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一
1、研讀文中第一個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導入
1、小實驗
課前老師先給大家?guī)硪粋€實驗,不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必須用敏銳的眼睛觀看,用睿智的心靈去傾聽,用聰慧的腦子去思考。行嗎?那好,請看老師在這水槽里裝了些水,這兒,還有兩個小瓶,里面一個是洗衣粉浸液,一個是食用酸醋.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液體,有顏色嗎?(沒有)老師可有辦法,讓它們變出顏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變紅),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后頭,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攪勻(使水槽水恢復無色.)
師:從你們“哇”的一聲中,老師知道你們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師板書: “?”那誰來?(指名提出問題)
師:你們真是好問,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書: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說得好:“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老師來寫一寫,提示“誕”字的寫法)
師:一百個問號,老師就要寫一百個嗎?這一百個代表什么?
生:不要寫那么多,這一百個代表的是很多,許許多
師:對,許許多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
2、今天我們就與作者葉永烈一同走進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也許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解決你們心中的疑問。
(提示讀課題,沒有拖腔拖調(diào)的感覺,要緊湊,干凈利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默讀課文,想想本文有寫事嗎?如果有的話,寫了誰的什么事?
老師巡視,在1-2分鐘時,相機表揚,提示學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時間后,師:同學們咱們到了高年級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下,紛紛做批注,和快速閱讀.)
同學們書讀得怎么樣呢?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的生字情況.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一個詞讀兩遍.邊讀邊正音,然后齊讀
師:瑰,在這個詞中讀輕聲,單獨讀第一聲
生在老師帶讀后,齊讀詞語
⑵了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的意思
師:什么是“無獨有偶”“見微知著”呢?
生:“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還能找到還能成對的。
師:獨就是?
生:一個
師:偶就是?
生:兩個.
師:雖然單個很罕見,但偏偏有成對的,那你能不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生2:雖然這是寶玉,可是這也是無獨有偶的.
生3:他是光澤人,我也是光澤人,這真是無獨有偶.
師: 你們觀察一下“無獨有偶”這個詞很有特點,“獨”跟哪個相對?
生:偶
師:“無”跟哪個相對?
生:有
師:很有特點嘛,你們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詞語嗎?
生1:天高地厚、大驚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生:遇到事情的苗頭,就能預知事情的發(fā)展趨勢.
師:科學家探求真理就必須要有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點指導書寫:“逆”“械”
師:在這些詞中還有兩個字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個是機械的“械”字,
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戒"
請同學們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
師:還有一個“逆”字,它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請跟老師寫.你們記牢了嗎?
生:記牢了.
4、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 眼珠轉(zhuǎn)動)
生1:謝皮羅教授發(fā)現(xiàn)水的漩渦旋轉(zhuǎn)方向與地球自轉(zhuǎn)有關.
生3:奧地利醫(yī)生由兒子睡覺眼珠轉(zhuǎn)動,發(fā)現(xiàn)睡覺眼珠轉(zhuǎn)動與做夢有關.
前面幾位同學用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雖然三件事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不同,但這三件事都說明了一個觀點.(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他們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板書:橫線和嘆號)
三、精讀事例,感受精神
人物?
看出的問題?
探索過程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很多同學能邊讀邊動腦,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
⑴謝皮羅教授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1:“每次……總是……”
師:誰還能讀讀?
生2:讀“每次……總是……”
師:誰還想來讀讀?
生3:“每次……總是……”
師:你們聽出了沒有,她哪兩個詞讀了重音?全班齊讀,
生:每次、總是
師:那我作一起來讀讀.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1:謝皮羅教授他實驗了很多次.
生2:謝皮羅教授他對身邊的事觀察的很細致.
師: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他觀察的細致,是因為他有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生:敏銳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二
師:為了說明這個觀點,作者舉了哪幾個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渦方向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紫羅蘭濺上鹽酸的花瓣會變紅;奧地利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人睡覺時眼珠會轉(zhuǎn)動。
師:很好,哪位同學能更詳細具體地說一下?
