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學設計方案8篇(實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19:25:23
最新教學設計方案8篇(實用)
時間:2023-03-31 19:25:23     小編:zdfb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淡淡優(yōu)傷痕跡的散文。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自讀自悟來完成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等句子的意思。

詞卡、磁帶、課件。

播放配樂朗誦《匆匆》片斷(第三節(jié))。

2.談話導入。

同學們,每當我們聆聽《匆匆》這一名篇時,總會油然而生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時光一去不復返!說說看,你每天是怎樣安排時間的?你是否想過珍惜有限的時間呢?你是怎樣珍惜的?

1.看到這個課文標題,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自由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自學。

(2)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

3.教師利用詞卡、cai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指導學生當堂正確書寫生字。

5.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6.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作者通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7.聽錄音,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初步感受。

1.默讀1—5小節(jié),說說這部分講了幾層意思。

2.指名讀一、二兩節(jié)。

(1)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事?

(2)這部分的生字新詞比較多,請大家小組合作解決,如果仍有困難,請?zhí)峤蝗嘤懻摗?/p>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引導學生采用“讀—悟”法來自讀自悟。)

(4)指導學生用“持續(xù)”“與其……不如……”造句。

(5)從一、二節(jié)中找一個詞來概括這部分的感情基調。(憂傷)

(6)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學會客觀評價他人的朗讀。

3.齊讀一、二兩節(jié)。

4.默讀三、四兩節(jié)。

(1)畫出你最難理解的句子。(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先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然后在小組交流、討論。

(3)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樣解釋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5)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6)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平時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兩節(jié)。

5.自讀第五節(jié)。

(1)說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諺語的意思。

(2)你在平時課外閱讀中還收集了哪些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成語?全班交流。

(3)“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一種怎么樣的滋味?(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6.說說看,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后,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和精彩句段。

3.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故事等。

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1、借助圖畫自主認識“酸、葡”等9個生字。會寫“串、兔”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懂得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

這篇童話故事原自于伊索寓言《狐貍和葡萄》,是以連環(huán)畫形式編排的。針對孩子們喜歡故事的特點,要充分利用起班內的插圖,把插圖做成多媒體課件,仔細觀察圖中動物們的神態(tài)、動作,想像它們的語言,猜猜它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趣的文章孩子們都喜歡讀,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在尊誒分角色、比塞讀等方式多讀。在仔細的觀察、有感情的朗讀感悟中理解“為什么有的人說葡萄是酸的,有的人說葡萄是甜的?”最后,模仿小狐貍的樣子演一演,讀一讀它說的話,把故事演一演,在學生朗讀、表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圖復述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板書“葡萄”,學生認讀。

2、說說葡萄的味道。

3、揭示課題,齊讀。

結合課題認識“酸”。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借助連環(huán)畫認讀生字,不會的可以找同學一起商量、交流,可以借助文下的“樹葉”中的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讀、互查。

3、我會講:

借助連環(huán)畫講講課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課文講,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講。

4、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

酸葡萄 狐貍 一串 硬幣 迫不及待

⑴ 自己讀讀,不認識的問同桌;

⑵ 同桌檢查;

⑶ 小老師教;

⑷ 齊讀。

過渡:我們把生字朋友送到課文中,你的課文是不是讀得更好了?

1、自己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匯報:

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幫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3、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呢?

4、討論:為什么狐貍、小松鼠、小兔子都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5、分角色朗讀全文。

6、重點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通過表演、反復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讀好帶有“迫不及待”的句子。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2、告訴大家你最喜歡那個小動物,為什么?

3、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4、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續(xù)編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找狐貍……

1、課件出示生字:

在小組內復習鞏固生字,組長檢查。

2、老師抽查,遇有較難讀對的字,請小老師來教一教。

3、擴詞。

1、朗讀課文。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3、編演課本?。?/p>

以小組為單位,分出各種角色練習表演。

指名一組表演出來,全班同學當“導演”。

講講自己續(xù)編的故事:

1、在小組內講;

2、講給全班同學聽。

課件出示“串、兔、告、訴、狐、貍、猴、顆”:

1、練讀,擴詞練習。

2、同位互說那個字最難寫,你想提醒你的同桌注意些什么?需要注意哪一筆?

