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言喻的美妙故事,總是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xí)慣,對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偨Y(jié)是一個積累和總結(jié)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總結(jié)中獲得借鑒和啟發(fā)。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一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半生緣》講述的是舊上海貧苦家庭的小姐顧曼楨和南京大戶人家少爺沈世鈞為首的幾對年輕人的愛恨情仇。其中還包括世鈞的發(fā)小石翠芝和曼楨世鈞兩人的好友叔惠,曼楨的姐姐曼璐和初戀情人張豫瑾的愛情悲劇。這三對年輕情侶都曾是有緣人,到最后卻只能各奔東西。小說的結(jié)尾曼楨最后對世鈞說的"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道盡了世事的滄桑與悲涼,和幾對人對被命運捉弄的無可奈何。
《半生緣》誕生的背景,是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的第二年,婚姻的失敗和胡蘭成的背叛令張愛玲對愛情充滿了懷疑與不確定。張愛玲對愛情的這種懷疑和不確定使她對愛更加吝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變得更加尖銳。
曼璐因為嫉妒曼楨受千人寵愛而自己卻遭無數(shù)人嫌棄的現(xiàn)狀感到不滿,于是狠下心設(shè)計自己的妹妹,讓自己的丈夫祝鴻才強奸了曼楨并懷上了孩子,直接造成了世鈞和曼楨的愛情悲劇。而世鈞因為性格上的懦弱再加上母親和曼璐的欺瞞,讓他誤以為曼楨和豫瑾結(jié)了婚。而另一邊,因為家庭地位懸殊的原因,翠芝也遲遲等不到叔惠的追求和表示,心灰意冷的世鈞和翠芝回到南京后莫名其妙地就結(jié)了婚,成為門當(dāng)戶對的一對兒。誰料即使有了孩子的祝鴻才依舊死性不改,整日紅燈綠酒四處嫖娼,曼璐最后也不過落到一個慘死的結(jié)局。而曼楨為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也只好委屈嫁給了祝鴻才。
總之,每個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和后果的承擔(dān)者。當(dāng)然,悲劇里面透露著的也是作者張愛玲內(nèi)心對愛情的真實折射。
《半生緣》里描述的普通熱內(nèi)之間的再平常不過了的愛情悲劇故事正是這部小說最獨特的地方之一。
尋遍張愛玲的小說,無論是《心經(jīng)》里女兒對父親的畸戀,《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葆對熱情似火的王嬌蕊的迷戀,甚至是以傾覆了整座香港才得以成全的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傾城之戀》,在這些看似讓人如癡如醉,迷離恍惚的愛情故事中,唯獨缺少的就是真正的愛情。都市繁華背后的山盟海誓,紅男綠女的愛情傳奇背后卻是真愛的永久缺席。
張愛玲曾在一篇名為《愛》的小小說中說:"千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千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云淡風(fēng)輕,這就是《半生緣》里的愛情。同時,這種愛情又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如同她在《一別一輩子》中寫的:"說好永遠的,不知怎么就散了。"一世情,半生緣。瞬間即永恒,剎那就是一生。
"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這是流傳甚廣的張愛玲的美學(xué)宣言,被稱為"蒼涼美學(xué)".《半生緣》里的愛情悲劇就是張愛玲"蒼涼美學(xué)"的使然。
《半生緣》采用倒敘的書法,張愛玲在開篇就說:"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是對悲劇的總結(jié)。世鈞和曼楨錯過了,叔惠和翠芝錯過了,豫瑾和曼璐錯過了。等到十四年后,時過境遷,當(dāng)世鈞同曼楨,叔惠同翠芝再見面時,四人恍如隔世。
"她(曼楨)一直知道的,是她說的,他們回不去了。他(世鈞)現(xiàn)在才明白為什么今天老是這么迷茫,他是跟時間掙扎。以前最后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別。今天從這里出去了,是永別了,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樣。""兩人(指叔惠和翠芝)看著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小說就這樣遺憾地結(jié)尾了。
重逢時的回望,想來應(yīng)該是充滿激動和不平的,卻終究在歲月的沉淀之下,醞釀出了講述它時最疲憊也最平靜的語氣。曼楨自遭遇了姐姐和姐夫的設(shè)計之后曾無數(shù)次想要告訴世鈞,讓他來解救自己。怎料想十四年后,當(dāng)他們再次重逢時,她竟是用了如此平靜的語氣去講述這段多么令她痛苦的經(jīng)歷。這半生的緣分,終于在重逢之日,戛然而止?;ㄩ_花落又一季,緣聚緣散注一生。怎奈何一世情,半生緣,這就是張愛玲的"蒼涼美學(xué)"的優(yōu)美之處。
曼楨曾對世鈞說過:"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一個人。"世鈞也曾對曼楨許諾:"我要知道你要我搶,我一定是會搶的。"怎奈何一世情,半生緣。很多事情你只能猜到開頭,卻看不見結(jié)局。
所謂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二
初讀她的書便被她所描繪的語言、情節(jié)、文章的.脈絡(luò)深深吸引,看著她寫的書就好像在聽她講述自己悲涼的一生,這有著一世才華一世悲涼的才女,精妙的語言技巧讓我猜不到結(jié)局只能跟著她向前走…向前走…于朦朧之中揭開神秘的面紗,于情節(jié)之中觸感傷懷。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她筆下的愛情故事的開頭就是這樣可以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與萌動,就這樣用文字寥寥數(shù)筆撥動你的心弦,聽她娓娓道來,跟著她去品味這愛恨情仇、這傷別離、無限心酸悲涼匯聚交織的一生。
最喜歡她筆下的那個叫家茵的女孩兒也喜歡她筆下每個人物的姓名,驚嘆于她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并展現(xiàn)出來的赤裸裸的人性。莫楨和世均、翠竹和叔惠、莫璐和豫瑾…明明情投意合琴瑟和鳴的兩個人卻因為姐姐姐夫設(shè)計的圈套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抱憾終生,知道了結(jié)局又怎么樣呢?終究還是回不去了,翠竹和叔惠也是彼此愛慕互為知己的兩個人,但因為世俗的觀念陰差陽錯也沒能在一起,莫璐的冷漠與人性的喪失、豫瑾的善良無疑被她刻畫的淋漓盡致,每個人物的出現(xiàn)都在為后文作鋪墊,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里人物的相遇大都以美好開始又以悲劇收尾,命運里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也和她們每個人都開了一場玩笑,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都與那個時代擺脫不了干系,封建舊社會的腐朽與壓制、不平等的社會觀念、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都是造成悲劇的源頭。
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這滿紙都是蕭索,滿篇俱是悲涼,該是怎樣的人生?能讓人寂寞到如此的地步,只能遁進回憶中尋找已逝的溫情在文字中訴說這滿世荒涼。她的文字讓我驚嘆于她的傾世才情,又感嘆她的悲涼人生。生活在如今歲月,現(xiàn)世安穩(wěn),沒有舊思想的束縛,每個人都渴望早日得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感覺部分現(xiàn)代人對于感情的觀念過于激進化,總是腦袋里天天想著盼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但那畢竟可遇不可求,不如好好生活用心生活,好好感受自己未知的生命,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期待,說不定在感知美好的瞬間就能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沒有早一步?jīng)]有晚一步,就恰好地問一句:“咦,你也在這里。”從前慢,一生只愛一個人,所以慢慢來,我們又不趕時間。帶著愛去生活并學(xué)會去感知愛,因為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終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三
說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下來張愛玲的作品。初次翻開這本書,前面講述著曼楨和世鈞相識到戀愛的過程,敘述得平平淡淡卻又情真意切。
剛開始驚訝于張愛玲對人物細致刻畫上。沒有多余的贅述,每一筆都恰到實處,不放過每一個小細節(jié)。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處細微的心理變化都被很好地捕捉到并平鋪直敘地展現(xiàn)出來。
劇情平淡地展開,可前面越是平淡地記錄,到了變故之處突然轉(zhuǎn)折的劇情越讓人措手不及。一波三折的劇情卻又繼續(xù)用如此平淡的語言來敘述,實在是叫人害怕。
我從曼璐欺騙曼楨使被鴻才時開始憤怒,或許時太過于投入了,我一直憤怒到了這本書全都看完也沒有平復(fù)下來。我實在是氣憤,曼璐是曼楨的親姐姐,辛苦了自己的整個青春來幫助家里,供著曼楨上學(xué)工作,到頭來卻又是這樣的殘害她。曼楨那迂腐的母親卻又是不敢作聲,甚至逃到蘇州,成全曼璐一家對曼楨多年的軟禁。
曼楨和世鈞、叔惠和翠芝,他們互相相愛,卻又彼此錯過,到頭來卻都是在重逢時再度永別,卻道是感情上的永別。
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世鈞,說他是大豬蹄子,可他對曼楨倒也是情真意切,只不過在曼楨失蹤后沒有繼續(xù)探尋下去;說他不是大豬蹄子,可也不見得他有多好,但凡是有點心眼兒,對曼楨有絲執(zhí)著,也不至于在十多年的重逢時才了解真相。曼楨一心一意地盼著世鈞能來解救他,可是世鈞呢,扔下曾經(jīng)的誓言卻又和翠芝結(jié)了婚。
從前突如其來的不告而別,對彼此都是極大的傷害。可重復(fù)之后的真相大白,卻又時他們的這段感情真正終了。“今天從這里走出去,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p>
叔惠和翠芝心里有著彼此,可是叔惠實在是太后知后覺了,他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翠芝單身時卻又總是對她冷冷淡淡,翠芝不單身的時候卻又黯然惆悵。他們就像從0到2π區(qū)間里的正弦余弦函數(shù),相交之后便會分離,分離之后過著幾乎平行的生活,卻又不知不覺地再相交。
“那幅長裙老在半空中徘徊著,彷佛隨之就要走了,而過門不入,兩人看著都若有所失,由此生虛度之感?!?/p>
“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p>
豫瑾對曼楨,曼璐對豫瑾卻又是那種愛而不得之感。豫瑾是真的好人,可人生的凄涼要怪罪于那個動蕩的舊社會了。至于曼璐,可憐又可恨。讀后感·年輕時候全家的經(jīng)濟來源靠她一人撐著,她一人要養(yǎng)著母親、外婆和三個弟弟妹妹。迫于生計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去賣身。可是誰又會去理解一個舞女呢,誰又看得起她呢。
曼楨沖世鈞發(fā)火時說“我?guī)讜r看不起他(世鈞父親,曾經(jīng)的一個嫖客)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覺得我姊姊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誰更不道德!”
