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茨坪景區(qū) 茨坪旅游景點優(yōu)秀(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52:18
2023年江西茨坪景區(qū) 茨坪旅游景點優(yōu)秀(3篇)
時間:2023-06-06 15:52:18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茨坪舊居導游詞篇一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革命老區(qū)井岡山旅游參觀,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現(xiàn)在已成為我國青少年及黨員干部的教育基地,井岡山不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然風光也是非常秀美壯觀,這就形成了井岡山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是革命搖籃、旅游勝地、療養(yǎng)佳境.陸定一曾題詞“井岡山有兩件寶,一是歷史紅、二是山林好”,朱德題詞“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與江西的寧崗、遂川、永新和湖南酃縣四縣之交,東起井岡山的拿山,西到酃縣的水口,兩地相距90公里,北起寧崗的茅坪,南至井岡山的黃坳,兩地相距45公里,而四周從拿山起經(jīng)過龍源口、新城、茅坪、大隴、十都、水口、下村、五斗江等等,再回到拿山,方圓共計550華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百里,井岡山”,井岡山地勢雄偉,齊峰峻嶺,古木參天,全市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勢,地形復雜,境內(nèi)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1848米,全市面積670平方公里,整個土地資源現(xiàn)狀為:“九山半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是一個典型的山區(qū)市。

關于“井岡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據(jù)說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姓藍名子希的人為了避戰(zhàn)亂,背井離鄉(xiāng)來到了井岡山的主峰——五指峰山下的一塊平地安家立寨,房子門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客家人稱為江,于是就把這個地方稱為“井江山村”在這里所說的“井”并不是指水井的意思,而是指家鄉(xiāng)的意思,后來又因為客家人“江”與“崗”諧音,又把這個地方稱為井崗山,過了不久又有一位姓黃的人也來到這里,他覺得村子不是建在山頭上而是建在山腳下,于是就把井崗山的崗字的山字頭去掉,成了岡字,這就是井岡山名字的由來?!熬畬健边@個名字在很久以前曾有強盜的意思,辛亥革命到北伐戰(zhàn)爭期間,有不少散兵游勇,結成小股綠林,白天匿居山中,晚上竄到附近縣城官家富戶搶劫,聲稱自己為井岡山,隨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王佐、袁文才集聚武裝,常以劫富濟貧為名,下山吊羊(也就是打劫綁架)也稱他們?yōu)榫畬?,井岡山的名字就由此傳開了。

1927年10月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上山,聯(lián)合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隊,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成了革命的搖籃。于是,井岡山才有了自己的新含意。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毛澤東真會找地方,把紅軍帶到這里來,誰也不容易打進來”那是因為毛澤東已經(jīng)調(diào)查過了。

紅土地、綠森林、

革命圣地—井岡山

進可攻退可守,便于開展游擊等等一些有利的條件,有利于軍事割劇。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帶領部隊進入了永新縣的三灣村,到了三灣村后,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思考已久的整編,軍史上稱“三灣改編”。自從秋收起義以來,毛澤東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部隊屢戰(zhàn)屢敗,特別是蘆溪一戰(zhàn),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犧牲后,一些投機分子紛紛扔下槍,不辭而別,造成槍多人少,軍心不振的現(xiàn)象。由于戰(zhàn)爭頻繁,以致傷員增多,一些軍隊打罵士兵的軍閥習氣,也在軍中時有發(fā)生,部隊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首先把只剩七、八百人的部隊干脆改成團的建制,軍旗上的字樣改成“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團”由黃浦軍校第一期畢業(yè)生陳浩擔任團長。第二項改革支部建在連上,黨以上設黨委,班設黨小組,并在連以上派黨代表,全軍歸黨統(tǒng)一領導,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毛澤東的《井岡山斗爭》中有一句道破天機的話,紅軍之所以堅難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钡谌椄母锝⑹勘瘑T會,規(guī)定了士兵委員會對軍隊長官的工作可以進行監(jiān)督,人民軍隊官與兵的平等正是始于井岡山,井岡山根據(jù)地是“官最不像官”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在寧崗古城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也稱為古城會議,確定了對袁文才、王佐部隊實行“團結改造”的方針,并決定在茅坪建立紅軍醫(yī)院和留守處。

