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5:12:03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通用16篇)
時間:2023-12-10 05:12:03     小編:念青松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資源準備、學生活動等要素。教案的設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能力。編寫一份好的教案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理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教案范文。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一

幼兒:“老師是戴眼鏡的。"。

老師要呼應:“是啊,戴眼鏡是應老師的樣子。"。

幼兒:“老師白白的,有長長的頭發(fā)。"。

老師:“是的,白白的皮膚,長長的頭發(fā)是老師的樣子”

這樣,孩子就知道從哪些方面來描述自己親人的樣子了。

當孩子講述自己爸爸媽媽樣子的時候,老師的呼應語言應該完整而反復,如:大大的肚子是××爸爸的樣子。受老師重復語言的影響,孩子的語言也會漸漸地完整而規(guī)范起來。

2、老師(小結):不管爸爸媽媽長得什么樣子,我們都很喜歡。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比較生動地講述故事。

2、體會成語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活動準備:狐貍、老虎圖片和動畫故事及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說說狐貍和老虎7——教師出示狐貍和老虎圖片,引出教育活動內容。

——引導幼兒說說狐貍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貍很狡猾,老虎很兇猛是獸中之王等。

二、聽聽它們的故事——教師播放成語故事,請幼兒傾聽。

——播放動畫故事請幼兒欣賞。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導幼兒閱讀畫冊,練習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

——請幼兒討論:小動物們是被狐貍嚇跑的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思考狐貍借老虎的威風嚇跑小動物們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動的成語故事畫冊,引導幼兒學習成語故事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成語故事。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三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

2.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yǎng)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活動準備。

1.玩具:小兔、狗、熊。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世上只有媽媽好。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2.請幼兒講一講:家里有誰?

教師;小朋友家里除了媽媽以外,還有誰呢?

誰愿意到前面來拿自己的照片講給大家聽。

3.請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請幼兒回答問題,起示范作用。

提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干的是什么工作?

在家里媽媽經常做哪些事?爸爸干什么?你呢?

2.出示動物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在家經常做什么事?

請幼兒自由交談,教師參與個別交談。

3.請兩名幼兒上臺講給大家聽,對于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抱抱、親親小動物。

4.教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

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他們經常在家做什么事?

三、培養(yǎng)情感。

1.教師:剛才小朋友談到了自己爸爸媽媽的工作以及在家經常做的一些事情,

小朋友還說自己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

誰還愿意再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很愛你們,小朋友也愛他們,那你們會幫他們做些什么事呢?

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現,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好嗎?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四

1.布置我的家,孩子對媽媽的照片貼在主題墻上。

2.創(chuàng)設娃娃家游戲區(qū),提供媽媽的衣服道具。

3,語言區(qū)角張貼稱謂歌。

3.教育幼兒學會關心和尊重長輩。

教學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理解媽媽的辛苦,培養(yǎng)幼兒學會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

2.孩子和媽媽的照片。

3.道具媽媽的頭飾衣服。

復習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1.啟發(fā)談話:小朋友你們覺得在這世界上誰最好?她會為你做飯洗衣會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這是誰呀?小朋友回答:是媽媽。對她就是媽媽。今天老師呢,老師就把你們的媽媽請來了。

1.讓他們猜猜這是誰的家長。

2.讓幼兒講述媽媽的樣子。

3.讓幼兒說說媽媽的平時都干些什么。

4.小組討論我們應該如何的對待我們的媽媽,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么事。

學習媽媽的動作,和說的話。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五

1、實物玩具:小兔、狗、熊。

2、大圖片及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簍子。

3、錄音機、磁帶。

4、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2)請兩位幼兒講一講“家里有誰”要求語句完整。師;小朋友家里除了媽媽以外,還有誰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拿自己的照片講給大家聽,而且要把話說完整。教師利用實物投影,讓幼兒看著畫在講,同時教師要重復幼兒的話練習幼兒說話的完整性。(3)請其余小朋友從在圖片上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2)出示動物玩具,引起幼兒興趣,“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在家經常做什么事?!闭堄變鹤杂山徽?,教師參與個別交談。

(3)請兩名幼兒上臺講給大家聽,對于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抱抱、親親小動物。

(4)段落性小結。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他們經常在家做什么事?”讓幼兒注意傾聽問題,回答,把話說完整。師:“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

