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簡短(優(yōu)秀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29:08
2023年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簡短(優(yōu)秀六篇)
時間:2023-06-06 15:29:08     小編:admin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一

張馨勻,29歲,重慶路小學一年級一班班主任,2015年參加工作,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2018、2019年分別獲得“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和區(qū)政府嘉獎,執(zhí)教的課例多次獲獎,2021年獲得區(qū)政府嘉獎。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三月的滄州已萬物復蘇,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活,本該是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如今卻寥寥無幾。悄然襲來的疫情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教育工作者們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3月9日早上六點,張馨勻接到電話,上級要她協(xié)助社區(qū)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她立刻起身趕到南環(huán)辦事處工作小組,在李少丹校長的安排下,確定分工,協(xié)助名人社區(qū)進行核酸檢測工作。

在3月9日第一天核酸檢測工作中,張老師身先士卒,帶著同行的另外三位同事到達名人社區(qū),在分配的點位上熟悉工作流程,擔負起了核酸檢測信息采集的工作。在第一天的抗疫工作中,她顧不上吃中午飯,只想抓緊時間,幫助社區(qū)和居民完成核酸檢測,在采集信息的過程中,有的居民不清楚如何出示市民碼,有的民居不能保持一米線的排隊距離,她耐心地為這些居民們解答這些問題,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排隊距離的重要性。自己的手機沒電了,她及時向社區(qū)人員尋求幫助,用社區(qū)人員的備用手機繼續(xù)采集信息。與此同時,她還在擔心著自己班級的學生們是否已經(jīng)全部完成了核酸檢測。臨近下午五點,名人社區(qū)第一天的核酸檢測工作結束了,回到家,已疲憊不堪的她,做完消殺工作后,通過微信和電話的形式開始逐一排查自己班級學生核酸檢測的情況,直到晚上9點30分,最后一個孩子安全地完成了核酸檢測,她才踏實地去休息。

疫情期間,她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五點之前已到達名人社區(qū),在自己所負責的核酸檢測采集點做好檢測準備。

3月12日,是她抗疫工作中最難忘的一天,當天下著雨,她早早地來到社區(qū)采集點,發(fā)現(xiàn)自己所負責點位的一棟樓被封控了,隨即社區(qū)通知她做好防護,今天要進入封控樓去做入戶核酸采集工作,她深知入戶采集核酸是非常危險的,但她堅持認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危難之際就要不忘初心,主動擔當使命,不退縮、不畏懼、勇敢地去踐行使命。

作為滄州人,張馨勻毫不猶豫、主動請纓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身為班主任,她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懷關注著學生們的一切動向。每天她除了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之外,還要忙著統(tǒng)計班級里每個學生是否完成了核酸檢測以及報備疫情防控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她們班的學生家長洪若曦的爸爸了解了這一情況,主動承擔起了班級統(tǒng)計工作。待張老師完成一線防控工作后,她再通過微信和電話等方式逐一核實學生是否檢測核酸和每日健康情況,毫不遺落的做好記錄。

每一項工作背后,每一個上報的數(shù)據(jù),都要求及時準確,這些都需要很大精力,尤其作為班主任的她,既要確保班級的工作精確無誤,又要奮斗在抗疫工作第一線,辛苦程度可見一斑,她甚至連正常的午飯和晚飯都顧不上。她父母見到她消瘦的臉龐,既心疼又為有她這樣的女兒感到自豪。每當見父母流露出擔心的神色,她總是說:“沒關系的,國家和人民這個時候需要我,能做一些就盡力多做一些”。巾幗不讓須眉在她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張馨勻同志,是人民教師,是基層工作者。她雖普通,卻不平凡,她是典范!她更是全校教師的縮影!為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在孫耀明校長的堅強領導下,全體教師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奮戰(zhàn)在各自的戰(zhàn)斗崗位上,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莊嚴承諾:始終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科學參與疫情防控。踐行初心使命,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責任抗在肩上,抗擊疫情,我們堅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指日可待!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二

段輝,原江源區(qū)實驗小學教務處主任,熟悉段輝老師的人都知道,由于身體抱恙,自2020年8月份開始,她便從教務處這一繁重的崗位轉(zhuǎn)任到另一重要的崗位,接任學校衛(wèi)生健康和防疫工作。

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下,作為學校的一名中層干部,她深知疫情防控工作的分量,為了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她始終堅守在一線工作,主動承擔風險,履行責任義務,為全校師生遮風擋雨。

工作的繁重和過度的勞累,使她的健康情形每況愈下。為了不耽誤學校的工作,她一直悄悄地服藥堅持著,這一堅持就是一個學期......直到2022年1月20日的寒假,家人商定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可是,身體活動可以按下暫停鍵,疫情防控的任務不能暫停!為了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她在手術麻醉前,把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這項艱巨的任務交待給了自己的丈夫,并再三叮囑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如何才能做好!