各位團友上井岡山旅游,想了解井岡山斗爭歷史的人,一定要知道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武裝部隊的情況。袁文才出生于是1898年,寧崗茅坪馬源村,客籍人。曾經(jīng)念過很多書,學業(yè)時斷時續(xù),后來又上了初中。由于歷史原因,寧崗土家人與客家人之間矛盾十分尖銳。袁文才一家深受土家人、地主的壓迫和剝削。在1923年的時候,寧崗茅坪一帶村民被土豪劣紳逼上梁山,組織起了“馬刀隊”公開以地主劣紳為敵,形成了一股綠林勢力。以胡亞春為首領,袁文才很早就與當?shù)赝梁乐x冠南結下怨仇,勢不兩立。那是因為謝冠南玷污了袁文才的妻子,袁文才的父親就把謝冠南告上了法庭,結果袁家敗訴。袁文才的父親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就與世長辭。后來又因母親慘遭豪紳殺害,使袁文才橫下一條心,公開投奔“馬刀隊”。由于袁文才念過書,有文化會計謀,被任為參謀長之職,不久便當上了馬刀隊“首領”。成為群中之王,因為馬刀隊人多勢大,活動時間長,在寧崗周圍影響很大。

茨坪舊居導游詞篇二

各位來賓:

衷心歡迎您們參觀鄧小平同志故居。由于鄧小平同志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中國以及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所作出的極為杰出的偉大貢獻,被公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當代最杰出的一位世界偉人,因而這座孕育和誕生了這位偉人的故居,也就成了人們普遍敬仰和向往的地方。人們絡繹不絕地到故居參觀,都是為了緬懷這位為振興中華奮斗一生、百折不撓,終于以自己無比的智慧和膽略,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民強國之路的卓越領袖,更好地學習和繼承他的偉大思想、偉大實踐和偉大精神,激勵我們樹信心、立大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許多外國人也懷著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這里參觀訪問。

今天,各位來到這里,我認為意義更有不同。因為鄧小平同志雖已離我們而去,但黨的十五大已正式將他創(chuàng)立的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作為黨的行動指南寫入黨章。我們國家正在以江x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 21世紀,還因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的成功實踐,證明了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英明正確。在這個時候來到這位偉人誕生和度過少年時期的地方,我相信大家的感受和收獲一定是更多更深刻的。

現(xiàn)在請隨我走進"舊居"。

映入你眼簾的白墻灰瓦、座東朝西三合院,幽篁環(huán)抱,古樸自然,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舊居。1904年8月22日(清光緒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里。 這座普通農(nóng)家三合院,位于四川省廠安縣協(xié)興鎮(zhèn)牌坊村,名叫鄧家老院子,是鄧家祖輩經(jīng)過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整個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其中地壩 212.6平方米),共十七間瓦房,青石地板。北廂房是鄧小平曾祖父鄧心早所建,距今約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鄧克達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廂房系他父母所建。 解放前鄧小平祖輩三代就住在這里。

一九五一年,鄧小平家人(繼母夏氏和兩個妹妹)離開時,把房產(chǎn)地產(chǎn)全部交給農(nóng)會,由農(nóng)會全權處理。農(nóng)會將正堂屋和左廂房作為農(nóng)會辦公和開會的地方,其余 15間房分給十三戶農(nóng)民。這13戶農(nóng)民一直住到1987年,由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富了農(nóng)民,手中有錢,加之人口增多,住房擁擠,都陸續(xù)搬出舊居另建新房。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少國、內(nèi)外游客來此參觀,1981年協(xié)興區(qū)在舊居設立文化站,聘請一位退休千部和一名教師負責接待工作。

