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十五篇(大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09:26:26
最新《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十五篇(大全)
時間:2023-04-03 09:26:26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爬山虎實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三、對課題質(zhì)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還會寫什么?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

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五、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讀第三自然段

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畫?

3、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4、實物對照,朗讀。交流話題:怎么爬的

5、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6、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F(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總結評估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引發(fā)期待,布置作業(yè)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眾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反思我這堂課,有效體現(xiàn)在:1、圍繞重點目標,展開教學,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習任務,緊緊抓住腳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中研讀,在單位時間內(nèi)解決重要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2、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利用實物,有選擇地運用教學軟件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認為這些運用沒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二

1、讀詞:請同學們輪讀上節(jié)課的詞語。每生讀一個詞。

2、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上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第二段,我們來試著背誦第二段,不會背的可以看書讀。

3、回憶大問題:我們來看一看大問題。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4、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爬山虎葉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和是怎樣爬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上節(jié)課圈畫的有關腳的特點和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一)、學習腳的特點。

師導語:好,下面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板書腳)誰來告訴我們,你劃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寫了爬山虎的腳的什么特點?

1、學生匯報

1)、我畫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寫出了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是莖上。(板書莖上)

師導語:是的。還有嗎?

2)、我畫的第三段第四句“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睂懗隽伺郎交⒛_的形狀。(板書細絲)

師導語:啊,原來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長在莖上葉柄的反面。還有嗎?

3)、我畫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寫出了腳的顏色。 導語:嗯,腳的顏色也是嫩紅的。

2、點撥寫法

1)、教師出示對比閱讀的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細絲,顏色也是嫩紅的。)同學們看老師這里也有一段描寫,對比剛才我們學習的書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個好,好在哪?

2)、學生說寫法上的好處:第四句寫出了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還寫出了像蝸牛的觸角。很具體,很生動。

教師點撥:是的,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葉圣陶爺爺非常善于細心觀察,不僅如此,他還善于運用了生動具體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這種寫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板書具體)

3、指導朗讀背誦。

1)、出示圖畫:同學們看圖,你認為爬山虎的腳怎么樣?(學生說感覺怎么樣。)那你就朗讀一下這三句,表達一下吧。(三個學生讀)

2)指導背誦: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知道爬山虎腳的特點了嗎?看著圖片給你的同桌介紹一下。

3)、不看圖會說嗎?大家齊說。

導語: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那他是怎樣爬的?我們接著來學習。(板書爬)

二)、學習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導語:誰來給我們讀一讀你畫的句子。

1、找學生讀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認真聽一聽,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2、請學生再讀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夠表現(xiàn)爬的過程的詞語,再體會一下爬的過程。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觸、巴、彎、拉、緊貼、爬。

4、演示爬的過程:同學們看這些動詞,再拿出事先老師給你們的圖紙,跟老師一起來把這

幾個動詞表示的動作畫出來。

1)、師生一起一邊說一邊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

2)師生一起一邊說一邊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

3)學生說,老師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著也體現(xiàn)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5、理解動詞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師講解: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chǎn)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chǎn)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學習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腳還有哪些特點呢?誰來告訴我們,沒觸著墻的腳怎么樣了?(萎了)觸著墻的呢?(變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墻。)

師指板書點撥:通過剛才學習第四段爬山虎爬的過程,第五段腳的變化,你知道,葉圣陶爺爺?shù)挠^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圣陶爺爺懂得連續(xù)的觀察,才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可愛的爬山虎。

導語:同學們看著板書,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和怎樣爬的。

2、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

3、按順序表達。(引導學生看黑板寫葉的部分寫腳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的)。

4、仔細觀察,繼續(xù)觀察的方法。(問:知道葉圣陶爺爺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和爬的過程寫得這么形象,生動嗎?(靠的是仔細觀察)僅僅是一時的觀察嗎?

