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8 07:55:26
2023年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通用14篇)
時間:2023-04-08 07:55:26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一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fā)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p>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xiàn)“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p>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斑M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tài)明顯不可持續(xù),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jīng)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蓖瑯拥牡览?,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斑M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shù)年如一日,十數(shù)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二

蘇炳添,他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位打破10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他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100米決賽中,代表中國隊以38秒01勇奪亞軍,創(chuàng)造了亞洲田徑的歷史。雖然蘇炳添童鞋向來靠實力吃飯,但請注意觀察,他眼神中的堅定非常吸引人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不屈不撓的勵志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他身著一身紅色運動服,足蹬一雙白色運動鞋。鳴槍響過,他在第一道出發(fā),起跑穩(wěn)健,如一道紅色閃電,劃過海沃德田徑場。9秒99,沖過終點,他緊盯著大屏幕,攥緊雙拳仰天長吼。他就是“中國飛人”蘇炳添。

北京時間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他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超過日本名將伊東浩司和中國名將張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亞洲本土運動員最好成績,創(chuàng)黃種人百米新歷史。

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zhèn)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年后,弟弟也降生在這個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穩(wěn),其樂融融。

上初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灶”,這讓他非常苦惱。為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fā)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yōu)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

此時的蘇炳添癡迷上了速度,他喜歡騎摩托車,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意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因條件限制,他沒有受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訓練,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個追風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guī)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賽上奪得第一名,成績用秒表計時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體校田徑教練寧德寶看中。

進入省隊后,蘇炳添曾萌發(fā)了不當運動員的念頭。20__年,他在田徑隊的成績屬于中等,但有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現(xiàn)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棄。

有一天,他坐在賽道旁,看著在賽道上飛跑的身影,心里五味雜陳。他多么喜愛奔跑啊,可是現(xiàn)在,他為此猶豫不決。

兩個剛剛訓練完的隊友說笑著坐到他身邊,沒有注意到他隱藏的痛苦,一個說:“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薄安痪褪?.01秒嗎?有什么了不起。”另一個回答。

“速度,屬于執(zhí)著于每個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贏家……”

隊友的話對蘇炳添觸動很大,是啊,只要堅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對自己來說就是勝利的。很快,他調整了心態(tài),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成績一點點好起來,并進入了國家隊。

20__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13年前周偉創(chuàng)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堪稱當時中國第一“飛人”。在隨后的兩年里,蘇炳添一直稱霸中國男子百米跑道。

俗話說:沒有常勝將軍。20__年,張培萌連續(xù)跑出了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chuàng)造的全國紀錄。并且在遼寧全運會上以10秒08的成績戰(zhàn)勝了蘇炳添,奪取了全運會冠軍。此外,因為張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平了伊東浩司的紀錄,而且是在國外進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的,所以也更為引人矚目。這讓蘇炳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夜晚,望著無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話: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執(zhí)著地堅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于執(zhí)著于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著這種不服輸?shù)男拍?,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xù)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碧K炳添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奔跑吧!蘇炳添!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三

春天,他在山溝山洼圍水,她在稻田里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睆堩槚|說,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干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lián)絡員,為村里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lián)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p>

白天忙著栽秧、薅谷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jīng)常泡在水里而發(fā)炎,加上沒錢醫(y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yī)藥費。

手術后,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和生產(chǎn)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xù)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里節(jié)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fā)炎,先后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qū)委、區(qū)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lián)系干部定期走訪、幫扶,為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zhèn)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jīng)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里便組織群眾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xiàn)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放到網(wǎng)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四

聶海勝高中畢業(yè)時順利通過了空軍招飛,1983年6月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

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jīng)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

20__年10月,執(zhí)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0__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20__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20__年6月23日10時07分,在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xiàn)手控交會對接。聶海勝成為繼劉旺之后,第二個手動駕駛神舟飛船的中國人。

20__年2月,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__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20__年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宣布,聶海勝擔任指令長。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6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于9時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7月4日,神舟十二號乘組兩名航天員成功出艙,聶海勝在艙內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8月20日,航天員聶海勝和劉伯明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在艙內航天員湯洪波的配合支持下開展艙外操作。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1月5日,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執(zhí)行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等3人已完成隔離恢復,目前正在休息地療養(yǎng)恢復。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五

何為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xiàn)的奠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為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為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為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斗實現(xiàn)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yè)中,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脫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楊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干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里人做家務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并沒有,他早晨起早為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jīng)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yè)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養(yǎng),源自于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yè)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著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后,終于不負眾望,圓自己所夢,成為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為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扎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shù)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shù)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于,在20__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__到20__,11年的時間他經(jīng)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脫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為一個行為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是他的熱愛,因為是他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為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著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楊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六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粗粼诖謇锏睦先恕⑿『?,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拔乙谶@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p>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白鳛槿罕娺x出來的村干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痹诖迕翊泶髸?,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fā)展產(chǎn)業(yè)。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萬余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后來他又在村里養(yǎng)山羊、種桑樹養(yǎng)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干”。雖然屢戰(zhàn)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chǎn)業(yè)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里農(nóng)業(yè)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fā)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chǎn)業(yè)。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nóng)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xiāng)實地考察柑橘產(chǎn)業(yè),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并讓開車跑運輸?shù)膬鹤拥洁徑姆罟?jié)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專業(yè)合作社+產(chǎn)業(yè)+農(nóng)戶”的模式,成立專業(yè)合作社進行統(tǒng)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jīng)濟,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七