每年來舊居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引起各級領導的關注。廣安縣委、縣府對鄧小平舊居十分重視,于1988年初成立廠安縣文物管理所(所址鄧小平舊居),專門從事小平舊居的接待、環(huán)境衛(wèi)生、安全保衛(wèi)等項工作。 1989年2月正式成立鄧小平舊居管理所后,進一步加強鄧小平舊居的管理工作。1992年3月,廠安人劉利撰寫了一幅贊頌小平一生的長聯(lián),五百字,曾獲全國長聯(lián)賽一等獎,現(xiàn)已懸掛在鄧小平舊居北廂房正堂屋。

鄧小平舊居現(xiàn)辟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第一圖片室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 "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貴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留影,當時只有十六歲,戴一頂呢帽、西裝革履,英俊蕭灑,沉穩(wěn)而有大志;二幅是鄧小平與叔叔鄧紹圣(革命烈士)在法國時合影; 三幅是旅法共青團支部成員留影,這福照片再現(xiàn)了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積極分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邁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國以后"、 "動亂歲月"、"開創(chuàng)新時期"。主要介紹鄧小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共商國事,表現(xiàn)鄧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第二展室共八部分:一部分題為 "外事活動",共三十一幅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鄧小平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接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tǒng)卡特等國外重要領導人和知名人士。后七部分有"休戚與共"、"鄧小平家人親屬一表"、"鄧小平大事年表"、"時代的重托、歷史的選擇"等。搞經(jīng)濟特區(qū),是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親自創(chuàng)辦、親自扶持的新生事物。實踐證明,搞經(jīng)濟特區(qū)是正確的。"九二"南巡期間,鄧小平同志曾深入到工廠、車間、公司實地考察,認真聽取意見,親自觀看高科技表演,受到各地黨政領導和群眾的熱烈歡迎。

第三展室四部分:"前言"、"親切關懷"、"鄉(xiāng)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情系牌坊"。主要介紹黨和國家領導喬石、王震、鄒家華、張震、李沛瑤等關心廠安發(fā)展建設的照片;"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歲離開后,沒有再回過家鄉(xiāng),這里展存的是鄧小平家人: 弟弟鄧墾回到家鄉(xiāng)與家鄉(xiāng)人民親切交談的情景,還有妹妹鄧先芙、女兒鄧琳、兒子鄧樸方、小女鄧榕回到家鄉(xiāng)時留影。 文物分七個展室,第一展室是鄧小平姐妹住房;姐:鄧先烈,曾在重慶特殊鋼廠工作,已退休;妹妹鄧先蓉(童年夭折); 妹妹鄧先芙,曾在四川省辦公廳秘書處任主任等職;鄧先瓊,曾在國防科委工作,后任總政群工部長。房內(nèi)現(xiàn)存一床,二床頭凳、一大柜。第二展室是鄧小平出生的房間,房內(nèi)存有鄧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小平母親淡氏,廣安縣恒升場淡家牌坊人,出身名門望族,祖輩曾任過知府),至今保存完整。柏木質(zhì)地,古色古香,龍鳳呈祥,雕梁畫棟,三層摟雕,各種圖案渾然一體,實屬一件文物。還有小平讀書用過的書桌,這是一張極普通的長方形書桌。但細細察看,從剝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還充溢著油漬的味道,想象得到,當初小平在桐油燈下一手拿書,一手不時地挑著燈芯刻苦學習的情景。少年時期的小平住在此房,一直住到離別家鄉(xiāng)。第三展室小平祖母住房,現(xiàn)存一立柜,一椿柜,一方桌;第四展室正堂屋,是鄧家待客和兄弟姐妹聚集之處,室內(nèi)存有兩椅,一張半邊桌,八椅四靠;左廂房是小平父母住房,存有高低柜,一圍臺床,壁上掛牌簡介; 小平父鄧紹昌(安文明),成都法政學校畢業(yè),回鄉(xiāng)后教書經(jīng)商,曾任協(xié)興鄉(xiāng)團總,縣團練局長等職,以后長期在外謀事。第六展室是小平弟弟住房,小平弟鄧先修 (鄧墾,曾任湖北省副省長、武漢市市長等職)、鄧先清(四川x政府辦公廳工作)、鄧先冶 (解放后曾任貴州省六枝市副市長,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曾先后住過,房內(nèi)現(xiàn)存兩床一書桌。第七展室為作坊,現(xiàn)存粉磨、接盆等。

