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17:36:08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范文(21篇)
時間:2023-12-14 17:36:08     小編:JQ文豪

唯有總結經(jīng)驗,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我,實現(xiàn)個人和國家的長足進步。在寫總結之前,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偨Y范文中的案例和經(jīng)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總結的方法和技巧。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一

我國自古就有中秋節(jié)賞月的習俗?!抖Y記》中記載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們在大香案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等月亮掛到半空時便開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加盛行?!稏|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樓在這一天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大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已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吃月餅是中秋節(jié)的習俗,中秋節(jié)秋高氣爽,月亮最圓,全家團聚——“人月共圓”。正是這種人們希望團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風俗?!兜劬┚拔锫浴酚涊d:“八月十五日,其餅必圓……其有婦歸寧者,時日必返夫家,乃團圓節(jié)也?!泵魅颂锶瓿稍谄洹段骱斡[志余》中則把中秋與月餅直接聯(lián)系起來:“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贈),取團圓之意。”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餅是誰發(fā)明的?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風俗。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據(jù)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祖宗”。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后,引進了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加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核)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叫“胡餅”。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chǎn)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xiàn)糕餅鋪。據(jù)傳,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明皇嫌“胡餅”的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脫口而出:“月餅?!睆拇耍霸嘛灐钡拿Q就逐漸流傳開來。

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宋代詩人蘇東坡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酥是酥油,飴即飴糖),說明當時的月餅制作已經(jīng)比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元代,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民間傳說,元末朝廷為鞏固統(tǒng)治地位,不準民間私藏鐵器,規(guī)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高郵人張士誠暗中串聯(lián),在月餅里夾著小字條,約定起義時間:“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迸扇怂拿婷孛軅鬟f,以此蒙蔽了搜查的元軍,起義得以成功,后來終于把元朝推翻。

小小月餅也記錄了古代人民反抗民族壓迫斗爭的光輝歷程。明清時代,中秋吃月餅在民間廣為流傳。清朝詩人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笨梢姡藭r的月餅和現(xiàn)在已頗為相近了。月餅花樣翻新,品種增多,質(zhì)量有很大提高。民國時期,廣式月餅最為有名。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載,中秋展出月餅80余種,多為廣式。極為名貴的有唐皇燕月、七星伴月、西施酥月。

月餅發(fā)展到今天,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已告別中秋節(jié)日食品單一的功能,逐漸演變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點。其中,京式、蘇式、廣式、寧式、潮式等月餅廣為各地的人們所喜愛。近年來,媒體不斷有披露,一些月餅生產(chǎn)廠家,專門制作了一批造型別致的“超級月餅”、“天價月餅”,包裝極為精致,標價幾千元、上萬元不等。這哪是在品嘗月餅,而是在吃“派頭”,月餅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含義被歪曲、異化,變成一種畸形的消費形式,很不正常。

自古人們把月餅當做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聚,品餅賞月,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傳下來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傳說起源于唐初。唐高祖李淵與群臣歡度中秋節(jié)時,興高采烈地手持吐番商人所獻的裝飾華美的圓餅,指著天上明亮的圓月,高聲笑道:“應將圓餅邀蟾賒?!彪S即把圓餅分給群臣,同慶歡樂。

唐代稱月餅為圓餅,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與吳自牧《夢粱錄》中曾出現(xiàn)過月餅的記載。當時/、月十五吃月餅極為普遍,有高超的制作月餅的技術。清代月餅的品種、質(zhì)量都有新的發(fā)展,餡好、味鮮、形美,餅面上印有“嫦娥奔月”、“三潭印月”以及福、祿、壽、喜圖案?,F(xiàn)在全國各地因地區(qū)不同和用料、調(diào)味、形狀的差別,形成不同風格的品種。主要品種有京式、蘇式、廣式、潮式、滇式多種。其餡更是種類繁多,甜、咸、葷、素各有特點,色香味俱佳。

和吃月餅相類似,中秋節(jié)打糍粑也是中秋節(jié)的習俗。

月餅是圓形,象征團圓;糍粑也是圓形,意味著團圓、團聚,因為是極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離。月餅是饋贈佳品,糍粑也是饋贈禮品。

所不同者,吃月餅的范圍是全國性的,而打糍粑的習俗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稻作地區(qū),特別是四川、重慶、湖北、湖南一帶。有民諺說:“中秋不打粑,婆娘兒女不歸家?!?/p>

(《武隆縣志》)打糍粑,就是舂糍粑、搗糍粑,其制作并不復雜。據(jù)《墊江縣志》記載:中秋節(jié)這天,“民間家家戶戶早上糯米蒸熟后,用木棒在碓窩內(nèi)舂融,做成糍粑,拌糖或黃豆面食之?!逼渚唧w程序是:浸泡糯米——蒸熟糯米——倒人石碓搗細——團成糍粑(撲上炒黃豆粉)。

打糍粑是中秋節(jié)的高潮。常常是節(jié)日的佳肴美酒都擺上了餐桌,就等這最后一道糍粑大餐。正當一家老小圍在石碓窩旁“看熱鬧”時,大嫂子將蒸好的熱騰騰的糯米端過來,倒入石碓,早已手持碓棒(糍粑棒)的兩位大力士你來我往,有節(jié)奏地打起糍粑來,既舂又搗,既揉又扯,從幾十次到幾百次,不禁哼起了“嘿!嘿!”的號子聲,一時間,大力士大汗淋漓,旁觀者繼續(xù)鼓勵,有時也來打幾下。在全家的熱心關照下,糍粑終于擺上餐桌,吃起了中秋團圓飯。三峽庫區(qū)的涪陵農(nóng)村,傳唱著這樣的童謠:

鴉雀尾巴沙(張開),喜到主人家;紅糖泡米子(爆米花),白糖蘸糍粑。

中秋佳節(jié),秋收大忙季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家家置辦佳肴美酒,打糍粑,推豆花,煮臘肉,喜慶豐收,短暫休整,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八月十五打糍粑,必用新糯米制作,含有享受豐收成果之意,過去也要在供月、祭祖之后才能食用,稱為“報秋”。食用時須讓席上長輩或家中老人首先嘗鮮。農(nóng)村男女訂婚,女家必打兩個大糍粑,做工特別精細講究,還要貼上兩個大紅喜字,表示把新女婿牢牢粘住,圓圓滿滿配一對。

除中秋打糍粑外,長江中上游和烏江流域的農(nóng)村男女訂婚、孩子滿月時,往往也打糍粑、送糍粑。

八月中秋月圓時,正是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因此,唐宋之時,中秋節(jié)除賞月外,還有賞桂這一中秋節(jié)的習俗。

正如韓養(yǎng)民的《中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所說:“對月遙想月中桂,縱目欣賞人間桂,再聯(lián)想?yún)莿偡ス?、月中桂子落人人間的傳說,更能激發(fā)起詩人的靈感,增添節(jié)日情趣?!?/p>

古人多有詩句描述中秋節(jié)月下賞桂的習俗。正如初唐詩人宋之問(656-712)的“桂子中天落,天香云外飄”(《靈隱寺》);宋代詩人虞儔的“芙蓉泣露坡頭見,桂子飄香月下聞”(《有懷漢老弟》)。這些詩句寫出了桂子飄香,月下賞桂的情景。唐代詩人李嶠(644—713)的《桂》寫道:

“未植銀宮里,寧移玉殿幽。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愿君期道術,攀折可淹留?!?/p>

此詩寫出了月下桂花婆娑搖曳之姿,以及對桂花的無限愛戀之情。

在南宋時,就有中秋節(jié)賞燈的習俗。

據(jù)《武林舊事》說,中秋節(jié)時,浙江放羊皮小水燈數(shù)十萬盞,漂浮在水面上,宛若群星燦爛,引眾人駐足觀望,成為當時的一大勝景。各地街市到處明燈高懸,慶祝中秋。

廣州等地中秋節(jié)要“樹中秋”。各家在節(jié)前用竹條扎燈籠,上糊彩紙,做成果品燈、鳥獸燈、魚蟲燈、宇燈等。到中秋夜將歲燈懸掛于高罕上或樹于瓦檐露臺上,叫“樹中秋”。

南方在中秋這日必玩花燈。花燈包括各種各式的彩燈,如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子燈及鳥獸花樹燈。廣西南寧除了用竹紙扎各式花燈讓jl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柏子燈、南瓜燈、橘子燈。所謂袖子燈,是將袖子掏空,畫出圖案,穿上繩子,在里面點上蠟燭就可以了。南瓜燈、橘子燈也是將瓤掏出后制作而成的。這些燈外表樸素而制作簡易,很受歡迎。而在廣州、香港的小孩在家長協(xié)助下,用竹紙扎成兔子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桿中,再豎到高桿上,高掛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喜添美景。

“是月也,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泵棵恐星镏?,官府就要挨家挨戶慰問老人,并送去坐凳和手杖,同時還要送一些食品。民間中秋節(jié)敬老的習俗更足由來已久,已婚的女子要同丈夫;·起回娘家探望父母,向父母贈送中秋禮物,表示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晚輩要向長輩贈送節(jié)日禮品,表示慰問的同時,也表示尊敬之情。

小秋節(jié)還足我國人民互相送禮的三大節(jié)日(另兩個是春節(jié)、端午節(jié))之一,中秋節(jié)的禮品多為月餅、糍粑、酒等。中秋宴席各地亦不相同,安徽等地必食塘魚,江另;——帶食烤鴨或鹽水鴨,湖南民間說這天是芋頭生日,喜歡蒸一盆“粉蒸芋頭肉”作宴席卜的豐盛佳肴。晚上,全家人圍坐在月光下,一杯瓊液,幾盤月餅糖果,共同賞月、賞菊、賞桂敘家常,談論月球天體知識、宇航新聞、中秋節(jié)的習俗、聯(lián)系古代神話故事,已成為今天歡度中秋的新時尚。

舞火龍是香港地區(qū)中秋節(jié)的習俗,在香港銅鑼灣大坑地區(qū)從農(nóng)歷八月十四晚開始,一連三晚都要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瘕堥L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jié)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中歡騰起舞,熱鬧喧天。

陜西長安一帶,中秋節(jié)家家要做團圓蘿。模有頂、底兩層,中間夾著芝麻。上層用大老碗拓一個圓圈,象征月亮。圓圈中央刻上一塊“石頭”,一只頑皮的“小猴子”站在“石頭”上吃“蟠桃”。在月亮周圍用頂針、大針扎出各種花形,然后放在鍋里烙熱。吃時切成許多尖牙的形狀,給全家每人分一牙,如果有人短期外出,可以留下;姑娘如已出嫁,要派人送去。

玩兔兒爺是中國北方中秋節(jié)的習俗。兔兒爺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區(qū),又稱“彩兔”。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兔兒爺攤子”中說:“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拎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有衣冠而張蓋者,有甲胃而帶蠢旗者,有騎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泵耖g取月中蟾賒玉兔祭拜,以祈中秋順遂吉祥。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京師以黃沙土作白玉兔,飾以五彩妝顏,千奇百狀,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敝星锴昂螅稚显S多攤販都會售賣兔兒爺。居民爭相購買,放在屋內(nèi),或供奉在祭月幾案上。

