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春節(jié)風俗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7:17:15
沅江春節(jié)風俗范文(20篇)
時間:2023-12-10 07:17:15     小編:筆舞

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需要思考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合理規(guī)劃時間,對每個任務進行詳細分解是寫一篇完美總結的重要步驟。為了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高效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一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鄰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節(jié)做湯圓食之。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東還有稱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風行。六月早稻收割有嘗新一俗,現已少見。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鄉(xiāng)間小橋為親娘者,謂之橋親娘,傳如此小孩能茁壯成長。七月初十左右開始中元節(jié),放鞭炮燒紙錢迎接逝去先人謂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燒紙錢送之走謂之送老客。期間天天上供燒紙并以爛熟綠豆為餡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樹葉裹之謂之桐子葉粑粑上供。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謂之小年,家家大掃除,亦隆重過之。小年以后開始舂糍粑殺年豬。俗傳小年以后死人皆為閻王誤做年豬收之,故喪家秘不發(fā)喪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舉家團圓,鄉(xiāng)間多在中午團年。

另,邵陽習俗酒席在中午舉行。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二

過年放炮是一種風俗習慣。以前的人放炮是為了嚇走傳說故事中的“年獸”,期盼新的一年豐收和日子紅紅火火?,F在的人放炮,是為了增加節(jié)日的喜慶。

但是我覺得放炮還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會產生很大的煙霧,會嚴重污染空氣。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會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第三,放炮會有很多噪音,影響大家看電視、說話,還會影響大家休息。第四,放炮會有危險,容易使人受傷,還會引起火災。第五個是,放炮和低炭綠色環(huán)保不一致,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費。所以,我們要盡量少放炮,愛護環(huán)境。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三

說起下鄉(xiāng)風俗,也沒什么好談的。全國各地的習俗已經重復了太多太多遍了,不過在如此平凡的事里,人們也會翻出不少新意。

貼福一事是首當其沖的,我見過的,許許多多家人把福倒著貼在門上。這有著“?!钡搅说拿篮迷⒁狻N乙宦犛羞@么好的意義,便急急忙忙的回家,不停的勸說。但父母不同意,最后告訴我,家里可從未貼過倒著的福,以后也不行。只要福貼在了門上,福就到咱家中了。

不僅如此父母還講,你說福字倒著貼,福便到了,那只要將門神倒著貼,他們不也來了??墒撬麄冾^朝地,腳朝天,還叫他們如何守護,如何防邪祟呢?我一聽,覺得十分有道理,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放鞭炮也是一件熱鬧的事情,不容錯過。在街頭,有的是一串串爆竹,還從未見過單個賣的。短的就一根根掛起,放在店門。長的盤成一圈圈,包上紙袋,在一聲一聲的吆喝中,這爆竹總能在新年之前賣個精光。

爆竹炸開時,總伴著一聲聲巨響,當火燃燒到灰色的炸藥時,它便會一下子撕裂自己火紅的外衣,明明厚厚一成硬紙,炸完了,只剩下飛揚的紙屑,它們用這種方式來迎新春,驅年獸。

放完爆竹后,總會有那么幾條漏網之魚,我們姐妹幾個便于草中尋找,覺得好玩,總想著找多了,自己也玩一次爆竹。但最后那撿回來的鞭炮,只不過靜靜地躺在鐵盒之中,留在記憶的深處,每逢過年時節(jié)才再一次被翻出來。

煙花可是每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在鄉(xiāng)下還沒有燈的時候,大家開著車,運著幾大箱煙花去鄉(xiāng)下。點著的時候,只聽一聲巨響,一顆星星飛上了天空,然后華麗地綻放,每一朵花都在空中滯留了一會兒便落下了,在打破了黑夜和寂靜后又重歸黑暗。

最后的光芒總是最耀眼的,當最后一抹煙花劃過黑暗。一年的時光即將結束,我們將會在大人們的祝福之中,安然睡去。當我們再一次睜開眼的時候,新的一年已經來到。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四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zhí)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xiāng)村圩鎮(zhèn)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五

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風俗。

作文。

供大家參閱!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jié)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

春聯。

剃頭發(fā)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guī)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弊值怪N,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guī)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對聯。

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窗花和倒貼“?!弊衷诿耖g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年畫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jié)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六