5、學生抄寫表達方法。

6、讀“閱讀鏈接”,體會觀察,記錄的好處。

師點撥: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連續(xù)的主要手段。我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這樣,我們會終生受益的。

提出練筆要求:我們已經(jīng)知道爬山虎的特點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稱寫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們可以這樣的順序?qū)懀何业拿纸信郎交?,我長在??。我的葉子的特點是??。我的腳的特點是??。我爬的時候,腳先??,然后??,最后??。

為了節(jié)省時間,每一個小組寫一處。分別找各小組匯報。

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丶矣^察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做記錄。也可以讓媽媽幫忙泡豆子,看看他們有什么變化。

6 爬山虎的腳

葉 嫩紅—嫩綠 新鮮 準確

生動

朝下均勻無疊無隙 具體 波紋 好看

腳 莖上 葉柄反面 按順序 細絲

嫩紅

爬巴、彎、拉、緊貼、爬仔細觀察, 連續(xù)觀察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三

1 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

2 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

3 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結合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操。

提問法

畫圖法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設問激趣,整體感知

出示謎語

a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理清條理,扶放結合

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自學:

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體:學生快速跳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深入部分:你認為這部分描寫中那些語句寫得好,好在哪兒?找出有關詞句。

3、課件演示:動畫感受,讓語言的描述升華為形象的感性認識。

4、指導朗讀: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墻,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1、總結學法:針對課堂上相關學法加于小結。

2、指導自學:這一段描寫哪幾種情況下的爬山虎的腳?找詞句來分析,用學習上一部分的方法來學習這一部分。

3、匯報自學:理順條理的基礎上完成對黑板板書的補充。

(五)總結評價延伸課外

1、編兒歌或謎語

(1)生暢所欲言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教師課前搜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梢灾谱饔嘘P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并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里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么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墻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上茸寣W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師:

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按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方法展開想象寫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關動物、植物為適應周圍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相關的生理調(diào)節(jié)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臺展示(通過簡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yǎng)表達能力)

(2)教師綜合性評價。(結合觀察方法、寫作運用幾方面來談)

3、總結評價后布置作業(yè)

(1)按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方法展開想象寫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關動物、植物為適應周圍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相關的生理調(diào)節(jié)

(沙漠中的駱駝、仙人掌;貓的腳墊等等)

(2)課堂所得,課后的采集編繪成小報或設置展覽角組織學生瀏覽。(結合愛科學、學科學的思想教育) 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出示掛圖(或?qū)嵨锘蚨嗝襟w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后,在小組里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生:

猜謎語

為什么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而不是一步步往上爬?

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教師小結:結合課件,指導體會作者的喜歡、愉快的心情。

板書設計 板書: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 枝狀

爬山虎的腳 嫩紅

觸著墻 觸 巴 拉 貼 (牢固)

沒觸著墻 (萎了) 課后反思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四

1、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語,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課件、彩色筆、畫紙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什么?

欣賞課件。問:你知道在這一大片葉子里面藏著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一)研讀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特點呢?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腳的句子。

2、學生匯報。出示句子。

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直觀理解葉柄。

4、請你選擇恰當?shù)念伾P,邊默讀這三句話,邊畫出爬山虎的腳(一生板畫,其余的在座位上畫)。

5、評議圖畫。

6、出示影片,讓學生配音。

7、小結。

(二)研討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2、學生匯報:爬山虎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質(zhì)疑:“這樣”究竟是怎樣?

3、出示句子,用“5”畫出動詞。

4、誰來當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組討論,推薦一名代表表演。評議。

5、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爬山虎嗎?

6、抓住動作詞讀好這兩句。個別讀。齊讀。

7、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向上爬?!耙荒_一腳”能換成別的詞嗎?看課件,討論,小組匯報。

8、這段中,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9、齊讀。

(三)研讀第5自然段

1、看課件,讀課文,用“如果……就……”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2、男女生分角色讀。

三、總結課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作業(yè)

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植物,以《我發(fā)現(xiàn)______的秘密》寫片斷。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 枝狀` 細絲

嫩紅

爬山虎的腳

觸著墻——觸 巴 拉 貼(牢固)

沒觸著墻—— (萎了)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五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們學習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的情況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

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 、 。

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 、 、 、 。

3、看插圖,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美感來。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屏幕顯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shù)牟使P,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有關內(nèi)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再一次默讀課文有關內(nèi)容,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樣子、顏色。

5、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仔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寫爬山虎如何爬的動詞。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觸巴拉貼

3、學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注意“變”“彎”與“貼””的因果關系的理解。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把爬山虎的腳如何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長的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1)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老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評議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對不對。

(3)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4)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電腦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7、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如何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課文哪個自然段也告訴我們這個意思?

