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孤芳自賞的意思篇一
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一片互相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
會上,大家指出了他孤芳自賞的缺點。
那女孩喜歡孤芳自賞,沒人肯理她。
生命的短暫,卻創(chuàng)造了愛的永恒。漂亮女孩,請不要孤芳自賞,敞開你的心扉,接受我的玫瑰。
知識分子不要關起門來孤芳自賞,應該面向社會,投入到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
我寫這幅字是用來孤芳自賞的,你們怎么評價都無所謂。
孤芳自賞的心情固然寂寞,但那一份自得卻不容侵犯。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不驕不躁,不孤芳自賞。
墻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當你自我歡唱時,視野便窄了。
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一片相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
這些畫都賣不出去,只好收起來孤芳自賞了。
孤芳自賞的意思篇二
從前,有一個大花園?;▓@里面有許多的花朵,五彩繽紛。美麗極了!
一年當中,有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園子里的花兒都開放著,游客們遠遠的就會徇著這芬芳的花香趕來觀賞。然而,一到冬天,花園就不再熱鬧了。每當寒風呼嘯著掠過大地,白色的雪花飄飄揚揚地落下時,花兒們明白,它們該休息了。于是,勞累了大半年的花朵們,在冬季來臨的那一可,都愿意縮進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好好的睡上一覺。
就這樣,花兒們的家族延續(xù)了幾個世紀!靠著這種傳統(tǒng),他們免去了一年一次的受凍。但每到這是,已沒有游客來贊賞它們的美了。
現(xiàn)在,已是秋末了,離冬天不遠了!大家都在使勁吮吸著大地母親所供給他們的最后一點營養(yǎng)。然而,有一株玫瑰卻一直站在那兒發(fā)呆。姐妹們問她怎么了,她說:“我想我能夠一直開放到冬天結束!”這話被其它花聽到了,它們都只是搖著頭說她傻:“哎,傻丫頭??!那份怪念頭遲早會要了你的命?。 薄笆前?,千萬別做傻事啊!”……姐妹們更是苦口婆心的地勸她。
第二年,當園再次蘇醒,幾乎所有的花都看到了那具腐爛的玫瑰花尸體,“看,這就是不循規(guī)蹈矩的下場!”不知是誰說了這么一句話,很快就在花群中流傳了開來,成了那株傻玫瑰在花群中留下的唯一回憶!
朋友,請記??!在做某些事情時,循規(guī)蹈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些都是前輩們留下的經(jīng)驗。是有利無弊的!
從前,有一個大花園?;▓@里面有許多的花朵,五彩繽紛。美麗極了!
一年當中,有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園子里的花兒都開放著,游客們遠遠的就會徇著這芬芳的花香趕來觀賞。然而,一到冬天,花園就不再熱鬧了。每當寒風呼嘯著掠過大地,白色的雪花飄飄揚揚地落下時,花兒們明白,它們該休息了。于是,勞累了大半年的花朵們,在冬季來臨的那一可,都愿意縮進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好好的睡上一覺。
就這樣,花兒們的家族延續(xù)了幾個世紀!靠著這種傳統(tǒng),他們免去了一年一次的受凍。但每到這是,已沒有游客來贊賞它們的美了。
