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9 11:43:06
最新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八篇)
時間:2022-12-09 11:43:06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一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這個學期中也有不少存在教學上的偏差。由于經(jīng)驗的不足,同時上課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于是造成了教學生字是方法單一,過于死板。教學不僅僅只限與一種方法,而是要以多種方法結合,同時上課時盡可能做到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這樣學生就會自己主動的去學。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樣,教學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也要做充足的準備,在上課之前你就要想好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些什么,要為這個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這堂課的時間及順序,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所教的知識。

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七八歲的孩子,難免也會開小差,所以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

總之,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我收獲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24字教學模式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24字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xiàn)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扎根于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盡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yè)。

3、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語文教材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夠有所改善自己,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和學生一起成長!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二

知識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認識厘米,用厘米量"這一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我想給同學們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須知道桌子的長和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實際中測量長度的必要性,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物作測量標準去量桌子的長,結果量得的數(shù)量不一樣,由此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體會到,要想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從而產(chǎn)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欲望。

這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當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后,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jié)手指的長度、牙齒、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采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shù)的方法,通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xiàn)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體會數(shù)學的內(nèi)在價值。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而這些活動對于建立學生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shù)感,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兩節(jié)課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磥碓诮窈髴摱嘟o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三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一座友誼的長橋。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因此本課中我讓學生反復的進入角色讀中感悟,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了課文中兩個人物內(nèi)心的快樂,激動,痛苦和失落。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間,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更多的是讓學生自我感悟、自我體驗,感受文本,溶入真情。

整節(jié)課來看,我沒有把握住核心目標,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是風箏和紙船讓它們成了好朋友,吵架后又是風箏和紙船讓它們重新和好。重點應放在第一部分,讓學生體會他們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吵架部分可以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彼此的心情,不要作為核心目標,而我在這一部分處理的不是很好,用時稍長了些。而設計的采訪“小熊”、“松鼠”的心里想法時,學生沒有走進情境,沒有體會到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

打寫設計的也不夠好,讓二年級的學生去寫生活中與朋友之間發(fā)生的真實的`事,有些難度,學生三言兩語就說完了,沒什么可寫的。如果這里也讓學生模仿課文寫一寫其它小動物之間發(fā)生的事,來創(chuàng)編童話,學生就不會沒話可說了。

通過這節(jié)課后,我意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切記制定目標時自己不能不明確核心目標。一定要把大部分時間落實在核心目標上,不要老想涉及多方面,能把課的核心目標落實到位就能算是一節(jié)好課了。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v觀這一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參觀博物館這樣一個情境。

二、引導學生由學數(shù)學轉向做數(shù)學。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驗證14+28結果到底是三十多,還是四十多。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切實感悟小棒滿十捆成一捆,木塊滿十排成一排。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進位加法,我再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比較方便,還是先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通過討論交流,班內(nèi)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先從個位加起,因為學生從比較中已經(jīng)能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yōu)越性是不會把個位進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話,就很容易把個位進的1漏加。當然,也有一兩個學生覺得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迅速、正確的計算結果,他們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為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也認同從個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也會主動接受的。

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shù)學”變?yōu)椤白鰯?shù)學”。

三、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個位滿十進一,有的學生雖然進一了,但十位相加時卻忘了加一。

2、學生20以內(nèi)的加法沒學好,個位相加結果出錯。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五

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jīng)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談談:

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堂伊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的感官參與經(jīng)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促成他們豐富了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把數(shù)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原則,學生在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并藉此內(nèi)驅力開始探究,從而創(chuàng)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fā);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動手操作;學生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學習等,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如有學生指出扇子圖中弧線與線段組成的圖形是角時,我沒有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折、摸、畫、自學課本等辦法,自己去辨別、

理解角,領悟角。學生畫角時,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嘗試的空間,學生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使他們擺脫了來自教師和教材的束縛,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盡情表達、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即體現(xiàn)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練有重點,練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并注意反饋及時、準確、高效。思維拓展題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本節(jié)課多處設計思維拓展題,如用所給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組合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角?”“思考一張圓形紙可以折出多少個角?”等問題。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讓一些同學個性飛揚,同時也體現(xiàn)課標所要實現(xiàn)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本課例依據(jù)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nèi)容,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fā)學生興趣。如動態(tài)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較角的大小等,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而動態(tài)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fā)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fā)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得實在。

在教學中還有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比如注意細節(jié)問題,傾聽同學的發(fā)言等。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六

本節(jié)課我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tǒng)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扎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9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后階段,學生已有了1-8的口訣的理解和編制經(jīng)驗,許多學生對9的乘法口訣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這節(jié)課我先和學生對口令檢查1-8的口訣。接著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大家猜猜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呢?這樣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己來探索9的口訣是哪幾句,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才會有方法。雖然在沒有教之前學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訣是哪幾句,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因此我著重引導學生說說口訣的意義,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口訣的意義。當學生把口訣編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說一說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如何指導學生記住9的口訣呢?本節(jié)課在讓學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每一句的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欣喜的是我的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各條規(guī)律,如相鄰的每兩個積都相差9;幾個9就比幾十少幾:積的個位上的數(shù)字和十位上的數(shù)字相加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兩句十位上的數(shù)字和個位上的數(shù)字相反,學生說了很多規(guī)律,他們比我預想中好很多。在學生們找到這些規(guī)律后,我讓他們小組兩個對口令,當我走到他們中間去看他們記的如何時卻發(fā)現(xiàn),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找規(guī)律,但是用上規(guī)律記口訣卻還是有些反應慢。我告訴他們老師還有一個記住9的口訣的好方法,你們想不想學呢?學生們很好奇我還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我給他們演示了手指記憶口訣。指導學生如何用手指來記9的口訣,學生們都很喜歡這種方法。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七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語文下冊第34課,它是一篇脫離拼音的看圖學文。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課文配有六幅圖,分別與六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相對應。在課堂中我通過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體會:

單從文本表面看,內(nèi)容十分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我們能否借助文本,給孩子更多的東西呢?在這節(jié)課上,我在幾個地方滲透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1.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抓住蝌蚪的外形描寫,出示: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引導學生在寫動物外貌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能表現(xiàn)他特有的特點來寫。這段內(nèi)容在抓住特點來描寫外貌之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疊詞對外貌修飾。先讓學生有簡單到復雜進行述說,這樣既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2.在講小蝌蚪和烏龜?shù)哪且欢螌υ挄r,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把烏龜當成它們的媽媽呢?(因為烏龜也有個大嘴巴)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認錯,是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寫清楚,才造成這樣的誤會。以后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描寫全面和具體,把特征說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對,不能根據(jù)身體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在講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描寫青蛙的外表和蝌蚪的外表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以后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抓住特點描寫完整和具體。

“表演”這種形式很適合我們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語文課堂上的表演是一種深讀課文,推敲課文語言文字,體會人物情感并將其“形諸于外”的排演過程,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手段,表演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不僅包括對角色的創(chuàng)造上,還表現(xiàn)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再創(chuàng)造上?!缎◎蝌秸覌寢尅愤@篇看圖學文中有“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表示不同動作的詞,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清楚地理解三個詞所表達的含義,就讓他們結合插圖去演一演、試一試,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學習,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

在小蝌蚪找到媽媽后,學生也知道了青蛙一生的變化過程。此時,我趁熱打鐵,出示如下填空題: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再過幾天,( )變短了,漸漸地,( )已經(jīng)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這個填空題有效鞏固知識,并加深印象。

總之,課堂永遠都有遺憾,可能今天天氣很熱的原因,孩子們的精神氣不是很好,在朗讀的時候,情緒不高,沒有激情,感情不到位。在進行語言拓展訓練的時候,好多同學不能積極的發(fā)言,有點心不在焉的感覺,今后要多加注意,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會在不斷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向著更高的標準邁進。

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教學反思篇八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之情

課本第7-10頁

生字卡、課件、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讓我們乘著快樂號列車一起游覽一番美麗的黃山吧!

2、在上車之前,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黃山?(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主峰光明頂,最高點是蓮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

3、是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圖黃山的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要求,自讀課文(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2)讀后標出自然段。(3)讓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誰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語。

3、這一課一共講了幾處景點?分段接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這里有個“尤其”誰能換個詞?(特別、尤為注意)這句話該怎么讀呢?自己先練習練習吧!(自讀)誰能大聲的、自信的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2、過渡:這么多景點,我們先游覽哪里呢?(學生自己選擇景點學習)板書:猴子觀海“猴子觀?!笔鞘裁礃幼?誰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不會的同學自己讀一下第三自然段??磮D從哪里看出“猴子觀?!焙苌衿?(復述猴子觀海的動作)這句話都用了一些什么詞?(表示動作的詞:抱、蹲、望)板書關鍵詞語誰能抓住這幾個詞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指名讀、生生比賽讀,師生比賽讀。

3、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書:仙人指路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游覽這部分景點呢?(自讀、小組讀、表演讀、同位接讀)如果你是這位仙人你會對我們這些小游客說點什么呢?生1:歡迎你到黃山來。生2:前面還有個更美的景點呢!……

4、順著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們?nèi)ツ睦锬?板書:金雞叫天都讓我們看看金雞叫天都是什么樣子!(自讀)誰有問題?(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誰來讀讀?(指名讀)換一種方式讀讀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5、還有哪里我們沒有去看?板書:仙桃石自己讀,體會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說給同位聽聽。(指導朗讀:好像、飛、大、落)那么大個的桃子從天上飛下來,正好落在石盤里多神奇!誰能讀得更神奇一些?

6、 課文里還提到了這幾塊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來學習?(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四、小組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用優(yōu)美的朗讀再次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美麗。

2、背誦競賽: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背誦相應段落。

二、復習生字。

1、開火車讀字組詞。

2、讀兒歌,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范書寫重點字。

3、學生描紅,臨寫。

4、 組詞練習,小組內(nèi)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想想說說。

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再挑一塊說一說,畫一畫。

五、 布置作業(yè)。1、書寫生字、詞語。2、朗讀背誦課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背誦。

六、 相關練習。

見《素質教育新學案》第6頁的游樂園。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麗

《黃山奇石》這一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文字淺顯易懂,書中配有精美的圖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就能輕松理解課文。

孩子們浮想聯(lián)翩,也許孩子們的想象是幼稚的,不盡人意的,但卻是豐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學知識的運用,又有突破常規(guī)的創(chuàng)見,創(chuàng)造的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孩子們邊想邊表演,樂在其中。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恰當?shù)脑u價,更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501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