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02:59
2023年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七篇)
時間:2023-06-06 14:02:59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一

《勸學》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是這篇文章的特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語文《勸學》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了解《荀子》的常識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張,勸學的意義。

2、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態(tài)度,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

3、注重字詞運用和注釋。

1、辨析字、詞、音。注重朗誦和背誦。

2、比喻代議和喻議及正反四方面議論的特點。

3、了解荀子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師生互動法、提問法、議論法、朗讀法、電教法、板書法。

1、導入:

同學們,作為一位學生,應該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你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正確的目的和態(tài)度、方法嗎?知道堅持學習的重要嗎?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荀子的《勸學》,看看古人怎么勸人學習的。

2、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3、重點拼音:

木直中繩:zhòng

雖有槁暴:gǎo pù

輮以為輪:róu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xū yú

吾嘗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異也:xìng

故不積跬步:kuǐ

騏驥一躍:qí jì

駑馬十駕:nú

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時人稱荀卿,又稱孫卿。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即“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但是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5、聽錄音《勸學》。

6、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7、學生齊聲朗讀《勸學》。

8、第一、二段重點字詞翻譯:

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從;于:比……更

冰,水為之:形成、凝結(jié)(動詞)

木直中繩:合乎、結(jié)合

輮以為輪:輮以(之)為輪,把它作為

其曲中規(guī):彎度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通“又”

輮使之然也:這樣

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利,鋒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明,明達;行,行為;過,過錯

9、翻譯一、二段:

10、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1、第三段重點字詞翻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曾經(jīng)

吾嘗跂而望矣:遠望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見得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招,招手;加,增加

而聞者彰:明顯,清楚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名作動)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稟賦,資質(zhì);異:差別

12、第三段翻譯:

13、分論點: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

假輿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絕江河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二

這個單元所選的是戲劇,包括中國古代戲曲和中外話劇。在整套教材中,只編排了這一個戲劇單元,所以我們在選文時非常注意劇作的代表性、經(jīng)典性?!陡]娥冤》和《長亭送別》(節(jié)選自《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戲曲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教學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分別就四篇課文具體談談。

1.把握劇中主要矛盾沖突。所謂“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對于古典戲劇和現(xiàn)實主義戲劇來說尤為如此。把握住主要沖突,對于理解劇作的主題、人物形象、結(jié)構(gòu)安排等方面都有幫助?!陡]娥冤》的主要矛盾沖突雙方是竇娥昏官桃杌。桃杌是黑暗殘暴的官府的縮影,他是剝奪了竇娥活的權(quán)利的關(guān)鍵性人物,因此可以說這部劇作主要表現(xiàn)了以竇娥為代表的善良、哀告無依的普通百姓和掌握著百姓生殺大權(quán)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間的矛盾沖突。認識到這一點,可以認識到竇娥所面臨的對立面之強大,從而更深地理解竇娥的反抗精神的強烈與徹底。

2.注意劇作的結(jié)構(gòu)?!靶ㄗ印毕袷且粋€序幕,它交代了劇情的起因:竇娥被父親抵給蔡婆做童養(yǎng)媳。到了第一折開場時,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十三年。這期間,竇娥的命運又發(fā)生重大變故──丈夫早逝。不過,這一情節(jié)并未在劇中直接加以表現(xiàn),而是通過劇中人物蔡婆之口讓讀者知曉的。這樣,劇作既獲得了故事發(fā)展的必要背景:竇娥寡居,蔡婆家中沒有男人支撐門戶,又避免了情節(jié)枝蔓、拖沓。第一折中,賽盧醫(yī)和蔡婆的出場,一下子就使劇情緊張起來,并引出張驢兒父子出場,然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尖銳的矛盾沖突在張驢兒和竇娥之間產(chǎn)生,隨即引出造成竇娥之“冤”的關(guān)鍵性人物──桃杌。這樣,作者只用了三折加上一個楔子的容量,就把劇情推向高-潮,并讓讀者看到竇娥身世之苦、性格之美、反抗精神之強烈,看到惡棍流氓及昏聵官僚之可恨、官府之黑暗,足見結(jié)構(gòu)之緊湊、巧妙。

3.欣賞人物的語言。劇中竇娥的唱詞是通俗、潑辣,符合她市民女子的身份,表現(xiàn)出她直爽、有主見、口齒伶俐的特征。這一特征是貫穿始終的,我們從她諷勸蔡婆不要隨便答應親事、和張驢兒針鋒相對以及在公堂上的申辯中,都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因此,第三折里她指罵天地的形象才顯得真實、不突兀,是人物在特定情境里的應有表現(xiàn)。

4.欣賞人物形象。領會竇娥這一人物形象的特有的精神魅力,即她的“爭到頭,競到底”的不屈的反抗精神。

1.注意劇作的結(jié)構(gòu)。周樸園年輕時和侍女侍萍曾相戀、同居過,并生有兩個兒子,這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情節(jié),沒有了它,后來周、魯兩家的人倫悲劇就無從發(fā)生了。作者將這個情節(jié)處理成“潛在情節(jié)”,由周樸園和魯侍萍在三十多年后重逢相認時把它揭示出來。這種結(jié)構(gòu)安排,使《雷雨》全?。ǔァ靶蚰弧焙汀拔猜暋蓖猓┑默F(xiàn)實劇情在一天時間內(nèi)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束成為可能。

2.認識課文節(jié)選的部分在全劇中的地位。課文是從第二幕里節(jié)選出來的,放在全劇里看,它只是劇情的開端和發(fā)展。不過,從這一部分里,讀者得以獲知周、魯兩家存在的特殊關(guān)系以及有關(guān)人物之間的血緣關(guān)系。因此,可以說,這一部分的情節(jié)即決定了劇情的悲劇走向。同時,周、魯相認的情節(jié)也是對周樸園、魯侍萍二人的一次很好的“畫像”:周樸園的虛偽、自私,魯侍萍的堅強、克制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

3.體會人物語言的動作性,揣摩人物語言中蘊涵著的潛臺詞。話劇主要由人物對話組成,閱讀時如果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細細領會對話中的“機鋒”,就很難體會到話劇的魅力所在。比如,魯侍萍關(guān)窗戶的動作讓周樸園覺得很熟悉,一瞬間勾起了他的記憶,于是他脫口而出:“……你──你貴姓?”突然問一個身份地位懸殊的老婦人姓什么,是有些唐突的,可見周樸園在發(fā)問的時候是不假思索的,陳年往事如電光火石般亮了一下,吸引著他追尋下去,讓他一時忘了自己的處境以及現(xiàn)實利害關(guān)系。魯侍萍的回答是“我姓魯”,他松了一口氣,下意識地重復了一句“姓魯”,接著試探性地說:“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可見周樸園不愿就此將回憶的閘門合上。為什么呢?可能他隱隱約約意識到面前的這個老婦人來歷不尋常,也可能家庭生活長期以來讓他覺得膩煩、無趣……總之,對于這些細微傳達人物內(nèi)心活動,并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的地方,要注意品味。