帶著她的囑托,帶著要保證全校師生生命安全的囑托,丈夫把她送進了手術室......在這近四五個小時的手術和麻醉蘇醒期間,一直由丈夫為她堅守著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在她蘇醒之后,第一時間不是詢問自己的病情,而是詢問丈夫?qū)W校疫情防控的工作情況,丈夫難掩自己的心疼,轉(zhuǎn)過身去悄悄拭去臉上的淚水。就這樣,在段輝一顆責任心的驅(qū)動下,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

為有效應對疫情防控嚴峻復雜的形勢,作為學校中層干部的她,在學校領導的統(tǒng)籌安排下,深入落實“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部署。不分晝夜,始終將全校1327名師生的防疫工作擺在首位。通過學校工作群和學校疫情防控微信群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約112次,風險通告排查256次,對重點地區(qū)排查人數(shù)多達幾千人次。她對出行師生實行請假報備實行嚴格管控,返白第一時間查看報備截屏,查驗行程碼,查驗落地核酸等信息,準確掌握隔離師生和家庭成員詳細情況并跟蹤隨訪,確保每位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疫情防控,刻不容緩。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她每天及時進行全校1327人的晨午檢工作。對于師生每天因病缺課的特殊病例,她第一時間上報社區(qū)醫(yī)院和教育局領導,并逐一進行電話追蹤,確保其到指定醫(yī)院就診,憑診斷復工復課,做到不漏一人。她這種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和群眾的認可。

疫情持續(xù)已兩年有余,無疑給每一個人心中都增設了一道防線。今年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病毒株更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雪上加霜。自2022年3月14日起,全校師生再次開啟居家網(wǎng)課和辦公模式。在這期間,身體沒有痊愈的她仍舊拖著虛弱的身軀帶病堅持到校收集整理材料、統(tǒng)計信息數(shù)據(jù)以及信息數(shù)據(jù)報送等。在她的心中,始終堅定著一個信念,那就是,身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一定堅守“疫”線教師工作職責。

特殊時期,很多時候,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不影響第二天上報數(shù)據(jù)和材料收集,她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居家期間不斷進行疫情防控網(wǎng)絡培訓學習,來加強自身的科學防疫知識,以實際應用到自己的工作當中。雖說她不是共產(chǎn)黨員,但卻時刻按照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規(guī)范自己,提升自己。

在全區(qū)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當天,她主動來到學校核酸檢測點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并進行信息登記,核酸檢測結束時還幫助工作人員整理核酸檢測用品,盡她所能,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三

王敬敬,重慶路小學教師,預備黨員,出生于1982年6月,本科學歷,二級心理咨詢師。自2001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多次獲得區(qū)委、區(qū)政府嘉獎,多次在全國、省、市、區(qū)各級教育教學比賽中榮獲各級獎項,并輔導青年教師及學生獲得各級榮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9日凌晨,在接到協(xié)助社區(qū)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命令后,她便匆匆?guī)ьI14名教師志愿者趕往名人社區(qū),協(xié)助社區(qū)書記將教師志愿者分配到各個點位,并迅速熟悉工作流程,立即投入到這場抗疫斗爭中。

疫情期間,每天早晨不到四點便起床,五點之前已到達社區(qū),積極與社區(qū)書記進行溝通,隨時關注著學校領導的相關指示和抗疫一線教師志愿者的心理狀態(tài),經(jīng)常為溝通協(xié)調(diào)抗疫工作事宜忙到深夜,有力地保證了一線抗疫工作的順利完成。

她同時也是一名核酸檢測信息采集員,在采集信息的過程中,有的群眾不知如何調(diào)出市民碼,她便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教給他們?nèi)绾尾僮?,并耐心的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群眾不落實一米線的排隊距離,便苦口婆心向他們反復強調(diào)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為保證盡快使居民完成核酸采樣工作,她經(jīng)常連飯也顧不上吃,連水也喝不上一口,每天回到家后,已是累的動彈不得。

志愿服務的社區(qū)離她家很遠,駕車需要20多分鐘,第二天,正趕上車限號,早晨4點多,她便冒著凜冽的寒風騎共享單車前往社區(qū),到達社區(qū)之后,雙手、雙腳已經(jīng)凍僵。但她二話沒說,立即投身到抗疫工作中。當天晚上,突然接到了局人事科布置的其它緊急任務,為了不耽誤各項工作,她連夜著手開始完成此項緊急任務,工作到深夜,只休息了兩三個小時,就起床趕往社區(qū),完成社區(qū)核酸檢測的信息采集任務后,飯也顧不上吃,便帶著滿身的疲憊匆忙趕往學校,繼續(xù)埋頭工作,連續(xù)幾日,均是如此,確保了工作和抗疫兩不誤。

