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舌尖上的春節(jié)(優(yōu)質(zhì)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29 08:49:55
最新舌尖上的春節(jié)(優(yōu)質(zhì)10篇)
時間:2023-08-29 08:49:55     小編:琉璃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一

有一句口頭禪:誰過年不吃頓餃子。意思是說,過年吃餃子,是最最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

然而在我的人生中,有一頓年夜飯,讓我終生難忘,刻骨銘心。

1960年的冬天,也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頭一年,全家人天天喝稀米湯,每人每天二兩糧啊!當年小老弟才四歲,天天哭著喊:“媽媽,我餓——我餓!”聽了讓人揪心啊!全依仗媽媽當年去大石橋賣玉米餅,掙點錢,買點高價糧貼補,若不然,真就揭不開鍋了。

春節(jié)到了,媽媽想方設法,要給我們包頓餃子吃。買不著白菜,她坐火車去海城,好不容易買了二斤干白菜,花了12元錢,其實就是一些爛白菜幫子,曬干了,黑乎乎的,像垃圾似的。媽媽又花了三十多塊錢,買了二斤豬肉,給我們包了一頓干白菜餡的餃子。

媽媽包餃子時,小老弟看見了,餓得拿起生餃子就吃。第一鍋餃子蒸熟了,媽媽沒有敢往桌子上放,放在一個大盆里,不許我們吃。第二鍋餃子蒸熟了,媽媽又把餃子撿到一個盆里,和前一盆餃子,一起放在飯桌上。還沒等把餃子撿到盤子里,我的四個弟弟,大弟19歲,二弟14歲,三弟十歲,小老弟才四歲,像惡狼一樣,抓起餃子,就往嘴里塞,一口一個,狼吞虎咽。媽媽直喊:夠吃,別噎著了……不一會兒,兩大盆餃子,一搶而光。

那年頭,人們餓得不知道飽,還傳說有不少人,吃了一頓飽飯后,竟然撐死了。

媽媽剛把飯桌從炕上拿走,三弟躺在炕上大嚎,說肚子疼。媽媽說肯定是撐著了,我要給三弟揉一揉肚子,他不讓我碰,肚子撐得鼓鼓的,一碰好像要破啊!

六十年了,那頓辛酸苦楚的年夜飯,今生難忘啊!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二

我們最近學了一篇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這又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這兒的春節(jié),不過對于我這種“吃貨”來說,我才不管什么春節(jié)呢!我要管,就只管吃的、喝的、什么的,對于我來說,這不是春節(jié),而是“吃節(jié)”!

首先,是農(nóng)歷臘月八日,簡稱臘八,在這一天,雖然不放假,但我們這一天都要吃臘八粥,臘八粥就是八寶粥,由各種干果、各種米糧、各種……,一共八種,臘月八日往后,就開始有春節(jié)的氣氛了。人們開始陸陸續(xù)續(xù)采購年貨了。

第二,是臘月二十三,在這一天,我很激動,因為已經(jīng)放假了!而且還要祭灶,在這天,我們就又可以買灶糖吃啦!還有許許多多的好東西吃,那就是——年貨,大部分都是在這幾天烹飪的,比如麻糖、餃子、炸帶魚、什么的,都在這幾天(直到大年三十)必須完成,好在除夕年夜飯時不用那么忙。

第三,是大年三十,除夕,也就是臘月三十,是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呵呵,我又很激動,因為,這天可以吃年夜飯了!在晚上,媽媽和娘娘他們都在那里端上來一盆又一盆佳肴,美食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都有點想說“酸甜苦辣咸,美食沖向前”了,看著這一碗碗擺盤精美的佳肴,我都有點不想動筷子,因為,那里的擺盤實在是太精美啦!最后,吃美食心里不斷驅(qū)使著我去動筷子,于是乎,我便輕輕的夾了一口,??!感覺太好了!他們在我嘴里慢慢的蕩漾著,之后又像一個在暴風雨中的小船,斷成一根一根的,醬汁在我的嘴里跳“天鵝湖”,一陣陣香味又在我的鼻子上“伴奏”,勾引我去在吃一片,啊!這感覺真是好極啦!