1.認識崔鶯鶯和崔母在思想上的根本分歧所在。崔母叮囑張生:“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而鶯鶯說的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兩相對比,很清楚,崔母注重的是面子名聲、門當戶對,鶯鶯眼里則只有兩情相悅。在封建社會里,鶯鶯的愛情觀無疑是進步的。

2.注意場面的變化帶來的戲劇效果。在送別筵席上,鶯鶯和張生隔桌而坐,老母在旁,鶯鶯縱然滿心里想和張生“舉案齊眉”,也不能如愿,真可謂咫尺天涯!她全副心思都在張生身上,張生暗自垂淚而又竭力掩飾的樣子都看在了她眼里,更加重了她的離愁別苦,也引發(fā)了她對妨礙了愛情的功名富貴的不滿??墒牵@些心思,她都是不可能直白表現(xiàn)出來的。筵席上,只有崔母單調(diào)的張羅倒酒的聲音,這情景多么沉悶、難捱!然后,崔母先回家了,留下鶯鶯和張生話別,此時兩人才好像一下子去除了束縛,得以傾訴衷腸。前后不同場面的對比很有戲劇性。

3.欣賞人物的語言。雖然關(guān)漢卿和王實甫的劇作有所謂的“本色派”和“文雅派”的區(qū)分,可是就課文所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看,除了“端正好”“一煞”“收尾”等有限的幾支曲詞堪稱典雅蘊藉外,鶯鶯的大多數(shù)唱詞活潑、口語化、不做作,淋漓盡致地傳達了她的離情別緒。

1.把握人物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哈姆萊特》一劇的主要矛盾沖突在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之間展開,在課文里出場的另外幾個主要人物中,霍拉旭屬于哈姆萊特一方,雷歐提斯只是被克勞狄斯暫時利用,并不完全屬于克勞狄斯陣營,王后則不屬于任何一方,她還天真地希望雙方能握手言歡,和睦相處。正是由于人物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才使得哈姆萊特在克勞狄斯精心布置下的“比劍”圈套中不至于完全落敗,而最終能夠和克勞狄斯同歸于盡。

2.欣賞緊張激烈、變故迭生的場面。課文里主要情節(jié)是“比劍”,它是全劇的高-潮,也是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雙方第一次面對面的較量。這個情節(jié)的發(fā)展偏離了克勞狄斯預設好的軌道,結(jié)局出乎所有人意料:本來雷歐提斯為了給父親和妹妹報仇,決意要殺死哈姆萊特,可是在比劍開始前,哈姆萊特的坦誠的表白讓他猶豫了起來,這種猶豫不定的心理直接影響了他事先和克勞狄斯定下的陰謀的盡快實施;王后執(zhí)意喝下克勞狄斯為哈姆萊特準備的毒酒,延緩了哈姆萊特的死;雷歐提斯臨死前揭露克勞狄斯的毒計,哈姆萊特得以抓住最后時機懲罰了克勞狄斯。

3.初步了解哈姆萊特這一形象。從課文所節(jié)選的部分里,難以把握哈姆萊特的全貌,不過可以初步了解這一形象:他機敏,無所畏懼,而又有揮之不去的天命思想;他高傲,尖銳,而又能低下高貴的頭,真誠地向別人道歉,剖白自己的心跡??傊@是一個呈現(xiàn)出一定矛盾性的人物。

關(guān)于這個單元的教學,還有幾點提出來供參考:

第一,介紹必要的文體知識。如戲劇的文體特征,它和其他文學樣式(尤其是和小說)相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特征;元雜劇以及話劇的知識。所介紹的知識要有益于學生理解、欣賞作品。

第二,抓住戲劇的特點進行教學,不要把教學重點完全放在對主題、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的靜態(tài)分析上。如教學《雷雨》一課時,如果在課堂上主要讓學生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那么討論的結(jié)果也只是讓學生對周樸園這個形象有了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而對周、魯相認過程中人物心理和感情的碰撞與變化缺少體會,而這正是品咂戲劇之“味”時不可忽略的。

這個單元學習宋詞。選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都是宋詞中的領軍人物。教師教學本單元時,不要只局限于對某一篇作品、某一個作家的講解、分析,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史中觀照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作家的感情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教師應在了解詞的發(fā)展脈絡的基礎上,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把握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

詞興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業(yè)經(jīng)濟繁榮,交通發(fā)達,新興的“胡夷、里巷之曲”和勾欄、瓦舍迅速增多。在這樣的條件下,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詞就開始興盛起來。起初多是民間藝人為了演唱的需要而自己填詞,同時,也有一些文人應歌伎之請為她們填寫歌詞。很快,文人們在詩、文創(chuàng)作之外,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可以供他們施展才華的文學領域。于是,按譜填詞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種風氣。由于詞的創(chuàng)作是供宴飲娛樂之需,是由歌伎演唱的,所以歌詞的內(nèi)容就要適合她們的身份,語言要符合她們的習慣。這樣的詞多寫離別相思,風-花雪月,格調(diào)上多是委婉、柔媚的。在詞史上這種作品曾被認為是“正宗”、是“本色當行”的。但由于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思想、性格、情感和審美趣味有差異,其創(chuàng)作必然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有人把兩宋時期的詞人和創(chuàng)作,從總體上分成“婉約”和“豪放”兩派,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diào)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盡管宋代詞人眾多,作品豐富,各個時期的情況也很復雜,但在對兩宋詞史的研究中,這種說法一直被沿襲著。

這里所選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蘇軾生活在北宋時期,李清照兼跨兩宋,辛棄疾則主要活動于南宋,他們的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大約有二百年。按照傳統(tǒng)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典范;蘇軾、辛棄疾則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擅長以纖細婉麗之筆寫離別相思、男歡女愛,但他常常能把自己羈旅行役的生活經(jīng)歷和仕途蹭蹬的情感體驗納入詞中,這比那些假借女人之口的“代言體”作品要真率得多。而且他知音曉律,其詞韻律諧婉,俚俗自然,深受下層群眾喜愛。比如《雨霖鈴》一詞是寫作者將離開京城時,與情人在長亭話別的情景。筆調(diào)恣意渲染,聲情哀怨纏綿。上片,詞人以纏綿凄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鋪敘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事織成了一片秀淡幽清的詞境。下片,詞人從實寫眼前之景轉(zhuǎn)到預想別后之情,虛實相濟,利用時間的跨越,多方位地表達了自己的惜別之意。這首詞情事紛陳,鋪敘委婉,語言清暢,音節(jié)吞咽,充分表現(xiàn)了柳詞的藝術(shù)特色。

