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上冊(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9 14:08:47
最新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上冊(三篇)
時間:2022-12-09 14:08:47     小編:zdfb

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上冊篇一

縵回màn不霽何虹jì焚椒蘭jiāo

妃嬪媵嬙pínyìngqiáng轆轆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盡態(tài)極妍yán

鼎鐺chēng迤邐yǐlǐ錙銖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橫檻jiàn

嘔啞ōuyā參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1、蜀山兀,阿房出(山禿)

2、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趨向)

3、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隨著,適合)

4、盤盤焉,囷囷焉(縈繞曲折的樣子)

5、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雨或雪停止,此處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見不到蹤影)

7、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每,即全部)

8、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寵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奪、奪?。?/p>

9、奈何取之盡錙銖(古代計量單位,言極其細?。?/p>

10、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表假設的連詞)

1、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2、直走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今義:行走

3、鉤心斗角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4、落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古義:所、座;今義:下降、衰落。

5、氣候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6、明星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7、經(jīng)營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上冊篇二

《廉頗藺相如列傳》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的一塊寶玉,經(jīng)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zhì):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衡、比較)

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1、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于“而”)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上冊篇三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白話文 ……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531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