiàn)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仿佛讓人品嘗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4、說一說,端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jù)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嘗”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總之,今天上得較順手,《端午粽》這篇課文因為是表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活動,所以上課伊始,我?guī)W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jié)品粽子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讓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閱讀的能力。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五

《端午粽》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累這樣的詞,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時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上課伊始課件播放“豐富多彩的端午節(jié)習俗活動”的情境導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創(chuàng)設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fā),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初讀后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詞,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再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憶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較、擴詞,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想象”等方法,特別有意思的一個“豆”字,有學生說“豆”的想象記憶法:“中間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橫是蓋子,下面點撇是火苗,一橫是灶臺,就是鍋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著采用游戲環(huán)節(jié):我是讀詞王,教學反思《端午粽》的教學反思》。以小組為單位讀生詞,讀對一個本小組得一顆星,得星最多的小組獲勝,每人可在班級考核表中加個星,還可指名學生讀生詞,讀正確了就當小老師領讀,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賽讀文。

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以讀促學的手段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先配樂范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分組逐段朗讀、自由朗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朗讀、合作讀等形式,讀通后再來品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針對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問題: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敝笇W生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2.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呢?再比較句子,體會好處。

(1)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2)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xiàn)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仿佛讓人品嘗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4.說一說,端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jù)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嘗”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總之,今天上得較順手,《端午粽》這篇課文因為是表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活動,所以上課伊始,我?guī)W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jié)品粽子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讓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激發(fā)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閱讀的能力。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級端午粽教學反思]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六

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姁蹏?/p>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招熱情;

2、了解湘西端午習俗;

3、學習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方法。

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生: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

師:誰來補充一下?

生1:還有春節(jié)、端午端午節(jié)、兒童節(jié)。(眾生笑。)

生2:兒童節(jié)不是傳統(tǒng)節(jié)日。

師:對。還有補充嗎?

生:還有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

師:非常好。我們同學懂得還真多。下面我口占一首七絕,同學們看看是寫哪一個節(jié)日的?(吟誦)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還沒背完,眾生紛紛舉手)

生:這首詩寫的是端午節(jié)。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齊):沈從文。

師:他有哪些代表作?

生(齊):好!

二、朗讀課文,尋找突破點,牽動全篇

(生朗讀課文)

師:有人讀完了,有人沒讀完也停下來了,因為他看到其他人停下了。這種習慣不好。你沒讀完,你就繼續(xù)讀吧!

(部分學生繼續(xù)讀書)

師:讀完了嗎?

生(齊):讀完了。

師:那你們找的是哪句話呢?

(學生三三兩兩地舉起了手)

生(齊):賽龍舟。

師:(一氣呵成)兩個字呢?

生(齊)捉鴨子。

師:兩個字——

生(齊):第一小節(jié)。

師:(指“捉鴨子”)這個呢?

生(七嘴八舌地):課本劇……自讀積累……記者采訪……

生(齊):同意!【學習方式最好由學生自定】

師:那誰來扮演記者?

生(十分積極):我!

師:那我們就讓女生扮演記者嗎!記者來到湖南采訪端午習俗,一找就找到一位——

生(七嘴八舌)劃船的青年……年長者……

生(齊):書上。

師:對!記者必須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取出問題。而我們的老大爺,也必須深入研讀課文,揣摩記者會從哪些方面提問。下面就請大家默讀課文。女生可以邊讀邊用一張紙整理一下問題。

(生按要求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都讀好了嗎?下面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自由組合,交流交流??梢韵挛?。

(生自由組合)

(一女生上,接過麥克風)

陸:多,多,多!河兩岸全是人啊。男女老少,家家戶戶都出來了。軍官、稅官以及當?shù)赜猩矸莸娜耍辉诙愱P前看熱鬧。

(生1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2:老大爺,請問你們這兒的龍舟是什么樣子的?

(師示意“老大爺”調(diào)動下面的學生參與)

陸:這個問題嗎,請我的朱老兄來幫我回答。

朱鳴騏:(站起,模仿老大爺?shù)纳駪B(tài)、語氣)我們這兒的龍舟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

記者2:謝謝老大爺。

(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3:老大爺,你們這兒龍舟上都有哪些人,他們是如何分工的?