3、拓展談話范圍。

(1)收照片師:現在請小朋友把照片放到老師這幾個簍子里來,然后坐好。

幼兒議論、回答。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師:小朋友都是能干聽話的好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累,而且在家里要做許多事情,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現,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好嗎?請小朋友輕輕地站起來,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游戲。

放錄音《我上幼兒園》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六

1、練習撕貼雙面膠、會把照片貼進畫好的方框。

2、培養(yǎng)寶寶愛家庭的情感。

1.實物玩具:熊。

2.背景圖片及每個寶寶一張“全家?!闭掌娇?、貼好雙面膠的照片。

3.錄音機、磁帶。

1、出示玩具熊:熊寶寶有爸爸、有媽媽,他們一家人真開心,熊寶寶說:把照片貼在墻上吧!

2、示范:把照片反面的雙面膠的皮撕掉,然后找一個合適的方框,(可以先試一試)小心的一貼,在用力壓一壓。好了,真棒!

4、寶寶找照片。

5、寶寶貼照片。

6、錄音《我上寶寶園》教師帶領寶寶邊唱邊動作。

7、寶寶表現很很棒!現在,寶寶自己去問問媽媽、爸爸,寶寶棒不棒?

托班的`寶寶語言能力在逐步發(fā)展,他們有點會說,特別想說,但是有時卻沒有能力完全表達出來,而對與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熟悉的爸爸媽媽,寶寶們是很有感情的,所以利用好“全家?!钡恼掌?,為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可以讓寶寶想說、要說、搶著來說。實施后的表現的確印證了這一點,圍繞著“一家人“的主題,又引發(fā)了活動二,為寶寶創(chuàng)造了動手的機會,在動手的過程中又鞏固了語言的練習,自然而然,事半功倍。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七

1、自制墨跡圖,發(fā)展動手能力。

2、根據墨跡圖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像活動。

3、借助組合起來的墨跡圖自編小故事,發(fā)展編講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制作墨跡圖一幅。

2、白紙、墨汁(或鋼筆墨水、顏色水)、滴管、剪刀和用來鋪墊的報紙。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您們帶來了一幅很有趣的畫,你們想看嗎?(想)。

師:(出示畫面)看,這是一幅墨跡圖,你們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幅?(想,干脆有力)。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自制墨跡圖。

1、提供白紙、墨汁、滴管,幼兒自己動手制作。

2、教師小結:對于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給予肯定,對于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輔導,引導其正確制作方法。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想像墨跡圖。

1、啟發(fā)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或他人的墨跡圖像什么,并說出想像的依據。例如,如果說墨跡圖像鳥,就要指一指、說一說什么部位像鳥頭,什么部位像鳥翼等。

2、轉動墨跡圖,變換角度看看它還像什么,鼓勵幼兒盡量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組合墨跡圖編故事。

1、請幼兒把自制的墨跡圖沿輪廓剪下來擺在展示板上,自由議論這些墨跡圖像什么。

2、啟發(fā)幼兒根據想像選取展示板上的墨跡圖,并以它們?yōu)榻巧蚓拔锝M合起來,編講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故事??梢詡€人編講,也可以兩個人合作編講。例如,將一張青蛙的圖和一張像馬的圖組合起來,可以編成這樣一個小故事:青蛙和馬是朋友。一天,青蛙對馬說:你可以自由自在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玩,多好呀!馬說:你跳到我的背上,我?guī)闳ヂ糜?。青蛙就跳上馬背,馬飛跑起來,青蛙高興得又叫又跳。馬說:別跳!別跳!可青蛙不聽,結果撲通一聲,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五、幼兒第四次嘗試:添畫墨跡圖。

引導幼兒依據想像在墨跡圖上添畫,使畫面更完整、豐滿。例如,如果墨跡圖像蝴蝶,就將該蝴蝶添畫完整,并添畫一些相關景物。

活動延伸:

將幼兒制作的墨跡圖布置在語言區(qū)中,引導幼兒繼續(xù)想像、編講。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八

2、知道小手本領大,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活動準備。

1、謎語《手》。

2、小手本領圖。

三、活動過程。

1、認識小手:用猜謎的方式引出話題:一樣東西人人有,一只左來一只右,吃飯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引導幼兒圍繞“小手”進行談話小手是什么樣的?(手心、手背、五個手指頭)說說五個手指的名稱。

2、小手本領大說說你的小手有些什么本領?