曼璐的確是可憐的,可是自己的悲劇卻更不該怪罪于家人身上。是她改變了曼楨的一生,讓她一生都注定在痛苦中悵然。她縱使再抵抗又如何呢,發(fā)生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
“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確實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fā)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dāng)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p>
有的時候我們深知“只有活著才能創(chuàng)造一切”的道理,可有時候的狀況卻又是越活越痛苦??蛇@樣痛苦的生命卻又在不斷的延續(xù),宛如行尸走肉般存活于世。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四
讀了《半生緣》之后,最讓我感觸的是,姐姐曼璐居然為了留住一個男人的軀殼,出賣妹妹曼楨的肉體,讓所謂的姐夫鴻才玷污妹妹的清白。雖然姐姐為了她們的家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她也不能夠也沒有權(quán)利就毀掉妹妹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件事,妹妹的人生將不會這么曲折。但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忍。我們有時不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
發(fā)生這件事后,她對他的愛情還是沒有放棄。她一直深愛著世均,世均也愛著她。當(dāng)她在醫(yī)院生了那個孩子之后,她拼命想辦法逃離她姐姐和姐夫的控制,為的就是要到南京找她的愛人。她追求愛情的勇氣是值得我們佩服的。想到我們?yōu)榱俗约旱囊稽c尊嚴,而不能踏出第一步,曾經(jīng)錯過了多少幸福。
最后世均與翠芝在一起了。他們的結(jié)合是受到各自家庭的贊同的。雖然他們沒有愛情,但是他們還是很相敬如賓的。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愛情差不多都是媒妁之言的,他們都身不由己,不得不接受。然后就這樣過一輩子。我們生活在21世紀(jì)是多么幸福啊。我們是90后那就更幸福了。作為90后,我們應(yīng)該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額,包括戀愛自由。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五
原以為書里講的不過是舊社會對人的束縛,讀完后才發(fā)現(xiàn)更恐怖的是來自親人、愛人的“威脅”。
書大概講述了曼露為了家人獻出了自己最美好的時間卻被認為是丟臉,曼楨和世鈞愛情收到“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阻礙,機緣巧合下相識相愛的叔惠和翠芝也因為“門第之見”無疾而終,燈紅酒綠的舊上海依舊殘留著封建社會的思想。也正因為這,曼璐為了用孩子留住丈夫出謀劃策幫丈夫強暴軟禁了妹妹,而顧母選擇了幫助曼璐。當(dāng)一切已成定局,原本該交集的人都已經(jīng)分開,曼璐久郁成疾,曼楨為了孩子和最痛恨的人同居一屋檐下,世鈞和翠芝結(jié)婚。十八年后,曼楨和世鈞再次相遇,依舊在醉生夢死的上海,情還在,卻都回不到當(dāng)初了。
在講到曼璐和顧母聯(lián)手幫曼璐的丈夫祝宏才強暴并軟禁曼楨的時候,對世界的失望充斥了整個人,沒有怨恨,沒有憤怒只剩淡然,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只是希望解脫。那一刻才理解為什么老師不建議讀這本書,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被曝光,帶來的感情無遺是最消極的。當(dāng)曼楨向親人求助的時候,發(fā)現(xiàn)正是她們把她推入火坑;她等著愛人來解救,卻不知他已有了新的婚姻。曼楨最后知道她母親姐姐這么做的初衷是為了家人的生活時的不反抗順從反而看起來那么刺眼;人依舊,但心已死,使得她的淡然接受令人有種莫名的心酸。
讀完這本書才知道最可悲不是莫過于生不如死,沒有希望,而是僅剩的掛念卻是你和最恨的人的聯(lián)系,產(chǎn)物。曼楨對祝宏才的恨可想而知,然而她對他們的孩子愛卻沒有絲毫減少,我無法想象她為何可以正常的他。我想她一開始的離開正是因為無法面對這個孩子,恨卻放不下他,愛他但無法忽視對孩子父親恨意。她不知道該以何樣的感情對他、當(dāng)愛和恨共存時,她該如何選擇。
書最后昔日的情侶再次相遇,可惜已經(jīng)不比當(dāng)年,最難受的恐怕不是遇見,而是錯過。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六
我為文章擬題目,并無定法,有時是喧囂之后,梗括出中心,有時必先定題目,免得支蔓地太開,就如此際。
近日重讀《半生緣》,這是我讀的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張愛玲文字的風(fēng)情里。
世間事推究起來都很宿命,一旦電光火石般的碰撞起來,才發(fā)現(xiàn)因果的導(dǎo)線早埋在紅塵里。大一寒假,我高中時代最要好的男同學(xué)把一本《半生緣》輕巧的放在我案頭,以先知的口吻告訴我:“看看吧,你會喜歡的,符合你的氣質(zhì)?!本拖笾辛四е湟粯?,看看,就喜歡了。
除了初戀男友直接晉升為丈夫的他之外,這位男同學(xué)是唯一的相交最深的異性。高中畢業(yè)后,我們保持通信五年,頻率當(dāng)以周計。青春懵懂的歲月里,一份至真至純的友誼,但已失了音信四年多了,一如這小說的名子“半生緣”,多少情緣是無法一輩子的。淡若水的友情亦或書中的風(fēng)月濃情,陰錯陽差中,丟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曼楨和世均是回不去了,所以張愛玲安排他們向前走,讓世鈞與翠芝卸下舊情愛的包袱,達成一種諒解,去了新的天地。讓曼楨在慕謹處照水臨花,再現(xiàn)生機。初讀時,我甚至是厭惡這樣的安排。“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是我那時無法理解的,真愛一次,足可澎湃一生的,如何就潮平浪靜了呢?漸經(jīng)了一些人事,也相信了,命運的風(fēng)無止息的吹,情感和靈魂行走在路上,總渴望寓所的,再執(zhí)拗的人也走不回光陰里去。
一直都喜歡張愛玲以平靜的筆調(diào)寫愛情,平實瑣碎如家常日子。愛情到底不過是凡俗生活的一部分,任心底陽光普照,如花怒放,欣喜和激動,纏綿和深摯,表現(xiàn)出來,不還是一粥一飯,半絲半縷的沉溺和庸常嗎。愛的佳境當(dāng)是愛著而不自知,就如世鈞冒雨走了遠路為曼楨找回丟掉的一只手套,然后頗費躊躇的交給她。就如曼楨要為世鈞整理回家的衣箱,他的襯衣領(lǐng)帶和襪子,一樣一樣經(jīng)過她的手,那種異樣感覺,就如他們在不甚干凈的小飯館吃午飯,曼楨在水杯里為世鈞涮干凈了筷子。當(dāng)時過境遷,這此曾漫淡不經(jīng)的細節(jié),成了心上的落英繽紛。有時越是情真意切,表現(xiàn)出來越淡越淺,回味起來越綿久純正。
太多的人習(xí)慣把愛情戲劇化,一旦說了愛,就要約會,禮物,急著關(guān)懷和殷勤,生怕負了愛的浪漫,而忘了捫心自問,正如張愛玲筆下的另一個人物所言“太忙著談戀愛了,哪里還有工夫戀愛?!?/p>
世鈞和曼楨是盡了工夫戀愛的,沒有情書和密約幽會,只慢慢走近,漸生了解,情朦如隔霧,全非言情小說中,搭臺唱戲一樣盡情悲歡,是讀到后來,曼璐鴻才這對卑鄙的夫婦,設(shè)了陷阱把同一軌道的兩個人驅(qū)散,曼楨的抗?fàn)帲诮^望里對世鈞的信任和盼望,曼楨被囚禁后,世鈞的焦灼和追尋,十八年后知道了使他們分離的,多少年來困惑與痛苦的那些事情,他們感到的凄涼的滿足,我也才滿足的確知,他們是那樣愛著的,曾是彼此全部的需要和存在的快樂。如許深情,張愛玲只以淺語寫就,看罷方知,一旦這愛消歇,便從此無心愛良夜,十八年都糾纏不能釋懷的,就是,那時彼此是不是一心一意的。
是的,是一心一意的愛的。擦肩而過的瞬間都奮力伸出了攙挽的手臂。奈何命運布下陰霾,讓他們看不見對方,錯過,漸遠,再也回不去了。
多少年后,我才理解了,我同學(xué)所謂的符合的氣質(zhì),那時,我是愛生活的,如許多的年青的人,愛的熱烈,簡單,唯美,自然就有隨之而來的惶然和落寞,張愛玲恰站在時間之流的彼岸,拍擊著浪花,涼冽的漸落在此岸人的頭臉上,指引我們向時間的深處望去,向人性的膚淺和算計里望去。他總是一副歷經(jīng)滄海指點歸帆的閑雅姿態(tài),一語就道破了我的寞。
何止我,這一定也符合了許多人的所謂氣質(zhì)吧,總有一些人,如翠芝在新婚紅燭下悲泗淋漓,對世鈞的問:“怎么辦,我不愛你,你也不愛我?”但依然得把生活繼續(xù)下去。也許生活就是這樣,有些東西擁有過,卻無法永恒,還占去了心地,只?;氖?。不僅愛,許多東西。
生命的底色就是蒼涼。我們只是僥幸活得有些色彩。
市場門口有賣氫氣球的,美麗而飽滿。一個漂亮的小女孩,惶急又惋惜的喊:“我的氣球飄遠了,我抓不到它了?!彼龐寢寗裎克骸帮w就飛吧,放在那兒也慢慢癟了?!逼鋵崳枬M的生命也如此,不知所終或日漸空癟,抑或暴破。生命是終將荒蕪的渡口。
看完張愛玲的《半生緣》,又名《十八春》,主要是主人公認識了十八年的故事。沈世均、顧曼楨兩個普通人從逐漸的好感、彼此心中有對方、生死之約到陰差陽錯分開、互相掛念、最后為了各自的家庭而成為好友的故事。期間張豫瑾、顧曼璐、祝鴻才、許淑惠、石翠芝扮演著重要角色。
人也是不堅定的健忘的。在姐姐顧曼璐、姐夫祝鴻才的合謀下,顧曼楨被祝鴻才強暴懷上了孩子并關(guān)押了起來,顧曼楨對祝鴻才應(yīng)該說已經(jīng)恨之入骨。而當(dāng)孩子出生、姐姐去世后,這種仇恨變淡,甚至到后來主動去照顧孩子,這可以說是為了孩子,但是經(jīng)受不住其手段而嫁給了祝鴻才,真是記吃不記打,生活無憂雖然有了保障,孩子成了生活的寄托,幸福卻全然沒有了,家庭冷戰(zhàn)一直在繼續(xù)。還有張豫瑾,原來是和顧曼璐青梅竹馬的,后來鼓滿路已經(jīng)出嫁而沒有了希望,住在顧家看到顧曼楨長得很像其姐姐,于是開始喜歡起顧曼楨起來感情就這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始至終的喜歡太難了,不過張豫瑾對顧曼楨的喜歡持續(xù)到了最后,雖然他也結(jié)婚了,到后來還是牽掛著顧曼楨。里面的細節(jié)描寫還是很細致入微的:沈世均給顧曼楨揀手套送會時避著別人避嫌、飯店吃飯放筷子、顧曼楨給徐叔惠、沈世軍織毛衣掩護著兩人的關(guān)系、沈世均送顧曼楨去家教在樓下多呆了幾分鐘等等,都對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彷徨深刻進行了描述。
命運是無常的,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fā)生什么,而我們依然能繼續(xù)計劃著關(guān)于未來的美麗的夢想。顧曼楨因為被關(guān)押而無法與沈世均聯(lián)系溝通,??菔癄€的諾言就這樣被輕而易舉的粉碎,在黑暗屋子里顧曼楨積攢了一肚子話想對沈世均說,可是等到雙方見面,時間讓一切歸于平淡,原先想說的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更不知道說了的意義。時間和空間這個巨大的距離讓不愈的感情纏身了縫隙,甚至是消散,畢竟都是凡人,都受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的急劇變化,是的人的感情更佳的善變、熱鬧的諾言可信度降低,那種至死不渝的約定和行動、那種等待對方二十年、五十年的可歌可泣的忠貞不渝的傳奇愛情早已經(jīng)作古,所以年不見不見的他們幾乎等于形同陌路之人:他結(jié)婚了、她被強暴懷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決定是最關(guān)鍵的,而往往卻被周圍的人所左右,人就這樣順從了社會、迷失了自我。沈世均和顧曼楨不顧家人的反對走在一起時,別人順從了。而張豫瑾出現(xiàn)時,家人極力撮合,顧曼楨又開始動搖起來,幸虧自己理清了自己到底喜歡誰。顧曼楨被姐夫強暴,卻在家人的勸說下減消了對其的仇恨。沈世均和石翠芝都知道對方是不適合的,卻被撮合在了一起。
半生緣就是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的故事,計劃和安排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所打破,人只是在被動的接受和順從,所有的掙扎和反抗終究是徒勞的,感情是捉摸不定的,愛情在一定時間是甜蜜的、溫馨的,卻很難保險,只有無趣、無聊、無味的生活能夠持久和永恒下去。生命和生活雖然經(jīng)常是作選擇題,但是卻是在優(yōu)先的選擇項內(nèi)、選擇一個被暗示、被安排、被脅迫的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選項,千百萬個不愿意都抵擋不住生活的安排。而這就是生活。
辦事情愿肝腸斷,
??菔癄€終虛幻。
命運多舛十八春,
癡心一片注心間。
第一次知道半生緣,是看了林心如演的電視劇,當(dāng)時覺得還蠻好看的,然后再是看的小說。
我其時不太理解世鈞和曼楨的感情,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好像特別務(wù)實。兩人見面時談?wù)摰亩喟胧枪ぷ?、同事、家人之類,不像是在戀愛,倒像是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似的。小說的結(jié)尾我也不能接受,多年以后世鈞、曼楨重逢時他們似乎沒有狂喜,更不消說下決心去改變各自的生活了。兩人只是在內(nèi)心深深地震動著,然后云淡風(fēng)輕地問好,見對方生活得不壞似乎就心安了,接著就各人走各人的路去了。“這算什么大結(jié)局呢!難道人到中年就會失去追求幸福的勇氣?”那時的我直犯嘀咕。
這回"五一"長假得以重讀《半生緣》,我終于有些懂小說里層層包裹著的心了。我甚至愛上了那種波瀾不驚的愛情。我喜歡看到男女主人公新年里在寥落的小飯店里相識,喜歡看到世鈞冒了雨去公園找曼楨失落的手套,我也贊成主人公表白心跡的方式:曼楨不由自主地告訴世鈞她一向諱莫如深的身世——父親早逝,全家6口人的生活頓時失去了依靠,不得已姐姐曼璐犧牲了自己去當(dāng)舞女。世鈞聽得感同身受,一時想不出什么話來安慰她,只微笑道:你不要難過。
這種素樸如藍印花布的對白,令今天的我聽來尤為感慨。是啊,一個年輕女孩將她從不肯透露的清寒的家世原原本本告訴了對方,如果這不是愛,那還會是什么呢?世鈞自然也懂這層意思,所以才溫和地、略有些笨拙地安慰她。他說得似乎簡短了些,不過也許這樣更好,簡短總是跟雋永連在一起,紙短而情長,言淺而意深……曼楨和讀者們都聽出了他話里隱藏著的萬斛情意。
讀這些楚楚動人的細節(jié),真有那樣的感覺:一個人如果一輩子不談一回像世鈞、曼楨那樣的戀愛,實在是虧了。
讀懂了這一對戀人相濡以沫的感情,再來看他們最后的選擇,似乎就釋然了:他們都體諒著對方,希望對方比自己生活得好,所以才全無再續(xù)前緣的念頭。世鈞是因為有了妻子孩子,慚愧自己給不了曼楨碧綠鮮潔的愛了,曼楨則是不愿意令世鈞為難。總之在他們看來,只要知道彼此仍然深愛著就已經(jīng)足夠,至于終生廝守,他們不作此種奢望。
