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精選十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9:33:42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精選十三篇)
時間:2023-04-03 19:33:42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七個生字,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整體設計意圖:

《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吟詩煉字,體會意境——回歸整體,拓展延伸”的教學策略,把學生理解詩意、增加語言積累、提高運用語言能力有機地結(jié)合為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積累引入,以舊帶新。

1、師:初夏時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里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匯報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設計意圖:

由詩人楊萬里的《小池》巧妙的為本課進行鋪墊,以舊帶新,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搜集關于詩人的生平和關于荷花的詩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jié)構(gòu)。

②學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古詩。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內(nèi)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

④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設計意圖: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通過學生親身想象“偷采白蓮”兒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學生情,詩中情水乳交融,激發(fā)共鳴。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通過熟讀成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二

教材分析:

《池上》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瞞著大人偷偷地劃著小船去采蓮,采到白蓮后高興極了,竟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搖大擺地劃著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經(jīng)過的痕跡。詩人白居易的詩向來追求“意求深,字求淺”的風格,整首詩雖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充滿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個頑皮、天真無邪的小娃娃形象寫得呼之欲出,活靈活現(xiàn)。

知識目標:借助拼音認讀5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寫出8個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以及對美好童年的珍視。 教學重點:認讀5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寫出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悟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邊讀邊想,邊看邊想,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談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fā)生的關于一個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 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

2、師: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1、課件展示學習要求:自由讀《池上》,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自讀檢查;

①合作學習字詞,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我們要 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還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②學生當小老師教讀生字,重點指導“萍、艇、撐、蹤”等平翹舌音的讀法,教寫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艇”右邊是“廷”。

③點名讀古詩 (正音,理清節(jié)奏)

④齊讀古詩

三、誦讀詩句,品析人物

孩子們,生字娃娃我們都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去認識詩中的那個小朋友吧。

1,初讀古詩,認識人物。

(通過古詩,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嗎?為什么?)給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討論。

3、引導學生分析

預設:①“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由“偷”引發(fā)的爭議(天真活潑——不道德)

引導;

ⅰ角色感悟:如果你是那個小娃,你“偷采”了白蓮后 是什么心情呢,并用你的朗讀將那種心情表達出來

ⅱ看圖片,說人物,體會兒童的可愛

ⅲ教師質(zhì)疑: “偷”畢竟不是一種好的行為,連這里的小娃也知道,而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為什么還要花筆墨去描寫這樣一個“不道德”的小娃呢?

預設:②“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品析詞語“不解”“藏蹤跡”體會兒童的天真無邪 ⅰ讀懂了什么:理解詞語和詩意

ⅱ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 學生讀出這種心情。

ⅲ小娃想到這些了嗎?為什么?(因為太高興了)能高 興地讀讀這兩行詩嗎?

ⅳ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小娃?(天真、可愛) ⅴ帶著感情,同桌互讀,抽生朗讀,一邊想象畫面一邊 讀詩句。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端正地書寫課后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詩中的童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童趣。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nèi)容的掛圖(或課件)。

學生:收集詩人白居易的有關資料和關于兒童生活的古詩,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彈珠子、拍球、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螞蚱、養(yǎng)蠶、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撈螃蟹、挖蚯蚓……)

2、你們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胫酪磺Ф嗄昵暗暮⒆觽兺媸裁磫??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古詩,看有沒有寫關于那時候小孩生活的。

(背誦《小兒垂釣》、《村居》,品味詩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寫古時候小孩情趣的詩,它叫——

板書課文題目:《池上》

二、初讀全詩,了解大意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白居易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一生寫了2 800多首詩。

(2)白居易與顧況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歲時,已經(jīng)寫出了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jù)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名叫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當讀到白居易詩中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寫成詩后,都要把詩讀給老人聽,所以他的詩人人都聽得懂,都會讀。

2、教師:《池上》這首詩也非常容易讀,愿意自己把它讀通嗎?

