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城讀后感50字篇一
縱觀整部小說,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可以說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他無論是愛情,婚姻,事業(yè),求學上都是坎坷的。他與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四個人的故事可謂是跌宕起伏。他被鮑小姐誘惑,不喜歡蘇小姐卻一直遲遲不敢直說。自己心儀的唐小姐,好不容易有了一段開心的日子,卻被蘇小姐從中作梗,而最后卻娶了平凡的孫柔嘉。這些感情糾葛,每每都因自己的怯弱,不敢多言,言不由衷而使自己陷入困境。這是一座情感的圍城,城中爾虞我詐,明爭暗斗,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
這并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更多的是批判,諷刺。錢鐘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言,批判當時的人頑固不化,崇洋;諷刺人性的虛偽,奸詐,虛榮;調侃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人的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如:“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給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
錢鐘書先生用一個充滿悲劇性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其實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
的確,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每個人,每件事都是組成這個圍城的元素。你可以喜歡它,你也可以憎惡它。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逃不出的命運。生活的圍城并不重要,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平常心,開心,精彩地度過每一天,這樣就好。
圍城讀后感50字篇二
《圍城》是我上高一的時候借的書,那時候班主任還是語文老師,我還沒想好到底是學文還是學理。那時候并不太了解錢鐘書,只覺得封面好看,借來就一直放著,偶爾翻兩頁看看。
看了什么也不記得了,只記得生平第一次被老師當眾辱罵,我哭得很兇,剩下的半個學期都在自暴自棄。唯一的'念頭就是不想在理科班待下去了。那時候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就以為哲學是自己畢生所愛。學文科就能學哲學,學文科就能逃避理化生,學文科就能逃避所有的嘲笑。那時候學文科這個念頭就成了我唯一的向往。
后來我真如愿讀了文科,才覺得文科也不過如此,每天重復枯燥的知識點和答題技巧,日子長得望不到邊。完全沒有我心心念念的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有一種待在圍城之中,想逃又逃不出去的無奈。
如今五年過去了,我終于能夠好好坐下來讀一讀《圍城》,才發(fā)現自己文學天賦實在有限,足足半月有余,也只是略微領略到了一些中文之美。直到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隱隱明白,原來自己也不過是錢老先生筆下的“城中人”,像迫切渴望成長一樣渴望被理解、被認同,渴望證明自己。等到漸漸長大才發(fā)現,原來自己曾經向往乃至崇拜的價值,其實也不值一提。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人無論如何掙扎都逃脫不了被束縛的命運。
圍城讀后感50字篇三
很久之前就知道了那句著名的婚姻圍城論,現在終于有幸拜讀了這本大作,所幸并未讓我失望。
書中講述了方漸鴻留學歸來到他最后結婚以后一系列的事情描繪了人間百態(tài)。錢老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勾心斗角描寫的很是生動,記得我在看他和趙辛眉他們去大學路上那段看的我簡直頭疼,人和人之間就是這樣啊,各種雞毛蒜皮,感覺好麻煩。對于他和唐小姐的戀愛真的是深表惋惜,本來是相愛的兩個人卻陰差陽錯分開了。想想自己也有這種吧,明明知道是這樣,但又無可奈何。
關于其中的語言是真的佩服,金句太多了,睡眠這東西脾氣很怪,你不要他,偏來找你,請他,哄他,千方百計勾引他,他卻躲的影子都不見了。寫的'真好,我怎么就寫不出這樣的句子。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所以說有人說希望錢鐘書可以和張愛玲在一起,看兩個人誰能刻薄死誰。
除了圍城論還有那段著名的葡萄論: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好有哲理。
諷刺主義幽默下的眾生百態(tài)~
圍城讀后感50字篇四
讀前半段,折服于語言的藝術和對生活的洞察,沉浸在歡快啼笑之中,到后面展現婚姻的現實,壓抑、感傷,像冷氣涌進沒蓋好的被子(大冬天睡覺有點冷),透過語言與啼笑,直到小說結束仍久久不散。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相戀、相愛的兩個人結了婚,然后困在婚姻的城堡。方鴻漸與孫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說方愛的是唐小姐,不是孫,曹元朗與蘇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說蘇愛的是方,不是曹,趙辛楣愛的是蘇小姐,也娶了別人。那如果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呢,可能也沒什么不同,結婚之后依然是各種圍困。作者沒有讓方與唐小姐成為眷屬,或許也是想留下一些美好的想象吧。
看完書末楊絳先生附文,又覺得圍城沒那么可怕,錢老先生本身就超脫圍城之外,就像沒有圍困的城堡,無所謂想進去想出來。
楊先生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大笑,“我大笑,是驚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鏡’。鐘書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認我笑得不錯,也帶著幾分得意”,這恩愛秀的,圍城在哪兒呢。
當然楊老和錢老都是智者,“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圍城大概就是這樣變愛巢的吧,方與孫若能看這么透徹,或許結局也會不一樣吧。
第一本讀完有沖動寫書評的書,愿合適的書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
圍城讀后感50字篇五
第三次掀開這本書,每次看得感受都不同,自問世上有多少方鴻漸?
年輕的時候驕傲自詡不凡,在最好的時段被大家包容吹捧。
但遲早社會會揭開你的面具,發(fā)現下面的你軟弱無能,假的文憑,一般的家世,不中用的傲氣。
你看不上愛耍小聰明的蘇小姐,你放棄了你的紅玫瑰唐小姐,生活開始磨平你的棱角,它給了你一段世俗的婚姻,你的存在對于她而言是自保,是可以掌控,然后開始了一段充滿對生活妥協(xié)的婚姻,處處都是瑣碎的吵鬧。
然后慢慢發(fā)現你的每次謀生都需要仰仗你當初的朋友,曾經愛慕你的女生在你面前輕視你與你的妻子。
你的`人生一路下滑,這時你覺得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其實你是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軌跡的,你可以掙脫這桎梏,你在留學時本可以努力拼搏獲得博士學位,在上海時本可以不與周家翻臉,你再拒絕了蘇小姐本可以放手追求你的紅玫瑰,你甚至在三閭大學可以試著謙虛去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可你沒有,你終究是不中用的無能。
可被困在圍城里的何止你一個,世俗之人都囿于這圍城中,我也在進圍城的路上。
圍城讀后感50字篇六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秶恰肥且槐粳F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也是一副市井百態(tài)圖。作者用辛辣的筆鋒,一針見血地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的中國人展現出來。
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漸鴻的一切遭遇——畢業(yè)、失戀、任教、結婚……無疑不都是在“圍城”內外進進出出,這一切的目的也不過是要闡發(fā)結婚就如身陷圍城一樣。但我想方漸鴻到底娶的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婚姻的不美滿似乎還可以理解。而錢鐘書先生如果讓他與心上人唐曉芙成為眷屬,婚后再吵架鬧翻,那么“如果取了意中人也不過爾爾,結婚后發(fā)現自己取的總不是意中人”“圍城”會不會更加牢不可破呢?不過作者是偏愛唐曉芙的,不愿讓她嫁給方漸鴻。盡管這樣,其實《圍城》還是一樣的精彩。
也許題目的選取不僅僅是把婚姻比作了圍城,它更是指著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我們一直在一個空間里繞圈,突然發(fā)現了更令人向往的空間,就費盡心思的進入了新的'空間中,卻依舊是不停的繞圈,又想去其他的空間,從一個籠子跳到另一個籠子,不停的重復,卻樂此不疲。
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事業(yè)、家庭……它們都想一座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
《圍城》不得不說是1篇極好的小說,我感覺一遍是不足以理解的,必須再讀,多讀,才能更好的理解小說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6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