不行!不能半途而廢!我又找來一張紅紙,接著寫。下筆前,我先控制好墨汁的量。下筆后,字盡量寫緊,特別是筆畫要寫粗,按筆順寫。終于,“福”字就寫好了。

望著寫好的“福”字,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是啊,只要堅持,做事就能成功!我要堅持多練字,爭取明年寫出更好的“?!弊帧?/p>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七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過年的時候都會有千奇百怪的風俗,我們家鄉(xiāng)也有風俗,現在就由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吧。

我們春節(jié)的時候會買對聯不管春節(jié)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貼對聯。對聯還可以讓你幸福,辟邪。

春節(jié)過后,我們還有一個讓小孩子們歡天喜地的風俗,那就是發(fā)壓歲錢。發(fā)完壓歲錢之后就可以去小賣部里面買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說孩子們能不開心嗎?發(fā)壓歲錢就是給孩子們發(fā)幸福,還能讓孩子們天天開心。

大年初一還可以放當門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過你可以不定鬧鐘,因為別家放當門炮的聲音,可以把你給吵醒。放完炮以后還可以去很多地方請神仙,請神仙的時候不可以去上廁所。放當門炮可以開門大吉,萬事如意。

我們家鄉(xiāng)的大年初一都會吃餃子,可以不凍耳朵,我們還可以在餃子里面包錢,只不過只能包硬幣一元錢如果誰吃到了那一元錢這一年你就會有好運氣。

我們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的開心,夜晚還可以放煙花呢,每一個人都可以觀賞。

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開心。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八

照瑞安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盡管沒有其它地區(qū)那么長,但也十分熱鬧。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冬至。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其中還有饃糍,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個。還有,一定要吃得飽飽的,以此來慶祝自己又長大了一歲。

除此之外,這一天許多小攤陸續(xù)開張,有賣燈籠的,有賣對聯的,還有賣一些零食的。最令孩子們開心的,便是那些提前賣煙花的小販。孩子們的口袋里揣著自己的錢,成群結隊,一路歡聲笑語,回來時口袋便鼓鼓囊囊的,里面放著許許多多的煙花。

過了二十三,必須選擇吉利的一天撣新。撣新,其實就是大掃除,把家中徹徹底底地打掃一遍,必須做到一塵不染,營造出辭舊迎新的氣氛。

大人們要置辦年貨,為吃分歲酒做準備。其中包括一些零七八碎兒:醬油肉、鰻鲞、酒、大米等等。他們還得買來新衣新褲,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在二十五左右的這幾天里,家家都會吃分歲酒。菜中必有年糕和魚,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魚則寓意“年年有余”??腿藗兗娭另硜?,孩子們可以向大人們要壓歲錢,每說一句祝福的話,手里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紅包??傊?,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熱鬧的氛圍。

除夕更熱鬧。家家趕做年菜,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一到晚上,熱騰騰的年夜飯端上餐桌,喝著飲料,一種幸福的感覺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弦。其中,吃餃子最有趣了,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就寓意著誰在新的一年里運氣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著吃,看誰能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也好,沒吃到也好,這種氣氛是最令人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令人陶醉其中;那優(yōu)美的舞姿,令人贊不絕口;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令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里。

一到十二點,鞭炮聲準時響起,日夜不絕,所有人都在守歲。一些小孩子,拿著火山似的爆竹,一道道火焰噴涌而出,時而變成綠色,時而變成紫色;時而變得高,時而變得低,把夜空點綴得美輪美奐。還有一些孩子,手中拿著砸炮,突然在別人背后來了個下馬威。那人被嚇了一跳,馬上開始反擊,偷襲者見大事不妙,立刻逃跑。一個個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

大人們還把一串串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圓形鞭炮堆在門口。然后那,拿著打火機把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哩叭啦地響起來,圓形鞭炮“嗖”的一聲飛上了天,再在空中跳起搖擺舞來,尾焰噴射出五顏六色的火花,最后“轟”的一聲爆炸,我們幾個小孩都開心極了。

正月初一這一天,家家都會早早地起床,穿上喜氣洋洋的新衣,便到親戚家去拜年,走親訪友,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全都沉浸在歡樂、幸福、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之中。