三、總結

1、學生歸納2、3、4、5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2、復習3、4、5這幾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細心而有序地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六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

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 、 。

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 、 、 、 。

3.看插圖,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美感來。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的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究竟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一邊默讀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屏幕顯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shù)牟使P,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有關內(nèi)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再一次默讀課文有關內(nèi)容,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樣子、顏色。

5.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這么仔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觸巴拉貼

3.學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變”“彎”與“貼””的因果關系的理解。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把爬山虎的腳怎么爬的過程寫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長的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1)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老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評議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對不對。

(3)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4)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電腦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很”。

7.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課文哪個自然段也告訴我們這個意思?

三、總結

1.學生歸納2、3、4、5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2.復習3、4、5這幾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們學習。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細心而有序地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 枝狀

嫩紅

爬山虎的腳

觸著墻——觸 巴 拉 貼(牢固)

沒觸著墻——(萎了)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七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tài)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xiàn)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nèi)容,使學生在課內(nèi)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一、導入 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么?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zhì)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25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一、復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jù)課后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zhì)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yè):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虎的腳四年級語文教案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tài)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xiàn)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nèi)容,使學生在課內(nèi)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么?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zhì)疑。

九、做練習3

第二課時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jù)課后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

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zhì)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yè):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爬山虎的腳》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

2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一、出示實物

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磥砟阏媸莻€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b、找出爬的動作詞;

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fā)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ā┱f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實錄

一、分步板書課題,喚起閱讀期待。

師:請看老師寫字(轉身在黑板上寫“虎”字)。先寫一個“虎字頭”,再寫一個“幾”,這個生字大家肯定會讀。

生(齊讀):虎。

師: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哪一筆?

生:“橫鉤”的“鉤”別忘了。

師:對,這一鉤就是老虎——

生:尖利的牙齒。

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學生書空)

師:給“虎”組組詞看。

生1:猛虎。

生2:狐假虎威。

生3:狼吞虎咽。

……

師:你們的詞匯真豐富。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詞,爬山虎(在“虎”前面板書“爬山”),齊讀。

(學生齊讀)

師:見過爬山虎嗎?

生:沒有。

師:聽說過嗎?

生:也沒有。

師:那就聽老師介紹一下,爬山虎不是動物,而是一種藤類植物,它能牢牢地巴在墻上,往上爬。

(學生一臉驚訝)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爬山虎有關。——爬山虎的腳(板書:的腳)

師:有人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戳苏n題就知道文章會寫些什么?

生1:寫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生2:寫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師:課文到底是不是寫了這些內(nèi)容呢?我們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落。

師: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讀好一次,伸出一個手指頭表示一下,然后別停下,繼續(xù)讀。讀好兩次,就伸出兩個手指頭。比比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誰的讀書效率高。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教師站在一旁和學生一起讀起來)

師:停,我看到了,最快的同學已經(jīng)讀了三遍,大多數(shù)同學也已經(jīng)讀完兩遍。建議大家要向讀得快的同學學習,提高閱讀速度。

師:接下來我們來讀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請第三組同學開火車讀。

(課件顯示: jīng bǐng zhú chù hén jūnyún

嫩莖 葉柄 逐漸 觸角 痕跡 均勻)

(生開火車讀)

師:要注意把后鼻音、翹舌音讀準。齊讀兩次。

(生齊讀)

師:本課多音字較多,下面是帶有多音字的短句,第一組開火車讀讀看。

(課件顯示:占了一大片地方、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兒空隙、觸著墻、蛟龍的爪子)

師:這些多音字中,哪個字的讀音最特別?

生:爪(zhǎo)。

師:(指著“爪子”)這個詞我們以前怎么讀?

生:爪(zhuǎ)子。

師:是的,譬如小雞的爪子。什么時候讀“zhǎo”?

生:很兇的時候。

師:對,兇猛的獸類和禽類的腳就是爪(zhǎo)子。哪些動物有爪(zhǎo)子?

生1:老虎。

師:老虎的爪子。

師:這些動物十分兇猛,爪子十分有力。有一種植物,它的腳也十分有力,能牢牢地巴在墻上,所以取名叫爬山虎?,F(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沒被請到的就當小評委,聽聽他們生字詞是不是能夠讀正確。

(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

師:課文哪幾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生:3-5自然段。

師:那么1-2自然段是寫什么?

