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熱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11:58:13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熱門18篇)
時間:2023-12-08 11:58:13     小編:紙韻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所讀書籍的內容消化吸收,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出色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全面、深入地讀懂所閱讀的作品,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思想內涵,把握作品的主題和結構。其次,在寫讀后感時,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感悟,通過與作品的對話和碰撞,形成獨特的觀點和見解。還可以結合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類比和對照,進一步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寫讀后感時要注意文筆的流暢和語言的準確性,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思考和感受,讓讀者能夠產(chǎn)生共鳴和共同感受。最后,要注意讀后感的結構和邏輯,合理有序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論證,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你的思路和思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寫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一

幾年前,含淚讀完周國平的《妞妞》,她以哲學的悲慟感動了我,使我不忍卻又忍不住去讀她。現(xiàn)在,再讀他的《寶貝,寶貝》,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竟是如此癡情的一位父親!再次令我震驚。

《寶貝,寶貝》描寫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是周國平在經(jīng)歷中年喪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與積淀,在這本書里,交織著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深情和自然流露的哲學大師風范。他通過寫啾啾,寫父愛,寫大愛。他為孩子保留了一份幼時生涯的盡可能完整的記錄。但這本書又不同于其他的家庭教育書籍,里面沒有很特別的育兒經(jīng)歷,作者倡導孩子順應天性愉快的成長。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籍,正如后記中祁智所寫:“看上去滿紙瑣碎,到底還是哲學家,比專門從事文學的人多了一只眼,不僅寫的有情趣,還有情調和情理?!?/p>

周國平說,“一個普通的父親,愛他的一個普通的女兒,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全部理由?!比欢谖铱磥?,這卻是一本很好的值得家長借鑒的育兒書。他在教人們怎樣做不后悔的父母。

在“孩子多么需要歡笑”一節(jié)中,周國平告訴人們,“再忙的父母,也應該安排時間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保姆和老人帶孩子往往趨于保守,但求平安無事,鮮能顧及有趣,給孩子心智發(fā)育造成的損失雖然看不見,其實難以估量”。同樣作為幼兒父母的我,深有同感。因為這一點,在我兒子身上得到了驗證。幸虧我及時懸崖勒馬,再忙再累也盡量自己多帶孩子。我認識到,教育孩子,決不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上照料好就行了那樣簡單!

周國平認為,孩子的“謊話”很可愛?!坝變河袕娏业臉s譽感,希望自己是棒孩子,得夸獎,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往往在想象中抹掉不如意的事實,于是真的覺得自己一貫正確了”。這一點,我極為贊同。還記得兒子在原來的幼兒園上小班時,班里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告訴我家奶奶說,老師打了她兒子,還打了我兒子,問我們可曾知曉?;丶液?,我們問他,可不管我們如何使盡伎倆,兒子都一口否定“沒有!”他告訴我們,老師打別的孩子了,但從沒打過他,因為他一直是個好孩子!然而,轉學一段時間后,有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這個幼兒園比原先那個好,因為老師不打人!”我再次詢問,他竟然立刻承認原先那個老師確實打過他。由此可見,小家伙寧愿挨打,也要維護自己是個好孩子的謊言。

作為一位著名作家和哲學家,周國平相信,熏陶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熏陶出來的。在這方面,父母的榜樣能產(chǎn)生顯著的作用。在滿屋書籍和父母手不釋卷的環(huán)境里,啾啾從小就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拔覀儾唤o她報任何課外班,也無需操心她的功課,但她的學習成績始終優(yōu)秀”??梢娭灰嬲⒅厮刭|的培養(yǎng),應試會是相當輕松的事。他認為,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智力生活,樂在其中,欲罷不能,對學習充滿興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而熏陶是不教之教,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也就開辟了熏陶的新來源,能夠從好書中受到熏陶,這是良性循環(huán)。我反思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作為一名普通的家長,我能給予我的孩子怎樣的熏陶呢?——唯有讀書的環(huán)境!相信在我孜孜不倦的閱讀堅持下,我的兒子也能被熏陶出好的素質。我下定決心:自己要努力成為兒子學習的榜樣!

