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夠開拓我們的眼界,增長見識,使我們對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寫總結之前,先梳理出需要總結的內(nèi)容和關鍵點。接下來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經(jīng)驗分享,讓我們共同學習。
中國紅說課稿篇一
教材分析:
中國畫小果子是小學國畫教學課第三節(jié),四年級兩節(jié)國畫課是指導學生認識中國畫工具,體會中國畫的筆墨趣味,熟悉中國畫基本的用筆、用墨的技巧。而此課是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基本的用筆、用墨、用色技巧,進行簡單的造型表現(xiàn)。是第一堂國畫創(chuàng)作課。也是小學國畫學習的重要啟蒙課。學生因剛剛嘗試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國畫工具的獨特性和技巧要求的熟練性都使學生初學創(chuàng)作的學生無所似從。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信,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開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力,是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
教學目標:
1、鞏固、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
2、嘗試、探索中國畫小果子的表現(xiàn)技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國畫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大膽運用中國畫用筆、用墨、用色的方法,巧妙表現(xiàn)。
教學難點:
1、小果子的水墨畫畫法。
2、小果子的組合變化及畫面構圖。
說教法:
本課的教法我有兩大突破:
1、中國畫小果子是一節(jié)典型的技法課,知識性強。多采用教師“傳”、學生“受”的教學形式,力求技法傳授層次分明,深入淺出。該教法學生技法掌握扎實。但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感,作品多臨摹或模仿教材或老師范畫,技法表現(xiàn)格式化,作品缺乏創(chuàng)造力。而此課教學我靈活運用嘗試教學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自學法、研討法、小組學習法等,始終學生讓擔任探究者、創(chuàng)造者的角色,教師是學生攀登知識高峰的引路人。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都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其反對傳統(tǒng)教學機械地對知識做預先限定,讓學生被動地接受;主張要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又要給學生留下廣闊的建構空間,讓他們針對具體情境采取適當?shù)牟呗?。美術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從而獲得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這一步在技法型課中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最為困難的。
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大顯身手,一展才能。這樣的體驗活動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動探索知識、掌握知識,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畫果籃常用的表現(xiàn)技法一般采用濃墨、干畫法,以表現(xiàn)竹籃的質(zhì)感。此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不據(jù)一格,大膽進行不同的表現(xiàn)技法的探索,分組嘗試用干、濕、濃、淡不同的筆墨方法來表現(xiàn)。不僅讓學生找到四年級筆墨趣味課的游戲感,重拾自信,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作品大膽,富有表現(xiàn)力。
2、在教學步驟上我也進行了大膽嘗試。中國畫小果子的傳統(tǒng)畫法是先畫小果子,后畫果籃。因為國畫強調(diào)先畫主體物即小果子,后畫其他東西,以突出主體物。此課教學我大膽采用了先畫果籃,后畫小果子的繪畫步驟。因為對于初學國畫的小學生而言,構圖能力差,筆墨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學生用鉛筆打稿掌控不好筆墨最終效果,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先畫果籃利于學生把握畫面的整體構圖,降低了這副畫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同時果籃的表現(xiàn)技法主要是上學期所學中國畫基本用筆、用墨技法的溫習和運用,而小果子的表現(xiàn)技法新、難度大。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分為四大塊:
1、復習、導入。
2、引導果籃的用筆、用墨技巧。
3、引導小果子的墨色表現(xiàn)技巧。
4、作業(yè)練習、展評。
一.復習、導入:
1、因課時量的限制,我采用開門見山,提問導入的方式。溫習上學期學習的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直接導入課題:中國畫小果子。
二.引導果籃的用筆、用墨技巧:
1、分析判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學生范作《小果子》中果籃的用筆、用墨技巧。并通過flash課件進行實時判斷。構建了一個師生平等、互動交流的平臺。
2、技法拓展:引導學生發(fā)散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表現(xiàn)技法?學生分組討論書中范圖它們的表現(xiàn)方法有何不同?這樣學生通過自究討論認識到水墨畫果籃或器皿的表現(xiàn)技法的靈活多變,可以大膽采用上學期所學的各種用筆、用墨技法來表現(xiàn)。
3、造型引導:老師出示各種造型的果籃和器皿,使學生直觀認識果籃或器皿造型的豐富性、變化性。鼓勵學生大膽設計造型獨特的果籃。
4、范畫總結:老師范畫一個造型別致、濃淡墨結合的果籃,強調(diào)水墨畫要點:意在筆先,下筆如神。
5、嘗試練習:學生分組嘗試練習,要求各組要嘗試用不同的筆墨表現(xiàn)方法,造型生動變化。老師巡回輔導。
6、練習講評:評選出筆墨表現(xiàn)方法豐富、造型生動的小組。老師講評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果籃太小,無法盛果子。用筆不自信修修補補等。
三.引導小果子的墨色表現(xiàn)技巧:
1、學習畫法:課件演示小果子的畫法,讓學生體會學習。以兒歌的形式將繪畫步驟歸為四句畫:先用曙紅清水拌,筆尖顏料稍濃蘸。中鋒兩筆成果子,濃墨點臍再勾柄。使之與學生更貼近。
2、難點突破:學生學畫果子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填涂法”和“留白多”。針對難點我采用了老師范畫的形式。我畫了三顆果子:第一顆采用先勾線再填涂顏色的方法;第二顆果子按小果子畫法兩筆畫成,但因側鋒不夠果子中留白面積太大:第三顆果子才按照正確的畫法完成。這樣學生通過比較直觀認識小果子的正確畫法,突破了難點。
3、技法拓展:老師提問除了小櫻桃外還有哪些小果子?學生回答。進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課前準備的各種小果子,強調(diào)要抓住小果子的顏色和造型的特點。這時老師出示國畫顏料配色圖。讓學生思考葡萄、荔枝的顏色如何調(diào)配?荔枝的造型有什么特點?該如何表現(xiàn)?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對學生回答不作評價,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找答案。
5、總結解疑:老師講評學生練習作業(yè),學生談色彩嘗試體驗。
老師總結使果子一筆之中產(chǎn)生色彩變化的方法:
1、筆肚、筆尖的水分不同。
2、筆尖加入少量淡墨。
3、色彩調(diào)和變化。
6、組合構圖:果子的組合排列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利用交互功能強大的flash課件,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拼擺游戲。學生可以直觀認識小果子排列組合的方法。老師先選出五個大小、方向一致的荔枝整齊排列成一行,然后問學生美不美?直觀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出小果子組合要有大小、前后、疏密、高低、方向的變化。并請一位學生來重新將荔枝裝入果籃或桌子上。師生共同探討構圖方面還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這樣設疑——探討——實踐——歸納四個環(huán)節(jié)有效解決了構圖難點。
四.作業(yè)練習、展評:
1、提出要求:老師歸納出本課的學習要點,明確指出作業(yè)要求。
2、學生作業(yè):老師巡回指導,及時指導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
3、學生自評:學生作業(yè)展示,學生上臺談學習體驗,根據(jù)五點作業(yè)要求,學生自評。每個要求就是一顆星,學生自評達到了哪些作業(yè)要求,可以評出幾顆星。
4、老師總結:肯定學生在今天作業(yè)中能大膽表現(xiàn),巧用中國畫用筆、用墨、用色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在中國畫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將中國國粹中國畫發(fā)揚光大。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直觀、清晰展現(xiàn)本課的教學設計的層次,重要的知識點、難點。而中國畫顏料配色圖不以課件的形式演示,而以掛圖的形式展示,便于學生隨時參考、運用。
中國紅說課稿篇二
1、《中華美食》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四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圖片課文,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菜品圖片,讓學生認識生字,進而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教學重點:準確認讀生字,了解積累火字旁和四點底生字;
3、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美食文化,激發(fā)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4、課時安排:2課時(本節(jié)課說得是《中華美食》第二課時)。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感興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由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1、會認1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2、能說出常見的'菜名。3、讓學生了解10種烹飪方式,體會熱愛勞動的樂趣。
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并掌握了不少的識字方法,因此生字學習障礙相對而言較少。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畢竟有限,對文中圖片中的菜品名稱不是全都了解,菜肴也不全都吃過。教學時要求學生認知菜肴名稱,了解菜肴,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中國美食的喜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思想,借助圖片,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同時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觀察、談話,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這樣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突出在玩中學,樂中學,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同時注重教給孩子觀察生字,注意生字中的重難點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通過看圖、識字,激發(fā)學生對中國美食的熱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堂剛開始,讓學生觀看圖片:說說圖片中的它們都喜歡吃什么?引出學生對中國美食的交流,相機引出新課,板書課題:《中國美食》。
(二)新課教學。
1.學生認讀菜品名稱,并對菜品名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了解菜肴,熟記生字。
2、指名回答標出的重點字詞,在回答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這便是我們常用的多種烹飪方法。
3、讀字詞,看圖,說說一下食材都可以用到我們學到的那些烹飪方法,鼓勵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美食,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效果。
(三)指導書寫。
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重點指導“燒、烤、炒”的書寫。
(四)布置作業(yè)。
1、你還能說出更多的家鄉(xiāng)美食嗎?