第二年,當園再次蘇醒,幾乎所有的花都看到了那具腐爛的玫瑰花尸體,“看,這就是不循規(guī)蹈矩的下場!”不知是誰說了這么一句話,很快就在花群中流傳了開來,成了那株傻玫瑰在花群中留下的唯一回憶。
“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繁星·春水》拜冰心女士的小詩一首,今天我無意間聽人講起一則有趣的故事,與她的詩相似,也是墻角的兩朵花兒。是兩朵小雛菊,本是極為普通的野花兒,不起眼的。園丁不久前發(fā)現(xiàn)了它們,把她們移到了花盆里養(yǎng)著,正給我們講著這兩朵花的脾氣。“每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兩朵花便緩緩地張開花瓣,迎接新的一天。她們像大小姐似的,擺弄擺弄葉子,舒展舒展花瓣,來來往往的蜜蜂與她們道早安,她們也不理睬,只懶懶地揮揮葉子;色彩斑斕的糊蝶與她們談心,她們也只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腔,其實是在看自己的花瓣夠不夠艷呢。聽到這里,人們都嚷開了,有的說“這花兒真是自命不凡!”有的說:“兩只井底之蛙有什么好稀奇的”。我本想吟上冰心女士的詩,誰知園丁又開了腔。
“我把她們移出來后,她們的反映卻各不相同,也許是她們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也許是她們看見了花園中眾多的花而倍感壓力,其中一朵竟突然蔫了,我又給她澆水施肥,可她仍然蔫了?!彪S即園丁搬出了兩個花盆,眾人湊上前去,瞧見一朵雛菊半蔫著,枯黃地彎著腰,葉子趴著,花瓣也掉了不少,而另一朵雖然開著,卻不茂盛,但還挺立著。有人建議施一些特殊的肥料,有人宣稱這花兒不服水土。園丁示意大家都安靜,只見他換了一副神情,嚴肅地說:“我便問蜜蜂們:‘蜜蜂啊蜜蜂,這花兒怎么蔫了呢?’蜜蜂說:‘這蔫的一朵整天衰聲嘆氣,說什么她長得不美,或者說她不是最美的,神神叨叨的,我們怎么安慰她,為她跳舞,她都不聽。另一朵倒是討厭,天天自我表揚,有時還耍耍大小姐脾氣,一點也不謙虛,她難道沒有看到滿園的花嗎,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家伙?!庇谑侨藗儜崙嵉匦Q“代表上天制裁那些驕傲自大的人”,把那仍立著的雛菊折斷了,說著“不接受現(xiàn)實,自我欺騙”,“不看清時代”,四下散開了我看見他們走了,便急忙上前,向園丁要來那被人們折斷的雛菊,園丁十分的不解,他詫異地看著我,隨后搖了搖了頭,把花盆遞給了我。于是,我把她帶回家,用根小木棍作支撐,像治療病人的骨折似的,把她又勉強立在了土中。每日澆水,不時地松松土,她的生命力也很頑強,竟又恢復了生氣。于是我把她移到了窗口,讓她沐浴著陽光。她就這樣每日生長著。無意中,我發(fā)現(xiàn)她竟然比以前更漂亮了,散發(fā)出一陣淡而素的清香,彌漫于整間屋內(nèi)。過了不知多久,我偶然聽到園丁再提起那株蔫蔫的雛菊。
她也被當時的眾人中的一個人領了回去,照顧著,用最細的土,用最純凈的水,可是她還是死了,枯蔞直至凋零。園丁把她安葬在花海之間,也了卻她生前的心愿。園丁盛贊她為“富有自知之明而正視生活的人”,但對她的死卻深表婉惜。于是我告訴園丁一首詩: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的。天地小,又如何?總比葬身花海,不知何處強,縱使雛菊,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我給園丁看我領回來的那盆雛菊。窗前,那孤芳自賞的花就在那里,在斜射進屋中的陽光里盛開著。窗外,是無盡的花海。
在一個,以美為榮的國度中,有一個天性善良但長相很丑的少女。她在自家小院里種了許多美麗的花,春有迎春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還有花季很長的月季,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花,其中數(shù)梅花最多。