《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睙咦訜艟褪菬?,為中秋節(jié)的習俗之一。塔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做底,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節(jié)晚上便點燃木、竹、谷殼燃料,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風俗迥異,中秋節(jié)的過法也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樹中秋、請月姑、祭月神、偷月亮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慶?;顒?,使得中秋節(jié)成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文化內(nèi)涵的節(jié)慶之一。

古人的春社活動,是祈求土地神保佑一年豐收;秋社則是一年豐收后的秋報,大體在八月十五前后莊稼成熟或收割之時,時間上與秋分相近。這便是春祈秋報。秋報儀式上要唱歌跳舞、飲酒,搞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既是娛神,也是人們自娛。在《詩經(jīng)》中就有慶祝豐收和祭祀土地公的記載。土地公也即社公,相傳他的生日就是八月十五。后來就把他畫到布上、墻上或雕塑他的像,一般樣子是白發(fā)白髯,一手拄拐杖,一手拖元寶,讓人感到和藹可親。他有管理土地和理財?shù)穆毮?,所以人們很敬重他,有的發(fā)了財便說是“賺土地爺?shù)腻X”,為喜慶的中秋節(jié)習俗。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二

《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了“荷葉”、“芙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來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

2、燃燈。

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qū),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出果品、鳥獸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3、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jīng)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4、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地區(qū)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zhí)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qū)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tǒng)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fā)顯得嫵媚皎潔。

在后羿和嫦娥結合以前,后羿是王母的侍從,嫦娥是玉帝的婢女。后來,后羿遭他人陷害。玉帝一怒之下把他夫妻二人雙雙貶下天庭。后羿在凡間做了一名神射手。因助堯帝射日,得長生藥丸一粒。堯叮囑他說要禁食一年方可服用。后羿回到家,把不老仙丹藏在椽下,收斂心神,以待成仙。一日,后羿得堯召見。嫦娥見椽下白光閃爍,甚是可喜,就找到藥丸,吞了下去。瞬時間,她的身體越變越輕,不一會兒竟飛上天去了。后羿回來,剛好看到這一幕,又急又氣。他彎弓搭箭,向天射去,希望能夠追回嫦娥。但是最后因為風的原因,后羿不得不折返地球,眼睜睜地看嫦娥飛到了月亮上。嫦娥到了月亮上,一陣猛咳,吐出半顆藥丸。藥丸變成一個玉兔,整日搗藥,與她做伴。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三

中秋節(jié),是中國四大重要節(jié)日之一,不過中秋節(jié)不像清明節(jié)那樣的壓抑,也不像春節(jié)那樣熱鬧非凡,有一種清凈的感覺。中秋節(jié)流傳的習俗也有很多。如祭拜月亮、吃月餅、賞月、喝桂花酒、猜謎語……等等。今年我家的中秋節(jié)與往年過的不同,就是爸爸買回來一盆桂花和一瓶桂花酒。

節(jié)日的晚上,一輪明月早早的就等在天上了,它又圓又大又明亮,銀白色的`月光潑灑在大地上,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晝。爸爸在院子中間放上桌子,上面擺上各式水果、糕點和月餅以及一瓶桂花酒,旁邊還有一盆香桂花。毛澤東也有句“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我不知道吳剛和桂花酒、桂花有什么關系。也許背后有什么緣故吧。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桌子周圍,一邊吃著月餅,一邊品嘗著桂花酒,一邊觀賞著月亮,聊著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的事兒,大家說話時都壓低了聲音,生怕把月亮嚇跑了似的。

據(jù)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起源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人反抗元朝暴政,定于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方法,把紙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從此,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民俗,是節(jié)日的血脈,沒有這些民間習俗,無論什么節(jié)日,將變得枯燥無味。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四

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節(jié),那一天夜晚,家家都吃著月餅,抬頭賞月,那天的月亮特別的圓,如一張金黃的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確,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奶奶就打來了電話,讓我們?nèi)ミ^中秋節(jié)。

我們一到奶奶家,就已經(jīng)可以吃晚飯了,奶奶可熱情啦,桌上的飯菜豐盛極了,有一只只大紅色的龍蝦,一塊塊烤熟的豬肉,還有綠油油的青菜、黃燦燦的玉米餅、白切雞肉、紅燒鯽魚……這些都是我平時最愛吃的小菜。可是今天我無心品嘗這些美味佳肴,因為我急著要去賞月。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餅就像兔子一樣竄到了門外??墒窃铝帘磺懊娴姆孔诱谧×?,我急的上竄下跳,連忙叫來了我的助手——爸爸來幫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終于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圓又亮,好像還在走路呢!它把銀光灑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一樣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呢!

我們拿出月餅準備對月品嘗,這時媽媽提議:我們來說帶月的詩句,說出了才可以吃月餅。我們都同意了。我先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眿寢屨f:“秦時明月漢時關”、“月落烏啼霜滿天”。接下來該爸爸說了,可是他說了“海上生明月”,下面就說不下去了,就胡亂地說了句“十五月亮十六圓”,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五

在黑漆漆的夜幕中,一輪明月悄悄的爬了上來。這樣的月,顯得格外的皎潔但又凄涼。

可不是嗎?放眼望去:萬家燈火通明,煙筒上一陣陣的煙云,緩緩上升,最后到達最高處,散的無影無蹤。每一家的房屋里都傳來鍋碗瓢盆的碰擊聲?!班亍币宦晞澠铺祀H的聲音,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害得我重心不穩(wěn),差點掉下去。與此同時,夜空被絢麗的煙花照亮,一聲接著一聲,還夾雜著小孩子歡呼的雀躍聲。不禁輕蹙眉頭:如此靜謐,安詳?shù)囊雇?,竟被這般“無理取鬧”給破壞。憤憤地起身,想離開卻又不想離開。我喜歡黑夜帶來的感覺。

一步一步木訥地走下樓梯,路過廚房,從廚房里傳來的聲音讓我忍不住去駐足傾聽。

“你怎么包這種糖餅啊!好吃嗎?”