2、學做簡單的美食。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有效創(chuàng)新的評價方式,適時恰當?shù)馗淖兘虒W中評價的方式和手段,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可以給學生心理上帶來愉悅,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學生自尊心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的激勵他們語文學習熱情。
我本節(jié)課主要用了以下評價方式:
1、教師評價:
(1)幽默式:”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無意注意相當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機智、詼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更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鼓勵式:試一試,相信自己,老師知道你能行!
(3)夸獎式:你真愛動腦筋,老師就喜歡你思考的樣子!
(4)安慰式:別泄氣!還有機會等著你!
2、生生互評:
例如在其他同學朗讀課文的時候,鼓勵學生做一個忠實的聽眾,當好小老師,對前面同學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等。
以上是我對《中國美食》第一課時的一些教學設想,有不妥之處,望各位領導和老師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中國紅說課稿篇三
龍是傳說中的瑞獸,是人們幻想的動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威力無比、變幻萬千、無所不能的。所以,華夏民族自稱為龍的傳人。
提起龍,我就想起來我曾經(jīng)放飛過的龍形風箏。自從爸爸從“風箏之鄉(xiāng)”山東帶回來一只風箏送給我之后,我就按捺不住喜悅和好奇,天天追著爸爸帶我去放風箏。
我的那只龍形風箏,集九種動物的特征于一身: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瓷先ネL凜凜,霸氣十足。
終于等到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爸爸答應帶我去放風箏。到了公園的草坪上,看到空中各式各樣的小動物風箏在天上飛舞,有可愛的小貓、有威嚴的老鷹、也有美麗的蝴蝶……。這時,我信心滿滿地搭好支架、接好線,在爸爸的幫助下拽著風箏迅速跑起來,只聽見“呼”一聲響,我那只霸氣十足的“龍”飛騰上了天空,光是氣場就震住了周圍的風箏,就好像它是其它風箏的統(tǒng)治者。龍風箏在空中自由地飛舞著,偶爾發(fā)出幾聲咆哮,在我看來那是龍在轟鳴,那只龍風箏仿佛活了起來,在呼風喚雨、翻江倒海、騰云駕霧……。當我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就只剩下周圍人群羨慕的眼神了。
那次放飛之后,我就一直珍藏著我這只龍風箏,每每看見它就想起當時的場景,仿佛它要搏擊萬里長空、它要迎接旭日東升,它會一直向前飛騰,龍形風箏載著我們的中國夢越飛越高。
中國紅說課稿篇四
今天是識圖記憶課,李老師安排大家進行識圖記憶。要求我們記憶圖紙、動手拼裝、倒敘拆解、快速重組。并且每個同學和每個同學拿到的道具組件都不一樣。有的同學拿到了恐龍,有的同學拿到的是雄鷹,有的同學拿到的是輪船。而我拿到的是一組中國龍。
開始記憶圖紙了。同學們一個一個聚精會神的認真看著自己的作品圖,牢記著上面的每一個編號和形狀。為接下來的動手拼裝打著基礎。
幾分鐘后,記憶完成,開始拼裝了。我按照圖紙,先從組件里找到了編號是1的組件,然后按照順序2、3、4、5……一個一個找出來,拼裝在一起。沒多久,中國龍的身子逐漸成形了,尾巴和爪子也裝上了。經(jīng)過一番努力,一個大龍頭也被我穩(wěn)穩(wěn)地組合在了龍身上。這只中國龍的角高高矗立,一直爪子兇猛的抬起來向著前方,尾巴輕輕翹起來,顯得那么的趾高氣揚,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閃閃發(fā)光。這只中國龍栩栩如生!
我看著我的作品:中國龍,它象征著吉祥!象征著神圣!我仔細觀察著我的中國龍,心里想象出一幅這樣的圖畫:中國龍騰飛在空中,漂浮著的龍須,鋒利的龍爪,兇猛的龍角,健壯的'身子,巨大的嘴巴……高大威猛的中國龍!屬于我的中國龍!
中國龍有著堅強不屈的品格。我看著我自己親手完成的中國龍,不禁想到:我以后也要向中國龍一樣,堅強不屈、堅持不懈的好好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造福人類。
中國紅說課稿篇五
本節(jié)課我從三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主要讓學生認識了解有中國龍的知識,讓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受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龍的形象和寓意是本課的重點。抓住龍的特點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并添加適當?shù)谋本┦斜菊n的難點。
本節(jié)課我首先通過讓學生填成語的方式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chǎn)生興趣,同時也讓這節(jié)課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下去。然后就是主要通過ppt想同學展示圖片和幻燈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了解認識不同的形象的中國龍,同時也學習龍的寓意和特點。最后是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完成創(chuàng)作。
一、組織教學。
語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
猜一猜填成語引出課題。
三、新授課。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龍嗎?說說自己印象中的龍的樣子。講解為什么說龍是中國的和龍的起源。
2、分析龍的特征,都和哪些動物有著共同的特點。
3、出示繪畫作品《洛神賦》和《云中君》,和學生一同分析繪畫中龍的形象,并且講解龍的象征意義。
4、在生活中你還在那里見到過龍的圖案嗎?和同學們一起交流說一說。
四、欣賞學生作品。
五、學生創(chuàng)作。
出示作業(yè)要求。
要求學生在刮畫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刻畫出龍的特征。
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欣賞展示。
你們看,我們同學的作品,欣賞一下你們覺得哪個同學畫的好,為什么??
