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專業(y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6:55:17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專業(yè)18篇)
時間:2023-12-13 16:55:17     小編:影墨

編寫教案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在撰寫教案之前,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和研究,確保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一

談話: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夏大地發(fā)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xiàn)出了千千萬萬的民族英雄。你從影視和閱讀的書籍中,接觸過哪些英雄人物?說出他們的名字(雨來、嘎子、王二小),今天我們來關注這樣一個群體,這就是發(fā)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狼牙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出示本課的生詞,(指名讀齊讀開火車)。

出示本課的四字詞語:

英勇奮戰(zhàn)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驚天動地。

大舉進犯嘰里呱啦墜入深澗紛紛滾落。

分別找男女生來讀詞語,說說在讀時的感覺有什么不同?(讓孩子知道把詞語進行分類并讀出不同的感情,這也是積累詞語的一種好方法。)。

三、學文。

1、讀課題,看老師突出了什么?“壯士”何為壯士?(強壯的男人;英勇無畏的人,及時的給與肯定,表揚鼓勵)。

2、文中的“五壯士”是誰?他們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

指名說:本文寫了五壯士的事?

3、這篇課文較長,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老師仿照《夜鶯的歌聲》那樣做了小標題。

(羅列小標題,指名讀)。

4、在這五部分中,哪些部分寫了英勇作戰(zhàn)?)學生說教師根據(jù)地點的轉移坐標注。

迅速默讀(2——5)小節(jié)。

5、出示第二小節(jié);(齊讀)。

(五位展示的表現(xiàn)一一展示在我們面前,從班長的神態(tài)、副班長的心情、宋學義的動作、兩個小戰(zhàn)士的表情,我們能體會到什么?此時他們心里在想什么?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再來讀一下這一部分,指名讀。)。

過渡:此時引誘敵人上山,掩護任務已經(jīng)完成,但他們卻走上了一條絕路?什么是絕路?

6、從哪里看出是一條絕路?指名說(無路可走了,死路三面都是“懸崖峭壁”一詞中看出)面對這樣的一條路,面對這樣的選擇,面對生與死的選擇,班長表現(xiàn)的義無反顧,從哪個詞中看出來?(斬釘截鐵)出示字條:隨文理解斬釘截鐵。指導讀這一部分“班長斬釘截鐵的說了一聲‘走’!”

戰(zhàn)士們的表現(xiàn)怎樣?(抓住熱血沸騰)來體會。

指導讀這一部分,讀出堅定、從容。

7、過渡:是啊,為了群眾,為了主力,為了最后的勝利,他們義無反顧的走上了這條絕路。當他們走上狼牙山頂峰,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式越來越嚴峻,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負傷彈盡)但他們仍要和敵人做最后的一搏。

出示:班長馬寶玉搶先一步,奪下……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帶著……,向敵人頭上砸去?!娂姖L落山谷?!?/p>

是啊,此時他們的新仇舊恨浮現(xiàn)眼前,有哪些仇恨?指名說(“731”部隊拿中國人當實驗品,“三光”“南京大屠殺”)。

指導朗讀,讀出仇恨氣憤。

小結:孩子們,我們一路跟隨五位戰(zhàn)士從上山到絕路到頂峰,他們奮勇作戰(zhàn)的壯行(板書)讓我們肅然起敬。

8、彈盡糧絕,面對這樣的懸崖峭壁,他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臨行前他們膽怯了嗎?退縮了嗎?我們先來聽一段電影資料的錄音。(放錄音)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呢?我們放聲來讀這一部分(6-9小節(jié))。在這樣的懸崖峭壁上他們沒有投降,選擇了壯烈犧牲。

出示:課文插圖。

觀察他們的表情理解“屹立”“眺望”的意思。從而體會他們跳崖時的從容。

指導讀文。(齊讀、指名讀)。

鏈接:日本武士向五壯士鞠躬的材料。

小結:板書正是因為有了上山、絕路、頂峰與敵人奮勇作戰(zhàn)的壯行,英勇跳崖的壯烈,他們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壯士”

四、總結:

狼牙上五壯士這個故事被千古傳揚,清明又至,沒到想到這個故事,我們依舊心潮澎湃,在這里把一副對聯(lián)送給他們。(出示對聯(lián))齊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二

公元前341年,魏國舉兵攻打韓國。

魏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帥兵前往救韓。魏惠王得知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將龐涓率兵10萬阻擊齊軍??墒牵很姷诌_齊魏邊境時,齊軍早已越過邊境西去。

魏軍猛追齊軍,田忌問孫臏如何對付魏軍。孫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對田忌說:“魏軍速成剽悍,以為我軍怯弱,而我們利用魏軍的輕敵思想,減灶示弱,誘敵追趕,然后伺機伏擊敵人?!碧锛删毦毞Q贊:“好極了!好極了!”便采用了孫臏之計。

根據(jù)預定的作戰(zhàn)方案,兩軍一接觸,齊軍就立即后撒,誘敵深入。龐涓在追趕齊軍的途中,發(fā)現(xiàn)齊軍遺下的灶足夠10萬人吃飯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卻發(fā)現(xiàn)齊軍的灶減去一半,他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趕。

第三天,齊軍的灶只剩下供3萬人用的了,龐涓認為這是齊軍不敢迎戰(zhàn)紛紛逃亡所致。他驕傲地說:“我知道齊軍一向怯弱,你們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經(jīng)超過半數(shù)!”于是,他丟下大軍,率領一支輕裝的騎兵,孤軍深入,不分日夜地窮追齊軍。

孫臏根據(jù)龐涓的行軍速度,判斷魏軍在日落后可到達馬陵道。馬陵道位于兩座大山之間,地勢險要樹林茂密。孫臏讓士兵把樹砍倒,橫七豎八丟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一株,剝去樹皮,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幾個大字。孫臏挑選了一萬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們夜間看到火光就一齊放箭。

一切布置停當,夜幕降臨時龐涓已率部進入馬陵道。因為道路被遍地樹木阻塞,魏軍只得停下來。暮色中,龐涓隱約發(fā)現(xiàn)一株剝皮大樹寫有數(shù)個大字,就命人點起火把,想看個究竟。就在這時,齊軍萬箭齊發(fā)。龐涓自定敗局已定無法挽回,長嘆道:“讓孫臏這小子成全了名聲?!庇谑鞘殖峙鍎ψ载囟馈N很娛ブ鲙?,頓時亂成一團,潰不成軍。齊軍成圣進攻,全殲魏軍,并俘虜了魏太子申。

