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17:35:14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2-14 17:35:14     小編:琉璃

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具體細節(jié),以確保教學的有序進行。編寫教案時,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一

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教學建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在預習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資料,完成課后習題。

課型設計: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研討。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以故事引出歷史背景)。

二、?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配古箏曲)。

2、理論指導(引姚鼐語)。

3、學生齊讀(伴隨音樂)。

三、設疑導讀(提出?思考題)。

1、梅的病態(tài)表現(xiàn)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四、梳理思路(繪制文章脈絡圖)。

五、領悟情感(一腔悲憤寄梅中)。

六、比較閱讀(一詩一文)。

七、研討問題。

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

八、收束全課。

板書設計?(一)。

品梅的標準: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刪、鋤??????摧殘人才。

嚴重的后果:?梅??皆??病。

行動:購?盆、辟??館。

療梅的決心??????辦法:縱、順、毀、解…??????拯救人才。

愿望:窮?其?一????生。

板書設計?(二)。

話梅(對象)。

評梅(標準)——嘆梅(揭露)。

療梅(救治)。

引出新課。

介紹背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又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書生,一天他正在讀書,突然一陣清風襲來,書生來了雅興,隨口吟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件事傳到朝廷,結果書生被砍了頭。罪名是攻擊朝廷統(tǒng)治者不懂文化(同學們很快就會反應到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清朝。“清風”中的“清”與清朝中“清”是一個字)僅僅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的思想文化專制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殘酷境地。龔自珍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長期以來大搞文字獄,壓抑、摧殘知識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覺者的敏銳預感到清王朝的危機。他認為要使國家振作起來,靠的是一場變革,而變革則需要大批的人才。龔自珍要療救社會的病態(tài),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恫∶佛^記》正是反映這種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當時的社會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議政。這也正是我們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古箏名曲《梅花三弄》)。

強調讀音、釋義:欹、鬻、斫、垢。

自由誦讀(快慢不拘,大小聲皆宜,但絕不可默讀)。

引姚鼐語“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終生做外行也。”

集體誦讀(掌握節(jié)奏、控制語調、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朗讀水平與語文能力成正比)。

四?分析課文。

有了誦讀基礎,我們可以進入課文的分析了。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寫法獨特。要把握文章的要點,首先要明確三個問題(屏幕上打出思考題)。

梅的病態(tài)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參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對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刪、鋤,象征對人才的壓迫摧殘)。

3??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a、先有行動:購梅、辟館;

b、具體辦法:縱、順、埋、解、復、全。

(困難與苦衷:來自文人畫士的垢厲,暇日與閑田不多,身單力?。?。

c、態(tài)度愿望:不怕打擊,置垢厲與度外;窮其后半生,將療梅事業(yè)進行到底。?其勇氣、其魄力、其意志,令人欽佩、令人敬慕。

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畫士——清朝統(tǒng)治者。作者譴責摧殘梅花的舉動,實際上抒發(fā)了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慨與痛恨,表達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書——略)。

體味情感(——無限同情,滿腔悲憤。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表達悲憤情感?的語句)。

1、“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其實是為人才慘遭摧殘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氣”如泣如訴何其悲涼,激起讀者的共鳴。

2、皆產梅”與“梅皆病”遙相呼應,寫出病梅之廣、數(shù)量之多、語氣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禍之烈至此哉”更是義憤添胸;一聲“嗚呼”更是令人蕩氣回腸。要拯救飽受壓抑摧殘的天下英才,豈是一人一時能做得到。尤其讓作者憂心忡忡的是,病態(tài)人格普遍存在,人們沒有感到這有什么不正常,無人提出疑義,這是一種可怕的集體沉默,這也正是時代的悲劇。作者怎能不悲、不嘆、不恨、不憤?這真是一腔悲憤寄梅中。(屏幕上打出大字)。

集體誦讀(體味情感、領悟情感、讀出感情)。

比較閱讀。

盆???松。

一樣金色的種子,

一樣綠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棟,

卻作這點綴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蕭蕭嶺上情,

誰知我心中的不平?

參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對束縛人才、主張個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異:《病梅館記》以梅喻人,借梅議政,比喻貼切,形象鮮明,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有力地表現(xiàn)了文章的主題旨。《盆松》是一首詠物詩,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直抒胸臆。

小練習:以梅喻己,體味梅的痛苦以及憤憤不平的情感,并用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九、討論問題。

我們再試著把思維向前推進一步,討論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問?題: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激活思維,鼓勵學生不拘一格地談)。

討論中有可能談到的問題:教育制度、考試方式、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挫折教育、培養(yǎng)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環(huán)境寬松,學有所用,允許人才流動;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中的跑官賣官,畢竟是少數(shù)的,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這些問題逐步可以得到解決……)。

十、教師小結。

我們的社會,終于從萬馬齊喑的陰霾年代里掙脫了出來,它的興旺發(fā)達需要建設者具有豐富多彩的個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鑄出呆板的陶傭,不再用殘忍的棕繩,綁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喚色彩、鼓舞個性,這些都為人才的發(fā)展提供了最佳的環(huán)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科學技術的載體,沒有人就沒有科學技術。市場經濟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無敵與天下!