鄧小平舊居地,也是一處風景迷人的地方。

院內(nèi)盆景別致,花木蔥郁,周圍翠竹掩映,綠樹滴翠,果花飄香,恬靜宜人。夏天這兒是游客的 "避暑勝地",親臨其境感受一下曾留有偉人足跡的翠竹林,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情趣呢!

讓我先復述一下鄧小平同志的小女毛毛回到家里的感受吧 "我真想搬過小竹凳拿上一把青竹扇,在這小竹林中坐下,靜靜地,靜靜地聽一聽竹葉的沙響,聞一間竹枝的清香,透過那茂密的枝葉去看太陽……"。

游客們在鄧小平舊居參觀訪問后,來到翠竹林,三三兩兩,在清幽的小徑上,潔凈的石板上,席地而坐,倚竹而立,透過竹林,遠處是幽幽的山,近處是紅黃的水果滿枝頭,寂靜的山村多么閑適! 鄧小平舊居前有兩株鐵樹,1980年從縣委的涵虛園移來,兩株鐵樹連續(xù)數(shù)年開花,每年六月至七月,一雄一雌競相開放,雄花序高二尺,狀如寶塔,色似黃金,香若臘梅,熠熠生輝,蔚為壯觀;雄花形似鵲巢,大如籃球,堪稱一大奇觀。

天氣晴朗時,你站在鄧小平舊居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座時起時伏,中高兩低的大山,人們稱之為 "筆架山"。

鄧小平舊居院后五十米處,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碧波蕩漾,時而魚兒躍出水面。這條小溪就是鄧小平兒時游泳戲水的地方。河邊有偌大的一石壩,由淺入深,斜入河底,從此下河真可身不沾污,腳不沾泥。南邊是一片翠竹掩蔭,炎夏時節(jié),兒童戲水樂趣無窮。

距小河三十米處,路旁原有一碑,名日神道碑。清朝時,鄧小平同志祖上鄧時敏曾高中進入翰林院,授職編修,乾隆十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其母七十大壽時,乾隆皇帝親筆御書 "萊采怡顧"賀壽,鄧家便以此為榮。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鄧時敏的功德而賜造神道碑:石碑高三米,寬一米,上刻雙龍擁圣,中刻 "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鄧公神道"。文革期間被毀,現(xiàn)有遺址。

牌坊村名來源于"德政牌坊","德政牌坊"建于清朝,牌坊橫額上書"德政牌坊"四字,下面刻有乾隆皇帝下旨興建的文字,文革期間被毀,現(xiàn)留有遺址。

還有鄧小平少年發(fā)蒙讀私塾的翰林小學(后轉到始設新學的北山小學),現(xiàn)大部完好。

鄧家祖墳,距鄧小平舊居四公里,背山面水,景觀別致,山清水秀,花果飄香。背山名日佛手山,據(jù)說很久以前,佛爺路過此地,一掌劈下,將石頭插為兩半,留下一手指印,手指印在兩石上,后人見之取名 "佛手山"。正面是一條河,名渭河,下游一直流到渠江。沿石梯而下,半山腰中,便是鄧家"祖墳"。墳側有一巨石,其狀很象"印盒",上有一坑,常有積水,坑里有一層厚厚的絨毛,稱之印泥,人們稱巨石為印盒石。墳墓共四棺地,葬有鄧小平生母淡氏和兩位祖母。墓碑中間刻有"庚山甲向",兩旁刻有兩幅對聯(lián),一幅是"佛山作保障,渭水繞佳城"; 二幅是:"陰地不如心地,后人須學好人"。喻意深刻而實在,發(fā)人深省。