學習目標:

1.認讀“韓、忌、懦、暮、潰、殲、虜”7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齊軍取勝的原因。

重點:默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生活故事梗概。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古代的軍事謀略在戰(zhàn)斗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以前學過《空城計》這個故事,知道你諸葛亮運用空城計,巧妙地躲過你一場災難。其實,類似運用計謀作戰(zhàn)的故事,在我們中國歷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又是誰巧妙地應用你什么計謀,最終獲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呢?一起來學習吧。

二、檢查交流,檢查字詞。

出示:

韓國、田忌、怯懦、暮色、潰不成軍、全殲、俘虜。

學生認讀,自主學習。強調“韓、殲”韻母是前鼻音,“虜”生母是邊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經(jīng)過(3至6自然段)。

2.默讀看課文,介紹梗概。

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讀課文,知道什么是“減灶示弱”,了解它對戰(zhàn)爭起讀影響。

(2)合作交流。

出示:“魏軍素稱剽悍,以為我軍怯弱,而我們正好利用魏軍的輕敵思想,減灶示弱,誘敵追趕,然后伺機伏擊敵人?!?/p>

分析。

魏軍:素稱剽悍,以為我軍怯弱(驕傲、輕敵)。

我們:利用魏軍的輕敵思想,減灶示弱,誘敵追趕,然后伺機伏擊敵人。

孫臏這句話中,講了幾個條件可以戰(zhàn)勝敵人?那個條件可以不要?(每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減灶示弱”是關鍵條件)。

(3)畫出龐涓都心里活動都句子,說說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都感覺?

(4)用導讀法感悟孫臏地“料事如神”和龐涓地“輕敵傲慢”

師導:龐涓第一次在追趕齊軍地途中,發(fā)現(xiàn)——。

生接:齊軍遺下地灶足夠10萬人吃飯使用,

師導:龐涓心里——。

生讀:不免惴惴不安。

師導:到了第二天,龐涓卻發(fā)現(xiàn)——。

生讀:齊軍地灶減去了一半,

師導:龐涓。

生讀: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趕。

師導:第三天,龐涓高興極了,因為——。

生接:齊軍地灶只剩下供3萬人用的了。

師導:龐涓認為——。

生接:這是齊軍不敢迎戰(zhàn),紛紛逃亡所致。

師導:所以,龐涓驕傲地說——。

生接:萬知道齊軍一向怯懦,你們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經(jīng)超過半數(shù)。

師導:龐涓再也顧不上多想,便——。

生讀:丟下大軍,率領一支輕裝地騎兵,孤軍深入,不分日夜地窮追齊軍。

討論后,教師點撥:

“孫臏根據(jù)龐涓地行軍速度,判斷魏軍在日落后可到達馬陵道。馬陵道位于兩座大山之間,地勢險要,樹林茂密?!?/p>

交代道路戰(zhàn)事地地點(馬陵道)、天時(日落后)、地利(地勢險要,樹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當,夜幕降臨時龐涓已率部進入馬陵道。因為道路不被遍地地樹木阻塞,魏軍只得停下來?!?/p>

孫臏的“運籌帷幄,料事如神”

“魏軍失去主帥,頓時亂成一團,潰不成軍。齊軍乘勝進攻,全殲魏軍,并俘虜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馬陵之戰(zhàn)”的最后結果,進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韓戰(zhàn)爭”,所起地決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覺得孫臏和龐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復述課文。

2.拓展延伸:找“孫臏和龐涓”地故事讀讀。

板書。

孫臏減灶示弱----------勝。

智取。

龐涓驕傲輕敵---------敗。

馬陵之戰(zhàn)具體經(jīng)過。

根據(jù)《竹書紀年》的記載,“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師及鄭孔夜戰(zhàn)于梁、赫,鄭師敗逋。”魏國派遣襄疵攻打韓國汝南的梁、赫,韓國派將軍孔夜應戰(zhàn),韓國戰(zhàn)敗,后求救于齊,于是就有了司馬遷筆下,齊國在韓國五戰(zhàn)全敗后才出兵救援的記載?!稇?zhàn)國策》中也有《南梁之難》一篇描述此役。

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后稱梁縣,今屬汝州。韓魏兩國在此暴發(fā)激戰(zhàn),雙方統(tǒng)帥是孔夜和襄疵,并非《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所說,是龐涓領兵攻打韓國。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允諾,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zhàn)皆敗,只好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抓住魏、韓皆疲的時機,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率領齊軍直趨大梁。孫臏在齊軍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戰(zhàn)時那樣:充任軍師,居中調度。

但根據(jù)《戰(zhàn)國策南梁之難》記載,韓國并非得到齊國允諾才主動出擊五次戰(zhàn)敗,而是齊國暫時坐山觀虎斗,等到韓國五次戰(zhàn)敗后才出兵救援。獻計者也是張丐,并非孫臏或田忌。魏國自己的史書《竹書紀年》中,也沒有記載孫臏、田忌和龐涓參與了此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雙方的統(tǒng)帥是魏太子申和田盼。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于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其含義不言而喻:好好教訓一下齊國,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搗亂。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后,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魏國兵力沒有記載)。

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孫臏針對魏兵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在認真研究了戰(zhàn)場地形條件之后,定下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zhàn)方針,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馬陵利用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兩側,規(guī)定到夜里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并讓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字樣。

龐涓在接連3天追下來以后,見齊軍退卻避戰(zhàn)而又天天減灶,武斷地認定齊軍斗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于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見剝皮的樹干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fā),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5]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xù)大破魏軍,并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三

教學要求:

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軍、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學習根據(jù)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詳有略的寫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斬釘截鐵”“堅強不屈”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學習有詳有略的寫法。

教學構想: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講讀一、二段。

學習過程:

一、引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誰聽過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他們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本文的意思。

1、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讀懂?

