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簡短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四年級(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5 12:21:37
2023年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簡短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四年級(三篇)
時間:2023-03-25 12:21:37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簡短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四年級篇一

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掌握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zhì)。我課前讓學生剪好兩個全等三角形,我自己也做好了兩個全等三角形教具。

1、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擺,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并結合上一章學習的圖形變換得出兩個全等三角形如何變換成平行四邊形。

2、整個課堂我盡力把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得出定義和性質(zhì),并讓學生說出理由。

3、板書設計條理,能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歸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學生分組上黑板做完檢測題,讓組長評價。

1、全等三角形的教具最好用兩個不同的顏色,而且標清角的符號,便于學生區(qū)別。

2、在組長評價完后,教師應作適當點撥,對出現(xiàn)的問題強調(diào),并要求改正。

3、平行四邊形的舉例應在認識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后就進行。

每次聽課前,我都在思考怎么樣上課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接受,但自己總是準備不充分,不能對課堂上的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做預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細心一些,使自己的課堂更完美。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簡短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四年級篇二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將判定方法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判定方法是學生自己探討發(fā)現(xiàn)的,因此,應用也就成了學生自發(fā)的需要,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和篩選,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

一題多變,有利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核心問題。本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選擇。

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中,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zhàn)術”。

本課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jù)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于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shù)學的樂趣。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簡短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四年級篇三

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很廣泛,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習過平行四邊形,但小學階段學生只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沒有涉及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表示、性質(zhì)和判定等。學習了平行四邊的性質(zhì)和判定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和幫助,下面說說我的感受:

從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通過剪、拼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開始動手探究,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并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給學生思考、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數(shù)學的思想理念。。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對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等性質(zhì)時,老師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有規(guī)范的表達和交流。無形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思考,自覺地用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養(yǎng)成說理有據(jù)的習慣。在中學的教學中更注重抽象思維,初中的這部分教學需要對所思考的過程進行整理分析,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這就需要我們初中教師注重從中學的直觀幾何過渡到論證幾何,從簡單圖形的計算過渡到推理證明。

不同的學生由于數(shù)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jīng)驗不同,他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也有差異性。教師必須注意這一點,在教學設計要預先設置好多樣化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參入到學習當中去,尊重學生解決問題有不同的水平。

教師要做好中學與小學教學的銜接:

(1)教師首先應該有意識的多了解小學的教學,多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備教材、備學生。

(2)充分利用素材,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展現(xiàn)數(shù)學的真實性,經(jīng)歷操作的過程,體會推理的必要性。

(3)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好榜樣作用,注重直觀操作與推理說明相結合,多使用規(guī)范化的數(shù)學語言,板演規(guī)范化,讓學生多接觸規(guī)范化的數(shù)學語言。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191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