緊接著,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今天又要吃的是另一種好吃的東西——餃子,這天吃餃子,配臘八蒜,再配蘸水,把餃子往蘸水里泡一泡,吃一半,再吃一口臘八蒜,這味道也……太好吃啦!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三味俱全,簡直是——完美!餃子里面的肉,蘸水的醋味,還有臘八蒜,輪流讓我的舌頭得到補養(yǎng),得到味道對我舌頭的觸動。說真的,吃餃子,感覺真的不錯!

正月十五,這天可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俗話說,“湯圓湯圓吃湯圓,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彼?,這天,我們又要吃一種好東西——湯圓啦!不過我有點不想吃湯圓,但是,每隔十九年都有一個奇妙的輪回:情人節(jié)和元宵節(jié)在同一天!不過一個吃巧克力,一個吃湯圓,到底吃什么呢,我就最后想了一下還是吃“巧克力餡兒湯圓”吧!哈哈!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三

春節(jié)是我國最盛大、最隆重、最喜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除夕夜的年夜飯是春節(jié)里最重要的節(jié)目。吃——是過年的一大特色,它與喜慶的鞭炮、吉祥的春聯(lián)、祝福的拜年、幸運的紅包一樣,閃耀著濃郁的年味兒。

在狗年春節(jié)里,我家除夕夜地年夜飯與別人家一樣富足豐盛,有大富大貴地白切雞、吉祥如意地扣肉、富足有余地五柳魚、團團圓圓地釀豆腐等家庭傳統(tǒng)菜肴,這些老花樣是鎮(zhèn)桌之寶,哪怕不吃也要做好擺上桌。碩大地餐桌中央地火鍋熱氣騰騰,散發(fā)出雞湯味、蘑菇味、海鮮味。人們下筷最多地還是爽口地芙蓉酥、時令地春卷、綠油油地青菜……大家都認為菜越多越好,最好是幾天都吃不完,這才叫過年。傳統(tǒng)習俗講地是年味,年年有余才會興旺,剩了表示來年有得吃,所以年夜飯家家戶戶都是預多不預少??墒且翘鞖獠缓?,翻南風,吃不完地食物就容易變質(zhì),造成浪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地提高,平時每天吃地都像過年一樣,大魚大肉,在人們地舌尖上幾乎沒有了誘惑。吃,有了很大地變化。同時,人們還充分認識到健康地重要性,從舌尖上開始自我約束,以清淡、低脂為主,形成從舌尖向足尖上地轉(zhuǎn)移,邁開自己地足尖向鍛煉要健康。國家政府也號召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地優(yōu)良傳統(tǒng),要求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形成環(huán)保節(jié)約地新風尚。我們知道,實際上在全世界很多國家,節(jié)約食物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澳大利亞人自助食物在手中,吃完才上新食物;墨西哥人不愛面子愛打包。而我國自古對食物就有節(jié)約地習慣,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蔽覀?yōu)楹尾唤梃b呢?不浪費食物,最好就是從我們家庭地餐桌做起,做到不剩飯、不剩菜,不浪費食物,吃多少做多少,養(yǎng)成不浪費糧食地良好習慣。

狗年初三,我們家族聚會地餐桌上,就比以往有所改變———雞鴨魚肉地盤子比往年小了,量也少了,而青菜多了。大家都認為重在感情交流,吃是次要地。以往認為吃剩了打包沒有面子,如今隨著社會觀念地改變,大家都樂意把吃剩地菜打包帶走,共同享受節(jié)日聚會帶來地快樂。