3、畫出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句子。

三、集體討論交流。

1、你讀懂了什么?質疑問難。

2、交流分段的情況。

四、學習課文。

3、五位壯士到此就已經(jīng)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什么要再入絕峰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思考,并劃出來。

(1)讀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讀。

(2)再入絕峰意味著什么?班長馬寶玉是怎樣做這個決定的?其他四位戰(zhàn)士是怎樣做的?劃出重點詞語:(斬釘截鐵,熱血沸騰。)。

(3)這兩個短語你是怎么理解的?說明什么?(說明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消滅敵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獻身的決定,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4、學習第四、五段,

(2)劃出他們跳崖時的動作。從他們的動作你體會到了什么?(毫不猶豫,個人生死完全拋到了九霄云外。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令人嘆服。)。

(3)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的深刻含義。(五壯士是中國人民的代表,歌頌了五壯士在保衛(wèi)祖國的偉大斗爭中,英勇戰(zhàn)斗,堅強不屈的崇高品質和英雄主義精神。)。

五、總結全文.課文記敘了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頌了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祖國解放,民族解放壯烈獻身的崇高精神。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本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1狼牙山五壯士。

接受任務。

堅貞不屈誘敵上山,痛殲敵人。

英勇頑強引上絕路氣壯山河。

頂峰殲敵。

英勇跳崖。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講讀課文,課后練習.歸納中心.學習寫法。

學習過程:。

一、復習。

指名讀一.二段,說說這兩段的主要內容。

二、讀懂課文,講讀第三段。

2、討論:

(1)理解“懸崖絕壁”、“絕路”.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指名分別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向頂峰攀登的過程中五壯士是怎樣痛擊敵人的?

2、討論:

(1)第四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2)在狼牙山頂峰,五壯士是怎樣殺敵的?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3)班長馬寶玉為什么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

(4)“石頭像雹子一樣”說明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講讀第五段。

1、指名讀第五段。思考:五壯士最后是怎樣英勇跳崖的?

2、討論:

(1)“屹立”是什么意思?“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一句,突出了他們的什么形象?

(2)“眺望”和“望望”兩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心思想。

2、指名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

五、引導體會課文的詳略。

1、思考問題:課文哪幾段寫得比較詳細,哪幾段寫得比較簡略,為什么這樣寫?

2、小組討論。第二、四、五段寫得詳細,抓住五壯士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做了具體的描寫,突出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作業(yè)設計: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預習22課。

板書設計:

21狼牙山五壯士。

詳寫。

二、誘敵上山(抓住人物動作神態(tài))。

四、頂峰殲敵。(子彈打完打石頭拉最后一顆手榴彈)。

五、英勇跳崖。屹立、縱身、口號(詳)。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zhàn)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2、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yǎng)。

3、德育目標;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法。

教學媒體:

課件、網(wǎng)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自主學習第四段“頂峰殲敵”)。

1、指名朗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

2、用成語匯報在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五壯士形象。

3、概括學法:初讀想象畫面。

4、“頂峰殲敵”的影片回顧,激發(fā)感情。

(1)放影片。

(2)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讀,找出你最感動的語句,好好地品讀體會,并作好筆注。

6、匯報:把你覺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朗讀的體會。

7、概括學法:品讀體會感情。

8、表演讀。

9、小結學法: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找—品)。

三、運用學法,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據(jù)學法分組合作學習。

(1)分小組自讀第五段。

(2)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匯報。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顧。

4、結合課文分組合作探究。

(1)找: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悲壯?

(2)品:反復讀,體味這些語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

5、檢查合作學習情況,反復品讀。

6、小結: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所以課文結尾說()。

7、比賽讀。

8、配樂讀。

9、積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記下這一段。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文。

2、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情感升華,課堂延伸。

提供網(wǎng)址,豐富課外知識。

六、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布置些什么作業(y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五

1.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4.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一)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二)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搜集關于朱自清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一)揭示課題,理解“匆匆”。

復習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課題,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學生匯報收集資料,教師介紹作家。

二、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

2.劃出中心句。

(二)反饋檢查:

1.學習生詞,指導書寫。

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頭涔涔淚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應的表達方法。

三、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一)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二)根據(jù)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重點品讀以下內容:

(1)引導學生匯報感受。

(2)學生個性化朗讀。

(3)改成小詩,感受課文語言的美。

改成的小詩:

燕子去了,

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

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

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吧: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

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4)誦讀積累語言。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品讀“八千多日子”的無聲無息,體會作者比喻運用的巧妙。

(2)教師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于1922年3月,當時作者已經(jīng)24歲?!拔逅摹边\動時,朱自清為光明和新時代的到來而歡呼?!拔逅摹备叱边^后,由于舊的東西沒有摧跨,新的社會藍圖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為國家作出貢獻,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沒有目標,于是陷入了思想苦悶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猶豫、徘徊中,眼看寶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感人的散文。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呢?邊讀邊想,感觸深的地方,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1)學生匯報。

相關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2)學習表達方法。

引導從“伶伶俐俐”、“過去”、“跨過”、“飛去”、“溜走”、“閃過”等詞語中體會時光來去輕悄匆忙,在稍縱即逝間就過去了,速度越來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

引導從“洗手”、“吃飯”、“凝然”、“躺在床上”、“嘆息”體會朱自清日子的流逝,來去匆匆。

(4)仿說。

引導學生聯(lián)想時光還會怎么樣匆匆流逝,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仿說。

課件:

———————的時候,日子從————————;。

————————的時候,日子從——————————;。

————————的時候,日子從——————————;。

(5)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用導讀引導學生反復體會,體會情感,提升朗讀。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這部分教學活動主要圍繞指導學生感受“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紹幫助學生孕育情感,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運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讀,自主發(fā)現(xiàn),發(fā)揮想象,讀寫結合等方法學習和體會。這樣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走進文本,觸摸文本,與文本,與作者對話,而對話的中心是每個學生。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真切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還能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四、小結,布置作業(yè)。

(一)教師以詩意語言總結延伸。

(二)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五、板書設計。

匆匆。

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

第二課時。

一、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一)感受對生命的追問:精讀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3.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相關資料:

朱自清,現(xiàn)代作家和學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于18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1923年發(fā)表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從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創(chuàng)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二、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三、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一)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二)出示漢樂府民歌的《長歌行》,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三)小練筆:寫讀后感受。

