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世說新語詠雪教學設(shè)計世說新語詠雪教學目標篇一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調(diào)了個人經(jīng)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yǎng)。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nèi)心,理解人物品質(zhì)。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設(shè)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chǔ),以達到“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xiāng)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shè)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nèi)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diào)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jié)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jié)合你自己的感受,談?wù)勀愕哪X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shè)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guān)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jié)。)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yún)堑氐挠甑拇_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nèi)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jié):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這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么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tài)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tài)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nèi)心。(齊讀)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nèi)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nèi)心,感悟人物品質(zhì)(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nèi)心。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huán)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nèi)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zhì)奠定基礎(chǔ)。)
(2)指名發(fā)言。
(3)情境創(chuàng)設(shè),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仍然采用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jīng)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jīng)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jīng)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zhì)。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3)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總結(jié):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
(設(shè)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nèi)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六、板書設(shè)計
世說新語詠雪教學設(shè)計世說新語詠雪教學目標篇二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shè)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chǔ)。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wù)勀愕木唧w做法。
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jié)
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詠雪教學設(shè)計世說新語詠雪教學目標篇三
《世說新語》兩則 教學設(shè)計由查字典語文小編整理并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查字典語文網(wǎng),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②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詠雪》
一、預習課文:
2.質(zhì)疑問難。
3.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1.導入設(shè)計:
說說你知道的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曹沖稱象、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
同學們,其實像他們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作者、作品簡介:
(1)劉義慶劉義慶(403—約443),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diào)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2)《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后漢至南朝劉宋王朝人物的遺聞軼事的雜史。依內(nèi)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
三、學習新課: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2.二讀課文,理解詞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家庭聚會),與兒女(子侄輩,指年輕一代)講論文義。
俄而(不久,一會兒)雪驟,公欣然(高興)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差不多)可擬(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風起?!?/p>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三讀課文,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4.四讀課文,研討問題:
(融洽歡快輕松。)
②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撒鹽”一喻只有物象而無意蘊。)
③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5.五讀課文能背誦。
四、拓展延伸:
1.討論: 對文中“公大笑樂”一句有不同解釋,你如何看法:
(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②“笑”前喻,“樂”后喻;③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
2.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并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請欣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毛澤東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李白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五、課堂總結(jié):
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業(yè):
1.當詠出喻雪佳句后,謝太傅全家人的心情會有什么反應(yīng)?
2.請你體味“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
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
一、復習檢查
背誦、翻譯課文。
二、導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謝道蘊這個才女,這節(jié)課我們將認識陳元方這個神童。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強調(diào)不----通“否”。)
2. 學生小聲跟著讀,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3.齊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字句
1.快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及翻譯資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難處做上記號。
指名2個學生質(zhì)疑字句,師生共同答疑 。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樣,離開乃:才)
②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約同行 委:丟下,舍去)
③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拉 顧:回頭看)
④區(qū)分尊君(尊稱) 君(禮貌的稱呼,意為你)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在理解字句之后,應(yīng)該學會翻譯重要句子,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出來,同時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比如: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句話,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誰不至,明顯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還有文中的“過中不至”,指名翻譯, 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翻譯其他的句子。)
五、研讀課文、討論探究
1.用原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客人發(fā)怒的原因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現(xiàn)是——“過中不至”。
(可見我們做人要講“信”講“禮” 。)
2.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點?
(聰明 機智)
( 同桌或者4人小組之間交流看法。)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那么,“誠信”“禮貌”對今天的我們還 有用嗎?請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你自己的認識。
(提示: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師長朋友應(yīng)該怎樣?在考試的時候堂而皇之拿著參考資料是否就是“誠信”的體現(xiàn)呢? )
(補充中外名人講誠信的名言: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勘葋?/p>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ㄋ?昂蘇爾·瑪阿里)
七、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元方確實是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信與禮的重要性, 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yīng)繼承并發(fā)揚這一光榮傳統(tǒng),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的字詞練習。
2.完成基礎(chǔ)訓練作業(yè)。
3.補充閱讀: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
九、教學反思
附:板書設(shè)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 白雪紛紛何所似
(考題)
兄子;撒鹽空中 (笑) 欣賞贊揚
兄女:柳絮因風起 (樂) 道蘊才氣
補充評價:無弈之女,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貴(側(cè)面襯托)
陳太丘與友期
交代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開端 父友:問
元方:答 針鋒相對
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據(jù)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 正直不阿
尾聲 父友:下車引之 聰慧明理
客人: 無信 無禮 知錯能改
元方: 聰明 機智 講 信禮
世說新語詠雪教學設(shè)計世說新語詠雪教學目標篇四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shè)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shè)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4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