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詠鵝評課稿篇一
湘教版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十課《詠鵝》。
《詠鵝》是黃國群為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譜寫的歌曲。全曲為四二拍子,它描寫了兒童眼中的鵝的可愛形象,詩歌充滿了童趣。教材選擇天真、活潑有童趣,如詩入畫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體現(xiàn)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開展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a.通過歌曲《詠鵝》的學唱,加深孩子對經典古詩詞的理解,體驗音樂與古詩融合的魅力,感受曲中描繪鵝形象——悠閑自在。
b.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力。
c.調動學生的情感,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古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歌曲《詠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并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xiàn)音樂情緒。
大多數(shù)兒童愛玩、愛動、愛新奇,表現(xiàn)欲極強,對于教師來說一堂課就要花心思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美的情境,一個好的教學導入,設置一個能使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在玩玩樂樂中學習,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自信了地表演,與他人合作并從中感受到樂趣,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現(xiàn)鵝悠閑自在的形象。
一、從游戲入門,組織教學
游戲《猜猜我是誰》。
師連接語:你們怎么知道說話的人是誰?
學生活動得出結論:每個人的聲音都有特點。
二、結合視聽,進行教學
1、從視聽覺入手進行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播放課件,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進入情感的內層,初步感受視聽結合的完美。
a、展示一個小河邊的場景,教師微笑面對學生:你們看這里有個場景,大家能不能用無聲的動作表演一下。
b、教師:同學們模仿的真不錯,現(xiàn)在老師要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我們用耳朵來感受大自然奇妙的聲音。
c、播放雷聲、雨聲、鳥叫聲、鴨子聲,教師與學生一起為場景配音。
二、導入新課
1、導入《詠鵝》
師:同學們,生活就是音樂的源泉,剛才大家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聲源和音源是可以運用到音樂中來的,聲音與畫面的結合才會更加豐富與形象?,F(xiàn)在你們再看一幅畫,看到這幅畫,你們想到了什么?學生活動:揭示新課課題《詠鵝》。
學生朗讀:播放音樂,搖頭晃腦背古詩。
師總結:音樂與古詩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妙的意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根據(jù)這首唐詩譜寫的歌曲《詠鵝》。
三、學習歌曲
(1)放歌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聽歌曲優(yōu)美的情緒。
(2)(出示歌譜)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xiàn)的四分休止符、反復記號及節(jié)奏,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4)學生跟歌曲嘟嘟地唱。
(5)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跟音樂輕聲的演唱歌曲,像水波蕩漾。
(6)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開展以詠鵝為主題的音樂會
1.學生分組討論、用不同的形式來豐富歌曲。(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學生開闊思路)
(可采用:舞蹈、朗誦、畫畫、日常生活用品伴奏等形式)
2.播放以《詠鵝》為背景音樂,學生分組展示表演。
3.教師賞識評價。
五、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氣息,還感受了古詩詞的意境。相信在它的感染下,我們更加會熱愛祖國,會為中國悠久文化而自豪,快樂的四十分鐘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次唱起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教室!
