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列夫.托爾斯泰
參加完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培訓,認真學習教育專家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小學科學在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容小覷,立足科學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科學的重要任務。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yǎng),是指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探究活動等過程獲取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這些科學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著科學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下面談一下我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點做法和體會
科學探究實驗,學生親自動手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6課《聲音的產生》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實驗,給孩子們提供了燒杯、水、音叉、橡皮錘、帶線的小紙球,設置了三個小實驗,并填寫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
實驗一:橡皮錘敲擊音叉,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在
水面上;
實驗二:橡皮錘敲擊音叉,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靠近帶線的小紙球;
實驗三:橡皮錘敲擊音叉,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在耳邊,然后用手按住音叉
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親自試驗!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把“聽的見”的聲音轉化為“看的見”的現象,每位同學都對實驗現象入眼入心,實驗結論入腦入神,實驗結果有目共睹,不言而喻。
科學探究實驗,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模式,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13課《溶解的快慢》,科學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對比試驗,已經“閃亮登場”:
猜想:影響白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學生會根據日常生活說出熱水、攪拌、碾碎等因素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想探究“攪拌”這一因素影響溶解快慢時,其它因素能不能變?比如水的溫度,水的質量,糖的形狀,糖的質量
學生于是形成一種思維模式:探究某一因素影響實驗結果時,只讓這一個因素改變,其他因素是不能變的,引出“對比試驗”這一探究方法,每用對比試驗,一定找出哪一個因素改變,那些因素不改變。
當然,探究溫度、壓碎等影響溶解速度時,學生很快會說出變的因素和不變的因素來
以后的科學探究中,“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食物發(fā)霉條件”、“怎樣讓植物長得更好”、“電磁鐵磁性強弱跟那些因素有關”等等很多實驗都用到了對比試驗,包括初中的“影響電阻大小因素”“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等,所以,小學科學里的探究實驗,可以讓學生從小形成科學實驗正確的思維模式,是受益終生的。
科學探究實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每次的科學探究實驗,都會需要實驗目的、實驗猜想、實驗步驟、實驗器材、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這一系列項目,實驗報告便是對這一過程的完整記錄,需要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記錄數據和現象,有時是靠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小年紀,便有了分工合作的團隊意識,探究實驗,會讓學生做事善始善終,既獨立思考,又團結合作。
科學作為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代表著一種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是當代公民必備的素質??茖W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任,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親身體驗,學會尊重事實,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他們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低段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培訓總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9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