表達我的小計劃。

本次書面表達是讓學生自己制訂計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培養(yǎng)學生自己策劃的能力,初步學會寫計劃。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六

1.結合課文和運用字詞典等工具書,自學本課“仲”等10個會認或會寫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厲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來覆去”等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張。

3.能給課文中的小故事試著加小標題,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論。

4.能復述課文其中的一或兩個小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點詞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張。

三、教學準備。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論、相關圖片與資料。

四、教學方法。

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設計。

(一)激疑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并齊讀課后“閱讀鏈接”。

3.不錯,這些話就是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來了解一下他吧。

4.板書課題并齊讀:21孔子。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全文,教師提醒讀準生字音,看清字形劃出不懂的字詞并結合上下文、工具書來理解;對確實不理解的字詞,可與同學小聲討論。

2.檢查閱讀情況。

(1)指名學生依次朗讀各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點朗讀情況,注意正音。

(2)你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的?共同解決,教師釋疑。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導入:我們掃除了基本的閱讀障礙,下面就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春秋時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本文講了關于孔子的幾個小故事。

(四)逐段學習,感悟理解。

1.齊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匯報、評議。

(3)小結:這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概況及其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結合課文插圖中的孔子像,指導學生用稱贊的語氣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導入: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偉大”之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們帶著以下思考題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題,學生自讀,并劃出相關語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論語》的重要價值是什么?這部書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討論以上問題,教師適時點撥、釋疑。

(4)小結段意:這自然段主要講《論語》的由來及其重要價值和核心思想。

(5)誰愿意用合適的語氣來朗讀這一自然段?

3.繼續(xù)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導入:《論語》既然是記錄孔子“平時言行”的著作,那么這部書告訴了我們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請大家齊讀第三自然段。

(2)討論以下問題: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張?這個主張可以用哪句話來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的?

(3)共同小結段意。

a、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b、小結段意:寫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為人處世主張。

c、能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來概括嗎?

(4)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5)小結學法: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小結段意——加小標題——感情朗讀。

4.按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學生按上述學習課文的方法自學。

(2)解決以下問題并討論匯報:

關于第四自然段:

a、你認為孔子為什么“非常厭惡這個‘盜’字”?說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質?

b、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盜”字的,能說說嗎?

c、你給這一自然段加的小標題是什么?

關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jié)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這句話的?說說看。

b、孔子為什么會發(fā)出“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啊!”這樣的感慨?

c、“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實,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們依靠自己的內心,以為內心的判斷一定正確,但內心不一定可靠?!蹦阌羞^孔子說的這種事例嗎?說說看。

d、這個小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給它加個合適的小標題。

關于第八自然段:

a、哪個詞最能說明晚年的孔子的讀書情況?

b、比對孔子,今天的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五)品讀感悟,延伸拓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文的哪個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3.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說過的給人以啟迪的話?

(六)總結全文,加深印象。

1.總結全文。

2.作業(yè):將你所知道的關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講給你最好的朋友聽。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zhàn)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2、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yǎng)。

3、德育目標;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法。

教學媒體:

課件、網(wǎng)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自主學習第四段“頂峰殲敵”)。

1、指名朗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

2、用成語匯報在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五壯士形象。

3、概括學法:初讀想象畫面。

4、“頂峰殲敵”的影片回顧,激發(fā)感情。

(1)放影片。

(2)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讀,找出你最感動的語句,好好地品讀體會,并作好筆注。

6、匯報:把你覺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朗讀的體會。

7、概括學法:品讀體會感情。

8、表演讀。

9、小結學法: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找—品)。

三、運用學法,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據(jù)學法分組合作學習。

(1)分小組自讀第五段。

(2)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匯報。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顧。

4、結合課文分組合作探究。

(1)找: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悲壯?

(2)品:反復讀,體味這些語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

5、檢查合作學習情況,反復品讀。

6、小結: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所以課文結尾說()。

7、比賽讀。

8、配樂讀。

9、積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記下這一段。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文。

2、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情感升華,課堂延伸。

提供網(wǎng)址,豐富課外知識。

六、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布置些什么作業(yè)?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八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青霉素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及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弗萊明熱愛科學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3.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談話激情 揭示課題

(出示居里夫人、牛頓等學生已經(jīng)了解的科學家的圖片,簡單議論后出示弗萊明的圖片,告訴學生他也是一位值得世人為之驕傲的人物,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說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板書:弗萊明、認真、嚴謹)

2.默讀課文,哪些自然段寫青霉素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

(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為今后的獨立閱讀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 讀中感悟

1.小組合作讀文。你認為哪些語句能體現(xiàn)弗萊明認真鉆研的精神,畫出來,讀一讀。(板書:重做試驗、馬上試驗、動物實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師生共同評議。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3.借助書中插圖和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感受弗萊明那種熱愛科學的精神,然后說一說。

(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4.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療哪些疾病?(課前搜集的資料)

5.你此時最想對弗萊明說些什么?(板書:偉大)

6.多媒體出示:

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

———郭沫若(中國)

指名讀郭沫若的名言。

7.再讀課文,加深感受。

四、拓展延伸 豐富知識

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科學家的故事,交流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板書設計:

重做試驗

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 馬上試驗 認真嚴謹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九

教學重點: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氣息與美麗。初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之美。

開學伊始,即帶領學生走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利用清晨與黃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體會自然的神奇,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1、 對于“課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處?

2、 大自然又怎會成為綠色的課本呢?

1、 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美。

2、 學生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新詞。

3、 同桌交流,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4、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讀后說說這一節(jié)講了什么?

5、

1、 細讀文章,

2、 說說這綠色的課本中有些什么?用筆在文中劃出來。

3、 有感情地讀讀這些詞,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再讀課文,找找文章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這課本呢?

教學重點:品味賞析,感悟詩情。

1、 說說學了課文,你知道這大自然的課本里有些什么?