這一節(jié)課,由于能注重啟發(fā)式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結合學生的好動好奇等特殊身心特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去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古詩詞的意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唱、演、讀、畫、奏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大膽的展現(xiàn)自我,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一系列的目標相互滲透在一起,師生、生生互動,游戲與知識相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詠鵝評課稿篇二
《詠鵝》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詩文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富有想象力,非常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在執(zhí)教《詠鵝》教學活動時,我主要利用孩子的直覺記憶力和潛意識,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快樂吸收,感受詩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注重發(fā)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所寫的一首詩,從兒童的眼光看鵝的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充分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本首詩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叫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寫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全詩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生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體味到童年生活的樂趣。
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認識一個部首。會寫本課的5個字,做到正確、工整、結構勻稱。
2、能力目標: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美好意境。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tài),感受鵝的美好形象,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感受鵝的美好形象,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白鵝頭飾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xiàn)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根據(jù)學生天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詠鵝”為主線,以活動為源頭,創(chuàng)設了多種體驗、感受、表現(xiàn)的形式和通道,吸引著學生積極參與。在注重語言教學的基礎上,還融入了藝術教學,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潛能,體現(xiàn)了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課改思路。使整節(jié)課充滿了童趣,激活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教學中,學生看、聽、詠、唱、演等多種感官參與,通過直觀欣賞、配樂朗誦、感知意境、自由歌頌、趣味識字、創(chuàng)新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讀讀、想想、議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智慧。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引趣導讀。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活動,本課以猜謎語作為開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謎語: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著歌兒伸脖子)當孩子們猜出來以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二、由畫入境,感知全詩大意,學習生字。
同學們,剛剛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引導孩子們更細致的去觀察。讓學生說一說鵝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的脖子是怎樣的?它們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它們的小腳是什么顏色的?它們是怎么游的?并鼓勵學生進行表演。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通過讓孩子們觀看動畫,回答問題,朗讀古詩,使孩子們感知了古詩大意,了解了鵝的樣子、顏色、姿態(tài),感受鵝的美好形象,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同時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3、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讀:(1)帶拼音讀一讀;(2)組詞讀一讀;(3)當小老師讀一讀……
4、結合圖理解“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向天歌”
三、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其韻律節(jié)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xiàn)意境,體驗情趣。教學中我請學生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在聽完錄音的基礎上,再通過分句跟讀、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集體誦讀、比賽讀的形式讓孩子們學會有節(jié)奏的朗讀古詩,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四、課間休息:涂色練習。
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艷的白鵝戲水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動手、涂涂色,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五、趣味游戲鞏固識字:
學生年齡雖小但好勝心強,我先以“和鵝寶寶交朋友”的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識字的興趣,然后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比賽來加強學生對古詩字詞的記憶,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六、活動延伸:歌表演《詠鵝》。
音樂能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升華,在本環(huán)節(jié)我融進了藝術教學,在《詠鵝》這首古詩新唱中,引領孩子進入美麗可愛的.大白鵝角色,感受白鵝戲水的歡樂,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詩的意境。
新課程標準主張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jié)課我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輕松、雙向交流、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和學生一起活動,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這樣使學生能在一種寬松、自由的空間里,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從一開始的猜謎語導入,到課中采取的多種多樣的識字形式,以至到最后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都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學生。同桌間的合作,小組中的比賽,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鵝寶寶交朋友”的游戲把鞏固漢字的環(huán)節(jié)推向了高潮。最后的開放性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在自我表現(xiàn)的同時,復習了生字,理解了古詩,還鍛煉和發(fā)展了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詠鵝
簡筆畫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設計意圖:圖文并茂,多種形式呈現(xiàn)了古詩內容,隨文板書,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
詠鵝評課稿篇三
教師:劉艷華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并邊唱邊演。
教學難點
了解休止符號和反復跳躍記號。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鍛煉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教學準備
琴、多媒體、錄音機、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謎語
學生猜(謎底——鵝)
(二)講故事
通過圖片配合,講訴唐代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創(chuàng)作《詠鵝》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詞。
在唐代貞觀年間,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叫駱賓王。他讀書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歲的時候呢,就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文學才華。7歲的小駱賓王很聰明,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都是很積極的回答問題,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準確,經常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夸獎。有一天放學后,小駱賓王和小伙伴們相約到小河邊玩耍。在河面上他們看到了一群鵝,別的小朋友看到鵝后,他們都歡呼雀躍,有的跳了起來,有的學著鵝走路時的樣子,有的學著鵝的叫聲,有的則伸出手指數(shù)著他們到底有多少只。小駱賓王卻不同,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鵝,看到了鵝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閃動著水波,在藍天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洛賓王太喜歡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寫下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
(三)1.朗誦背誦詩歌《詠鵝》。
2.簡單講訴詩歌里面的含義內容。
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和腳掌波動著清清的水波。
(四)1.聆聽歌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容。
2.讓學生簡單了解休止符和樂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
3.學唱歌曲,由老師領唱學生跟唱。
(五)邊唱邊演
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邊唱邊演《詠鵝》。
(六)拓展
欣賞其他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曲《詠鵝》,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0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