3、請學生自由讀古詩,在難讀的字下面作上記號。

4、教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告訴同桌,請他教你讀。

5、教師:你認為哪些字難讀,能提醒一下同桌嗎?(“撐”、“艇”、“萍”都是后鼻韻。)

6、抽讀生字卡片,讀得好的同學教全班讀。

7、指名讀全詩、互相評價。

8、齊讀全詩。

過渡: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讀出詩的停頓。

三、再讀古詩,讀出停頓

1、教師范讀,請小朋友用“/”標出詩的停頓。

2、與老師標出的停頓對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標正確。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4、請能正確讀出停頓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5、全班齊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詩意,品味情趣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允許學生多元解說,只要說得有理就行,說得不對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

2、自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討論解決。教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借助圖畫、實物幫助理解;也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第一、二句“撐”可先擴詞再對照掛圖理解:撐——撐傘、撐開、撐船、撐桿跳遠……對照掛圖不難理解是“撐船,劃船”的意思?!巴А笨刹樽值淅斫猓狠p小的船;聯(lián)系“撐”的意思也可理解。

3、討論:從“偷采白蓮”你想到了什么?

(1)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

(2)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頑皮……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句,讀出小孩對白蓮的喜愛之情,讀出小孩的頑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佰欅E”可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就是“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可借助圖片和資料來理解?!耙坏篱_”用想象畫畫的辦法理解。

5、討論:從“不解藏蹤跡”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這么多白蓮,采一些沒關系,用不著躲躲藏藏。

(2)采白蓮是因為愛白蓮,用不著藏蹤跡。

(3)小孩采到白蓮,高興得忘了藏足跡,天真無邪,很可愛……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讀出小孩的天真無邪。

五、給詩配圖,加深理解

1、給詩配圖,師生評價。

2、根據(jù)配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六、背誦古詩,拓展交流

1、根據(jù)自己所畫的圖背誦古詩。

2、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七、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描描寫寫(課后第3題)。

觀察、交流寫好生字的關鍵點,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評議,相機激勵。

2、填空,再讀一讀(課后第2題)。

3、請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積累好詞好句)。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四

一、默寫古詩,再解釋詞語和詩句。??

默寫《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古詩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_________________

《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兒垂釣》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聯(lián)系詩文填空。

《池上》、《小兒垂釣》都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淳樸的形象。《池上》一詩中孩童的天真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缎捍贯灐分泻⑼奶煺姹憩F(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還學過哪些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想一想,背一背,把詩題和相對應的詩句用直線連起來。

村居????????????????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所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晚????????????????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選擇上面的其中兩首詩默寫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84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xiàn)。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fā)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jié),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分鐘更衰落、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jīng)仰面倒下,胸口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結(jié)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chuàng)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機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y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y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yī)生、須發(fā)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削蘋果(xuē? xiāo )???? 系好(jì xì)??? 創(chuàng)口(chuāng chuàng)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劇烈(????? ) 照常(????? ) 抵達(????? ) 精確(????? )

反義詞:出現(xiàn)(????? ) 罕見(????? ) 憂傷(????? ) 衰弱(????? )

3.仔細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再回答問題。

(1)父親受傷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頑強地多活了三天?????????????????

(2)你能列舉出三件父親關心你的事例嗎???????????????????????????????????????????????????????????????????????????????

(3)讀了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一些感想或體會,請真實地寫下來。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六

星辰實驗學校??? 周偉華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21課《古詩兩首》,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編輯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安排在一起嗎?

(出示兩首古詩)

生1: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的兒童。

生2:我想因為都是寫的小孩子,所以編輯老師把他們放在一起了。

師:對,是這樣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同時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的詩。有人說童年是一支快樂的歌,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古詩的童年中,去尋找童年的快樂。

二、讀詩。

師:這兩首詩大家都預習了,那這兩位作者你們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嗎?