多數商鋪在正月初三這一天開張,但并不很忙,還可以出去玩。

接踵而至的元宵節(jié),可以算得上是重頭戲了。人們可以去看燈會、逛集市,并且可以吃湯圓。在圓月之下,各式各樣的彩燈競放光明,并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豐富多彩,炫目耀眼。

這一天,家家都會吃湯圓。湯圓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制成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一個個被揉得滾圓滾圓的。吃了湯圓,就意味著大家都團團圓圓,美滿幸福。

一眨眼,便到了正月十六,孩子們又開始上學了。盡管春節(jié)并不長,但別有一番特色,有時間你也來這里感受一下我家鄉(xiāng)不一樣的習俗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九

家鄉(xiāng)濮陽,是一個年味非常濃厚的城市。

濃烈的年味從臘月初八就彌漫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煮香粥、購年貨、求平安……臘八節(jié)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喝臘八粥了。臘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麥、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飄滿堂。古時窮苦人家過年,家里也沒什么好吃的,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從而變成了臘八粥,這種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年味漸漸就變濃了,祭神、買芝麻糖祭灶開始了。過了二十三,家里人開始購置年貨,雞鴨牛羊豬肉大塊大塊的買回家,從此家里一直漂浮著肉菜的香味。

除夕真有趣。在外地工作的親人不論多忙都會抽空回家,吃頓團圓飯。那頓飯真是豐富啊——熱氣騰騰的餃子、清香四溢的鱸魚、色彩鮮艷的炒菜……大家喜氣洋洋的吃過團圓飯,就開始圍坐在電視機旁觀賞“春節(jié)聯歡晚會”,不過新年鐘聲敲響不能睡覺,全家人要一起守歲。黨你睡覺時,你會發(fā)現,枕頭下面已悄悄地藏好了幾百元大鈔,啊哈,那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壓歲錢。把壓歲錢放在子女的枕頭下面,也是一種民俗,傳說壓歲錢會壓住妖魔,不讓妖魔靠近孩子們,如果不放壓歲錢,孩子就會被咬摸摸頭,從而導致高燒不止。

大年初一更是熱鬧。長輩們開始串親戚,而跟著大人們的小孩子享福了。到了親戚家,不僅會吃到香甜的飯菜,還有收到壓歲小紅包。這天,親朋好友家的孩子們聚到一起,迎來了燃放鞭炮狂歡季,每個人都會拿出各式各樣的花炮一比高低,摔炮、擦炮、五響炮、煙花、旋轉小馬、煙霧彈……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春假的最后一個高潮便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這一天,熱鬧勁兒一點也不亞于初一初二。賞花燈、猜燈謎、鬧元宵,更有打扮得花紅柳綠的民俗秧歌隊,踩高蹺的,劃旱船的,鑼鼓喧天,熱火朝天!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

春節(jié)的早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到奶奶家過年。我給大家拜年,收到了壓歲包,太開心了。上午,母親和大媽一起包香噴噴的餃子,大姐也來參加。奶奶揉面,父親搟皮。因此我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我給大姐帶上我的馬頭帽子‘賣萌’。還讓大伯給大家照相。

我們家的餃子是韭菜牛肉和卷心菜豬肉餡的,可好吃了,最有意思的我們的餃子里有10幸運豆豆,誰吃到誰今年的運氣就會很好,大家爭先恐后的搶著吃,我吃到了一個幸運豆豆。

下午,我們一起到飯館吃了頓飯,可好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過年。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一

我生長在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山美水美的地方。山有寶石山、玉皇山;水是西湖之水?,F在我給你介紹杭州的西湖吧。

杭州的風景春、夏、秋、冬都是美麗的。

杭州的春天有柳浪聞鶯;在沿湖長這個千米的堤岸上和公園的主干道路上,沿途栽種的垂柳及獅柳、醉柳、浣紗柳等特色柳樹,從涌金門至清波門,是一座以春花為主景的大花園。在園中主景區(qū)有聞鶯館,力聞鶯館不遠處有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西湖的夏天有曲院風荷;曲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提春曉,面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種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qū)。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并娣蓮等等各種荷花,蓮葉田田,分外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枝,花映人面?;ā⑷藘上鄳?。

西湖的秋天有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乃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兩端。登樓眺望秋月,在適靜中,感西湖的浩然,洗滌煩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韻所在。從岸上遠眺,是衣服素雅的水墨江南圖卷,平湖望秋月,可謂摟、岸、水,皆可望。