從一知半解《半生緣》到心領(lǐng)神會《半生緣》,也許這就是從青春年少到淡定中年的距離吧。與其說是喜歡世鈞、曼楨的半生緣,還不如說是欣賞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知道這個世界是有些寒意的,卻不抱怨,不沉淪,只沉靜地行走在茫茫人海之間,并且真誠地希望自己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一點暖意。
或者這也正是張愛玲的生活態(tài)度。寫作《半生緣》時,張愛玲已與曾經(jīng)深愛的胡蘭成分手。沒有了愛,仍然寫出了這樣溫婉純凈的故事,塑造了曼楨這樣“命運雖百負之而不恨”的女性形象,而且還以深情的筆墨寫下了不少使作品更加醇厚的點滴,比如說南京的玄武湖、清涼山,安徽的瓜片茶、炒米粉,做父母的怎樣抱怨兒子不聽話,年輕一代又怎樣熱衷于看電影、郊游和照相等等,凡此種種,除了說明作者對世間真愛和人間煙火的不舍,實在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這么想著的時候,又有些懷念曠世才女張愛玲了……《半生緣》是張愛玲的不了情,而張愛玲則是讀者們的不了情吧。
讀完了張愛玲的作品集,沒有喜歡上《傾城之戀》也沒有喜歡上《沉香屑》而是喜歡上了《半生緣》,這個連自己也有點意外。
一直覺得曼璐不是一個好女人,直到后來看見她勸曼楨的時候說: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收人家欺負,我上哪撒嬌去?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的姊妹兩個,我那時候要是個烈女,我們一家子全餓死了。又對那個女人充滿了深深地同情,或許能跟祝鴻才結(jié)婚已屬不易,她的想法很天真,她只是想留住那個男人,但是她卻不明白那個男人就像一只狼,吃著碗里的望著鍋里的,她永遠也喂不飽。我想曼璐大概是不知道曼楨和世均的那次爭吵是因為曼楨無法接受世均嫌棄他舞女的身份吧,或許世均沒有嫌棄而是沒有說服他的家人不嫌棄吧。曼楨對于曼璐一直是懷著感恩的,她勸母親不要拿姐姐的錢,她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她豫瑾結(jié)婚的事,她這樣的體貼卻換來曼璐那樣的回報,或許曼璐自己也因為曾經(jīng)做過舞女而自卑吧,所以她覺得她身邊的人都像她自己一樣介意曾今的那段歷史。
后來曼楨和祝鴻才結(jié)婚之后,祝鴻才奇怪為什么曼楨變得那樣從容,其實這正所謂應(yīng)了那句話:經(jīng)歷了最疼所以也就感覺不到一般的疼痛了。后來見到豫瑾時她是激動地,她說豫瑾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了,而他自己的那段噩夢般得經(jīng)歷,從在醫(yī)院生產(chǎn)時憤恨的講給臨床的金芳,再到后來淚流滿面的講給豫瑾,再到后來淡然的講給世均,這就是一種成長吧!搞不明白張愛玲為什么會安排了那樣的結(jié)局,讓他們在錯過十幾年之后再次重逢總讓人覺得有點諷刺。顧曼幀與沈世鈞,可謂一見鐘情,他們相知,相愛,相許,可惜未能相守。不是他們愛的不夠深,或許只是愛的太深,所以容不得絲毫的破損,又或者是還未愛,所以不能死生契闊。一次又一次的與對方擦肩而過。當(dāng)兩個對彼此念念不忘的人終于見面時,也只能是訴說著多以前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痛不癢,曾經(jīng)以為的悲愴都已經(jīng)成為一些平淡的故事來說?;蛟S,真的只有半生緣吧,所以最終落成這樣的結(jié)局。
人生有那么多的悲歡離合,有那么多的集散分離,最終相愛并相守的恐怕是極少數(shù)吧,當(dāng)時間慢慢流逝,人們慢慢變老時,年少所以為的傷痛,到最后都被磨平,留下的就只是些美麗的夢。
事實上,生命中總有那么些人一回頭便是一輩子,一錯過便是一生。所以如果遇見請不要錯過,因為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在世上有許多相愛的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而是和另一個說不上愛的人度過了一生,張愛玲《半生緣》又名《十八春》讀后感。在《半生緣》中有這樣一句話"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戀,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這話未免有點無奈的味道,但問世上有多少男女結(jié)了婚,卻過著沒有激情、沒有熱情的生活,只是久而久之把對方當(dāng)做了生活的一部分,就這樣死寂般的生活著,索然無味,但也就這樣湊合著度過了一生。
當(dāng)沈世均向他的家人屈從,辭掉了上海的工程師工作,其實沈世均和顧曼楨的愛情悲劇就已經(jīng)注定了,就算顧曼楨沒被姐姐無恥的出賣,沒被祝鴻才,沈世均和顧曼楨也不可能走在一起。沈世均的家人是瞧不起顧曼楨這種家境的人的,顧曼楨的姐姐顧曼璐做著舞女和暗娼的工作,他們這種自視清高的家庭又怎會沾上這種親戚,因為顧曼璐的工作他們就斷定顧曼楨也會像她姐姐一樣,她們一家人都是"不干凈"的人,所以顧曼楨和沈世均的婚事就如同鏡花水月,看不到一點希望的。我并不喜歡沈世均這樣的.人,有點懦弱,有點小氣。如果沈世均可以為顧曼楨不顧一切待在上海,可能她們兩個還會有一點在一起生活的希望,但在小說中可以看出沈世均顯然不是這樣的人,就算勉強在一起,這么多人的阻撓,也不會生活的幸福,還是會悲劇收場。
顧曼璐是個挺可悲的人,很多人說如果不是她姐姐滅絕人性的出賣,顧曼楨就不會這樣不幸了,但我認為事實并不是在這樣的,剛才我已經(jīng)說了沈世均和顧曼楨的愛情悲劇是有著必然性的,顧曼楨人生的不幸,實質(zhì)也是有著必然性的,顧曼楨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沒有父親,如果沒有顧曼璐犧牲自己去賺錢,養(yǎng)活這一大家人,顧曼楨可能今后的命運會更加的悲慘,顧曼楨能接受教育,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都是她姐姐"賣肉"換來的。顧曼璐曾經(jīng)也是和顧曼楨一樣的人,單純、善良的女性。她本來有著光明的未來,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張豫謹結(jié)婚,但為了弟弟妹妹和母親,她甘愿放棄這一切,能有這種犧牲精神的人本性又會壞到哪里去呢?顧曼楨是被這個社會,被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扭曲的喪失了人性,顧曼璐的出發(fā)點是多么的高尚,但社會上不會有一個人同情她,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有點瞧不起她,只有顧曼楨沒有瞧不起自己的姐姐。顧曼璐的犧牲換來了什么?就換來了別人的輕視和蔑視,我相信任何人碰到這樣的境遇都會心里失衡吧!顧曼璐開始知道祝鴻才對自己的妹妹不安好心時,她是想保護自己妹妹的,所以她還有意識的和家人疏遠,讓顧曼楨不要像自己那樣落在祝鴻才這個流氓的手中。但是后來顧曼璐和祝鴻才的關(guān)系越來越來差,她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本身就被別人瞧不起,所以她就像捉住救命稻草似的,想捉住祝鴻才,如果祝鴻才這種人都不要她了,還會有誰要她呢?再加上她誤認為自己的妹妹也像別人一樣看不起她,還搶了自己最喜歡也是最放不下的人張豫謹,所以產(chǎn)生了嫉妒之心,激起了已埋藏在心中扭曲的人性,沒有一點人性的把自己的妹妹"賣"給了祝鴻才,但最終顧曼璐也受到了懲罰,悲慘的死去。
在小說中顧曼楨的堅強、獨立、勇敢的和命運做斗爭的精神是那樣讓人為之動容,特別是小說中顧曼楨千方設(shè)法逃出祝鴻才和顧曼璐魔爪的描寫,感動的可以讓人流下眼淚,顧曼楨在被他們倆囚禁的那段時間她本想一死了之,但是她一直對沈世均是抱著希望的,她盼望著沈世均會來救她或者自己逃出去還是能繼續(xù)和沈世均結(jié)婚,過上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的生活,雖然被祝鴻才有了孩子,她覺得這算不了什么,她始終相信沈世均是愛她的,沈世均在知道她的遭遇后會更加的愛她、保護她,但她的幻想從始至終也沒有實現(xiàn),當(dāng)顧曼楨費勁千辛萬苦逃出來時,得到的卻是沈世均已經(jīng)結(jié)婚的消息,這對于顧曼楨絕對是致命性的打擊,但顧曼楨依然堅強的生活著,靠自己的雙手,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墮落。顧曼楨為了自己孩子不受虐待,也選擇了犧牲自己,嫁給了祝鴻才。她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呢?難道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去死。
雖然《半生緣》是一個悲劇的故事,但張愛玲還是給顧曼楨設(shè)置了能看得到希望和光明的結(jié)局,最后顧曼楨成功的和祝鴻才離了婚,也得到了兒子,她又可以重新開啟一段新的生活,或者在今后她還會遇到自己很想和他結(jié)婚的那個男人,但這個人絕對不會是沈世均,沈世均的家庭和性格已經(jīng)決定這段愛情會是悲劇,顧曼楨被姐姐出賣,這只是他們之間的小插曲,也就把他們倆拆散,但顧曼楨的心中和沈世均這段讓自己刻骨銘心的愛從始至終都是美好的,她也沒有去憎恨沈世均,這一切并不能全怪他,顧曼楨就留守著這份愛獨自的堅強的生活下去,況且愛一個人并不是要得到對方,從對方那里獲得什么,只要知道對方過得幸福這已足夠。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七
快樂和悲傷都是那么簡單的事情,簡單到我可以不著一字就能盡得風(fēng)流。而這其中的奧秘是我用了那么長的時間才領(lǐng)悟到的,夢里還是現(xiàn)實,我已分不太清。就像愛情,愛著的時間太長,回憶起來足夠一輩子品味。
緣分可遇不可求,遇到的太早或者太晚,愛情都不會有生根發(fā)芽的機會?!?0__》里那個一言不發(fā)的機器人,她不是反應(yīng)遲鈍了,而是她的心已經(jīng)有了歸屬,你再努力,她能給你的也只有她的沉默和眼淚。那個想用十塊錢得到愛情的女子,青春嘩啦啦地流淌,一如她洗不盡的悲傷。
也許一開始的相愛是有原因的,可是隨著感情水漲船高般加深,你會忽視甚至淡忘原因,直至完全忘記。有一天忽然記起這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相愛,釋然而笑,原來根本沒有原因,只是我們相愛了,我們是彼此的世界。
在愛人溫柔的臂彎里,一個親吻,一個擁抱,嚴寒的冬季里也嗅得到甜美的花香。而微笑讓人如沐春風(fēng),剎那間的永恒。十指交叉的雙手勾勒出心底美好的漣漪,漣漪泛起臉上的紅暈,紅暈停留在臉頰遲遲不肯褪去。
愛的清泉里,你儂我儂的流水,抵擋不住現(xiàn)實赤裸裸的阻擋分割。美好的一切總是太美太短暫,曇花一現(xiàn),香消玉殞。若還不夠,風(fēng)霜緊逼的現(xiàn)實,把你的一切幻想打消,哭喊,尖叫都沒有用,懦弱不是得到的只能是憐憫,而堅強才能擁有獨立和自由。
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差距,有時讓人難以置信,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猶如故事一般,可那真真實實地發(fā)生過,曲折坎坷,不正是人生的真實面貌。如今容貌不再姣好,站在小橋上獨自看著天邊,那緩緩而落的夕陽。
我們再一次相遇,相擁而泣,嘆息錯過的緣分,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我在你眼里看到了,你在我這里也得到了,我們不說但是都懂得的答案。我們揮手告別,不會再相見。在我轉(zhuǎn)身回望時你也同樣凝視著我,除了微笑,我們能給彼此的還是微笑。
原來我們相愛的.時間只有三五年,可是卻感覺有三十年,五十年,一輩子。只是因為那些日子里有你,這些回憶,足夠我剩下的時間來回憶。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八
因為霧霾天氣中小學(xué)生都被停課的新聞在網(wǎng)絡(luò)上鋪天蓋地的宣傳著,這也應(yīng)當(dāng)算是這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了。污染、霧霾、拆遷、房價,這些詞匯終日成為當(dāng)下說不盡的話題,說的多了,仿佛就像在說一件隔靴搔癢的事,事不關(guān)己一樣,照舊像平常一般,上班、下班、談戀愛、買房子、結(jié)婚、生小孩,命運永遠不在自己的手里,那些成功的傳說被傳頌的越來越遠,倒像來自另一個世界。
床頭放著一本張愛玲的《半生緣》,與石姑娘通完視頻翻來看,打開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通宵達旦的看了一夜,整整把這場長達十八年的戀愛看完,看完卻留下一絲凄涼的勝利與喜悅感。
窗前照進一束晨光,照在書本的最后一頁,讓人仿若還在夢中,沉侵在老上海聒噪的.弄堂里,伴隨著電臺里傳來的斷斷續(xù)續(xù)的胡琴聲里和磨刀匠、買蘑菇豆腐干的吆喝聲,看著這場被命運打亂的游戲一幕幕上演。
曼楨和世均的愛情開始的時候是那么的令人唏噓不已,從相互的愛慕、到相知、相戀,每一幕仿佛我們都站在他們跟前親歷了這場平凡而又讓人羨慕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偉大也許就是他在平凡之中總能給人以無限的期許吧,愛情的火花是如此的閃亮,讓兩個平凡的人無時無刻不充滿了生命的朝氣,無論生活是如何的瑣碎,只要這兩個人在一起,那么他們就應(yīng)該是幸福的吧。
至少在他們戀愛時的分分秒秒都是那么珍貴,珍貴到讓他們半生的心都停留在那一段時間里。
我總覺得很多人都是為了愛情里的那些分分秒秒而活的,沒經(jīng)歷過的人身上到底少了一種氣質(zhì)。
話又說回來在這個無聊的世界上走一遭倘若沒有那些分分秒秒珍貴的經(jīng)歷,那么他的生命中也算存在了某種缺失與遺憾了吧。
故事轉(zhuǎn)折是從家庭的變故開始的,要把兩個愛到談婚論嫁的人分開,家庭原因應(yīng)該算是最好的借口,就算在當(dāng)下總不免依舊聽到這樣的故事,某某戀人在雙方家長見面時談蹦了,最后鬧的不歡而散,愛情最終拜在了世俗里。
離曼楨生活的世界大概也已過去了七八十年了,社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可是世俗依舊是愛情最大的敵人,一夜間改革開放春風(fēng)吹起,許多人富起來了,這些人的孩子在今天成為了富二代,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的社會資源。
舊社會里的那些門當(dāng)戶對的說法又冒出來了,人們越發(fā)帶著世俗的眼光去看人,家庭怎么樣,工作怎么樣,年紀(jì)合不合適,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兩個人若要正常的戀愛,上面這些條件必須一條條嚴格的審查,條件達標(biāo)了才能繼續(xù)戀愛的事宜。
愛情正在變得廉價,所以世界上便多了很多的叔惠與翠芝這樣的人物,愛情未發(fā)生便扼殺在搖籃里,等待年輕不再時,才想到當(dāng)年的擁有那份若隱若現(xiàn)的情感已經(jīng)抓不住了,眼下追逐的一切只是幻影,當(dāng)初錯誤的選擇只會另自己變得更加虛無,最終變得面目全非,又想起來當(dāng)年那場沒開始的戀愛有多么的珍貴。
他們是那種徹底的可憐人。
曼楨與世筠到底是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命運沉浮,滄海桑田之后那份情還在,那是一份取之不盡的珍寶,無論身邊陪伴著什么樣的人,回憶起來的時候總會勉起略帶滄桑的笑意吧——至少我幸福過。