在一個漫天飛舞的冬天,少女打開窗扉,驚喜的笑了。
一個一個的行人,從這里走過,每個行人在這里都會滿載而歸,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
這是,來了一個衣衫襤散的乞丐。“小姑娘,我好餓啊,但是我有很喜歡這梅花”一個微弱的聲音顫抖著。“哎呦,這不嫌丟人,這個樣子還想要梅花,一個乞丐這么會賞花?真笑人”身旁的一些行人在那兒嘰嘰喳喳??墒巧屏嫉纳倥⒉焕頃麄兊臍堁??!袄蠣敔?,你等一下,我一會就回來。”善良的少女跑回了家。“媽媽,門口有一個老爺爺,很餓,我乘一碗飯給他,可以么?”少女用乞求的眼光看著媽媽。(少女的媽媽,因為少女是這個國度中最丑的人而嫌棄少女)“那關你什么事?。繘]事就不要管那么多閑事。”少女的媽媽惡狠狠的回了一句話。(自從少女懂事開始,這是少女的媽媽第6次和少女說話)盡管,媽媽的語氣不好,可是少女還是很開心。少女不想違背媽媽的話,可是又不能看著那個老爺爺不管?!澳憧纯催@么可憐的人,你忍心不管他嗎?”一個聲音這么說道?!半y道你想違背你的媽媽嗎?你想讓你的媽媽更加討厭你嗎?”另一個聲音反駁道?!澳悴幌胧ツ隳巧屏嫉膬?nèi)心吧,那就去管一管那個可憐的人吧,反正你媽媽,根本不喜歡你,你這么做,她也不會說什么的。”一個聲音再次說了起來……最后,少女終于決定,違背媽媽,救一救那個可憐的人。
“爺爺、爺爺你先吃吧?!薄拔业幕??”那個貪婪的乞丐,又開了口?!斑@個乞丐,怎么這樣啊,都給你飯了,盡然還不知足,這是討厭,這個女孩也是的,干嘛要管這個討厭的乞丐?。俊毙腥擞衷谠u論了?!拔椰F(xiàn)在就給你摘去”少女依舊幫著這個乞丐爺爺。
少女,跑進了院子里,此時的梅花幾乎快沒了,僅剩下枝頭的那些了,為了滿足那個可憐的人,她又回家搬來了幾張凳子,一個個疊羅漢似,少女爬了上去,摘到了枝頭的第一支梅花,她又到另一個枝頭,去摘另一只梅花,就這樣,一個一個摘,院子里的梅花幾乎都被摘光了,就當她摘完最后一枝花時,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了,她從幾層凳子上摔了下來。
少女艱難的從地上爬了起來,忍著劇痛,走到了乞丐的身邊,把那么一束梅花給了他。
乞丐拿到花后,閉上眼睛,對著花深吸一口氣,然后睜開眼睛說:“多么美麗啊!希望你像這花兒一樣美麗,堅強。謝謝你的花、謝謝你的善良?!逼蜇は蛏倥兄x到。然后就默默走開,少女還沒來得及說祝福你呢。
此時,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世界上最美的不是外表而是內(nèi)在,內(nèi)在如花,面貌便如花。
少女感覺,這個聲音好熟悉??!可就是想不起來是誰的聲音。
孤芳自賞的意思篇三
每個周末我都會去早市。喜歡順著湖堤走,時常會遇到一位老人,他坐在一棵大樹下悠閑地吹著笛子。也許他學的時間不長,因為我聽到的總是同一支曲子。過往的行人很自然地在他面前經(jīng)過。沒人特別關注。也許和我一樣,笛聲早已入耳,邊走邊回味呢。
說來也怪,每當經(jīng)過那棵大樹,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看過去,不知道吸引我的是悠揚的笛聲,還是他那怡然自得,孤芳自賞的樣子。
其實,我很陶醉于這樣的溫馨畫面。因為會讓我想起我的爸爸。
爸爸很關心我。記得上師范,不大喜歡和同學交往。爸爸勸過我,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沒奏效。業(yè)余時間我就喜歡摘抄名篇段落,有興致時會在旁邊配畫,信手涂鴉那種。爸爸很贊賞我這樣讀書。并鼓勵我堅持。我知道,他也是怕我孤單寂寞。有一個愛好很好。
我很崇拜爸爸,因為他很有才華。他有一首漂亮的毛筆字,尤其是草書。他還博古通今,平時,只要有時間爸爸就捧著一本書,來興致時也會把看到的和我們高談闊論一番。每次我都聽得入迷。
爸爸自然成了我的榜樣!
