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30 00:32:13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
時間:2023-08-30 00:32:13     小編:雅蕊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一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必須背過、必須默寫過,必須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fā)現其中的美,發(fā)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希望并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tài)的。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huán)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于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內容都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于重點的把握,教師應該視情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應該有意的引導學生發(fā)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yōu)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內容,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chuàng)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tài),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huán)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

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fā)下后,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里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于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于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fā)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于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fā)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我自認為是個比較愛學習的人,畢竟不管從年齡上說還是從教齡上算自己都是比較年輕的,需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這次也不例外,當校長告訴我有一個出去聽課學習的名額打算給我時,我毫不猶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參加的是“山東省第五批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課堂教學現場會”,五天我的任務就是聽課,一天八節(jié)課,那可真叫一個過癮啊!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節(jié)《軍神》,文字與錄像的結合再加上老師那動情的語言不僅是學生,在座聽課的老師也被帶入了文中,帶到了伯承將軍的手術臺邊。

《麻雀》中老師多次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當時情形的危機和老麻雀的勇敢偉大。

《從現在開始》一課,這是一節(jié)低年級的課文,老師對字詞的訓練非常扎實,形式靈活多樣。同時老師很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的指導。課堂上老師語言生動親切,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動物。尤其是在問到貓頭鷹當上大王后小動物們的感受時,老師直接親切地問:“小動物們,這一個星期下來,說說你們的感受好嗎?梅花鹿呢?美麗的孔雀呢?小斑馬呢?”老師直接與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進行對話來體會貓頭鷹和袋鼠當大王時他們的叫苦連天,以及小猴子給大家?guī)淼目鞓贰?/p>

《去年的樹》是一篇小童話,課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師多次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使童話中的人物在學生眼中生動起來,更讓學生讀出了文字背后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在這茫茫的追尋路上,小鳥可能遇見什么?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此時她會想些什么?在燈火沒有完全熄滅前,幫大樹寫寫他的心里話向小鳥講述分別后的經歷,寫寫曾經的往事或表達對小鳥的思念……像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帶入了課文中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此外還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與子》《白鵝》《狐貍和烏鴉》《貓》等精彩的課。

回過頭來想想,我發(fā)現成功的課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

1、教師對教材挖掘比較深,比較透,理解到位。準確把握了訓練的重點難點并通過各環(huán)節(jié)有效地落實。

2、對學生的訓練比較扎實。尤其是低段的字詞訓練,朗讀指導,高段的閱讀寫作方法指導等都很到位。另外,課上老師還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3、教師都具有較好的自身素質,無論是朗讀、板書還是課堂上一句簡單的評價語都是一個閃光點。老師得體準確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總能把學生帶入情境,走進與文本的對話中?;蛟S是因為這一直是我的一個缺陷的緣故吧!我總是格外關注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一節(jié)成功的課需要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別人,才能稱得上是一節(jié)好課。

與之相背的當然就不能稱得上好課了,聽課過程中還有一點體會非常深,由于上課的是全省各地的老師,所以帶著各地方音的普通話聽起來特別刺耳。標準的普通話也應該算做教師素質的一個方面吧,我真慶幸不是聽全國的課否則我的耳朵會更慘……記得上師范時,老師就告訴我們,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如果連老師都說不好又指望誰去推廣普通話呢?那就從我做起吧!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透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向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理解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明白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習慣養(yǎng)成重于一切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工作中的首要任務。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yǎng)成有備無患,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3、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fā)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能夠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fā)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fā)言。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書寫要認真規(guī)范,不敷衍老師。7、課前要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到達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筆者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明白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zhèn)€痛快!”。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此刻的一年級學生,較前些年的學生識字量和認識問題、理解問題的潛力相對提高了很多,教師應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能幫忙學生提高識字量和理解寫作的水平。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忙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忙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

學完拼音后,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么寫什么?拼音、漢字都能夠。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四、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的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把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前后桌。讓他們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取長補短,輪流做組長,充分發(fā)揮每個小組成員的作用。另外,我把班上一半兒的好學生任命為“小教師”,讓他們發(fā)揮學習好的帶頭作用,隨時監(jiān)督、幫忙他帶的學生學習,效果很好。

透過一學期的教學,我開始摸索到了一點兒低年級教學的方法,期末語文綜合考試,學生的成績到達了計劃的目標。下學期繼續(xù)探索、實驗,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方法來。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二

近年來,進行著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我對高效課堂教

永豐縣 恩江小學

寧二嬌

學有了一些認識和理解,受益匪淺,但收獲的同時,仍有著不解之處或者說是困惑。下面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說,教師真正做到了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之前,教師提出明確性的學習目標,然后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大約15分鐘,保證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有所悟,有所思,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批注在內容旁,培養(yǎng)了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但反思我自己的教學,有時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足,甚至有時目的性不是很強,學生不知怎樣進行學習。

在班內大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分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自悟、對比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間的和諧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欣賞到了風情。反思自己的教學,放手還遠遠不夠,生怕學生說不到,牽引太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相信他們一定會學習得更深,更透。在關鍵之處,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學習別人高效課堂的精華,更要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其重難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也教有所獲。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三