愛情再美好最終也抵不過生活和世俗的聒噪,我們能爭取的也許就是那份回憶時勉起的那一抹滄桑的笑意——至少我愛過。
人到底是一個堅強的物種,大多時候都是在默默忍耐,也許就因為那分分秒秒的閃光點,所以我們才能抵得過歲月無盡的摧殘與折磨吧。
所以,生命不過是一場聒噪華麗的荒涼,我們最好珍惜愛情在時的分分秒秒,它如此短暫與寶貴,卻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九
如果青春是一個美夢,那夢醒之后又是何等惘然。
七月上的午后還沒有很熱,也可能是樹蔭的微涼。故事的開場總是很暖,沈世鈞因同事許叔惠而認識了顧曼楨。三人結(jié)伴上下班,日子很清苦,可他們不覺?;蛟S是冒著大雪去找手套的世鈞過于體貼,或許是一天打三份工的曼楨過于堅強,總之,他們相愛了。
而另一邊,許叔惠和石翠芝在互看不順眼中相遇。
有時候,命運弄人是真的。就像相戀兩年的沈顧二人,因為一場陰謀,兩場誤會而分別;就像許石二人,那未表明的心意,隨波逐流。
再相見是十四年后,一切已無法改變。如果說一個新鮮的誤會的解釋是催化劑,一段新鮮的表白能打動人心,那么,他們再一次的相遇加速了清清楚楚的訣別。
其實讀到一半時,看了主角們的誤會和離合,就覺得會是一個悲劇。但讀完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悲劇不是遠隔天涯,永遠不見,而是對往事的無力回天。
所以,愛到底是什么呢。真的說不明白,是轟轟烈烈的開場,不顧結(jié)局的去賭一把?還是那已經(jīng)失望的心,在歲月流逝里最終遇到適合的人。
適合有很多種含義,是自己喜歡的,是條件合適的。無論如何,歲月就這樣過去??扇韵蛲?,找到一段完美的愛情,哪有什么完美的愛情,只不過,是想在若干年后感慨起,不會覺得半生虛度。
也曾宵想蕩氣回腸,也曾宵想細水長流,可在沒有下定決心愛自己還是愛別人更多些時,就不要觸碰愛情。
可能這周工作太緊張了,從上班到下班都必須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所以天天晚上睡很少的覺,竟然也不覺得犯困。終于昨天晚上看到12點多,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以前沒怎么看過張愛玲的書——雖然她是個名家,也有很多人追捧她的文字??墒俏乙恢庇X得她的文字有點消沉陰暗,所以一直也沒看過。大概是兩年前借過她寫的書,但是那時侯還是和同事住一個宿舍,是一邊跟同事聊天,一邊看電視,一邊看了幾篇?;旧蠜]有印象,只是覺得她的文字很晦澀。就沒再看過。前幾天,我弟過來,帶了本《張愛玲文集》放在了我這,因為這幾天沒好電視看,又是一個人閑著,就看起來。沒想到這一次心態(tài)竟然是完全的不同,看起來也是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所以常常是晚上看到半夜?;蛟S她的書就該一個人靜下心來仔細的讀。也可能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比較成熟些了,能看懂她的內(nèi)心了。
《半生緣》雖然書沒讀過,卻也看過電視劇。所以對于故事情節(jié)也大體知道一些??墒窃僮x書,確是一點不感到厭煩,相反看了后才發(fā)現(xiàn)電視劇真是太膚淺了。張愛玲那細膩的描寫電視劇又怎么能夠詮釋的了呢!不得不說張愛玲的文字真的是太細膩了。表面上看似很平靜,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大的矛盾,可是在這平靜下面卻早已是驚濤駭浪,緊緊的抓住你的心。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大作家不是靠華麗的文字來征服讀者的,當(dāng)然文字和故事性是一方面,這一點張愛玲也做到了。還有一點重要的是他們能在故事里講述一些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社會……的哲理——或者說軌跡更確切些,這才能顯示出作家的智慧。張愛玲就是有著這樣智慧的才女。她的思想是獨特的,看問題也那么深刻,又能用一種很準(zhǔn)確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我真遺憾現(xiàn)在才讀她的書,但是不管怎樣總還是看了。
讓我們還留著盡幸存真性情的愛。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yīng)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么你就會原諒現(xiàn)在的我。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說好永遠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dāng)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么脆弱的。經(jīng)得起風(fēng)雨,卻經(jīng)不起平凡......
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不要讓我聽你的。
初讀她的書便被她所描繪的語言、情節(jié)、文章的脈絡(luò)深深吸引,看著她寫的書就好像在聽她講述自己悲涼的一生,這有著一世才華一世悲涼的才女,精妙的語言技巧讓我猜不到結(jié)局只能跟著她向前走…向前走…于朦朧之中揭開神秘的面紗,于情節(jié)之中觸感傷懷。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她筆下的愛情故事的開頭就是這樣可以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與萌動,就這樣用文字寥寥數(shù)筆撥動你的心弦,聽她娓娓道來,跟著她去品味這愛恨情仇、這傷別離、無限心酸悲涼匯聚交織的一生。
最喜歡她筆下的那個叫家茵的女孩兒也喜歡她筆下每個人物的姓名,驚嘆于她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并展現(xiàn)出來的赤裸裸的人性。莫楨和世均、翠竹和叔惠、莫璐和豫瑾…明明情投意合琴瑟和鳴的兩個人卻因為姐姐姐夫設(shè)計的圈套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抱憾終生,知道了結(jié)局又怎么樣呢?終究還是回不去了,翠竹和叔惠也是彼此愛慕互為知己的兩個人,但因為世俗的觀念陰差陽錯也沒能在一起,莫璐的冷漠與人性的喪失、豫瑾的善良無疑被她刻畫的淋漓盡致,每個人物的出現(xiàn)都在為后文作鋪墊,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里人物的相遇大都以美好開始又以悲劇收尾,命運里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也和她們每個人都開了一場玩笑,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都與那個時代擺脫不了干系,封建舊社會的腐朽與壓制、不平等的社會觀念、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都是造成悲劇的源頭。
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這滿紙都是蕭索,滿篇俱是悲涼,該是怎樣的人生?能讓人寂寞到如此的地步,只能遁進回憶中尋找已逝的溫情在文字中訴說這滿世荒涼。她的文字讓我驚嘆于她的傾世才情,又感嘆她的悲涼人生。生活在如今歲月,現(xiàn)世安穩(wěn),沒有舊思想的束縛,每個人都渴望早日得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感覺部分現(xiàn)代人對于感情的觀念過于激進化,總是腦袋里天天想著盼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但那畢竟可遇不可求,不如好好生活用心生活,好好感受自己未知的生命,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期待,說不定在感知美好的瞬間就能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沒有早一步?jīng)]有晚一步,就恰好地問一句:“咦,你也在這里。”從前慢,一生只愛一個人,所以慢慢來,我們又不趕時間。帶著愛去生活并學(xué)會去感知愛,因為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終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花了昨天晚上的大部分和今天早上的一點點時間,終于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看完后最深的感覺是,真是環(huán)境能造就與之相應(yīng)的人,也可以將之中人的生活與人生改變、偏離其預(yù)期。真是時代作弄人啊。書中的主人翁曼楨與世鈞之間的愛情就是個例證。他們之間的愛情被環(huán)境中的人所破壞、阻斷、淡化。面對這一切他們不能沖破環(huán)境的世俗,他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環(huán)境,但他們有不愿就這樣依附于周圍的環(huán)境。曼楨被她姐姐關(guān)在她家,然后逃離她家,然后回來照看她自己的兒子,然后與以結(jié)婚的世均見面,已經(jīng)時隔十八年了。他們以前是怎樣的年輕,怎樣的相互依戀啊!但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都是中年人,都有了小孩,都有了家庭的責(zé)任感。他們的理智已經(jīng)不允許他們再來一次了。我想,他們見面的那一刻一定有恍然過世的感覺,仿佛以前美好的時光就在昨天。
小說的結(jié)尾很含蓄,但反映了主人翁那豁然大度、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去改變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積極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
張愛玲的小說的細節(jié)寫的特好,給人很深的真實感。以后要多多的拜讀她的作品。呵呵。
其實真的讀完了這本書,也就這樣了。
被之前的情節(jié)牽絆,心境也跟著起伏跌宕,好在最后結(jié)局也算完滿,先前的遺憾在時間流逝中隨著煙消云散了。
我一定要夸一夸張愛玲的文筆!無論是比喻還是細節(jié),仿佛不能再找到一個更好的描述了。她的立足點總是新穎脫俗又十分貼切,實在讓人佩服。
只是一想到她對曼楨遭遇的勾勒,就不免惋惜。愛玲人似乎是淡淡的,心也有些冷冷的。(之前喜歡她,就去看了傳記,這里了解一點,那里補看一些,對愛玲也不是一無所知。)在她作品中的體現(xiàn)應(yīng)該就是曼楨與世鈞,叔惠與翠芝的錯過了。(其實每一個人物都很立體)。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豫瑾,他有擔(dān)當(dāng)、有勇氣,對于曼璐,他付出過真心,惋惜她的遭遇。對于曼楨,他總是給予關(guān)心,也是比起前者,曼楨應(yīng)該才是他心里的一抹白月光。對于妻子,或許缺少愛情,但他們“看起來很幸?!?,他給了妻子一個家和一個家該有的丈夫。這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他去重慶了。我很慶幸他沒有被寫死,我相信這樣的人總該有一個美好的后半生。
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想著,我一定有很多話要來總結(jié)。可是零零碎碎的情感在書完結(jié)時也不想再撿起來拼湊了。
也是看完了這本書,才大致明白所謂半生緣,大概就是:今生有幸遇到你,陪你走過“半生”,在分叉口告別,很多年后回頭,你依然在那,只是我不能回去找你了。
前些天,我讀了張愛玲的一部小說——《半生緣》。其實之前電視里也有熱播過,但是由于對張愛玲的敬仰和對這部小說的喜愛,我還是把原著讀了一遍。有時我還真覺得文字比電視更有吸引力,小說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氣息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栋肷墶肥且砸环N最樸實平凡的語言講述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用“殘缺的完美”去形容《半生緣》是再貼切不過了。《半生緣》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并被人們所贊稱,或許并不僅因為張愛玲這個作者和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還因為它能以悲劇的形式打動人心。筆者很喜歡女主角曼楨,而她是當(dāng)時受社會迫害的典范;被姐姐出賣;母親卻袒護姐姐,認為姐姐求子心切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被姐姐從中阻礙,使她與她當(dāng)時的未婚夫相隔十四年后再相見??山Y(jié)局已定,哪怕兩人再相愛,卻再也不能回到那一段已失去的歲月。
紅塵中浮沉著太多個夢,又到底多少個夢能生死與共?《半生緣》這段愛情故事也有其“可喜”的二面,至少曼楨這輩子能如此轟轟烈烈地愛過一回,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半生匆匆,半生如夢。對于上了年紀(jì)的人來說,七、八年如同過往云煙,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F(xiàn)在的我,只想好好珍惜我的這一生,不要讓我這短短的一生留下長長的遺憾。
這是一句調(diào)侃。按《半生緣》的描述,曼楨和世均的故事應(yīng)該是從1931年左右開始的,一直到1946年左右才收尾。這十四年的歷史里有很多事件,可真正被張愛玲提及的只有抗戰(zhàn)——在淪陷后的上海,曼楨匆匆地看見了世均來去的影。
從另一個側(cè)面這可以說明,抗戰(zhàn)對中國的影響是全面的?;氐焦适卤旧恚@樣的一個情節(jié)匆匆閃過或許意味著: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故事也是這么演繹的。常看見有人評論:最喜歡看前半部分曼楨和世均慢慢好起來的情節(jié),而對于后半部分的疏離則跳過為好。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似乎故事里面的情節(jié)正在現(xiàn)實里栩栩如生地上演著:到了一定年紀(jì)的男女都被長輩催著結(jié)婚;同樣的,許許多多的人并沒能堅持自己的愛與理想,而與現(xiàn)實選擇了妥協(xié)。有時候,我們只是以為一小步的妥協(xié),卻是往現(xiàn)實邁進了一大步。
這并不是說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真的就是什么壞事。只是到頭來才真心發(fā)現(xiàn)了曼楨一句“我們回不去了”這么一般的感慨。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實往往是國人最大的信仰。這倒可以再一次聯(lián)系起抗戰(zhàn)的話題:戰(zhàn)爭的硝煙從中國蔓延向世界,而上海和重慶依然能夠車水馬龍、歌舞升平。