生:寫爬山虎的葉子和爬山虎多。

三、學習第一段,體會“茂盛”。

師:自己讀讀第一段,看看你能從哪些詞當中體會出爬山虎多?

生1:滿是。

生2:占了一大片。

師:誰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爬山虎多,長得茂盛?

(指名一學生讀)

師:你們感受到爬山虎多,長得茂盛了嗎?

生2:感受到了。“一大片”拖了長音,表示面積大。

師:你真會欣賞!相信你也能讀好,來試試。

四、學習第二段,感受“葉美”。

師:既然課文是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筆墨去寫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別之處嗎?默讀,劃出表示葉子特點的詞句。

1、品“嫩”

師:誰來讀?

生1:爬山虎葉子長得很快,“不幾天”就長大了。

生2:爬山虎葉子長得嫩。

生3:爬山虎嫩葉顏色很美。

師:讀讀句子,圈出帶“嫩”的詞語。

(生圈出“嫩紅、嫩綠、嫩芽”三個詞)

師:齊讀這三個詞。

(生齊讀)

師:連用三個“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爬山虎的葉子太嫩了,太美了。

生2:我感受到爬山虎的葉子嫩得可愛,讓人頓生愛憐之情。

師:(對生2)你很會讀書!你來讀一讀。

生2:“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p>

師:你的聲音嫩嫩的,真好聽!女同學一起讀。

(女生齊讀)

2、品“齊、密、勻”

師:葉子還有什么特點?

生:葉子長得均勻。

師:均勻得沒有——

生:重疊起來的。

師:也不留——

生:一點兒空隙。

師:“隙”是裂縫的意思,你見過嗎?

生:見過,墻上,很細很細,就像一條細線。

師:從“不留一點空隙”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葉子密

師:葉子密得——

生:不留一點兒空隙

師:還從哪兒看出葉子密?

生:“鋪”。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鋪就是……

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嗎?

生:(點點頭)

師:我們平時說鋪——

生1:地毯。

師:鋪——

生2:床單

師:這兒用“鋪”,就是說葉子好像給墻鋪上了——

生(齊):地毯

師:鋪上了——

生(齊):床單。

生3:鋪上了綠錦緞。

生:我還體會出葉子長得整齊,一順兒朝下

師:看課文插圖,這就是一順兒朝下的葉子,葉尖全部指向——

生:地面。

師:沒有一片朝其它方向,這就叫——

生:一順兒。

師:現(xiàn)在同學們?nèi)棵嫦蚶蠋熥@也叫“一順兒”。就這么一句話,你們就讀出了這么多的內(nèi)容,真會讀書,來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3、品“綠”

生:葉子還很綠。

師:你知道哪些綠?

生1:嫩綠。

生2:深綠。

生3:淺綠。

生4:墨綠。

生5:翠綠

師:同學們詞匯真豐富。課文中說“綠得那么新鮮”,怎么理解?

生1:就是很綠很綠,綠得要滴下油來。

師:蒼翠欲滴。

生2:看了讓人非常舒服。

師:令人心曠神怡的綠。

生3:讓人眼前一亮的綠。

生4:葉子很干凈。

師:毫無雜質(zhì)的綠。

生5:好像很有生命力的綠。

師:生機勃勃的綠,蒼翠欲滴的綠,讓人看了非常舒服。男同學齊讀。

男生(齊讀):“那些葉子綠得那么鷴,看著非常舒服?!?/p>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覺得非常舒服。

4、品“美”

師:“看著看著,忽然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薄昂每吹煤堋本褪恰?/p>

生:很好看。

師:為什么要寫成“好看得很”?

生1:好看得很,就是比好看還好看。

生2:強調(diào)了好看,好看的程度很深。

師:看來你們聰明得很。讓我們?nèi)タ纯春每吹娘L吹葉動。

(播放課件,學生欣賞)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在向我們擺手,好像在打招呼。

生2: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好像在隨風舞蹈。

生3: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好像跳芭蕾舞的姑娘,那裙子一上一下舞動。

生4: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好像波浪涌向遠方。

師:老師看到這畫面,不禁想起李清照的一句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多美的意境。誰能把它讀出來?