回顧一年的工作,收獲頗多,我有四點體會與各位老師共勉。

一、學習前輩經驗,認真吸收消化,是進入教師角色的捷徑

以前,我認為只要專業(yè)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當老師了,其實不然,教育,不但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過程,所以,僅有專業(yè)知識還是不夠的??h教育局領導為了使新教師能盡快適應教學工作,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較高的業(yè)務素質,安排教師訓中心和學校相互配合,舉辦了多次的新教師培訓活動。在首次集中培訓中,不但向新教師講述了教育政策法規(guī)知識、班主任工作常規(guī)、教師形象、語言要求等相關內容,還特地邀請了優(yōu)秀教師前來講示范課,也有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介紹,同時,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實踐能力,教師訓中心還聘請了各學科教研員,分學科對我們進行了學科教學常規(guī)講解,讓我們初步懂得了如何備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為開始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每一節(jié)課,各位老師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無論教學設計或教學效果,都是無可挑剔。在這條不斷探索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的是謙虛的請教和經驗的積累。

二、吃透教學內容,做好備課筆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這也同樣適用新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你的第一堂課,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質和魅力,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這將會對今后的教學和你在學生中的形象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要生動活潑,朗讀要聲情并茂,板書要工整美觀,講解要深入淺出,儀態(tài)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變化。另外,對于小學生加點小道具、小獎品、小競賽,會讓學生覺得鮮活;小故事、小笑話、小謎語會讓學生感到快樂??偠灾M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課你能讓學生喜歡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順暢多了。

三、融入教學環(huán)境,掌握學生特點,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由于老人溺愛或父母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所以,這些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都不是很理想。更嚴重的是,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缺乏信心,上課的時候很少有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舉手發(fā)言,就連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是一樣。

作為教師,我不妄想在一開始就扭轉這個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名字,讓每一個學生知道你認識并關愛他,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直呼其名都顯得更有效果。要記住學生的姓名,有幾個小竅門:比如畫出學生座位表,強化記憶,必要時,也可以把它放在講桌上或者辦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臉部特征認真紀記憶。還應該盡快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及其家庭情況,以便因材施教。你的愛心如同陽光,要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感到溫暖。要細心觀察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鼓勵、表揚。要經常不經意地說出某個學生的一件值得稱道的小事,使他經常受到鼓勵。不知哪個激進的教育家說過,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要“昧著良心說好話”。初聽這句話,覺得有些偏激,細想想,如果出于愛,出于從心底里的賞識,有意識地夸贊一個孩子,夸到他“燦爛發(fā)光”,有時真的能奏奇效。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似乎永遠沒有出息,無論你怎樣批評教育都照樣我行我素;有的學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輔導幫助,他們依然是成績單上的最后幾名;有些學生似乎永遠是品質惡劣的學生,他們自上學起便是班里的“搗蛋鬼”,老師們的“眼中釘”。而這些學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排斥所有的老師,故意制造惡作劇,惹老師生氣等等。面對這樣的局面,我也曾經一度苦惱過、迷茫過。說到這里,我又想到了我們班里的一個學生。她是個相當靦腆的女孩子。膽小孤僻,沉默寡語,平時和別的同學也不太來往。在學習上,她顯得很吃力,作業(yè)本上錯別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寫的讓人不知所云。成績的不理想導致了她的自卑,更不愿意和同學玩了。通過了解,我發(fā)現她是可憐的孩子。她的父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不久母親也棄她而去,將她拋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F在她們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爺爺奶奶收廢品,勉強糊口,生活相當拮據。作為老師,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我更加明白,這個學生不能再這樣下去。重拾信心,快樂成長,是她重新擁有快樂的唯一希望。所以,在學校和課堂上能讓她表現一下,給她一些鍛煉的機會,也許會把她感染了。我就在上課時,針對課堂上她不敢舉手的情況,開始利用積極的暗示,如給她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示意的眼神,讓她覺得她并不是被愛遺忘的角落。下課后,引導她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她明白,其他同學能做到的,她也一樣可以。漸漸的,這個孩子上課舉手積極了,下課也能和同學們玩成一團了。雖然作業(yè)正確率還差一點,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引導她,用一份真誠的師生情去感動她,她一定會像天使一樣健康快樂!從這件事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每個學生都是天使,只有關愛每一個學生,才有充滿人性的教育。

這一年來,從陌生到熟悉,我開始融入到學校這個集體中,在和教師前輩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學習到了他們那種甘心奉獻、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從中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也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教師都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他們的青春與智慧。與他們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的從教之路任重而道遠,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四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下面是關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在科技日益進步的這天,素質教育不得不加強。語文教學為提高素質教育帶給了一個平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聯系實際還要結合好課文,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初中語文學習是小學與高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也許對初中的長篇課文沒興趣,教師可挑選一些有內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好處的童話故事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田忌賽馬》這篇文言文介紹了一種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夫和魚》這篇童話故事教育人們做人不要貪心,否則會一無所有。這些文章不僅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他們學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給學生課文知識,也能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給他們的成長道路照亮了一盞明燈。

