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4篇(通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45:06
2023年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4篇(通用)
時間:2023-06-06 16:45:06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一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為什么?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為什么?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yōu)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tǒng)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于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二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chuàng)作之源。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1.比擬。

2.夸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2. 答題步驟:① 描寫初始中展現的途徑和畫面(翻譯——忠于原文)。

② 用4個字概括景物營造氛圍特點(以下4組) 孤寂冷清;蕭瑟凄涼;雄渾壯闊;恬靜優(yōu)美+明凈炫麗。

③ 回答表現詩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1. 提問方式:怎樣的表現手法?怎樣的藝術手法?怎樣的技巧(手法)?怎樣抒發(fā)感情的? 2. 答題步驟:① 明確告訴其手法。

② 結合詩句證明為什么。

③ 運用這種手法有效地表達出因---而產生的---情感。

1. 提問方式:此詩有什么語言風格,語言特色,藝術?

2. 答題步驟:① 從以下六個詞中選一個或幾個。雄渾豪放;委婉含蓄;華美絢麗;樸實簡練;運用口語;疊詞互用。

② 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③ 運用這種語言表現作者因---而產生的---感情。

1. 提問方式: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么?給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題步驟:① 解釋此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 翻譯此句(忠于原文,語言優(yōu)美)。

③ 回答表現詩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1. 提問方式:關鍵;不能刪掉的詞。

2. 答題步驟:① 解釋詞義。

② 點名中心。

③ 是全詩的關鍵。(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三

《歸朝歡》柳永創(chuàng)制詞牌,《樂章集》注“夾鐘商”。辛棄疾詞有“菖蒲自照清溪綠”句,名《菖蒲綠》。雙調一百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六仄韻。

別岸扁舟三兩只。

葭葦蕭蕭風淅淅。

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

漸漸分曙色。

路遙山遠多行役。

往來人,只輪雙槳,盡是利名客。

一望鄉(xiāng)關煙水隔。

轉覺歸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

歲華都瞬息。

浪萍風梗誠何益。

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此詞以白描和鋪敘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寫作者冬日早行而懷念故鄉(xiāng)的思緒和浪跡江湖的苦悶情懷。

作者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繪旅途景色,創(chuàng)造一個特定的抒情環(huán)境。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現江鄉(xiāng)冬日晨景,所寫的景物都是主體真切地感受到的?!皠e岸”是稍遠的江岸,“蕭蕭”為蘆葦之聲,“淅淅”乃風的聲響。遠處江岸停著三兩只小船,風吹蘆葦發(fā)出細細的聲音,此處寫景如畫般地寫出了江鄉(xiāng)的荒寒景象?!吧惩 奔此g洲渚,為南來過冬的`雁群留宿佳處。宿雁之沖破曉煙飛去,當是被早行人們驚起所致。江岸、葭葦、沙汀、宿雁,這些景物極為協(xié)調,互相補襯,組成江南水鄉(xiāng)的畫面。“溪橋”與“別岸”相對,旅人江村陸路行走,遠望江岸,走過溪橋?!皻堅隆北硎韭萌撕茉缂匆焉下?,與“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殘月與晨霜并見,點出時節(jié)約是初冬下旬,與上文風葦、宿雁同為應時之景。三、四兩句十分工穩(wěn),確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點。“漸漸分曙色”為寫景之總括,暗示拂曉前后的時間推移和旅人已經過一段行程。這樣作一勾勒,將時間關系交代清楚,使詞意發(fā)展脈絡貫串。“路遙山遠多行役”為轉筆,由寫景轉寫旅人。由于曙色已分,東方發(fā)白,道路上人們漸漸多起來了?!爸惠啞薄半p槳”,借指車船。水陸往來盡是“利名客”,他們追名逐利,匆匆趕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這群趕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羈旅行役之詞中經常出現關河津渡、城郭村落、農女漁人、車馬船舶、商旅往來等等鄉(xiāng)野社會風情畫面,展示了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拓展了詞的表現范圍,詞史上有開拓意義。

過片“一望鄉(xiāng)關煙水隔”,承上片的寫景轉入主觀抒情,寫主人公因厭倦羈旅行役而思故鄉(xiāng)?!耙煌睂嵓聪胪枢l(xiāng)關河相隔遙遠,煙水迷茫,根本無法望見;既無法望見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鄉(xiāng)愁緒的煎熬,反轉產生一種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飛回故鄉(xiāng)。對于這種迫切念頭的產生,詞人作了層層鋪敘,細致地揭示了內心的活動?!俺钤坪抻陜蔂靠M”喻兒女離情,象絲縷一樣牽縈兩地:“新春殘臘相催逼”是說明時序代謝,日月相催,新春甫過,殘臘又至,客旅日久,于歲月飛逝自易驚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歲華都瞬息。浪萍風梗誠何益。”“歲華”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轉瞬,與天涯浪跡聯系起來,更增深沉的感慨?!捌肌焙汀肮!笔秋h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羈旅生活象浮萍和斷梗一樣隨風水飄蕩無定。柳永深感這種毫無結果的漫游確是徒勞無益,從現實艱難的境況來看還不如回鄉(xiāng)。于是逼出最后三句:“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边@是思鄉(xiāng)的主要原因,補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鄉(xiāng)的“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自然是設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憶了。柳永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離家后事實上再也沒有回到故鄉(xiāng),但思鄉(xiāng)之情卻往往異常強烈;他京都的煙花巷陌與許多歌妓戀愛,但懷念妻子的深情卻時時自然地流露。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四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詩詞名作,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仨恍Π倜纳鶎m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宋·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

唐·李白

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耿

漠漠重云暗,蕭蕭密雨垂。

為霖淹古道,積日滿荒陂。

五稼何時獲,孤村幾戶炊。

亂流發(fā)通圃,腐葉著秋枝。

暮爨新樵濕,晨漁舊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發(fā)在東籬。

唐·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

唐·王維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

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唐·孟浩然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xiāng)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唐·王維

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回環(huán)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宋·范成大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唐·王維

屋中春鳩鳴,樹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楊,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g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宋·范成大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唐·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宋·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拔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徐磯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zhí)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xiāng)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xiāng)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云韶韻俗?,幧[鶴飛低拂寶爐。

一報

累卻因緣重,今來托母胎。

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岳,動止卻風災。

羅衣都不掛,妝鏡惹塵埃。

二報

臨產受苦恩。今日

懷胎十個月,難產將欲臨。

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

含悲告親族,惟具死來侵。

三報

三報生忘憂恩。今日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來張。

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兒鍵,歡喜倍加常。

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四報

咽苦吐甘恩。頌日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

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

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

五報

日干就濕恩。頌日

母原身抽濕,將兒移就干。

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

思憐恒廢忱,寵弄能歡。

但令孩兒穩(wěn),慈母不求安。

六報

哺乳養(yǎng)育恩。頌日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于天。

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增無怒目,不嫌手足攣。

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七報

洗濯不凈思。頌日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康。

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思深摧玉貌,洗濯損盤尤。

只為憐男女,慈母改容顏。

八報

遠行憶念思。頌日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

子出山關外,母憶在他鄉(xiāng)。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

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九報

深加體恤恩。頌日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

子若原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

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十報

究竟憐惜恩。頌日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

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

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5320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