1、 黷讀課文,找找詩中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大自然的課本。

2、 引導學生體會:“去呼吸”、“去發(fā)現(xiàn)”、“去描繪”、“請聽一聽”、“攀登吧”、“前進吧”等詞中所飽含的深情。

3、 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自己曾呼吸、發(fā)現(xiàn)、描繪、傾聽等接觸大自然的事例與感受。

4、 學習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從“敞開”一詞,感受祖國的絢麗多彩。反復朗讀這兩節(jié),體會詩的內涵。

5、 體會開頭與結尾反復的作用。

1、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誦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朗讀。

3、 全班朗讀交流,先指名讀,再評析指導,讀出詩的明快、豪情萬丈、舒緩,讀出詩的內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齊讀。

a:完成練習冊。預習下文。背誦這首詩。

b:選擇校園一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寫下觀察日記。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但是,有一個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后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jié)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隙鹚焱猩碛谠?,是為蟾蜍?!辨隙鹱兂砂]蛤?。ū唤凶髟戮┖?,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p>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墒怯钟辛硪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領略鏡泊湖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鏡泊湖的奇觀以及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三)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學習課文第1段,弄清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及其有關的傳說。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鏡泊湖的形成及有關傳說。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fā)談話。

我們祖國不僅有遼闊美麗的大草原,而且有許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鏡泊湖是位于我國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的一個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們就隨作者到鏡泊湖去游覽一番?!捌嬗^”是什么意思?(題目中的“奇觀”是指雄偉美麗而又少見的景象。)。

(二)聽錄音,邊聽邊想:

鏡泊湖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觀?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消災弭禍:消除災禍。弭同“彌”,止息的意思。忌妒:這里指因為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好東西而心懷怨恨。熾熱:極熱,熾,是火旺的意思。繽紛:種類很多,五顏六色。綺麗:形容風景鮮艷美麗。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看不過來。勝,能夠承受。不勝,接受不完的意思。聳峙:高高的直立。斛:過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蔥蔥:形容森林蒼翠茂盛。欣欣向榮:形容林木繁密,生機勃勃。)。

(四)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可以先讓學生置疑。)。

(五)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講鏡泊湖的形成和傳說。第2段〈第3自然段〉:從整體上描寫鏡泊湖景色的特點——“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第3段〈第4自然段〉:重點描寫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點描寫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觀。)。

(六)指四名同學分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鏡泊湖在什么地方?課文主要講了鏡泊湖哪些主要景點?讀后讓學生回答。

(鏡泊湖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課文主要寫了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個主要景點。)。

(七)學習課文第1段。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第1段。

2.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學生提后給予解答。(可先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然后老師再給予補充糾正。)。

3.讓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復述課文中的傳說故事。

4.說說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

(八)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復習詞語:

消災弭禍天廷忌妒索取爭執(zhí)熾熱阻塞綺麗別墅點綴。

一望無際繽紛聳峙奇幻俯視黝黑美不勝收郁郁蔥蔥欣欣向榮。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2、3、4段。

(二)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處景點的具體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景點的特征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描寫的。

(三)體會文中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第1段課文,并說說第1段所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說出這段話的段式待點是什么?

(總——分段式。先總說鏡泊湖景色的特點是“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然后再具體展開說明它怎樣“自然樸實”,又怎樣“綺麗多變”。)。

3.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是“自然樸實”的?讀出有關語句。

4.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綺麗多變”的?讀出有關語句。

6.仿照這段話,自己組織語言說一段話。(要求運用:“……除了……沒有…………只有……然而……”這些詞語。)。

小結:課文第2段,作者是從整體上向我們描述了鏡泊湖景色的特點即: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

7.齊讀第2段。

(三)學習第3段課文。

1.學生自學第3段課文。邊讀邊思考:

(1)吊水樓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3)“千軍萬馬”、“聲聞數(shù)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4)在冬季氣溫低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時,吊水樓瀑布結冰嗎?為什么?

2.分小組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

(在學生自學后,分組討論,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言。)。

小結:課文第3段,作者重點介紹了鏡泊湖的景點: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景象。由于瀑布流水處在劇烈的運動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下也從不結冰,這是動態(tài)的描寫,與第2段的靜態(tài)描寫形成鮮明的對照。

3.齊讀課文第3段。

(四)學習課文第4段。

1.學生自學課文第4段。邊讀邊思考:

(1)地下森林為什么要說“所謂地下森林”?

(2)為什么能在這里長起郁郁蔥蔥的森林?

(3)什么叫“俯視”?游客們爬上火山口的頂部俯視時感覺怎樣?

(4)為什么地下森林的樹木會“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2.自學后,分小組討論、交流。

小結: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陽光照射,鏡泊湖這里的地下森林長得郁郁蔥蔥,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3.指名讀第4段課文。

(五)朗讀課文。

(六)鏡泊湖的景色有靜有動,舉例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

(七)總結(略)。

(八)作業(yè)。

1.復習課后練習第1題。

2.填空。

(1)除了鏡泊山莊有一些()別墅外,這里沒有多少人工的點綴,只有()山巖,()的湖水,()的花樹,()林海。

(2)本來清澈的湖水靜靜地()著,一到陡崖,突然下(),頓時()萬斛珍珠,()起千朵銀花,水霧(),勢如千軍萬馬,聲聞數(shù)里,同幽靜的鏡泊湖形成鮮明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帮L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xiàn)既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xiàn)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xiàn),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shù)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三

1、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對老呂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的精神產(chǎn)生敬佩之情。

2、運用比較的方法感悟文中三次描寫“清晰的腳印”的含義,學習反復的寫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讀書感悟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思想品質。

理解文中三次描寫“清晰的腳印”的含義。

1、通過變換相應的標點符號,改變人物說話的語氣,從而使得學生體會出老呂雖是一個在朝鮮戰(zhàn)場負過重傷的功臣,可他并沒有當成一回事、沒有炫耀。(淡泊名利)。

2、通過人物一問一答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語氣,突顯出老呂絲毫不覺得自己曾經(jīng)為祖國人民、為朝鮮人民幾乎獻出生命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來,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

3、通過老呂先后兩次話語語氣的對比,進一步體會出老呂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

4、文中先后三次出現(xiàn)“清晰的腳印”,通過體會它們的不同含義,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呂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精神。

5、本課與《在炮兵陣地上》同為寫人的文章,在刻畫人物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借此,進一步體會在刻畫人物時不僅可以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同時可以通過心理活動描寫等內容,展現(xiàn)人物的品質,以及一篇寫人的文章不僅可以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例來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思想品質,而且可以運用對話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思想品質。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深山風雪路》。

2、在這條深山風雪路上,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書:老呂清晰的腳印。

3、明確:文章先后三次出現(xiàn)“清晰的腳印”

4、出示:

“這山間小道上的腳印啊,是這樣的默默無聞,然而又是這樣的放著光彩!”