所以,我覺得后半部分的情節(jié)更有回味的價值。曼璐也不是壞人,至少她還是曼楨的姐姐,最終還能體諒這血緣里面的情感;世均也非無情,只是在現(xiàn)實壓下來的時候無力抗拒;至于曼楨本人,倒更是太多的感慨。她本是一個極為出色的女子,卻在滾滾紅塵中被風(fēng)吹得飄蕩,最后只留下一句“回不去了”的感慨。與之類似的還有叔惠?,F(xiàn)實里的時間匆匆流過,沒有公主王子一般的童話。
應(yīng)該說,目前為止,在我讀過的中國小說中,沒有一本能像這本小說給予我如此的震撼。自以為可以與時事隔離的人們,以為自己可以在自己有限的世界中尋求完滿,卻不知道現(xiàn)實與世界無聲無息地壓過來,到頭來,空留下一句感慨——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寫道“日子過的真快,對于中年以后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象是指縫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們處在這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jì),動不動就說永遠,好像我們做的了主似的。其實,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永遠,海枯石爛,滄海桑田嗎,其實海很容易會枯,只要不下雨就行了,石也是很容易爛的,滄海也不會那么容易變成桑田。
我時?;叵肫鹨郧暗娜兆樱钠У男〉纼膳?,春深似海。陽光透過密密的葉子光影扶疏斑斑點點地照在剛下過雨的土地上,空氣中還合著新鮮泥土的芬芳。我沿著馬路厓一路向北,停在一棵巨大的老槐樹下,雙手合十,白色的槐花上還未來得及蒸發(fā)的雨滴滑過我長長的睫毛,那時,外面的世界是書本上的世界,那時夢想是和大家一樣成為科學(xué)家,那時,不懂歲月匆匆,可是我卻憂郁的像一潭深藍的湖水。
當(dāng)初說好的要一起邁向未來的發(fā)小,現(xiàn)在竟都過上了他們父輩一樣的生活,早起晚睡,暮鼓晨鐘。青春是一趟單向的列車,轟隆隆地從起點開向終點,卻永遠不可能返回。陌生的,熟悉的,一見如故的,日久生情的,分道揚鑣的,念念不忘的,每一天都在上演著一幕幕的悲劇或喜劇。
高中時的一個同學(xué),她經(jīng)常會用“一切都塵埃落定”作為每次作文的結(jié)尾,我時常咬著筆頭,接過她剛完成的大作,一邊看,一遍望著窗明幾凈,三層的教學(xué)樓,下面是烏壓壓的人群,頭頂呼啦啦的風(fēng)扇吹得我手里三毛的《萬水千山走個遍》沙沙作響。
宿舍床頭永遠擺著看不完的課外書,每讀到一句優(yōu)雅的句子就好像照進了一縷陽光,深藍的湖水激起了千層浪。我還記得當(dāng)我讀到“等到繁華落盡,生命的脈絡(luò)才清晰可辨”這句話時,興奮了好久,生活的向日葵斗轉(zhuǎn)星移,努力向陽花開不敗。
有一句特別好的話叫做“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大抵是失意之人所寫的,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孟郊定是寫不出來,人總是在受挫時刻骨銘心,人總是在郁郁不得時妙筆生花。
記得席慕蓉說過一句話“我的生命如此美麗,心中又怎能不充滿詩意”。世界這么大,每一處污穢放大都會膽戰(zhàn)心驚,每一處詩意放大都會美得驚心動魄。在碧波蕩漾的青春里,用一支楊柳枝的筆書寫那些年的檣櫓灰飛煙滅,梅花落盡柳如煙。
在淺淺的時光里,我想深深地說一句,此刻正青春,清風(fēng)人相隨。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一
張愛玲的《半生緣》寫得特別好,我認為這部長篇小說好在:
一、故事曲折,層層設(shè)下懸念,吸引讀者讀下去。
二、對于人物的動作、性格特點、周圍環(huán)境、場景描寫得特別深刻、細膩,很有意境。
三、我認為本篇小說好,最大特點在于對人物的心理描寫非常成功,能充分反映一些人的性格特點。
《半生緣》主要講述的是曼楨和世鈞從認識到分手的十四年間所發(fā)生的一切故事。最初世鈞和許叔惠是好朋友,曼楨和叔惠同事,他們?nèi)私?jīng)常在一起談笑,吃午飯。交往了一段時間后,曼楨將自己的情況說給了世鈞聽:為了照顧家里的祖母、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姐姐曼璐出去做了舞女。這些不愿意讓人知道的家庭隱私卻對世鈞講了,后來他們成了戀人。曼楨是一個表面上比較柔弱可是內(nèi)心卻又是非常堅強的女人。
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把她磨練得有些倔強,又有些執(zhí)著。當(dāng)姐姐曼璐出嫁后,她主動擔(dān)起了照顧一家老老小小的重任,這時讓我們對曼楨肅然起敬,為她的堅強和無私!每天忙忙碌碌,但曼楨又是充實的,因為有世鈞的陪伴。她與世鈞平淡而又真實的愛著。說她們平淡,我感覺她們雖然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通過幾件小事卻足以證明他們的愛情。例如:世鈞冒雨去野外找曼楨的紅手套;世鈞為曼楨買的不是非常昂貴的戒指,但卻是世鈞用自己的錢給曼楨買的。還有每周末不長時間的相聚。當(dāng)出嫁的曼璐在祝鴻才跟前漸漸地失寵,為了死死地將祝鴻才拉在自己的身連,她竟然起了私心,采取了卑鄙的手段設(shè)下了陷阱,促成了祝鴻才對自己親生妹妹曼楨實施了強暴。
(我認為張豫謹對她妹妹曼楨欽佩,而對于她的冷淡,她遷怒于妹妹身上,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想要拴住祝鴻才這個人。想法實在是荒唐可笑)隨后曼璐成為主謀對曼楨實施長達9個多月的囚禁,直至曼楨的這次遭強暴竟懷孕生下孩子后,曼楨在病房在病友的幫助下逃離出祝家這個火坑,但這一段悲慘遭遇卻永久地留在了她的記憶深處。她一直在心里呼喚世鈞,她從醫(yī)院出來后的每一件事情是給世鈞寫信,派人去叔惠家送信。陰錯陽差,世鈞這次住在舅舅家,不在叔惠家;而她的信被世鈞母親給私自扣留。當(dāng)時如果沒有這些插曲,她們有可能見面的,如果世鈞不計較太多,他依然愛曼楨的話,她們也許會走到一起的,因為那時侯世鈞還沒有和那個他不愛,對方也不愛他的人------翠芝結(jié)婚。
但是,世鈞的性格會沖破重重阻力,包括曼璐曾經(jīng)是舞女,這時候曼楨已經(jīng)和祝鴻才生了一個小孩,世鈞和曼楨結(jié)合嗎?)她逃離出來后四處工作,居無定所。當(dāng)她從叔惠的口中得知,世鈞已經(jīng)和石小姐結(jié)婚的消息時,簡直覺得天地變色,她最想見到的人,當(dāng)初深愛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她遠離了一切,她簡單地生活著。母親來找她回去嫁給祝鴻才,姐姐也來找她看在孩子的面上,讓她回去。都被她冷淡地拒絕了。她后來想到弟弟剛工作,照顧不上母親,將母親對她的種種不好(曼楨在祝家被囚禁,母親被姐姐收買住,舉家搬走,音信皆無)都不計較,仍然從自己微薄收入中拿出錢不留姓名地寄給母親。足見曼楨的大度和對親人的責(zé)任感。
本以為曼楨靜靜地生活下去,但作為母親的他,為了自己的親骨肉,為了孩子,她毅然選擇了回到自己的仇人,自己深惡痛疾的祝鴻才身邊,過上并不幸福的生活。(當(dāng)時也許是她做了惡夢,招弟的死,自己兒子的病,都給了她相當(dāng)大的觸動,為了留下兒子的生命,為了讓兒子少受委屈,她做出了具大的犧牲。究竟是不是世鈞結(jié)婚的消息對于她此次的選擇也是一很重要的原因呢?以前在她的心目中,對世鈞有一份寄托,有一份希望,但一切都成幻想,她對什么都沒有信心,但她對自己的孩子卻實在放不下,她選擇了犧牲自己。)她的內(nèi)心除了兒子,什么都不再有。
而世鈞則是兩次到祝找曼楨,都無準(zhǔn)確結(jié)果,受了曼璐的誤導(dǎo),單純地以為曼楨真的變心和張豫瑾結(jié)婚后就走了。也難怪世鈞相信這樣的說法,誰又能想得到一個親生的姐姐對妹妹施了惡毒的手段,而后又編謊言讓世鈞相信是曼楨變心。這其中比較曲折,比較有說服力的就是傭人阿寶為了討好曼璐,將曼楨托她給曼楨家人送信,曼楨實在拿不出什么,將世鈞送給她的戒指作為抵押給了阿寶。這個戒指轉(zhuǎn)手阿寶送給了曼璐,曼璐給了阿寶一大筆錢。曼璐將戒指給了世鈞,又說了一些話,把過錯都歸在曼楨的“變心”上。
張豫瑾與曼璐的戀愛。豫瑾與曼璐進行了幾年純真的戀愛,當(dāng)時為了家庭的原因,她為了照顧家里的老老小小,曼璐這個人由單純的少女淪落為紅塵女子,而又成為了惡毒的婦人,上演了一場家庭悲劇,她是幕后導(dǎo)演,她的自私和狹隘毒害了曼楨的一生,一生終不得輕松。其實曼楨被困在祝家,時間也不是很短,在那個封閉的房間,曼楨一個人孤孤零零,曼璐卻派傭人們嚴加看視,生怕曼楨逃跑,曼楨為了出去能夠見到世鈞,有這個堅強的信念在支持著她,她在祝家慘淡地生活著,曼璐終將不得好下場,過早離開了人世。曼璐的變化,也是當(dāng)時社會原因所造成的,用曼楨和世鈞爭執(zhí)時的話說:“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p>
小說寫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曼楨周圍的同事不僅僅是叔惠和世鈞,性格有些懦弱的世鈞雖然喜歡曼楨,如果不是曼楨對他表示主動熱情,他能夠鼓足勇氣,去大膽地追求曼楨嗎?我感覺世鈞性格中有些唯唯諾諾,比如他家里父母不想讓他與曼楨交往,他對曼璐就是曼楨的姐姐,卻有意思隱瞞,并且讓曼楨家搬家,暫不與姐姐來往,說明他還是比較在意家里人的看法;當(dāng)世鈞父親去世后,家里和姨太太那邊分家產(chǎn)的時候,他也不強爭。這些性格特點,我認為與他的家庭出身有極大的關(guān)系,他的父親和母親感情那么不好,父親長年在姨太太那邊,他母親孤獨、壓抑的性格也在影響著他,形成了他后來的性格。
雖然叔惠能說會道,人很活潑,但他也有自己的自卑之處。如果翠芝不是出身優(yōu)越,叔惠也許不會有什么顧慮,會和翠芝走到一起。
故事的巧妙在于曼楨遭遇不幸,恰巧懷孕的事情。憑她的剛烈的性格,她寧愿死在祝家,也不會屈從于祝鴻才的。如果沒有懷孕這件事情,還不知道曼楨要等多久才能見到、聽到外面所發(fā)生的一切。(包括世鈞的結(jié)婚、叔惠的出國、母親攜帶一家搬走)。
曼楨不幸發(fā)生時間恰是豫瑾結(jié)婚的頭天夜里,所以后來世鈞聽說張豫瑾結(jié)婚,太太是上海人,結(jié)婚后就回了六安,恰巧世鈞聽了曼璐和顧太太也是這樣說的,他就對曼楨對他的“變心”也就沒有了懷疑,這些都很巧妙,這些事情連起來,又非常符合事實。所以說張愛玲的這篇長篇小說構(gòu)思很好,為讀者設(shè)下懸念。
祝鴻才的性格:與曼璐結(jié)婚前,雖然在鄉(xiāng)下有老婆,冒著犯重婚罪的危險與曼璐結(jié)婚。起初曼璐還能拿得住他的脾氣,后來隨著生意做得好,發(fā)了財,便不把曼璐放在眼里。不經(jīng)?;丶?,即使回家,說起話來也是惡言惡語,連他的孩子叫了曼璐:“媽,媽媽”時他都要插上難聽的話來侮辱曼璐:“他媽的什么東西,你管她叫媽!她也配?”在與曼璐結(jié)婚前以至結(jié)婚后一直對曼楨欽佩不已,只是曼楨沒有過多理會他,使得他非常失望。當(dāng)曼璐受了母親的話的影響,以及她聽到了豫瑾對妹妹熱情,對自己卻是那么冷漠的時候,嫉妒和自私心理表現(xiàn)出來,用生病假意把曼楨騙來晚上陪她,夜半讓祝鴻才的魔爪伸向了曼楨,當(dāng)時祝鴻才面對曼楨的抵抗,簡直用了好大的力氣,要置曼楨于死地一樣,真是殘忍至極!當(dāng)他對自己“犯的錯”感到后怕的時候,曼璐給他出了好主意的時候,他那笑容,仿佛讓讀者看到了他那奸笑,令人作嘔的笑容。而當(dāng)曼楨在醫(yī)院住院,他和曼璐去醫(yī)院看曼楨的時候,手里拿著一把花,露出很局促的樣子。一會兒又是嫌房間不好,看到孩子又是喜歡得不得了;曼楨去看望生病的孩子時候,正好是招弟死了埋葬的當(dāng)天,首先從外表上就看到他貧困潦倒的樣子,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局促不安的態(tài)度,以及他對曼璐在世時候沒有好好對待曼璐而深感歉疚的樣子。當(dāng)曼楨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為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他選擇與祝鴻才結(jié)婚,婚后,祝鴻才對她的態(tài)度,以及拿孩子出氣的種種表現(xiàn);當(dāng)他帶何太太及何太太的孩子去看病恰巧與曼楨相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虛的樣子。讓我們不能不痛恨祝鴻才的狠毒、自私冷漠、勢利、虛偽。
曼楨媽顧太太的性格:前半部分寫顧太太與老太太相依為命,寫得比較細致,也比較貼近生活。但當(dāng)曼璐結(jié)婚后,曼璐總是要偷摸給媽媽錢,這時候顧太太接,但回去卻不敢告訴曼楨,這些曼楨心里都是清楚的,反復(fù)叮囑顧太太不要接曼璐的錢,說明曼楨非常有志氣的。當(dāng)曼楨慘遭遇強暴后,曼璐想出一大堆理由來說服顧太太,給了顧太太一大筆錢,還說等大弟弟畢業(yè),也別忙著叫他去找事,讓他多念兩年書,趕明兒讓鴻才送他出洋留學(xué)還說今后讓顧太太和她一起過,享享福,也為弟弟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顧太太接了曼璐的錢回去的時候恰巧世鈞來找曼楨,如果顧太太這時候把實際情況告訴給世鈞,曼楨就不會在那里受那許多苦和罪。顧太太半天也開不開門,她觸到了曼璐給的一大疊鈔票,厚墩墩的一大疊,錢這東西,的確是有一種微妙的力量,她這時候就覺得如果告訴世鈞真-相,又對不起曼璐。后來還是世鈞幫助她把門打開。她這時候沒有說出真話,卻說謊稱曼楨病了,并且也沒有告訴世鈞祝家的地址。(當(dāng)世鈞尋著找到祝家的時候,卻被告知:“顧小姐不在此?!碑?dāng)世鈞要見曼璐,男仆卻以:“太太不舒服,躺著呢?!被亟^了世鈞。)耽誤了世鈞對曼楨的救助。給世鈞徒增誤導(dǎo)。在后來的日子里,她一家老小舉家搬出上海。她的二女兒被困在祝家,她的良心會得安寧嗎?她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作解釋呢?曼楨在曼璐出嫁后不辭辛苦地為撐起這個家而到處奔波,難道顧太太忘記了嗎?難道她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家庭貧窮、孩子們上學(xué)需要錢嗎?或許在她那個年代的老人心目當(dāng)中受“家丑不可外揚”思想束縛嚴重,生怕會驚動其他人的原因嗎?我感覺顧太太的良知似乎泯滅,做母親的明知曼楨的處境不好,如在火坑之中,卻坐視不管,讓人讀了深感憤慨和不平!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二
小編知道你很忙,沒多少時間去讀原著,所以先來讀一讀文友們的讀后感,大致了解一下半生緣。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半生緣。
希望你喜歡。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讀起來確實有種引人入勝的感覺,今天半天之內(nèi)就讀了全書的一半。這文字有種說不出的魅力,足夠誘人。不過,讀到結(jié)局,弱弱地有些失望——感覺張愛玲這樣的女子,她怎么可能寫出喜劇呢?雖然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jīng)是個悖論了——很多人都不會認為這是喜劇——張愛玲啊。。
不禁感嘆,時間,真可怕!沒有誰離不了誰,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最后不也歸于平淡了嗎?一切都是浮云,一切都是浮云!