柳永大力創(chuàng)制和寫作長調(diào),為宋詞拓寬了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平臺。陳振孫就曾經(jīng)評價柳詞:“音律婉諧,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薄锻3薄肪褪呛苡写硇缘囊皇?,它把杭州的“承平氣象”描寫得淋漓盡致,宛在目前。讀《望海潮》應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這是一首投贈之作,因為是寫給鎮(zhèn)守一方的官員的,所以在詞的上片極力贊揚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城市經(jīng)濟之繁榮。詞人在上片先對杭州作了總體介紹:“東南形勝”,地理位置重要;“三吳都會”,社會條件優(yōu)越;“錢塘自古繁華”,具有繁盛的歷史傳統(tǒng)。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這三個方面的鋪敘。下片極寫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yè)。詞作最后直接稱美孫何的執(zhí)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風,并預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詞的最后兩句雖然有粉飾升平的含義,卻也部分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榮奢靡的社會現(xiàn)實。

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xiàn)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人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直到一位詞人的出現(xiàn)使“閨怨詞”的面貌為之一新,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她作詞不但總能創(chuàng)意出新,而且造語奇妙,善于化俗為雅。所以,她的出現(xiàn)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終于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形單影只的災難與不幸。她才思敏捷、文筆卓越,創(chuàng)作了為數(shù)眾多的詩詞。她的生活變遷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個時代息息相關(guān)的。本單元所選的兩首詞分別為李清照前后兩期之作,它們反映著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tài),呈現(xiàn)出不同的韻味、格調(diào)?!蹲砘帯穼懹谇捌?。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留守家中。這時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詞的上片,作者從“永晝”的無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寫自己的孤單寂寞,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下片繼續(xù)著對時間的交代:寫“永晝”“半夜”之外的“黃昏后”,作者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充實自己的空虛生活,于是攜酒去東籬觀賞菊花。但其結(jié)果卻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風中搖曳的黃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愁苦。這首詞的總體風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說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長日、半夜、黃昏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以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無時或忘的相思之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xù)經(jīng)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xiāng)、喪失丈夫的災禍,并且,在南方到處輾轉(zhuǎn)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凄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diào),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情感。全詞展現(xiàn)出的是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慘、悲哀的心靈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礎上來讀這首詞時,使人不能不對她產(chǎn)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也正是李清照這首抒情詞動人的力量之所在。

蘇軾是宋代文學史上的詩、文大家,也是詞的革新與解放的高手。他的詞是高度個性化的,打破了傳統(tǒng)的思想束縛、題材范圍、格律規(guī)范和語言習慣,他的詞用來抒情、記事、寫景、議論、懷古、悼亡和寄人,被稱作是“無事不可入”。他自覺地要在創(chuàng)作上區(qū)別于柳詞,而另立別調(diào)。他作詞摒棄了裁紅剪翠,做到了裸露自我,自然地形成了一種清疏、剛健的獨特風格。本單元選取的這兩首詞都是蘇軾的代表作?!赌钆珛伞肥且皇讘压旁~,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是三國時周瑜戰(zhàn)勝曹操的地方。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青年時期就建立功業(yè)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lián)系到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遂產(chǎn)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shù)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目的。這首詞的豪壯情調(diào)首先表現(xiàn)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边@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這里出現(xiàn)過的許多威武雄壯的戰(zhàn)爭故事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向往。這種情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經(jīng)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著力寫周瑜的才干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了。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發(fā)。于是引發(fā)了“人生如夢”的感嘆,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脫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定風波》也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期的作品,記敘的只是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卻借生活小事表達了自己灑脫、放達的人生態(tài)度,更寄寓了他對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擊的逆反心理和憤懣之情。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會慌張避雨,而詞人卻用平靜的口氣勸導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痹陲L雨中漫步徐行,吟詩長嘯,的確是一種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xiàn)的,已經(jīng)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蘇軾一生坎坷,屢經(jīng)政治風雨洗禮,但是這也磨煉了他的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神情自若,當他回首走過的風雨歷程時,竟達到了一種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這才是蘇軾最具魅力的光輝人格。

本單元所選的兩首詞雖作于早、晚不同時期,但其中心思想?yún)s是相同的,即都表現(xiàn)了他御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難酬的憤慨之情??傮w風格上的雄健、豪放,兩首詞也是一致的。只是前期詞多些昂揚、激奮;晚年之作則轉(zhuǎn)向了蒼勁、悲壯。《水龍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在這首詞里,作者雖然用了藍天、綠水、青山、紅日,甚至“紅巾翠袖”等形象和色彩來陪襯、點染,但讀后絕沒有柔媚、繁縟之感。因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所以全詞始終充滿一種激昂慷慨的情調(diào),放送出一種雄渾、高亢的聲音,它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正是辛詞藝術(shù)效果的獨到之處?!队烙鰳贰穼懹陂_禧元年(1205),辛棄疾當時在鎮(zhèn)江任上。這時宰相韓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來籠絡時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擴大自己的權(quán)勢。辛棄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65歲的高齡來到鎮(zhèn)江任職的。鎮(zhèn)江是一個地勢險要的軍事重鎮(zhèn),他本以為到這里能有所作為,可以積極備戰(zhàn)練兵,積蓄軍事實力,準備北伐。但很快他便發(fā)覺了韓侂胄是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則毫無北伐復國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氣憤。他登上北固亭時,聯(lián)想起曾在這里活動過的古人和發(fā)生過的古事,再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并對照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更加感到悲憤不平。便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盡情地在這首詞中發(fā)泄了出來。這首詞的用典最為突出,可以說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現(xiàn)實處境、思想主張和內(nèi)心情感,幾乎全是通過歷史典故訴說出來的。辛棄疾的用典總是很恰切,善于用簡短的語句涵蓋極豐富的內(nèi)容。辛詞剛健、雄放的獨特風格和繁富、新穎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詞史上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學習這一單元,可以將柳、蘇、李、辛的作品互相比對著欣賞,這將有助于學生領悟婉約與豪放兩種詞風的不同特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引導他們進一步學習配套的《語文讀本》中的其他作品,還可以找一些宋詞的選本來讀,如北宋的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南宋的張孝祥、陳亮、姜夔、劉克莊、吳文英等人的詞作,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就,讀讀這些作品將會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兩宋詞史的概貌。

詞的教學可以有不同的課型:或以串講大意為主,加上名句賞析;或以誦讀指導的方式為主,帶動對詩詞內(nèi)容和主要寫法的賞析;或?qū)⒄b讀和鑒賞交互使用,由教師講解分析作品價值;或讓學生提前準備,然后在課堂上給其他同學講解一篇作品或一個作家……但是無論采取哪一種教學方式,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先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鑒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鑒賞。教學本單元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范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總之,能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練習,就可以說完成了教學任務的一半,決不能等閑視之。