生1:我來介紹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詩。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時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詩人。小時侯家里很窮,但是他仍然用功讀書。其中,我們知道的有四首詩比較有名。)

師:同學們說得很清楚,看來課前預習花了很多工夫。老師課前也搜集了有關資料,比較簡潔,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寫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一生寫詩3600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其詩富有生活氣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詩流傳至今。)

(生齊讀)

師:了解了作者,現(xiàn)在來讀詩,大家會讀嗎?要不,你們先在下面練習一下吧。

(學生先練讀,老師再指名讀, 中間給“得”、 “應”兩個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齊讀。)

師:光會讀正確還不算會讀,還應該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大家看,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會一樣嗎?為什么?

生1: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不一樣,因為一首是一行五個字的詩,一首是一行七個字的詩。

生2:我知道一行五個字的詩叫五言詩,一行七個字的詩就叫七言詩。

師:你們懂的真多,對,它們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你們看,這兩首詩都是四行,這樣的古詩就叫絕句?!冻厣稀肪褪俏逖越^句,簡稱五絕,那么《小兒垂釣》呢?

生(齊):簡稱七絕。

(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講解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的知識。)

師: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分別要讀出什么節(jié)奏來呢?大家讀一讀,可以用鉛筆在詩上劃“/”作記號。

(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且根據(jù)練習時的節(jié)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師:拿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池上》?

生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根據(jù)學生所讀,用粉筆在黑板上給詩做上記號)

生2: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種節(jié)奏讀得也可以,但老師提醒你,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大家一起來練讀一下。

(生齊讀,注意到了怎樣運氣。)

師:對,這樣聽起來感覺很好。這首詩還有其他節(jié)奏嗎?

生:沒有了。

師:那誰來給大家讀讀《小兒垂釣》?

生1: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生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師:同學們剛才誦讀的節(jié)奏都是可以的,現(xiàn)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誦讀兩首古詩,并且再次提醒大家聲斷氣連。

(學生能夠各自用心有節(jié)奏地練讀。)

師:這樣就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了。同學們覺得這樣讀有趣嗎?

(學生搖搖頭看著老師)

師:老師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你讀詩有趣一些。你們看——

(師拍手讀詩,生跟著念)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樣讀有趣一些吧?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讀詩?

生1:我想用一邊跺腳一邊讀詩的方式來讀。

(學生一邊跺腳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讀。)

生2:我想一邊拍桌子一邊讀。

(學生一邊害羞地拍桌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邊拍邊跟著讀。)

生3:我想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他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個人讀的,可不可以采用兩個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們最喜歡的拍手游戲,也可以邊玩邊讀詩呀,我們一起來!

(學生興奮地兩兩組合,邊拍手邊讀詩,興致勃發(fā)!)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把讀詩變得有趣,現(xiàn)在,你們就自由選擇最喜歡的方式,把這兩首詩都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興致勃勃地用跺腳、拍桌子、拍腿、兩人拍手……等形式誦讀兩首詩)

(老師在學生練習了一段時間后,指名讀。)

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你們覺得這樣讀詩讀得有趣嗎?

生(齊):有趣極了!

師:那以后,你們也可以用多種形式,把詩讀得有趣一些,讓學古詩變得輕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詩。

師:這兩首詩我們都會讀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們還要知道詩的意思。

師:對,我們還要了解詩中寫了什么。你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嗎?

生1:我們可以查字典 和一些工具書,了解詩的意思。

生2:我們可以再看看書上的插圖,書上都配了圖畫。

生3:我知道我們的《同步拓展訓練》上有詩的全部解釋,讀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4:實在弄不懂的還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就用這些方法試一試自己理解詩意,再把你從詩中讀懂的意思講給你的同桌聽,如果有問題同桌討論,兩個人都不能解決再請教老師。

(老師在教室內(nèi)巡視。為學生解決困惑的地方。沒有發(fā)現(xiàn)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四、品詩。

(一)品讀《池上》。

師:兩首詩簡單明了,一讀就懂,但僅僅懂得詩意還遠遠不夠,因為一首詩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情,讓我們來細細拼讀這些詩句,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先來品讀《池上》這首詩。都說詩中有畫,讀了這首詩,如果讓你來給詩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生:我會畫上一個小孩,一條小船,還有白蓮,一些浮萍。????