還記得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嗎?(詩歌打在屏幕上)讓我們一起來誦讀詩中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呼喚和拯救人才的吶喊,如同沖天的驚雷,滾過神州大地,響徹歷史的長空,震撼人民的靈魂,任何一個時代人才的成長都需要自由廣闊的空間。我們永遠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本課已進入尾聲,讓我們在《一翦梅》的歌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屏幕出現(xiàn)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在漸弱的音樂中……)。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沒,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龔自珍的年代已成為歷史,

今天云開日出,光芒萬丈,清風雨露,萬木崢嶸。

愛我們所愛的事業(yè),

無怨無悔我們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yōu)t灑開心、健康成長!

課件一,課文題目(病樹畫面)。

課加二,課文內容。

課件三,四個生字。

課件四,引姚鼐語。

課件五,思考題目。

課件六,板書思路。

課件七,一行大字(一腔悲憤寄梅中)。

課件八,《盆松》小詩。

課件九,《己亥雜詩》。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二

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二、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是什么?

五、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小結全文。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xiàn)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xiàn)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板書。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比較鑒賞。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三

課文《老人與海鷗》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四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

教學重點: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擬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突破教學難點,把教學內容壓縮在1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chuàng)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jié)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xiàn)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tǒng)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fā)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xiàn)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fā)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tài),或瞄準其生活習性?!稅凵徴f》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五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

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托物言志的寫法。

擬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突破教學難點,把教學內容壓縮在1課時完成。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chuàng)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四、誦讀。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jié)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xiàn)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tǒng)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fā)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xiàn)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fā)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tài),或瞄準其生活習性?!稅凵徴f》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

原文: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蛟唬骸懊芬郧鸀槊溃眲t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產梅。有人說:“梅以枝干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干橫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北緛砺铮@些文人畫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彎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畫士這獨特偏嗜的隱衷明白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培養(yǎng)橫斜的側枝,刪掉繁密的,殺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阻抑它的生機,這樣謀求高價:于是江蘇、浙江的梅者病殘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殘的,沒有一盆完好的。已經為它們流了三天淚,于是發(fā)誓要治好他們:我放開它們,順著它們的天性,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的棕繩;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態(tài)。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心情愿受到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一、文言實詞。

(一)古今異義。

1、遏其生氣:生氣,古:生長之勢;今:不開心。

(二)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1)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號,號召;繩,約束。

(2)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禍,造成罪過。

2、形容詞作動詞。

(1)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明,公開。

(2)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窮,用盡。

3、形容詞作名詞。

(1)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刪密:密,密集的地方。

(3)鋤正:正直的地方。

(4)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隱,隱衷。

4、使動用法。

(1)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使……病;夭,使……彎曲。

(2)必復之全之:復,使……康復。

(3)縱之順之:順,使……順。

(4)夭其稚枝:使……彎曲。

5、為動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為……哭泣。

(三)一詞多義。

1、明。

(1)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公開。

(2)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病。

(2)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使……病態(tài)。

(3)而江浙之梅皆病:變成病態(tài)。

二、文言虛詞。

1、以。

(1)梅以曲為美:把……當作。

(2)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把……,表對象。

(3)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來。

(4)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用。

(5)以求重價:來。

2、之。

(1)江寧之龍蟠:的。

(2)既泣之三日:代詞,代梅。

3、哉:語氣詞,啊。

4、其。

(1)心知其意:代詞,代上文句子。

(2)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代詞,代求錢之民。

(3)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代詞,代梅。

5、為。

(1)以欹為美:當作。

(2)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作為。

(3)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辦到。

(4)以五年為期:定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2)(予)縱之順之,(予)毀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1)以……為。

翻成“把……當作”

例: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2)有以?

(3)可以?