生1:“一陣風拂過,一寺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保▽W生把“好看得很”讀得很重)

師:你為什么要這么讀?

生1:葉子太好看了。

生2:一陣風拂過,一寺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學生將“好看得很”讀得很輕。)

師:看來你是陶醉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一部分學生將“拂”讀成了“吹”。)

師:能將“拂”讀成“吹”嗎?

生1:不能,“吹”比“拂”用力。

生2:“拂”是輕輕地擦過。

生3:就像媽媽撫摸孩子。

生4:爬山虎的葉了很美,風也喜歡它,所以輕輕地拂一下。

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風亦有之”呀!來,把喜愛之情讀出來。

(生齊讀)

師:讓我們再一次去欣賞那墻爬山虎。

(生齊讀第二段)

師:現(xiàn)在你知道葉老為什么要寫葉子了嗎?

五、拓展閱讀,再度喚起閱讀期待。

師:同樣是寫爬山虎,同樣是寫葉老家的那墻爬山虎,同樣是寫爬山虎的綠葉,另一位作家卻是這樣寫的:(出示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的兩個語段)

(教師先自己讀,然后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讀過之后,感受到了什么沒有?

生1:爬山虎的葉子很綠,綠匆匆,綠得沉郁。

生2:爬山虎太綠了,綠得讓陽光都變成了綠色。

生3:爬山虎很有活力。

師:這綠綠的爬山虎,這充滿活力的爬山虎,太美了!我們再來讀一讀,男生讀第一個語段,女生讀第二個語段。

(生讀)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讀的這兩段話就選自我們這本書的第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生滿臉的興奮)

師:同學們,同樣的爬山虎,同樣的綠葉,在不同人的筆下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韻味,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同,但又是都在用心觀察。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觀察綠葉背后的爬山虎的腳。下課!

(總評:這可以說是一堂“即時生成”的課,因為執(zhí)教者是為自己參加的一項考核評比活動而上的。而且是頭天下午以抽簽的方式確定上課內(nèi)容,第二天就上的一堂課。但是,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素,使得這堂課異彩紛呈,亮點多多。最突出的是四個字:樸實,純真。說它“樸實”,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出:一是課的“風貌”。整體看,一點花俏都沒有,平平實實,自自然然。就連時髦的課件,也只是在課當中稍作“點綴”。這自然令我們想起一句話來:“簡簡單單教語文。”二是課的“效果”。應該說課的效果是明顯的,無論是字詞的掌握、內(nèi)容的理解,還是朗讀的處理、活動的生成,甚至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都是沒有多少可以挑剔的。這又不免讓我們想起另一句話來:“實實在在教語文?!闭f它“純真”,也可以從兩個方面窺視:一是師生的“配合”。在課上,師生的配合非常默契,對話自然,互動順暢,課的起承轉合如行云流水。當然,這跟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強不無關系。二是師生的“表現(xiàn)”。教師真誠、真切,學生放松、輕松;教師有情、有心,學生用功、用心。在課的行進過程中,師生絲毫不緊張,不拘謹,但也不忙亂,看上去好像不是在上課,而是在進行著娛樂活動。另外,在課的一些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的處理上,也分明可以看出教師教學功底的扎實和教學技藝的精湛,如:導入時揭題的新穎別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情緒的激發(fā)、積極性的調(diào)動和方法的暗示,以及朗讀本位、閱讀期待等教學新理念的體現(xiàn),都無不令人感到執(zhí)教者的“非同一般”。)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八

1、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學習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地描寫事物。

2、學習作者巧妙地利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來具體描寫周圍的事物。

3、讓學生們在體會作者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細心觀察的興趣,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在讀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時你有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多媒體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爬山虎的葉子的?畫出相關的語句,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2)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p>

(3) 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

(4)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5)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學生匯報時,教師隨機板書:

剛長出的葉子——嫩紅

長大的葉子——嫩綠

綠得新鮮——看著舒服

葉尖朝下——鋪的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靜態(tài))

一陣風拂過——漾起波紋(動態(tài))