只是,愛情的死亡在于什么?在于誤會!!世鈞和曼幀,多么純粹、多么真摯的愛,卻因種種誤會被生生地扼殺,徒留終身遺憾!是怪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嗎?不是!怪他們自己不敢堅信,堅信愛的偉大力量!
如果那時就有《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就好了,他們這種文化人應(yīng)該看看這本書,就不會輕易的產(chǎn)生那么多誤會,讓反對他們的愛的人有機可乘,留下那無可挽回的遺憾。所以,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必然要送冉冉一本!
其實他等同于已經(jīng)說了。她也已經(jīng)聽見了。她臉上完全是靜止的,但是他看得出來她是非??鞓?。這世界上忽然照耀著一種光,一切都可以看得特別清晰,確切。他有生以來從來沒有像這樣覺得心地清楚,好像考試的時候,坐下來一看題目,答案全市他知道的,心里是那樣的興奮,而又感到一種異樣的平靜。
曼幀想到:“這次和世鈞沖突起來,起因雖然是為了姐姐,其實還是因為他的態(tài)度不大好,近來總覺得兩個人思想上有些距離。所以姐姐就是死了,問題也還是不能解決的。”她反復(fù)地告訴自己,姐姐死了也沒用,自己就又對反對自己有一點疑惑,是不是還是有一點盼望她死呢?曼幀立刻覺得她這種意念是犯罪的,她慚愧極了。
春天,虹橋路祝家那一課紫荊花也開花了,紫郁郁的開了一樹的小紅花。有一只鳥立在曼幀的窗臺上跳跳縱縱,房間里面寂靜得異樣,它以為房間里沒有人,竟飛進來了,撲啦撲啦亂飛亂撞,曼幀似乎對它也不怎樣注意。她坐在一張椅子上。她的病已經(jīng)好了,但是她發(fā)現(xiàn)她有孕了。她現(xiàn)在總是這樣呆呆的,人整個有點麻木。坐在那里,太陽曬在腳背上,很是溫暖,像是一只黃貓咕嚕咕嚕伏在她腳上。她因為和這世界完全隔離了,所以連這陽光照在身上都覺得有了一種異樣的親切的意味。
今天這雨是突然之間下起來的,慕瑾出去的時候未見得帶著雨衣,一定是他太太把雨衣帶到飯館子里去的。他們當(dāng)然是感情非常好,這在慕瑾說話的口吻中也可以聽得出來。
那么世鈞呢,他的婚后生活是不是也一樣的美滿?許久沒有想起他來了。她自己以為她的痛苦久已鈍化了。但是那痛苦似乎是她身體里面唯一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永遠是新鮮強烈的,一發(fā)作起來就不給她片刻的休息。
曼幀站在房門口,也呆住了,她大概也沒想到會在這里碰見世鈞。滿地的斜陽,那陽光從竹簾子里面曬進來,風(fēng)吹著簾子,地板上一條條金黃色老虎紋似的日影便晃晃悠悠的,晃的人眼花。
《半生緣》逐字讀下來,已是春夜?jié)u深。
窗外,無風(fēng),月,未圓。
曼楨幽幽地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這一句,便如梗在喉,生生的卡在那兒,十八年,恍如一夢。再相見,早已是滄海桑田。
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最后眉一皺頭一點,來不及說再見,你遠離我一光年。原來,愛你只是一朵花開的時間,分別卻是一場輪回的時間。命運是一枚棋子,一步錯,終會滿盤皆輸。而我們無法預(yù)知流年,一任現(xiàn)實的種種把愛情肢解得面目全非。
沒有了你,我的世界不再完整。多少次夢中的重逢,已經(jīng)哭澀了我的眼睛。真的見著了,卻說不上來的不是味兒,心里是恍惚的,也只是淡淡的說著,“真是——多少年不見了”。一個人有多少這樣的十八年可以去耗盡?回過頭來,已經(jīng)是一生一世了。
放下書,心意沉涼,窗外,未滿的月兒,不似往日的清亮。有淡淡的黃暈,仿似經(jīng)年的憂傷,久久不散。
這一生,總會有一個讓你驚了心的男人,無意間在你人生的畫布上涂上濃重的一筆。日久年深,不會老去。陌生而熟悉,凝成晶亮的朱砂。想起時,總會有疼痛,硌在心尖。
浮世千重變,人間事,總是有措手不及的傷痛。
唯愿,愛在時,握得住對方的手。不要有離恨,暗淡了小半生的光陰。
“再也回不去了”,曼楨幽幽的說著,我的淚落下來,氳濕了那一頁書冊。
讀張愛玲的《半生緣》,或許是出于偶然,又或許是無意中的有意。先前早已仰慕她小說的盛名,但由于個人閱讀愛好的原因而一直未曾拜讀。此番讀她的小說一方面是由于近來又掀起讀張愛玲小說熱而我也想借機去領(lǐng)略她的風(fēng)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找本比較好的小說來寫讀書感悟而特地上百度搜索得來的“十大好書”的結(jié)果的。經(jīng)過一番通閱后方才發(fā)覺,張愛玲確實不負盛名!
也許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局給人一種很殘忍的感覺,因為在大部分人思維里都是希望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的,然而這也正是張愛玲寫小說的過人之處,假如小說里的三對情人最終都是順理成章地走到一起,過著甜甜蜜蜜的生活,那么這樣的結(jié)局就不是張愛玲的寫作風(fēng)格了,這么單調(diào)的劇情也就不會引起觀眾高度的評價。而正是她那種能置身局外,娓娓向你道出筆下人物的故事,并且對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對女性的心理細膩生動的描寫和對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使得你有強烈的閱讀欲去讀完它,并且在合上書卷后又會自覺不自覺地去進行的反思。
更為甚者,張愛玲的小說情節(jié)也是對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小說中曼楨和世鈞就是這樣的,他們深深相愛了,本會幸福地走到一起,然而遺憾的是他們生存在一個畸形的時代、一個畸形的社會!命運跟他們開了個一個大大的玩笑,他們只能在現(xiàn)實中無奈的分開了,而十八年后的再次重逢,或許又是一種緣分,然而此時早已物是人非,彼此已是菩提落花,再也不問世間的繁華。命運給予的眼淚,盈盈了整個半生的片段,更多的只剩喟嘆!曼楨那一句“我們都回不去了”,還有“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應(yīng)該是《半生緣》里邊最經(jīng)典最真切最感人的言語,當(dāng)回首再讀這些話時,直教人心里痛。因為此時早已沒有了風(fēng)花雪月,歲月無情地走過,蒼老了你我的容顏,在你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再也無法回到十八年前的那一天!凄美的結(jié)局,冷冷地收場,讓人心頭為之一震,更是留下盡由緣盡的遺憾和酸楚……回想起他們因為曾經(jīng)的年少輕狂要面對的現(xiàn)狀,內(nèi)心的痛苦與后悔是最折磨人的,就連僅存的那一點希望和夢想也無情的被毀滅,也許這是緣分,更是宿命,相聚是緣,分手是命。緣分也是有半份,那就是用半部分來回憶,用半部分來喟嘆!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然而在宿命的面前,在那個慘烈現(xiàn)實與黑暗人性的操縱下,我們不過是一顆無能為力的棋子,盡由他人擺布,一切的掙扎都會變得那么的蒼白,那么的無力,最終也莫過于自我麻木,強顏歡笑,無奈悲嘆,把眼淚和心碎留給別人看不到的自己,去祭奠逝去的愛情!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三
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點點并不離奇的癡愛怨情,纏來絞去地在一張翻不出去的網(wǎng)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輕了。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八、一二·八、抗戰(zhàn)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的底色。讓讀者蕩氣回腸為之嗟嘆的,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癡,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感傷的筆調(diào),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楨與世均注定的情深緣淺,世均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jié)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對叔惠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楨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jīng)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jīng)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jīng)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四
《半生緣》主要講述的是曼楨和世鈞從認識到分手的十四年間所發(fā)生的一切故事。最初世鈞和許叔惠是好朋友,曼楨和叔惠同事,他們?nèi)私?jīng)常在一起談笑,吃午飯。交往了一段時間后,曼楨將自己的情況說給了世鈞聽:為了照顧家里的祖母、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姐姐曼璐出去做了舞女。這些不愿意讓人知道的家庭隱私卻對世鈞講了,后來他們成了戀人。曼楨是一個表面上比較柔弱可是內(nèi)心卻又是非常堅強的女人。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把她磨練得有些倔強,又有些執(zhí)著。當(dāng)姐姐曼璐出嫁后,她主動擔(dān)起了照顧一家老老小小的重任,這時讓我們對曼楨肅然起敬,為她的堅強和無私!每天忙忙碌碌,但曼楨又是充實的,因為有世鈞的陪伴。她與世鈞平淡而又真實的愛著。說她們平淡,我感覺她們雖然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通過幾件小事卻足以證明他們的愛情。例如:世鈞冒雨去野外找曼楨的紅手套;世鈞為曼楨買的不是非常昂貴的戒指,但卻是世鈞用自己的錢給曼楨買的。還有每周末不長時間的相聚。當(dāng)出嫁的曼璐在祝鴻才跟前漸漸地失寵,為了死死地將祝鴻才拉在自己的身連,她竟然起了私心,采取了卑鄙的手段設(shè)下了陷阱,促成了祝鴻才對自己親生妹妹曼楨實施了強暴。(我認為張豫謹對她妹妹曼楨欽佩,而對于她的冷淡,她遷怒于妹妹身上,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想要拴住祝鴻才這個人。想法實在是荒唐可笑)隨后曼璐成為主謀對曼楨實施長達9個多月的囚禁,直至曼楨的這次遭強暴竟懷孕生下孩子后,曼楨在病房在病友的幫助下逃離出祝家這個火坑,但這一段悲慘遭遇卻永久地留在了她的記憶深處。她一直在心里呼喚世鈞,她從醫(yī)院出來后的每一件事情是給世鈞寫信,派人去叔惠家送信。陰錯陽差,世鈞這次住在舅舅家,不在叔惠家;而她的信被世鈞母親給私自扣留。當(dāng)時如果沒有這些插曲,她們有可能見面的,如果世鈞不計較太多,他依然愛曼楨的話,她們也許會走到一起的,因為那時侯世鈞還沒有和那個他不愛,對方也不愛他的人------翠芝結(jié)婚。但是,世鈞的性格會沖破重重阻力,包括曼璐曾經(jīng)是舞女,這時候曼楨已經(jīng)和祝鴻才生了一個小孩,世鈞和曼楨結(jié)合嗎?)她逃離出來后四處工作,居無定所。當(dāng)她從叔惠的口中得知,世鈞已經(jīng)和石小姐結(jié)婚的`消息時,簡直覺得天地變色,她最想見到的人,當(dāng)初深愛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她遠離了一切,她簡單地生活著。母親來找她回去嫁給祝鴻才,姐姐也來找她看在孩子的面上,讓她回去。都被她冷淡地拒絕了。她后來想到弟弟剛工作,照顧不上母親,將母親對她的種種不好(曼楨在祝家被囚禁,母親被姐姐收買住,舉家搬走,音信皆無)都不計較,仍然從自己微薄收入中拿出錢不留姓名地寄給母親。足見曼楨的大度和對親人的責(zé)任感。本以為曼楨靜靜地生活下去,但作為母親的他,為了自己的親骨肉,為了孩子,她毅然選擇了回到自己的仇人,自己深惡痛疾的祝鴻才身邊,過上并不幸福的生活。(當(dāng)時也許是她做了惡夢,招弟的死,自己兒子的病,都給了她相當(dāng)大的觸動,為了留下兒子的生命,為了讓兒子少受委屈,她做出了具大的犧牲。究竟是不是世鈞結(jié)婚的消息對于她此次的選擇也是一很重要的原因呢?以前在她的心目中,對世鈞有一份寄托,有一份希望,但一切都成幻想,她對什么都沒有信心,但她對自己的孩子卻實在放不下,她選擇了犧牲自己。)她的內(nèi)心除了兒子,什么都不再有。