二、注重課堂效率

教師要注重課堂效率,合理分配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剛開始的10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教師要抓好這個關鍵時刻,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到這10分鐘來教學。

重點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詮釋清楚。在中間這一時間段,學生的興奮點會有下降的趨勢。教師能夠在中間20分鐘內開展課堂互動,把課文與實際相結合,用生活來詮釋課文,這是語文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體現。

最后10分鐘,學生的興奮點已經降低,此時再講課效果較低。在這一時間段應讓學生做一個小復習,復習這一節(jié)課的資料以及課堂互動所學習到的。這種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快樂。

三、合理布置作業(yè)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1.學生配套練習

這本作業(yè)是配套練習版的,專家已經為課文做好銜接,因此這本練習不可缺少,要重點練習其中的拼音、詞組以及課文的閱讀。這三大塊的練習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練習積累,將會影響到后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詞組練習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課文的閱讀不僅僅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而且能幫忙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寫周記

寫周記是讓學生記錄生活,在寫周記的過程中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也能為學生保存一個記憶。記住過去的東西更能體現出語文的作用即記錄生活。

3.寫作文

作文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長時間不訓練學生的作文潛力,那么他們就會對文章的構造生疏,缺乏語言組織潛力。初中能夠教學生寫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記敘文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這三大要素組成,而散文則沒有這三大點的要求。

四、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

假如教師只在課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學生的想法,是很難改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的。教師要注意多和學生溝通。學習語文追求成績不是目的,要讓語文走進生活,與生活融為一體。如果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高,卻不會把語文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那么這個學生并沒有把語文學到家。

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光是做好課件是不夠的,要從課堂到作業(yè)再到課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把握好語文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展素質教育,從課堂走進生活,才能真正到達語文教學的目的。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片天地。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毙抡n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

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yǎng),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狀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超多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到達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用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職責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潛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而在我看來,語文不只是一門學科,一種潛力,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語文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出于對語文的熱愛,我選取了做一名語文教師。

在多年的教學中,透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我對于語文的教學有著些許的心得與感悟。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模式,透過教學成果的反饋,發(fā)現這樣教學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課堂是老師與學生的交集,因此,對于課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只是教學地位的轉換,而是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的轉變。

1.抓住教材中重點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些重要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明確的知識追求目標。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要注重知識與現實的社會現象和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此刻學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費時間的隨波逐流。

3.讓學生在課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在對課堂的安排上,要給予學生必須的時間。

4.做到老師引導與學生思考相結合,靜與動相結合,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

談到創(chuàng)新潛力,這其實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我們從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中,以及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中,都能夠看出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而創(chuàng)新潛力的培養(yǎng)便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又一重要任務。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創(chuàng)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復一年的學習中,束縛了思維,同化了想法。而老師要做的,不再是統(tǒng)一學生對事物,對課文的理解,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的想象,跟著感覺去描繪自己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同學的不經意的一個想法,而引起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體會出從前未曾體會到的涵義。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簡單的學習氛圍,學生構成用心、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chuàng)新基礎。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僅僅如此,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用心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潛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資料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

3.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用心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用心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4.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關鍵。

以上是我透過教學實踐的些許心得與感悟,覺得語文的教學,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在教學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會透過不斷摸索,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來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潛力。因為熱愛,所以我相信我能夠做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一、主要成績和經驗;

(一)實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五是在識字過程中加強對已認識的字的復習、鞏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與復習結合起來。

第二,在口語交際中,聯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兒童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到達有話可說,有話愿說。

第三、在教學策略上,整體關顧,靈活處理。人教社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編排,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學中必須要具有整體教學思路,做到前后貫通,整體優(yōu)化。在每組教學中,什么時候安排什么資料、布置兒童進行那些學習準備、運用什么方法施教,務必心中有數。避免"單打獨斗,各自為政,臨陣磨槍"的現象出現。

第四、在教學思想上,要轉變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兒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的培養(yǎng),透過多種方式體現了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游戲中學習的意圖,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fā)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如在每個語文園地里設了"我的發(fā)現",不斷引導兒童發(fā)現新的識字方法,發(fā)現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用"我會認"的圖標來標示。為了鼓勵兒童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自我展示,又設有"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學習的成果。

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創(chuàng)設的這一教學有效資源,放手讓兒童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交際。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從小激發(fā)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滲透,體現語文的情感性

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不就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就應因勢利導,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透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我在教學中用心貫徹了這一思想。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蘊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三)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體現語文的學科性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努力開發(f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系,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課后,學習伙伴推薦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臺就能夠補加展示這一資料。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資料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

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五)重視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部分學生能寫出十分優(yōu)秀的作文。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yè),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yè)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對教材資料把握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沒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3、教學中,有時候沒有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