問:為什么說這山間小道上的腳印放著光彩?

5、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走進這條深山風雪路,感受那一串串清晰的腳??!

請同學們自由閱讀文中三次描寫“清晰的腳印”的內容,把你感受最深的內容深入地讀一讀,談談你的體會。

(一)重點引導感悟“談傷疤”部分,體會老呂不計個人得失的品質。

(1)指名讀11—16自然段,之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其他同學評讀也可以談出或讀出自己的體會。

(2)出示:

“脖子?噢!炮彈皮碰的。”老呂平靜地說。

此處的“?”表明什么?(想不起來了)。

重點感悟“炮彈皮碰的?!蹦愀惺艿搅耸裁矗?/p>

從“平靜”一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沒有放在心上、不當回事)。

(3)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a、“脖子?噢!炮彈皮碰的?!崩蠀纹届o地說。

b、“脖子!噢!炮彈皮碰的!”老呂激動地說。

(4)比較:“我好奇地問”“老呂平靜地說”

“我”好奇,是因為老呂脖子上的深深的傷疤的來歷讓我奇怪,他一定又很危險的經(jīng)歷吧!

老呂平靜是他絲毫不覺得自己曾經(jīng)為祖國人民、為朝鮮人民幾乎獻出生命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來,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

(5)齊讀這句話?!安弊??噢!炮彈皮碰的?!崩蠀纹届o地說。

師:對于這樣一位談起自己的輝煌過去卻如此平靜的戰(zhàn)斗英雄,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齊讀(我的心理活動):

出示:

我心中一動。想到那炮火連天、冰天雪地的朝鮮戰(zhàn)場上也曾留下老呂清晰的腳印,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板書:不居功自傲。

過渡:文中的我和老呂在這深山風雪路上巧遇,通過談起老呂脖子上的傷疤,使我了解到老。

(二)圍繞談工作,體會老呂是一個熱愛工作、默默奉獻的人。

1、出示:

他告訴我,走這條郵路送信,已經(jīng)25年了。我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從鄉(xiāng)郵政所到冷風口,一天來回50多里,25年,30多萬里路,繞地球約四周。

(1)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數(shù)字說明,體會到時間長、路途遠。

(2)提問:這是一條怎樣的路?如果你走在這樣的深山風雪路上,你有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文章的第1、2自然段。

(3)指名讀,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到那深山風雪路上。

在這樣的山間小道上(齊讀這驚人的數(shù)字):一天來回50多里,25年,30多萬里路,繞地球約四周。

2、引導感悟“談?chuàng)Q工作”部分,體會老呂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品質。

師:現(xiàn)在欽佩老呂的我,后來更被他深深的感動了。來讀讀換工作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出示:第19自然段。

“那……怎么行!”老呂一著急,說話也有些結巴了,“這兩年雖說來了些新人,可還是不夠用,我要不跑,不是還得占人嗎?再說我也走慣了這條路!”

(1)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呂的語言,談談自己的體會。

(2)老呂為什么急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任勞任怨、無私奉獻)。

(3)輕聲自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4)師:回想談傷疤時老呂的語氣,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

a、“脖子?噢!炮彈皮碰的?!崩蠀纹届o地說。

b、“那……怎么行!”老呂一著急,說話也有些結巴了。

指名兩位同學對讀。(通過老呂兩段話語氣語調的對比進一步體會出老呂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

男女生對讀。,通過同學們有語氣地朗讀,讓我們體會出老呂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無私奉獻。

(5)師:在抓人物語言時,還要體會說話人的語氣語調,來體會人物的品質。

總結:我們從文中對老呂神態(tài)及語言細致入微的刻畫中,可以了解到老呂做郵遞員工作時間之長,行程之遠以及他對工作的熱愛,表現(xiàn)了他火一般的熱情。

過渡:說話間,到了分手的地方,在呼嘯的寒風中、在迷茫的雪霧里、在險峻的小路上,老呂繼續(xù)艱難地前行,小路上又出現(xiàn)(齊說):一串清晰的腳印。

(三)體會三次“清晰的腳印”的含義。

老呂這一串串的腳印,不僅僅印在險峻的小路上,戰(zhàn)火紛飛、冰天雪地的朝鮮戰(zhàn)場上,同時也印在了同學們的腦海中,請同學們將文章中三次描寫“清晰的腳印”的相關語句讀一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出示:

第一次:“不遠的岔道上有一串清晰的腳印,腳印沿著險峻的小道,向前、向上,消失在半山腰的雪霧之中?!?/p>

第二次:“我心中一動,想到那炮火連天、冰天雪地的朝鮮戰(zhàn)場上也曾留下老呂清晰的腳印,我不由得肅然起敬?!?/p>

第三次:“他哈哈笑著,朝我擺擺手。于是,去冷風口的小路上,又出現(xiàn)了一串清晰的腳印?!?/p>

1、三次出現(xiàn)是不是重復了呢?請你讀一讀,體會一下每次出現(xiàn)各有怎樣的不同含義。小組討論。(出示表格)。

次數(shù)不同點。

第一次表現(xiàn)老呂工作環(huán)境的艱險。

第二次表現(xiàn)老呂是一個不居功自傲的人。

第三次表現(xiàn)老呂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

2、教師總結反復的寫法:同樣的語句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又能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這樣的描寫叫做反復。

“清新的腳印”三次出現(xiàn),讓我們一次比一次加深了對老呂的了解。

(四)體會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出示:為什么說這山間小道上的腳印默默無聞又放著光彩?