3、感嘆句:

(1)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4、判斷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表否定之判斷。

(2)予本非文人畫士。

表否定判斷。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六

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齊背《己亥雜詩》其一百廿五):“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表達了對清朝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強烈不滿,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聲。

今天,我們來學習龔自珍的一篇與這首詩異曲同工的小品文《病梅館記》。

二、解題。

《病梅館記》又名《療梅說》,選自《龔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諷刺雜文或政治小品。這篇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借喻的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含意雋永。從表面上看,字字句句都是在講梅花,沒有一句題外的話,但實際上處處都含有寓意,比喻十分自然貼切,充滿了強烈的感情。“記”是一種文體。

三、作家作品。

龔自珍(1791─1841),號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國晚清時代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是提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人物之一。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對小學(隋唐以后,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統(tǒng)稱為小學)、經學、史學、散文、詩詞等,都很有研究和成績。他寫的散文有三百多篇,詩詞近八百首,作品集《龔自珍全集》。

他生活的時代是封建社會急劇解體,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外國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進行侵略,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時代。他在政治上主張打破現(xiàn)狀,變法圖強,他對外來的侵略,主張堅決抵抗,反對妥協(xié)投降。他在學術上主張面對現(xiàn)實,沖破儒家思想束縛,提倡學術要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曾與林則徐、魏源等結成宣南詩社。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仍然為保守勢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輾轉10年,都是做小官(曾任國史館校對、內閣中書、禮部主事、宗人府主事),最后還被迫棄官回鄉(xiāng)。盡管仕途挫折,也念念不忘改革振興大業(yè),就在他單身獨騎離開京都時,在馬背上還吟出下面摯切深情的詩句:“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其五)表達了作者堅持戰(zhàn)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龔自珍的革新思想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并對后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有功焉?!?/p>

三、介紹背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又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書生,一天他正在讀書,突然一陣清風襲來,書生來了雅興,隨口吟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件事傳到朝廷,結果書生被砍了頭。罪名是攻擊朝廷統(tǒng)治者不懂文化(“清風”中的“清”與清朝中“清”是一個字)。僅僅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的思想文化專制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殘酷境地。龔自珍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長期以來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又大搞文字獄,壓抑、摧殘知識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龔自珍自己也是被扼殺的人才之一。作者以先覺者的敏銳預感到清王朝的危機。他認為要使國家振作起來,靠的是一場變革,而變革則需要大批的人才。龔自珍要療救社會的病態(tài),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恫∶佛^記》正是反映這種思想的代表作。1839年他被迫辭官南歸,悲憤交集,寫下本文。迫于當時的黑暗統(tǒng)治的嚴酷,難于明言,只好以物喻人,借梅喻政,用含蓄隱晦的筆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安∶贰敝父某刹B(tài)的梅樹,文中借指受壓迫、摧殘的人才,“病梅館”是作者設置的醫(yī)治病梅的處所,這個地方的開辟,寄托了作者拯救人才、保護人才的理想。

八股文:明清科舉制度的一種考試文體,每篇有部分組成。在內容上,八股文只許為圣賢立言,講四書五經所講過的道理,如有所闡發(fā)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學的范圍。這種內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體,是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當時文化思想的發(fā)展危害很大。

文字獄:舊時統(tǒng)治者往往故意從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以鎮(zhèn)壓知識分子,叫“文字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興文字獄,刑罰殘酷,株連眾多。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第一遍正音,第二遍小聲跟讀。

2.自由朗讀;齊讀。

3.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姿:風姿。

以欹為美,正則無景景:景致。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態(tài):神態(tài)。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此:這些;知:明白。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以:來;繩:名詞動用,約束。

斫直,刪密,鋤正直,密,正:形容詞作名詞,……的枝條。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夭,?。簞釉~使動用法,使……曲折,使……成為病態(tài)。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智力:智慧,力量。

明告鬻梅者鬻:賣。

而江浙之梅皆病而:于是。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烈:厲害。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翰?完:完好。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乃:于是。

必復之全之復,全:動詞使動用法,使……恢復,保全。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辟:設立;貯:安置。

安得使予多暇日安:怎么;得:能;暇:空閑。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窮:形容詞使動用法,耗盡。

4.概括各段內容。

第1段:剖析產生病梅的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療梅的行動和決心。

第3段:抒寫自己辟館療梅的苦心。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七

重點:

1、培養(yǎng)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請一學生默寫在黑板另一端)。

二、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是什么?