“丫頭說好吃,而且她就愛吃這一種,別的不吃?!?/p>

“喲!吃也吃得這么挑啊!都老大不小的了,以后她想吃這餅,讓她自己包”

“她哪會包啊.....”

“不會包就.......”

不想再聽了,我知道“那個人”除了說我長短就沒事干了。我更知道,父親肯定在旁邊聽著,就聽著,從不為我說話。想到父親氣定神閑的坐在那聽著,眼眶就莫名的紅了,淚水就堆積在眼眶中。用手使勁地掐著手臂,讓身體的痛代替心痛,硬生生的將淚水咽回去。顫抖的腳一步一步地挪上臺階。這就是所謂的團圓中秋嗎?嘴角牽起一絲苦笑。

手中的遙控器不知被我按了多少下,電視節(jié)目不知重復了多少遍,就連推門而入的奶奶也未察覺。奶奶將手中烙好的糖餅放在凳子上,然后輕輕的坐在我旁邊,用那雙照顧我一輩子的手撫上我的頭。嘆了一口氣:“丫頭,你要忍啊!”見我木無表情的啃著餅,又嘆了一口氣,輕輕地扣上門,離開。

忍?忍什么?忍“那個人”輕蔑的微笑,還是辛辣的嘲諷?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六

中秋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才成為了固定的節(jié)日[1]。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jù)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jié)期為農(nóng)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jié)”;又因為這個節(jié)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中秋節(jié)”;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關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的“舉杯邀明月”,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七

中秋節(jié),一個富有傳統(tǒng)色彩的中國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五湖四海的游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回到夜思夢想的.故鄉(xiāng)。當然,我姐也不例外,她在北京求學,學業(yè)繁忙,連周末都沒有。那么長時間在北京,早就想家了。我們一家都希望她回家放松一下。今天終于把她給盼來了。

那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工作,爸爸洗菜;媽媽淘米;我?guī)椭职窒床?,姐姐幫著奶奶燒水?/p>

炒飯的時候,只見媽媽先倒入少許油,再把切好的蔥花放進去,頓時,鍋里像放了鞭炮。一樣,“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響起來。媽媽再把雞蛋黃打入鍋里,熟練地反復翻炒,再把切好的番茄放進去,一碟色香味俱全的西紅柿炒雞蛋就完成了??粗鴭寢尩某晒?,我和姐姐蠢蠢欲動,也想來試一試自己的手藝。

趁媽媽出去的功夫,我和姐姐悄悄跑到廚房,我切土豆,姐姐等著炒菜。土豆切好了,就剩炒菜了。只見姐姐先倒入少許油,再把土豆絲倒入鍋里,反復翻炒,加一點鹽。突然姐姐的手機響了,她叫我看著,就去臥室接電話了。媽媽突然叫我,我應聲跑去。談話間,我突然我想到土豆絲,急忙跑到廚房,廚房里早已慘不忍睹:房間里彌漫著煙,空氣里彌漫著一股焦味。我看了一眼鍋,里面早已成了黑炭,但我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嘗了一下。“呸呸呸呸呸呸……”土豆一股糊味,而且還苦。姐姐急忙跑了過來:“怎么一股糊味?”她看了一眼鍋就笑了起來:“弟弟,你炒炭吃的?。俊甭犨@話我也笑了起來。爸爸媽媽這時也趕了過來,異口同聲地問道:“怎么一股糊味?”姐姐笑著向爸爸媽媽解釋事情的經(jīng)過,聽完,爸爸媽媽也跟著我們笑了起來。

房間里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快的笑聲。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八

我國過中秋節(jié)會在中秋夜圓時,在家里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來祭拜月亮。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shù)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燃燈。

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jié)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只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么區(qū)別,現(xiàn)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里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中秋節(jié)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jié)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廣場、步行街,人群集中的地方會掛著許多燈籠,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shù)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賞桂花、喝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yún)莿偪彻?,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jié)日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吃瓜果。

我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有吃當季瓜果的習俗,如中秋吃柚子有保佑家庭幸福安康之意、中秋吃蘋果則意味著平平安安,另外陜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將西瓜切成蓮花狀,配合中秋的節(jié)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月餅多種多樣,除了傳統(tǒng)的五仁,棗泥,黑芝麻,草莓,或者是南方流傳的肉餡兒以及咸月餅之外,甚至出現(xiàn)了八枚月餅大概500元的冰淇淋月餅,這種冰淇淋月餅就是專門用來中秋節(jié)送禮用的,不過吃著味道確實還可以,如果條件可以的話送自己尊敬的人完全是適合的。

2、字畫。

在中秋佳節(jié)這么具有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就不應該送點花里胡哨的,尤其是中秋節(jié),需要和家人進行團聚,家里的老人可以送一些仙鶴或者是南山畫,至于叔叔或者是姑姑就可以送一些柿子字畫,代表事事如心。