舌尖上的春節(jié),給了我們美滿幸福的感受,讓我們有時間與家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忘掉壓力,忘掉煩惱,開開心心享受舌尖上帶來的歡樂。而同時,環(huán)保節(jié)約正成為大家的共識,節(jié)儉成為時尚,健康成為生活的新目標。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四

大年初五,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隋唐遺址植物園的廟會,想來這里飽飽眼福和口福,一進大門,我才見識到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把我們一家圍得水泄不通。

我們隨著人群的涌動,來到了“祈福鐘”面前,我們一家子“咚咚咚”敲了三下祈福鐘,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健健康康的。

不一會兒,我的肚子就開始唱“空城計”了,于是我們一家就浩浩蕩蕩的走進了“美食街”??!美食街果然名不虛傳啊,密密麻麻的小吃攤子擺滿了整條街,濃郁噴香的食物味道讓我垂涎欲滴。

瞧!一會兒功夫,我就右手拿著幾串油炸鵪鶉蛋,左手捧著一碗正宗的拔絲紅薯,嘴里咬著一串新疆烤串,樂滋滋的走著,活像個買吃的的小姑娘。

爸爸媽媽也是滿載而歸,爸爸右手拿著一根玉米棒子,左手拿了一盒長沙臭豆腐,不得不說臭豆腐的味道實在是不好聞??!不過,臭豆腐吃起來倒是別有一番獨特的香味。

媽媽則是拿著一串烤翅和一杯鮮梨湯,鮮梨湯泛著淡淡的黃色,透明的顏色讓我看著就很有喝它的欲望,只見媽媽捧著鮮梨湯,津津有味兒的喝著。

我細細品味著我“淘”來的美食。鵪鶉蛋炸的香香嫩嫩的,蛋的香味融合了各種作料,加上孜然的香味和醬料的點綴,真是看著美觀,吃著美味??!

拔絲紅薯是我最喜歡的一道美食,紅薯糯糯的,紅薯被冰糖完完全全的覆蓋著,冰糖上面有撒上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用牙簽扎上一個拿起來,會拉出又長又細的糖絲,吃起來甜甜的、糯糯的、熱熱的、香香的。

新疆烤串更是別有風味,獨特的調(diào)料烤出的肉串都是獨特的味道,既有肉自身散發(fā)的那種香味,又有調(diào)料帶給肉串的特別的味道,我吃了一串又一串,被這新疆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給吸引住啦!

爸爸的臭豆腐,我勇敢的嘗了一嘗,誰知聞起來那么臭的臭豆腐,吃起來香香的,表皮被炸的脆脆的,豆腐上撒了蔥花、辣椒、孜然等調(diào)料,看起來紅色、綠色、白色、黑色……頗有食欲,吃起來更是滿口濃濃的香味兒。

媽媽的烤翅,淋了紅紅的辣醬和許多孜然,看起來如此誘人,我怎有不嘗嘗的道理?雞翅被烤的又香又爛,肉絲輕輕一咬,便咬了下來,嘴中彌漫著肉和醬料的香味。

鮮梨湯也是鮮美可口,它最大的功效就是止咳、潤肺,而且十分解渴,鮮梨湯酸酸甜甜的很是開胃,有了它我們才能夠胃口大開,品嘗到那么多的美食!

廟會上不止有這些美食呢!還有許多平時看不到的民間藝術(shù),廟會的一處石碑旁邊照相留念。

這是民間的流傳的工藝——捏面人,每一個面人都被大師捏的栩栩如生,神態(tài)都十分的精細。

瞧!這也是民間流傳的工藝——吹唐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小人兒、小動物、裝飾品……都是被這些大師們“吹”出來的呦!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五

【例文一】

輕輕,揉揉擦亮夜空。

絲絲,縷縷不斷感動。

在響徹天空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春,一個生機勃勃的字眼,春節(jié),一個飽含詩意的的名字,但在我這個“吃貨”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塊肥肉。