西湖的冬天有斷橋殘雪;斷橋殘雪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白蛇傳》的故事中出現過,這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她書寫了一個默默的在斷橋上苦苦等待的癡情男子一場宿命與灰暗的情感基調。

杭州的名勝景區(qū)還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外公,這幾包垃圾不能倒嗎?堆在這里臭死了!”外公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杭州人的習慣,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奧,來這兒喝茶吧!”我跟著外公拿了一杯菊花茶。菊花宛在水中央,旁邊幾顆枸杞點綴著,一幅淡雅的山水畫出現在眼前。我喝了一口卻差點噴出來。我叫:外婆,這茶怎么是甜的?哪兒搞錯了吧!”外婆不緊不慢的說“沒錯,這個東西叫糖茶,象征甜蜜,喝兩口!”“噢~~~~”我頓時茅塞頓開。

春節(jié)是五千年的文化縮影,是中國人的特色,是中國人的特色!??!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二

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就特別多。你知道東北春節(jié)風俗嗎?今天本站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東北春節(jié)風俗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殺年豬。

“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句童謠過去在東北農村廣為流傳。

過去殺豬在東北農家算是一件大事。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那時候,大多數農家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yǎng)豬,少則可供自給,多則出賣換錢,因此圈里養(yǎng)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家道殷實的標志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家的美好愿望。

掃棚。

進入臘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戶都要打掃衛(wèi)生。家庭主婦們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單等遮蓋起來,用頭巾或毛巾將頭包好,然后用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掃完之后,擦洗桌椅、沖洗地面,用干凈、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中國民間稱之為“掃塵”、“撣塵”。因為有民諺說:“臘月不掃塵,來年招瘟神?!泵袼讓<冶硎?,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趕年集,辦年貨。

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過年之前采購工作稱為“辦年貨”。

年貨一般包括鞭炮、對子(。

春聯。

)、燈籠、凍梨、凍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還要給小孩買件新衣服,這是規(guī)矩。在農村置辦年貨多選擇趕集,年集是一年中規(guī)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蠟、紙碼、鞭炮、年畫、紅紙、白糖、煙茶、糖果、佐料等買回家。

祭神祭祖。

老東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薩其馬等,這些不僅是東北地區(qū)滿蒙等少數民族的食品,也是東北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東北人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后來就和“吉慶有余”、“連年有余”相聯系。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傳下家譜的就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燒紙送“錢”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結束,在結束前女婿是不允許看丈母娘家家譜的。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wèi)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1、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2、腌臘肉。

臘肉在成都年夜飯里的地位可絕對不低于任何一樣肉類制品。一般是由豬肉經過鹽浸漬數日,而后經過柏樹枝條樹葉熏烤和晾干,最獨特的就是煙熏香的美味。

3、饅頭。

對于北方人來說,饅頭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過年蒸的饅頭與平時蒸的饅頭有所不同,里面有很多說道,過年蒸饅頭的面發(fā)酵得越好,就預示著來年的日子越紅火,“發(fā)面”的“發(fā)”意喻“發(fā)財”、“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4、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5、魚。

魚也是年夜飯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點,寓意著“年年有余”。在銀川,清燉鯽魚和紅燒鯉魚是年夜飯桌上的常見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魚一定要在宰殺之后放置2~6小時烹飪。在做紅燒鯉魚時,放些豆瓣醬,魚肉會很入味。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三

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jié)為高潮。在春節(jié)期間,我國大部分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顒舆@天被人們視為最吉祥的日子。

濟寧是運河民俗最集中的地方。當年慈燈寺門前有熱鬧的廟會,春天有城隍爺出巡,夏天汛期有迎送小龍王,呂洞賓誕辰時呂公堂煙火興旺。每年春節(jié),龍燈、旱船、高蹺、秧歌、獅子舞,走街串巷,絡繹不絕。

進入臘月20以后,開始蒸饅頭,做豆腐,殺豬賣肉,打掃房子,買鞭炮,做新衣服。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并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后一般就睡覺。

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下水餃吃早飯。而后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后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初二,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初七初八開始到姨家等等。

