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教案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花的學校教學設計(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43:01
最新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教案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花的學校教學設計(三篇)
時間:2023-06-06 16:43:01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教學設計篇一

你喜歡小動物嗎?誰來說說你家的小動物?小朋友這么喜歡小動物,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花的學?!返膭游锲?,來看我們的“偷看大王”,板書。

誰看出我們的課題有什么不同?這是為什么呢?

二、學習《偷看大王》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句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

小老師領讀

從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動筆劃出來。

3、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小動物,都有誰呢?

小組學習:

這么多小動物,你喜歡哪一個?讀你喜歡的部分,如果有兩個小朋友喜歡同一個小動物,可以讀同一段。

教師評價:

找讀書快的小組介紹經驗,如:分工合理等

檢查: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讀,及時評價,選出讀的的同學,獎勵星星。

出示鸚鵡老師的一段話,自由讀。

思考,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

引入學生所查的課外資料有關復眼的知識。

齊讀這段話。

現在,誰能說說,課題為什么加引號?

三、學習《鴿子氣象員》

1、師板書課題

2、小組合作讀,看哪個小組讀得又快又正確?

3、出示課內詞語,齊讀

4、劃出這些詞語,找不到的問周圍的同學。

5、出示句子:

讀了《鴿子氣象員》這個小故事,我知道:

鴿子飛得高,說明——————。

鴿子不愿意出來,這就告訴我們,天——————。

鴿子快活地在天空中飛,陰沉沉的天馬上————。

小小的鴿子,真是名副其實的“鴿子氣象員”啊。

四、學習《小狗的舌頭》

1、師板書課題

2、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默讀速度快。

3、師出示詞語:

急急忙忙 懂禮貌 肯定

擠擠眼 做手勢 使眼色

驚訝 錯怪

要求:讀完后劃出這些詞語。

4、出示問題:

小狗去小牛家做客,它總是伸著長長的舌頭,這是一只嘴饞的小狗嗎?

5、引入學生所查課外資料,有關動物散熱的知識。

五、作業(yè):

把這三課的詞語抄到詞語摘抄本上。

六、拓展: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教學設計篇二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一)、復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匯報:

解:設要捆元。

30=20xx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1、 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總價一定)

2、 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教學設計篇三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罰”等5個生字。掌握“假”這個多音字。會寫“落、荒、笛”等13個生字。認讀“濕潤、荒野、簌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的情景。

第一課時

一、導入。教師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1、讀準下列字的字音?;牡蚜P假裳2、交流、識記生字。a。加偏旁記憶的字:荒—謊b。換偏旁記憶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濕潤:潮濕潤澤?;囊埃夯臎龅脑???駳g: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講了什么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準媽媽揚起了雙臂。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段講的是什么?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1、學習第一段。a。教師指名讀。

b。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話,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3、指導學習第三段。a。教師范讀。b。合作探究。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的?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c。教師指導朗讀。d。學生自由朗讀。4、學習第四段。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c。學生自由感悟、想象。5、小結。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師:花的學校的孩子們那么美麗、可愛,你們喜歡他們嗎?(課件出示句子)試一試你們能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要讀出自己的喜愛喲!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2、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3、你沒看見它們怎樣地急著要到哪兒去嗎?4、你不知道它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生分別讀這四句話)師:這么長的句子一口氣讀不完,恰當地在一些地方停頓一下,讀起來會更有詩意。

(師范讀,生練讀)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生1:“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我認為“沖”字要重讀,體現了花孩子們的高興心情。

生2:我覺得最后一句要讀得幸福、深情,因為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是多么幸??鞓费?!

師:你能讀給我們聽聽嗎?(生自讀)

賞析:這一教學片段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以讀促悟,學生通過讀,品味了語言的美感,通過讀,感受到了豐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麗、可愛、調皮的特點躍然紙上,與其說是在讀詩,不如說是在認真傾聽著孩子們說不完的童言稚語。

對泰戈爾的《花的學?!芬晃?,我非常喜愛。說實話,讀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讀懂,這篇課文在講什么。我反復認真地讀了這首詩,根據課后要求,我也背了這首詩,漸漸的,我體會到了詩人的情感,對花兒們的喜愛,及大膽、有趣的想象力。教學內容的安排要依據學情,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流程。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我把自己想象成花朵,我會渴盼什么,我對什么不明白。我一遍遍的讀,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會想到孩子們在背誦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什么地方要給予幫助。

我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我被作者感動著,也被自己感動著。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動,才能夠理解、感受到詩人的那種熱烈的情感,豐富大膽的想象力。所以我就這樣來進行教學: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聽我范讀課文,隨故事情節(jié)而做出自己喜歡的動作。隨后,整個課堂進入一個美好的境界,孩子們好似剛從睡夢中醒來,一個個打著哈欠,伸著懶腰,那舒服勁,讓人看著都羨慕。

在課堂上,作者與我,我與孩子們都成了花園中的一份子,孩子們仿佛走進了文本,隨著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這一課中,我成功的地方是,采用多種手段,運用不同措施來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以提高學生的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如“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引導學生們放飛想象,小組討論交流。再如“在花兒的學校里,還會發(fā)生那些有趣的事?說一說,看誰想的奇妙?!薄盎ǖ膶W校的孩子們那么美麗、可愛,你們喜歡他們嗎?你能讀給大家聽嗎?”學生的感知不能靠單一的閱讀材料簡單重復,只有多方位、多種形式的參與,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豐富的表象。

不足之處: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我的語言要簡練明了,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點滴進步,及時表揚,促進小組合作的意識,從而喜歡閱讀,喜歡上語文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0599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