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一
昨天我跳好舞正趕上天虹舉辦的萬圣節(jié)活動,還正好遇上我幼兒園的胡老師。她在教一群孩子做南瓜燈,于是我也加入進去了。
我先用陶泥揉了一個圓再把上面壓平,然后把當中挖空再在外面刻上眼睛和嘴巴,在拿了塊泥做了只蓋子,最后涂上顏料一只南瓜燈就做好了。然后我又去做帽子了,先在黑色的卡紙上畫一個大大的圓再把它剪下來,然后剪去其中一部分后用雙面膠連接兩頭,然后我就開始裝飾帽子了不一會兒就大功告成了——一頂漂亮的帽子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
然后我又做了一件披風,你們猜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是用垃圾袋做的哦。首先把它打開剪開一個口,再裝飾一下一件披風就做好了。
最后我去做了一個面具,先畫一個輪廓再畫上眼睛剪下來,邊上打兩個孔穿上橡皮筋畫上花紋就好了。
我覺得今天真開心!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二
萬圣節(jié)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的恐怖模樣或是制作南瓜燈等習俗,大多都與古代的一些宗教色彩有關系。
萬圣節(jié)起源于公元前古代克爾特人的山姆漢節(jié)。山姆汗是位死神,也稱黑暗王子??藸柼厝硕枷嘈?,10月31日那天,他要把一年中死亡者的靈魂都聚集在一起獻給克爾特人的上帝。太陽神也把那天視為節(jié)日,并接受人們對他的感激,感謝他給人們帶來了一年的豐收。
公元前55年,羅馬人入侵英國時,把紀念果樹女神帕莫娜的果樹節(jié)習俗溶入慶豐收的活動中??藸柼厝说男履隇?1月1日,它標志著冬天的開始和死神統(tǒng)治的開始。克爾特人中的巫師召來魔力降妖?,F(xiàn)在萬圣節(jié)前夜出現(xiàn)鬼怪、妖精、巫婆、骷髏、黑貓、面具、篝火等均出自自這一習俗。
在萬圣節(jié)前夜,人們還講鬼故事,這一習俗也出自古代克爾特人的巫師之術。他們在高山上燃起大堆大堆的篝火,以感謝太陽神,同時也為了嚇跑惡魔。他們坐在篝火旁,邊觀看通紅的火苗,邊講述自己可怕的經(jīng)歷。巫婆們也占卦算命。黑貓被認為是巫婆帶來的吉祥物,也有的認為是巫婆的化身。
現(xiàn)在的萬圣節(jié)前夜習俗雖然歡快熱鬧而不枯燥無味,但卻與古代的祭鬼習俗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孩子們穿鬼怪的服裝,戴假而具,戴巫婆帽,咬懸掛的蘋果,吃玉米糖,手提南瓜燈籠,邊走邊說:“不給糖,要倒霉”等,這些習俗都是早已消失的古代習俗的繼續(xù)。
南瓜燈籠是萬圣節(jié)前夜的最重要標志,它起源于愛爾蘭。傳說是這樣的:有個叫杰克的人很是吝嗇,被上帝趕出了天堂,但他又由于捉弄撤旦而被驅逐出地獄,罰他手提燈籠照路,永遠行走在人間。在愛爾蘭,燈籠是挖空了的大土豆和蘿卜制成的,中間點燃極細的蠟燭。同樣,“不給糖,要倒霉”的用語也出身愛爾蘭。那時,孩子們以muck olla的名義挨家挨戶乞討食品,以供萬圣節(jié)前夜的慶祝活動中食用。英格蘭兒童則在萬圣節(jié)前夜穿著別人的衣服,頭戴面具,乞討“鬼魂糕”。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三
盼星星盼月亮的我終于盼到了這一天:萬圣節(jié)。 在今天,英語老師特地把我們分成了5個小組。我們是第一小組,緊接著二組、三組、四組、五組都一一就位,我們歡呼雀躍,期待著下午第一節(jié)課。 在下午第一節(jié)課一打鈴,我們大家都坐立不安。我們第一組更是額頭上冒冷汗,手緊緊地握著,手心里滲出了汗水,接著又滲透我的衣服,雙腿不停地抖,像是馬上要發(fā)生大災難。緊接著,老師口中吐出7個字:第一組的上來表演。我們一上講臺,班上死氣沉沉的氣氛被打破了,觀眾的雙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臺上的所有人。 我們帶著南瓜帽,提著南瓜燈心;帶著巫婆帽,披著巫婆披風開始了萬圣節(jié)的表演。 我們在臺上大叫:“trick or treat?!边@是一種要糖的方式,可把同學們弄地哄堂大笑,表演的我們也連笑不止。在巫婆的魔術下,我們一下子就就了下來,巫婆一變魔術,巫婆帽里出現(xiàn)了一帽子的糖,我們?nèi)酉氯ィ蠹爷偪竦膿?,誰也不讓誰。緊接著,二、三、四、五組都上來表演,但是都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我們成了最后的贏家。 萬圣節(jié)表演結術了,雖然只有一節(jié)課時間,但我們知道了萬圣節(jié)的習俗,也知道了老師的用意。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四