4、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用心性不高,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5、學生學習狀況兩極分化嚴重,有少數學生還沒有掌握寫作文的方法,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較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打算透過與學生談話等方式,使學生認清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學習語文很有好處,語文課很搞笑。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具,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要努力開發(f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要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系,能夠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職責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就應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

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務必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

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fā)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jié)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轉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

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tài),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痹谛抡n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透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九寨溝》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資料有必須了解的基礎上,搜集有關水鄉(xiāng)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閱讀打下伏筆。

將近一學期以來,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用心摸索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前,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課上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搞笑,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組內每一成員都能扎扎實實做好常規(guī)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單項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提高改善教學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文章來源網,僅供分享學習參考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五

城關一?。簵罴t

(一)態(tài)度真誠

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fā)。另外,提問要盡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于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于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鑒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fā)問,易形成分析的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于學生整體感受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圍繞問題,學生可開展小組學習,也能使課題充滿生機。

(五)創(chuàng)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于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中彩那天》,可以提問“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中獎的感受?”“《中獎那天》中的父親得到那輛汽車后能經過道德抉擇把汽車還給庫伯,你感受出什么?”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fā)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七)巧妙變換

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一些懸念,當學生帶著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勢引導盲人青年的認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課堂提問不要只局限于一個角度,采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八)體現“兩”度

不難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往往會造成整堂課的氣氛沉悶。

挖掘深度,在教學中??梢园l(fā)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后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

(九)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本特征,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對重點需要進行鞏固,而重復提問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與反感,成為無效提問。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設計問題,反映重點。比如學習《長征》一文后,可以設計問題:在本文的古詩詞語中,你知道哪些詞語在語境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你還知道歷史上紅軍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長征中的紅軍精神對你有哪些影響?等等。這些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廣,也容易激起學生的思考和回答積極性。

(十)“節(jié)外生枝”

“節(jié)外生枝”教語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礎上,促成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鏈接,策動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精神?!肮?jié)”就是課內知識,“枝”就是在聯系課內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jié)外生枝”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開掘出語文課程豐富的資源??梢詮睦m(xù)寫情節(jié)、比較主題、評說思想、學科滲透、聯系生活。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六

新課標要求我們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活生生的人,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因此,我認為,新課標下教師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導著學生,學生在后面亦步亦趨,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揮他們如何走,而應該成為學生并肩前行的同路人,與學生一起商量著決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決路途中的疑難,與學生一道成長。

我們提倡課堂評價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口頭評價簡單易行,也能取得實效,如“這個同學很認真地聽別人的發(fā)言,他不重復別人的意見”,“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很會動腦筋”,“這組同學討論的很熱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組同學也能像他們那樣”。評價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評價要真誠,對回答有錯誤的學生,應善意的指出。

傳統(tǒng)課型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從“講臺”“講課”等我們習慣性的叫法中就可見一般。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們理應深刻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變講堂為學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上來,不能再本末倒置。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己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yè)。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fā)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己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fā)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并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和領悟到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七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澳苷f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tǒng)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

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生活即課堂。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八

石扇鎮(zhèn)中心小學

馮建清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語文教師進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研討學習。通過學習,大家都對高效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都有一定的收獲。

如今,我們正置身于一個教育改革的時代,正置身于一個使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時代。我們教育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只有一種教學模式,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多種形式。我們的教學也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雖然是“教無定法”,但在語文教學中,不管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而這一原則就是能夠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核心是什么?教學應該是把整節(jié)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然后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還要給予他們充足的學習時間,能保證他們能有所思,有所悟,培養(yǎng)他們動筆動腦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使他們學得更深、更透。當然,關鍵之處,教師還是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大家都知道,一切習慣都是養(yǎng)成的。倘若每節(jié)課,每一段,每位老師都能同步,都能真正做到高效課堂教學。我想,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就絕對不是今天這一現象了。愿大家行動起來吧,向高效課堂推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也教有所獲。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九

作為一名長期處于傳統(tǒng)語言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最近幾年真的挺郁悶?,F在臺灣那邊又吹來一陣風,文章要群讀了!

其實,群文閱讀就是一種分類對比的閱讀方式。通過選擇性的劃分同類型卻不同風格水平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使閱讀者形成一定的鑒賞和品評能力,逐步提高閱讀者自身的文學造詣。

這種閱讀方式在現今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社會,倒不失為一種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發(fā)牢騷了!還是將這段時間嘗試應用群文閱讀于教學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討論!不吝賜教!

與我預想的一樣,想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教師的鑒賞能力和文學底蘊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文章的選擇和孩子們的閱讀感悟是衡量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幾篇文字一堂課,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yǎng)和底蘊,甚至能夠陶冶和凈化孩子們的內心和靈魂。

當然,這是最理想化狀態(tài)!現實中的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差異和條件局限,學生的感悟與收獲完全取決于我們教師的水平!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癥結!

其實一線教師們或許已經發(fā)現,新編語文教材已經嘗試以課文單元為基礎,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指向性的引導閱讀,這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群文閱讀教學的分類設想和構思方向。因為孩子們對本單元課文已經有一定教學認知的基礎,再結合不同水平和風格的同類文章對比閱讀,能夠得到最鮮明最直觀的閱讀體驗!