談到性格,周國平的觀點是: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談不上好壞,好壞是后天運用的結果。因此在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上,他的做法是順其自然,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對優(yōu)點給予熱情的肯定,對弱點予以寬容,點到為止,常常還一笑置之,如此為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提供自由的空間。父母的責任是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用優(yōu)點來制約弱點,而發(fā)揚性格本身的長處便是抑制其短處的最佳方法。他并請父母們相信:一個人有了突出的優(yōu)點,有一些弱點不算什么,將來必有所作為。讀到此處,我真為周國平叫好!相比之下,自己這個母親做的太不稱職了。脾氣暴躁的我,對于兒子的弱點,往往采取暴力措施,缺乏耐心和引導,致使孩子越來越遠離我,我要深刻反思和檢討啊!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yǎng),身為母親,我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啊!感謝周國平,使我醍醐灌頂。

對于孩子發(fā)脾氣,周國平的建議也值得家長們借鑒。當孩子發(fā)無理脾氣時,家長一定不要和他辯論,跟他講死理,他肯定是聽不進去的,讓他清楚的知道你的態(tài)度就可以了。對于孩子因為無理要求被拒而鬧,表示冷淡即可,這比發(fā)怒更容易使他妥協(xié)和平靜下來。但當孩子表示妥協(xié)時,則一定要給他臺階下,及時給予鼓勵?;叵胛易约?,當兒子無理取鬧時,我便會和他一起發(fā)脾氣,自己一點也冷靜不下來。而這樣卻只會刺激孩子,使他越發(fā)失去控制。而這時,我卻又埋怨他:“這孩子怎么越來越難管了?”周國平的提醒,令我恍然大悟。

其實,我最喜歡周國平的一點是:他是一個真實的人。我為他的真誠而感動。他不像別的知名人士或影視明星一般,在公開場合只會大秀特秀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其實真實情況說不定已經(jīng)臨近曲終人散了。而周國平在記述啾啾如何在他夫妻之間調節(jié)矛盾時,卻不憚把家庭口角披露于眾。其實,再和睦的家庭也有磕磕碰碰,這是真實生活的正常狀態(tài)。在婚姻這部人間樂曲中,小爭吵乃是必有的音符。正像他所說的那樣:湖面上不時刮起小小的風暴,掀起小小的波瀾,身在其中之時,或許覺得風急浪高,遠遠的觀看,不過是一些漣漪罷了,本身就是婚姻這道風景的組成部分。作者實實在在,敢于真實的剖析自己的人性和生活,他的真誠,讓我嘆服!

作者最后倡導幼兒的父母,要做孩子的秘書。家長要盡自己的力量記錄孩子在生長中的可愛表現(xiàn),能記多少是多少,孩子將來一定會感謝父母的。家長要為孩子保留一份幼時生涯的盡可能完整的記錄。而想想自己,作為一位母親,我追悔莫及。在孩子幼小時,我只知道忙于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使孩子享受不到足夠的母愛。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自己就努力做一名孩子合格的秘書吧,我還來得及。為了不做后悔的母親,我一定會珍惜兒子生命中這一段無比寶貴的時光的,決不能再錯過時機。試想一下,將來等兒子長大后,我把這樣一本記錄送給他時,他會多么高興??!好吧,馬上開始吧!

讀罷此書,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動于這位癡情的父親,感動于這個可愛的寶貝,感動于周國平的實實在在的真誠的育兒建議。我會將周國平的這句話銘記在心: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做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二

“讀一本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最近我讀了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寫的《周國平作品精選》,讀后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感悟有三:

一是正確看待“失去”。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于得到,而不是習慣于失去。當然,有得必有失,我們在得到的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經(jīng)歷了失去。只是,我們比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我們在社會上盡可能積極進取,但是,內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有了這一份超脫,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品嘗人生的各種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至于在社會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尋常事了。

二是靠自信來贏得大家心。在與人交往中,自信心就如同吸鐵石的磁力,會把許多有能力的人吸引過來。老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敝挥心阆嘈抛约阂欢艹晒?,和你一起干活的人才會有信心、有興致。相信自已能行,便會攻無不克。有人說:“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但是,自信不是自負。只覺得自已行,別人都不行的人,一定不會成功。

三是培養(yǎng)責任感。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到對家庭、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大到對國家、對整個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除此以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人只有對自已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fā),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么,在包括家庭和工作在內的一切社會關系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高效率的社會。

我想,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多一份自信,多一點責任感,正確看待“得”與“失”,那么,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將會是多彩的世界,我們的人生也必將會更加出彩。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三

這次很突然,被安排去出命題,按照往年的經(jīng)驗,前兩天非常忙碌,最后一天還是有時間可以自己支配。于是我隨意的拿了書架上的這本書,雖然我知道這是著名現(xiàn)代哲學家周國平老師的作品,上次去“親近母語”還親自聆聽了周老師關于教育的看法,也知道這本書是寫他的女兒的,可是我萬萬沒想到,就這么一本看似平凡,隨時都會淹沒在我書架里的一本書,我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把300多頁的書看完了,而且是一邊流著淚,一邊看完的。它不是小說,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也不是散文,有優(yōu)美華麗的辭藻;更不是議論文,有強烈的邏輯關系??墒俏揖褪潜凰袆拥囊凰?,它一次又一次震動著我的心,讓我時時刻刻感覺到我有多么的幸運,因為我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與不幸的人相比,我們看似平凡的很多東西,都是別人可望而不可求的。我被書中的妞妞感動著,心疼著,對生命有了一種全然不同的想法??粗挛绲年柟馔高^那半透明的窗簾照射進來,灑在我床上,我們習以為常的“亮亮”原來都是幸福的感受。