而教學任務的'另一半就是通過分析、鑒賞,引導學生進入詞的境界。下面介紹幾種教學方式供教師教學時參考。

1.從詞的章法入手。一是抓住開頭,統(tǒng)領全篇。如《念奴嬌》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就為全詞奠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diào)。二是利用過片(即下片的首句)將全詞連成一體。如《永遇樂》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一句是從前面的歌頌英雄轉(zhuǎn)到譏諷好大喜功的失敗者,為下文抒寫詞人的憂憤做了鋪墊。三是用結(jié)尾總括全詞。如《定風波》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用最后一句概括了詞人寵辱偕忘、超然曠達的人生境界。

2.詳細分析詞中關(guān)鍵性的語句。教師可以通過對其中的重點語句的講解、鑒賞,拓展學生想像和聯(lián)想的空間,補充詞意的空白,從而更好地把握詞中營造的藝術(shù)境界。

3.聯(lián)系詞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中國古代文人雖然有著各不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但是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沖突往往有相似之處。教學時,要幫助學生學會知人論世的分析鑒賞方法,在了解詞人的思想傾向的基礎上,把握全詞的思想內(nèi)容。

顧振彪

在整套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中,議論文只有兩個單元(文言文除外),這是第一個單元,主要是學習社會科學方面(其中文藝學安排在另一個單元)的隨筆和雜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從應用的角度說,都是議論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能力。人們一般把記敘能力、說明能力和議論能力,看做是中學生重要的語文基本能力。鑒于初中生形象思維發(fā)達、邏輯思維相對較弱,而高中生在初中基礎上邏輯思維逐步增強的心理特征,初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記敘能力和說明能力,而高中在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記敘、說明能力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記敘、說明和議論能力,在中學階段獲得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從審美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都屬于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具有文學性、形象性,富于理趣和語言美,可以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人們一般認為文學作品具有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這是不錯的。然而,應該看到,在這三個功能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審美功能,其他功能只有在審美功能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出來。文學的各種功能只能以審美為媒介。文學具有認識功能,但是它實現(xiàn)的是對世界的審美認識。只有通過審美認識,它才能夠?qū)崿F(xiàn)其他認識,如對社會規(guī)律的理解。文學具有教育功能,但是它實現(xiàn)的是對讀者的審美教育。只有通過審美教育,它才能夠?qū)崿F(xiàn)其他教育,如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從探究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闡述的社會人生問題都是與學生密切相關(guān)的問題,這些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和語言文字都各有特色,值得學生與課文作者對話、溝通,去分析、評判這些問題,并進一步去探究這些問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閱讀這類文章,應在整體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部分,“有側(cè)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guān)鍵材料,還應“探究”文章中的“疑點和難點,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樂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為達到上述教育目標,這個單元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一篇是雜文,三篇是隨筆。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闡述對文化遺產(chǎn)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zhàn)斗檄文指責為“孱頭”,怒罵為“昏蛋”,鄙夷為“廢物”的人仍不斷冒出來。這篇課文精巧的構(gòu)思,精彩的比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也值得學生好好學習。

隨筆《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一文,其實是說明文。按照現(xiàn)在的文體分類法,可以歸入學術(shù)文化隨筆。它的主旨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語言也在不斷發(fā)展,文字、傳聲技術(shù)和計算機提高了語言的傳播功能,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擴大了語言的流通范圍,人類的語言生活還在更快地前進,中國的語言文字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這篇文章的寫法很有特點。條理清楚,語言是精煉的口語。這篇文章不僅供看,而且供聽,類似廣播稿,人們一聽就懂,它是“文體口語化”的范例。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倫理學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guān)于母愛、父愛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個先例。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每個學生都是在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學生從小學起已經(jīng)讀了不少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xiàn)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是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它是一段哲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tài),人們?nèi)绻軌虺浞值叵碛蒙x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現(xiàn)在中學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xiàn)象,學習這篇《熱愛生命》,應該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fā)學生的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qū)別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習這篇課文,應該使學生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學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實踐。希望在學生身上,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那么,對于這個單元的教學,有什么建議呢?

第一,注意結(jié)合文體特征進行教學。

這個單元的課文,按照一般的文學作品分類法,都應該屬于散文。但與一般散文相比,隨筆、雜文又有自己的特點。劉錫慶先生說過隨筆與散文的區(qū)別:“‘隨筆’主‘理’,是說理的,重‘講談’色彩,較為冷靜;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較為熱烈?!薄啊S筆’面向人生,咀嚼人生況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內(nèi)心,剖露人性奧秘,重生命體驗?!薄啊S筆’講求‘文化’品位,讀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盡;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讀之能開啟性靈,使人凈化靈魂。”(引自劉錫慶《“隨筆”隨談》)雜文和隨筆盡管十分相近,但也有區(qū)別:“首先,表現(xiàn)在‘題材’的選取上:雜文取材多為抨擊時政、針砭時弊,往往是‘小中見大’;‘隨筆’在取材上比雜文要‘軟’‘淡’一些(多為二、三流題材),往往是‘小中見趣’?!薄捌浯危憩F(xiàn)在‘筆調(diào)’區(qū)別上:雜文‘犀利’,常常寸鐵殺人,‘當頭一擊’即制強敵于死地,誠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隨筆’則較為‘閑適’,常常從容道來,溫文爾雅,總不失‘紳士’風度?!薄傲硗猓€表現(xiàn)在‘語言’色彩上:雜文多用‘諷刺’,比較辛辣;‘隨筆’推崇‘幽默’,較為愜意。”(引自劉錫慶《“隨筆”隨談》)不過雜文和隨筆的共同性遠遠大于差異性,它們都重說理、講個性、富理趣,可以說雜文是硬性“隨筆”,隨筆是軟性“雜文”。除了注意隨筆、雜文與散文的區(qū)別,隨筆與雜文的區(qū)別以外,三篇隨筆在文體上也有一些差別?!墩Z言生活的歷史進程》固然是說明文,與其他兩篇不一樣,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與《短文三篇》都是典型隨筆,但也不一樣。即使《短文三篇》中的三篇,不也是各有特點嗎?因此,結(jié)合文體特征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第二,這個單元的課文大體上屬于議論文,以說理為主,因此適用于“理性分析”的解讀方式。建議要求學生這樣讀(引自張志公先生《怎樣鍛煉思路》):1?先粗讀一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有少數(shù)地方不懂,暫時由它去。2?再想一遍,想文章的大意和梗概。文章談了什么問題?主要說了幾層意思?前后幾層意思是怎樣的關(guān)系?3?再去細讀課文,使自己的思路同作者的思路合拍,知道文章的哪些地方應當特別注意,應當深入揣摩。4?再細讀一遍,目的在于咀嚼、消化。驗證第一遍讀過之后,所得的印象對不對。對的,加深它,鞏固它;不對的,糾正它。要求透,懂得不清楚的,要思考;前前后后的聯(lián)系,要弄明白;主次輕重,要搞清楚。要有全面理解,也要獲得一部分一部分的理解。要求深,要體會含蓄蘊藏的意思,要玩味精微細致的情境,要領略論斷臧否的分寸。當然,學生的上述活動,都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進行的。