七、課外拓展。
出示圖片,分析東西方龍的不同形象和寓意。
中國紅說課稿篇六
唐朝人房玄齡在《晉書》中曾記載道:“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為春。”也就是說,那時的中國人是把春季的第一個月,即農(nóng)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這個月的初一恰逢立春。古代把日月相會叫做“朔”,這一天就叫做“朔旦”。
為區(qū)別其他月份,后世就把元月的“朔旦”改稱為“元旦”。換句話說,中國古代的“元旦”其實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春節(jié)。
“元旦”一詞的正式出現(xiàn),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的《介雅》一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中又給了解釋,他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jié)序,此為之首。”
除此之外,“元旦”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中還有著截然不同的叫法。如在《書·舜典》中,元旦被稱作“元日”;漢代崔瑗的《三子釵茗》中則被喚作“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被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被呼為“元春”;而在唐德宗李適的《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中,又被稱為“元朔”。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由于歷法的變更,元旦也不僅僅局限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這一天。夏代時,我國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積十二個月為一年的歷法形式,這種歷法就是后來的“農(nóng)歷”,當時被稱作“夏歷”。
在夏歷的規(guī)定下,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被定為“元旦”。但到了商朝,元旦便被定為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一,周朝則是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元旦的日子又被定到了十月初一。
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chuàng)立了太初歷,它規(guī)定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與夏朝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此規(guī)定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之前。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終結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當時,各省都督齊聚南京,經(jīng)商議后,決定在中國采用世界通行的“格列歷”,即公歷,并定公歷1月1日為元旦。
19初,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他認為歷法事關重大,指出:“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并正式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而將每年公歷1月1日稱為“新年”,但仍可被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歷,但又為了區(qū)別農(nóng)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因此便將農(nóng)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而公歷的1月1日則被稱為“元旦”。
中國紅說課稿篇七
下面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的第六課。在新課標的學習內(nèi)容中,屬于五大學習系列中的美術鑒賞模塊。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了解古代中國畫的分科和畫種,即通過欣賞、解釋、評價等方法,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藝術形式和風格特征,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有一定文學歷史知識的積累。欣賞是欣賞者對作品內(nèi)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yǎng),高中生雖然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但是在欣賞過程中卻力不從心。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中國畫的發(fā)展歷程,認識中國畫的藝術形式與特色,感受中國畫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特色,豐富自身的審美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賞析中國畫不同發(fā)展階段和領域的作品,掌握欣賞中國畫的方法,形成綜合的審美感知體驗。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在對中國畫作品的欣賞與評述中,感受畫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體會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文化內(nèi)涵,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深入理解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內(nèi)涵,中國山水畫要表達的意境和中國花鳥畫的寓意。
難點:如何將教材內(nèi)容有機地轉化為學生的興趣,著重理解中國畫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特色。
五、說教學方法。
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觀,這就決定著學生要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chuàng)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直觀演示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欣賞法、聯(lián)想法、交流合作討論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焙玫慕虒W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相關材料的搜集、預習本課知識點以及多媒體課件。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將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我的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提問導入。
實物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了解中國畫的工具,并能積極參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為此,我會提問:
1。同學們知道以下這些繪畫工具是畫哪類繪畫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嗎?
2。你對中國畫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回答,我會做出總結,同時引出課題:《獨樹一幟―古代中國畫》。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中國畫,中國畫所特有的工具是什么,以及中國有名的畫家,比如顧愷之的人物畫、清明上河圖的風俗畫都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模璐艘霰菊n的主題。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傳授。
在本環(huán)節(jié),為了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會簡單講述中國畫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歷史。
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并提問:作品描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表情、動作、用色等。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fā)言,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學生回答,并講述作者顧閎中創(chuàng)作此幅作品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原由,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合作探究中得到解決,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合作探究。
最后多媒體展示兩幅作品:1、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2、五代―黃荃―《寫生珍禽圖》(局部)。比較兩幅作品在題材、畫法、內(nèi)容、墨色與筆法上的不同,更深層次的感受兩幅作品的藝術內(nèi)涵與審美特色。在交流討論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在學生的匯報過程中,我會集中的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并寄予鼓勵與肯定,對于思路受阻的學生我會進行引導。從建議性的評價出發(fā),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中國畫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huán)節(jié)四:總結評述。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
中國畫分類、中國畫各個題材的藝術特色、品評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標準、中國畫的賞析方法。
最后,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yè),鼓勵學生課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結合欣賞與評述,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八、說板書設計。
中國紅說課稿篇八
2008年八月北京奧運主賽場開幕式開始了,全世界幾十億雙眼睛都盯在屏幕上。
最后一個地球緩緩升起,上面插滿了橄欖枝和花朵,球升至半空,慢慢打開“砰”從中蹦出了一個孫悟空,他一躍而下,空翻連連,只見他一掃金箍棒,巨大的金光直射五環(huán),僅0.5秒,五個環(huán)全部點燃,五環(huán)噴著五彩的火焰向那最高的火炬臺升去,它將在奧林匹克賽場上燃燒十五天!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天,中國龍隊拼金奪銀,獲得了豐碩的果實,與北極熊隊、白頭鷹隊共同組成了第一方隊,且金牌數(shù)都是三十五枚!而比賽項目只剩最后一項了,那就是新設立的世界最矚目的`“跨越萬里”項目。為了防止有人作弊,這次上帝主動擔任了裁判,經(jīng)過預賽所有運動員只剩下北極熊、白頭鷹、非洲象、澳洲袋鼠、南美原駝和中國龍,終點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只聽一聲槍響各種動物都奮勇爭先,競爭一開始就那么激烈,只見高傲的白頭鷹尖嘯一聲直沖云天。略顯瘦弱的北極熊亦撒腿狂奔,而非洲象,發(fā)出震天的怒吼揚起一路塵土,那澳洲袋鼠、南美原駝,憑著機靈與耐力,已然處于領先集團,但見龍賁張起滿身的金黃龍鱗,口中噴出一團烈火,揚起雙腿奮起直追。
比賽已進入最艱苦階段,加油聲早已遠去,痛苦卻排著隊向他們走來。白頭鷹憑著有力的翅膀已是遙遙領先,袋鼠、原駝雖依然領先,但看得出已明顯后勁不足,非洲象因體重的拖累已經(jīng)步履蹣跚,中國龍、北極熊依然互不相讓,奮力追趕。
比賽已進入最后白熱化的沖刺階段,高聳的山峰,皚皚冰雪迎來了六位勇者。袋鼠、非洲象終因適應不了嚴寒的氣候走到半山腰便退出了比賽,原駝雖然不怕嚴寒,但體力已經(jīng)嚴重透支,只能眼看著北極熊和中國龍從身邊反超過去。白頭鷹雖一路領先,但風吹雪打,使它原本光彩的羽毛掉落許多,加上體力的消耗,被勁風吹得東倒西歪,無法靠近峰頂。而中國龍憑著中華大地汲取的深厚底蘊,憑著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精神,依然頑強地前進著,雖然身上的龍鱗掉了許多,雖然全身劃破了許多口子并流淌著火一樣的鮮血,但中國龍終于攀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五星紅旗真正飄揚在了世界之巔!