五、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小結全文。

文章以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花,偏愛梅花的病態(tài),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殘梅花為例,深刻批判統(tǒng)治者嚴酷的思想鉗制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xiàn)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xiàn)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板書。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比較鑒賞。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八

原文: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蛟唬骸懊芬郧鸀槊溃眲t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惫桃病4宋娜水嬍?,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產梅。有人說:“梅以枝干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干橫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北緛砺?,這些文人畫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彎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畫士這獨特偏嗜的隱衷明白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培養(yǎng)橫斜的側枝,刪掉繁密的,殺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阻抑它的生機,這樣謀求高價:于是江蘇、浙江的梅者病殘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殘的,沒有一盆完好的。已經為它們流了三天淚,于是發(fā)誓要治好他們:我放開它們,順著它們的天性,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的棕繩;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態(tài)。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心情愿受到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時光來治療病梅呢!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九

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tài);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1.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再領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

國人:謗——道路以目。

召公: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謗不可防)。

怎樣“宣之使言”

民謗必宣敬聽。

不聽流王于彘。

首先分析“謗”是個古今異義詞。今意指無中生有,毀壞別人名譽,古義是實有其事,公開批評指責。(與之相應,“誹”指實有其是但在背后的小聲嘀咕,誣是現(xiàn)在的“謗”意)(板書“謗”)。

其次引發(fā)思考,如果一個“賢明的君主聽到謗,該如何對待呢?而本文厲王是如何對待謗呢?(板書:厲王弭謗,穿插分析厲王)”

再次,對于厲王弭謗這件事,召公怎么做了?諫(板書召公諫)。

通過三個問題,補全標題,同時熟悉了文章的大概內容。

學生質疑。

道路以目,“目”和“道路”分別做什么成分?

“瞽獻曲……親戚補察”文意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此外“親戚”古今年內異義如何區(qū)分?

第13、14課講完,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教學把學生誤導了,由于課堂上摳得太細,語法現(xiàn)象過于關注,術語出現(xiàn)頻率高。導致學生養(yǎng)成逐字逐句條分縷析的習慣,下課后問題不斷,不出在對文意的理解上,而出在“而”“之”等詞的詞性、用法、術語的糾纏上。完全陷入舊講法的誤區(qū),教師一古腦講,學生被動地聽。聽完后術語,詞性暈頭轉向。

應突破這種填壓式教育,以誦讀為主,大膽地放開手腳,讓學生去理解,讓學生去琢磨。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一

作者在入世與出世,在積極與消極的斗爭中,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儒釋道多種文化的浸潤,三種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蘇東坡的內心并達到了和諧與統(tǒng)一。為何會達到這種和諧?作者的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情商比較高。當然情商的來源還是一個人不斷的積累。

當年蘇軾從海南回內陸,運河夾道千萬人觀看,他們看的哪里是蘇軾,他們的表現(xiàn)只能解釋為對文化的敬仰,對一種豁達人生態(tài)度的執(zhí)著,這觀摩的人群在空間上的延伸我們不可考,在時間的延伸上我們也是觀摩者之一。這充分的說明了蘇軾的不朽,中國文化的不朽。當年蘇軾看到這種情況,他怎么反應?既沒有揮手“同志們好”,也沒有受寵若驚。他的一句“莫非看殺軾否”,以蘇東坡式的豁達與幽默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二

1、師渡:是啊,老人的心里歸牽掛的還是海鷗,海鷗們對老人也是依依不舍,我想,他們一定還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向彼此傾訴,讓我們一起來幫他們完成這個心愿吧!

生想象寫話:

2、生寫,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會情感和人文價值,使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更濃些。引導學生超越文本,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引導學生從課文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讓學生讀懂作品,領悟真諦,通過超越文本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三

(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

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為什么要“囚”綠?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

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四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xiāng)村世界的主要表現(xiàn)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xiàn)出鄉(xiāng)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xiāng)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xiàn)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xiàn),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xiāng)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xiàn)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2.《邊城》情節(jié)。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么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二、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粗焐系募t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fā)。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生“懲罰”爺爺?shù)哪铑^?(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shù)牟俪謫?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shù)膽土P。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xiàn)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xiàn)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huán)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捌綍r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xiàn)在明確起來了?!安恢腊堰@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xiàn)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耙黄菹x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边@時她已經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9.關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jié)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她愛的執(zhí)著。

三、分析討論作品人物間的親情關系和愛情關系,感受湘西民間獨具的風俗美風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xiàn)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于純樸民風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欲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jié)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圣潔感情的表現(xiàn)。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準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晶。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意圖何在,這可能是個復雜問題,可不必在教學中深究。沈從文先生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xiāng)湘西的鄉(xiāng)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四、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五、教師總結。

六、課后訓練: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提示: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五

1、師:多么誠摯的語言,多么動人的情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后來,人們在翠湖公園里建立了一個雕塑(出示ppt),師解說:老人依舊滿臉慈祥的笑容,周圍,海鷗翩然翻飛,多么和諧的場面!同學們,這就是那位老人,讓我們用最神圣的隊禮向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表達出少先隊員們最崇高的敬意!

2、師: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們現(xiàn)在來聽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平共處吧!

病梅館記滬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篇十六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并進行語言積累。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5430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