陸:請劉兄幫助回答吧。

劉宇君:一條船上嗎,有12-18槳手,還有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專門劃槳,帶頭的坐在船頭,手拿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方向。擂鼓打鑼的坐在船中,他們用鼓聲調(diào)理節(jié)奏。

記者3:謝謝。

(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4:請問老大爺,龍舟競賽獲勝的都能領到獎賞?

陸:請繆老兄(指教者)回答一下。(眾生笑)

師:這個問題還是請其他更為博學的人回答吧。顧元祥老兄,你來回答。

顧:(模仿老大爺?shù)纳駪B(tài)、語氣)龍舟賽過之后,士兵把30只綠頭長頸的大雄鴨放進河里,人們爭相捕捉,凡捉到的盡歸其所有。

記者4:謝謝老大爺。

(下,又一女生上)

記者5:老大爺,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兒為什么要賽龍舟和捉鴨子呢?

生(齊):好!

記者5:謝謝。我的采訪結(jié)束了。

(下,陸下)

師:說得好。剛才的幾位記者都問到了關于賽龍舟的情況,我想問一下,賽龍舟的情形是怎樣的呢?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描述一下。

生(七嘴八舌地):“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p>

師:你們認為讀得怎樣?

生(齊):不好!沒感情。

師:再來一遍!感情充沛一點,讀出氣勢。

(生齊讀)

生齊:實寫。

師:“便使人想起……”這是——

生齊:虛寫。

(板書:實寫、虛寫)

師:正是這里運用了虛實相生的寫法,使得場面描寫特別生動。下面我們來進行一項練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寫捉鴨子,場面寫得很簡略。我們來試著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以“兵士們將30只綠頭長頸的大雄鴨放進河里”為開頭,將捉鴨子的場面寫得具體一點。給大家5分鐘時間,看誰寫得多。

(生奮筆疾書,5分鐘后)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湖南人民是如何過端午節(jié)的,并且練習了場面描寫的方法。課后,請同學們一網(wǎng)查一下湖南端午節(jié)的相關習俗,作為一個探究性練習。下課!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在繼承語文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條基本的課程理念,其中一條“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張“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本主義的語文教育理念。《端午日》一課的教學構(gòu)想就是基于此而設計的。其特點有三:

1、這是一個著眼于學生的設計,而不是為教師的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整個設計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為核心,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選擇了“記者采訪”這一教學策略,將思考、質(zhì)疑的主動權(quán)全部交給了學生。

3、將學生不但看作教育的對象,更是視為教育的資源,而且是基礎性資源。學生既有的關于民風民俗的經(jīng)驗知識、對民風民俗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都是教學的動力之源,能量之庫。

當然,這堂課的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既然是教學中的基礎性資源,其積淀的多與少,思維的深與淺,探究意識的強與弱,必然會影響教學的成效。本堂課中學生提的問題偏于膚淺,拘泥于課本,就是這個緣故。改進的措施是,課前指導學生對端午民俗作一些調(diào)查研究,打開其視界,發(fā)散其思維。

另外,人本教育并不是主張教師徹底的無為,而是要求教師要將影響化于無形。本課教學中若能在參與學生的交流方面將教者作為一個老大爺?shù)慕巧涞綄嵦?,教學效果會更佳。

專家點評:

繆愛國老師的《端午日》教學,用他的行為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課改范例,從中我們看到了在新課程理念下的積極探索精神。

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關注了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教者注重挖掘人的潛能和人文氣質(zhì),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統(tǒng)一。課堂上,教師不是以固定的內(nèi)容教給學生,而是帶著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真諦。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同學們在想象和活動中體會、再現(xiàn)湘西風俗風情。一上課對作者沈從文的簡單介紹,就讓學生露出欽佩向往的神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梢哉f,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也是一種不知不覺的熏陶。

其次,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這堂課較好地把握了新課程的閱讀理念,重在學生的感受、體驗,整體感知、理解,較好地整合了問題和活動,創(chuàng)設了情境。課堂以非常清晰的板塊方式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教者設計了三個板塊:一、初讀課文,根據(jù)第3節(jié)了解課文寫的兩件事;二、用同學們喜歡的“采訪”形式來再現(xiàn)“賽龍舟”的情景;三、將賽船高潮部分(“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遷移到“捉鴨子”場面的想象寫作訓練。第一板塊一下就理清了文章思路;第二板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活動的主人,他們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表現(xiàn),獲得發(fā)展;第三板塊不是簡單的讀寫結(jié)合,而是在學習課文重點部分的基礎對文章的再研讀、再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理念。教學情境的巧妙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體驗者、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