上帝莊嚴地宣布:“全球的朋友們,我們有幸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時刻的降臨,中國龍曾經(jīng)五千年來一直站在世界的巔峰,雖然近代遭受了百年的挫折,但我們今天再次見證了中國龍重新站到了世界之巔,讓我們熱情地迎接這一偉大時刻的降臨。今天我把這塊金牌頒給中國龍,我們相信中國龍將飛得更快、更高、更遠。
中國紅說課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初一年級美術課下冊第四課的內(nèi)容,題目是《中國結》。
下面我將從主題的選定、方案的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和板書設計八個方面,把這堂課的開展情況向各位評委作簡要的匯報。
我選擇這一主題,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他能在民間美術中挖題材。二是我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
本課完全依據(jù)美術課程標準“設計。應用”領域的階段目標和學生特點而設計,注重了三個結合:一是活動性與趣味性的結合;二是活動性與自主性的結合;三是個體與群體的結合。
(一)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結的文化內(nèi)涵。
(二)使學生掌握中國結的基本編制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完善中國結。
(四)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分析能力充分養(yǎng)成。
重點:使學生明確吉祥結的特點和編制方法。
難點:裝飾品的添加和內(nèi)耳的編織。
本課我除了采用講述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演示和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外,還重點采用了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一)講故事、小劇表演。
(二)探究活動。
(三)游戲活動。
這是本堂課的核心內(nèi)容,為此,我將它設計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四個高潮。下面,我就分別把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和設計意圖向各位評委作簡要說明。
(一)課前準備。
共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1、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準備情況如色繩、剪子、吹塑板等。
2、布置教室,烘托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
3、學生排演小短劇表演《打架》和講故事《母親給大家孩兒的一個“結”的故事》。
設計意圖:
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
(二)情景導入。
我主要是通過三中結來實現(xiàn)的。
首先,通過課件出示第一個結:同心結。在引領學生分析不同的學生對結的感受,因而歸結指出:中國結的寓意(團結、同心同德、圓滿、吉祥如意等)。
接著,我步步深入,通過課件出示第二、三種結:1、民間盤扣;2、盤長。設計問題:不同的結,有什么不同寓意?在引領學生分析完結的寓意后,強調(diào)結和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有一種學習的欲望。
分析完這三結后,我直接告訴學生:中國結是中華民族喜聞樂見的吉祥結飾,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在絲絲縷縷的穿插纏繞中編就的中國結沒有流光溢彩與華貴逼人,卻向人民訴說著一種古老而純潔的情懷,傳遞著一種心情、一份關懷。并出示課件演示:伴隨著輕快的音樂,一件件造型獨特、絢麗多彩的中國結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時,學生肯定會被這些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在此基礎上教師趁勢引導。同學們,這些都是中國結,誰能談一談你對中國結文化的了解?這里讓學生各抒已見,學生回答后,教師作以總結:
中國結年代久遠,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結”字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團結,還是永結同心,“結”給人的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
那么,剛才我們看到的每一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的,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jù)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裝飾物品。請看大屏幕。如:“金玉滿堂”“五谷豐登”“如意平安”“魚蝦滿倉”等等。(邊說邊演示課件)。
除此之外,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就是一個中國結的圖案造型,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它象征五大洲的團結、協(xié)作、交流、發(fā)展,世界人民攜手共創(chuàng)新世紀。
在學生欣賞完之后,教師及時小結:這些韻味悠長、美麗獨特的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簡單的一句話,就把所有學生的愛國熱情充分激發(fā)起來)同學們,想不想做一個中國結呢?學生群情激盎,我就順勢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結基本打法中的一種“吉祥結”的打法。同時,教師出示課題:吉祥結。此時掀起了第一個活動高潮———初探結。
組織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結結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fā),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沖動情感,引發(fā)他們對結感受的體驗,使之產(chǎn)生共鳴。
(三)參入體驗。
當學生嘗試的感受轉化一種共同的愿望時,我又將活動向縱深一推,進入了第二個活動高潮———體驗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二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游戲-速度對抗。這個活動分兩步:第一步,用最簡單結編制飾物;第二步,基礎結加裝飾品的飾物,然后讓參與活動的同學談體會:第一次結結和第二次裝飾結有什么不同?最后我總結:第一次打結,大家很順利地結成,第二次裝結,多了幾個裝飾品,有的同學緊張得心亂跳,還有的同學的手忙腳亂,不知怎的打了,還有的只抓頭,因為大家都擔心制作不出,越緊張,越不會。由于大家過度緊張,因此影響了大家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第二個活動是小短劇表演:《打架》。這個活動分兩步完成。首先,請學生表演小短劇,生動展示姐的形成。再次,讓學生《母親給大家孩兒的一個“結”的故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二個問題:一是短劇展現(xiàn)了什么;二是這些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結。
設計意圖:
進一步增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讓學生反復體會結對人的負面影響及學會結的重要性。
(四)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
當學生深刻認識到了結對人的負面影響及學會控制結的重要性后,我便不失時機地教給學生十種宣泄煩惱情緒的方法,這五種制作結的方法分別是:
1、平結。2、盤長。3、單結。4、菩提結。5、同心穗。
待我將這五種方法的運用要求逐一進行解釋后,我便要求學生利用課堂營造的良好氛圍,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編結嘗試,從而將活動推向了第三個高潮———排除所有的結。
組織方式:集體參與、小組合作的方式。
一、出示步驟圖片,該話劇分兩步。第一步先由學生通過看書、質(zhì)疑;第二步討論、操作,充分參與到知識獲取的全過程,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各小組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兩個線是怎樣結在一起呢?
2、如果多一個線又是怎樣結的呢?
3、你認為哪一步較困難?
小組討論后,選代表各抒已見。然后我簡單總結口訣:兩線雙扣而成結,加一線而平放,單線自身圈成結。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拿出半成品的吉祥結進行演示:
我手中是一個吉祥結的半成品,只剩拉內(nèi)耳這一步,同學可能感到拉的時候拉不動,問題就出在前面的操作不太恰當,請同學注意:拉繩子的時候一定要“均勻拉緊”,用力要適度,不可過緊,否則抽拉一定很困難。請同學們看:拉內(nèi)耳時大小要均勻,與外耳配合起來看上去才美觀。做完后要稍加整理,這樣,一個美麗的吉祥結就做好了。
設計意圖:
通過活動,使學生對中國結的編織加深印象,增強學生的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五)拓展提高,促進遷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拜師學藝”為主題,開展小組內(nèi)以及組與組之間的交流活動,目的是使每個人都學會一種新的.打結方法。
這時,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求知興趣,又一次掀起了學習高潮,你教我學,一個人教一群人學,真是其樂融融。同學們既學會了一種新的打法,拓展了知識面,還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光芒!
從而將本堂活動課推向了第四個高潮—快樂無限。
設計意圖:
使本節(jié)課的教育活動能在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永久性的作用。
(六)課堂小結。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引領學生回顧總結本堂課的相關內(nèi)容,并重申主題,走出學校,走出社會這個大課堂進行調(diào)查訪問,更多了解一些有關中國結的歷史文化和其他結法。
最后,我總結:在人生的道路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結”。但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懂得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言行,把結變成美麗的成果,讓快樂永存身邊。
設計意圖:
進一步深化主題。
在學生的歡樂聲中,我打出字幕:謝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再見!活動課結束。
縱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教師不包辦不代替,只是作適時而必要的點撥或指導,全由學生或獨立或合作的自主完成,使學生擁有充分的學習時空,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范作與板書相結合,將范作、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總之,這節(jié)美術“設計。應用”課達到了優(yōu)化學生對中國結文化認知,提高審美的目的,實現(xiàn)了通過學校美術課程學習促進學生熱愛做過的思想教育的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
主題的由來: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藝術種類,而許多學生對這些傳統(tǒng)藝術及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了解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為了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能在學生的心中展現(xiàn)它的特有魅力,讓學生能夠愛上這些傳統(tǒng)藝術,我開展了《走進中國結》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我確立了“走進中國結”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題進行探究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活動目標的確立。
認知目標:
1.學會用上網(wǎng)、查閱書報、調(diào)查等多種途徑獲得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結的種類,文化內(nèi)涵等。
2.知道編織中國結所需的材料,初步了解中國結的歷史、特點、種類及文化內(nèi)涵、編制技巧等。
3.學會其中一種簡單的編織方法。探究式學習“萬字結”等基本結的編制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宏揚民族文化的情感。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能力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diào)查能力以及與他人交往合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能力,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學會有目的地開展收集信息、調(diào)查研究。
活動重點:
初步了解中國結的歷史、特點、種類及文化內(nèi)涵、編制技巧等,研究學習“萬字結”等基本結的編制方法。
活動難點:
學習“萬字結”等基本結的編制方法。
教具準備:
中國結、長玉線、膠帶、鑷子。
學生準備:
剪刀、長玉線、膠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毛衣、圍巾、草帽、涼席等都屬于手工編織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另一種極富中國特色的編織技藝――中國結(懸掛中國結,出示課題)。
二、欣賞交流,感受體驗。
1.再讓同學們飽飽眼福?。ㄕn件出示各種中國結的圖片)。
2.怎么樣?既精致又美觀吧!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中國結?
