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塘連北京教案(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1 09:02:29
2023年巴塘連北京教案(九篇)
時間:2023-04-01 09:02:29     小編:admin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一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辨析和使用近義詞,通過選詞填空,提高近義詞辨析能力和運用能力,了解詞語的意思和了解近義詞的區(qū)別。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有觀察和想象的能力,樂于表達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把結構比較復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guī)范、整潔。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能把結構比較復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guī)范、整潔。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

4課時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重點學會設計。

有針對性地寫己喜歡的內容。

一、選詞填空

1、理解意思會區(qū)分他們的不同。。

1、試做。

2、訂正。

二、照樣子寫句子。

1、先讀懂例句,在改寫句子。

2、改好后訂正,再讀一讀。

三、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讀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訂正。

上查資料

篩選材料。

一、閱讀短文。想一想為什么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著游客四處游玩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

2結合思考題進行默讀明白。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著游客四處游玩

二、我們的科技角

查找有關機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辦一期科技報。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組織和的語言表達能力,。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設計過年。

二、分工合作,做好準備。

一、開展活動,落實

完成習作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該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國家早日統一的愿望。前兩句寫黃河的綿長、泰山的高聳,贊美了中原淪陷區(qū)山河的雄偉,對其

長期淪于敵手深感痛心。后兩句寫人民在淪陷區(qū)眼淚流盡,年年盼望宋朝的軍隊能夠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表達詩人

對淪陷區(qū)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置故土百姓于不顧的南宋統治者表示了強烈的譴責。詩人終生未見河、岳,遺民世代盼望王師,南

北兩地要求恢復統一的心情是一脈相通的。

一、生字識記

驟(zhòu):1.(馬)快走。如:馳驟。2.急速。如:暴風驟雨。3.突然;忽然。如:天氣驟變。本文取此義。

綴(zhuì):1.用針線縫合。如:縫綴。2.組合字句篇章。如:綴輯。3.裝飾。如:點綴。

欞(líng):舊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欞。

二、詞語識記

驟然:突然。 吃驚:受驚。

三、預習效果反饋

1.詩人把媽媽和北京疊連在一起有何蘊意?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是何意思?

3.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4.詩人表現的是一種什么心情?

一、背記知識隨堂筆記

1.本文選自 ,作者 ,原名 ,被稱為 第一人。

2.本詩寫于 年,詩中描述的是詩人告別 到 插隊的情形。

二、整體把握板書設計

(一)板書設計

迷惘,失落

離開北京——抒寫依戀之情

清楚,明白

(二)段落層次

1.第1節(jié):開門見山,寫 時的情景。

2.第2~5節(jié):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 和離開時的 感受。

3.第6、7節(jié):直抒自己對北京的 之情。

(三)寫作特點

詞語運用:語言樸實,親切自然。如“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風箏的線繩就在母親的手中”淳樸的語句中含蓄地表

達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達:文章通過對火車開動這一特定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依戀之情。

表達方式:詩人通過對火車在四點零八分開動這一歷史瞬間的放大,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通過對個人遭際的速寫式的記錄

,見證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寫作借鑒:詩人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來表達對故土的留戀。如“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緩緩地移動?!薄坝肋h記著我,媽媽啊

北京!”這樣能增強詩歌的感染力,這是同學們需學習借鑒的。

三、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對詩文第5節(jié)的詮釋

火車即將離開車站,許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將遠去的親人告別,在詩人看來,是告別的聲浪如同要卷走車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

后兩句本應是火車緩緩地移動,但詩人用一種物我顛倒的錯覺——“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緩緩地移動。”傳達出心聲:腳下的

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鄉(xiāng)拋棄,此后將到異地漂泊謀生。寫出詩人的失落傷感。

1.假如你要去異地,臨別時對前來送行的親人說些什么呢?

2.第4節(jié)說“直到這時候,我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說出要發(fā)生什么事?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三

1、學會11個生字(其中有4個多音字“寧”、“系”、“壓”、“彈”)及新詞。

2、讀寫指定的詞語。用“寧靜”造句。

3、朗讀課文。自選兩小節(jié)背誦。

4、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5、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課時:2課時。

1、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其中有4個多音字“寧”、“系”、“壓”、“彈”)及新詞。

2、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學會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探索的興趣。

一、導入:太空中的奧秘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但是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下面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小朋友他觀察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學生的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評議。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豈輻寧系壓彈

3)重點指點字形:熔妥氫

2、指名再讀,讀正確。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四)練習朗讀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思考: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作業(yè):必做: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選兩小節(jié)背誦。

2、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3、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4、讀寫指定的詞語。用“寧靜”造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一、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探索太陽系的秘密。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讀出自己的語氣,有基礎的學生試著背誦。

2、默讀課文,思考: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y1]?

