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無止境的作文題目篇一
酸:酸葡萄
上課回答問題時,難免會用錯幾個詞兒,這是總會招來“高才生”的白眼,無奈,只得咽下去這一顆酸葡萄。
甜:蜂蜜甜
“ xxx同學在課堂表現(xiàn)中十分突出,大家要多向他學習……“你聽,班主任老師又在表揚誰呢?當然是表揚本帥哥我啦,老天爺呀,下次讓“表揚雨”來得更猛些吧!
苦:苦瓜苦
回答問題時,老師應該是嫌我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太多啦,于是就叫別的同學來回答,不行,我還年輕,不能讓一肚子才華流失,但這條苦瓜還是得吃下去。
辣:辣椒辣
上課老師叫我回答問題時,因記憶問題常常把答案忘記,于是老師生氣地叫我坐下。有一次,一位同學回答問題時也把答案給忘記啦,老師笑著對我說:“你的影響力好大?!?/p>
麻:花椒麻
我上課愛回答問題,老舉手,站起來老忘詞。老師對我又愛又恨。因為忘詞挨批評,完事還舉手,老師說我越挫越勇。自從老師講了子路的故事后,同學給我取了個外號,叫“子路二代”,真的很麻。
我的介紹完啦,估計你也笑完啦。
學無止境的作文題目篇二
三月二十一日有幸與校領導及幾位同事一起去口前參加了一個“快樂心作文教學”活動。學校能給我這次機會我很珍惜,在這次學習活動中,聽了曾曦博士的作文課,真是讓我打開眼界,并感到“快樂心作文”這個課題值得參與。下面把這次學習的體會簡單整理如下:
一、模仿也是學習。
上課伊始曾曦博士就與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他的聲音及表情那么的親切,讓五年級的孩子們感覺就像與熟人聊天一樣。曾曦博士從課前的溝通問候引出了經(jīng)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并以自己的教學實例引導孩子門仿寫《找媽媽》。孩子們覺得都很容易。
二、由淺入深,循循善誘。
《找媽媽》這個半命題作文交給孩子們后,曾曦博士有馬上給孩子們拔高了難度,不寫“找媽媽”了,只給出了一個“找”字《找》,用巧妙語言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由找看得見的東西到找看不見的東西,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一下被點燃了,一時間想到了《小鳥找食物》、《小朋友找家》、《螢火蟲找友誼》等等許多內(nèi)容。曾曦博士趁熱打鐵又一次提高了難度,“‘找’字也不準出現(xiàn)了,只給一條橫線《》,你還能寫嗎?”,學生們的斗志再次被激發(fā),曾曦博士以自己教過的學生的一篇中考滿分作文《收集陽光》為例打開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寫作素材。
三、體現(xiàn)自主,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一堂作文指導課曾曦博士上得象聊天一樣自然,到孩子們動筆習作的時候了,曾曦博士出示了三個不同層次的題目供孩子門自由選擇:偷懶省事級《找媽媽》,超越自我級《找》,挑戰(zhàn)大師級《》。孩子回班級寫作文的時候還是戀戀不舍地,不愿意離開那間大教室,可見一堂出色的課是多么讓學生留戀,一位智慧幽默的教師是多么令學生不舍。四十分鐘過后,孩子們的習作完成了。經(jīng)統(tǒng)計,偷懶省事級的最少,只2人寫,挑戰(zhàn)大師級的十來個人寫。曾曦博士念了2篇學生習作,《螢火蟲找友誼》、《去年的小魚》,非常精彩,字里行間充滿著童真、善良,不遜色與報刊雜志上的兒童文學,得了在座老師的熱烈掌聲。
四、作文課重在“教方法”,“激活學生頭腦中的材料”。
這堂作文指導課曾曦博士教給孩子們的方法就是貫穿整堂課的“一次次地問,一次次地答”。曾曦博士在課后給我們做的講座中提到,作文課能教給孩子們的`只有方法,其他的諸如孩子的情感體驗,寫作素材等等,不是我們教師所能教的,教師課堂能做的只是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
觀摩了名師的課堂,聆聽了名師的講座,使我真的受益匪淺,我要以這次學習的收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完善自我。
學無止境的作文題目篇三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杜郎口,你在忽悠中國教育》,大致內(nèi)容是,作者在杜郎口考察學習了一天,生發(fā)出了很多感慨,由疑惑到鄙視、憤怒,繼而是聲討。也許這里面真的有問題存在,但我們要思考的是,出來學習,我們是來取其精華的,還是來挑剔苛責的?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中這樣說過,“教師們通常對于別人批評自己的工作是極度反感的,然而指起別人的工作來卻言辭有加。這樣的陋習使他們本身的學習態(tài)度出現(xiàn)根本性的欠缺。”“既然是參觀別人的學校,就應該虛心地從那所學校的實情和教學實況中學點東西回來。”所以,我們要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tài)。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禪師。有一天,一名學者特地來向南隱問禪。南隱給他倒茶,杯滿之后還繼續(xù)注入,這位學者眼睜睜地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于說道:“已經(jīng)滿了,不能再倒了?!蹦想[意味深長地說:“你的心就像這只杯子一樣,里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給你說禪?”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有些人總是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甚至目空一切,這又怎能接受其它事物呢?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心里裝滿了自己的想法,又怎能裝進新的知識呢?倒空是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姿態(tài),是一種謙卑的表現(xiàn)。只有空才能容納,只有低才能接受。只有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放下,才能汲取新的知識,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倒空了自己的杯子,我們就應該真正從別人那里學點東西回來。杜郎口中學曾是一所遠近聞名的薄弱學校,它偏僻閉塞,設備簡陋,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厭學情緒嚴重,面臨著被撤的危險。那是什么讓這所瀕臨撤并的農(nóng)村中學能夠聞名全國呢?這才是我們?nèi)W習時應該帶著的問題。
也許這所學校并不像人們參觀前預想的那樣完美,正如這位網(wǎng)友所說的,“也許這才是他們真正的課堂,一個和中國大部分中學課堂一樣的課堂,有試卷,有考試,有上課說話的學生,有上課做小動作的學生?!敝灰锌几呖嫉闹笓]棒不變,學校就會存在有考試的市場;只要是孩子,就不可避免地會有個別人有些好動,即使動作幅度很小。心存挑剔,就會看到滿眼缺點;虛懷若谷,就會看到很多精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課堂的取消話語霸權、校園內(nèi)隨處可見的標語條及知識點等,這些不都是人家的可取之處嗎?我們學習,就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精髓。
具體情況還應該具體分析,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在杜郎口的課堂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課桌椅分小組相對集中擺放,一般是六至八個學生為一個小組,相對而坐。我們學習剛回來時,課桌椅也讓分小組集中擺放,三面墻壁上掛有很多小黑板,但幾天之后發(fā)現(xiàn)這樣下來學生的自覺性不太強,“兵教兵,兵帶兵”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們就趕快調(diào)整方案,重在學習思想精華,而不在乎形式。
于是,我們在結合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等學校先進教改模式精華的基礎上,根據(jù)我們的實際確立了一項課堂教改實驗課題。其基本做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小組活動為中心,以“教學案”為載體,學生當堂學習交流,當堂落實達標,真正把課堂、把時間還給學生。雖然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有過迷茫,也有過困惑,但我們且思且行。堅持的結果是學生進步了,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了,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運用的做法是正確的。
只要我們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tài),就一定能讓路越走越寬!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87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