而世鈞則是兩次到祝找曼楨,都無準(zhǔn)確結(jié)果,受了曼璐的誤導(dǎo),單純地以為曼楨真的變心和張豫瑾結(jié)婚后就走了。也難怪世鈞相信這樣的說法,誰又能想得到一個親生的姐姐對妹妹施了惡毒的手段,而后又編謊言讓世鈞相信是曼楨變心。這其中比較曲折,比較有說服力的就是傭人阿寶為了討好曼璐,將曼楨托她給曼楨家人送信,曼楨實在拿不出什么,將世鈞送給她的戒指作為抵押給了阿寶。這個戒指轉(zhuǎn)手阿寶送給了曼璐,曼璐給了阿寶一大筆錢。曼璐將戒指給了世鈞,又說了一些話,把過錯都歸在曼楨的“變心”上。
張豫瑾與曼璐的戀愛。豫瑾與曼璐進行了幾年純真的戀愛,當(dāng)時為了家庭的原因,她為了照顧家里的老老小小,曼璐這個人由單純的少女淪落為紅塵女子,而又成為了惡毒的婦人,上演了一場家庭悲劇,她是幕后導(dǎo)演,她的自私和狹隘毒害了曼楨的一生,一生終不得輕松。其實曼楨被困在祝家,時間也不是很短,在那個封閉的房間,曼楨一個人孤孤零零,曼璐卻派傭人們嚴加看視,生怕曼楨逃跑,曼楨為了出去能夠見到世鈞,有這個堅強的信念在支持著她,她在祝家慘淡地生活著,曼璐終將不得好下場,過早離開了人世。曼璐的變化,也是當(dāng)時社會原因所造成的,用曼楨和世鈞爭執(zhí)時的話說:“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p>
小說寫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曼楨周圍的同事不僅僅是叔惠和世鈞,性格有些懦弱的世鈞雖然喜歡曼楨,如果不是曼楨對他表示主動熱情,他能夠鼓足勇氣,去大膽地追求曼楨嗎?我感覺世鈞性格中有些唯唯諾諾,比如他家里父母不想讓他與曼楨交往,他對曼璐就是曼楨的姐姐,卻有意思隱瞞,并且讓曼楨家搬家,暫不與姐姐來往,說明他還是比較在意家里人的看法;當(dāng)世鈞父親去世后,家里和姨太太那邊分家產(chǎn)的時候,他也不強爭。這些性格特點,我認為與他的家庭出身有極大的關(guān)系,他的父親和母親感情那么不好,父親長年在姨太太那邊,他母親孤獨、壓抑的性格也在影響著他,形成了他后來的性格。
雖然叔惠能說會道,人很活潑,但他也有自己的自卑之處。如果翠芝不是出身優(yōu)越,叔惠也許不會有什么顧慮,會和翠芝走到一起。
故事的巧妙在于曼楨遭遇不幸,恰巧懷孕的事情。憑她的剛烈的性格,她寧愿死在祝家,也不會屈從于祝鴻才的。如果沒有懷孕這件事情,還不知道曼楨要等多久才能見到、聽到外面所發(fā)生的一切。(包括世鈞的結(jié)婚、叔惠的出國、母親攜帶一家搬走)。
曼楨不幸發(fā)生時間恰是豫瑾結(jié)婚的頭天夜里,所以后來世鈞聽說張豫瑾結(jié)婚,太太是上海人,結(jié)婚后就回了六安,恰巧世鈞聽了曼璐和顧太太也是這樣說的,他就對曼楨對他的“變心”也就沒有了懷疑,這些都很巧妙,這些事情連起來,又非常符合事實。所以說張愛玲的這篇長篇小說構(gòu)思很好,為讀者設(shè)下懸念。
祝鴻才的性格:與曼璐結(jié)婚前,雖然在鄉(xiāng)下有老婆,冒著犯重婚罪的危險與曼璐結(jié)婚。起初曼璐還能拿得住他的脾氣,后來隨著生意做得好,發(fā)了財,便不把曼璐放在眼里。不經(jīng)常回家,即使回家,說起話來也是惡言惡語,連他的孩子叫了曼璐:“媽,媽媽”時他都要插上難聽的話來侮辱曼璐:“他媽的什么東西,你管她叫媽!她也配?”在與曼璐結(jié)婚前以至結(jié)婚后一直對曼楨欽佩不已,只是曼楨沒有過多理會他,使得他非常失望。當(dāng)曼璐受了母親的話的影響,以及她聽到了豫瑾對妹妹熱情,對自己卻是那么冷漠的時候,嫉妒和自私心理表現(xiàn)出來,用生病假意把曼楨騙來晚上陪她,夜半讓祝鴻才的魔爪伸向了曼楨,當(dāng)時祝鴻才面對曼楨的抵抗,簡直用了好大的力氣,要置曼楨于死地一樣,真是殘忍至極!當(dāng)他對自己“犯的錯”感到后怕的時候,曼璐給他出了好主意的時候,他那笑容,仿佛讓讀者看到了他那奸笑,令人作嘔的笑容。而當(dāng)曼楨在醫(yī)院住院,他和曼璐去醫(yī)院看曼楨的時候,手里拿著一把花,露出很局促的樣子。一會兒又是嫌房間不好,看到孩子又是喜歡得不得了;曼楨去看望生病的孩子時候,正好是招弟死了埋葬的當(dāng)天,首先從外表上就看到他貧困潦倒的樣子,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局促不安的態(tài)度,以及他對曼璐在世時候沒有好好對待曼璐而深感歉疚的樣子。當(dāng)曼楨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為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他選擇與祝鴻才結(jié)婚,婚后,祝鴻才對她的態(tài)度,以及拿孩子出氣的種種表現(xiàn);當(dāng)他帶何太太及何太太的孩子去看病恰巧與曼楨相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虛的樣子。讓我們不能不痛恨祝鴻才的狠毒、自私冷漠、勢利、虛偽。
曼楨媽顧太太的性格:前半部分寫顧太太與老太太相依為命,寫得比較細致,也比較貼近生活。但當(dāng)曼璐結(jié)婚后,曼璐總是要偷摸給媽媽錢,這時候顧太太接,但回去卻不敢告訴曼楨,這些曼楨心里都是清楚的,反復(fù)叮囑顧太太不要接曼璐的錢,說明曼楨非常有志氣的。當(dāng)曼楨慘遭遇強暴后,曼璐想出一大堆理由來說服顧太太,給了顧太太一大筆錢,還說等大弟弟畢業(yè),也別忙著叫他去找事,讓他多念兩年書,趕明兒讓鴻才送他出洋留學(xué)還說今后讓顧太太和她一起過,享享福,也為弟弟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顧太太接了曼璐的錢回去的時候恰巧世鈞來找曼楨,如果顧太太這時候把實際情況告訴給世鈞,曼楨就不會在那里受那許多苦和罪。顧太太半天也開不開門,她觸到了曼璐給的一大疊鈔票,厚墩墩的一大疊,錢這東西,的確是有一種微妙的力量,她這時候就覺得如果告訴世鈞真-相,又對不起曼璐。后來還是世鈞幫助她把門打開。她這時候沒有說出真話,卻說謊稱曼楨病了,并且也沒有告訴世鈞祝家的地址。()(當(dāng)世鈞尋著找到祝家的時候,卻被告知:“顧小姐不在此?!碑?dāng)世鈞要見曼璐,男仆卻以:“太太不舒服,躺著呢?!被亟^了世鈞。)耽誤了世鈞對曼楨的救助。給世鈞徒增誤導(dǎo)。在后來的日子里,她一家老小舉家搬出上海。她的二女兒被困在祝家,她的良心會得安寧嗎?她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作解釋呢?曼楨在曼璐出嫁后不辭辛苦地為撐起這個家而到處奔波,難道顧太太忘記了嗎?難道她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家庭貧窮、孩子們上學(xué)需要錢嗎?或許在她那個年代的老人心目當(dāng)中受“家丑不可外揚”思想束縛嚴重,生怕會驚動其他人的原因嗎?我感覺顧太太的良知似乎泯滅,做母親的明知曼楨的處境不好,如在火坑之中,卻坐視不管,讓人讀了深感憤慨和不平!
讀過張愛玲的《半生緣》最大的感覺就是小說中曼楨和世鈞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寫得細膩,往往也比當(dāng)代那些迅速發(fā)展的愛情要清新醇樸許多,世鈞的“我只要你幸福?!边€有曼楨在給世鈞的信中:“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他們最熱情的表白也就這些稱是“經(jīng)典”了。符合當(dāng)時那個年代所發(fā)生的一切。我想也許這就是張愛玲作品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五
這次讀書,我盡力不讓自己強求能收獲什么,粗粗讀完了一遍,以為不會有什么感觸,卻不自覺地又翻回去,看了好幾遍那些讓我留戀的幾個段子,幾個情節(jié),慢慢地便像是心里涌出了什么似的,卻又有些朦朧,說不太出來。現(xiàn)在也只是粗略地談?wù)劯惺?,在寫的過程中再逐步提煉,總結(jié)感悟與所得。
《半生緣》中不乏名門貴族,然而給我的感覺卻遠遠不止富麗堂皇,更多的是那隱藏在金燦燦的名利下的一股子莫大的悲哀。
曼璐這女子,便正是如此。起初我對她頗感同情與崇敬,為了家庭,才做了舞女,放棄了尊嚴,嬌艷做作,只為討那千萬男人歡心,撈了他們鈔票好維持全家生濟,她為全家付出太多,最終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為代價。我的確欣賞曼楨的高雅天真自尊自愛,也為曼璐的擦脂抹粉,瘋瘋顛顛的行為感到不適,但一開始我始終覺得她雖會與鴻才撕打,會艷妝濃抹企圖遮掩漸蒼老的容顏,卻仍是美麗而偉大的,她寧愿付出自己的幸福,來換取全家的幸福,那時,曼楨世鈞甚至還不及她給我的印象深刻。
但當(dāng)她嫁進了鴻才家,在華麗的房子里,獨自忍受病痛,沒有丈夫的疼愛,甚至還要拖著病體與醉酒的丈夫撕打吵鬧一番,這日子里滿滿地盡量悲涼,雖有再多的財產(chǎn)名利,生活卻徒有止不盡的空虛,甚至受盡了侮辱,又同謀害慘自己的親生妹妹,也難怪最終年紀(jì)尚輕便郁郁而終,雖然越到后來,越厭惡她,最終她死去了,也隱隱地有些同情這女子了,她也曾有過青春,有過豫瑾,但最后卻成了凄涼虛弱狠毒的女人,以病死退出了舞臺。
仔細回味,仿佛結(jié)婚什么的也不再重要了,曼楨把事實告訴世鈞,雖然回不去了,其實說不定也是可以回去的,但這樣便夠了,不需再結(jié)婚,在一起白頭偕老,那個時刻,只要說出這經(jīng)歷,解開了心結(jié),便知足了,將一輩子戀著對方,再沒有遺憾,曼楨曾想著出去以后一定要把這一切都告訴世鈞,可真正面對面坐著,訴說了,卻仿佛在說一件很遠很遠的別人的事,平靜得讓人心疼,世鈞知道了這一切,就足矣。
這樣的結(jié)局,的確摻著絲絲的苦意,但更多的讓人回味,讓人留戀這份感覺,或者說,正是這絲絲苦意,讓人不禁含淚微笑,享受著苦盡后的澀澀的甜意。
在都市中,豪宅里,卻住著無人理解的悲傷孤獨的人,人前像小丑強裝歡笑,背地里暗自撫弄傷痕累累的心。
半生緣,僅僅只半生而已,緣份至半生便已盡矣……。
半生緣,卻又遠未至“半生”,以為經(jīng)歷了大半人生,卻只是匆匆?guī)啄旯饩啊?/p>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六
讀過張愛玲的《半生緣》最大的感覺就是小說中曼楨和世鈞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寫得細膩,往往也比當(dāng)代那些迅速發(fā)展的愛情要清新醇樸許多,世鈞的“我只要你幸福?!边€有曼楨在給世鈞的信中:“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彼麄冏顭崆榈谋戆滓簿瓦@些諆稱是“經(jīng)典”了。符合當(dāng)時那個年代所發(fā)生的一切。我想也許這就是張愛玲作品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列舉《半生緣》小說中幾處描寫真是生動細膩:
寫張豫瑾來到曼楨家,幾天后對曼楨很是親切,他真的很希望能夠追求到曼楨,可又不知道曼楨和世鈞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時候,曼楨跑出去接電話時,他在飯桌上的表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他仍坐在那里發(fā)呆,大家對杰民哄堂大笑的時候,他倒有點茫然,以為自己或者舉止失措,做出可笑的事情來了。他一個個向他們臉上看上去,也不得要領(lǐng)。這一段寫得比較細致,足見豫瑾想心事癡迷的程度。
還有,20xx年后,當(dāng)世鈞得知曼楨的電話,他想要打過去,又想了一大堆應(yīng)當(dāng)打的理由:老朋友了,這些年不見,本來應(yīng)當(dāng)?shù)?。又說如果叔惠告訴這是世鈞家的電話,他不打-倒像是他缺禮,也不是年輕人了,還不放灑脫點?這一系列心理活動,足以看出當(dāng)時世鈞似乎有些矛盾又有些興奮的心情。
再比如當(dāng)在街頭曼楨認出了世鈞,誤以為世鈞也認出了她,想要逃出世鈞的視線,竟然跑了起來,跑來跑去竟然發(fā)現(xiàn)世鈞根本沒有看見她。她當(dāng)時的恐慌心情,悲喜交集,無以言表。她又盯著世鈞乘坐的公共汽車出神,甚至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她都不是很清晰。
