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一
這一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棗洗干凈,還準備好了幾片竹葉。
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的,然后放上兩顆大棗,再放上糯米,把竹葉包起來,最后用皮筋捆結(jié)實。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吃晚粽子,奶奶又給做了五絲線帶在手腕上。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二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在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還要賽龍舟。聽說,這都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當時,屈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可是國君卻不采納,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侵占,無奈之下,投江自殺,于是便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到江邊撒粽子的習(xí)俗。
端午節(jié)早上,我和母親去買了,花生,紅棗,米和粽葉,準備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母親把米和粽葉泡在水里,分別放到兩個大盆子放里面,又把花生和紅棗分別放在了兩個小碗里。最后母親找來了粗一點的繩子,剪了許多長長的線,然后對折在一起。一切準備就緒,包 粽子開始了!
母親讓我先看她包一個,然后我再拿一個,跟著她學(xué)。首先,母親拿了兩片粽葉,交錯放在一起,然后拿起剪刀,把粽葉一頭剪平,然后握起來,讓它成為一個圓錐形,哈哈,活像一個小漏斗。媽 媽對我說:“像小漏斗的這個地方?jīng)Q定了粽子的大小,一會你包時,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蔽尹c了點頭。母親又抓了一大把米放進小漏斗里,到一定位置時,要往里面到一點水。然后可以在 放米過程中放花生和紅棗。然后把漏斗上面的粽葉往下放,成為一個“立體三角形”,開始包,最后母親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緊緊的困住,“ok了!”母親笑著對我說。我看了看,哇,母親包 的真好!我一定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
我按照母親教我的步驟開始包粽子,拿兩個粽葉,交錯放,然后成為一個小漏斗,開始放米??墒?,粽葉在母親手里就很聽話,一到我這,不是這爛了,就是那爛了,導(dǎo)致漏米,撒了一地。母親說 :“你不要使太大勁,輕一點。”我按照母親給我的建議,重新開始??墒囚杖~像是跟我鬧脾氣一樣,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惱極了,把粽葉和米往旁邊一扔,不管了,氣呼呼的坐在那里。母親看了看我 ,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沒關(guān)系的,母親第一次包粽子也是這樣,還沒有你包的好呢!”聽了母親給我的鼓勵,我又振作起來,開始了包粽子。
這一次很成功,到最后纏繩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緊緊按著它。用很大力氣,把粽子纏了起來。呼,終于好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著我笑呢!
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很成功。通過這一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著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三
今天,又是作文班的戶外課,我真沒想到,今天的作文班戶外課是去我爸爸的家鄉(xiāng),萬江!
在戶外課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
包粽子要準備很多粽葉和糯米、脫了皮的綠豆、咸蛋黃和繩子。
我先看了阿姨示范包粽子,兩三下就包完了,別人看著都覺得很簡單,我也覺得很簡單。結(jié)果,簡單的包粽子變得非常難。
我學(xué)著阿姨的樣子,來包粽子。我先把兩片粽葉折成漏斗狀,接著往粽葉里放入一些糯米,然后把脫皮的綠豆放在糯米的上面,再放入一塊蛋黃和一塊五花肉,最后再放入脫皮的綠豆糯米,用兩片粽葉把那些可能會讓餡流出來的地方包住,再用繩子把整個粽子包住。
今天我很驚喜,會來到爸爸的家鄉(xiāng),原來爸爸的家鄉(xiāng)也很好玩,下次有機會我還想再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四
每一條彩繩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xí)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jīng)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jù)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yīng)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xí)俗吧!)這才突然反應(yīng)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xué)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shù)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jié)。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F(xiàn)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jīng)歷無數(shù)風(fēng)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fēng)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jié)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xí)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只是當看到同學(xué)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五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xué)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六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chǎn)生的。今天農(nóng)歷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它能和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清明、中秋節(jié)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jié)日的快樂。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更加隆重,端午節(jié)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jié)更加具有節(jié)日氣氛,你看現(xiàn)在離節(jié)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diào)的粽早有了改進,現(xiàn)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jié)日的氣氛。