今天是萬圣節(jié),我和黃頎旋、席夢茹、詹思克約好,也來過一過西方人的節(jié)日。
晚上七點,我們準時到達了集合點——席夢茹家。我們跑到席夢茹的房間里,拿出我的繪畫臉譜(一種可以在人臉上畫畫的臘筆),畫了起來。我先把自己的眼睛涂紅,再把鼻子涂黑,又把眉毛涂白……很快我的臉譜就畫好了。我對著鏡子一看,哇!簡直是一個怪物,連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再看看別人,詹思克都快成泰國人妖了:她把眉毛涂成藍色,還畫上了胡子。
臉譜畫完了,我們就拿著手電到席夢茹家邊上的小區(qū)里玩。因為爸爸不但跟著我們,而且還不讓我們?nèi)デ脛e人家的門,我們只能在小區(qū)里走來走去。
走了一會兒,我們實在憋得難受。我眼珠一轉,有了!就對爸爸說:“爸爸,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jīng)很安全了,你就別‘跟蹤’我們了吧!”爸爸答應了。
立刻,我們像脫疆的馬兒一樣跑到一家小店里,大聲喊道:“萬圣節(jié)快樂!你們是要惡作劇,還是要好好招待一下我們呢?”可是,小店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萬圣節(jié),竟一點反應也沒有,我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小店。
走在路上,我提議:“小店沒門,不好玩。我們到小區(qū)里去敲門吧!”大家都點頭同意。又有人說:“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萬圣節(jié),我們就不要讓他們請客,也不要惡作劇了。我們把門敲開,道一聲‘萬圣節(jié)快樂,拜拜!’然后就走。”所有人都說是個好主意。
我們選了一戶人家,由我去敲門。我敲開門,說:“萬圣節(jié)快樂!”主人可能是嚇壞了,一點反應也沒有。而我看到主人一副吃驚的樣子,也十分尷尬,連忙說了聲:“拜拜!”后“逃離現(xiàn)場”。
然后,我們又找了一戶人家,這一次,我不敢?guī)ь^敲門了。可其他人也不敢去敲門。我們商量用“黑白配”的方法選出誰帶頭敲門。誰知,被選中的竟然是膽子最小的席夢茹,她死活不肯帶頭敲門。我很生氣地說:“有什么好害怕的,我示范給你看!”于是,我又故伎重演,敲了一戶人家的門。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尋找目標。忽然,我看見有一幢樓房燈火通明,我想:“在這幢樓里敲門,一定沒有人害怕?!庇谑牵覀円恍兴娜艘黄鹱叩侥谴睒乔?。但是,我們剛走了幾步樓梯,我發(fā)現(xiàn)不對頭,大聲喊道:“停、停、停!這不是居民樓,而是居委會!”我的喊叫聲惹得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
最后,我們又找了一戶人家。這一次,我們準備一起去敲門。我們敲開門,一起喊:“萬圣節(jié)快樂!”想不到,開門的阿姨馬上說:“我找找看有沒有糖果”,哈哈!敲了三戶人家的門,終于有人主動請客了!我們高興得差點蹦起來。這時,那個阿姨拿著一包糖果走過來,說:“萬圣節(jié)快樂!”我們千恩萬謝,說了n次謝謝后,道聲:“拜拜!”路上,我們“口水直下三千尺”。但我說:“既然爸爸不讓我們敲門,那我們就把我們的勝利果實給他瞧瞧?!蔽业倪@句話,把大家的饞蟲打了回去。我們飛快地跑回席夢如家,大聲叫道:“爸爸,快看我們的勝利果實!”爸爸驚奇地問:“你們真的去敲門啦?”我們得意地說:“是——的——”然后,我們就到客廳里,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糖。因為這是我們的勝利果實,所以,這使原本就美味的糖更美味了。
吃完糖,爸爸不再讓我們出去玩,讓我們在房間里玩。我們一會兒玩席夢茹的古箏,一會兒玩席夢茹的點讀機,開心極了。
萬圣節(jié)真好玩呀,要是每個月都有一次萬圣節(jié),那該多好哇!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五
萬圣節(jié)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萬圣夜已經(jīng)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jié)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jié)日。萬圣夜在11月1日的前一夜,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jié)日,就好像五朔節(jié)是贊美春天的節(jié)日一樣。