3、集體交流。師范寫。

4、生練寫,師巡視。

1、生活中,你犯過像小松鼠、小兔子這樣的錯誤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2、把這個寓言故事說給你的家人聽一聽。

酸的 和 甜的

狐貍 松鼠 小兔 小猴

吃不著 聽人說 自己嘗

就說是酸的

學生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插圖,學生理解起這個小故事很容易。抓住了重點問題“為什么同樣的葡萄,有的人說甜,有的人說酸?”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學生說得也不錯,我讓學生學完課文后,自己找伙伴演一演,可以加上動作或加入自己的話,學生的興趣相當高,在教學生字時,對容易出錯的“猴、狐”等字,請學生想自己有趣的辦法來解決,出錯較少。

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池上》描繪了鄉(xiāng)村兒童偷采白蓮的可愛的形象,體會詩中優(yōu)美的意境。

設計本課時,以朗讀為主,讀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

讀出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理解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xiāng)村兒童鮮明的形象。

感受詩中兒童天真無邪的形象和樸素的美感。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中兒童的形象和詩的意境。

教具:掛圖等

激趣。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古詩,有的是從課文中學來的,有的是課后自己學習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嗎?一句兩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導入。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詩,那就是:(板書)池上。

這首詩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詩人常常臨池而立,觀察池上獨特的風景。本詩就是描寫的他在池邊看到動人的畫面。

讀。老師讀詩題與作者,以及每句詩的后兩個詞

學生:小娃老師:撐小艇

偷采 白蓮回

不解 藏蹤跡

浮萍 一道開

教師再次換方法讀《池上》在師生互動中讀出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

品。從反復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愛

師:從哪個字或詞中你體會到了?

生:“偷”

師:“偷”讓人覺得討厭,你讀出了可愛,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這里的小娃娃也許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私自去采蓮,我覺得他很頑皮,很可愛。

師: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諒的,不知者不為過,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實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這行為可以說是可愛的,理解得很棒,說明你讀明白了。其他同學還能感受到什么嗎?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為才一個小娃娃竟能撐出小船去采蓮,真不簡單。

生: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蓮,家長一定又擔心我們的安全啦。

師:我聽出了你們的羨慕,再讀一讀詩,讀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讀出小娃娃有一點“自作聰明”的我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刀開”我覺得他既然是去偷,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這一句中我覺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沖開浮萍,池上劃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腳亂的劃船的小娃娃,有趣極了。

畫。多美的畫面啊!有繪畫才能的同學拿出你手中的畫筆,畫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畫湖上飛動的鳥兒、蜻蜓,水中游動的魚兒,娃娃的神情等。

悟:寫下對詩的理解,交流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再交流

幻燈出示描寫兒童的古詩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4、《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附板書:池上撐偷藏開

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jīng)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課件、生字卡片等

三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墒牵憧吹竭^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jié)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jié)?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jié)。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fā)現(xiàn)……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jié)。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jié),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教后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jié)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么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后,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么,并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1、繼續(xù)學習課文1-5節(ji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jié)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一、復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并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jié)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3、指導完成作業(yè)本題目4,并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10’)

1、再讀一讀2-4節(jié)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jié)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么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后指名說。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yè),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yè)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jié):(10’)

1、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那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后,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yè)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jié),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4’)

五、復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并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

教后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學習第一節(jié)和第六節(jié)。第二課時學習2-5節(jié)。同時,在小組學習后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1、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yǎng)敢于提問的習慣。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jié)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2、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么,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通過上一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吸引力?并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3)、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后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jù)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xiàn)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后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yè)本:(10’)

1、抄寫生字,并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后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xiàn)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課文,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fā),使飛機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開頭描述了飛機夜航的情景,通過設問點出了文章的中心,接著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反復三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然后講科學家終于揭示出蝙蝠夜間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紹了雷達導航的原理,圓滿地回答了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1、教養(yǎng)目標:

(1)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教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和愛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為科技事業(yè)而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3、發(fā)展目標:

知道人類有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1、幫助學生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xiàn)蝙蝠飛行的奧秘的。

兩課時

1、教學方法:情感教學法。

2、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一)復習舊課,情景激趣,揭示目標。

1、復習第一段。

2、播放有關錄象。

3、質疑揭示目標。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樣飛行的,哪個詞最能概括這種飛行的特點?

(2)理解重點句: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組自學。

(2)匯報交流。

(3)引讀: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看錄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導朗讀。

(3)理解重點句: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4)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三段。

(1)根據(jù)思考題自學。

(2)師生共同板書。

(3)看錄象。

(四)總結。

(五)擴展。

(六)質疑。

(七)作業(yè)。

18 蝙蝠和雷達

(研究) 蝙蝠 障礙物

耳朵

(啟示)

天線

(發(fā)明) 雷達 障礙物

熒光屏

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1、學會11個生字,認識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明白“知音”的含義:能夠懂得對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難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1、感受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

2、體會伯牙斷琴的意義。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圖片

2課時

(出示圖片)師:同學們,在我們武漢市漢陽區(qū)有個地方叫古琴臺,你們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嗎?這里流傳著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嗎?(板書:伯牙、鐘子期)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齊讀課題。

1、自由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字詞的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師適時小結。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藝是怎么練成的?請勾畫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讀自悟,交流,相機強化“伯牙學琴功夫深”的結論。

3、出示重點句子:“這里就像仙境一樣,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渾然忘掉了自己。風聲,浪聲,鳥語,蟲鳴,大自然奏起的交響樂,深深地打動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彈起琴來?!?/p>

⑴、遇到重點句,先別急,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多讀幾遍句子,再找到重點詞來理解,談體會,最后再美美地讀一讀。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用這個方法,自己來試著學習這句話。

⑵、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師小結:伯牙彈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觸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藝大有長進,這令他十分高興。然而,沒高興多久,苦惱的事情就來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嗎?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鐘子期。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同學上臺當老師,全班交流。

3、重點指導書寫:勤

4、課堂練習。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鐘子期。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鐘子期是一個有著什么特點的人?你從哪里可見鐘子期特別善于聽琴?