3、茶葉。

中秋節(jié)本身就是家人一起團聚的日子,除了吃月餅之外最關鍵的還要喝茶,茶葉是一些長輩比較重視的,大家可以挑選一些鐵觀音或者是知名龍井進行購買,喝茶不僅對身體具有養(yǎng)生的好處,而且還能延緩衰老,碧螺春是比較平價的一個品種,大家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自行選擇。

4、桂花酒。

在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家人一起坐下來吃餃子,長輩們就免不了要喝點酒,如果你購買兩瓶桂花酒,送給長輩,長輩就會瞬間明白你的心意,也會表明你的懂事,好酒也怕巷子深,桂花酒更是中秋佳節(jié)的不二之選。

5、電動剃須刀。

家里的父親或者是叔叔之類的總是喜歡將就,一個剃須刀一用就是好幾十年,這些剃須刀可能功能上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會傷及皮膚,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贈送電動剃須刀,給各位男性長輩,現(xiàn)在市場上的剃須刀功能齊全,并且配備著其他的按摩以及清理胡渣功能,相信長輩也是很喜歡的。

6、保溫杯。

中秋過后天也就涼了,對于家里的老人來說,擁有一個隨身攜帶的保溫杯,可以省不少事兒,尤其是送了茶葉之后,保溫杯里配枸杞,或者是其他場合喝點養(yǎng)生小酒,都是完全可以的,現(xiàn)在市場上的保溫杯,都可以顯示里面的溫度,也防止老人被燙傷。

7、頸椎按摩器。

現(xiàn)在網(wǎng)上比較熱賣的按摩披肩十分的適合老人,忙碌了一天之后在家里椅子上一坐,放置一個按摩披肩在脖子上,不僅有電療的功能,還會感到慢慢的發(fā)熱,如果腰不太舒服,或者是大腿小腿不太舒服,也可以調(diào)整這種按摩披肩的大小,放到相應的位置進行按摩,送給家里的長輩可以快速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九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俗呼為八月節(jié)。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jié)”。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shù)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shù)?。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xiàn)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jié)廟會上見過。中秋節(jié)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jié)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jié),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洞好鞑娠L志》里有“中秋臨節(jié),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xiàn)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爸星?,大家互送禮節(jié)?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jié)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jié)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lián)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xiàn)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xiàn)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jié)供后的食品。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

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等...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傳說是為了紀念后羿和嫦娥的節(jié)日。每年八月十五,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個太陽后得到了王母娘娘的不老藥,嫦娥偷吃了不老藥,飛回了月宮。嫦娥十分想念后羿就對他說:八月十五的晚上,用面粉做成一個圓形的餅子,這樣我們就可以團聚了。

今年的中秋節(jié)令我記憶猶新,媽媽在商場里買了許多的月餅,有蓮蓉味的、火腿味的...讓我眼花繚亂,目不轉睛,令人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我迫不及待的開始切月餅,首先左手放在月餅上,右手小心翼翼的切著月餅,由于是第一次切,太緊張,我的手直發(fā)抖,感覺刀也好像和我在作對似得,我從上向下切,可刀卻不聽話的往左傾斜,切出來的月餅歪歪斜斜的,參差不齊、媽媽見了,并沒有責罵我,還耐心的教我如何切好月餅。

這可真是一個呀!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一

中秋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jié)。在中國的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二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每個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拉祜族就是其中一個民族,很久以前拉祜族是靠狩獵為生,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區(qū)的昆明或昆明之屬,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內(nèi)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括拉祜族在內(nèi)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稱。18世紀以前,拉祜族大致就已居住在現(xiàn)在所分布的地區(qū)。

拉祜族傳統(tǒng)的住房稱為掌樓,掌樓一般為正方形,象征房主人地位穩(wěn)固,生活安定。掌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分為寢室和客房,客房中心有火塘,塘中的火終年不息;下層不筑圍墻,用來堆放雜物、圈牛養(yǎng)雞。樓外設一陽臺,用來晾曬谷物或納涼。

拉祜族人用竹筒制茶,竹筒茶制作方法是:將新采的茶葉揉炒之后,放入青嫩竹筒內(nèi)壓實,然后放到火塘邊烤干,再剖開竹筒,取出茶葉即可。它混合了醇厚的茶香和濃郁的竹香,是拉祜族別具風味的飲料。

拉祜族有豐富的口頭文學,詩歌中有一種叫做陀普科《謎語》,深為群眾所喜愛。拉祜族的音樂、舞蹈都具有獨特風格。傳統(tǒng)樂器有蘆笙、三弦等。拉祜族長篇史詩《牡帕密帕》中記載拉祜族的祖先是從葫蘆里孕育出來的,因此拉祜族以葫蘆作為自己民族的象征。用葫蘆做成的蘆笙是拉祜族最喜愛的樂器,電影《蘆笙戀歌》中的插曲婚誓,就是根據(jù)拉祜族的蘆笙曲調(diào)創(chuàng)作的。

擴扎是拉祜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擇吉日舉行。擴扎共九天,分三段。初一至初四為第一段,稱作擴路媽,即大年。大年初一搶新水是擴扎最富情趣的活動:隨著雄雞破曉的第一聲啼鳴,男女青年爭先恐后沖出家門,搶先來到泉邊搶新水。新水被拉祜族看作是純潔與幸福的象征。第一個搶到新水的人被認為能在新的一年里交好運。初三這天人們帶上食品走親訪友,還要唱歌跳舞。初八、初九為第二段,稱九黃會,又稱男人節(jié)。十三到十四日為第三段,稱小扎,村村寨寨都要蕩秋千。