想想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很多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里,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jié)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粽子映入眼簾,有咸的。甜的。辣的……家鄉(xiāng)的粽子別具風(fēng)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鄉(xiāng)粽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粽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么粽子嘛,哪里有家鄉(xiāng)粽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xiāng)明”家鄉(xiāng)的粽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印?/p>
我也想親手嘗試一下包粽子的樂趣,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早上當我趕到奶奶家的時候, 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包粽葉的東西,有粽葉、有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粽子的線。糯米雪白雪白的 ,像白雪一般。我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拿起幾片粽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時奶奶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里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后選 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又說:你還可以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最好吃的紅豆蜜棗粽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后開始包粽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放的 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時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奶奶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包好了。我再接 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粽子。雖然,這些粽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么精美,但是我心里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 動物粽子展覽嘛。
粽子包好了,有紅豆蜜棗粽、有豆沙粽、有蛋黃粽、還有豬肉粽。奶奶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粽子香味從鍋里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里想:粽子煮好以后,我是先吃那個 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粽子不好看,但是他們一定會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 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八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jié)這天,甜糯的粽子,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有孩子們的歡笑聲,讓整個小城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慶和歡樂里。
我們?nèi)叶际峭辽灵L的沙縣人,過端午時除了包粽子、喝雄黃酒外,還增添了洗百草浴、吃百草蛋這一習(xí)俗。
百草,要外婆家才有,城市里是找不齊的。端午這天一大早,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外婆家。當城市的喧囂離我遠去時,那芬芳的泥土氣息迎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深呼吸幾口。
到了外婆家,大家寒暄了幾句,就開始忙端午節(jié)的活兒了。
傍晚,外婆帶我和表弟去采百草。小草嫩綠,大艾芬芳,魚腥草隨風(fēng)起舞,葉下珠向我招手。采了幾種草藥后,外婆告訴我們接下來可以自由采百草了。我歡呼起來,像脫繩的野馬一樣奔跑,像破籠而出的鳥兒一樣自由。我精心挑了幾株看似普通卻長勢喜人的野草,還有一些山地葉和桑葉。我見田里有幾只鴨子,想起了“鴨子草”,這名字是我取的,它是一種葉片形狀像鴨子的草。我跑了幾百米,終于采到了這種草?!斑?,那是大艾嗎?”我聽見表弟疑惑不解的聲音?!安皇牵鞘堑毓先~?!蓖馄判Σ[瞇地說?!翱墒俏乙呀?jīng)把它采下來了!”看著表弟一臉的憨笑,我和外婆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外婆把百草丟入大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在屋子里彌漫開來。待水沸騰時,外婆把雞蛋放入百草水中煮。百草蛋煮熟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蛋放在桌上敲擊,小心翼翼地剝殼,然后輕捏雞蛋,往嘴邊一送,一口下去,一股混著百草味的蛋香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吃完百草蛋和熱騰騰的粽子,外婆便用煮過的百草水給我洗澡。我像只歡快的小鴨子一樣,一頭扎進棕黑色的百草水里。百草的`芳香讓我歡欣不已,我不禁閉上雙眼,輕輕地往身上潑水,讓身體的每一寸肌膚盡情地享受這清香的禮遇。洗完百草浴后,我聞著從身上散發(fā)出的淡淡百草味,覺得渾身輕松自在,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是夜,到處燈火閃爍,小山村的寧靜與節(jié)日的喜慶融在一起,是那樣安詳,那樣迷人。端午是糯香的粽子,端午是帶勁的雄黃酒,端午是中華民族的龍舟,但在我的心中,端午,還是那散發(fā)著清香的百草和浸潤過百草水的蛋香。
“端午,端午,過端午。端午,端午,過端午。過呀么過端午……”
端午節(jié)包粽子字篇九
在端午節(jié)里家家都要吃棕子,據(jù)說這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棕子雖好吃,可是包并不容易了。
記得一次端午節(jié),我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學(xué)包粽子必須要知道包粽子的四大步驟,①選擇合適的粽葉和材料;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③把豬肉塞進糯米里,包好;④用線把包好的棕子捆住,打結(jié)。
奶奶拿出用水煮過的棕葉,還有翻炒過的糯米,還有調(diào)好味道的五花肉,還有一些花生和豆子,我們準備“操作”了。
只見奶奶的兩只手快速地把兩片棕葉折成三角形似的,然后,拿適合糯米放在上面,撒一些豆子,放上五花肉,再撒些糯米在上面,包好。奶奶的手熟練地上下飛騰著,就把粽子捆好了。不一會一只飽滿的三角形棕子就包好了,這真不愧是熟能生巧!
而我按照著步驟認真包,可是這粽子非與我鬧脾氣不可。忙了半天,一個粽子也沒有包成,我可“不服氣”了,難道這小小的棕子能困住我嗎?這也太小瞧我了。奶奶見了,就在一邊耐心地教我,我認真地學(xué)著。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棕子,可是不太好看,不過,對我而言,已經(jīng)很好了,很棒了。
粽子包好了,就開始煮了。奶奶先往鍋里加入許多水,然后開始煮。煮了整整一個下午,盼了整整一個下午,粽子終于可以出鍋了。一掀開鍋蓋,一股熱氣帶著棕子的香味沖了出來,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往嘴里送。吃進嘴里,軟綿綿的,帶著一絲絲肉香,而且有嚼勁,好吃極了。
在那一個端午節(jié)里我不但與奶奶學(xué)到了包粽子的手藝,還明白了功夫不負有心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8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