2、學生交流。(在抓重點詞語理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

⑴、“高山”這部分,抓住“立刻”和“興奮”這兩個關鍵詞。

⑵、“流水”這部分,應該抓住“不住地贊賞”,因為從中可以感受到鐘子期反應強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這部分,重點學習三個“時而”的排比句。

⑷、朗讀感悟。

3、緊承提問:伯牙對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討論: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動”而不是“激動”呢?誰來讀好伯牙的話?

4、鐘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1、鐘子期去世了,為什么伯牙斷琴?你怎樣看待伯牙斷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擁有知音。伯牙斷琴,緣于知音難覓。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絕唱,有空,大家也去聽聽這首古曲,也可以寫一寫感受,說不定你也能成為伯牙的知音呢!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學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導書寫“泰、抒”。

4、學生練寫。

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1、了解科學家假想的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及假想的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朗讀課文,練習復述假想部分。

3、訓練學生思維想象能力。

課文第二段,積累語言,體會語言,復述課文。

一張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腳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張呈現(xiàn)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師: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21課黃河象。初讀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現(xiàn)在誰來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部分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三部分內容。師:首先講了什么?

生:課文講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陳設著一具黃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誰能看著投影再結合書上內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黃河象怎樣高大完整?

生:說或讀第一自然段。

師: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發(fā)現(xiàn)史上是很少見的,你知道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嗎?

生: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lián)的情況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沒有被移動過。另外當?shù)剞r(nóng)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強,發(fā)現(xiàn)后馬上報告,在上級的指揮下進行挖掘。

師:課文還講了些什么?

生:還講了科學家假想了黃河象成為化石的情景。

師:那么科學家的假想是以什么為依據(jù)的?發(fā)掘時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生: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第看到一頭大象情景

師:看看投影片聽老師把這段話讀一遍,體會老師重讀的詞語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著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準確,更符合實際。

師:科學家根據(jù)發(fā)現(xiàn)發(fā)掘的樣子,假想它成為化石的情景,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二百多萬年前的一天,讀讀這個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動的一幕是什么?你認為描寫生動的是哪一節(jié),讀給大家聽。

注:以上是熟讀,第五節(jié)描寫具體,寫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舉一動,抓住這些詞語再讀讀。

師:我們剛才通過有語氣的讀,體會了科學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動,那你認為這種想象合理嗎?哪些地方合情合理?為什么合理?舉例說說。分小組交流,選擇匯報形式。

以上是體會語氣、思維和語言訓練。

師:科學家的假想是合理、嚴謹、完整,同時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能象講故事一樣把它講出來嗎?還可以加上體態(tài)語言,自己試著說說,自己練習。

師:我給你開個頭,請幾位同學講:(1)天氣環(huán)境;(2)老象失足;(3)成為化石。

以上是指導復述。

師:除以上外課文還寫了什么?大地變化-黃河-黃河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茖W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梢哉f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在課下王俊就極力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我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現(xiàn)在請他把書推薦給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篇八

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這篇課文讀正確、流利。

2.了解后裔與怪禽猛獸等斗爭的過程中的神勇無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3.積累,背誦《后裔射日》

了解后裔的神勇無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積累課文。

1. 復習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縱麑,誰來背誦給大家聽。(指名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交流《淮南子》里面不僅收集了許多帶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后羿射日》課件出示

2.學習新課:

(1)聽老師讀,你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同時注意老師在哪個地方停頓。

(2)剛才同學們都聽得很認真,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字很難讀,老師把它拿出來,大家再讀一讀。(課件出示)

(3)生字讀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熟,自讀3遍,找同學起來讀。(指名讀)

(4)小組合作讀準字音。展示讀。

(5)課文讀熟練了,堯之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是什么嗎?(交流)對,它們是一些危害人類的東西,來咱們一起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6)當這些怪禽猛獸危害百姓的生活時,堯是怎樣做的?誰來讀有關的句子。

(7)后羿為人類做了那么多,你想對他說什么?(交流)

(8)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上古時期,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時候,那時候科技不發(fā)達,不能正確認識和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便賦予他神話色彩!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的祖先是勤勞、勇敢和智慧!

(9)讓我們帶著讀祖先的崇敬之情再來讀一讀課文!

3、積累、背誦課文

分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先能背誦。交流展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534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