拉祜族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民族,是56個民族中一朵鮮艷的花。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三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節(jié)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元宵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食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關于中秋節(jié)吃月餅習俗的最早形成時期,史籍中沒有十分確切的記錄,其實,月餅成為中秋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日食品,是有一個發(fā)展過程的。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漢代,已經(jīng)有蒸餅、胡餅、湯餅等點心,但那時并不是節(jié)日食品。每年中秋,人們都要用精致的糕餅來祭供月神。祭供完畢后,全家人再將糕餅分吃,表示合家團圓。

“月餅”作為一個專用名稱,最早見于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那時,它也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

月餅成為中秋節(jié)正式的應節(jié)食品,始于明代。中秋節(jié)民間家家吃月餅的習俗,與歷朝歷代逐漸盛行的賞月活動密不可分,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和花樣越來越豐富,制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中秋節(jié)吃月餅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文化傳統(tǒng)。

民俗專家稱: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是中國第二大節(jié)日。

22日迎來了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民俗專家介紹說,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盛行于宋朝,是中國第二大節(jié)日。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的命名來源于中國的農(nóng)歷,農(nóng)歷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又因八月十五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于是中秋又有“月節(jié)”“月夕”“八月半”“八月會”“追月節(jié)”等與月有關的名稱。此夜,人們仰望圓月,渴望與家人團圓,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表示,“中秋節(jié)”這個詞在古代很早就出現(xiàn)了,但是那時候中秋節(jié)還沒有成為正式的節(jié)日。據(jù)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宋朝時,中秋節(jié)逐漸盛行。到了明清時期已經(jīng)成為中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節(jié)是個團圓的日子。這一天,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身在異地的游子們都紛紛回家與家人團圓,共慶中秋佳節(jié)。在唐代,中秋節(jié)期間主要是賞月、玩月。北宋時期,則以祭拜月亮為主。南宋時期,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后來許多地方又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習俗。

民俗專家表示,中秋節(jié)的習俗雖然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期盼團圓幸福,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四

1、觀潮:在5261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4102觀潮1653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燃燈: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笨磥韽墓胖两裰星锶紵糁灼湟?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3、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shù)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1、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jié)禁忌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是日夜,男子多不叩拜月亮。俗謂月亮屬于太陽,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婦女(包括女孩)拜月。

2、忌身體弱、體質(zhì)差的人賞月。

近段時間身體很弱的人不宜在野外賞月、拜月。若最近流過產(chǎn)或者生育過寶寶,那么,也不宜賞月,即使在家中的陽臺也最好不看月亮。

3、忌頭發(fā)遮額頭。

女子務必將自己的額前頭發(fā)捋向后邊或者兩側,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發(fā)遮住,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

4、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后不燒香。

出門前燒香可以確保出行平安,回家后燒香則是表示答謝,為今后一年的出行平安祈福。

5、忌果餅不圓。

當中秋的月亮掛上時,人們設壇燃香,陳列月餅瓜果等拜月亮。每家會向有月光之位在月出之時供拜,拜祭完畢之后,焚燒月光紙,擺下供月食品,然后分給家人,中秋節(jié)全家應聚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吃了能使全家不離散,為了團圓祭月的果餅必須是圓的,即使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

中秋節(jié)當天吃什么。

1、喝桂花酒。

人們經(jīng)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2、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diào)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zhì)地優(yōu)良,肉質(zhì)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yī)認為,藕經(jīng)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yǎng)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3、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nèi)無小螺,肉質(zhì)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jié)。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4、廣東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shù)剡€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五

記得為了建造三峽,三峽庫區(qū)的人民曾進行了浩蕩的搬遷,離開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離開的路。同時也記得,在搬遷的時候,一個三峽的居民問過:四條腿的獸保護住了,兩條腿的人呢?因為,三峽,畢竟是他們的故鄉(xiāng),那里有他們祖祖輩輩的記憶,有他們過慣了的生活,有他們世代流傳的民俗啊。

史說,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卻回答說: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選擇守護故土的原因,也是因為那是他絕不能放棄的故鄉(xiāng),那里有絕不能丟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個多么熟悉的詞匯。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各種各樣的`習俗,早已經(jīng)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春節(jié)除舊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們在清明祭祖掃墓,緬懷逝去的生命;我們在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祭奠為國而死的屈原;我們在中秋吃著月餅望月,同家人團圓……這些民俗風情,扎根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的生命中,變成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的一種的習慣。

民俗,是幾千年文明傳承的精髓,是我們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著尊重歷史,尊重我們的文化;傳承民俗,意味著傳承文明,傳承中華的輝煌。

記得某天看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時擊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節(jié)奏感的缶聲聲聲入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吶喊悠悠傳來,缶面的led燈組成巨大的漢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輝。驀然感到一種震撼,那是一種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習俗的震撼。

所謂民俗,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無價的文化遺產(chǎn),一種我們所不能失去的寶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這個詞,其實無論怎么去崇洋,歸根究底骨子里的習俗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已被我們的生命所接受、習慣,與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個性的體現(xiàn),而正是因為它具有了獨特的個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六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2015中秋節(jié)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彼质怯退郑嵕褪翘?,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來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jié)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游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后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jù)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早上吃月餅??梢匝a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發(fā)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應注意食用時間,否則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有些人不能吃月餅。對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的民眾要小心為妙。糖尿病患者最忌甜食,不能將月餅當成正餐吃,避免血糖升高。另外,一些特殊人群食用月餅時須相當謹慎,如十二指腸炎或者胃炎患者、膽囊炎、膽石癥患者、患有齲齒的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嬰幼兒、老年人等。