3、匯報,指導朗讀,背誦。

4、自己試著讀出語氣。

5、小組間互相讀一讀。

6、展示讀——評讀。

7、練習背誦。

8、匯報背誦。

9、用“寧靜”造句。(指導造句。)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業(yè):搜集其他行星的名稱。

[y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句,了解不同星球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四

1、感受天安門造型的莊嚴,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天安門的外形特征,合理的安排畫面布局。

3、在觀察和交流的基礎上,感知天安門獨具特色的建筑特點。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1、天安門圖片、水彩筆。

2、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

1、歌曲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幼兒欣賞。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并帶領幼兒交流印象中的天安門。

2、出示天安門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天安門的造型結構和色彩。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來觀察和交流。

(2)指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說出天安門的外部特征,教師按照幼兒的描述順序畫出天安門的外輪廓。

3、幼兒分組繪畫《天安門》,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合理的安排畫面布局,提醒幼兒注意創(chuàng)作時的先后順序和對稱物體的特征。

(2)教師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天安門的樣子。

4、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和欣賞。

(1)幼兒互相點評作品,說出對方作品的優(yōu)點。

(2)教師小結:天安門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北京,它不但高大雄偉而且是我們祖國的`象征,所以我們不但要熱愛天安門,更要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因為我們班幼兒平均年齡比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們在繪畫方面發(fā)展較慢,所以,我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了活動目標,但因為我對很多幼兒降低了活動目標,導致一些應該能自己獨立繪畫天安門的幼兒也選擇了添畫天安門,對這些幼兒的指導還要加強。區(qū)域活動的時候,我可以再對這些幼兒加強目標,提高要求,請他們獨立繪畫天安門。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五

1.感知樂曲的歡快情緒。 2.學習看指揮演奏,掌握××|××|×一|×一|×一|一一|節(jié)奏。

1.活動前可在餐前活動中欣賞、學唱此歌曲,并能隨樂曲節(jié)奏做簡單的身體動作。 2.鈴鼓、小鈴、圓舞板等。 3.《我愛北京天安門》圖譜一張。

1.律動:《我愛北京天安門》。

2.復習歌曲:《勤快人與懶惰人》。

3.學習打擊樂:《我愛北京天安門》。 看圖譜拍節(jié)奏。 討論:《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樂曲可以用哪些樂器來演奏?為什么? 師生共同確定,并記錄在圖譜上。 如第一句用鈴鼓演奏、齊奏時,第一、二句用小鈴、圓舞板演奏等。(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啟發(fā)幼兒用鈴鼓演奏) 看指揮(教師),小朋友空手練習。教師指揮分部做兩次。 拿樂器合奏。 4.學習當指揮。 請1~2名幼兒看圖譜指揮演奏。

小結。 以后的復習活動中可增加難度,每句的末尾小結處加入大鼓,或讓大多數幼兒都有機會擔當小指揮,指揮演奏。增加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提高自信心。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六

1、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表演。

(一)用碰鈴和響板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伴奏

1、在教師指導下將歌曲集體演唱一遍,使學生感受節(jié)奏、速度和情緒。

2、教師給出節(jié)奏卡片。

學生分組按節(jié)奏拍手練習。

3、每兩人一組發(fā)給碰鈴和響板,按卡片上的節(jié)奏練習。

4、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分組為歌曲伴奏。

(二)欣賞木琴獨奏的《我愛北京天安門》

1、觀看圖片北京天安門

2、講解打擊樂器:木琴

3、邊欣賞樂曲,邊拍手

4、跟著樂曲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

(三)歌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歌曲的錄音。

2、學生四人為一組學習蒙古族族集體舞的基本舞步。

3、教師引導每組學生隨歌曲跳簡單的蒙古族集體舞。

4、教師請出跳得較好的學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勵其他學生。

5、要求學生回家后將所學的蒙古族族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大方地跳給爸爸和媽媽看,并能在家里尋找一件能敲擊出清脆聲音的物件,制作打擊樂器。

1、能否正確地使用打擊樂器并按規(guī)定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草原就是我的家》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七

學會查找世界各地的時區(qū),并計算它們的區(qū)時。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時,紐約是幾點?倫敦是幾點?為什么媒體報時,總是說北京時間幾點鐘?想要搞清楚以上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問題:

二地方時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但時間的量度卻是人為研究、規(guī)定的。

正午12時的規(guī)定:當太陽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時,那里就是正午12時。

想一想當地球上的某一地點處于正午12時,其他地點處于什么時間?這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嗎?

地球上相同經度的地區(qū)時間一樣嗎?不同經度的地區(qū)時間一樣嗎?

請同學們拿出地圖,想一想,某一瞬間,同一國家處于不同經度的城市的時刻一樣嗎?為什么?

請做模擬實驗:

將地球儀北極朝向自己

1在不同經線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觀察時間

2在同一經線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觀察時間

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讀圖與填空

地方時:同一瞬間,經度不同的地方時刻是不同的,這種因經度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

為什么東邊的地方時總是比西邊的地方時來的早?(與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聯系起來考慮)

三、時區(qū)的劃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時問題,討論

同一瞬間不同地方的不同時刻不同,為什么?

在生活實際中,在一定區(qū)域內應統一使用某個地方時作為該區(qū)域的標準時間,而又得避免大范圍(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時間。這個觀點就是時區(qū)劃分的根據。

北京時間和北京的時間有什么不同?