三、學習寫法,練習仿寫

引導學生分析寫法——動靜結合。然后就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植物進行仿寫。那如果讓你來觀察“牽?;ā保闶遣皇且部梢宰龅竭@樣呢?(課件出示一些牽?;ǖ膱D片,讓他們嘗試著再次將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內(nèi)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給予表揚

1、指名讀一讀自己所仿寫的關于植物的片段

牽?;ㄓ兄桓嗑G色的莖,猶如一條條穿著綠裝的手臂,綠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莖伸展到旁邊的樹上,把樹纏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極了。莖上又伸展出一片片葉子,葉子綠極了,讓人看著舒服,綠葉如春,一副生機盎然的樣子;葉子的柄和樹干都是紅色,這給牽?;ǖ木G點綴得更加耀眼奪目……一陣風吹過來,牽?;S風搖擺,像風鈴在丁當作響。蝴蝶舞過來,告訴我昨夜的好夢;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的故事。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牽?;?,我是在欣賞著牽?;?! (周暢)

每天清晨,當悠揚的歌聲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萬朵喇叭花也競相開放了,你看,紅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陣風拂過,一個個小喇叭就吹響了,隨著“滴滴滴噠……滴滴滴噠”的聲,它們昂著頭,張著嘴,象在為我們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們在新的學期大步向前。(趙家)

2、指名談談自己的收獲

五、老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收獲很大,學會了如何觀察周圍事物,還寫出了自己的作品,學會了利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寫自己觀察的事物,雖然,仿寫的痕跡比較重,但說明學生真的掌握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我特別喜歡。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再練習寫一些小片段。好嗎?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九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感知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

3、讀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長位置及它的葉子。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爬山虎葉子的。

一、 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一)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3、對課題質(zhì)疑。

(二)提出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5、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6、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完成)

1、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均勻、重疊等詞語,明白了均勻、痕跡、牢固、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均勻、休想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4、我會自主完成課后思考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這篇文章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會悟。

(1)悟文本

生1:從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歡在墻上生長。

生2:從"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和順序。這兩句話概括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綠、整齊。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的變化:剛開始是嫩紅的,后來變成嫩綠的。

生4:我知道"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是靜態(tài)描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是動態(tài)描寫。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作者是通過細心觀察的,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三) 創(chuàng)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寫植物葉子的文章。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約5分鐘)

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一順兒朝下?為什么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仿照第二自然的寫法寫一種植物的葉子。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4、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3--5自然段。

2、提出學習目標

(1) 把課文通順,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講了些什么?

(2) 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其中的意思。

(3) 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4) 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完成)

1、我學會了葉柄、觸角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如:葉柄、觸角、痕跡等)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會做每課一練中的題目。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這三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腳的特點分三個方面,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后講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巴住墻的不同結果。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它的含義。

生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以蝸牛的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咬龍的爪子。(作者準確地用上“觸、變、巴、拉、貼、爬”這六個動詞,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細節(jié),爬得那樣科學合理,那樣姿勢優(yōu)美,那樣柔韌有力。

生3: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這兩句話是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爬山虎與墻的關系:它的腳要是沒觸著墻就會枯萎,碰著墻便茂盛地生長。)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動作有:變、巴、彎、拉、貼等。(師板書)

(三) 創(chuàng)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約5分鐘)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按照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寫一則連續(xù)觀察日記。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然后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爬山虎的特點。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然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后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xiàn)在哪里?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xiàn)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一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后的葉子引人注目,并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xù)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在我們農(nóng)村生長的植物比較多,爬山虎也比較多見。學習了這片課文能有助于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學習作者觀察植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更多身邊植物(如:小麥,玉米,辣椒,蒜等)的觀察。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對農(nóng)村學生能提高他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興趣。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義。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

5、背誦、抄寫作者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課文寫一篇介紹植物的文章。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3.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通過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教學資源:媒體資源、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研讀、講讀法

學法指導:自主研讀、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葉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腳》。誰能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爬山虎的腳?

二、自主研讀:

1、師述:葉圣陶先生用5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你對爬山虎的那一個方面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獲?