我參加工作后,常常不開心,因為我很努力地工作,可并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有時會被氣哭。
一天,爸爸很興致地遞給我一個手訂本,是用廢棄的圖紙,把有字的一面對折到里面,然后裝訂的。封面畫著幾棵剛勁挺拔的竹子,姿態(tài)很隨意,卻栩栩如生!一側是毛筆楷書“孤芳自賞”四個遒勁有力的字。
爸爸的教誨我一直沒忘!
現(xiàn)在,每天看,總會讀到有人輕生的消息。孩童因為學習的不理想,年輕人因為事業(yè)愛情的受挫,中年人炒股的傾其所有,甚至老年人的無人照顧等等,都成了放棄生存的理由,唏噓惆悵之余,我又多了份不安。人,變得脆弱了。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爸爸,在我彷徨的時候教我應對的本領。以至于現(xiàn)在,只要提到孤芳自賞這個詞,我都會第一反應的是本上的那幅畫!
其實,有些植物也會給我們同樣的啟示。
我家樓口的雨搭上落戶了一棵不知名的小草,黃色的小花格外耀眼。每天早晚經(jīng)過我都會瞧它一眼,滿足我好奇的心里。
它長在雨搭的邊緣,周圍的水泥出現(xiàn)了細碎的`裂痕,可根本看不到泥土,但它的確真實地孤零零地生長在那。沒開花之前我沒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它長得太小,也許是因為它不該長在這,也許是因為它其貌不揚……反正我沒注意到它。偶然一天,一朵細弱的小黃花探個小頭,隨著微風顫顫的,我發(fā)現(xiàn)了它。
它,沒有同伴,沒有守護,一切只能自己獨自面對:如何在沒有土壤的水泥板上扎根,如何獲取自然中的水分,如何抵御狂風暴雨。我們不得而知。但它的頑強,它的孤芳自賞,成就了它的一生!
孤芳自賞的意思篇四
;[摘要]李濟《中國文明的開始》及其相關學術研究,旨在以知識考古學的角度探尋近代以來中國文化歷史研究的新途徑,并為中國考古學的學術范式與研究視野,開創(chuàng)了一代風氣之先。本文擬就李濟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研究背景,對其著略作評述。
[關鍵詞]李濟;《中國文明的開始》; 知識考古學
李濟先生的著作《中國文明的開始》,成書于英文,最早于1957年在美國西雅圖由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1970年曾由萬家寶(曹禺)譯成中文由臺北商務印書館出版。這部書第一講挖掘出中國的歷史(中國考古學史),第二講概論中國文明的起源和它的早期發(fā)展,第三講講述中國的青銅時代。目前大陸的同名版本由李先生的哲嗣光謨編選,江蘇教育出版社(鳳凰出版集團)出版,其書除了主體部分,另外還選了幾篇相關的文字與之相補充并互為輝映。應當說,從其一生的學術著作來看,多數(shù)都與中國的上古文明或文化有關。各篇多按發(fā)表年代排列,大致可反映先生某些學術思想和觀點的發(fā)展過程。這里主要結合李濟李濟的主要學術成就和研究背景,對此著作大陸版本的主體部分作以評述。
在這本著作中,他首先談到了考古學研究的目的:“現(xiàn)代中國考古學家的工作,不能僅限于找尋證據(jù)以重現(xiàn)中國過去的光輝,其更重要的責任,毋寧說是回答那些以前歷史家所含混解釋的,卻在近代科學影響下醞釀出的-些問題。這樣產(chǎn)生的問題屬于兩類,但兩者卻息息相關。其一是有關中華民族的原始及其形成,其二為有關中國文明的性質(zhì)及其成長。”這樣的屬于兩類但息息相關的問題,實際構成了對中國考古學及其歷史研究的最核心內(nèi)容。而考古學家的工作,正在于“回答那些以前歷史家所含混解釋的,卻在近代科學影響醞釀出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包含在他所倡導的“重建上古史”、“中國的若干人類學問題”以及“新史學的四種境界觀”等之中。
如若不以嚴格西方學理意義下的學科分野來論述,中國的考古學淵源可以最早追溯到傳統(tǒng)的金石學、古器物學。而在20世紀以降,特別是在中國傳統(tǒng)學術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以傅斯年所領導的“史語所”支持下的考古學,則成為率先“現(xiàn)代化”的學科之一,這門科學成為了革命性的科學。劉夢溪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總序》中羅列,自儒、釋、道三家并立,標志著我國傳統(tǒng)學術思想多元化格局的進一步形成,宋明學術、乾嘉學術、晚清新學等中國傳統(tǒng)學術向現(xiàn)代學術轉變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學術流派。