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公文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篇一
擬稿。撰擬公文文稿。
會商。當公文內容涉及其他有關同級或不相隸屬機關或部門的職權范圍,需征得其同意和協(xié)助。
核稿。文稿在送交有關領導簽發(fā)或會議通過前,由專人進行全面核查。
簽發(fā)。指由機關領導人或被授以專門權限的部門負責人對文稿終審核準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簽發(fā)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簽發(fā)分為正簽、代簽、核簽、會簽等數種。
(2)公文的制作
注發(fā)。定稿形成后,批注繕寫印發(fā)要求的活動,以使簽發(fā)意見進一步具體化、技術化。
繕印。制作供對外發(fā)出的公文。
用印或簽署。在印畢的公文上蓋發(fā)文機關公章,或請有關領導簽名。
(3)公文的對外傳遞
分裝。按規(guī)定具體揀配和封裝公文。
發(fā)出。將分裝完畢的公文以適當的方式發(fā)給受文者。
(4)處置辦畢公文
包括:閱卷歸檔、暫存、銷毀。
公文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篇二
(1)草稿。不具備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討論稿”“征求意見稿”“送審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標記。
(2)定稿。具備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標準依據。有法定的生效標志(簽發(fā)等)。
(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規(guī)并有印章或簽署等表明真實性、權威性、有效性的標。
(4)試行本。在試驗期間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5)暫行本。在規(guī)定的暫行時間內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6)副本。正本復份(與正本同時印刷)在外形上與正本沒有區(qū)別,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為復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復印件)不具備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樣標記。
(7)修訂本。可以標題結尾處標作:“(修訂本)”,也可在標題下做題注,在圓括號內注明“某年某月修訂”。
公文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篇三
文書一詞,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公務活動中,使用的極為普遍和廣泛。它可以作為所有文件材料的總稱,既可以指公務文書,也可以指私人文書,是一個整體概念。文書還可以指一種職業(yè),如某某人在做文書工作,也可以指職務名稱,如文書、文書科長、文書處長等。
文件同文書一樣,有時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總稱。如一次大型會議,會議結束之后,要將會議文件立卷歸檔保存。這里說的文件,即指會議形成的有規(guī)范格式的正式文件,如會議紀要、決議等,也包括會議進行中的簡報、領導講話、代表發(fā)言、會議紀錄,甚至還包括錄音、錄像、照片等有關資料。但是,對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如:中共中央文件、國務院文件等具有規(guī)范格式的正式文件,人們往往鄭重地稱之為“文件”,而不稱文書或公文。就某一單份的文件來說,人們也習慣地稱之為一份文件,而不叫一份公文或一份文書。
至于公文的概念,它的特指范圍是很清楚的,是指各級關單位為了辦理公務二產生的文書或者文件。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公務文書或者公務文件的簡稱。
從一些史籍的記載來看,文書、文件和公文這三個要領是分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有一個產生和演變的過程。
“文書”一詞,最早見于西漢賈誼《新書·過秦下》:“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蓖醭洹墩摵狻e通》也有關于“文書”的記載:“蕭何入秦,收拾文書,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边@些地方所說的“文書”,是泛指古代的文籍圖冊。在我國先秦時期,“文”與“史”是很難分開的?!拔臅钡母拍罘秶笮?,一些有史料價值的文字材料都可稱之為文書。
漢代以后,文書作為公文與案卷的含義才逐步被確定和沿用下來。《漢書·刊法志》:“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碧圃 锻搀A》詩有“滿眼文書堆案邊,眼錯偷得暫時眠”的句子。這些地方所說的“文書”就是指的公務文書。
“公文”一詞,出現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漢代多稱文書,稱公文較少。三國以后,多稱公文,指官府之間往來的公事文書。如《后漢書·劉陶傳》:“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笔钦f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等人勢力強大,可能聚眾起事,但州郡官員只是口頭相互轉告,不肯以公務文書的形式上奏朝廷?!度龂尽の褐尽ぺw儼傳》中也有“輒白曹公,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的記載。自此以后,公文就成為公務文書的統(tǒng)稱了。