她深知一線抗疫工作雖然有危險,但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在危難之際就要挺身而出,擔起守護家園的責任,哪里有危險,就沖到哪里。她說:“能夠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參加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現(xiàn)在正是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主動作為的時候,也是對我最好的考驗?!泵鎸σ咔?,她不畏懼、不怕難、不退縮、勇向前,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讓黨徽在防疫一線閃閃發(fā)光!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少磨難,但困難來臨時,中國人民從不退縮。正是這種骨子里的團結和頑強,使中華文化綿延至今,煥發(fā)愈加璀璨的光彩。魯迅曾說:“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比缃褚咔橹饾u得到控制,這背后是無數(shù)個體的挺身而出。他們就是星星火光,匯成炬火,照亮黑暗,溫暖人心,眾志成城。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四

趙海燕,一名普通的黨員教師,立足平凡崗位,堅守責任,用她最樸素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教學方式在變,不變的是師者的情懷,不變的是責任和擔當。線上教學需要老師更多的付出。作為體育教師,她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精心備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年齡及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適合的教學內(nèi)容,追求對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挖掘和練習形式變化的`挖掘,課下充分挖掘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取其精華,所有的課堂視頻都是精加工以后才進入課堂,提前準備好上課連麥學生名單,盡量做到兼顧到每位同學,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合理利用課堂每分鐘,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對她來說備好課是一份上課的自信,是尊重學生尊重課堂的最好方式;一本居家學習記錄有她課堂不足之處的反思與成長足跡,甚至別人深夜入睡的時候她仍然還在學習與尋找教學資源,在她看來雖然自己不夠優(yōu)秀但是“我”可以努力直到做好!

在我國抗擊疫情的戰(zhàn)役中,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身先士卒,不畏犧牲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生命向我們詮釋了“共產(chǎn)黨”三個字的真正意義和分量。作為一名黨員,她說自己雖不能像那些優(yōu)秀黨員一樣,但每次核酸檢測現(xiàn)場也會不由心動,感嘆自己若能成為一名志愿者又何其榮幸!在她看來,很多事兒自己雖不能親力親為,但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負重前行的人,小家也不缺逆行者,愛人常年遠離家人遠離國家,疫情當下頂著各種壓力,仍然默默辛勤耕耘,為國際航運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履行著對“大家和小家”的責任;還有很多陌生又熟悉的他們也都在努力前行著......她說我雖普通,但也會像他們一樣勇于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履行好一名妻子與母親的職責,做好小家的掌舵人;更會履行好一名黨員教師的職責。

盡管家里兩個年幼孩子需要照顧,暫時被家庭束縛了“腿腳”,或許不能加入志愿者隊伍,或許不能為大家庭做多大貢獻,但是她想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去踐行好一名黨員教師的職責,認真上好每一堂網(wǎng)課,沖在“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第一線,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做好健康監(jiān)測、做好日常防護,積極核酸檢測;盡力去幫助身邊老教師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困難,近幾年也一直在關注公益籌平臺,盡自己微薄之力去幫助那些不曾相識的陌生人;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給自己設定目標制定好學習計劃,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她希望自己離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越來越近!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不管生活多苦多累,相信她總會偏袒努力的人,讓我們攜起手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讓春暖花開的日子早日到來!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五

2022年3月,疫情的反復再次為校園生活按下了暫停鍵,這既是考驗,也是挑戰(zhàn),既是學習,也是成長。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龔艷華老師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當前,防控就是命令。龔艷華老師積極投身于學校防疫工作。作為學校的衛(wèi)生員,她積極發(fā)揮表率作用,勇于擔當,每日匯總全校師生員工及親屬的相關數(shù)據(jù)和具體情況,做好疫情排查、追蹤、匯總和上報工作。積極整理各項檔案資料,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不怕苦不怕累,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即便時間長、任務重,她也堅持到最后,毫無怨言,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疫情防控任務。

龔艷華老師的愛人是一名醫(yī)生,疫情發(fā)生后,他幾乎二十四小時在醫(yī)院待命,無法照顧家中老少。龔老師家中老人身體不好,也需要人照顧,兩個孩子一個三年級,一個剛剛一年級,網(wǎng)課學習也需要指導。龔老師又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經(jīng)常是手機握在手中,只要一有工作任務,就立刻放下身邊的兩個孩子沖到電腦前工作,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工作到深夜更是常事。好在家人對她的工作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沒有絲毫抱怨,只有理解和互助。

說到龔艷華老師,認識她的人都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由衷地嘆服一聲“好老師”。這個稱號不僅源于她和藹可親的性格、專心致志的做事風格,更是因為她辛勤耕耘、不計回報的奉獻精神。