小時候,和很多小孩一樣,都盼望著過年?,F在每每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我都覺得美美的,那時的經歷,是我一輩子珍藏的記憶。一提到過年,最開心的是孩子,最累的'是父母。除夕之前,媽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家大掃除,要把每一個角落掃得干干凈凈,意味著除舊迎新。第二件事就是要去市場買年貨。鞭炮不是男孩子的專利,也有專門為女孩子設計的鞭炮,橢圓形,尾部很細,手拿著尾部,使勁摔在地面上,“啪”地一聲,還很響呢。

臘月二十三:吃小年餃子。

年三十:一桌子菜,吃餃子,守歲,夜里12點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前不能上廁所。

年初一:大早上吃餃子,放鞭炮,走奶奶家。

年初二:走姥姥家。

初三:就不大講究。

初四;不出門,怕“出事”

初五:吃“破五”餃子,吃餃子就可以動刀動剪子。

正月十二:小年,吃餃子。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燈。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四

年前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年前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年前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年前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

年前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年前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年前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新年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新年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新年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新年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新年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新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新年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新年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新年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新年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新年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jié)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圣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后演化為元宵節(jié)觀燈。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五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jié)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fā)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jié)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qū)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貼春聯這種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

對聯。

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弊謥肀磉_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弊仲N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弊?,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與春節(jié)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jié)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jié)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jié)里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里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拜年,是春節(jié)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jié)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guī)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xiāng)情”。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六

春節(jié),又叫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jié)日。你知道江西春節(jié)風俗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江西春節(jié)風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團圓飯以后,一般來說戶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圍在火盆旁一邊喝著茶,嗑著瓜子,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籌劃來年的生產生活,這樣一直坐到天明,此俗為辭舊迎新。

正月初一凌晨開門,叫“開財門”,每家每戶對此極為慎重,至初一凌晨,戶主首先洗臉,著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擺供品,點燃香燭,燒紙錢,之后在鞭炮聲中大開門戶,念叨“恭喜發(fā)財”,有的村民開門后,還出門向大利方向燒香作揖、敬天地,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災避禍,大吉大利。

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財發(fā)福。

春節(jié):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后才陸續(xù)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為“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專為亡親祭拜的。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fā)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容。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團圓飯以后,一般來說戶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圍在火盆旁一邊喝著茶,嗑著瓜子,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籌劃來年的生產生活,這樣一直坐到天明,此俗為辭舊迎新。正月初一凌晨開門,叫“開財門”,每家每戶對此極為慎重,至初一凌晨,戶主首先洗臉,著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擺供品,點燃香燭,燒紙錢,之后在鞭炮聲中大開門戶,念叨“恭喜發(fā)財”,有的村民開門后,還出門向大利方向燒香作揖、敬天地,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災避禍,大吉大利。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財發(fā)福。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廢,初一開財門習俗沿襲不衰。

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湯圓。

湯圓的“圓”有“團團圓圓”之意,南方人過年時每家每戶必定要吃湯圓。

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七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jié)〞。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jié)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jié)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倒霉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與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值确绞絹砻枥L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襯托出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八

舊俗春節(jié)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fā)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后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jié)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qū)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余頭。水餃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吃餃子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春節(jié)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fā)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臨清地方初一早飯吃各種饃饃、棗糕、粘窩窩等,又佐以各種丸子、粉條、白菜熬成的“全菜”,名為“吃全年的飯菜”。

春節(jié)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后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后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fā)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臨清初一拜年,男子與已婚婦女參加,男女分開,拜過自家長輩,再拜族內各長輩,此謂“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長率領到各廟宇、異姓祠堂內敬拜神位,此謂“拜莊鄉(xiāng)年”,最后,村長指揮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糾紛怨氣,此則謂“拜團結年”。

鄆城等地有“春節(jié)五更乞長”的習俗。兒童起床后一聲不響,先去緊緊抱住椿樹,同時唱“椿樹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了做材料,俺長長了穿衣裳”。鄒城則有搗鼠洞的特殊習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搗鼠洞,邊搗邊說“戳打戳,戳打戳,十個老鼠九個瞎,還有一個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證糧食安全。

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準用磨),忌挑水,忌掃地,忌打人罵人。臨沂則忌動針錢,忌包餃子,忌吃葷,忌搗蒜。沂源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膠東各地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拋擲井中,否則“主兇”。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解除。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商店過年吃餃子同時吃蒜時,因“蒜”與“散”音同,改稱蒜為“義和菜”。