西方很多民族都在萬圣節(jié)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圣節(jié)之夜。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圣節(jié)之夜”。萬圣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jié)”。華語地區(qū)常將萬圣夜誤稱為萬圣節(jié)。“hallow”來源于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qū)域,萬圣節(jié)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jié)日,從萬圣夜后午夜開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續(xù)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tǒng)統(tǒng)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zhàn)心驚的了。于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并嚴密監(jiān)視這些惡鬼。
萬圣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qū)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于是人們不再把這節(jié)日僅僅用來贊美秋光,而是讓它變成一場真正的“狂歡”。而臉譜化妝是萬圣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目之一。
(流傳較廣的傳說)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jié)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美國加州舉辦水下刻南瓜燈大賽。他 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后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于是人們就在這一天 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后,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 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占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圣節(jié)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 祝豐收的節(jié)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游蕩的妖魔。這也就是先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圣節(jié)的由來。時間流逝,萬圣節(jié)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 征萬圣節(jié)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萬圣節(jié)及萬圣節(jié)前夜也來自于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jié)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圣節(jié)前夜起源于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samhain,薩溫節(jié)),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志,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jié)”。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游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鬼節(jié)是一年中很特別的日子,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在這個時候悼念他們死去的親友。這些人相信, 死去的靈魂會在這一天來到人世間,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們?nèi)计痼艋?,舉辦盛宴以求好運。