再次,致力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較好地創(chuàng)設了和諧、民主的氣氛,賽龍船民俗風情的再現(xiàn),是課本劇表演、對話、采訪還是其他形式,教者采取的是與學生商量的口氣來確定的。課堂上,教師留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思考,尤其是讓“記者”與“記者”、“老大爺”與“老大爺”商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越位,自由合作,在探討的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賽船高潮部分的朗讀,讓學生自我評價,然后越讀越好。同時,教者還把自己作為老大爺?shù)囊粏T,在課堂上始終作為一個參與者的角色。教者適時的點撥,合理的組織,都為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空間。這樣,教者毫不吝嗇地把閱讀、思考、活動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共同合作中得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另外,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教者的教學機智和教學個性。對沈從文的介紹,學生概括課文兩件事時的語言訓練,對學生親近書愛讀書的點撥,“一點突破法”的介紹運用,加上適時的鼓勵,恰當?shù)氖侄?,習慣的培養(yǎng),都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得到了和諧的發(fā)展。

應該說,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課。

當然,作為一個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教學中還存在值得探討的地方。

一是在學生完成“記者采訪”活動結(jié)束時,教者應適時將學生對文本的再現(xiàn)緊扣課文內(nèi)容予以點撥,而不是單就學生采訪表演進行評價。從實錄看,學生的采訪活動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課文的復述層面,教師如果能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概括、挖掘,學生將更有收獲。

二是媒體的使用問題。學生對“捉鴨子”場面的想象描寫,如果能借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讀,讓學生分析,再讓學生修改,效果肯定不一樣。

(常州市武進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莊煥方)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七

《端午節(jié)五彩粽子》是遼海小學美術(shù)二年級下冊的一課,它屬于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了,為了迎接它的到來,讓學生們能參與和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我決定教學生用卡紙扎粽子。于是我自己先學扎了一下,然后讓其他老師也學著扎了下,她們說比較難,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比較弱,很難學會!為上好這課我總結(jié)出幾個教學難點:制作粽子用的卡紙條,必須寬度一致,不能剪歪了。

將卡紙條折成一個個的三角形時,每個三角形都必須對齊邊緣,折痕還得清晰。最難的在于折完后,將這疊三角形通過包裹形成立體的空間。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弱,也缺乏細心的概念,我將剪卡紙條的任務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這樣既節(jié)省了上課的時間,又讓學生與家長之間有一定的互動,對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處。

上課鈴想了,我以精彩的故事導入,介紹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詩人屈原,闡明端午節(jié)的來歷。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

首先我出示用卡紙做好的粽子,問生:它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生:立體的。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生:三角形。這些三角形大小都一樣嗎?生:一樣。

接著我在黑板上畫出卡紙條,并用虛線畫出第一個三角形的折痕,同步示范折法,并強調(diào):三角形的邊一定要與卡紙條的邊緣完全對齊,手指用力將折痕掐實。接著是第二個三角形,我又在黑板上用虛線畫出折痕,并同時出示折好三角形后的卡紙條的狀態(tài),讓生觀察得出:每個三角形大小一樣,打開后像三角形的彈簧。師:是的,別讓三角形們互相裹起來了,它們是獨立的、連續(xù)的。

最后要將這些連續(xù)的三角形立起來,關鍵就在最初折的4個三角形里,為了讓學生看的更清楚、更直觀,我用彩色的粉筆給這幾個三角形的邊做上記號,并分別標上1、2、3、4的號碼,以“找朋友”的方式,1找3,2找4,同步示范手法,最后將余下的三角形不斷包裹即可。我采取4人一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這樣便于沒有學會的同學可以找“小老師”幫忙,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生生間的情感交流。

接下來的給粽子穿花衣,掛繩子,學生們的想法都很豐富,有的做成項鏈掛在脖子上,有的在每一面都畫上不同的畫,有的用水粉涂出豐富的線條和色彩,還有的學生很開心的告訴我:“是小老師幫助我的,謝謝他”。那時我微笑著給他們投去贊許的眼光,說出鼓勵的語言。我很開心,他們也很開心。