3.是呀,在我們生活中,中國結隨處可見。你們知道嗎,中國結最早始于上古時期,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人類史,有著悠久的文化。由于它外形精巧,變化多端,寓意深遠,就像我們的中華文化――淵博而又深邃,代表著中國繩結的精華,因此,將它稱為“中國結”。
4.課前,老師布置各小組收集了中國結的來歷、特點的有關資料和不同中國結的實物或圖片、名稱及含義,請各小組的代表把收集到的資料向全班同學匯報匯報。(學生按組匯報,展示實物或圖片)。
三、學習編制,動手實踐。
1.了解工具和材料。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編中國結中的“萬字結”。(課件出示“萬字結”)它被視為吉祥萬福之意,寓意著“萬事如意”、“福壽萬代”。
(2)要編好“萬字結”,我們需要準備哪些工具和材料呢?(請學生說說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并介紹它們的作用,教師輔以實物展示,補充介紹鑷子、打火機、強力膠等工具的用途。)。
(3)中國結有很多種,它們的編法各不相同,但基本方法都是一樣的,你知道嗎?(學生先說,教師小結,課件出示基本技法:編(穿、繞、挑、壓)抽、修、縫。)。
2.學生嘗試。
(1)這是“萬字結”的編法示意圖,請同學們對照圖研究研究,這個結應該怎么編呢?(課件出示“萬字結”編法示意圖)。
(2)學生嘗試編制。
(3)教師檢查每個步驟的嘗試情況,對編制出來的步驟加以肯定,請學生上臺示范,并說說編結的方法。
3.教師示范,學生再次嘗試。
(1)教師講解步驟圖。
(2)示范并講解“萬字結”的編法過程以及要點。
(3)學生再次編制。
(5)請小組內(nèi)看一看,還有哪些同學有困難,可以幫忙教會他。也可以在下面再編一個,鞏固一下編結方法。
四、展示評價,總結經(jīng)驗。
1.同學們學得都非常投入,你們看,這兒有幾個結編得特別好(挑選幾個編得好的作品掛在黑板上,介紹一下都是誰編的,請其中一個學生自評)。請你根據(jù)評價要求,給自己評評星。
2.身邊的同學對你的學習過程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也請他給你評評星。(請同桌評價。)。
3.現(xiàn)在,就請大家把自己編的.“萬字結”放在桌面上,拿出評價表,用這個方法自評、同桌互評,記得畫上五角星。
五、課堂拓展,延伸能力。
2.引導學生說說學會了編什么結?是從哪兒學會的?(根據(jù)學生的展示與回答教師點撥: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是怎么解決的?要編好這個結,該注意什么呢?)將學生的作品掛在黑板上。
3.他們這種自主學習的精神可真棒!你想學習哪一種中國結呢?可以向這些小老師請教。如果愿意,根據(jù)書本自己學習也可以,看誰學得快!
4.學生選擇喜歡的中國結和學習方式再學習編制一個中國結。(課件播放背景音樂)(根據(jù)時間機動安排)。
5.同學們學得那么投入,老師真不忍心打斷你們,請同學們課后再接著學習吧!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一
一、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信息科技學科多飛版教材項目二《中國結》的第二課――選擇。多飛版教材是市教研室推出的新教材,它采用的教學模式不是單純地“學信息技術”,也不是簡單地“用信息技術學”,而是采用“與信息技術一起學”的新型模式。項目二通過學生收集有關中國結的信息,完成作品,學會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選擇”這課內(nèi)容的主要任務則是確定下階段的研究方向。
2、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項目一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初步學會了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完成一個項目。在此基礎上,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有了小組合作的習慣,有了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選擇”的概念并應用于各種信息,做出有目的的選擇。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我實踐掌握新知。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保持熱情交流,認真觀察、分析的習慣。
三、教學策略。
二期課改大綱指出:課程項目只是作為提供學生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載體出現(xiàn),而我們通過項目的實施,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各個階段的思考方向、方法、信息的作用、行為習慣、工作規(guī)范等,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首先,學生理解“選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搜索最感興趣的中國結的方面,并進行交流;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信息比較豐富的方面;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分組。
在整個教學中,我牢牢抓住拓展教學時空,強化師生互動這個主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眼睛、雙手、嘴巴、時間和空間。本堂課上我采用了“師生共同探討”,它包含著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這種方式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拓展了教學時空,拓展思維空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共同探討是高密度的交互,這樣學生個體可支配的時空大大拓展,教學密度、強度和效度得到提高;師生人際互動交往機會得到增加。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只是認知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是深層次情感體驗的過程。
四、預期效果。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希望學生不僅能鞏固原有技能,而且能理解、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進行歸納反饋;我還希望學生不僅能選擇自己研究方向,而且能明白為什么這樣選擇,以后如何做選擇。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二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談中國詩》,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以及說板書設計七方面展開。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談中國詩》選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單元第十課,本文作者以其通中外古今、通學理的開闊視野,主要介紹了中外詩歌在形式上的不同點,以及對待中國詩歌以及中國詩歌研究的正確態(tài)度,既批評中國人自信于中國本土文化的心理,又直指了西方人片面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本文篇幅較長,論述貫通中西,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且評論見解生動奇巧,顯示出了作者語言的幽默睿智,學習本文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中外詩歌的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詩歌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jù)與出發(fā)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閱讀能力,但對這類文藝評論性的文章了解不夠,尤其是對錢式手法的理解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文藝評論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詩的本質(zhì)特征,把握中外詩歌在形式上的不同點。
2、把握文章思路,揣摩錢鐘書散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法和比較閱讀法,提高閱讀中外詩歌的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閱讀和研究中外詩歌的正確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詩歌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
通過揣摩關鍵語句的方法,體會錢鐘書在闡述中國詩特征時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重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對比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下面我將介紹本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huán)境及他人情感的影響?;谶@點,開課之初,我首先會通過錢鐘書先生的作品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圍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誰了嗎?對,就是錢鐘書,就是這位學貫中西的鴻儒——錢鐘書先生,他的眾多著作至今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仍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文藝論文《談中國詩》。順勢進入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學生能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诖?,首先全班學生在認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自主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
1、默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中國詩的本質(zhì)特征,引導學生明確中國詩具有早熟而缺乏變化、篇幅短小、富于暗示和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本質(zhì)特征。以上教學的設計旨在通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把握中國詩的特征。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細節(jié)閱讀來學習整篇文章,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在理清思路、領悟內(nèi)容的之后,我會組織學生以四人為小組,探究本文語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先自主學習再組內(nèi)交流,期間教師巡場指導,隨后派代表總結發(fā)言,其他組可以補充,教師幫助學生明確比喻和引用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關于引用手法,學生可能會從“何處是”和“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等中外詩歌對比中感受到引用手法的豐富特色;學生可能會從“梵文里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感受到引用的巧妙,從引用陶淵明、李白的詩和歌德、雷格的詩歌中感受到引用的貼切特色。
關于比喻手法,學生可能會從“好比蛛絲網(wǎng)之于鋼絲網(wǎng)”“輕鳶剪掠”“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等精彩語句中體悟出作者比喻生動、趣味、深刻的語言特色。(相應板書。)。
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把握深入文本,在學習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中,體悟錢鐘書在闡述中國詩特征時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本課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本部分我主要設置了“自述感受”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錢鐘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發(fā)言,并說明理由。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別人對錢鐘書評價的文章,引導學生加深對錢鐘書的了解,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
(五)小結作業(yè)。
因為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課內(nèi)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是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新的起點。因此,在師生共同總結本堂課主要內(nèi)容之后,為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我布置如下作業(yè):聯(lián)系課文,比較閱讀中國詩人舒婷《致橡樹》和外國詩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評說這兩首詩歌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異同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鑒賞的認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突出重點、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錢鐘書先生的《談中國詩》。本次說課將從教材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六個部分來介紹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談中國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全套五冊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具有融會貫通的功能,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重任。