生: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謝皮羅發(fā)現(xiàn)洗澡水的漩渦方向與地球自轉(zhuǎn)有關;第二件事是波義耳發(fā)現(xiàn)石蕊地衣遇酸會變紅、遇堿會變藍;第三件事是奧地利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人睡覺時眼珠轉(zhuǎn)動是正在做夢。
師:大家仔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nèi)容上有什么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學生讀課文,思考。)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的故事。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發(fā)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jié)論。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話。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學生齊讀句子。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斷的發(fā)問;“!”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師:誰還能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斷的發(fā)問;“!”指的是通過探索,解決了問題,發(fā)現(xiàn)了真理。
生: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著名的風箏試驗,發(fā)明避雷針,現(xiàn)在的高層建筑頂端都裝有避雷針,它將電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來保護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農(nóng)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功能電報機,一個偶然的故事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fā)生了振動,發(fā)出了聲音,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了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大開,成了電話的專利人。
生: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qū)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生: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真理。
師:這也是說課文中的哪句話?
生: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出示: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齊讀句子。
師:請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看來要想發(fā)現(xiàn)問題,有所成就,首先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能見微知著。
生:我們要做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獨立思考的人。
生:科學雖然離我們并不遙遠,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要不斷思索,才有可能找到靈感。
二、再讀課文,感悟?qū)懛?/p>
生:先提出觀點,再列舉事例證明。
生:《為人民服務》
師:這兩篇雖都是議論文,但寫法也有不同。本課通過列舉事例說明,以后我們寫議論文也可采用這樣的方法。
三、拓展閱讀,隨文練筆
敞開心扉
不要讓你的心靈總是戒備森嚴,拆除墻壁迎接陽光,那就連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個人種了一棵桃樹,果實成熟了,他摘了下來,把它送給鄰居品嘗。一個經(jīng)商的鄰居吃了,一定要付給他錢。婦女和孩子都不要,還用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著他。惟獨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還感激地對他說:“謝謝”。他很高興,因為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懂得吃桃子的人??戳诉@個故事,你一定覺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呢?現(xiàn)在我們身邊多的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雖說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但許多時候,別人向你展現(xiàn)的是心靈的閃光,人性的善良,是愛的陽光。有這么一個故事:兄弟倆住在閣樓上,由于年深日久,閣樓十分陰暗。他們看見外面的陽光掃進來的“好主意”。雖然他們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陽光掃到簸箕里,可陽光一到閣樓上又消失了。他們沒有放棄,可一切都是徒勞。這使他們困惑不已。正在廚房里忙碌的母親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蹦赣H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給予你溫情,那么你永遠難以獲得那絲溫暖。事實上,只要將自己封閉的心門打開,首先付出一些愛,給予他人一些溫暖,那么你就同樣獲得了溫暖,得到了那一絲陽光。
師:這篇文章作者要說明的觀點是什么?
生:只要你將自己的心扉敞開,就能夠感受到世間的溫情。
師:我們已經(jīng)學了兩篇議論文,又聽讀了一篇論說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寫一篇論說文。
板書:
善于思考 善于發(fā)問 不斷探索——找到真理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三
師:知道老師姓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我姓什么告訴大家。
師寫下“薛法根。”
師: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師:好聽嗎?
生:好聽!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師。
一、交流預習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詞語。
生2:我明白了課文給我的啟示。
生3:我解答了課后習題。
師:那連課后題都解答了,今天來干嘛?
生眾說紛紜。
師:還有其他的嗎?
師:我最關心的你們做了嗎?
生: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
師:我最關注的是你們課文讀了幾遍?
生1:兩遍
生2:4遍……
師: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生:因為今天的課太重要了。
師:老師告訴你的嗎?預習課文時做到三到,一要認識課后生字,二要了解課文內(nèi)容,三要試著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查到答案可以寫上面;四可以查找有關的資料,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拿出你們的課堂自學筆記本,帶來了嗎?老師請大家寫幾個詞語?愿意嗎?一次說兩個詞,兩個兩個的聽寫。不會寫的可以看課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機械師?? 逆時針
領域
師:哪三個詞語比較重要?不準看課本,回憶一下?
師:預習時要畫一畫,抄一抄課文中新鮮的,你以前沒有接觸的詞語,讀黑板上的詞語,不要拖腔,要讀出彈性。
師:看他寫的“械”寫對了嗎?