3、這一自然段描寫了我的內心感受,也是為了襯托老呂的品質。

(這是老呂留下的一串串腳印,一個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朝鮮戰(zhàn)場的英雄,在這深山風雪路上一天來回50多里,25年,行走30多萬里路,是老呂愛崗敬業(yè)、默默奉獻的精神放著光彩。)。

這兩篇課文同為寫人的文章,在刻畫人物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一,在刻畫人物的方法上:

《在炮兵陣地上》:通過描寫彭總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深山風雪路》:運用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等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第二、寫作內容上:

《在炮兵陣地上》:通過記敘一件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

《深山風雪路》:主要是通過寫兩個不很熟悉的人一路談話,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

第三、文章結構:

《在炮兵陣地上》: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

《深山風雪路》:以老呂“清晰的腳印”為線索來結構全篇的。

總結:

由此看來:1、我們在練習寫人的文章時,不僅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同時可以通過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從而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思想品質。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們了解到,一篇寫人的文章不僅可以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例來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思想品質,而且可以運用對話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思想品質。

板書設計。

深山風雪路。

老呂。

不居功自傲。

清晰的腳印放光彩。

無私奉獻。

作業(yè)布置:

1、說說老呂是一個怎樣的人?

2、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體會出老呂這些品質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四

1認識10個生字,學寫7個生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影子的有趣,激發(fā)好奇心。

第一課時。

猜謎語: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體烏黑頭。燈前月下伴你走,卻是啞巴不開口。(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陰天里沒他。)。

你能用一筆畫出你的影子嗎?你能用“影子”說一句話嗎?(多請幾位學生上講臺畫,同時多請幾位學生來說,大家邊聽邊看。)。

從你們的發(fā)言中我聽出來了,影子是你們的好朋友;從你們的圖畫中我還看出來了,影子是個變來變去的小調皮,是吧?那誰最能干,會寫“影子”這個詞語?(抽生上臺寫出課題的后部分“影子”)。

板書課題的前部分“我的”,生齊讀課題“我的影子”

1獨立試讀。

先在生字表里自學生字,讀準字音,再小聲地讀一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打上點。

2小組教讀。

把你不認識的字在四人小組里提出來,請其他小朋友幫助你學會,如果有全組都不認識的字,就請字典老師來幫忙。

3自由練讀。

小聲地讀一讀課文,遇到還沒認熟的字,就把它組成的詞語反復多讀幾次,再接著往下讀。

4同桌輪讀。

同桌輪流讀全文(a生讀第一段,b生讀第二段……)讀的同學要認真讀準字音,盡量讀通順;聽的同學要仔細聽,如果他都讀對了就要送五星(同桌在他的書上課題旁邊畫一顆五星),如果出了錯就要幫幫他。

同桌幫助你讀準了幾個字?用你的小手(做手勢)告訴老師。提醒一下,你有沒有道謝喔?其他同學一定是得到了五星吧,那你就大聲地夸夸自己吧!(學生豎起大拇指說:棒,棒,我真棒?。?。

你覺得同桌讀哪個自然段特別棒,愿意推薦他當小老師,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嗎?(開始學生推薦時可只說:我推薦我的同桌xx讀第x自然段,后來可逐步引導學生說出推薦理由。)。

聽小老師開火車讀全文。

你想評選誰當今天的朗讀明星?為什么?(引導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朗讀,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

老師向朗讀明星贈送五星。

6自主選讀。

你也想當朗讀明星嗎?那你就站起來大聲地讀一讀吧,可以讀全文,也可以只選你最喜歡的自然段。

全班齊讀課題,自愿起立讀課文。

和影子朋友一起玩,開心嗎?是呀,小作者在路燈下和影子朋友玩得可真開心!他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還向影子朋友提了個什么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閱讀感受。教師針對學生閱讀反饋調整第二課時講讀課中的重難點。)。

那你打算怎樣和影子交朋友,去尋找你的發(fā)現(xiàn)和問題呢?(玩游戲、做實驗、查資料、請教大人、畫畫……)。

好!咱們明天再來交流,你們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你們心中的問題。

1自主識字。

小朋友們讀課文真棒,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想單獨跑出來,看看你們是不是都把他們的名字記清楚了。他們就在你們的生字卡里,快把他們請出來,擺一擺,讀一讀。(使用配套的學生識字卡片自主識字)。

2舉字卡游戲。

a生當考官,提問:“影”字在哪里?b生在講臺上舉字卡,其余學生在座位上舉字卡,回答:“影”字在這里。(同學們舉了字卡后要對照b生舉的字卡,檢查自己舉對了沒有。)。

3猜字游戲。

(剛才b生舉字卡時可順便將字卡貼在黑板上,為此游戲做準備。)c生上臺蒙住眼睛,d生上臺選中一個生字,問大家:看清楚了嗎?大家回答:看清楚了!快來猜一猜!c生指著生字問大家:是不是x?猜對了,大家就說:對,對,對,并把生字讀三遍。猜錯了,大家就說:不是x!繼續(xù)猜!

4開火車。

師: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生:往這兒開!往這兒開!

開單軌火車時,先讀字音再組詞;開雙軌火車時,只讀字音。

1識記字形。

出示生字:遠、迷。

冬冬有一把金鑰匙,是幫助我們記生字的金鑰匙,想得到它就趕快到書上34頁去找一找。(學生自讀金鑰匙)。

你能用冬冬教“護”字的方法來教一教“遠”和“迷”嗎?

你知道嗎?教“影”字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或者問:剛才哪個同學教“影”字時,和冬冬用的`是同樣的方法?)。

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

2指導書寫。

學生讀帖,觀察重點筆畫在田字格里的擺放。

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相機范寫“影”。(學生用雙手比劃一下“景”字各部分的寬窄)。

學生寫生字:影、遠、迷。

同桌互評。

1識字游戲。

師:生字寶寶出來啦?。◣熧N生字卡片)。

生:藍天藍,白云白,生字寶寶出來玩?。ù颂帉υ捠抢脤W生熟悉且喜愛的《天線寶寶》中的常用兒歌改編而成)。

學生上臺取下生字卡片,讀字組詞,領讀全班。

2組內檢測。

今天由每組的2號同學當組長,檢查本組識字情況:(1)出示生字卡片,組員輪讀。(2)組織同學幫助有困難的組員糾正發(fā)音或識記字形。(3)向全對的同學贈送五星,即在書上生字表旁畫五星。(4)輪讀中出錯最多的同學,將獲得一次單獨檢測的機會,即由他一人來認讀所有生字卡片,如果全對,也將獲得一顆五星。

3字詞句連讀。

出示課件:(分男女生齊讀)。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我”在路燈下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影子,和影子朋友一起玩,“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今天我們一段一段地細讀課文,一起來欣賞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