第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這里說的探究,不同于科學院的研究,也不同于大學的研究,而是指中學生學習中的探究。這個單元的課文,每一篇都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問題。例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中,對于母愛、父愛的分析;《熱愛生命》一文中,對于死亡的看法;《信條》一文中,對于某些信條的認識;《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一文中,對于文體口語化的意見,等等。即使是魯迅《拿來主義》這篇名文,70年過去了,社會大大發(fā)展了,“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不是也應有所發(fā)展。諸如此類,都值得探究。這里要指出的是,對這些課文內(nèi)容方面的探究,必須緊扣課文的語言文字,就是說,結(jié)合文本探究問題,切忌離開文本搞架空分析,甚至把語文課上成其他課。在探究中,要突出過程和方法,既注意探究出什么結(jié)論,也要注意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所應用的方法,使探究的過程和結(jié)論統(tǒng)一起來,藉此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顧之川

在本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必修)》中,只有這一個傳記單元。所以,在編選本單元時,我們主要考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既要讓學生了解傳記這種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guān)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時,又要落實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文言語感。

本單元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作為高中語文課文的一般屬性,二是作為文言文學習的特點,三是作為文學作品的特點?!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這三個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比如,對必修課“閱讀與鑒賞”,有人文性方面的要求:“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思考和認識?!弊鳛槲难晕牡膶W習來說,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作為文學作品來說,要求“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編選了四篇古代人物傳記,分別是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班固的《蘇武傳》、范曄的《張衡傳》和李商隱的《李賀小傳》。這四篇傳記的傳主,廉頗是軍事家,藺相如和蘇武是政治家,張衡是科學家,李賀是文學家。他們或以政績、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異行驚世駭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從他們身上,也可以約略反映出中國古代傳記的大致面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傳記文學的豐富多彩。

《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紀傳體史學,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它是我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大約三千年的歷史?!妒酚洝分苯訉懭宋锏木陀惺炯o、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傳記是“世家”和“列傳”?!笆兰摇笔窍惹馗髦T侯國和漢代有功之臣的傳記,“列傳”是歷代有影響的人物的傳記。《史記》的文學成就也主要體現(xiàn)在“世家”和“列傳”中,《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它原是廉頗、藺相如、趙奢、趙括、李牧等人的合傳,選作課文時,只節(jié)錄了廉、藺兩人的主要事跡。課文以歌頌藺相如的顧全大局、足智多謀、不畏強暴等優(yōu)良品質(zhì)為主,以表彰廉頗勇于改過、英勇善戰(zhàn)為輔。藺相如的胸懷廣闊、才干卓絕,廉頗的心地正直坦蕩、勇于改過,千百年來傳為美談。在藝術(shù)上,主要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等幾個著名的故事將兩人的事跡串聯(lián)起來,從而揭示人物性格。這篇課文也是高中語文教科書中一直入選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篇目,有助于學生了解《史記》的史學成就和文學成就,同時也有利于文言文的學習。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主要記載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期間230年的歷史。唐代劉知幾評價說:“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自古迄今,無改斯道。”就文學成就而言,《漢書》總體上不如《史記》,但其中的某些篇章完全可以和《史記》中的優(yōu)秀之作媲美,《蘇武傳》就是其中的出類拔萃之作。作者在描繪蘇武這個忠君愛國的光輝形象時,在信守“史家”筆法不虛構(gòu)、不溢美的前提下,筆端飽含贊佩推崇之情,調(diào)動了許多藝術(shù)手段,使蘇武的形象璀璨奪目,躍然紙上。“蘇武牧羊”也作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故事被人們傳為佳話,《蘇武傳》過去也曾入選高中語文教科書。這次我們從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考慮重新選入此篇。

范曄是很有才華的史學家。他的《后漢書》簡明而周詳,敘述中間雜以議論,頗富文采。他自己曾說:“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倍稄埡鈧鳌返膫髦鲝埡馐菛|漢時期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還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郭沫若曾評價他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稄埡鈧鳌愤^去也曾入選過高中語文教科書或課外讀本,這次入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當不無裨益?!独钯R小傳》是一篇文學家寫文學家的傳記,作者李商隱和傳主李賀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學生已經(jīng)讀過不少他們的作品,對他們兩人及其作品并不陌生。《李賀小傳》這次是首次選入高中語文教科書,相信也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兩位著名文學家的了解和認識。

編選本單元,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實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在本套教科書中,文言文占全部選文的45%左右。《課程標準》關(guān)于文言文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本單元的前三篇課文出自《史記》《漢書》《后漢書》,它們可以說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及常見的文言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在文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李賀小傳》代表著唐代文人書面語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點。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對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文言語感都會起著很切實的作用。

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精神,教科書內(nèi)容的安排應避免煩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練習設計應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因此,這套教科書的“研討與練習”設計,我們強調(diào)少而精的原則,精讀課文一般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我們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喜愛讀書、善于讀書,擴大閱讀面,增加書卷氣,在名著經(jīng)典中徜徉熏染,這應成為中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任務之一。

每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大致有三種類型的設計:一是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的題目?!墩n程標準》要求發(fā)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強調(diào)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吧朴诎l(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一題,不僅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并背誦后五段,而且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寫了幾件大事,以及廉頗、藺相如各自的性格特點。學生要完成此題,必須反復研讀課文才能做到?!短K武傳》第一題要求“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探究下列問題”。問題的設計,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通過這種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是少而精且形式多樣的語言訓練。《課程標準》要求“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jié)構(gòu)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所以,在本單元每一課的“研討與練習”設計中,都有語言方面的練習。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題,要求“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注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不僅要求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而且要深入到細節(jié)中去,對課文研讀的要求更高了一層。《蘇武傳》第二題,要求學生“仿照示例,從文中找出古今異義的文言詞,填寫下表”。通過這樣的練習,幫助學生的積累文言詞語。

注:查看本文相關(guān)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wǎng)然后站內(nèi)搜索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砣私贪娓咧斜匦奕Z文師說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通過反復朗讀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對比論證方法。

2、背誦全文

3、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1、安排一課時教學。

2、早自習預習文章,疏通字義。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4、利用搶答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誦,直至背下全文。

誦讀法、問答法、點撥法。

課件、記分牌。

(課前播放《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音樂全屏展示。)

同學們,上課前給你們播放的歌曲好聽嗎?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你們知道我國的教師節(jié)是哪一天嗎?