中央經線有什么特點?

什么是區(qū)時?

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全時區(qū)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叫區(qū)時。

區(qū)時和地方時的區(qū)別是什么?

我國所有地區(qū)采用北京時間嗎?

仔細觀察“國際時區(qū)劃分圖”,想象把此圖粘在地球儀有重合的部分嗎?

時區(qū)的劃分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人為劃分的?

每個時區(qū)的中央經線左右各多少度?

計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世界各地時區(qū)的計算。

2北京午夜23:00時,我國新疆、巴黎、紐約、東京、等地的時間是多少?

四.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假如北京是5月23日下午14:00,請你對照時區(qū)圖,寫下此刻不同時區(qū)的日期和時間。你發(fā)現了什么?

怎么辦?

為什么要劃國際上統一遵循的日界線?

日界線在那個時區(qū)?

什么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什么這條線不是直的?

從北京出發(fā),向西環(huán)球航行一周,每經過一個時區(qū),應如何撥鐘表上的時間,回到原地時,鐘表上的時間有什么變化?怎樣糾正?

相反,向東航行呢?

仔細閱讀教材提供的關于日界線的“讀圖”,填空。

拓展:有兩個雙胞胎在從西向東越過日界線前后出生,他們出生的時刻一樣嗎?出生的日期一樣嗎?

提示:日界線所在東西十二區(qū)的時刻是一樣的。

如何理解日界線西側是新的一天的起點?人為規(guī)定的,根據: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日界線西側開始,自西向東每跨過一個時區(qū)加一小時,到日界線東側時加了24小時,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線西側是5月2日0點,日界線東側是5月3日的0點,根據地球每轉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時刻,日界線以東的區(qū)域已經轉過一天,進入第二天,而日界線西側還是該天的起點。如:在東西十二區(qū)里,如當日界線西側為上午10點時,日界線東側也為上午10點,它卻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點。

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五一節(jié)的討論

新課結束,小結

作業(yè):認真完成課后練習和科學作業(yè)本上的練習。教案《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教案2》,來自網!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八

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對北京的熱愛。

小組合作學習法、質疑問難。教師教具、學生

cai課件、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北京的資料。

1.課件出示:北京行政圖。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城市的地圖嗎?

3.師:是的,今天老師就要帶同學們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師:讓我們把課本打開,翻到第45頁,同學們試著把課文讀一遍,并畫出生字。

2.師:讀生字的字音,再將生字連成詞讀一讀。(課件出示詞語。)

3.請“小老師”帶大家讀詞語,愿意讀哪個就讀哪個。

4.全體齊讀詞語。

(1)師:同學們,你們的詞語讀得可真不錯,你們能把課文也讀好嗎?

(2)師:請一位同學來試一試,老師給他配上音樂。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北京的哪兒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師:說說看,他讀得怎么樣?

(總結:讀書要聲音響亮、有感情、字音要讀得準、注意停頓。)

師:現在你們最想去哪兒看看?

(1)教學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點擊課件,展示天安門以及天安門廣場畫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師:讓我們看看課文中是怎么說的。(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理解“中央”“莊嚴”“矗立”等詞的意思。

小組選出代表配樂比賽朗讀第二自然段,評出“最佳朗讀獎”。

(2)學生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生:我還想去看看北京的馬路。

師:好,剛才是老師帶領大家去參觀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這一次,老師讓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馬路。

課件出示北京馬路和立交橋畫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師:先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再讀讀文字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點擊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說說從畫面看到了什么。

2.讀讀這一自然段。

3.說說讀懂了什么。

4.問問不懂的問題。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自學討論。

分小組匯報自學的四個要求。

理解“綠樹成陰”“川流不息”等詞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賽朗讀第三自然段,評出“最佳朗讀獎”。

(3)教學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識。

生:我還想去看看北京的名勝古跡。

集體朗讀第四自然段。用“有……還有……”“到處……到處……”說話。

點擊課件,播放北京各種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畫面,讓學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組合,互相討論看到了什么,以某個景點為例,續(xù)編一個自然段。

當回“小導游”:分小組選代表上講臺演講續(xù)編的內容,教師點擊課件,配上相應的圖畫?!坝慰汀?/p>

有問題,也可以向“導游”提問。

評出“最佳導游獎”和“最佳小組合作獎”。

師:北京是我們的首都,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把你收集來的關于北京資料告訴大家。

師:此刻,你最想對北京說什么?

總結:北京,首都,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驕傲!

巴塘連北京教案篇九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課時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jié)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jié)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jié)的資料:

①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春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jié)。春節(jié)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顒?,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弊?、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ji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jié),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jié)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jié)日。

②關于春節(jié)的習俗:祭灶掃塵 貼春聯 守歲 鬧元宵等

③關于春節(jié)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jié),你打算寫些什么?

4.的確,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jié)日。春節(jié)是個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jié)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jié)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guī)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yǎng)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jié)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jié)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⒈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jié)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⒉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jié)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7484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