三篇課文或探討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審美現(xiàn)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言。《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構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系上;《說“木葉”》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談中國詩》文采飛揚,中外詩例信手拈來,令人視界大開。
整個演講,錢鐘書先生旁征博引、綱舉目張、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特點,又批評中國人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橫掃了西方人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通過本文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了解中外詩歌的異同,掌握比較的方法,對我國詩歌鑒賞的理論高度有所提升。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面對的是高二學生,從能力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方面來看,其已有了高一一年對閱讀知識的積累和掌握,包括課上學習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對課外文章的充實等等,這些體驗都是對這篇文藝評論性文章學習的一種良好的鋪墊。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會非常吃力。
作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鐘書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淵博,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表現(xiàn)出了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從認知結構、知識的縱深度來看,作者的引用語句的精妙與內(nèi)涵以及比喻的妙用對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教學設計的指南針和風向標。在充分考慮教材和學情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3)目標設定。
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并學會借此研究其他文學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采用情境導入、活動探究和互助討論等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師生互動和合作過程中帶領學生把握作者行文的結構思想以及文章的寫作意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分析他就精神和對待中國詩歌研究的正確態(tài)度;感受作者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妙趣橫生的豐厚學術涵養(yǎng)。
(四)教學重難點。
為了充分發(fā)揮本教材的優(yōu)勢并使學生能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wǎng)的行文布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所使用的引用、比喻之法。
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流程的順利展開都離不開得當?shù)慕虒W與學法,接下來介紹教法與學法的使用。
(一)教法。
設計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以教學方式的改變作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變傳統(tǒng)教學為師生或生生互動式教學。這種教學要求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與學生的合作,為學生鋪路搭橋,點撥引導,令其學會自主有效的閱讀方法,以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授課目的。
理論來源。
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和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發(fā)展的建構主義思想也強調(diào)老師在設計教法和學法的時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基于以上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同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反復閱讀,感知文本。本文寫得典范古雅,行文布局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2.點撥引導,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要掌握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然后逐層展開,使文章跌宕生姿。
3.探究合作,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的旁征博引以及比喻的妙用,都要用心揣摩體會。
(二)學法。
必修五作為必修教材的“終結者”及選修教材的銜接者,承擔著“授人以漁”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是:
1.自主研讀法。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的能力。
2.組織學生合作,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
3.拓展思維法。“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
(三)課時安排。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在學生進行課外搜集資料和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檢查學生在字音重點詞語的掌握情況,交流印象中的錢鐘書先生,理清文章的結構。第二課時重在研讀文本,突破重難點,同時進行課外延伸。
使用多媒體技術和電子視聽設備。導入新課時引播放鄭愁予的旋律《錯誤》,配上問題設計,讓學生隨著音樂進入情境,自然的與文本進行鏈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來源于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
2.孔子提出“不憤不啟”的啟發(fā)式教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也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內(nèi)部發(fā)生了什么,是無法確切探測的“黑箱”。因此,利用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探討,不僅方便快速,還能通過刺激反應推進課堂生成,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運用能力。
4、教學過程。
理論依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安排閱讀三步驟(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
教學步驟:(共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以“香”引蝶—情景導入。
伴隨ppt課件輕柔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播放鄭愁予的《錯誤》(課件展示內(nèi)容)之后,老師吟誦:
[設計意圖]“花香蝶自來”,好的導語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語言能力也能起到熏陶作用。本課采用配樂誦讀,老師牽引能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
環(huán)節(jié)二:合作探究,解讀文本。
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突破整個文章的重難點,主要以課前準備作為鋪墊,遵循循序漸進,步步深化的原則,從三個大的方面進行操作:
(一)引“人”入勝——印象作者。
(二)把握“脊骨”——研讀文本。
(三)豐滿“血肉”——深入探究。
(一)引“人”入勝——印象作者。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作家資料及背景材料,老師加以補充,以便為理解文章奠定良好基礎。在介紹作家時,不僅僅當其是枯燥的文學常識,而是把每一位作者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人物,用他們的人格和精神激勵我們的生活。這部分主要用講故事方式來介紹,這樣學生們會記憶深刻,對培養(yǎng)作文的思路也有幫助。
(二)把握“脊骨”——研讀文本。
解讀文本部分主要通過設置三個問題解讀行文結構,理解作者利用對比把握中國詩的個性與普遍性的方法。真正明白作為“中國的”詩,它有哪些別具一格的特點,而如果不分國界,它們的共同之處又是什么,作者這樣寫的意圖何在。問題的設置如下:
1、閱讀思考——理行文思路。
(1)錢鐘書認為中國詩有哪些特點?(學生討論后概括歸納,老師請2-3位學生答并適當補充)(2—7段)。
(2)本文是篇演講稿,面對一群金發(fā)碧眼的美國人,錢鐘書先生是用什么方法來論述中國詩的?(學生找答題段落,歸納)(第1段)。
(3)作者通過比較中西詩的異同,得出了什么結論?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第8段)。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旨在訓練學生合作篩選信息以及概括歸納能力。
(4)小結:行文結構及中國詩的特點。
結構: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談中國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國詩的發(fā)展特點及其一般規(guī)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闡述中國詩的特點。
第四部分(第8段),總說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
特點:(突顯個性和普遍性)。
篇幅簡短,韻味悠長(形式)——“輕鳶剪掠”
富于暗示,引人遙思(技巧)——“微雕”藝術。
筆力輕淡,詞氣安和(語言)——“中和之美”
無地心引力一蹴而至(構思)——“空中樓閣”
多社交詩,少宗教詩(內(nèi)容)——“無甚差異”
2、討論分析——解文法之妙。
學生分組討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此部分重在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豐滿“血肉”——深入探究。
1、旁征博引。
這小節(jié)主要讓學生找出文中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例子,討論分析,最后師生交流,概括作者這些引用的特點。
(1)感受豐富。
(2)感受巧妙。
(3)感受貼切。
設計意圖:在讀和品中感受作者引用的特點,通過閱讀和鑒賞,激發(fā)學生對作者學養(yǎng)淵博的體悟。
2、妙用比喻。
通過問題“這篇文章錢先生用引用的方法,將觀點議論地如此深入,那又如何讓美國人聽懂并心領神會的呢?文章在晦澀難懂處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進入到比喻的分析,具體做法是讓學生交流印象深刻的比喻句子;投影所有比喻句并小結,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易把握的比喻,由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領略幽默大師的風范。
至此,教學重難點得以落實。
環(huán)節(jié)三:演練提升,課外延伸。
1.學以致用——演練提升。
結合所歸納的方法,欣賞下列比喻句,分析其妙處。(課件展示例句)。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欣賞,品讀后口述完成。其設計旨在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2.由此及彼——課外延伸。
鼻鐘書所闡發(fā)的“中國詩的印象”,能引起你的共鳴嗎?你認為中國詩還有其他方面的特點嗎?請結合自己閱讀詩歌的體驗談一談。
[設計意圖](這道題的設置,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不僅溫故而知新,還能進一步對中國詩歌的特點做縱深化的了解。)。
環(huán)節(jié)四:余韻留香,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文后第53頁“研討與練習”第三題,比較曹操的《觀滄?!泛推障=鸬摹吨麓蠛!吩趦?nèi)容與形式上的異同,看看相同大海背后的異國文化。
[設計意圖]對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訓練,既能檢驗學生的課堂吸收情況,又能訓練寫作表達能力,這對適應當前高考是很有好處的。
板書設計是一節(jié)課的微型教案,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能把知識點串珠成線,結線成網(wǎng)。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對應教學過程,我設計板書如下:
教學設計上看,本節(jié)課重邏輯性、啟發(fā)性,循序漸進。體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合作,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也做了一些嘗試。但在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方面做得不夠。對于文章妙句和引用挖掘不深,如能更細微入至的思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nèi)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指導!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四
根據(jù)教參安排《中國結》為3教時,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吉祥結的單線編織--鞭炮結,以下兩課時是機動安排的,在教材的“中國結基本結圖例”中介紹了吉祥結梅花結等幾種基本結。其中吉祥結更具有了中國結編制的技巧性,加上學生有了單線編制的經(jīng)驗,所以我將學習它作為教學的第二課時。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不僅有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使他們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養(yǎng)成健康的情趣,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目標:認知領域:使學生了解有關中國結的特點及作用,體會她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魅力.