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目標卻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并且學到更多的知識。美術(shù)課程不單單是技巧與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讓學生學會在學習時,享受過程,并且從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找到學習的方式,明確學習的態(tài)度,為自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八

《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介紹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由來,讓學生通過對端午節(jié)由來及其民間風俗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刻的內(nèi)涵。教學本課時,課前我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教學時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讀書興趣,師生共同交流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習慣?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也較投入,暢所欲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以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fā),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九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十

《端午棕》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端午棕對于孩子們并不陌生,但是端午節(jié)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給孩子們看了有8分鐘的一段視頻,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也按“音”、“形”、“義”進行了側(cè)重教學。課文中的“箬葉”一詞在讀音上學生很容易混淆,在發(fā)音中容易出現(xiàn)“l(fā)、r”混讀的情況,在教學中,我著重進行“箬”字的拼音教學,先讓學生讀準“若”這個曾經(jīng)學過的字,然后結(jié)合形聲字告訴他們這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最后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逐個正音。

“學本課堂”即以學習者學習為中心?!皩W本課堂觀”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當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后,教師和學生將以平等的身份共同開展學習活動,實現(xiàn)學習目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是帶著問題去讀書,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著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是設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我和學生配合讀,但是與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先讀,我讀停下來的時候?qū)W生讀,鍛煉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

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學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的改變”的思想,如,改變備課方式,改變我的教學觀念,有效的.作業(yè)與訓練等,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讓我的課堂真正屬于學生。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十一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1。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十二

石嘴山市第七小學任會玲

《端午節(jié)》是湘美版三年級下冊的一課,它屬于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在端午佳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和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我決定教學生用卡紙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學折了一下,然后讓其他老師也學著折了下,她們都說比較難,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還不是很強,很難學會!為上好這課我總結(jié)出幾個教學難點:(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圖,刻度必須精確。(2)在折疊時,由平面形成立體的基本型。(3)在裝飾時找準裝飾的面,從而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裝飾。

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弱,也缺乏細心的概念,我將畫示意圖的任務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這樣既節(jié)省了上課的時間,又讓學生與家長之間有一定的互動,對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處。

在課堂中,我以開門見山的提問導入,并請學生介紹了他們所知道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知識。在學生說到屈原時,我呈現(xiàn)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澤畔行吟圖》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了中國畫以及屈原的人和事,這一環(huán)節(jié)讓深刻的體驗到平時對學生美術(shù)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多么重要,學生已經(jīng)認識中國畫,而且還知道什么是中國畫。讓我無比欣慰。

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請學生觀察,提問:香包有幾個面?學生回答:六個面。它有什么裝飾?生:小掛件和圖案。我請一位學生上臺拆,其他學生觀察,拆開后仔細觀察示意圖,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生交流。然后請一位已經(jīng)會折的同學上臺邊演示邊講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時對上臺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表揚。有了學生的講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掌握,但最難的部分部分同學掌握的還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講解重點部分,長方形的紙條如何有平面變成立體的,為了使學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圖的前六個三角形中標注數(shù)字1、2、3、4、5、6這幾個數(shù)字,進行找朋友的游戲,1找4形成一個立體錐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們做朋友,于是它也來了,這樣既直觀又簡單明了的把折香包的關鍵點突破了。學生掌握后,開始自己動手折香包,老師巡回指導。對折的認真的特別是棱角分明的同學及時做出表揚,對學困生給予幫助和指導。

作品掛在黑板上,大家欣賞著,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著自己喜歡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議的,此時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們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目標卻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并且學到更多的知識。美術(shù)課程不再單單是技巧與技能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享受過程,并且從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找到學習的方式,明確學習的態(tài)度,為自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這一課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學中還應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更豐富些,老師的語言再精煉些。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謝謝大家!

端午粽教學反思成功和不足篇十三

《端午節(jié)的由來》教學反思:

介紹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由來,讓學生通過對端午節(jié)由來及其民間風俗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刻的內(nèi)涵。教學本課時,課前我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教學時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讀書興趣,師生共同交流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習慣?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也較投入,暢所欲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以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陂喿x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fā),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7365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