不能過多吃月餅。因為月餅含有很多油脂和蔗糖,過量食用會導致胃脹、消化不良,嚴重還會引起腹瀉。另外,還會影響食欲,導致食欲不振,血糖升高。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吃中秋月餅的時候要適量,避免影響腸胃功能。

月餅不宜冰箱儲存。月餅不宜放入冰箱儲存。在低溫的條件下,淀粉會變得老化,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儲存月餅最好放置在室內(nèi)陰涼干燥處,要注意儲存時間不要太長,散裝月餅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獨立小包裝,或包裝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餅,可以保存十幾天。

吃月餅的飲食搭配。吃月餅不宜同時搭配含糖分高的汽水或者果汁等飲料。同時,必須減少米飯和油脂的攝入,或者多吃富含維他命c和纖維素的柚子,例如在吃月餅的時候搭配綠茶一起享用就更加健康了,綠茶有助于促進消化,還能幫助解油膩。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漢族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xù)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顏如皓月?!?/p>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泵枋龅氖侵星锕?jié)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后焚毀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七

中秋之夜,月圓人圓,你知道中秋節(jié)傳統(tǒng)民俗活動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中秋節(jié)傳統(tǒng)民俗活動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國城鄉(xiāng)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lián)絡感情。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祭月,是我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抖Y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xù)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顏如皓月?!?/p>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泵枋龅氖侵星锕?jié)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后焚毀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xiàn)代人中秋節(jié)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xiàn)由官方或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八

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舊稱元旦。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腳輕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于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一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一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fā)財?!辈⒘⒓囱a放一個。

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間),一般懸五代之內(nèi)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繪像皆金冠紫衣)”,均同義。有的宗祠族規(guī),男子l6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nèi)。由輪著當辦者分發(fā)麻餅(亦稱吉餅)一雙或碗兩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壓歲”。

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這天習俗最大特點是讓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哦,元寶一跌?!贝送?,未昏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將招來今歲蚊蠅多。睡前,放“關門炮”。晚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拜歲”,一般先至親后遠親,少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歲飯”、“歲酒”。初五,為財神日,經(jīng)商人家最重此日,“請財神”后才開門營業(yè),稱“開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拜八寺”。

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與別地稍異者有“佯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發(fā)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俚歌:“撩起金絲帚,瑞格(象聲)一把掃。掃到東,老板屋里有青龍,青龍盤米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板屋里發(fā)大財,大元寶使籮抬,小元寶使船載?!?/p>

建國后,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春節(jié)期間堅持生產(chǎn)、工作的職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因為過農(nóng)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jié)日叫做“春節(jié)”。

吃喝玩樂,時代不同,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著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現(xiàn)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將,斗斗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著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每個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拉祜族就是其中一個民族,很久以前拉祜族是靠狩獵為生,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區(qū)的“昆明”或“昆明之屬”,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內(nèi)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括拉祜族在內(nèi)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少部分人信仰____和天主教。

“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稱。18世紀以前,拉祜族大致就已居住在現(xiàn)在所分布的地區(qū)。

拉祜族傳統(tǒng)的住房稱為掌樓,掌樓一般為正方形,象征房主人地位穩(wěn)固,生活安定。掌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分為寢室和客房,客房中心有火塘,塘中的火終年不息;下層不筑圍墻,用來堆放雜物、圈牛養(yǎng)雞。樓外設一陽臺,用來晾曬谷物或納涼。

拉祜族人用竹筒制茶,竹筒茶制作方法是:將新采的茶葉揉炒之后,放入青嫩竹筒內(nèi)壓實,然后放到火塘邊烤干,再剖開竹筒,取出茶葉即可。它混合了醇厚的茶香和濃郁的竹香,是拉祜族別具風味的飲料。

拉祜族有豐富的口頭文學,詩歌中有一種叫做“陀普科”《謎語》,深為群眾所喜愛。拉祜族的音樂、舞蹈都具有獨特風格。傳統(tǒng)樂器有蘆笙、三弦等。拉祜族長篇史詩《牡帕密帕》中記載拉祜族的祖先是從葫蘆里孕育出來的,因此拉祜族以葫蘆作為自己民族的象征。用葫蘆做成的蘆笙是拉祜族最喜愛的樂器,電影《蘆笙戀歌》中的插曲“婚誓”,就是根據(jù)拉祜族的蘆笙曲調(diào)創(chuàng)作的。

“擴扎”是拉祜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擇吉日舉行?!皵U扎”共九天,分三段。初一至初四為第一段,稱作“擴路媽”,即大年。大年初一搶新水是“擴扎”最富情趣的活動:隨著雄雞破曉的第一聲啼鳴,男女青年爭先恐后沖出家門,搶先來到泉邊搶新水。新水被拉祜族看作是純潔與幸福的象征。第一個搶到新水的人被認為能在新的一年里交好運。初三這天人們帶上食品走親訪友,還要唱歌跳舞。初八、初九為第二段,稱“九黃會”,又稱“男人節(jié)”。十三到十四日為第三段,稱“小扎”,村村寨寨都要蕩秋千。

拉祜族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民族,是56個民族中一朵鮮艷的花。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十九

一年一度的中秋終于到了!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悅使我只能用蹦跳來表示。

不管走到哪,那種別有韻味的喜氣洋洋的感覺總是小精靈般地籠罩在我四周。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月餅店里擠滿了人,出來的人身上都裹著一股帶著月餅味道的香風。手里拎著月餅,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色彩。一句俗語說得好:月圓,人亦須圓。全為這句話,汽車站就更是人山人海,每個人拖著大包小包的月餅,揣著車票急迫地等待上車,千里迢迢回故鄉(xiāng),就是希望能和親人坐在院子里拉拉家常,嘗嘗月餅。路邊的`小販也早早地收了攤,給家里捎去廉價的月餅與妻兒品嘗、賞月。說起月亮,我也該去看看嘍!