1第一自然段。

同桌合作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演一演“我和影子”,看哪對同桌配合得最默契。

請同桌上臺表演。(除了揮手、蹦跳外,注意拓展新的動作。)。

抽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評價。(通過學生的聽與評,體會讀好“忽然”,讀出我的驚喜,后幾句話讀出影子的活潑、機靈。)。

學生練讀,齊讀。

2第二自然段。

邊看插圖,邊聽范讀第二自然段。

看插圖(1):文中哪句話在寫?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看插圖(2):文中哪句話在寫?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指導朗讀時,注意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讀出影子的神秘、有趣。

學生齊讀。

“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仔細對照插圖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

3第三自然段。

抽讀第三自然段,學生評價。(讀出影子的調皮、可愛)。

學生自讀、齊讀。

“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同桌合作:用“前、后、左、右”創(chuàng)編拍手兒歌“影子影子,捉迷藏。燈在x,影子在x。……”

請同桌上臺表演拍手兒歌,帶領全班做。

4第四自然段。

抽讀第四自然段,學生評價。(讀出對影子的好奇、探索)。

學生齊讀。

昨天你用什么方式和影子交上了朋友?你有了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疑問?(交流游戲和實驗內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心中的疑問,搜集到的相關科普知識、謎語、詩歌等。)。

在生活中,除了奇妙的影子以外,還有哪些現(xiàn)象也讓你很好奇呢?

生活的世界豐富多彩,愿你們多多去看,多多去想。做一個有好奇心的人,不但充滿樂趣,而且呀,說不定你還會成為小發(fā)明家呢!

出示生字:主、離、越、捉。

你覺得哪個字難寫,需要大家來幫助你?由學生選出需要重點指導的字:離、越。

先猜猜它們的筆順,再看課件檢查自己猜對了沒有。

自己練習書空,注意筆順。數(shù)筆畫。

學生讀帖,指導在田字格中寫“離”“越”

自學“主”“捉”,練習書寫。

寫完后交流:

(1)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字,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你覺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給大家說說你的經(jīng)驗,讓大家也學學。

從課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再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交流最喜歡的句子時,可自己讀給全班聽,也可邀請人一起讀。根據(jù)學生讀到的句子,相機做句式練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也……”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五

1、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兩句話的含義,明確做人的道理。

2、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實物投影。

1、猜謎語。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回憶一下,作者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書:種收吃議。

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議花生這一部分。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議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讀,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少字,不唱讀。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議花生的?

2、你喜歡誰的議論?為什么?

相機引導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p>

父親把誰和誰聯(lián)系起來了?為什么要我們像花生?

為什么說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要外表美?

你從父親的話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應該怎樣做?

作者懂得了父親的話沒有?他是怎么說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理解“有用”對誰有用?

“講體面”“只講體面”怎樣理解?體面要不要講?

你見沒見過只講體面的人?

c:父親讓我們做什么樣的人?在正確答案后劃“?”。

(1)雖然外表好看,可是沒有實用。()。

(2)雖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沒有用。()。

在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人?舉例。

這篇課文借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事物能給我們啟迪,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誰能舉這樣的例子?

3、小組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4、找一組同學匯報朗讀。

1、本課按敘述的順序依次寫了種、收、吃、議,為什么把“議花生”做為重點?

2、次要內容可不可以不寫?

今后在寫作文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

2、誰愿意毛遂自薦?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喜歡的段落。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六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回歸時的情景等.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日子嗎?19xx年7月1 h.對,就是香港回到祖^***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

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默讀詩歌,想想每節(jié)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讀第1節(jié),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激動無比的.)讀出這種情感.

讀第2、3節(jié),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jié).(自豪、激動、喜悅.)

讀第4節(jié),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

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xiàn)在.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七

生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質疑)。

二、新課。

1、師: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讓我們好好讀課文,從字里行間去體會。

老師要交給同學們兩個任務,愿意接受嗎?(將原來的自學提示改為交任務,學生興趣更濃厚,課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師:任務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勾出生字詞,難讀的多讀幾遍。

任務二: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生自學,師巡視。

2、檢查自學:

學生紛紛舉起手。

師:看來很多同學都完成了任務,老師檢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樣?

(屏顯生字詞。)抽生認讀。(生把倚靠讀成了依靠,生一片嘩然。)。

師示意暫停,說:同學們心里都很著急,你能再讀一次嗎?

這一次,生讀對了,生一片掌聲。

師:請評價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開始讀錯了一個詞。

生:聲音有點小。

生:要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

師點頭:說得真好!你來試試!

生:他敢站起來讀說明他很大膽,而且讀對了大多數(shù)詞語,很不錯!

生:他把"晶瑩"讀準了,真了不起!

師:是啊,同學們,先指出優(yōu)點再來說不足,這樣被評價的同學才會樂意接受。別人說話時不要打斷,這是說話的藝術。

生齊讀生字詞。

師有什么地方要給同學們提個醒嗎?比如提醒注意哪個字音,或者哪個字?

生紛紛站起來說出字音和字形的難點。

師:第一個任務孩子們完成得很棒!老師要檢查第二個任務。

生紛紛舉手。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發(fā)給了戰(zhàn)士而自己卻被凍死的事。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見。我認為是"讓棉衣"而不是"發(fā)棉衣"。因為作為軍需處長肯定有機會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為人,把自己的棉衣給了其他戰(zhàn)士,所以應該是"讓"。

生紛紛附和:對呀!

師問回答問題的同學:你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3、自學質疑。

生齊:有!

師:這一次的任務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書上作上記號。然后組長帶領組員進行討論,能夠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組長做好記錄,把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

小組進行熱烈的討論,師巡視。

小學五年級語文孔子游春教材教案篇十八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復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并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導學互動。

1、搜集相關視頻。

2、多媒體課件。

一、自學導綱。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毛遂自薦——(毛遂)。

紙上談兵——(趙括)臥薪嘗膽——(勾踐)。

背水一戰(zhàn)——(韓信)田忌賽馬——(孫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jīng)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皩W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么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匯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么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唇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zhàn)斗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后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后語段。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xiàn)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wěn)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么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yōu)勢并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wěn)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并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xiàn)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羅地網(wǎng)?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zhàn)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2281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