聽說外婆外公正在做團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閑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粉團,學著外公的樣,轉(zhuǎn)轉(zhuǎn)捏捏,往里頭添餡。最后像變魔術(shù)一樣捏了一個尖尖的頂,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里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團子上會出現(xiàn)“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團子扔給外婆,想讓外婆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團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哥哥調(diào)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著外婆的樣,把團子放在水里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團子響當當?shù)卣Q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xù)埋頭苦干。

“撮的好我我就捏的好,捏的好我就填的好,填的好我就做的好…”帶著絲絲春意的風灌入屋內(nèi),伴著小曲,在小屋里來回的回蕩。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吳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團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吳氏的創(chuàng)意米團組!”

“蒸團子咯!”一聲大喝,籠子來了,我們把團子一個個放進去,白嫩嫩的團子便一個挨一個擠在了籠里。

盼著,盼著,“新出爐的團子來咯!”眾所期盼的聲音終于到來,一籠冒著白煙的團子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給團子“化妝”,點紅。幾分鐘后,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籠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一手一個,吞了下去,兩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機!”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她的蘿卜絲團子,迅速往嘴里一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老姐發(fā)現(xiàn)手一空,我便兜著兩個團子逃之夭夭。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粘粘,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huán)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例文二】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jié)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么說,但在現(xiàn)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jié)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著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jié)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笆娣贿^躺著,好吃不過餃子?!憋溩用牢叮溩羽W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jīng)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著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里,慢慢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征著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卜、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diào)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jié)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里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與嘗鮮的滿足罷了。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六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又一個愉悅的寒假過去了。在這個寒假里,我照例和父母回了寧波老家。這一次回老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家的特色美食。

老家寧波屬于江南沿海地區(qū),背山面海的出產(chǎn)許許多多的海鮮和山珍。要說特色些的美食有用料簡單卻回味無窮的寧海麥餅,百吃不厭的手工面和特色米面,家家都有各自特色味道的薄皮湯包,五花八門做法的蟶子、牡蠣以及小土豆宴等等,都足以吊起你的胃口。但是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美食當中,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歡的莫過于寧波的青麻糍了。

那是一種結(jié)合了一年精華所制成的糕點,同時也有著復雜而又精細的制作工序。在春節(jié)時,它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點心,我非常喜歡這種點心的味道。在寧波艾草被人們稱為“青”,在清明前后人們會去采這種植物,然后將其煮熟,混進蒸熟的糯米粉后的麻糍呈現(xiàn)深綠色,同時還泛著清香,可以讓人垂涎欲滴。蒸好了之后就要開始體力活了。首先把糍粑放到清洗干凈的大石臼里,然后加入糖并開始捶打。捶糍粑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有講究,在捶打時要讓糍粑受力均勻,否則最后吃到的糍粑會軟硬不均。最后就是給它平鋪,切成塊狀,再把每塊放到松花粉上粘勻,就可以吃到誘人的青麻糍啦。它那綿軟而又不沾牙的口感,加上清甜又泛清香的氣味可以讓人百吃不厭。

啊,青麻糍真是我心心念念的必不可少的一種過年美食??!好期盼下一個春節(jié)的來臨。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七

舌尖上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中國”。

聽說爺爺奶奶正在做餃子,我一個名副其實大閑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著爺爺樣,轉(zhuǎn)轉(zhuǎn)捏捏,往里頭添餡。最后像變魔術(shù)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里面。萬萬沒有想到是,餃子上會出現(xiàn)“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奶奶,想讓奶奶幫忙“整容”,“不行,你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臉瞬間漲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我看你臉色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diào)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著奶奶樣,把餃子放在水里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餃子響當當?shù)卣Q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眼神,我便繼續(xù)埋頭苦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子陽大師手下,白白嫩嫩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形狀,愛心形狀,成了我“蔣氏創(chuàng)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著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里,餃子一個挨一個在鍋里沸騰。