所以實際教學工作中,在每單元教學內容結束之后,我會以單元課文為基礎,結合我在網絡上收集整理的

語文質量研究心得體會篇十

(一)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竇桂梅

摘要:小學語文主題教學,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篇教學支離破碎、目標不清及教學方式僵化、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等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在綜合思維指引下,以主題的方式,整合課內外資源,以“語文立人”為核心,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以及教學價值,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引導兒童生成主題,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思維提升、精神豐富,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個一”質量標準為目標,整合資源,體現兒童立場,構建了“四位一體”的主題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了“主題·整合”的教學模式,建立了主題課程資源庫。

一、研究的緣起

(一)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難以形成核心價值觀

新課改前,部分教師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人文精神培養(yǎng);新課改后,部分教師以尊重學生的名義放棄對于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很難讓學生擁有真切的情感體驗。要么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要么上成訓練課,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矛盾始終沒有解決。

(二)教學內容支離破碎,難以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單篇課文篇幅短小,不能給學生足夠的語言材料和思維空間;篇與篇之間缺乏聯系,學生不能從比較中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學習的內容、獲得的體驗呈碎片化;教師一課一課地教,甚至把語文學習的外延窄化為學習教材本身,無法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三)教學目標不清、教學方式僵化,導致兒童學習負擔過重

面對語文教學豐富的內容,教師很難確定清晰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從滿堂講到滿堂問,再到滿堂論,始終不能跳出內容分析的套路,教學方式單調。為了應對考試,學生要進行大量重復、機械的訓練,學習負擔過重。

宏觀上說,這些問題事關學科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代表了語文教學某些積重難返的核心問題,是課改的“硬骨頭”。微觀上說,這些問題又是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事關“語文立人”理念的實現。筆者專注小學語文實踐研究近30年,在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內容、實施策略、課程資源、評價等方面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改革嘗試,后逐步發(fā)展完善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思想和實踐體系。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旨在以語文立人為導向,探索怎樣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完整人格。

二、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理論構想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篇教學支離破碎、目標不清及教學方式僵化、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等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在綜合思維指引下,以主題的方式,整合課內外資源,以語文立人為核心,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以及教學價值,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引導兒童生成主題,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思維提升、精神豐富,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一)核心概念

主題教學中的主題,是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fā)展特點以及生活經驗、語言學習規(guī)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等確定的核心語詞;是與兒童的生命成長編織起來,生發(fā)語文教育意義的立體的、動態(tài)的“意義”群;是語文教學所傳承、創(chuàng)生、發(fā)展、傳遞的核心價值觀。主題的表現形式通常是語詞。

有些主題側重指向語言學習規(guī)律:包括如何進行語言的積累、理解、運用等方法,如,執(zhí)教圖畫書《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突出的“簡單的表達,豐富的感動”。有些側重指向思維品質:包括分析概括、對比思辨、想象創(chuàng)造等,如,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創(chuàng)生的“回到事情本身”主題,引導學生借助語言生成意義,提高思辨能力。還有些側重指向學生精神品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敢、自強、謙卑、博愛、尊重、感恩、互助、責任等個體成長價值觀,如,執(zhí)教《珍珠鳥》中烘托的“信賴”,《三打白骨精》中體現的“向善”。

主題選擇的根本原則是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主題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最初主題選擇是靜態(tài)的,即提取文本蘊含的關鍵詞句作為主題。隨著執(zhí)教經驗日漸純熟,主題的選擇發(fā)展為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學生在與文本、同伴、教師以及自我的對話中,自主選擇、建構主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尊重了他們的選擇權。主題選擇還要遵循階段性、開放性的原則。不同維度的主題,伴隨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斷內化、深化、發(fā)展變化,搭建了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溝通的橋梁,潛移默化地配合、呼應學生思維發(fā)展與生命成長的重要節(jié)點和節(jié)奏,烙印成他們獨特的文化“胎記”。

(二)理念與實施原則

語文立人。聚焦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挖掘有利于學生的生命成長的語文內容,在與主題的交融中形成學生成長的內核,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

整合思維。整合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密切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和情感體驗,實現課堂的整體構建。

兒童立場。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主題由兒童生成,兒童質疑貫穿課堂,兒童反饋作為實踐檢驗標準。尊重兒童的獨特感受,張揚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提高參與意識,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主題教學指向兒童語文素養(yǎng)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升,實施主題教學要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去實現雙基,但又不拘泥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的傳授。課堂教學既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訓練,還要注重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使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得到培養(yǎng)。

主題教學內涵,契合核心價值觀,既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領,又提供可操作的實踐體系。

(二)

一、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過程與方法

(一)探索階段(1994.9—2000.8)

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不同。后者有嚴密的學科和教學邏輯體系,但語文教學內容多,內涵深厚,但缺乏系統(tǒng)性,碎片化現象嚴重。尤其對于新手教師更是摸不到門路,經常眉毛胡子一把抓。通過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六年“語文教學的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課堂實踐,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生了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沖破教科書內容的束縛,率先提出為學生生命奠基的“三個超越”。