“文件”一詞,大約在清末才出現,當時在外交文書中提到“尋常往來文件”,“交涉文件”等。宣統(tǒng)三年五月,朝廷三年五月,朝廷頒布的《內閣屬官官制》,將“掌本閣公牘文件”,作為承宣布廳職責之一。后人承襲歷史,文書、公文、文件這三種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公文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篇四
(1)公文形成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他社會組織。
(2)公文形成的條件是行使職權和實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與規(guī)范格式的文件材料.這是公文區(qū)別于其他文章和圖書資料的主要特點。
(4)公文是辦理公務的重要工具之一。
1、命令(令)的用途:
(1)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
(2)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
(3)嘉懲有關單位及人員。
2、命令(令)的種類:
(1)發(fā)布令
(2)行政令
(3)嘉獎令
4、命令(令)的寫作:
(1)發(fā)布令:
標題:發(fā)令機關名稱或發(fā)令機關領導人職務名稱+文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令號:位于標題下面,令號不按年度編排,而是從發(fā)令機關領導人任職開始編流水號,至任滿為止,下任另行編寫。
正文:說明公布的法規(guī)名稱,通過或批準的機關或會議,通過或批準的時間及施行時間。
落款:簽署發(fā)令機關領導人的職務名稱和姓名,然后注明發(fā)令日期。
(2)行政令:
標題:發(fā)文機關名稱+主要事由+文種,如《國務院關于在我國統(tǒng)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
正文:①說明發(fā)布命令的緣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寫出命令的具體內容,包括強制性行政措施及執(zhí)行機關等,要求條目清晰,層次分明,便于執(zhí)行。
(3)嘉懲令:
標題:發(fā)文機關名稱+主要事由+文種。
正文:包括嘉獎緣由、嘉獎事項、發(fā)出號召三個方面內容組成。
5、寫作命令(令)的注意事項
(1)內容要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
(2)態(tài)度要鮮明。
(3)文字要簡煉,結構要嚴謹,中心要突出,語言要肯定。
(4)發(fā)文機關要合乎要求。
1、決定的用途:
決定適用于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決定是一種重要的指揮性和約束性公文。
2、決定的寫法:
(1)標題:作出決定的機關或通過決定的會議名稱+決定的事由+文種,如:《××市關于平衡財政收支、嚴格財政管理的決定》。
(2)題注:會議通過的決定,要加上題注,說明這個決定是什么時間,在什么會議上通過的。
(3)正文:按其具體用途和內容不同分為兩類:
①對重要事項作出安排的決定。主要有表彰決定、懲處決定、機構設置決定、人事安排決定、授權決定及發(fā)布法規(guī)性事項的決定等。其正文包括兩部分,一是說明作出“決定”的根據和執(zhí)行名稱;一是分條寫明決定事項。
②對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的決定。這是一種事先對某項重要工作的開展進行布置的決定,指揮性極強。正文通常包含兩層意思,即通過或制發(fā)決定緣由和決定的事項。
(4)結尾:重申要求,明確工作步驟或申明要求發(fā)出號召。
3、寫作決定的注意事項:
(1)要作好調查研究。
(2)要做到觀點鮮明。
1、公告的用途
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的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2、公告的寫作:
(1)標題:
①發(fā)文機關+文種,如:《中國人民銀行公告》。
②發(fā)文機關+事由+文種,如:《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公告》。
(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體事項。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對復雜一些,即包括緣由或根據、事項和結語三項內容。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結或省去結語。
1、通知的用途
通知適用于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fā)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zhí)行的事項,任免人員。
2、通知的寫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標題:
發(fā)文機關+事由+文種,如:《××省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蔬菜產銷工作的通知》。
事由+文種,如:《關于召開省屬高校檔案工作會議的通知》。
(3)正文:
1)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含“頒發(fā)”型通知、“轉發(fā)”型通知和“批轉”型通知三種。
a)“頒發(fā)”型通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5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