魯西南地區(qū)俗規(guī),初一早上不能把雞、鴨、鵝等放出來,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攪亂了年(因為鞭炮齊鳴,會把家禽驚得到處亂飛),其它如牛、馬、狗、貓等家飼動物,都得到優(yōu)待,有的吃餃子,有的啃肉骨頭。有的人家用五谷雜糧喂牲口,牲口吃飽以后,再用掃帚從牲畜頭上往下掃,掃出什么糧食來,就意味著這種糧食豐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飯喂雞,據說雞吃一粒米,就能下一個蛋,把各種食品端給狗吃,據說狗先吃的東西,必定豐收。

膠東龍口、蓬萊一帶,初一早晨還有些特殊活動。一是照虛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紅燭,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驅逐黑暗,把邪氣惡息統統趕出去。二是壓窗臺,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種各樣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臺上,十分美觀。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囑咐,攀著門栓打三個“秋千”,據說這樣能長得快。四是放壓缸錢,把一些硬幣扔進水缸,據說放了壓缸錢,一年不會干旱,五谷豐登有余錢。五是丟盛蟲(蟠龍),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蟲放進糧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諧音,丟盛蟲取“剩余”之意。地當京杭大運河的微山縣南陽鎮(zhèn),年初一由兒童擎燈籠上街,跳躍歡呼唱吉利歌謠,俗稱“喊發(fā)”。兒童所唱吉利歌謠有多種:“發(fā)財!發(fā)福!買地!蓋屋!”,“今年好子(個)年!明年排大船!裝紅棗,下江南,裝一個,卸一萬,掃倉掃個八百擔!”,“發(fā)來!圓來!元寶轱轆家里來!”

萊蕪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習俗。人們上墳、燒紙、鳴炮、叩頭,將祖宗送回墳塋。回家以后,把家譜收起來,春節(jié)祭祖儀式遂告結束。但是,有的地區(qū)是初二送家堂,還有的`地區(qū)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親是春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臨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孫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稱“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較遠的親戚家。膠東東部和萊蕪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親,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春節(jié)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萊蕪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點、饃饃。雞、魚、香腸、罐頭、掛面、油條各算一色。此外,香煙、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只,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

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給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話說:“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比R西串親的順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頭”。岳家對姑爺,特別是新婚姑爺要盛情接待。萊蕪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雞、魚、肉、蛋外,一般都要擺“四頂四”,就是四個果碟,四個炒碟,四個小碗,四個大碗和四個大盤。陪客的人要輪流給姑爺敬酒。岳家給姑爺的回禮是10斤左右的大饃饃和大糕各一個。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親,叫做“扎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扎根時,外祖父、舅舅、姨媽等都要送給新娘壓歲錢,魯西南的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為成雙成對,大吉大利。舊時,臨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親,過了十五之后才能串親。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十九

臘八。臘八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給當差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粥果”。這樣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赘谕饷嬗泻芏嘞慊鹪海荚谂D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帶。午后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后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里,上面寫有“長命百歲”字樣,放在小孩子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后所有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疤斓貥恰迸?,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里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后拜廟、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后將年前以面粉做成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著門拴打三個秋千,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qū)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升,飯后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jié)期間,嶗山村村鎮(zhèn)鎮(zhèn)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燈節(jié)。嶗山沿海漁村里,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帶領下來到各自漁船上送燈,預祝新一年漁業(yè)豐收。

農歷清明節(jié)到谷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時節(jié)。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祭海儀式。祭海日子里,純樸豪爽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沅江春節(jié)風俗篇二十

逛花市。

市民絡繹不絕。

舞龍醒獅。

自然是農村喜慶必備節(jié)目。舞龍醒獅為民間絕技,斗門縣蓮溪鎮(zhèn)的舞龍隊曾代表斗門縣到珠海市參加過各類巡游演出,虎年來臨,龍生虎猛,當然要大顯身手。醒獅在斗門更是平常,大小慶典都要出動,春節(jié)幾天,各村鎮(zhèn)的醒獅隊伍紛紛進城來表演,為各商鋪祈求好運,同時也采得一些過年利是,在一陣陣鑼鼓聲中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圖個新年大吉大利,縱使辛苦一點亦無所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36402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