其實,沒有手機的日子我發(fā)現(xiàn)是這么的美好,我可以毫無負擔的干任何事情,專心致志,而不用擔心隨時被偶然的鈴聲和震動打破這個小小世界的寧靜。只是,想念孩子的心隨著我對整本書的閱讀越來越濃烈。原來,我家寶貝已經(jīng)在我生命長河中變得無可替代,讓我這個年輕的媽媽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種意義。

人的一生,沒有什么事是必然的,除了死亡!包括我們的出生都是偶然的??墒呛⒆拥某霈F(xiàn),讓我們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有了另外的意義,那就是我并沒有在等死,而是在這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世界上最美的天倫之樂,最終安靜的接受生命的凋零。

我被書中的“妞妞”,那個小小的生命感動著,牽動著,心疼著,想到了自己的寶貝,對于孩子,這個小生命的存在有了別樣的感受。我想等我命題結束回家了,我一定飛奔向他,要好好抱抱他,親親他,再忙也要陪陪他,而不是每次都“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媽媽很忙……”

事實是,當我去早教機構里面接小家伙時,看到小家伙在教室里活蹦亂跳時,不聽老師招呼,看到還有那么多小朋友跟他一起活蹦亂跳時,我居然一點生氣的念頭都沒有,突然覺得這就是幸福的模樣,似乎突然看到了生活中從來沒有看到的美好與光亮。

這本書實在是太讓人傷心了,所以,我馬上買了周老師的另一本書《寶貝,寶貝》,看簡介是記錄他第二個女兒的書,據(jù)說甜到爆,我是一個不喜歡悲劇,只喜歡喜劇的人,或許這樣的書,更適合我看。

內容簡介:一個父親守著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這個場景雖異乎尋常,卻令人心碎的發(fā)生了。妞妞——那個不幸而又幸福的女孩,在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562天后,帶著對生命的依戀和渴望,帶著父母的疼愛和絕望,匆匆的走了。妞妞出生后不久即被診斷患有絕癥:雙眼多發(fā)性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后來查明原因是因為母親在懷孕四個月時的一次發(fā)燒,醫(yī)生缺乏常識,使用了x光拍胸片,導致孩子染色體畸變,造成癌癥),帶著這絕癥極其可愛也極其可憐地度過了短促的一生。在這本書中,至情至性的父親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真實地記錄了他和妻子在死亡陰影籠罩下?lián)嵊畠旱膼郯Ы患拥男木?,以及他在搖籃旁兼墓畔思考。這是人世間一個美麗而悲慘的故事,但其中貫穿著與每一個有關的兩個重要人生主題:珍惜親情和承擔苦難。

當看到最后幾天的妞妞因為口腔中大腫瘤無法吞咽和鼻腔中的大腫瘤無法呼吸,在床上奄奄一息等死時,我的內心真的是難過極了,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如此可愛的生命,就這樣從此在世界上消失了,這真是人間最慘的悲劇。

感覺這本書,一下子把我看老了,因為目睹了作者女兒的生與死,對于生命的開始與結束,有了從來沒有過的認識。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四

書海浩翰,知識無窮,古人常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中可見,古人對書可謂情有獨鐘。自古以來,書本就是人類的好朋友。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擴大眼界,知識會更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更加勇敢,離成功之路越來越近,你敢將會踏著穩(wěn)健步伐走向成功。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作家都是在讀書中成長起來的。因為書里有許多哲理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在成長中不迷失自己。

有一次,我在無意料讀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懷。寫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讓我和你一起來分享我的讀書這感吧!

《周國平散文》散發(fā)出的濃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讀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資見面的老友。說初次見面,因為我平生第一次讀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稱老友,由于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證,我感到似曾相識,產(chǎn)生一種發(fā)現(xiàn)的喜悅。

“寄至味于平淡”,蘇東坡的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特色。周國平先生的散文讀起來非常舒暢,他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人生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實非易事。在領略了天地的蒼茫和人生的限度后,周國平先生步入了一種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趕往某個目標,也不再擔心錯過什么。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滿了“平淡”的氣息。

除了精神函養(yǎng),周國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散文最講究味。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難了。而周國平先生卻做到了這一點,因為他始終奉行三個原則: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須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著意雕琢,不堆積詞藻,不故弄玄虛,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的魚湯,這樣既而沖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煉。正因為這樣,周國平先生的散文散發(fā)出“平淡”的魅力。