作為六年級畢業(yè)班的老師,即使學校衛(wèi)生員的工作已經(jīng)讓她分身乏術、精疲力盡,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對學生的認真負責態(tài)度。疫情以來,她認真學習相關疫情防控知識,利用直播課的方式教導學生們要做好自我防護。同時,為落實“停課不停學”的新情況,在校領導和教務處的帶領下,實驗小學水北分校老師們積極響應落實“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部署,龔艷華老師也立即投入工作,在家中迅速展開了線上教學的準備工作。為了給畢業(yè)班同學們上好課程,龔老師把生物鐘調(diào)整為“晚睡早起”模式,幾乎每天都奮戰(zhàn)到深夜,進行上課素材和課件的準備。考慮到同學們手邊沒有教材等相關資料,在進行素材的準備時,龔老師把所需要理解的內(nèi)容都以圖片形式在課件中展現(xiàn)出來,并進行分析和講解,力爭打造出高質(zhì)量的線上教學課程,并在線上課程結束后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助力小升初畢業(yè)考。

除此之外,龔艷華老師還積極投身到學校的“學生健康維護”活動中。她時刻關注學校的通知,做好上傳下達的任務。每天認真統(tǒng)計并上報班級各種情況和數(shù)據(jù),對于沒有及時關注班級群內(nèi)通知的家長,她都會一一打電話通知并確認學生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學生們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的作息計劃,及時為學生們解答疫情防控問題。

“離校不離疫情防控、停課不停教書育人”,這是為戰(zhàn)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應急之舉,更是一名黨員教師的光榮的使命。龔老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和校疫情防控衛(wèi)生員,處在全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關鍵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發(fā)揮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教師抗疫事跡材料篇六

孫亞杰,出生于1990年,中共黨員,中小學二級教師,重慶路小學二年級組數(shù)學教師。

三月的滄州,春寒料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疫情防控任務艱巨而緊迫,面對這種情況,重慶路小學3月9日凌晨開始組織志愿者隊伍支援社區(qū)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孫亞杰老師聞令而動、堅定前行,帶領本校十余名教師,協(xié)助名著社區(qū)工作者開展核酸檢測任務,成為寒風里一支最溫暖的“紅燭”隊伍。

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媽媽擔心的打來電話:“咱跟領導說說,家里倆孩子,老二才幾個月,還得喂奶,讓領導關照關照,咱別去了?!奔彝ト豪镆槐楸榈奶嵝阉骸懊且咔橹貫膮^(qū),太危險了,千萬要做好防護,家里還有孩子”,熱心鄰居也跟她說:“還去一線?。靠煨?,看你老公天天弄著個那么小的孩子做核酸,可太不容易了!”孩子是媽媽的軟肋,這些話讓本來擔憂的她更加揪心,萬一不幸被感染,會把風險帶給孩子,對于一個幾月齡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的小嬰兒來說,恐怕是無法承受的。想到這,她時常在防護面罩下偷偷摸兩把眼淚,而后又迅速擦干,鉚足勁頭,繼續(xù)工作。非常時期,誰不是迎難而上,顧全大局。她顧不上多想,她知道作為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就這樣,每天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晚上到家繼續(xù)和社區(qū)書記、學校領導交接匯報工作,休息的時間被壓縮到了三個小時,這一干就是十幾天。

疲憊、困倦、對病毒的恐懼籠罩著她,惡劣多變的天氣更是給在室外工作的抗疫人帶來了嚴峻考驗。薄薄的塑膠手套、冷冷的消毒液、刺骨的寒風,讓她的手被凍得通紅。數(shù)日的高強度工作,讓本身就有腱鞘炎的她,病情加重。長時間的低溫室外環(huán)境,讓她全天渾身冰涼,腰背酸痛,十分難受。但是當她看到社區(qū)工作者,不眠不休,甚至暈倒在地還在咬牙堅持時,看到物業(yè)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凝心聚力投身服務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不顧安危加入一線時,她被深深的感動著,她覺得她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當然,她也收獲著屬于自己的小幸福。工作再危險再辛苦,“紅燭”隊伍里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人掉隊。在她的感染下,同行的代老師在抗疫一線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希望把防疫工作當作考驗自己的“試金石”。老公也跟她說:“鄰居們知道你在一線,看我自己帶著小孩子做核酸,都不讓我排隊。”此刻,她的心暖暖的,她知道她的付出值得!

莫道浮云能蔽日,嚴冬過后綻春芳?!奔t燭有光,它能照亮陰霾;紅燭有熱,它能溫暖心房;紅燭有淚,它能帶來幸福的希望。在新冠疫情肆虐滄州大地的時候,她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盡職盡責,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共同堅守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作為一名黨員的擔當。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她堅信“紅燭”的.努力付出會像涓涓細流匯成波瀾壯闊的江河,勇敢堅毅的滄州人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1600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