3、比一比、賽一賽:教師出示小手本領圖,讓幼兒看一看上面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領。教師說明:我們來比一比,老師每天都會觀察誰的小手最能干,把有此本領的小朋友名字寫在小紅旗上,插在相應的圖示上,到最后看看誰的小紅旗最多。

4、玩小手游戲,試試自己的小手會怎樣活動?如:舉手、拍手、伸手、握拳等。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九

指出:幼兒園的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性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不要把藝術活動變成機械式的技能訓練。因此,我選擇了本首詼諧、幽默的樂曲,并以游戲化的形式將其引入音樂活動中,從而帶給我班幼兒藝術活動中美的感受、體驗。

活動目標:1、通過參與音樂游戲,知道遵守游戲規(guī)則,建立游戲規(guī)則意識。

2、分辨音樂的強弱緩急,根據音樂的變化創(chuàng)編適宜的動作。

3、積極參與集體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根據音樂的變化創(chuàng)編適宜的動作。

活動準備:音樂mp3、裝飾大紙1張、油性筆1支、貓、老鼠圖片各4張、玩偶老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樂曲,介紹樂曲名稱。

“你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什么小動物?”

“今天文老師帶來一首樂曲,有2個小動物發(fā)生了好玩兒的事情?!?/p>

提問:“哪2個小動物發(fā)生了什么?”

小結:這首樂曲就叫《貓抓老鼠》。

二、進一步熟悉樂曲,游戲,記錄。

1、手指游戲。

“看,老鼠和貓開始游戲了”

“老鼠和貓跑得可真快,貓一追,老鼠就藏起來了,貓一睡著,老鼠就出來了,老鼠出來了幾次?貓出來了幾次?”

2、記錄。

“有的說3次,有的說4次,到底是幾次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邊聽邊記錄。

小結:老鼠出來了3次。貓出來了3次。

3、指揮。

“原來這就是貓和老鼠留下的腳印,你們看得懂嗎?我們一起來試試”

教師教棍指揮,幼兒獨立做手指動作。

三、創(chuàng)編動物動作。

配樂表演:大三班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貓和老鼠的動作,現在用自己的動作來玩一玩貓抓老鼠吧!

四、背部游戲。

1、背部游戲第1次。

你們猜一猜,貓抓住老鼠了嗎?”

“原來貓沒抓住老鼠,貓說老鼠實在是太狡猾了,你們快幫我抓抓吧!”原來可愛的小老鼠跑到小朋友的背上啦!不信?圍成圓試試吧!

2、背部游戲第2次。

“你們抓到小老鼠了嗎?”

“唉,只有再來一次了,認真點兒!!真的會有小老鼠哦!”

五、結束環(huán)節(jié),角色扮演,自然引回。

“小老鼠在背上玩得可真開心,我都想當小老鼠了。我們一起來當小老鼠吧”

游戲要求:小老鼠的洞在這邊,貓一出來,你們就溜進洞里。這么多老鼠,進洞后蹲下就可以了,別躺著,不然其它小老鼠會踩到你的!

“噓!貓生氣了!”“小老鼠們,趁貓睡著了,我們悄悄的去其它地方找吃的吧!”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以趣味性的故事串聯活動,幼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獲得了積極的游戲體驗。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黑白配》。

2、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尋找能夠相互匹配的事物。

3、樂意參與游戲,并感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圖卡;男生、女生、碗、湯匙、星星、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卡,讓幼兒觀察討論:誰與誰是好朋友。

二、學習兒歌《黑白配》。

——理解兒歌的含意。

——幼兒嘗試進行圖卡匹配。

三、學習游戲:黑白配。

——兩個小朋友一邊拍手一邊玩,一起念完的名字后,一個小朋友說:“黑白配,誰來跟我配?”另一個小朋友說:“我來跟你配。

小百科: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與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見光光譜內的光都同時進入視覺范圍內。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一

1.在與老師、伙伴玩水游戲中,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和清潔、澆灌的用處,知道節(jié)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通過幼兒初步嘗試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各種會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顏料和一盆水。