“逆時針”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寫錯了,自己圈起來訂正,看這個同學寫的三個詞語,非常好!全寫對了,真不容易,給他掌聲。
師:我們同學都寫了哪些詞語?(交流)
生:見微知著
二、導入新課
生:(紛紛答)相信!
生:我寫100個問號,就會出現(xiàn)真理嗎?
師:還有問題嗎?
生:為什么100個問號之后,之前不行嗎?
師:我們有這些問號,不斷追問,你就離真理不遠了。
師:做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對這個觀點提出疑問。對這句話,作者怎么說?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這句話理解嗎?(問一生,生膽怯不語)問其他同學:理解嗎?
又問此生:理解嗎?
生:不大理解。
師:在這里老師提一個詞,“司空見慣”理解嗎?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覺得奇怪了。
生:經(jīng)常看見的事就習以為常了。
生:見的次數(shù)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師:生活中哪些事情你們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
生: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山。
生:我們每天餓了都要吃飯,困了都要睡覺。
生:(驚異地)沒有!不知道!
生:(恍然大悟的樣子)哦!
師:不問不知道——
生:一問嚇一跳。(眾大笑)
生:“?”表示對這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疑問;“!”表示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真理。
生:“?”表示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表示最終找到的真理。
生:這樣說就是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表示,讓別人印象深刻。
師:這是你的理解?
生:《課文詳解》里看到的。
生:這樣說感覺很新鮮,也很簡單。
師: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觀點。說得多好?。⌒迈r,簡單!把一個真理說得那么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讓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讀一讀這個語句。
生:(齊讀)
生:“一百個”并不是真的是100個問號,而是說很多問號,無數(shù)個問號。
生:“一百個”是形容有很多很多問題。
生:“一百個”是說真理的發(fā)現(xiàn)過程是很長的,要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
生:“一百個”是指那種不斷探索的求真精神。
生:不是!是指絕對放心的意思。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四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屬于一篇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理。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注重了單元的整體性,拋出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中的居里夫人依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一問題,從學生的回答中來引出課題。進而,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質(zhì)疑課題,讓學生帶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感知環(huán)節(jié),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在此基礎上,檢查了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重點從字音、字義、字形三個方面來匯報,課上學生匯報的效果很好,可見預習的充分,六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字詞方面的預習習慣基本上養(yǎng)成了。之后,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歸納,指說的學生回答得很完整,進而全班學生練說,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我主要運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對學生匯報的謝皮羅教授的例子進行了重點指導,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是從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過研究——得出真理的,從而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學生匯報的第二個是列,則進行了扶,讓其依據(jù)表格的而要求來完成,允許小組合作,在匯報的時候,及時地加以指導,自讀結(jié)論和問題來加深印象;第三個事例,則完全放手給學生,僅將正確的表格內(nèi)容說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課文中的事例,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師也恰到好處的出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魯班發(fā)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等。眾多科學家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但是,課文的學習并沒有結(jié)束,找到真理還需要條件,學生匯報,教師的引導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讀悟中明白科學家們還需要有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等精神。最后,回歸第二自然段——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點明了課文的觀點,即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讓學生歸納總結(jié)所學,從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法兩方面來匯報。重點讓學生明白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觀點的寫法,學生基本匯報出來。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充分地關注了每一個的學生。
一節(jié)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學生是學習主體,課上我盡量將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但教師的引導也不少,應該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語文教學注重讀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導學生的品悟還不夠,朗讀也是淺嘗即止,沒有把學生的感悟推向深層,從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課堂調(diào)控方面還存在不足。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這次的區(qū)優(yōu)課我已上完,但在其中我實踐了自己新的教學嘗試,得到了不少收獲,也看到了自己仍需不斷提高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路還很長,我將以不斷學習,不斷探究,不斷實踐的信念把這條路走好。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五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fā)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團結(jié)就是力量。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W生自由發(fā)言,如:善于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等等。)
3、教師小結(jié):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fā)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縱觀、漩渦、敏銳、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砂鍋問到底。