師:老師根據(jù)你們所說的景物,把這首詩改了改,(出示“? 娃撐艇?? 偷白蓮?? 不解藏?? 一道開”),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感覺你改得更簡單了,但意思沒有改變。

生2:我感覺你改的比原來的詩更簡潔,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讓人一讀就知道詩中寫了什么。

師:是呀,老師給詩減了一下肥,這就叫把詩讀瘦了。字數(shù)少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卻更大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

情景創(chuàng)設:(幽雅的古箏曲輕柔地響起——老師輕輕地描述:

一個夏日的清晨,幾朵白云悠閑地飄浮在瓦藍瓦藍的天空,初升的太陽明媚地照耀著大地,湖面吹來陣陣涼爽的清風,滿池的荷花開的格外嬌艷……

同學們,這美麗的情景你們看到了嗎?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這個小娃娃又是怎樣偷采白蓮的?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美美地寫下來。

生:(在音樂聲中盡情想像,靜靜地描寫。)

師:同學們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筆了,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生1: 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嬌艷地開放著,一陣微風吹過,清香撲鼻而來。在碧綠的荷葉的襯托下,荷花是那樣的迷人。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已經(jīng)開放,給人以純潔雅致的感覺。這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啊!

生2: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一位五六歲的小孩劃著小船在偷采白蓮,他迅速采了幾個,準備回家。小艇從池塘上劃過,形成一條“池上小道”。小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生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開著清香誘人的荷花。嬌滴滴的,這真是一個陽光快樂的早晨???,那邊的綠色身影是個小孩兒,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蓮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幾朵荷花,然后撐著小艇快速離開。他越劃越遠??墒撬恢郎砗缶G綠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4:

……

師:同學們你們真會想象,在你們的筆下,我感覺白居易寫的《池上》仿佛變成了一副活的畫向我們走來。此時,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生1:我看到了一個調(diào)皮又非??蓯鄣男∧泻?,他偷偷地采了蓮蓬回來,他真勇敢。

生2:這個小男孩偷采白蓮可能是為了品嘗里面的蓮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讓他一個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覺得他很機靈,是個小調(diào)皮。

生3:我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蓮,可是不知道怎樣讓自己的蹤跡藏起來。

師:如果他知道偷了蓮蓬還會藏了蹤跡,你們還覺得他有這么可愛嗎?

生:那就會覺得他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了,不那么可愛了。

師:是呀,正因為他的天真無邪,才會偷采蓮蓬而不解藏蹤跡啊!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誦讀《池上》)

(二)、品讀《小兒垂釣》。

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情。剛才大家用手中的筆再現(xiàn)了《池上》這幅畫,現(xiàn)在我們再細細品讀《小兒垂釣》,展開想象,然后,你們試著用表演,讓這幅畫活起來,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各自讀詩以后,同桌互演)

師:哪一組同學為大家來表演?

師:(學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師采訪那個“小兒”):請問,你不說話卻擺擺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釣魚,搖手表示我不知道,請他快走,不要影響我釣魚。

(另一組學生上臺表演)

師:請問,你先搖搖手,后來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搖搖手是叫他不要吵,影響我釣魚,我招招手是想讓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輕聲地告訴他。

師:哦,你真是個好心的孩子。同學們,此時,你從他們的表演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兒?

生1:我看到了一個專心致志學釣魚的小孩子。

生2:我看到了一個很認真釣魚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熱心幫助別人。

師:你們喜歡這個小兒嗎?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誦讀這首詩。

(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結(jié):《池上》和《小兒垂釣》分別給我們描繪了這樣兩個知道偷采白蓮卻不知道隱藏自己蹤跡以及小小年紀學釣魚的農(nóng)家小兒,問問自己,你更喜歡哪個小兒?為什么?