1.群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lián)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談切磋,結伴探索著科學的奧秘。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念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guī)則:一天之中,誰念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周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里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lián)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jīng)常跑到數(shù)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說過:"在聯(lián)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yè)時,選了《用群論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yè)論文,并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tǒng)計物理發(fā)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yè)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fā)來唁電說:"我對統(tǒng)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后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tǒng)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后,開始注意"場論",并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歲的楊振寧和 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fā)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臺。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群論的領地,并說后來包括宇稱守恒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 15 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八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心中的那位英雄,就是被稱為“亞洲飛人”的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蘇炳添。

蘇炳添的成績舉世矚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達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20_年2月21日凌晨舉行的20_國際田聯(lián)室內巡回賽中跑出6秒49的成績奪得冠軍……那賽場上像離弦之箭一樣飛奔向前的他也因此獲得了“亞洲飛人”的稱號。

當我們驚羨蘇炳添這些驚人成績的時候,是否想過:這些成績的背后浸透了蘇炳添奮斗的淚泉,灑遍了蘇炳添犧牲的血雨?

蘇炳添每天都堅持進行訓練。每一次訓練時,他總是先慢跑熱身,接著做小步跑,踢腿等準備活動。一切都準備就緒后,蘇炳添換上了釘鞋,細心地用卷尺進行起跑器的調試,隨后蹦跳了幾下,深吸幾口氣,便來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單膝跪地,做好準備。他兩只手的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呈八字,緊緊地壓在起跑的白線后。大約過了幾秒,蘇炳添后腳猛地一蹬,頓時像一支離弦的箭般沖了出去,步頻越來越快,直到?jīng)_過終點才慢慢減速,整個跑步過程令人嘆為觀止。跑步結束后,蘇炳添拿出一個小型攝像頭,上面記錄著他跑步時的視頻,只見他在觀看過程中不斷嘆氣,不斷搖頭,嘴巴還不時嘀咕幾句,并且要反反復復看很多遍,訓練才結束。

蘇炳添專注訓練,不受干擾,是一種智慧;努力拼搏,科學追求,是一種能力;永不放棄,是一種寶貴的品質。這幾點,恰好是我沒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遠是我的榜樣,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边@完美地詮釋了蘇炳添的一生,保持專注、努力拼搏,永不放棄,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也是永遠指引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與信念!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九

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fā)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p>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xiàn)“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p>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tài)明顯不可持續(xù),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jīng)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斑M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shù)年如一日,十數(shù)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十

春天,他在山溝山洼圍水,她在稻田里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說,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干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lián)絡員,為村里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lián)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p>

白天忙著栽秧、薅谷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jīng)常泡在水里而發(fā)炎,加上沒錢醫(y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yī)藥費。

手術后,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和生產(chǎn)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xù)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里節(jié)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fā)炎,先后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qū)委、區(qū)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lián)系干部定期走訪、幫扶,為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zhèn)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jīng)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里便組織群眾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xiàn)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放到網(wǎng)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十一

1.群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lián)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談切磋,結伴探索著科學的奧秘。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念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guī)則:一天之中,誰念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周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里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lián)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jīng)常跑到數(shù)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說過:"在聯(lián)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yè)時,選了《用群論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yè)論文,并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tǒng)計物理發(fā)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yè)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fā)來唁電說:"我對統(tǒng)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后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tǒng)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后,開始注意"場論",并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歲的楊振寧和 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fā)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臺。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群論的領地,并說后來包括宇稱守恒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 15 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十二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粗粼诖謇锏睦先恕⑿『?,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拔乙谶@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p>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群眾選出來的村干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痹诖迕翊泶髸?,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fā)展產(chǎn)業(yè)。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萬余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后來他又在村里養(yǎng)山羊、種桑樹養(yǎng)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干”。雖然屢戰(zhàn)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chǎn)業(yè)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里農(nóng)業(yè)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fā)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chǎn)業(yè)。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nóng)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xiāng)實地考察柑橘產(chǎn)業(yè),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并讓開車跑運輸?shù)膬鹤拥洁徑姆罟?jié)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專業(yè)合作社+產(chǎn)業(yè)+農(nóng)戶”的模式,成立專業(yè)合作社進行統(tǒng)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jīng)濟,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十三

何為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xiàn)的奠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為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為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為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斗實現(xiàn)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yè)中,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脫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楊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干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里人做家務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并沒有,他早晨起早為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jīng)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yè)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養(yǎng),源自于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yè)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著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后,終于不負眾望,圓自己所夢,成為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為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扎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shù)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shù)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于,在20__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__到20__,11年的時間他經(jīng)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脫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為一個行為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是他的熱愛,因為是他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為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著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楊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感動中國亞洲飛人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300字 亞洲飛人蘇炳添素材100字篇十四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睆堩槚|說,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干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lián)絡員,為村里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lián)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p>

白天忙著栽秧、薅谷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jīng)常泡在水里而發(fā)炎,加上沒錢醫(y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yī)藥費。

手術后,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和生產(chǎn)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xù)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里節(jié)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fā)炎,先后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qū)委、區(qū)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lián)系干部定期走訪、幫扶,為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zhèn)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jīng)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里便組織群眾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xiàn)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放到網(wǎng)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44302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