⑴ 指名讀詞語。
⑵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說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jié):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后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jié),強調(diào)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學發(fā)現(xiàn)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jīng)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qū)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fā),作出標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fā)的語句,說明從中受到的啟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7、課文學到這,同學們對課題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說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于我們經(jīng)常閱讀的記敘文。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jié)就是力量”(示課件──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肮Ψ虿回撚行娜恕薄疤撔氖谷诉M步,驕傲使人落后 ”“團結(jié)就是力量”……)
善于發(fā)問
!?。?/p>
不斷探索
獨立思考
顧頡剛“學者先要會疑?!暴ぉこ填U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暴ぉ堓d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jù)。事實和根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jù);但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jù)?我們?nèi)裟苓@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匦璨襟E,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ㄟx自顧頡剛《通俗論集》)?、拧∽宰x自悟。
⑵ 全班交流,說一說這篇文章作者要說明什么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2、讀了兩篇論說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說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六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理。
教學這篇課文要實現(xiàn)以下教學目標: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fā)現(xiàn)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教學重、難點是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并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學目標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每個人都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一、積極性被調(diào)動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畫、思考、交流、匯報、表達..... 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心弦被撥動
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是這一課的重、難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由此發(fā)現(xiàn)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么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弦。
三、心靈被觸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甚至標點符號,并回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感受和感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一節(jié)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開課的字詞復習檢測安排有沒有必要?時間上是不是還能緊湊一些;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第三,老師的狀態(tài)明顯有些著急,所以有些環(huán)節(jié)進行得不扎實,給學生的烙印不深。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七
背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甭?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這種方法,學懂課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在“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下,本堂課所想要研討的意義所在。
一、從詞入手,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下午好!
生(齊):老師下午好!
生:能。
師:板書(誕生)誰會讀?你來讀。
(學生紛紛舉手)
生1:誕生
師:誰還會讀?
生2:誕生
師:你來。
生3:誕生。
師:讀的很好,你們覺得這個誕生哪邊比較難寫。
生1:這個誕字中間的那個是撇豎橫豎折,有的同學會寫成,撇橫豎橫。
生2:有的同學寫那個延字,會先寫外面那部分,再寫里面那部分。應先寫里面的,再寫外面的。
生3:那個生字,第一橫短,第二橫較短,第三橫是最長的。
師:(板書:測量)這個詞讀什么?
生1:測量
師:請你讀
生2:測量
師:讀的很好,大家一起讀
生(齊):測量
師:這個量是什么字?
生(齊):多音字
師:還有什么讀音?
生(齊):liàng
師:(板書:旋轉(zhuǎn))這個怎么讀呢?
生1:旋轉(zhuǎn)(zhuǎn)
生2:老師,他讀錯了。應該讀旋轉(zhuǎn)(zhuàn)
師:還有誰會讀?
生3:旋轉(zhuǎn)
生4:旋轉(zhuǎn)
師:同學們預習很到家!今天老師要用誕生這個詞來送大家一句格言。(師板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這篇課文是誰寫的?
生(齊):葉永烈
師:昨天有沒有同學去找過他的資料?你們知道這個作者嗎?
生1:葉永烈,浙江溫州人。著名科普作家、傳(chuán)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科幻故事《小靈通漫游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yōu)秀讀物獎。
生2:他讀錯了,應讀傳(zhuàn)記,他讀成了傳(zhuán)記。
師:應該讀什么???
生(齊):傳(zhuàn)記
師:其實啊,我們小時候??吹摹妒f個為什么》的主編之一就是——
生(齊):葉永烈
師:昨天同學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問題呢?有問題的請舉手!
師:跟他有同樣問題的請舉手!
(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師:看來這個問題有很多同學都覺得有疑問。還有問題嗎?
師:是啊,他怎么知道這句話是真理啊?還有嗎?(看到學生都不舉手了,提醒說)還有哪些同學昨天在預習的時候碰到了問題,你要敢于提出來!
生3:第四自然段中的無獨有偶是什么意思?
師:無獨有偶,這是一個什么?
生(齊):成語!
二、品讀詞語,領會感悟
生1: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決了若干個問題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真理。
師:哦,還有???
生2:當然,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
生(齊):微 著
師:微,就指的是微小、細微。是不是???