在情感領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在學習中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團結協(xié)作,互相學習、競爭,體驗成功的喜悅。
技能領域:學會吉祥結編制,把握作品整體美,通過學習簡單結,為復雜結的編制奠定基礎。
這節(jié)課是手工范疇,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吉祥結的制作方法。中國結的制作主要是后期走線后的調(diào)整,吉祥結調(diào)整時的“拉內(nèi)耳”容易出現(xiàn)拉不動或內(nèi)耳松動變形等問題,因此我把協(xié)調(diào)工整的完成吉祥結調(diào)整時的“拉內(nèi)耳”
它作為教學的難點。
然后我來說說學生~。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初步認識中國結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已有單線編制吉祥結的經(jīng)驗,能根據(jù)圖例進行正確的走線。
再說教法~。
至于學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采用小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質(zhì)疑并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最后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約10分鐘);2)學做結合,掌握制作方法(約20分鐘);3)及時評價,加強學習反饋(約8分鐘);4)拓展延伸,促使學習遷移(約2分鐘)。
具體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才能達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目的,課堂上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來進行組織教學。我是這樣設計新課的導入的:哪扎是同學們熟悉和喜愛的卡通人物,我用他來貫穿本堂課的始末(他被混天林拌倒,,媽媽讓他和大家一起去學習打結)很自然的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特定環(huán)境中,~通過多媒體介紹結的來歷和運用。~隨著古典的悠揚樂曲,造型獨特,絢麗多彩的結逐一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沉浸其中被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和感染,我乘機問:“大家知道他們共同的名字嗎?”同學們能說出中國結。~我適時做了這樣的設計~哪扎提出的問題,這遠比由我來提出問題效果好,不僅增強了學習趣味性,也更能促進學生去積極思考并總結了中國結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解釋:“上次所學的鞭炮結是中國結的一種基本結,基本結還有很多的!”然后出示(基本結圖片)~我會點到鶴結和梅花結并提醒學生觀察外型和名稱,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除了為了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內(nèi)容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結的特點,~什么特點呢?學生再次展開討論,學生有討論后回答的思維定式,但是課堂不應該是這樣平淡無奇的,而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我出奇不異的讓性急的哪扎說出了中國結的特點,其實也是大家的討論結果,更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中國結還有第三個特點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由我來補充并以蝴蝶結為例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結的特點。
之后,我會及時的出示~(奧運五環(huán)標志)他的形態(tài)是中國結,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標志作為奧運標志呢?還有~維也納金色大廳是從來只允許擺放鮮花的地方,可是宋祖英的演唱會卻有一個大大的中國結,你有什么想法呢?學生兩次展開討論,深化學生的愛國熱情更充分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我會進行及時的小結。
在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后,我將學生引導到了現(xiàn)代中國結的世界中~(各種動物,花卉,手飾,掛件等)。此時的學生一定是群情激昂,而小哪扎也(想有一個),大家自然愿意幫助他,這樣自然順利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返回)。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我把話題引到~吉祥結。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讀圖能力,我讓學生小組內(nèi)先看圖,嘗試走線。,這樣先引入過程的內(nèi)容,使學生對整個作品編制過程有一個先行的認識,在此過程中許多學生都發(fā)現(xiàn)走線時往往顧了這頭,掉了那頭,手忙腳亂的,這時我用視頻直觀演示編制過程和注意點。采用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兩種方式是學生更好的了解了制作的過程。因為整個制作過程需較長的時間,這就使課堂氣氛顯得較為沉悶。此時,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邊制作邊欣賞,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也在這“有聲有色”的課堂氣氛中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在悠揚的樂曲中同學進行試編。同學們在自己制作過程中遇問題相互討論幫助。
此時我會走到學生中作好巡回輔導的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
這樣設計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圖,操作、質(zhì)疑、討論,充分參與知識獲取的全過程,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都能感受到后期的“拉內(nèi)耳”是最難的,我會及時的拿出吉祥結的半成品邊演示錯誤拉法和正確拉法邊解釋~編制要點二和三。通過學生的嘗試加上我的直觀演示,有效的分解了教學難點。學生自己小組內(nèi)繼續(xù)制作,教師、會的同學指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積極探索制作方法,主動參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動腦、動手、動口、動心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自主探索,主動參與”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加上教師的及時點撥,不僅掌握了知識更是經(jīng)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所在!學生通過努力陸續(xù)完成制作,我安排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返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學習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中對學生采用多元評價制,在內(nèi)容上既注重學生的操作結果的評價,更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驗的獲得、良好態(tài)度和習慣的養(yǎng)成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顯現(xiàn)。在評價主體上既有老師評價,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組內(nèi)評價相結合,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利與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我安排了吉祥結展覽會,將學生的作品盡可能多的展示出來,因為每一件中國結作品制作成功,凝聚著同學們的辛勤勞動,作品的展示,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喚起他們學習熱情。我還讓學生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然后讓大家評選出~色彩最好看的,做工最細致的,外形最美觀的送給哪扎,沒選到的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這種評價方式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為了評價和被評價的主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哪扎下次還要來),“那你得有新的本領,你可得要先學會些!”這也就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返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注意別的中國結,通過剛才的評價同學們本來就意有未盡,看著書上的圖例大家又掀起了學習的高潮,說著自己準備要做的,積極的分析著怎么做,心急的都開始動手了。而我會及時的小結:“中國結的花樣其實還有很多呢,時間關系在課堂上我們無法把她全部都了解掌握!”留了些遺憾給學生,但我話鋒有一轉,“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更多的了解她,如上網(wǎng)~(網(wǎng)址)這里有許多的中國結編制方法,大家可以來學哦!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不如讓我們用最滿意的作品來打扮教室!到時,也請哪扎來玩,他也可從中找到他最喜歡,然后再拜小作者當老師!”又鼓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的事實也證明通過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中國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吉祥結的制作,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的熱情不減,不少學生用課余時間自己學會了不少的結法。因為學習是人一生的財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在課堂上學會和關注怎么做,關鍵還是要利用這種技能進行拓展遷移。我這樣的課堂小結也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教育要向兒童生活回歸,與兒童需要接軌。
到此,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全部結束。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五
《談中國詩》一文,是談論中國詩歌的特征。先交代談論中國詩的根本立場,即采取比較文學的立場。接著概括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外國是先有史詩,次有戲劇詩,最后有抒情詩。中國則不然,先有抒情詩,后有戲劇詩,沒有史詩。然后闡述中國詩的四個特點。一是篇幅短小,“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zhàn),平均不過兩三分鐘。比了西洋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富于暗示,“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三是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拔餮笤姷囊粽{(diào)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diào)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這是由于中國詩調(diào)較輕,比不上西洋詩調(diào)的沉重;又由于中國古代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中國詩“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四是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像各國人都是人一樣,中國詩和西洋詩,共同點多于不同點。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運用比較方法展開論述的寫作特點,體會比較文學研究方法的積極作用。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二、了解中國詩的特點,欣賞旁征博引的論述風格。
三、感受本文生動、機智的語言,體會其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形象的妙處。
2.反復誦讀,了解大概。本文寫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布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3、.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5、學法:感受鑒賞 思考領悟 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么,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六
2.掌握字詞、文學常識、名言名句等基礎知識。
3.學習本文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1.基礎知識積累及應用。
2.理解中國詩“富于暗示”的特點。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深入研究,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學過程是一個“詩的國度”。不僅戲曲“以詩為詞”,小說“有詩為證”,而且書法也要寫詩,繪畫也要題詩。然而,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中國詩有什么特征呢?讓我們來聽聽玩轉中西文化的魔術師——錢鐘書先生的見解。(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錢鐘書(1910——1998),我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等。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學術生涯中,他除了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開拓性的論著,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獨樹一幟,因而使得研究“錢學”成為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亦成為反思百年中國人文發(fā)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主要作品有《管錐篇》《談藝錄》《宋詩選注》及唯一的長篇小說《圍城》,另有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xiàn)“永垂不朽”字樣。