他指出:“直承今文學而來的疑古學派的出現(xiàn),本來是傳統(tǒng)學術走向現(xiàn)代的重要一步,但在甲骨、敦煌學新發(fā)現(xiàn)面前,它遇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簡直足以在事實上拆毀它賴以建立的理念根基。”接下來他引述了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所提出的“二重證據(jù)法”:“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jù)以補證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jù)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眲⑾壬酉聛碓u論說:“此一新理念的提出,學術界響應者甚眾,不僅對疑古之偏頗有所是正,對二十世紀的學術行程也自有其影響,同時也是中國現(xiàn)代學術何以史學一門最富實績的原因……而中國現(xiàn)代學術中考古門的建立,也是與清末的學術新發(fā)現(xiàn)相聯(lián)系的……二十世紀初,以發(fā)掘工作為基礎的現(xiàn)代考古學的建立,李濟、董作賓、郭沫若諸人,與有功焉?!被仡櫧F(xiàn)代學術思想史,即由傳統(tǒng)學術向現(xiàn)代學術之嬗變過程,“疑古學派”、“考古”與“二重證據(jù)法”是幾個關鍵方面,代表當時知識界的思想潮流。1928年傅斯年先生發(fā)表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謂:“總而言之,我們不是讀書的人,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句話在當時所帶有的宣言性質(zhì),實際上具有學術思想史的意義。
學術之變并非僅有新舊嬗變,因為所謂“學術”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知識活動的體現(xiàn)。在這個變化的整體趨勢之中,考古學是一個很明顯的征象。這是由它的學科性質(zhì)及學術運作的特征所決定,相比于“傳統(tǒng)學術”中那種強烈的書齋性,這門學科的重視實物的實證主義態(tài)度和獲取研究資料的方式,應該被看作是一種鮮明的初生之氣和青春氣象,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一股新鮮血液和“現(xiàn)代學術”的一支生力軍,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考古學是一門富于革新精神的學科。為了充分地了解這個學科在整個人類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必須把考古學納入學術思想史之中。而在這門學科之中,李濟先生被認為是“中國考古學之父”、“中國考古學最重要的一位奠基人”。因此,當我們討論《中國文明的開始》時,必須把李濟先生及其作品置于中國學術思想史的背景中去。
李濟,1896年出生,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并于次年改讀人口學專業(yè),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1920~1923年,他轉入哈佛大學攻讀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以上這個學業(yè)簡歷很重要,因為它反映了李濟先生學術的基礎,也是我們分析和研究他學術思想的線索。如果與其后的梁思永、夏鼎、蘇秉琦等先生相比較,可以看出李濟先生更多地受到了美國人類學的影響。
在《中國文明的開始》中,李濟先生認為,研究上古文化所面臨的最要緊的問題,首先一部分是要如何把殷商的考古材料與事前的考古材料比較貫穿,同時要把若干不能解釋的成分,找出它們可能的來源。這些問題,在他看來都不是憑想象能解決的。它們的解決,需要更廣闊的田野考古工作,以及更深度的比較研究。任何古史的重建工作必須以可靠的材料為立論依據(jù),材料必須是經(jīng)過考證及鑒定的文獻史料,和以科學方法發(fā)掘及報道的考古資料。