“立足課堂,超越課堂”——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教育社會學者認為課堂是濃縮的社會,是展望社會的一扇窗。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課堂的空間束縛,教師要勇于帶領學生“走出去”,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視和批判教材,科學加工處理教材。對于語文學科,有意識地擴展閱讀內容、自選課程資源尤為重要。引向生活。從生活中來,向生命里去,增進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和學生一起幸福成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學習。但是教學相長,學生與教師是教學中一對不可分離的矛盾體。如果不了解學生,教學無從下手。教師要蹲下身子,把兒童當作學習成長中的伙伴,與兒童一起去探求語文學習奧妙。

以“三個超越”使“語文教學著眼于人的發(fā)展”,這樣的實踐理念在當時是超前的?!叭齻€超越”也為世紀末語文新課標的修訂提供了借鑒。然而“超越”不能沒有邊界,“超越”需要整體布局,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結構化、序列化。由此,主題教學的雛形呼之欲出。

(二)形成階段(2000.9—2007.8)

2000年,又新帶一年級,跟隨課改腳步,結合課標,借鑒西方課程統(tǒng)整理論,嘗試將教材中單篇課文碎片化的教學內容,以主題加以統(tǒng)整,通過一系列課例研究,形成相應的教學模式。

2001-2003年,執(zhí)教《朋友》《再見了,親人》,分別以“友情”“偉大的友誼”為主題,一篇帶多篇,牽主題一發(fā),帶動聽說讀寫全身。在“竇桂梅專業(yè)成長思想”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主題教學“,《人民教育》專題報道。著名語文教育家霍懋征現場聽課并高度評價:主題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讓教學內容集約化,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

2004-2005年,繼續(xù)以課例推動。從文本中提取主題,以主題優(yōu)化整合多種課程資源,如教學《秋天的懷念》,從中提取“好好兒活”,群文共讀《我與地壇》《合歡樹》等,引發(fā)學生對“珍惜生命”的深思,促進精神發(fā)展。而后加強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研究,如《游園不值》由“不值”,對比《雪夜訪戴不遇》的“不遇”,體味“不遇中有遇”的主題。

2006-2007年開始實踐不同文體的課例。經典誦讀,如《村居》在古典詩詞的吟誦涵詠中體味“居安思?!敝黝},帶動相同主題詩詞誦讀;整本書閱讀,如由《三打白骨精》導讀《西游記》,《丑小鴨》導讀《安徒生童話》等。把閱讀課納入課程體系,實現了“課外閱讀課內化,課內閱讀教學化”。

又一個六年多的實踐研究,主題內涵逐漸豐富,形成了“情感·思辨”為主線,“體驗·生成”為特征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模型。主題教學因其獨特的主題內涵,已經從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發(fā)展為一種教學思想。

(三)深化階段(2007.9—至今)

如何讓思想燭照現實,更好提升兒童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觀,我運用“主題·整合”思想,借鑒多種理論系統(tǒng)構建,完善教學體系。

依據課標,主題統(tǒng)領,將主題教學思想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質量要求把控課堂教學。2003年,曾提煉出“三個一”的校本語文教學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經過前后十余年的努力,進一步細化完善“三個一”,出版了12冊《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手冊》(以下稱《目標手冊》)?!赌繕耸謨浴肥墙o教師的教學參考,但是課堂教學更要基于學生的立場去構建,努力嘗試將《目標手冊》轉化為兒童的學習過程。仍然是延續(xù)用主題單元整合學習內容,學校用三年多時間出版《小學語文樂學手冊》(以下稱《樂學手冊》),并將該手冊作為載體改革課堂教學方式。《魅力》《牛郎織女》等課例探索,以兒童樂學、善學為導向的動態(tài)課堂,并完善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隨著主題教學思想的日益成熟,又利用主題教學中的整合思維,打破學科分立,實現學科有機融合。又一個六年多的實踐研究,重建了課堂形態(tài),形成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四位一體的主題教學系統(tǒng),很好地解決了“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的問題。以主題整合,優(yōu)化各學科學習內容、方法及路徑,兒童在學科內、跨學科整合中,學有興趣,學有方法,學有創(chuàng)新。2013年執(zhí)教多學科整合課《皇帝的新裝》獲得眾多專家的肯定。由此,主題教學思想進一步輻射到學校課程的整體實施,推動學校課程整合,構建“1+x課程”育人模式。

主題教學的研究過程,以對兒童的研究貫穿始終,是我與學生、教師一道共同成長的過程,近30年40多節(jié)研究課,親自執(zhí)教,示范引領,始終站在課堂,用鮮活的課例表達我對于教育的思考,自己既是研究者,也成為被研究者。