生1:我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認為童年就應該像他那樣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生2:我也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不喜歡死板板只會讀書的孩子,像他那樣劃船采蓮,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們做不到。

生3:我也喜歡《小兒垂釣》里的小兒,他那么專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歡他。

……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那個小兒,想把他們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嗎?那就有感情地背誦下來。

五、拓展。

師:喜歡他們不僅可以背,還可以唱。大家聽——(老師出示《小星星》和《鈴兒響叮當》的伴奏曲,輕松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大家把詩填進去唱。

學生們高興地唱了起來。

師:古詩中還有許多寫小兒的詩,都描繪了他們的天真爛漫,老師搜集了幾句,讀一讀。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 《所見》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師:下課后,你們也去搜集描寫兒童的詩句,用我們今天學古詩的方法去讀、去想象、去唱。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八

教材簡析:

兩首古詩傳神地刻畫了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孩子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冻厣稀吩娙擞觅|(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暇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缎《贯灐吩娙嗣枥L了一個鄉(xiāng)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cè)。

3、? 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準備:查閱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重點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 導語:同學們,還記得楊萬里《小池》這首詩嗎?誰背給大家聽聽。

2、? 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古詩,也是講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

3、板書課題,齊讀。

3、? 簡介白居易。

(1)請學生談談對作者的了解?? 你學過白居易的哪首詩?

《江南好》、《草》

(2)教師補充介紹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刺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下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句。

1、再次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句的餓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交流,理解詩意。

3、指名交流,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重點指導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隱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開后,一時難以合攏而留下的蹤跡。

開:分開。

四、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 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天真、可愛、頑皮、活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鄉(xiāng)村小孩)

2、?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結(jié)合自己小時候“偷偷”做的一些頑皮之事,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為沒有人知道,做得很機密,很隱蔽,瞞過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體會孩子的質(zhì)樸、純真、可愛

3、教師: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詞句,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diào)皮、純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小娃的形象。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全詩。讀出小娃的頑皮活潑、天真可愛,詩人的喜愛之情。

指名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5、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教師:還有哪些古詩也是描寫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請你搜集整理,并讀一讀,去體會一下,下節(jié)課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指名背誦《池上》,齊背。

2、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描寫鄉(xiāng)村兒童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小兒垂釣》。“垂”字的橫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最長;“釣”字這里面是個點兒,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題,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小兒垂釣”的意思?(小孩子釣魚)

4、簡介詩人:

(1)?????? 請學生說說對詩人的了解。

(2)?????? 教師補充介紹: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胡令能寫的,別看他沒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據(jù)說他原來是個工匠,人稱“胡釘鉸”。他為人聰明,勤奮好學,善于吟詩。多不容易,讀讀他的名字,讀出你的敬意。

教師過渡:很多同學釣過魚,釣魚是件很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初讀感知。

1、讀上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jié)奏讀鮮明。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指名讀

4、齊讀。

三、理解詩句。

1、? 再讀古詩,結(jié)合插圖,猜猜古詩可能講了什么?試著理解詩句。

2、? 同桌交流。

3、? 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點指導理解:

蓬頭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發(fā)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兒。“蓬頭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教師:釣魚竿上的一樣東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圖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長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體。

借問:向人打聽。

遙:遠遠地。

應:應答。

4、? 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自己練說—同桌說說,互相補充—指名說說—再指名說說

教師過渡:詞語理解了,詩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體會這首詩的情趣和意境,我們還需要好好地讀一讀,抓住詩中的詞語好好品一品,體會體會,

四、細讀品趣

1、默讀古詩,把你認為有趣傳神的詞圈出來。

2、讀完了嗎,圈畫了哪些詞,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有趣的說說你的感受,與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頭。你從“蓬頭”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氣、天真可愛,“蓬頭”還給人一種透著野性、純樸的味道)

小結(jié):一個“蓬頭”,真讓人忍俊不禁,體會到鄉(xiāng)村孩子的純樸、還帶著點野性呢!

②側(cè)坐。(從“側(cè)坐”中你品出了小兒垂釣的悠閑)

抓住“側(cè)坐”這個細微的動作讀出趣味來了,很好!其他同學門?有補充嗎?還有誰從“側(cè)坐”中讀出了樂趣?