2.家長與幼兒一同探討有關“水”的話題,豐富對水的認識。

一、分組玩水,進行水的操作探索,感知水的特性。

1.將幼兒分為四組,給每組幼兒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動。在幼兒自由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幼兒在做每一次嘗試之前,先猜一猜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教師在每組進行巡回指導,在指導過程中,

1)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

2)讓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3)讓幼兒感知水上物體的浮沉。

二、幼兒共同討論自己觀察到的水。

1.組織幼兒說說自己在玩水的過程中用了哪些工具,是怎樣玩的,都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水會流動的特性,了解水可以把手洗干凈的用處等)。

2.幼兒講述后,教師做簡單小結,請大家表揚玩水時最干凈最節(jié)約用水的一組小朋友。

三、幼兒觀看“水”的廣告宣傳片,教師與幼兒談話,幫助幼兒發(fā)現水的用處大。

1.教師請幼兒討論:我們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水,都用水做些什么?(讓幼兒知道: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

2.教師延伸幼兒話題:水的用處很大,怎樣就能做到節(jié)約用水?(提示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說一說喝水時拿緊杯子不要灑水,洗手不要磨蹭時間,洗完要關水龍頭。)。

四、游戲:“吹泡泡”。

教師在水里加上洗潔精和肥皂粉,帶領幼兒一同吹泡泡。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猜謎的方法,學著分析、概括謎面內容,猜出謎語。

2、對謎語有興趣,能積極參加編謎、猜謎活動。

3、對秋天有更多的認識,更加喜愛秋天。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父母準備有關秋天的謎語1--2個。教師準備相應的圖片。

2、背景圖2張,可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圖。

3、彩筆、不干膠的紅花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猜謎語真有趣。會猜會講真聰明。前幾天,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了很多關于秋天的謎語,今天我們舉行的猜謎會上,比一比誰的謎語學得多,誰猜得準!

二、介紹猜謎會的比賽規(guī)則。

幼兒自由分成兩組。以兩組競賽的形式進行。一組說謎面,一組猜謎語。兩組各一張背景圖記錄比賽成績:說出一個謎面,在背景圖上貼一朵紅花;猜出一個謎底,在背景圖上貼一張謎底圖片。

三、組織猜謎比賽。

1、兩組輪流出謎面,猜謎語,教師主持人的身份,讓幼兒說說為什么是這個謎底,怎么猜出來的。

2、沒有準備到的謎底圖片可由老師或小朋友現場在背景圖上畫出來。

3、準備了相同謎面的小朋友可以同時上來說。

四、欣賞圖片,感受猜謎活動的樂趣。

1、將兩張背景圖組合成一張大圖,欣賞并統(tǒng)計謎語的總數,體驗猜謎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鼓勵幼兒繼續(xù)猜謎語,并嘗試自己編謎語。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能嘗試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玩具進行分類。

2、知道東西分類擺放整齊,初步接觸分類的概念。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兔的玩具店》。

2、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玩具,并讓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2、幼兒討論: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小兔?

3、教師小結:我們把這些玩具都分開來,這樣找起來就會方便很多了。

1、教師:我們再想一想,要把小兔的玩具店里的東西按照不同的類型分開,我們可以怎么分。

2、幼兒自由發(fā)言、討論。

3、教師:老師這兒也有很多玩具,我請小朋友們來分一分。

1、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游戲,請幼兒將不同種類的玩具按顏色、形狀、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

2、教師:現在,小兔的玩具店里可整齊了,不同的玩具都在不同的貨架上,一找就能找到。小朋友們,我們也回家去試試看,把玩具分分類。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

2.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的習慣,嘗試運用語言,想像和創(chuàng)造。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表演,大膽在全班幼兒前表述。

【活動準備】。

1.自制一張與本課相應的投影片,小兔子為動片。

2.道具:掛有紅燈籠的`房屋,有蘿卜的菜地,有掛紅氣球的樹。

3.故事錄音及1個紅皮球。

【活動過程】。

出示投影,提問:圖上畫的誰?畫了什么東西?師:這幅美麗的圖畫,說的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用簡短的話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邊出示投影,邊操作動片小兔,示范講故事。當講到小兔子焦急地喊:“太陽到底在哪兒呀?”戛然而止,提出嘗試問題:

小兔子找到太陽了嗎?它到哪些地方找太陽?