天,漸漸暗了,那鑲著金環(huán)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她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顏色淺了,變淺了!白了,變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幾縷蒙蒙的薄霧纏繞在她四周,把她襯得那么可愛,那么純靜無暇,就像銀色的玉盤,射出一道道白光!池塘的水面,依舊平靜,水姑娘安詳?shù)厮T聝壕従彽匾七^來,水中的月影橫貫江面,拉得老長。月的影子好似與水交融,連著水天相接的地方也閃著淡淡的月光,映著她娟秀的面龐。

一縷云,遮住了月兒清秀的面容,月兒便不再趟動,和風平浪靜的水一樣,安然地睡去……。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二十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又稱仲秋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了一個十分。

這一天,我已期盼已久,終于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餅啦!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月餅,對爸爸媽媽興奮地說:“這里有三種餡的月餅,誰拿到“流心蛋黃”餡的,誰就是贏家?!蔽野讶康牧α慷季奂陔p手上,把月餅的順序打亂又打亂,想使爸爸媽媽猜不透。可爸爸媽媽的眼睛好像粘上了吸鐵石似的,蛋黃餡月餅移到哪兒,他們的目光就跟到哪兒。過了幾個回合,我的“疾風手”最終還是敗下陣來,爸爸媽媽的火眼金睛可真厲害!媽媽眼疾手快搶到了蛋黃餡的月餅,自豪地撥開了包裝,我心里還是有幾分羨慕??!香氣頓時撲鼻而來,媽媽立馬咬了一口,里面的蛋黃流沙猶如金沙般閃閃發(fā)亮,里面的蛋液晶瑩剔透,又帶有幾分甜蜜。大家一邊品嘗著美味的月餅,一邊聽爸爸說:“中秋佳節(jié)是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要永遠在一起……”這時我不禁想起“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笔茄?,在外地打工的人們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呀!

我向窗外望去,那一輪明月散發(fā)著銀色的光芒,使人陶醉。我便對爸爸媽媽說:“來講幾個帶“月”的成語吧!”“日新月異、花好月圓、嫦娥奔月、寒冬臘月、眾星拱月……”我又說道:“說幾個帶“月”的詩句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蔽覔屩f。爸爸不甘示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卑职衷捯魟偮?,媽媽便興奮地說:“春花秋月何時了……”此時,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個中秋節(jié)可真有趣,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令我終生難忘。

中秋節(jié)有趣的民俗篇二十一

封金山,位于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城7公里的澄照鄉(xiāng)金丘村,是南宋畬民遷來景寧的聚居地,是藍姓畬民入浙的最早發(fā)祥地。因當年墾地掘得黃金數(shù)斤,故被冠以畬族傳說中的桃花源封金山。

這天,媽媽帶我去景寧封金山看畬族婚嫁表演。封金山在一個山坳之中,去往封金山的路是一個上坡,因此我們的大巴開得比較吃力。我系著安全帶在看風景。路的一邊是綿延不斷的青山,另一邊是一條依山流淌的大河。此時,遠處的山腰纏繞著一層薄薄的云霧,就像潑墨山水一般。幾戶人家在山坳里若隱若現(xiàn)。

我們很快到了畬村。下了車,就在景區(qū)門口看到了一塊很大的景點布置圖。跟著導游來到了村中的祠堂,在祠堂外看到了一抬紅艷艷的轎子,這就是抬新娘用的轎子。我們進了祠堂,主持人在我們的隊伍里選了四位沒有結婚的叔叔,讓他們扮演新郎、次郎和小娘舅。四個叔叔跟隨主持人進入一個房間換好民族服裝,兩位次郎的臉被伴娘們抹上了黑黑的東西,像兩只好笑的花臉貓。隨后,他們走出房間一字排開,等著過五關斬六將后迎娶新娘呢!

考驗共三關。第一關考驗酒量。小娘舅、次郎和新郎依次被伴娘喂酒。別看酒杯小小的,可是每人接連喝了三杯也臉不紅心不跳,順順利利地過了。好酒量!要是我,早就醉得昏頭昏腦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第二關考驗體力。好幾個伴娘圍住次郎扔起了竹編球。輪到新郎的時候,新郎身手敏捷,跳起,落下,再跳起,再落下,有個伴娘一不小心沒有接住同伴扔過來的球,立刻被眼疾手快的新郎搶了去。

第三關比試對歌。畬族姑娘能歌善舞,她們就要和新郎比試比試了。新郎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不管伴娘們唱的什么歌,他都能很快唱出下一句歌詞來。大家聽了都紛紛拍手叫好,我也在旁邊歡呼起來:新郎萬歲!新郎好樣的!

三關順利通過。后來,我們隨著迎親的隊伍來到新娘家。新娘是個非常美麗的姑娘,身穿畬族傳統(tǒng)的新娘服裝,頭上手上脖子上戴著精致的銀器,走起路來丁丁當當響,可好聽了。她給我們表演了茶藝,還和新郎喝了交杯茶,拜了天地。最后。新娘給我們發(fā)了喜糖。

聽說新郎要留在新娘家滿三年,我聽了驚呆了。幸好這只是一次有趣的表演,不然叔叔可真回不了家了,哈哈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5432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