生:是
師:著指什么?
生:明顯
師:著,就指的是明顯的,指事物的發(fā)展的趨勢,或指事物發(fā)展的方向。課文里面就向我們介紹了3個見微知著的事例。請同學們找找看。在3個事例中,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哪一個細微的現(xiàn)象,或者說很微小的現(xiàn)象。從這些微小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了真理。
生1:我知道了謝皮羅是美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生(齊):產(chǎn)生漩渦
師: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2: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朝逆時針旋轉(zhuǎn)。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朝順時針旋轉(zhuǎn)。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師:謝皮羅教授發(fā)現(xiàn)洗澡水的旋轉(zhuǎn)與什么有關???
生(齊):地球自轉(zhuǎn)。
師:誰還能找一找。誰從哪一個現(xiàn)象中,知道了什么?
(這是,同學們都認真地找了起來。)
生1: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
師:發(fā)明了什么?
生1:石蕊試紙。
師:說的很好,誰能幫她完整的說一遍。
生2: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發(fā)現(xiàn)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
師:我們簡短的說就是。波義耳,從——
生(齊):紫羅蘭的變色:
師: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齊):石蕊試紙。
師:會說了嗎?
生(齊):會了!
師:還有誰會舉例?誰從什么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一位奧地利的醫(yī)生,從兒子睡覺時的眼珠轉(zhuǎn)動,他把兒子叫醒,兒子說他剛才做夢了,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研究,他發(fā)現(xiàn)睡覺時眼珠轉(zhuǎn)動,與做夢的次數(shù)和時間長短有關。
師:睡覺時的眼珠轉(zhuǎn)動,與什么有關???
生(齊):做夢的時間長短和做夢次數(shù)有關。
生2:一位奧地利醫(yī)生,他發(fā)現(xiàn)兒子睡覺時眼珠轉(zhuǎn)動,從而知道了睡覺時眼珠轉(zhuǎn)動,與做夢次數(shù)和做夢時間長短有關。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八
1、研讀文中第一個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導入
1、小實驗
課前老師先給大家?guī)硪粋€實驗,不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必須用敏銳的眼睛觀看,用睿智的心靈去傾聽,用聰慧的腦子去思考。行嗎?那好,請看老師在這水槽里裝了些水,這兒,還有兩個小瓶,里面一個是洗衣粉浸液,一個是食用酸醋.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液體,有顏色嗎?(沒有)老師可有辦法,讓它們變出顏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變紅),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后頭,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攪勻(使水槽水恢復無色.)
師:從你們“哇”的一聲中,老師知道你們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師板書: “?”那誰來?(指名提出問題)
師:你們真是好問,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書: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說得好:“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老師來寫一寫,提示“誕”字的寫法)
師:一百個問號,老師就要寫一百個嗎?這一百個代表什么?
生:不要寫那么多,這一百個代表的是很多,許許多
師:對,許許多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
2、今天我們就與作者葉永烈一同走進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也許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解決你們心中的疑問。
(提示讀課題,沒有拖腔拖調(diào)的感覺,要緊湊,干凈利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巡視,在1-2分鐘時,相機表揚,提示學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時間后,師:同學們咱們到了高年級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下,紛紛做批注,和快速閱讀.)
同學們書讀得怎么樣呢?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的生字情況.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一個詞讀兩遍.邊讀邊正音,然后齊讀
師:瑰,在這個詞中讀輕聲,單獨讀第一聲
生在老師帶讀后,齊讀詞語
⑵了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的意思
師:什么是“無獨有偶”“見微知著”呢?
生:“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還能找到還能成對的。
師:獨就是?
生:一個
師:偶就是?
生:兩個.
生2:雖然這是寶玉,可是這也是無獨有偶的.
生3:他是光澤人,我也是光澤人,這真是無獨有偶.
生:偶
師:“無”跟哪個相對?
生:有
師:很有特點嘛,你們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詞語嗎?
生1:天高地厚、大驚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生:遇到事情的苗頭,就能預知事情的發(fā)展趨勢.
師:科學家探求真理就必須要有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點指導書寫:“逆”“械”
師:在這些詞中還有兩個字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個是機械的“械”字,
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戒"
請同學們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
生:記牢了.