先到哪兒找?又到哪兒找?小兔子把什么當成了太陽?

2.引導幼兒說出:小兔子把紅燈籠、紅蘿卜、紅氣球當成了太陽。

1.提出嘗試問題:

你們見過太陽嗎?在哪兒能找到太陽?(在外面)。

太陽升起時,高樓、小樹都有什么留在地上?

我們在太陽下有什么感覺?

2.引導說出: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身上發(fā)熱,冒汗,盯著太陽看,眼睛會發(fā)花……。

3.學習詞:亮亮的。

練說短語:亮亮的太陽、亮亮的星星。

4.用相聲中打岔的技法,幫助小兔子找太陽。

過渡提問:什么樣的燈籠?什么樣的蘿卜?什么樣的氣球?

教師出示紅皮球,提示幼兒,小兔子可能又把紅皮球當成了太陽,激發(fā)幼兒動腦,嘗試講述。(關鍵處加以引導)。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外面玩踩影子的游戲吧!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別的幼兒的父母的工作。

2、通過日常生活,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3、學會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與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錄像。

2、父母與幼兒曾交談過其工作情況。

3、錄音機、攝像機。

4、彩色皺紋紙若干、橡皮泥及輔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冊子。

活動過程:

(1)幼兒拿出與爸爸媽媽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體觀看生活錄像。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其他成員,注意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如“這是我爸爸”等。

(2)幼兒大膽表述,教師記錄在小冊子上。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師,在工廠里設計機器。

2、幼兒思考、討論:

(1)家中成員為你們都做了些什么?

3、為家庭成員送一件禮物。

(1)說說自己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本領(說、唱),教師錄音記錄。

(2)拿出攝像機:你們在幼兒園學到那么多本領,想告訴爸爸媽媽嗎?將幼兒的講述記錄下來。

(3)激起幼兒為爸爸、媽媽制作禮物的愿望。

教師引導: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餓,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條、點心等)讓幼兒自主選擇完成。教師可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進行幫助指導。

活動延伸:

1、把幼兒與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動室的墻面,幼兒隨時可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

2、家人為小冊子添加相關的內容(趣事、愛好)。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記住歌詞,學唱《可愛的家》。

2、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家庭生活的場景。

3、了解家庭成員與自己的關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活動準備:

幼兒與家庭成員的合影若干張。

繪畫工具。

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談論并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1、在《可愛的家》的背景音樂中,教師出示個別幼兒的家庭合影。

提問:這是誰的家庭?

他們分別是你的什么人?

你最喜歡家里的什么人?為什么?

2、討論:在家里,你覺得最有趣、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

二、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1、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里有爸爸、媽媽、爺爺……。

2、教師小結后和上背景音樂示范唱歌。

師:這首歌叫《可愛的家》,你在歌里聽到了什么?

3、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引導:我的家庭怎么樣?爸爸是怎樣的?媽媽又是如何?

師:我的家庭真可愛…跟我一起來唱唱。

4、教師引導幼兒輕輕跟唱。

師: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覺得哪句最難唱?

5、教師重點練習比較難的樂句。

師:我們的家庭也一樣可愛,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

6、師幼齊唱歌曲,教師引導幼兒用柔和的聲音唱歌。

三、畫一畫《親密的一家人》。

1、引導幼兒根據意愿確定繪畫的內容。

師:你和家人做過什么幸福、開心的事情?你能把你和家人一起有趣幸福的事情畫下來嗎?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并輕聲與部分幼兒交流。

3、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讓你的朋友猜猜你的畫講了件什么事?

我的一家人幼兒園語言教案篇十六

1、出示小木偶:我叫小貓,唱起歌來喵喵喵,我是你們的好朋友。

2、認識小貓朋友。

今天,我第一次來到小二班,你們記住我了嗎?我叫什么?怎么唱歌的?

二、自我介紹。

1、引導幼兒用普通話說出:我是小二班的小朋友,我叫……。

師:哎呀,你們認識我了,我還不認識你們呢,請你們講給我聽你們叫什么名字好嗎?我今天還要送禮物給你們呢!

2、教師在旁糾正幼兒的發(fā)音,并根據幼兒特征介紹(如大眼睛、長得胖胖的……)并介紹幼兒的動物標簽,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

3、小貓送禮物(粘紙)。

三、結束活動。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3343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