《半生緣》結(jié)局就是叔惠從美國回來,叔惠和翠芝在翠芝家中,世鈞和曼楨在餐館中互述衷腸,其實結(jié)局是比較悲傷的;《十八春》結(jié)局是叔惠從大后方回來,世均與曼楨在餐館相遇后,后又在沈陽重聚,最后世均在看演出時巧遇豫謹,希望二人今后共同生活。
如果當(dāng)初他們沒有經(jīng)歷那些曲折分離,水到渠成地喜結(jié)良緣,人世間不過又多一對平凡的夫妻而已,每日里為柴米油鹽為子女勞心費神,再濃烈的愛恐怕也要被生活消磨貽盡,久了,也許就會視而不見。
曼楨和世鈞也想有一天能夠見面的情景,但他們在20xx年后真正見面時,卻是物事人非,說不上的滋味兒,心里老是恍恍惚惚,他們獨處的時候,他什么都想不起來,希望她說句話,可是她也沒說什么。兩個人就這么站著,對看著。她們沉默好半天后,曼楨的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蔽闹械摹耙苍S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這沉默也就成為一種答復(fù)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笔棱x看到曼楨手上的傷痕,引起了曼楨對往事的回憶“那時候一直想有朝一日見到世鈞,要怎么樣告訴他,也曾經(jīng)屢次在夢中告訴他過,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F(xiàn)在真在那兒講給他了,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jīng)是那么些看前的事了。這時候世鈞也把他去曼楨家和去祝家找曼楨的經(jīng)過和所聞告訴了曼楨。這多年間他們之間的謎團終于散開了?!敖裉鞆倪@里走出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去的一樣?!币苍S這就是他們愛情的結(jié)局吧。但這又未嘗不是好的結(jié)局,或許,人與人之間,有時候有些人相守真的不如懷念還有曼楨在給世鈞的信中:“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倍潭痰膸拙湓?,或許注定了他們一生的思念。
我覺得今后在寫小說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對人物的外表描寫要細致,對心理描寫要細膩,又要符合個人的身份。
二、今后在閱讀小說的時候,不僅僅要揣摩故事的結(jié)局,還要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自己寫故事的時候,整體構(gòu)思避免直來直去,我認為這是寫作功夫問題,需要不斷地積累、鍛煉。
三、寫小說必須有意境,《半生緣》寫得就很有意境,比如寫世鈞陪曼楨去教書的夜晚:道旁的洋梧桐上飄下一片大葉子,像一只鳥似的,“嚓!”從他頭上掠過。落在地下又是“嚓嚓”兩聲,順地溜著。
還有關(guān)于張豫瑾愛人要生小孩子前,正巧得知曼楨在這里住,豫瑾去看曼楨,“在沉默中忽然聽見一陣瑟瑟的響聲,是雨點斜撲進來打在書本上,桌上有幾本書,全打濕了……”
再比如世鈞回南京的夜晚,“沿街的房屋大都熄了燈了,只有一家老虎灶,還大開著門,在那花色的電燈光下,可以看見灶頭上黑黝黝的木頭鍋蓋底下,一陣陣的冒出乳魄的水蒸氣來。一走到他家門口,就暖烘烘的”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七
認識《半生緣》是因為張愛玲,認識張愛玲是因為《半生緣》。
翻開書的精美扉頁,不禁想起江南水鄉(xiāng)的女子身著藍底碎花布旗袍,挽著發(fā)髻,舉著油紙傘,漫步在濕潤的窄道胡同里。也許只有這樣的背景才配得上張愛玲的世界。
初看張愛玲的半生緣,是恨那鴻才,若不是他欺侮了曼楨,也許曼楨與世鈞就不會在茫茫人海中失去了對方,更不會在幾十年后望著物是人非的世界喊著,“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是啊,除了他們未變的愛情,還有何當(dāng)初是一樣的!
眼淚忽然落了下來,在紙上當(dāng)印成了深深的棕色……。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八
總覺得很多人都是一樣的,無論在年輕時曾怎樣張揚肆意過,漸漸都會被歲月磨平棱角,融在人群中,成為他們最鄙夷的樣子。
張愛玲的小說結(jié)局總是悲哀的,連著將她的全集讀完,便也大抵對她故事的結(jié)束有了預(yù)測,即便早已料到必是個凄涼的結(jié)果,還是無法停止讀下去?!栋肷墶非皫兹兆x到一半,一切都突然急轉(zhuǎn)直下,我對著曼璐與鴻才咬牙切齒,看著曼楨和世鈞生生錯過,一時放下書竟不敢再拿起。固然作為上世紀(jì)的作品,其中的橋段已不算新奇,然而每一個轉(zhuǎn)折還是牽動著我的心。張愛玲筆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物,生活在瑣碎的日常中,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懷著這樣那樣難以啟齒的心思。
那時的曼楨和世鈞還是處于他們最好的時間里——人生比起僅有的十年青春是那樣漫長,仿佛人活一世也只有那短短十年是為自己而活——他們有未來,有彼此,哪怕家累重重,他們都并不覺得灰心。曼楨是堅強、有活力、有新思想的那樣一個討人喜歡的典型的人物,最終也失去了眼睛中的亮光。她身邊的親人加之于她的傷害成了把利劍,砍掉她所有的尖角,與世鈞誤會的分離加之生活艱難將她打磨成一個普通的麻木的中年人。她攢了那十幾年的想要告訴世鈞的話,到了可以傾訴的那一天,也就成了兩人自此之后清楚明白的永別。
他們再也回不去了。想想十幾年前的彼此,仿佛伸手便可觸及,卻已隔了一道鴻溝。小半生過去了,他們也終成了對生活妥協(xié)的中年人。
對時間,我常抱有一種未知的恐懼,因為它太過龐大,太過神秘,沒有人知道它會帶給我們什么。我不知道,等到數(shù)十年后,我是不是也會成為庸碌生活的人們中的一個。我現(xiàn)在還這樣年輕,很容易對世事忿忿不平,希望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起碼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總?cè)滩蛔∮行z憫被時代落下的人們。多少人都曾像我現(xiàn)在這樣年輕過,未經(jīng)歷多少生活的艱辛,抱著激昂的夢想,又歸于平靜。我怕我會失去對事物的敏感,每天牢騷滿腹。
張愛玲的小說讀完,便有凄涼的情緒在胸中擴散??粗麄円稽c點被生活吞噬,將惡循環(huán)加至下一代身上,我覺得恨又無可奈何。《半生緣》中的人物最后都因為他們的妥協(xié)而錯位了,那些錯過的都成了念想,身上卻一輩子都套著枷鎖。
半生緣的讀書心得篇十九
我讀過的書籍,依照讀的感覺,大約可以分為這么四類。初讀無味,再讀亦無味的。初讀覺得很不錯,后來再讀卻覺得平淡。初讀無味,多讀幾遍才能讀出味道的。初讀即覺得有趣,而后每次重讀都讓人有不同的感覺,而張愛玲的作品就屬于第四類。
而我每次在昏暗的下午一個人讀張愛玲的半生緣時,感覺都是凄凄的。沉淀感覺,直逼人性,而直到多年后世鈞在浮滿灰塵的舊書里看到那封信:“因為你走了有些時候,我就有點恐懼起來了,無緣無故的。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我所有的感情都在這一刻激化、暴發(fā)、沉淀成淚……最能引起共鳴的東西都成了永久的經(jīng)典,張愛玲最能透析這樣的感情點,寧愿享受這種沖動著心的感覺!
那么相愛的兩個人,卻終究未能一起。這算是個悲劇。可張愛玲那樣溫情而冷漠的筆觸,卻每每在絕境里給人希望。慕瑾是愛著曼楨的,曼楨對于他,似乎也并不單單的是對兄長的敬重,兩個人在最后的結(jié)合可能讓很多人嘆息,可也未必不幸福。這也是我重讀了許多次才得出的感覺,猶疑的在文字間找尋證據(jù)卻并沒發(fā)覺,可還是固執(zhí)的相信。張愛玲在《半生緣》里描繪的是都市街巷間那些最普通的人生。沈家在南京的房子:那種底下開鋪面樓上住人的老式兩層木樓,我們今天在南京三山街七條巷一帶還能經(jīng)??吹?。讀者也不會覺得曼楨是絕世佳人,她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上海小戶人家的女兒:舊象牙色的肌膚,鵝蛋臉,永遠沉住一洼微笑的黑的眼。將來嫁了人也許會發(fā)胖,漸漸變得開了后門與弄堂菜販扯著喉嚨爭青菜的價錢。這樣的兩個人,他們再愛都是平平淡淡的家?,嵤?,溫和如一鍋煤爐上燉著的細白小米粥,好萊塢的濃情電影模式不屬于他們。讓人感動嘆息的地方是他們愛情的悲劇性,得不到的才珍貴!那樣平凡的感情,只有化為悲劇才會有賞鑒的價值。試想世鈞與曼楨如果真的一帆風(fēng)順的結(jié)了婚,反而無趣?;榍暗母星榛A(chǔ)很快就在柴米油鹽醋茶中消磨殆盡,禿頂漢與黃臉婆,永遠為著無數(shù)的雞毛蒜皮事件慪氣,而一路平平安安過下去,過個三四十年,照舊是白頭偕老,淪為無數(shù)普通家庭中一員。讀者看至此,能不泄氣么?所以,張愛玲深諳大眾心理,一支筆輕輕將他們隔開,讓他們彼此對對方留住一點情,埋在心底藏起來,留作將來相見的余地。后來他們經(jīng)歷了那么多年那么多事,終于重逢,曼楨把兩人分開后她的遭遇,摻著無限的苦的,講給他聽:“那時候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見到世鈞,要把這些事情全告訴他,也曾經(jīng)屢次在夢中告訴他過,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醒來還是嗚嗚咽咽地流眼淚?,F(xiàn)在她真的在這兒講給他聽了,卻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jīng)是那么些年前的事了。”世鈞默默地聽著。
“他們很久很久沒有說話。這許多年來他們覺得困惑與痛苦的那些事情,現(xiàn)在終于知道了內(nèi)中的真相,但是到了現(xiàn)在這時候,知道與不知道也沒有多大分別了——不過——對于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分別,至少她現(xiàn)在知道,他那時候是一心一意愛著她的,他也知道她對他是一心一意的,就也感到一種凄涼的滿足?!?/p>
老杜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這里簡直是人情的至高至純境界了。有時未免想到:許世鈞簡直應(yīng)該感謝祝鴻才,因為鴻才代替他娶了曼楨回去,看著曼楨變得“完全無意于修飾,臉色黃黃的,老是帶著幾分病容,裝束也不入時,見了人總是默默無言”、“眼睛里常常有一種呆笨的神氣”。而卻讓世鈞的腦海里永遠保留著年青的曼楨的俏影。
只是因為叔惠要來,翠芝又打地板又搬家俱,親自出馬去買洋酒火腿,幾乎都不能控制自己。連一邊冷眼觀的讀者都暗叫她做的實在太露。奇怪的是做丈夫的世鈞卻反而渾然不覺——細細回過頭來一想,你就會覺得心間一冷:原來世鈞從來不曾留意過翠芝,從來不曾。他們只是同一張床上睡了十幾年的異夢人。就連書里寫到他們的日子,也滿是疙疙瘩瘩的小嚕蘇,可是他們卻很難吵得起來。大概因為即使是吵架罷,也還是需要一點火星的。而他們倆卻是真正的相敬如冰。
書中處處有對人生無奈的諷刺與苦笑:人人想方設(shè)法去爭奪眼前金蘋果,費盡心手摘到手后才發(fā)現(xiàn)全不如自己想像:沈大少奶奶竟力拉攏小叔和娘家妹子,翠芝過門后倒與她成了對頭;沈太太偏心小兒子,待到一起同住卻又矛盾無窮:鴻才為了得到曼楨費了無限心機,后來卻覺得她索然無味,“就像一碗素蝦仁”。曼璐為了系住丈夫的心,不惜賠上親生妹子,結(jié)果不但拴不住鴻才,反而連妹妹都失去了……多少紛亂的追求與肥皂泡般的幻滅,拼湊起來大概就是人生。悲哀的故事里滿含著作者小小的諷刺,我們仿佛能聽見這位有著孤零身世的曠世才女冷仃仃的一粒粒笑聲。
敘述主體更是走馬觀燈般更換,卻難為她細針密縫處處照顧的滴水不漏而自然天衣。有些小地方,她也憑著她那種獨特的敏感注意到,筆尖略略一點,氣氛自然浮出來。如寫曼楨世鈞冬夜在許家樓上夜話,特意說到“起坐間里只有一火盆,上面擱著鐵架子,煨著一瓦缽子荸薺”。曼楨發(fā)冷,世鈞取出自己的舊絨線衫給她穿上。煮荸薺是江南冬天普遍的家庭小食,那種略帶清甜的香味是潤澤的,浮在兩個年青人對未來的甜蜜憧憬中,是格外富有家常氣息的氛圍。就在這個晚上,世鈞給曼楨戴上訂婚戒指,以后他們回想起這一幕,腦中揮之不去的,應(yīng)該還有煮荸薺的清香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32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