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倚天屠龍記讀后感字 倚天屠龍記讀后感字篇一
讀他的書,我真的好像置身于武林,仿佛自己已經(jīng)融入其中。為他們的愛恨情仇糾結,為他們的生死擔憂,為他們的武功驚嘆。
我很喜歡張無忌這個人物形象當然, 我必須承認, 他不是一個大英雄因為他缺少大英雄的剛毅性格與蓋世氣概,他的堅持只停留在善與惡俠與義的大節(jié)之上。 對于細節(jié) ,他幾乎從來沒有為自己拿過主意,凡事都是他身邊的人替他拿主意 。從小時候開始是張翠山、殷素素、謝遜、張三豐等武林頂層中人替他拿主意, 幫他安排一切而成人之后, 謙遜溫和的他, 也是周芷若、趙敏和小昭等女子左右他的想法還有比較典型的是 他決定與周芷若成婚,也是在謝遜的提議下。但是, 這并不妨礙張無忌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明教教主,為什么不說他是英雄大俠呢?倚天屠龍記中極少出現(xiàn)別人稱呼張無忌為“張大俠”, 因為他不是大俠他溫文爾雅, 對人坦誠相待, 所以 ,他比起虛無縹緲高高在上的大俠們張無忌更是一個“人”, 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和你我一樣的人這就是我喜歡這個形象的`原因。他的愛情讓我非常羨慕。阿離,周芷若,小昭,趙敏。似乎每個女的都喜歡過他。盡管張無忌最后說:“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但對趙姑娘卻是刻骨銘心的相愛?!彼詈笾贿x擇趙敏。只是因為阿離瘋了,尋找她幼時認得的張無忌;小昭出任了波斯圣女;周芷若由正入邪。在這四個女的之中,自己較喜歡的是趙敏。盡管頗攻于心計,但她的那種敢愛敢恨的勁讓人敬佩。所以我認為張無忌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大俠,但是他可以當大家的好朋友,可以分擔所人的心情或者煩惱。
我在這本書里面最喜歡的就是趙敏,她敢愛敢恨,知道在自己的心目中誰更重要,所以我非常喜歡趙敏的執(zhí)著和可愛,她最后還是和男主角在一起了不是嗎?還有"碟谷醫(yī)仙胡青牛"與"毒姑"兩人之間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并且值的回味,因為他們都是為了一份情感而犧牲.也許是天下武林人士不太了解他們的緣故吧,為什么金花婆婆那么狠毒呢?居然為了一個姓韓的小子而殺盡天下名醫(yī),你難道不知道胡青牛"見死不救"也是為了他的情人??!再后來就是睡覺前,廁所里,吃飯時零零碎碎的翻看,翻到哪里就看哪里,于是無數(shù)次稱道俞蓮舟的光明磊落;無數(shù)次的贊嘆彭和尚的豪俠義氣;無數(shù)次的對空見大師的俠骨仁心表示高山仰止;無數(shù)次對滅絕師太的剛毅果決佩服的五體投地……不禁暗嘆《倚天》配角非常精到。一部《倚天》,仿佛江湖豪杰眾生顯現(xiàn)眼前。
但是這本書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并不只是主人公張無忌和趙敏,也不只是他的愛情和其他林林總總,還有<九陽真經(jīng)>中的一句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這句話直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句話寫的很豁達,反映了一個心胸開闊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中是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無奈,既然我們無法阻止它的發(fā)生,那么我們只能用豁達的態(tài)度去化解它們。
其實讀金庸和先生的書,我們不單單只是迷戀里邊的豪情大義與愛恨情仇,更多的是看完之后這些帶給我們的反思,里邊有教我們很多的做人道理,比如,忠厚的人都會得到好報;心胸開闊的人總是會得到大家的歡迎;講義氣的人一定會收獲真摯的友誼等。太多的收獲,太多的感動,我無法一一列舉,但是凡是看過《倚天》的人,一定都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觸。武林,金庸先生的武林,融入了他的感情,所以才會寫的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受人喜歡,引起大眾的共鳴。