小結(jié):從“側(cè)坐”,大家就讀出這么多有意思的畫面,是啊,一個“側(cè)坐”,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閑趣中又透著一絲情趣!你還抓了哪些詞語讀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p>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結(jié):“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兒垂釣之處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⑤“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同學們從一二兩行詩中“小兒的摸樣→垂釣的姿態(tài)→垂釣的環(huán)境→”體會出了小兒垂釣的種種樂趣,能把你體會到的“趣”讀出來嗎?

教你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

4、指導朗讀一二行詩句。

5、繼續(xù)交流:

⑥“遙招手”“不應人”

△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之上教師小結(jié):是啊,“路人……”那是因為“怕得……”

“怕”寫出了小兒垂釣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 指導朗讀三四行詩句。

教師:這正是兒童獨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讀好這個這兩行詩嗎?可以借助手勢。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齊讀

4、指導表演。教師:讀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

指導: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綸”哪!別緊張,老師教你,雙手緊握魚竿,隨時關注水畫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好,來,把魚鉤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樣?。┛炜矗粭l魚兒游過來了……

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師自言自語:我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很多年了,家鄉(xiāng)都變了模樣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師用手張望)喲,有個小孩,我來問問他?

學生表演“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別過來,不驚擾了我的魚)

教師:招手他是這樣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嗎?

指名學生表演不同的“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謝謝你,你在享受釣魚的樂趣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機靈又可愛的孩子!

五、吟詩誦趣

1、教師:短短四行詩,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爛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2、吟誦古詩。

3、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1、比較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體現(xiàn)鄉(xiāng)村孩子的天真可愛,體現(xiàn)童心童趣的)

2、教師:其實古詩中體現(xiàn)童心、童趣的詩還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嗎,來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見》? 高鼎的《村居》?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業(yè):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好好體會其中的童趣所在。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九

教學目的:

知識和能力:會認會寫7個一類字,會認5個二類字。熟讀并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

過程和方法:通過指導朗讀,使學生感悟詩的意境,想象小娃采白蓮的情景,達到識字、表達與感悟詩意的統(tǒng)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讓學生去貼近自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對平時身邊的小事勤于觀察,體會童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掌握7個一類字。

2.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一步學會結(jié)合詩中的語句來理解詩意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音樂磁帶、詞語頭飾。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熟讀并背誦古詩,理解詩意。認讀一、二類字,識記一類字。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你還記得嗎?你能背誦給大家聽嗎?(《暮江吟》、《草》、《池上》)。

今天,我們要共同進一步學習《池上》

二、指導朗讀古詩:

1.聽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2.自己練習讀或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

3.指名讀,(配樂)。

三、感悟詩意:

1、讀過古詩后,你能說一說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嗎?

如果要給這首詩配上一幅畫,應該畫些什么呢?為什么呢?也就是說,你是根據(jù)哪句詩這樣畫的呢?

(老師或?qū)W生在黑板上為詩配畫)

結(jié)合圖講詩的大意:小孩劃船把篙撐,自以為很聰明,偷偷去摘白蓮而歸,但離去時不知道,分開的浮萍還沒有合攏,留下了他的痕跡。

2、再讀古詩,試著背誦下來。

3、認讀一、二類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書寫一類生字,完成課后練習:

1.讀詞語:

小艇 汽艇 浮萍 萍水相逢 漂浮 浮力 跟蹤 無影無蹤

2.讀詩句,想詩意.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十

作者:風清月朗????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點擊數(shù):72

《池上》讀寫練筆

風清月朗 發(fā)表

夏天的一個中午,烈日炎炎,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寶寶撐著一只月牙兒似的小船來到一片美麗的蓮花塘里。在金色的光輝下,潔白的蓮花顯得那么神圣、純潔,他動心了,便把小月牙船向那朵白蓮劃去。他還隨手摘了一片碧綠的荷葉反扣在頭頂上,哈,荷葉成了一頂涼爽的遮陽帽。神圣的白蓮舉在手中,送給誰好呢?他托起腮幫子想起來:對了,把它送給剛?cè)陌职职?。爸爸一定會夸我孝順的,他喜滋滋地想著。快樂寫滿臉上。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小寶寶又拿起了竹篙,飛快地向家里劃去。

他好開心喲,自己還滿行的呵!采了白蓮還沒人知道哩!可是,這娃娃畢竟還小,不知道忠厚的浮萍是從不撒謊的喲!哎,那分開的一條水路給露餡了!