本文是一篇文藝論文,是作者根據(jù)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對美國朋友做的一篇英語演講稿節(jié)譯而成的。作者通過對中外詩歌的源流、形式、意韻、風格以及內(nèi)容等方面的比較,突出了中國詩的獨特性和普遍性,為外國朋友了解中國詩打開了一扇窗。是中國較早的中西比較詩論之一。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談“中國詩”的前提與立場。第2段,中國詩的發(fā)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國詩篇幅簡短,但意味無窮。第4、5段,中國詩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國詩清淡、安和的詩調(diào)。
第7、8段,中國詩內(nèi)容上的特色:和外國詩大同小異。
本文的說理,充滿了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且這種幽默風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諢,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滿機智,充分體現(xiàn)了錢鐘書語言的幽默特色。請找出你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離篇)(討論)。
示例:1.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jīng)》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學“地心引力”來寫中國詩發(fā)展的特點,突出中國詩發(fā)展的“早熟”與靈動。用印度經(jīng)典故事來寫中國人的聰明。2.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
理解:“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來比喻中國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之精練簡短。用生活中的看東西要看得遠些、把眉眼顰蹙來比喻中國詩的精練微妙更是逼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
3.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清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理解:“壓得腰彎背斷”是一種生活中的具體形象,這里用來比喻思想內(nèi)容上的“厚重”,化抽象為具體,便于讀者更好的理解。
4.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狂吠”,而是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理解:形象地進行中外詩歌風格的比較。說外國一些詩人的風格是“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準確。以“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比喻中國詩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準”,妙趣橫生中凸顯出總體上“筆力清淡,詞氣安和”的特點。
5.“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個安頓歸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p>
“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而增添了甜蜜?!崩斫猓航Y尾引用的這兩處比喻,有情有理,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系。切合聽眾實際,拉近與出門在外的美國士兵的距離,顯得溫馨親切。
6.貴國愛倫坡(poe)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長詩”這個名稱壓根兒是自相矛盾,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閱讀。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襯托中國詩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練,而不是嘲笑愛倫坡的目光短淺?!疤上Я恕保o人以遺憾的感覺。這樣說,也注意到了聽者的心理反映,讓聽者有親切感。
課堂拓展:錢鐘書語言精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本文外,你還知道哪些錢鐘書的趣言妙語呢?請說出幾句與大家共同分享。(自由發(fā)言)。
(2)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靈感》。
本文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在中外詩歌的比較中,得出中國詩的特征。開篇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時廣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還巧妙地引導美國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國的古詩——中國古代的抒情詩——中國古代抒情詩的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風格上,并注意調(diào)動聽眾的知識積累,時不時地進行對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句摘出,與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對應,并熟記。2.幽默風趣是錢鐘書作品的一貫特點,我們寫作時有意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學生作文的一部分,語句不夠幽默,請打破拘謹嚴肅、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寫套路,重新寫作,使它生動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個子較高,身材微瘦,雖然年輕,卻已稀頂,幸虧周圍頭發(fā)還算茂密,才不至于讓人誤認為是一個老頭?!?/p>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七
活動目的:
1、欣賞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3、使學生了解中國結及其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品位、激發(fā)興趣。
課前準備:圖片、樣本、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出示圖片)你見過這些美麗的結嗎?它們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品――中國結。
2、介紹小知識。
(1)、什么是中國結?
二、說一說:
1、播放音樂,欣賞圖片。
2、談欣賞后的感受。
這些中國結有什么含義?你能根據(jù)它們的造型說一說嗎?
三、做一做:
1、四人為一小組,相互幫助,協(xié)作完成。(以基本結為主)。
2、展示作品。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新。
引導思考:在什么地方使用中國結飾品?為與環(huán)境相一致,應如何設計?
四、我的收獲。
我對自己的作品(),因為。
五、活動延伸。
“試一試”:我的得意之作。
中國紅說課稿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中國龍》。本課是人美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十課,本課通過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體會龍的精神。起到了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欲強,有一定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而每周的信息技術課,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繪畫軟件,擁有瀏覽網(wǎng)頁的經(jīng)驗和技能,并能夠根據(jù)教師所給出的關鍵詞比較快速的獲取網(wǎng)絡資源。
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
了解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
利用金山畫王繪圖軟件完成一副龍的作品。
通過收集資料,分析圖片,了解龍各部位的動物原型,從而體會龍的精神。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特點分明的龍的圖片,小組討論,歸納出畫龍的要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做為龍的傳人的民族自豪感,感受龍的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體現(xiàn)。教學重點:
了解龍各部位的動物原型,體會龍的精神。教學難點:
掌握畫龍的要訣,抓住龍的特點大膽造型。
本課是一節(jié)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的繪畫課。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有網(wǎng)絡教室、網(wǎng)絡收索引擎和繪畫軟件。從技術上強化互動性、信息的豐富性使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面的教學輔助功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重教學重難點設計了短片激趣,揭示課題;問題驅(qū)動,初步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學習;創(chuàng)作實踐,深化主題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目標。
通過播放舞龍的視頻,感受龍作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在喜慶、熱烈的氣氛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本課。
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初步了解龍的歷史。進而提出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了網(wǎng)絡資源信息量大,資料充分共享的特點,通過學生收集資料教師整理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出示圖片學生小組討論兩個階段來完成的。
首先學生根據(jù)教師所給出的關鍵詞:龍的組成,利用百度收索引擎中的知道進行第一次的資料收集。
通過學生收集到的資料,了解到對于龍的頭、角、身、鱗、爪這些部位的動物原型說法比較一致,而對眼睛、牙齒、尾巴的動物原型在說法上出現(xiàn)的分歧。
對于問題的出現(xiàn),我指導學生進行了第二次的資料收集:分組查找相應的動物原型的圖片,將查找到的圖片保存到共享文件夾中,(這是學生搜集到的一些圖片),我根據(jù)這些圖片進行選擇制成幻燈片展示,(由于幻燈片數(shù)量較多,在這里我把它縮小后全部展示出來,教學中每一組圖片是一張幻燈片)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小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之后引導學生感受龍的精神,增強學生做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
第二階段:我通過出示兩組特點分明的圖片,使學生清楚的觀察到龍的特征,從而引導學生歸納畫龍要訣:昂首、張口、露齒、瞪眼。
在四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實踐,深化主題中,學生是通過金山畫王繪圖軟件來完成龍的繪畫。
在學生作品的展示中,由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來完成的。
最后通過展示大量的汶川地震后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抗震救災場面、和為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工作人員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龍的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體現(xiàn),深化做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教學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打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使每一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利用網(wǎng)絡收集資料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每一個學生在繪畫活動中根據(jù)自己的繪畫水平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照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個體的發(fā)展。
通過與信息技術整合后,這節(jié)課使學生在學習、觀察、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挖掘?qū)W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zhì)。正因為課程整合有著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更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和探究。謝謝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就到這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44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