等著,盼著,新出鍋餃子來嘍!幾分鐘后,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么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趁表哥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他盤中蘿卜餡餃子,迅速往嘴里一個接一個送,滑溜溜進了我肚子,等表哥發(fā)現(xiàn)時,盤中已經(jīng)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清香環(huán)繞在舌尖上,更有種春節(jié),舌尖上春節(jié)!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八

我國的美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占據(jù)了不可磨滅的地位。而各個節(jié)日的飲食習慣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多彩多樣。春節(jié)作為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佳節(jié)之一,當然也會有很多的傳統(tǒng)食物,它們也蘊含著許多的相關(guān)文化。

比如在餃子中選一個“幸運的餃子”。在里面放一枚硬幣,吃到它的幸運兒代表著新的一年會財源廣進;在里面放上一顆甜甜的糖果,吃到它的人彰示著新的一年里會甜甜蜜蜜。不管你是吃到了硬幣還是糖果,這都告訴你——你在新的一年里都會有著滿滿的福氣。

家里的老老少少門在大年三十將用心制作的鮮美餃子一個個吃到嘴里,在尋找“幸運餃子”的同時,也將自己的肚子吃得飽飽噠!其樂融融的新年氛圍就通過這樣的美食打開了!!!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也將通過這樣的新年氛圍傳遞下去,將我國的美食文化一直傳遞下去!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九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jù)說是專門用來做面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么差異。搟面皮真是門手藝,搟面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搟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F(xiàn)在,肉店里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面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yǎng)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著谷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qū)散殆盡,也沖淡了剛才吃餃子的咸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里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里(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獲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灶、吃關(guān)東糖。在濟南城區(qū)里,祭灶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guān)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guān)東糖。關(guān)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里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團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面,和面時直接把洗凈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著和面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面里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著,別被棗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了。豆包講究心里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fā)面包了放進蒸籠里,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后收了汁,放涼以后,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lián)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才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jié)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qū)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么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于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jié)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托。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舌尖上的春節(jié)篇十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春節(jié)里,人們會準備很多美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說到美食,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零食。走進超市,各種賀年零食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糖冬瓜、開心果、瓜子、嘉應子、巧克力、蛋卷、薯片、葡萄干、飲料……來置辦年貨的人們,特別是孩子們,高興地笑著、嚷著、挑著。當然,不管是誰家零食中都少不了那五彩繽紛、味道各異的糖果,因為它寓意著來年生活的幸福與甜蜜,每家每戶都會買上一些。

單單是零食,還不能體現(xiàn)春節(jié)美食的豐盛。讓我們再到年夜飯的餐桌上找找答案吧。那簡直就是一次小型的美食博覽會!年夜飯的餐桌上,白切雞、燉鴨、煨鵝、鹵大腸、紅燒豬蹄、清蒸魚、白灼大蝦、姜蔥炒花蟹、胡椒鮮蠔、瑤柱發(fā)菜湯……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名副其實的一場舌尖上的狂歡!家家戶戶會根據(jù)家人的口味準備不同的美食,然后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一邊吃飯,一邊拉家常,敘親情,是那么喜慶熱鬧、溫馨感人。

而我們家每年最有特色的一道保留美食就是甜醋豬蹄。奶奶每年二十九都上市場選購上好的豬蹄?;丶液?,她將兩瓶甜醋、一斤姜、半斤冰糖,還有適量的水放進一個大瓦鍋里熬兩個小時,然后再把洗干凈切成塊的豬蹄倒進去熬半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忍不住舀上一碗嘗一嘗:豬蹄軟而不膩,湯水酸酸甜甜,讓人食欲大增!

我愛快樂團圓的春節(jié),更愛春節(jié)里的美食!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春節(jié)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上英語班的突發(fā)事件作文

心弦上的焰火高考滿分作文

網(wǎng)絡上的簡歷模板

開工儀式上的致辭

婚禮上的寄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2670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