為什么我國要設立這個節(jié)日,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大家說的很對。當今社會尊師重教已經(jīng)巍然成風,但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卻不是這樣的,當時的情況如何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唐代散文家韓愈的千古佳作《師說》,從中去找尋答案吧。

1、解題:

2、教學目標:

反復朗讀、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1、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聽清字音、節(jié)奏。

1、把全班分為三個大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競賽,宣布比賽規(guī)則,每組派一位同學負責記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

明確: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小結(jié):這一段從正面論述了從師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然后依次說明了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全班同學齊讀第一段。)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問:第二段主要運用了三組對比,抨擊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人,請同學們找出相關(guān)句子。

明確:

故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 愛其子──與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學,師生合作共同朗讀第二段,進一步明確三組對比的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朗讀情況稍加點評。)

分組背誦三組對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齊讀第三段。)

明確:

孔子的行為

三段──結(jié)論

孔子的言論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齊讀第四段。)

提問: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確:

四段──交代緣起:好古文不拘于時

這篇課文四段都圍繞“從師”這個問題展開。第一段正面論述從師之道,說明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標準。第二段運用了三組對比,批判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第三段運用孔子的言行,進一步從正面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寫作緣起。

1、請同學根據(jù)板書背誦全文。

2、播放畫面,配上音樂,師生共同背誦全文。

1、統(tǒng)計各組最后得分,宣布比賽結(jié)果。

2、布置課外練習。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四

1、理解李白在詩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zhuǎn)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shù)風格;

3、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1、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shù)風格;

2、詩人表現(xiàn)雄奇險峻的寫法;

3、品味寓于詩中的思想感情,體會其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一、解題。

1、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quán)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zhuǎn)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shù)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nèi)粲信d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jīng)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nèi)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diào),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誦讀課文,消滅字詞等障礙。

① 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 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解疑,相互討論質(zhì)疑,掃除一部分文字障礙。

③ 范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diào)。

誦讀提示

a.“噫吁唏……難于上青天?!?/p>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踹瘛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昂酢薄霸铡?,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b.“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p>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p>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包S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d.“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p>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e.“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f.“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p>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摰妙D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g.“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h.“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⑵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為第一層,

這是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嘆高)

②“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

從蜀道度越之難;道上環(huán)境凄清,極寫現(xiàn)實山勢高險(嘆險)

③“連峰去天不盈尺”到結(jié)尾,

從未來人事之險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嘆戰(zhàn)禍之烈)

(解說:采用師生共同研讀法,先提出問題,由學生思考、討論,相互爭議,最后教師明確。但在這種層次的劃分上,不可拘泥于一種,比如傳統(tǒng)的分法和我們課本的分法就不一樣。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就應大力支持。)

(3)討論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有什么作用? 1筆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

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這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①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

②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nèi)容的作用。

③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以此結(jié)束全詩,興味無窮。

開篇:主旨句一見

一 嘆高蜀道來歷

難行蜀道高峻

二 嘆險景物凄清——以“何時還”起

可畏山水險惡 主旨句二見

三 嘆戰(zhàn)禍之烈劍閣險要

申戒 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jié)

結(jié)尾:主旨句三見

⑵詩人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這樣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guān)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xiàn)實的內(nèi)涵。 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正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2、能賞析本篇課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寫的藝術(shù);

3、能在閱讀過程中,抓住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線索。

1、在初讀課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蹤;

2、能抓住課文的有關(guān)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語言描寫藝術(shù)。

(初步熟悉課文,理清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

一、導入課文談話要點:

1、有關(guān)中國的四大著名古典長篇幅小說:即《紅樓夢》曹雪芹,《西游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

2、《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的罪惡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 的歷史以展趨勢。本文選自《紅樓夢》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是全書的序幕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行蹤為線 索,通過她的所見所聞,介紹了賈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錯時展現(xiàn)了賈府與眾不同“的豪華府北,拉開了《紅樓夢》故事的帷幕。

寧國公賈演——賈代化——堂舅父賈敬——堂表兄賈珍

四表妹賈惜春

榮府

榮國公賈源——外祖父賈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賈母)——

大舅父賈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賈鏈、表嫂王熙鳳

二姐賈迎春

二舅父賈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賈珠

表嫂李紈

大表姐賈元春

表兄賈寶玉

三表妹賈探春

母親賈敏、父親林如?!主煊?/p>

4、林黛玉因母親去世,她父親決定讓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講的故事。

本文的情節(jié)鏈是——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的行蹤:

步步留心——進賈府大門——賈母的正房大院,見賈母——三個姐妹——不足之癥——王熙鳳來了——已經(jīng)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說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后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jīng)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并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xiàn)。

四、要求學生在初步閱讀的基礎上掌握以上要點,并預期習重點的'語段。

(學習并閱讀分析1自然、6——9自然段)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1、本文的情節(jié)鏈是:

之癥——王熙鳳來了——已經(jīng)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說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后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2、從本文,我們可以看到: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jīng)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并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xiàn)。

二、重點課文閱讀指導: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段課文。指出這里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在整個小說中制約著黛玉的行動。當然,在本節(jié)選的課文中,同樣也體現(xiàn)這一點。黛玉的悲劇,也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2、下面我們先來閱讀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鳳的性格特征??纯床苎┣凼侨绾慰虅澾@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過怎么樣的描寫方法來刻劃這個人物的。

關(guān)心。

笑道、拭淚、轉(zhuǎn)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边@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機房府的權(quán)勢大。)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貘P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jīng)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醴蛉艘恍?,點頭不語?!闭垎?,當時王熙鳳為什么這么說?王夫人為什么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guān)心異常,說‘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么樣的性格特點?(有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quán),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五、學生裝課后閱讀這段課文,預習13、14自然段。

(復習上節(jié)學習的語段,指導學生學習13至14自然段)

一、復習課文要點:

1、“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問題:

(1)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先表恭維,后表同情,最后是表關(guān)心。

(2)一見林黛玉,有這樣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攜著、打諒、送至、笑道、拭淚、轉(zhuǎn)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對林黛玉說:“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機房府的權(quán)勢大。)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貘P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jīng)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醴蛉艘恍Γc頭不語?!闭垎?,當時王熙鳳為什么這么說?王夫人為什么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guān)心異常,說‘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么樣的性格特點?(有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quán),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二、學習班新課內(nèi)容:

1、學生閱讀本課的內(nèi)容,做書間筆記。要求學生弄清課文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如何理解這些內(nèi)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內(nèi)容。然后學生分小組和大班研究討論。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研討情況,講解以下要點:

(1)本段屬于環(huán)境描寫,是賈政和王夫人的住處:13段寫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是東邊的三間耳房。課文以榮禧堂為重點,描寫了賈府的華貴的陳設。

貴。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寶,大畫是表示對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的人,都是一些豪門貴族。)

(4)我們從全文其它的描述中,還可以看到許多賈府的顯赫:如榮寧兩府門前的大石獅子,獸頭大門,華寇麗服的守人等等。

3、學生裝朗讀這兩段課文。并重點抄寫以下詞語:

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鑲著鏨銀、座上珠璣日月、堂皇前黼黻煥煙霞、猩紅洋罽、金錢蟒靠背、汝窯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學生預習下面的幾段課文,著重預習寶玉和黛玉兩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作業(yè)本上抄寫三段文字,兩段是寫寶玉進來時和寶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兩首詞。

(學習和分析關(guān)于寶和黛玉兩人的思想性格)

一、學生分小組和大班交流預習情況。

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作精要的重點分析指導。要點是:

1、關(guān)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薄獙懗隽索煊癫讲搅粜?,時時在意的性格。

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贝嗽妼懗隽索煊竦膬?nèi)秀外美,體弱多病。在寶玉眼中,更是聰慧靈秀,多愁善感。

2、關(guān)于寶玉的性格特征:

(1)在王夫人的口中,是個“混世魔王”。說明書寶玉的作為,與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觀念相抵觸,與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會的叛逆。

(2)黛玉眼中的寶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溫柔、敦厚。

(3)關(guān)于兩首《西江月》詞:指導的有關(guān)的要點是:

a、共用四組對偶句。

b、第一首刻劃了賈寶玉狂放不羈,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對功名利祿的淡視,追求個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對寶玉性格的褒揚,同時也斥責了當時封建社會特別是貴族家庭的世俗觀念。

d、兩首詞運用了寓褒于貶的手法,塑造了寶玉這個封建叛逆的形象。

并暗示封建制度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情的表現(xiàn);“傻”和“狂”是寶玉痛苦中尋求新生活新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種種情態(tài)的表現(xiàn)。

g、這兩首詩寫出了寶玉不為人理解的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睂懗隽藢氂癫辉敢庾x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頑劣,說明書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厭惡功名利祿。

i、解釋“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見風使舵49頁注解⑩)

紈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這兩首詩,似貶實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觀念批判寶玉,實際上他對封建社會叛逆性的寫照。作者用正文反寫的方法,贊美寶玉。

3、學生抄寫這幾段文字。

三、準備聽記訓練和單元練習薄。

(進行重點語段的測試練習)

一、練習內(nèi)容:

1、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怎么樣的?(先表恭維,后表同情,最后是表關(guān)心。)

2、王熙鳳一見林黛玉,課文用怎么樣的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有什么作用?(攜著、打諒、送至、笑道、拭淚、轉(zhuǎn)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王熙鳳她對林黛玉說:“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边@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機房府的權(quán)勢大。)

4、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說道:‘該隨手拿出兩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熙鳳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jīng)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醴蛉艘恍?,點頭不語?!闭垎?,當時王熙鳳為什么這 么說?王夫人為什么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guān)心異常,說‘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 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么樣的性格特點?(有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quán),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6、第8、9、10段課文:

(1)屬于什么描寫?(環(huán)境描寫,是賈政和王夫人的住處:8段寫的是正室,9段是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是東邊的三間耳房。課文以榮禧堂為重點,描寫了賈府的華貴的陳設。)

(2)這兩段文字——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了賈府的社會地位和榮華寶貴。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寶,大畫是表示對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這副對聯(lián)的意思中,我們可以了解了怎么樣的內(nèi)容?(與賈政來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門貴族。)

(4)我們從全文其它的描述中,還可以看到哪些賈府的顯赫?(如榮寧兩面三刀府門前的大石獅子,獸頭大門,華寇麗服的守人等等。)

7、關(guān)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第10段“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睂懗隽索煸趺礃拥男愿??——寫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性格。

(2)寶玉眼中的黛玉是:第14段,是側(cè)面描寫?!皟蓮澦契痉酋玖I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贝嗽妼懗隽索煊裨趺礃拥男愿??——內(nèi)秀外美,體弱多病。在寶玉眼中,更是聰慧靈秀,多愁善感。

9、于寶玉的性格特征:

(1)第10段,在王夫人的口中,是個“混世魔王”。說明什么?——寶玉的作為,與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觀念相抵觸,與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會的叛逆。

(2)第13段,黛玉眼中的寶玉是怎么樣的?——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溫柔、敦厚。

10、于兩首《西江月》詞:

a、共用四組對偶句。

b、第一首刻劃了賈寶玉狂放不羈,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對功名利祿的淡視,追求個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對寶玉性格的褒揚,同時也斥責了當時封建社會特別是貴族家庭的世俗觀念。

d、兩首詞運用了寓褒于貶的手法,塑造了寶玉這個封建叛逆的形象。并暗示封建制度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e、這兩首詞,對于讀者理解寶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書有關(guān)寶玉的情節(jié)設置和展開,有極大的作用。 f、詞中的“愁”和“恨”是寶玉欲求擺脫封建束縛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xiàn);“傻”和“狂”是寶玉痛苦中尋求新生活新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種種情態(tài)的表現(xiàn)。

g、這兩首詩寫出了寶玉不為人理解的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睂懗隽藢氂癫辉敢庾x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頑劣,說明書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厭惡功名利祿。

i、解釋“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見風使舵49頁注解⑩)。紈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這兩首詩,似貶實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觀念批判寶玉,實際上他對封建社會叛逆性的寫照。作者用正文反寫的方法,贊美寶玉。

二、學生訂正作業(yè)。并進行自我完善,進行曲小結(jié)。

三、教師課后批閱。并制訂下一步訓練要點。

1.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2.

《練習3》教學設計

4.

《3的倍數(shù)的特征》教學設計

6.

數(shù)學必修五教學計劃

9.

2017高中語文課本必修1-5??嘉幕WR梳理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五

上學期,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關(guān)懷下,在我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學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高考上省大專線103人,上本科線30人,上重點線3人;初三升中考總分合格率、總分優(yōu)秀率、全科合格率、全科優(yōu)秀率以及單科兩率的排名均列全市64所參考學校的第一位;高一市統(tǒng)考總分平均分名列市同類學校的第一位;高二省會考,初一、初二鎮(zhèn)統(tǒng)考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本學期圍繞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的指導方針,特擬定以下計劃:

一、工作目標

1、狠抓教學管理制度的落實,使教學工作的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2、完善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使之盡快成長起來。

3、初一、初二各科的統(tǒng)測,統(tǒng)招班合格率要達到100%,英語、數(shù)學優(yōu)秀率要超出全鎮(zhèn)所有參考班級最高率的16%(語文10%),非統(tǒng)招班兩率要達全鎮(zhèn)各初級中學重點班最低線;初三的合格率和優(yōu)秀率要達到全鎮(zhèn)所有參考班級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總分合格率、總分優(yōu)秀率保證目標為前五名,理想目標為前三名,同時要做好學生的分流引導工作。

5、高一語、數(shù)、英、物、化市統(tǒng)考合格率保證目標為前六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優(yōu)秀率保證目標為前八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

6、高二語、數(shù)、英市統(tǒng)考合格率保證目標為前六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優(yōu)秀率保證目標為前八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