主人來找了,羽扇綸巾之間,看得出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但小娃娃啥都會,就不會撒謊:“對不起,我……”他剛要說,機靈的小妹妹踩他一腳,“呃……我沒有摘白蓮。”小寶寶真是不會撒謊,臉紅成豬肝色了耶。詩人白居易風此番情景,情不自禁地吟誦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十一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jīng)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側(cè)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覺,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遙招手,怕魚驚”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冻厣稀贰巴怠弊钟玫亩嗪醚?!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偷”,詩外有著“打”,一偷一打,其實就構(gòu)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偷“,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nèi)绻惨晕恼碌男问綄懼⒆觽兊耐晔拢涗浿麄兊念B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一年級《池上》教學反思篇十三

【教學內(nèi)容】

國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教學理念】

1.“簡”出三味

從疏通古詩進行表層解讀,到體悟古詩進入中層解讀,再到挖掘古詩達到深層次解讀,設計既體現(xiàn)古詩學習之“三味”,又把學習的三大目標“球形”融合,所以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步驟:聊字聊詩,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詩。三個步驟中簡練問題,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效果。

2.“合”出高效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求同存異是整合的關鍵,從整合入手解讀古詩,突破古詩教學的習慣模式。分步解讀,則是在整合之間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與情趣。用“總-分-總”的教學模式引出同類“童年趣事詩”的課外拓展。

3.“聊”出輕松

兩首古詩都是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詩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把感悟詩中意境和體會童真、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用聊天的方式,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之中學生入情入境,不僅掌握了知識,體會了作者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cè)。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

3.情感目標: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純真、可愛。

【教學重點】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準備】教學多媒體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聊“字”、聊“詩”。

1.學生自讀,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朗讀古詩,強調(diào):

◇《池上》“撐、艇、萍”,后鼻韻母讀清楚。

◇《小兒垂釣》“側(cè)”,平舌音,“稚”,翹舌音?!坝成怼恕弊⒁庋喉?。

3.聊字:撐艇萍稚側(cè)

4.聊詩: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唯有將他們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投入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采用發(fā)現(xiàn)古詩的相同與不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起來,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與。】

二、品悟詩眼,聊“意”、聊“趣”。

1.自由讀詩,聊詩中畫面,解決基本詩意。追問中點撥重點詞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兒垂釣》:蓬頭、側(cè)坐、莓苔、映身、借問、遙、應

2.深入品悟:猜一猜兩個小孩兒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緊張。聊“偷”字。

◇高興。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及“蓮葉何田田……”詩。)品讀:“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p>

《小兒垂釣》

◇聊“遙招手”,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3.把握人物形象:這是兩個什么樣的小娃?

4、積累兩首詩:看畫吟誦。

【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缎捍贯灐泛髢删洹奥啡私鑶栠b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中,“招手”之意歷來存有異議。我以為,這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萌生探究欲望、進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良好契機。同時感悟古詩,不在于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詩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p>

三、得益課外,聊聊 “童趣詩”。

1.引導學生積累童年趣事詩。

(1)幼女詞 (2)所見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選作業(yè)。

【為使教學呈現(xiàn)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設計中抓住古詩主題教學的“輻射點”,通過熏陶與體驗,理解與感悟,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主題學習中獲得質(zhì)的提升,從而夯實學生語言文化的根基。詩歌的廣闊意境給學生留下自由開掘的空間,而最后多元化的作業(yè)樣式則在于激活學生各富色彩的智慧?!?/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1045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