一部《倚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為你癡,我為你狂。
倚天屠龍記讀后感字 倚天屠龍記讀后感字篇二
再看倚天屠龍,相比于趙敏,還是不屑周芷若的人設,想我是個嫉惡如仇之人罷。也可能壞人變友人,是皆大歡喜的事,而友人變壞人,就是義憤填膺之事罷。
后記金庸說張無忌性格優(yōu)柔寡斷,做不得政治首領,趙、周二位姑娘倒是可行。所以,借用曹操的名言加身在周芷若身上,我覺得最是恰當不過了。畢竟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也。
我看很多評論都為周芷若開脫,漁家女生存之艱等托詞,在我眼里,也是不夠給她恕罪的,可能金庸把她寫得太過漂亮了,所以,大家不免都不忍心責怪美人。
她光明頂一戰(zhàn)刺傷張無忌,好聽點說就是聽命于師,不好聽就是聽命于師而后受倚重。我們很多時候,如果不是想著升職加薪,怎么會附和領導,拍領導的馬屁?當然,周芷若最后意外得到了掌門之位,卻也付出了代價。但她對張無忌的愛確實存在的,只是相比于自己,她更在乎自己罷。
她首次對不起張無忌等人的,便是刺殺了殷離(雖然沒死),盜了倚天劍屠龍刀,嫁禍趙敏。其后為了斬斷禍根,逼張無忌發(fā)誓遇見趙敏就殺了她,免得有對質的機會。而后又借用悲苦的語言旁敲側擊趙敏罪不可赦,自己又比不過她,好讓張無忌對她新生憐愛進而痛恨趙敏。
所以,周姑娘確是非常功于心計了,心也狠毒。這便是她負別人,但她似乎并沒有因此而有過太多的心虛,看她在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之后把寒毒轉給救她的趙敏,以及最后要五指直取趙敏的天靈蓋時便知。
她不能讓別人負她呢,自然是張無忌在她鳳披霞冠的華堂上拋棄她時,她就對所有人恨之入骨,一心要報仇了。試想,以一般人的心態(tài)來分析,甲若是先對不起乙,如有點良心,乙最后負了甲,甲也是不敢太名正言順地報仇的,畢竟是自己有負在先??墒侵芄媚锊]有半點這樣的心思,她還大張旗鼓地報起仇來了,怎滴不是大奸大惡之人?
她殺過張無忌,也殺過趙敏,也殺過金毛獅王,只是未果而已。最后何以痛改前非?不,痛改前非實則不太確切,確切應是認輸才是。最后她的九陰真經(jīng)被張無忌的九陽真經(jīng)化了大半去了,捉了趙敏在草叢中旁聽張無忌表露對誰真心,又實在是太過決絕太過狠辣了。
試想周姑娘一直都知道張無忌的性格優(yōu)柔寡斷,不敢得罪別人太表明自己的內(nèi)心好惡,所以一直對四美的感情都囫圇吞棗的,無論和哪個姑娘在一起都心神蕩漾的,柔聲蜜語的。但眾所周知的是,對趙敏的愛首當其沖。讓趙敏旁聽,實則考驗張無忌的同時,也是預謀破壞張趙二人的感情,只要張無忌再說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話,當真會氣走趙敏了。
多虧張無忌漸漸成長漸漸深諳世事后,才道出了那些話:“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對趙姑娘卻是刻骨銘心的相愛。”
說完事后張無忌不免背后一把冷汗。
好了,張無忌說完這些后,周姑娘便讓張無忌許她辦一件事,一件不違背俠義之道、無有損于光復之道的事。因為周姑娘聽了張無忌之言,到底已經(jīng)死了心思了,但是,卻還是要報復的。
嗯,周芷若,周姑娘,你的“雄才偉略”、心狠手辣,在下是佩服至極的。我想金庸鋪墊了周芷若那么多心狠手辣之事,想來也是想把周芷若寫成一個由心地善良之女變成腹黑走到底的人。畢竟金庸開始寫周芷若上吊自殺那一段,是有意讓韓林兒去通報張無忌的,最后是改了過來了,這不免太卑鄙了,想是觀眾不太能接受的緣故。
所以到底是為了讀者需要,最后用了很多的辯白替她辯解,末尾也將她寫得和眾人盡釋前嫌了。但是又埋下了要求張無忌為她做一件事的橋段。她最后的那句話還是保持了她性格里的狠毒的,張無忌問她是何事,她說:“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和趙家妹子成親之時,我便想到了……”
張無忌的筆驚得掉了下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8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