撰稿人須盡量利用一切有關材料,尤其要注意利用最新的資料,其中包括幾大范圍:一是放眼世界、全球范圍內(nèi)的人類起源和原始文化的資料;二是與研究東亞地形有關的科學資料,包括地質(zhì)學、氣象學、古生物學各種研究成果;三是人類的文化遺跡(史前考古學,主要針對古器物即古代人類遺留下的工具等);四是體質(zhì)人類學的成果(包括對古代人身體遺骸的研究、其分化演變的過程以及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等);五是狹義的考古學資料(即古器物學家所承認研究的考古資料,青銅時代以及以后的歷史),但李濟先生同時指出,因為在采集方法與看法上的不同,這批材料的價值在過去都沒有得到它們應該得到的注意,而在現(xiàn)代考古學的視野下,它們的學術重要性會得到重新思考;六是民族學家研究的對象,主要集中在原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其體質(zhì)上;七是研究中國上古史最基本的資料,即傳統(tǒng)的經(jīng)學與史學文獻,而如何辨別這些龐雜的資料和評價它們的價值,均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研習。
由此看來,作為中國考古人類學的奠基者,李濟一直利用考古發(fā)掘的成果與民國時期的各種史學觀點進行對話,他試圖打消嚴密的學科壁壘,用廣博的考古實物、文獻、人類學民族學資料為上古史做以科學意義層面的解讀,其總體的出發(fā)點是要“用實物捍衛(wèi)文字記載的尊嚴”,對五四以來的疑古觀點撥亂反正。自然,他的考古學研究也無法擺脫一種國族心態(tài),尤其是他在中國人種起源問題上在與人種西來說的論戰(zhàn)中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同時聯(lián)系到民國以來的社會與學術背景,他的考古發(fā)掘以及研究工作或多或少蘊含了“救國保種”的時代色彩,后過程考古學者主張,考古學不僅要研究古代遺留下來的物質(zhì)遺存,同時還要反省考古學的知識體系本身,貝格利在《商代考古》中以批評的口吻說:“然而,對于后繼者來說,僅僅重建傳統(tǒng)文獻的可信度仍然不夠,民族考古的下一個任務是要將中國文明從它是依靠外部刺激的產(chǎn)物的結論中解救出來……考古學壓倒一切的任務是滿足強烈的民族主義需要。由于這一因素,當時(中國考古初期)沒有什么比發(fā)現(xiàn)安陽文明的本土源頭更重要……通過顯示(考古學)證實傳統(tǒng)的力量(能力),安陽的發(fā)掘為考古學在中國贏得了一個安全的立足點……民族自豪感使得解釋考古資料這一本來就十分棘手的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化了。由于總是堅持傳統(tǒng)是可靠的,而且考古學的任務只是證明傳統(tǒng)而已?!痹谏鐣蟓h(huán)境中,同時由于受早期單線進化論和傳播學派的影響,李濟先生在殷墟的發(fā)掘工作和考古學研究也不免帶有這樣的色彩,而這顯然對后來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他作為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的負責人,積極應對西方學術對中國的認知與描述,努力用新方法論證經(jīng)史學中的老問題,具備更加明確的現(xiàn)代學術的問題意識,而且注重在概念體系上與傳統(tǒng)學術的接駁,對經(jīng)史學資料和考古實物的社會科學再分析,其可貴之處在于,他并沒有將文獻資料與實物看作是僵死的文化遺存,而是自覺地在傳統(tǒng)學術的概念和西學概念之間進行深度對話。
李濟在《再談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問題》一文中說:“中國歷史是人類全部歷史最光榮的一面。只有把它放在全體人類的背景上看,它的光輝才更顯得鮮明。把它關在一間老屋子里孤芳自賞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事實上,在《中國文明的開始》一書中,他就是這樣做的。他堅持以使用第一手的科學取得的經(jīng)驗材料(而非過去寫在書上的教條)為信仰和立論的依據(jù);他主張考古遺物的分類應以可定量的有形的東西為基礎;他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出發(fā),對考古資料所作的解釋‘他不把對中國問題研究的視野局限于中國的范圍。陳寅恪先生云:“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此潮流者,謂之預流?!蹦敲?,李濟可謂是不折不扣的“預流”者,他的《中國文明的開始》,為中國考古學的學術范式與研究視野。開創(chuàng)了一代風氣之先。
相關熱詞搜索:;【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8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