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yōu)榱藟褐七@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tǒng),就把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圣節(jié),紀念天主教的圣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jié),后有萬圣節(jié)。然而,異教徒除了在萬圣節(jié)對天主教圣人表示尊敬之外,仍繼續(xù)在10月31日慶祝鬼節(jié)。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六
這周五,我參加了英語培訓班的“萬圣節(jié)”活動,感受到了濃重的西方文化。
步入大堂,我就得到一個南瓜兜,拆開一看,里面竟是一件紅領黑邊的斗篷。于是我立馬搖身一變,變成了德古拉吸血鬼伯爵,混入浩浩蕩蕩的怪物大軍里,向著黑暗進發(fā)。
進入鬼怪們最喜愛的黑暗世界里,我們開始尋找南瓜燈。傳說南瓜燈是一個叫杰克的人玩弄了惡魔,死后既不能進天堂,也不能入地獄,他只好提著南瓜,里面裝著魔鬼給他的鬼火來照明道路,無休止地走著。而現(xiàn)在,南瓜燈卻成了萬圣節(jié)的標識,是萬圣節(jié)必不可少的裝飾。
我沖進房間里尋找。咦,黑漆漆的屋子里,為什么會有亮光在一閃一閃地發(fā)亮呢?走近一看,我這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南瓜燈。我趕緊拾起來,為了抓緊時間,我快速“掃蕩”了幾個教室,卻碰到了不少“攔路虎”。我不得一一回答它們的英語問題才得以脫身。一路上,我過五關斬六將,也只找到了五個南瓜燈。
到了“南瓜燈收購處”我換到一個真正的南瓜燈,拿著自己的勝利品,我又去參加了“啃蘋果”大賽。水盆里清澈的水上浮著幾個紅通通的蘋果,我努力把臉潛下去,狠命一咬,結果卻只喝了一大口水,引得旁邊的同學哄堂大笑??磥?,咬蘋果可真是個體力活,口水都快流一盆了??粗鴦e人都咬到蘋果,我很著急,臉得憋通紅,等到一個蘋果漂到我的面前,我急中生智一咬。嘿,居然被我咬到了。我得意極了,又朝另一個目標發(fā)動進攻……最終,我們小組得了14分的好成績。
這次萬圣節(jié)旅程,我笑過、嗨過、享受過,期待下一個萬圣節(jié)的到來……
萬圣節(jié)萬圣節(jié)篇七
在“萬圣節(jié)”這一天(十月三十一日),基督徒們會挨家挨戶的乞求“靈魂餅”(一中含葡萄干的四方形面包。)作為回報,基督徒們會為該家逝去的親人祈禱(一種被視為幫助逝者盡快進入天堂的儀式),以他們對所受到的寬帶的感謝。
慶?!叭f圣節(jié)”的習慣和從歐洲各處到達美洲的移民一起,在十九世紀來到了美國。
十九世紀末,西部開發(fā)者的妻子們開始了在萬圣節(jié)給孩子們發(fā)糖果。這個習慣是為了避免孩子們的其他惡作劇行為。不久,“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 這一句孩子們的名言,開始廣泛流傳。
前天是萬圣節(jié),可是因為我生病了,不能去“不給糖就搗亂”, 也不能在門口給小孩子們發(fā)糖。于是我便把特意去把買的巧克力和糖果放在了一個橘黃色的籃子里,把它擺在了門口。 坐在窗邊,我享受著節(jié)日的溫暖。
到了六點鐘,窗外街上的人漸漸地多了,小孩子們都穿著奇裝異服,手里提著巨大的籃子,到鄰居家去“串門”。 他們的身后是那些同樣快樂的大人,靜靜的跟在小孩子們的后面。
不一會兒,就有人向我家的門口走來,遠遠地看,好像是兩個滾動的皮球。慢慢地,兩個“皮球”離我越來越近,仔細一看,原來是兩個孩子。右邊是一個大概不到三歲的小女孩,打扮得像一個白雪公主,提著與自己不成比例的大籃子,像企鵝一樣吃力的向前走。她的手緊握著“另一支皮球”,其實是一個看上去大概五六歲的男孩。我想,那一定是她的哥哥。走到籃子前,我看清楚了他們的臉:小女孩的臉肉嘟嘟的,一雙藍色的大眼睛里透著好奇與歡喜。我想這一定是個愛美的小女孩,看,她穿的多么漂亮!感覺就好像真的小公主。她的哥哥,身上穿著蜘蛛俠的連身衣,同樣的藍眼睛,只不過充滿了淘氣調(diào)皮。 走到籃子前,他們看到了那些誘人糖果,雖然誘人,他們還是很有禮貌的挑了一個自己最喜歡吃的樣式,然后便開開心心的離開了。遠處,一個男人正向他們招手,示意著“過馬路要小心”。他們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另一棟房子的大樹邊。我想他們一定沒有注意到窗內(nèi)那個憂傷的女孩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7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