7、高一、高二會考科目合格率、優(yōu)秀率要達到全市的平均線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線人數(shù)要達到上級指定的保證目標。

二、工作措施

1、強化目標管理。各級組、科組根據(jù)學校教學的整體目標計劃和要求以及各學科實際情況制定各學科的教學目標。各科任教師根據(jù)學校教學整體目標和學科教學目標,按年級學科要求,按班級學生實際和教師本人特長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上述三種教學目標,從集體到個人,從整體到局部,最后落實到教師個體教學目標和學生個人上,從而實現(xiàn)學校的整體目標。

2、抓好備考工作。高考備考領導小組要加強班風、學風和教風的管理,要注意監(jiān)控輔導對象的輔導過程和效果。其他各類考試科任要盡早確定培優(yōu)輔差對象,定好培優(yōu)輔差計劃。各科要加強對臨界優(yōu)生和臨界合格生的輔導,在抓好單科優(yōu)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時,提高總分優(yōu)秀率和總分合格率。

3、初中畢業(yè)班,要正確處理好提高升中試成績和為我校高中輸送優(yōu)秀人才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既要輔導好臨界優(yōu)生和臨界合格生,提高總分優(yōu)秀率和總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學生的報考意向,從關(guān)心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宣傳我校高中重點班優(yōu)勢等著手,加強學生的愛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級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學進度。各年級在不影響課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爭把教學進度適當提前,以求得本學期各類統(tǒng)考以及下學期高考、升中考、會考和市、鎮(zhèn)統(tǒng)考備考工作的主動權(quán)。

5、落實教學工作檢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導處和科組聯(lián)合進行兩次教學工作檢查,檢查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情況,檢查教師的課堂教學狀況,檢查教師備課、輔導及作業(yè)批改等情況,檢查教師教研工作情況,檢查科組建設狀況,檢查各功能場室的管理狀況等等。

6、狠抓教學常規(guī)管理。各科組在抓好備課質(zhì)量的基礎上,強化作業(yè)布置、批改、以及學生書寫格式規(guī)范化的管理。本學期擬在各班開展一次作業(yè)展覽活動,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學習質(zhì)量跟蹤測試,把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推動良好學風的形成。

7、完善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活動要做到“三定”、“四備”和“五統(tǒng)一”,即定時間、定內(nèi)容、定中心發(fā)言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目的要求、統(tǒng)一重點難點、統(tǒng)一作業(yè)練習、統(tǒng)一測驗考試。使用新教材的備課組要加強對教材、教法、學法以及練習的研究,以便盡快適應新教材。各備課組還要抓好每次集體備課的質(zhì)量,落實好備課的專題,有效地把備課內(nèi)容轉(zhuǎn)化到教學實踐中。

8、開展教改專題研究。各科組的教研工作要繼續(xù)以目標分層教學為重點,同時加強學法的指導,并圍繞專題進一步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組織教師學習理論,掌握操作方法,參加有關(guān)教研活動。在研究過程中,各科組要發(fā)揮備課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討,不斷總結(jié)。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檢查仍以目標分層教學為核心,全面檢查、考核各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與批改等方面對目標分層教學的應用。

9、加強學風建設。班主任不僅要認真抓好班風,通過良好的班風帶動學風建設,還要配合科任,參與各科的教學管理。班主任要多組織些與學習有關(guān)的活動,在班內(nèi)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科任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多給學生以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逐步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技巧。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六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x)班、高一(x)班兩個班的語文任課教師。一個理科班,一個文科班,從上課狀態(tài)來說,理科1班男生多,課堂氣氛較好,但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跟著老師的學習步伐。文科8班課堂氣氛較差,學生思維不活躍,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傮w來說,兩個班的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習慣仍未完全養(yǎng)成,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仍不會或不愿預習,課堂上聽、記不能協(xié)調(diào),不會主動記筆記;大多數(shù)學生雖能大致掌握教材內(nèi)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遷移能力不夠。另外,較少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盤接受教師灌輸?shù)挠^念上,在認識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記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顧了文體和人為內(nèi)涵。每冊由四個單元組成,學習的側(cè)重點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別是:小說、唐詩、古代議論文、說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應用性兼顧。必修四分別是戲曲、宋詞、雜文、古代人物傳記。小說和戲曲單元不僅要讓學生體會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處,還要讓學生把握這類文體額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壞境,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唐詩和宋詞要求學生除了要加強背誦,更要學會對古代詩歌的鑒賞方法。古代一文論和雜文結(jié)合本學期的作文訓練――議論文,應用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人物傳記單元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句式。

另外,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極好方法。所以,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課外自讀的指導和平時的積累。通過課內(nèi)外的結(jié)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自學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重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從周末的“七行本”作業(yè)中讓學生積累議論文的論據(jù)素材。

2.教學以精讀課文為范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同時加強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學以致用,語言學習的成效主要還是從能否準確、流暢地運用母語來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觀點。

3.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guān)知識和使用方法。

4.轉(zhuǎn)變作業(yè)檢查和輔導的重點,周末主要以積累作業(yè)為主,每周一檢查并評價。平時兼以練筆和背誦默寫為主。平時的練習冊的作業(yè)以簡單的預習和課內(nèi)的加強和鞏固為主,課外閱讀和語言表達的拓展題主要在晚自習完成并當堂講解,提高作業(yè)的質(zhì)量。

5.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運用多媒體、講故事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學、積累的好習慣。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篇七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堅持以下面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第一,在切實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結(jié)合學生歷次考試成績的的基礎上,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第二,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學習,完成設計目標;第五,注重過程性評價, 建立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提高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學生情況分析

a)本屆高二學生在英語基礎方面很薄弱。盡管經(jīng)過一年又半的學習,但是在詞匯,語法規(guī)則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上,學生水平存在很大差異。

b)學生在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也存在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學習沒有計劃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c)在課堂上,習慣于以往被動地接受所傳授的知識,不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語言規(guī)律,學習的主體性不突出。

三、教材與教輔的分析

本學期采用的仍然是外研社的英語教材,包括選修修模塊7和8。所以本學期教學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加緊迫。每一單元除了關(guān)注閱讀、寫作、聽力、視聽說等語言實踐活動,還關(guān)注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等。其中,通過并利用教材培養(yǎng)和堅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學期的選修教材強調(diào)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以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難點在于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上的改變,達到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目標。

四、教學目標

通過對選修模塊7、8的學習,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常識、多文化背景的積累,并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同時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會僧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

五、教學措施

a)讓學生每天積累幾個單詞,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b)認真貫徹晨讀制度:規(guī)定晨讀內(nèi)容,加強監(jiān)督,保證晨讀效果。

c)實行過程性評價,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通過不同方式的檢測,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后的同學找出差距,感受壓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競爭意識。

d)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e)在教學中根據(jù)目標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f)經(jīng)常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真實情況,利于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g)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fā)揮老教師的經(jīng)驗和新教師的激情,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593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