2、學生分組研讀,師分組巡視指導。

三、匯報交流(一):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1、師質(zhì)疑:讀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2、組織交流:(點撥導讀)

⑴、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過讀來體會嗎?(朝下、均勻、漾起波紋)

⑵、師:觀察葉子,葉圣陶爺爺還觀察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嫩紅——嫩綠——綠的新鮮)

⑶、聽錄音:再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導入:爬山虎的葉子如此美麗,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墻上呢?(腳)本課那幾個自然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節(jié))

2、師質(zhì)疑:關于爬山虎的腳,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來解決爬山虎的腳長在那兒的問題。

⑴、讀第三自然段幫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同學們,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的葉子和莖的圖畫,學生觀察畫圖說。

4、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什么顏色?

⑴、自讀課題,畫出有關的句子。

⑵、通過媒體資源中的課件,展示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顏色的段落,學生再讀體會。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質(zhì)疑: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的細絲有什么相似之處?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比喻細絲呢?)

三)、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自學第四自然段,學懂了匯報(可以讀、可以說、可以表演),畫出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

2、學生匯報:

⑴、找出與爬有關的詞句。

⑵、用自己的話把爬山虎的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動畫。

(4)、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

⑴、指讀第5節(jié),邊讀邊畫出腳的不同變化。

⑵、對比交流:觸著墻的;沒觸著墻的。

⑶、小結:爬山虎真了不起,為了生存,它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墻上,而這一過程不是一兩天可以發(fā)現(xiàn)的,可見作者是經(jīng)過了認真而又持續(xù)不斷的觀察才看清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總結全文: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可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

2、你從作者的觀察中受到哪些啟發(fā)?(仔細觀察——連續(xù)觀察)

3、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秘等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我們要向作者那樣養(yǎng)成細心觀察,不斷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地把事物介紹清楚。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特點 樣子:……像……(細絲)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

沒觸著墻 萎

觸著墻 變 相當牢固

設計評價方案,向?qū)W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二

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2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磥砟阏媸莻€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教學內(nèi)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說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

在執(zhí)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撰寫的《爬山虎的腳》一課之前,我打算讓學生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一種觀察和作文的方法。在這篇課文中,葉圣陶先生不僅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還把爬山虎的腳描繪得細致入微。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我決定把這個細節(jié),作為我的教學重點。那么,如何處理這個教學片段,才能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呢?

在備課階段,我有這樣幾個設想:一是畫圖法,即讓學生根據(jù)葉先生生動的描繪和自己的理解,親自把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用畫筆畫出來;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演示”出來;三是朗讀法,即本人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但是,考慮到我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無論用其中的哪一種方法,都會有一部分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認識模糊不清。因而,這一處教學,不僅是我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我必須想個更直觀的法子,來幫助所有的學生突破這個學習難點。

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腦中苦苦地尋覓著那個“更直觀”的法子。突然,不遠處一墻綠綠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簾。在晨光下,爬山虎的葉子蒼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輕輕地撥開了爬山虎一片嫩綠的葉子,爬山虎的腳便真真切切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我豁然開朗:為什么不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幾枝爬山虎,興沖沖地把它帶進了教室。

課堂上,為了指導學生學習描寫爬山虎的腳這一部分內(nèi)容,我給每一個學習小組發(fā)了一小截爬山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爬山虎的腳,然后在全班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一個個興奮得眼睛發(fā)亮,這個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爬山虎的腳又短又細?!蹦莻€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是嫩紅色的,上面還有小圓片呢?!薄以僮寣W生認真讀一讀課文,看看葉圣陶先生是怎樣描寫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學生們由衷地贊嘆葉先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當我讓學生學習葉圣陶先生的方法,再來說說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腳時,一個女生站起來說:“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從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細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張開的小腳丫?!币粋€男生站起來補充說:“爬山虎的腳又細又嬌嫩,可它就是憑著腳尖上的小圓片緊緊巴住墻,一腳一腳往上爬,爬上墻頭,爬上屋頂,鋪滿整堵墻,鋪滿屋頂?shù)摹E郎交⒌纳Χ嗝搭B強?。 睂W生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贊美之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認識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還透過文字,領略了葉圣陶先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激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聯(lián)想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有時候感覺突破教學難點很吃力。這堂課的成功,讓我認定了直觀性教學原則。只要我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于理解的,而這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三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對爬山虎這一植物沒有過直觀的認識,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

教學準備:爬山虎實物,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臺

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感受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秘,還欣賞了變化多端的火燒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觀賞一種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1.生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然后說說通過初讀課文對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讀文后交流:

①爬山虎是一種植物而不是動物。

②爬山虎有腳。

③爬山虎是靠腳向上爬的?!?/p>

2.請五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

1.學習生字

①開火車讀生字表中的生字,口頭組詞。(師生共同糾正易讀錯的字音:“均、勻”要讀準前鼻音;“重疊”的“重”是多音字,在這里應讀作chóng;“觸著墻”的“著”不讀zhe,應讀zháo)

②分析字形結構,抽生說每個字的特點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組討論生字易錯的地方及如何記憶字形。

④交流討論結果:“逐”是半包圍結構,要注意里面沒有一點;“疊”的結構比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橫;“莖”的第四筆是橫撇,不能分成兩筆寫;“隙”字右邊上面的小字沒有勾。

2。出示詞語: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

①抽生讀

②開火車讀

③齊讀

(詞語的理解在分析課文中解決。)

1.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爬山虎的哪兩個部分?

生自讀課文,交流: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2.放多媒體課件(一墻的爬山虎隨風擺動的畫面),請學生欣賞,并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3.剛才你看到的畫面上是怎樣描述的?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4.自己讀這一段話,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邊讀,一邊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

6.再放多媒體課件,男女生分組讀,一組讀另一組就看畫面,圖文結合來體會葉子的動態(tài)美。

7.作者怎么把葉子寫得這么美呢?(認真觀察)

8.再放剛才的課件,提問: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這個問題我們在下節(jié)課再解決。

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均勻地鋪在墻上,風一吹過美麗極了,那么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因為它有腳)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拿出準備好的爬山虎實物讓學生觀察,指導從腳的樣子,形狀,色三個方面去觀察。

1.交流觀察的結果。(只要學生認真觀察,這個結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為實物具有很強的直觀性)

2.書上又是怎樣描寫它的腳的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有關的句子。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3.自己讀這些句子,讀懂了用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教師巡視指導,并選擇一份畫得較好的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出來)

4.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而且還藏在葉子的下面,為什么作者還是描寫得如此細致呢?

(因為作者對爬山虎的腳進行了十分仔細的觀察)哪個詞說明了作者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呢?(注意)

爬山虎既然有腳,那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那它究竟是怎樣爬的呢?

1.分小組學習4自然段,自學要求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來;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動作的詞;

③在小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樣向上爬的。

(生分組學習討論,師指導)

2.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動作的詞:觸、巴、拉、貼 (板書)

③抽小組演示爬的過程,師生共同評價,糾正。(要讓學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體課件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這一段,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

4.齊讀勾畫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因為前面二自然段說是一墻的葉子。)

5.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請生自讀5自然段,看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讀這一段。

匯報自讀情況:

①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談 (師注意引導:“……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 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

③帶著對爬山虎的腳的這種精神再讀最后一段。

通過本文的學習,總結應該如何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方法。(結合具體的語句)

1.觀察要細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觀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

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堅持長期觀察,而不是一時。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四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nèi)容具體的文章來。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多媒體課件等。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兩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激發(fā)興趣,并從中了解到植物的特點。)

2、導語: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對課題質(zhì)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zhì)疑,可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墻上的圖片。

四、布置作業(yè),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槭裁从X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F(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xiàn)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nèi)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

(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趣味謎語、親切談話、課題質(zhì)疑的形式激發(fā)他們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學習,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三、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nèi)容的結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再現(xiàn)美景,激發(fā)情感。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品味爬山虎葉子的美麗之后,為了進一步激發(fā)情感,在音樂聲中邊請學生欣賞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邊請學生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感悟、思考、質(zhì)疑、解疑,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突破難點,在讀懂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課文中的觀察和寫作知識實現(xiàn)遷移,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yōu)質(zhì)教案篇十五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tài)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xiàn)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nèi)容,使學生在課內(nèi)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實地觀察爬山虎、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兩課時。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1、謎語:

⑴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zhì)疑。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1、開火車拼讀、糾音。

(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1、默讀、思考:

⑴ 這一段講了什么?

⑵ 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⑴ 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⑵ 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⑶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檢查練習3。

(投影片出示)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

(出示學標)

1、默讀:

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

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

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1、根據(jù)課后練習1⑶,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

(觀察細致、耐心)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1718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