三、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階段成果

主題教學的目標,指向語文素養(yǎng)與核心價值觀。在具體教學中,依據“三個一”質量目標,憑借12冊《目標手冊》細化到每一個年級。一手好漢字:正確、規(guī)范、美觀;一副好口才:傾聽、表達、應對;一篇好文章:這里包括兩個層面,讀懂一篇好文章(理解、統(tǒng)整、評鑒);能寫一篇好文章(積累、觀察、應用)?!叭齻€一”努力實現低年段,基礎牢;中年段,腰桿硬;高年段,起點高。

“三個一”中的“好”是指形成基本的、穩(wěn)定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在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文學、文章、學識修養(yǎng),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兒童在達成“三個一”質量目標的過程中,思維的、精神的元素也表現出來,即獲得“一流好人格、一種好思維”。

(1)以主題整合教材,確定精、略讀篇目

根據主題內涵的深刻與豐富程度、語言文字的典范性程度、歷經時間淘洗而得到的認可性程度,將教材中的課文分為精讀文和略讀文。精讀文教學,要重點落實課文的文章、文學、文化內涵,以主題貫穿,課堂上學生與文本文字對話,與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鋒,在不斷的破和立中,實現主題的意義創(chuàng)生。略讀文,能粗知大意、了解主題、學會生字新詞、突破重點難點即可,重點在于運用精讀文獲得的閱讀方法,廣泛積累,表達運用,豐富對于主題內涵的理解。精讀是主體,舉一反三,側重習得方法。略讀是補充,舉三反一,側重運用實踐,速讀與瀏覽方法等。

(2)主題統(tǒng)領,補充經典誦讀內容及整本書閱讀

回歸基于經典閱讀的人文教育,能夠適應廣義上的從現代到后現代的時代需要、競爭需要、訓練需要,是能夠促進受教育者重新發(fā)現和思考“人”的內在含義的教育。主題教學倡導大量積累,選擇古今經典詩詞文賦,推薦必讀選讀書目,設置專門課時加以落實,并將其學習成效納入分項測評。

內容選擇一方面采用“主題·整合”的思維方式,配合所使用的教材的主題單元,選擇與單元主題相關聯的誦讀與閱讀內容。同時,考慮兒童興趣、需要,從豐富學生視野的角度,選擇不同種類的經典內容。如推薦必讀選讀書目中,有民族文化及世界經典,涵蓋人文社科、科普、兒童文學等方面。學生六年積累詩詞文賦500篇,閱讀整本書超250本。這些推薦的經典誦讀與閱讀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級推進,并配套研究了分級的評價方案?!案]桂梅推薦書目”在全國廣為流傳,成為廣大學生、教師、家長借鑒的范例。

3.實施“長、短、微”課時設置 為推進精讀、略讀教學,落實整本書閱讀和經典誦讀,及語文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使之利用在校時間完成,增質不增負,將原來40分鐘一節(jié)課,調整為60、35、10分鐘不等的長、短、微課時。

清晨入校后,學生可自主選擇在圖書館參與閱讀微課堂;早上晨誦10分鐘,誦讀經典的詩詞文賦。

語文課分長短課時,60分鐘大課時用來側重落實精讀文教學,或進行需要較長時間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35分鐘的小課時用來側重落實略讀文教學。每周五第一節(jié)“主題閱讀課”,采用導讀、細讀、分享等不同課型開展整本書閱讀,每周五下午設“創(chuàng)新與實踐”課,開展跨學科主題實踐,如戲劇表演等。每天中午設10分鐘的吟誦習字時間,伴隨“平長仄短、依字行腔”的經典吟誦廣播,學生提筆練字,傳承中華文化。

4.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

主題教學課堂評價主要通過四個維度進行,即:興趣值(主題是否促進學習愿望)、方法值(是否從主題學習中得到啟示并遷移)、容量值(是否由主題帶動更豐富的學習)、意義值(主題是否促進語言、思維及精神發(fā)展)。

兒童語文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觀,主要使用形成性(主題護照+分項測評)和總結性(綜合測評)評價?!爸黝}護照”以“言行得體、協商互讓、自律自強、誠實守信、勇于擔當、尊重感恩”為系列主題,在護照中記錄語文學習與實踐過程。分項測評融在日常教學中,依據年級不同選擇考查“演講、朗讀、背誦、寫字、習作、課外閱讀”等專項技能,從不同側面全面落實學生語文能力的達成,積累“一生有用的語文”。綜合測評,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即“運用知識的知識”。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四位一體的體系是主題教學的整體框架,具體到每個“主題”的單元學習,以及每一節(jié)語文課怎樣實施,建構了動態(tài)流程。

1.單元教學——“主題·整合”

單元的教學中,學生首先概覽整組文章,整體感悟主題;以精讀一篇帶動多篇略讀,在比較閱讀中體驗主題;補充同主題的相關讀物,豐富對主題的理解;圍繞主題進行詩辭歌賦積累、跨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悟、踐行主題。單元主題整合使學生將各個領域的學習統(tǒng)整到主題之下,使原本的單篇學習得到整合、篇與篇之間建立聯系,避免了知識的碎片化,同時對主題有了多元建構。

2.課堂操作——“預學-共學-延學”