鄧小平舊居不僅是游人參觀的地方,而且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四川省委、x政府,已將鄧小平舊居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共青團已將鄧小平舊居列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師范學院已在這里設立德育教育基地。

每逢佳節(jié),這兒紅旗飄揚,歡聲不斷。一些黨團組織和少先隊織織在這兒開展活動;新黨員、團員面對黨旗、團旗、鄧小平畫像進行宣誓。這些活動莊嚴而富有意義。

鄧小平舊居還舉行過全國性大型活動, "南巡杯"全國書法大賽在鄧小平舊居隆重舉行。從籌備到開展,前后半年時間,收到全國各地書畫作品一萬二千多件,這些融政治藝術為一體的書畫作品,精品之作有八百多件。"南巡杯"書畫大賽開展時,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的賓客前后十六萬多人。

鄧小平舊居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家鄉(xiāng),吸引了中外許多游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參觀人數(shù)達三十萬人次,九五年達六十多萬人次;近幾年到鄧小平舊居參觀訪問的港、澳、臺游客與日俱增。

各位來賓,你們觀后有什么感想,希望留在我們設置的留言冊上。謝謝大家!

茨坪舊居導游詞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而建的革命史類博物館。1958年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興建,1959年10月建成并對外開放。1962年朱德同志題寫?zhàn)^名。為江西省文化廳四大直屬館之一,20__年5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全館有干部職工近200人,嚴格按照iso9001質(zhì)量管理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國際標準體系要求,著力加強內(nèi)部管理。下設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管理辦公室、舊居舊址管理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井岡山會師紀念館管理辦公室、編研陳列室、管理培訓科六個部門。收藏文物30000余件,文字資料5000多份,圖片4000余幅;珍藏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書畫家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寶珍跡數(shù)百幅;保存__、朱德重上井岡山的電影資料和老紅軍的電視錄像數(shù)十件。

此外,還負責管理__、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的舊居和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遺址等革命舊址,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全國重點革命紀念建筑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開館以來接待來自15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友人、僑胞、港澳臺同胞、國內(nèi)觀眾3000多萬人次,其中有__、朱德、___、彭真、__、李鵬、朱?基、__等20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和青少年兒童1000余萬人次。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20__年,中央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改擴建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建設項目。新建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坐落在井岡山市茨坪紅軍南路,占地面積1.782公頃,主體建筑為四層框架結構,一層為停車場、報告廳,二層為文物庫房及辦公用房,三、四層為展廳,總建筑面積20__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436平方米。基本展廳共展出文物800余件,照片20__多張。與舊館相比,新館共增加文物150多件、圖片資料近200多幅、文獻資料60余條,雕塑、油畫、國畫美術作品20多件。20__年9月29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于20__年10月27日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八十周年之際,中央政治局常委__同志親自為“一號工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剪彩并正式對外開放。20__年11月5日開始,在江西省率先向社會免費開放。

重建后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充實、增加了展廳的陳列內(nèi)容,吸收了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實事求是地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歷史,宣傳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用聲、光、電、多媒體等現(xiàn)代陳展手段,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了井岡山斗爭的歷史面貌;同時提高安防水平,使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跟上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水平。在展出內(nèi)容與展示手段、服務質(zhì)量與教育效果、內(nèi)部管理與環(huán)境面貌等方面得到顯著改善。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已成為人們陶冶情操、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生動課堂,被中宣部、國家教委和國家文物局等部委先后命名為“全國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批“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__年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先進單位”。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131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