4、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 眼珠轉(zhuǎn)動)
生1:謝皮羅教授發(fā)現(xiàn)水的漩渦旋轉(zhuǎn)方向與地球自轉(zhuǎn)有關.
前面幾位同學用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雖然三件事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不同,但這三件事都說明了一個觀點.(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他們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板書:橫線和嘆號)
三、精讀事例,感受精神
人物?
看出的問題?
探索過程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很多同學能邊讀邊動腦,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
⑴謝皮羅教授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1:“每次……總是……”
師:誰還能讀讀?
生2:讀“每次……總是……”
師:誰還想來讀讀?
生3:“每次……總是……”
師:你們聽出了沒有,她哪兩個詞讀了重音?全班齊讀,
生:每次、總是
師:那我作一起來讀讀.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1:謝皮羅教授他實驗了很多次.
生2:謝皮羅教授他對身邊的事觀察的很細致.
師: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他觀察的細致,是因為他有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生:敏銳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篇九
師:知道老師姓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我姓什么告訴大家。
師寫下“薛法根。”
師: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師:好聽嗎?
生:好聽!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師。
一、交流預習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詞語。
生2:我明白了課文給我的啟示。
生3:我解答了課后習題。
師:那連課后題都解答了,今天來干嘛?
生眾說紛紜。
師:還有其他的嗎?
師:我最關心的你們做了嗎?
生: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
師:我最關注的是你們課文讀了幾遍?
生1:兩遍
生2:4遍……
師: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生:因為今天的課太重要了。
師:老師告訴你的嗎?預習課文時做到三到,一要認識課后生字,二要了解課文內(nèi)容,三要試著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查到答案可以寫上面;四可以查找有關的資料,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拿出你們的課堂自學筆記本,帶來了嗎?老師請大家寫幾個詞語?愿意嗎?一次說兩個詞,兩個兩個的聽寫。不會寫的可以看課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機械師?? 逆時針
領域
師:哪三個詞語比較重要?不準看課本,回憶一下?
師:預習時要畫一畫,抄一抄課文中新鮮的,你以前沒有接觸的詞語,讀黑板上的詞語,不要拖腔,要讀出彈性。
師:看他寫的“械”寫對了嗎?
“逆時針”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寫錯了,自己圈起來訂正,看這個同學寫的三個詞語,非常好!全寫對了,真不容易,給他掌聲。
師:我們同學都寫了哪些詞語?(交流)
生:見微知著
二、導入新課
生:(紛紛答)相信!
生:我寫100個問號,就會出現(xiàn)真理嗎?
師:還有問題嗎?
生:為什么100個問號之后,之前不行嗎?
師:我們有這些問號,不斷追問,你就離真理不遠了。
師:做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對這個觀點提出疑問。對這句話,作者怎么說?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這句話理解嗎?(問一生,生膽怯不語)問其他同學:理解嗎?
又問此生:理解嗎?
生:不大理解。
師:在這里老師提一個詞,“司空見慣”理解嗎?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覺得奇怪了。
生:經(jīng)常看見的事就習以為常了。
生:見的次數(shù)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師:生活中哪些事情你們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
生: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山。
生:我們每天餓了都要吃飯,困了都要睡覺。
生:(驚異地)沒有!不知道!
生:(恍然大悟的樣子)哦!
師:不問不知道——
生:一問嚇一跳。(眾大笑)
生:“?”表示對這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疑問;“!”表示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真理。
生:“?”表示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表示最終找到的真理。
生:這樣說就是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表示,讓別人印象深刻。
師:這是你的理解?
生:《課文詳解》里看到的。
師:書上寫的是別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這樣說感覺很新鮮,也很簡單。
師: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觀點。說得多好啊!新鮮,簡單!把一個真理說得那么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讓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讀一讀這個語句。
生:(齊讀)
生:“一百個”并不是真的是100個問號,而是說很多問號,無數(shù)個問號。
生:“一百個”是形容有很多很多問題。
生:“一百個”是說真理的發(fā)現(xiàn)過程是很長的,要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
生:“一百個”是指那種不斷探索的求真精神。
生:不是!是指絕對放心的意思。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