具體到單元中每節(jié)課的教學,將教學過程分為“預學-共學-延學”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預學:學生初步自學、整理收獲、發(fā)現不懂的問題,帶著準備以及對主題的預期,走進課堂。

共學:層層落實主題。注重“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將質疑整理成“主問題串”,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在解決質疑中逐步形成對文本的獨立見解,初步“生成主題”。結合預期主題,以文本內容為支撐“體驗與表達主題”。注重思辨,基于學生自主質疑、教師追問,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多側面、多角度形成自己對于主題的獨特見解,提升思維品質。最后“有效回應”,即對已有的體驗與表達進行糾偏、引領、提升與延伸,促使其對主題深入理解,并產生學習的新期待。

延學:學生帶著對主題更深層次的問題和渴望繼續(xù)探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多條思考與提升的途徑。

以上三環(huán)節(jié),主題由兒童生成,兒童質疑貫穿課堂,將兒童反饋作為實踐檢驗標準。學生理解主題的過程,也是學語習文、發(fā)展思維的過程,學生為了理解與表達主題,必須深入文本、反復研讀,進行豐富、深刻的思維活動,進而組織語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恰當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自然而然獲得提高。三個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其中體現了兒童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語言的學習中發(fā)展思維、涵養(yǎng)精神,實現創(chuàng)生意義的語文學習。

(三)建立課程資源庫

《目標手冊》按照“質量依據、質量目標、實施策略、質量評價、相關附件”五個方面,逐一回答“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每一個板塊“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以什么為媒介教”的問題。使用者拿到《目標手冊》可以按圖索驥。憑借《目標手冊》,語文學科的教學,構成了貫穿六個年級、三大板塊的經緯交錯的質量目標體系。

其中“實施策略”具體介紹了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法,闡明了如何落實“知識點”、如何教給方法、如何培養(yǎng)能力、如何養(yǎng)成習慣,凸顯了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指導,體現了《目標手冊》的核心價值——解決到達教學目標彼岸的“橋”和“船”的問題。憑借“實施策略”,即使是新任教師,也能夠據此,輕松找到達成“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實施途徑。特別是如果能夠聯系起來,認真學習全套《目標手冊》,教師更是能夠在頭腦中,清晰地建立起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路線圖,據此真正落實減負增效?!跋嚓P附件”部分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師、家長、學生使用的課程資源,“一手好漢字”板塊中提供了基礎字詞表、拓展字詞表、課外詞語表、識字小竅門、常用字字理、寫字小故事、書法小講堂?!耙桓焙每诓拧卑鍓K提供了傾聽素材、朗讀素材、表述素材、應對素材?!耙黄梦恼隆卑鍓K提供了名家名篇推薦、必讀選讀書目推薦、影視作品推薦、必背古詩詞、必背兒童詩及現代詩、必背古文經典、文學小常識、趣味語文、讀寫結合聯系、寫作指導范本、學生作文范文。

教師通過對質量目標的清晰定位,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透徹,通過對實施策略的有效借鑒,教學設計能夠做到游刃有余,于是就可以努力呈現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好的課堂。特別是對于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目標手冊》是快速進入教師角色,保證教學質量的一條高速路。

學生有了《目標手冊》,對每一個學期應該掌握多少字詞,應該學會哪些閱讀方法,應該掌握哪種寫作技巧等,能做到心中有數,學習的過程變得主動、自如?!赌繕耸謨浴分性敿?、清楚的拓展內容,為學生隨時積累提供了可能。《目標手冊》就像一幅語文教與學的地圖,為主題教學的實踐者提供教學實施的方向、策略。

2.《樂學手冊》及其他 《目標手冊》將課程標準清晰化后,如何操作這些目標呢?這些目標必須在課堂上落地開花。課堂必須由“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于是我們研制了《樂學手冊》。

《樂學手冊》由“樂學目標”、“樂學單”、“樂讀單”、“專題訓練”和“樂學評價”五大部分構成。通過“樂學目標”,同學們能夠從一開始就清楚學習的目標和重點,并通過由每一課的“樂學單”和整本書推薦的“樂讀單”進行有效學習,再通過“專題訓練”和“樂學評價”,鞏固和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

“樂讀單”整合了多個主要版本的教材,形成了樂學篇目(包括單篇經典文章和整本書)。同學們學語文不再是學一冊課本,而是多種版本教材的整合體。配合每學期的必讀和選讀書目,編制讀書報告單。在讀書報告單的指引下,清華附小學生的六年里基本能讀160多本書。

“樂學單”把課文分為“精讀”和“略讀”兩類?!熬x”課文通過“預學單”、“共學單”和“延學單”三個學習單達到精講精學;“略讀”課文則通過自主預學、樂學分享和拓展學習等幾項重點活動,整體學習,突出重點。

《樂學手冊》打通課前、課中、課后的通道,為學生提供課堂學習方案,精講精學,增效提質。同時,還研制出版“寫字手冊、作文教材(獲市政府二等獎)”等,將《目標手冊》落到實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2783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