透過“平淡”,我在書中感受到了周國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種源自生活的哲學家的思考。旅行、等待、書籍、季節(jié)、家庭,“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暇想及死亡。我們還可以用消遣和娛樂來移轉自己的注意力。事業(yè)和理想是我們的又一個救世主,我們把它懸在前方,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一樣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那座懸崖,于是放心向深淵走去?!蔽覀冮_始思考我們的歸宿——死亡了,而周先生卻早已將之看透,“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卻不讓他像自己一樣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一半是獸,將渴望不配的靈魂和終有一死的肉體同時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惡作劇的構思了?!碑斘覀兘K于放身一切,為自己的宿命而嘆息悲傷時,周先生卻依然享受著忙碌的生活,有些人忍不住問:“可憐人啊,你在走向死亡!”他卻笑:“我沒有忘記。這又怎么樣呢?生命的害怕單調甚至死亡,僅此就保證它不可戰(zhàn)勝。

我喜歡周先生的散文,因為他擁有最高的智慧,朋友們,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呀!書會伴你一生的。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五

這樣突兀的標題,緣由來自于近日所讀周國平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認為,交往和獨處是人在世上活著的兩種基本生活方式,人們習慣只以某人和他人交際能力的高低來判定某人,卻往往輕視甚至忽略了一個人的獨處能力,也是人生體驗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獨處的光陰,可以沉寂,可以幻想,可以思索,可以整理,甚至什么也不做,就用來漫無邊際的發(fā)呆也未嘗不可。

活在這紛亂噪雜的世上,要聽要學要懂要接受要認知的東西好多好多,久而久之來者不拒,仿佛內存不夠用,交通堵塞的情形時有發(fā)生,用孤獨的心理經(jīng)歷去消化、整理、刪除、沉淀它,是再好不過的了。從獨處的消極意義來說,人性處于被壓抑和蹂躪的極端環(huán)境中時,被迫遭受著長期的孤獨與苦痛,也往往催生了一大批傳世名作的誕生。

更有甚者,作者援引國外學者的觀點認為,懼怕孤獨、害怕獨處的人,只具有“虛假的自我”,不敢也不愿直面空靈的自我,換言之,無顏面對自己的上帝!他們只能一味的順從迎合外部,而沒法通過自己內心世界的強大,征服世界和他人,當然了,他根本連自己也不能說服。

借奧伊肯的觀點,現(xiàn)代人處在“社會生存情緒激奮而精神貧乏的瘋狂漩渦”當中,現(xiàn)實需求令人們幾乎將生命力全部投注到如何更佳的在外部世界中立足,而怎樣面對自己內心世界這類的冷門話題,則被束之高閣。人不敢不愿獨處的理由之一,往往是疑心自己被歸為無能力人群。是呀,這都什么時代了,怎么還能一個人呆著呢。

再提升到宗教意義來講孤獨的話題,很多宗教的誕生,都是在孤獨冥思中頓悟開化立地成佛的。若干得道高人也偏好在云淡風清的絕壁前隱居獨處,也許只有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凡夫俗子的靈魂才能更好的接近神靈,去懺悔,去感悟,去聆聽吧。

多點獨處,多點眷戀留給孤獨吧。孤獨并不可怕,怕的是無法處理孤獨中的心理感受,亦或壓根沒法承擔孤獨中的沉靜寂寥,而憑空生出對于獨處莫須有的恐懼來。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讀后令人嘆服——“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我讀了我與地壇這本書,這一篇由中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編寫而成的抒情散文集,史鐵生用樸實的語言和記敘的寫作方法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與感悟,每一篇文章都寫的很細膩,我具體描述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散文——我與地壇的讀后感。

作者在雙腿殘疾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什么都找不到了,在那個時候,他找到了地壇。作者覺得那是一個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他說一個人更容易看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他經(jīng)常在地壇里或默坐,或呆想,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窺看自己的心境,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

在文章中史鐵生寫到:“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弊髡弋敃r雙腿殘疾,自暴自棄,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那一個,但十幾年后才發(fā)現(xiàn)有一個不幸的兒子的母親才是最苦的那一個。作者那時一天到晚都在地壇里,能理解他知道他心中的苦悶的母親并沒有阻止他出去走走,但母親因為擔心作者常常跑到地壇附近,遠遠的望一眼他的背影再默默的回去。有時候找不到作者,她便會焦急的四處尋找,作者當時看在眼里,卻沒有出聲叫她:“也許是出于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p>

在感受到作者深深的自責的`同時,我想到了我的母親。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一般像我們這種年紀都是跟一群朋友在一起玩,跟父母在一起的人都很無聊。我覺得我沒有那么極端,但還是漸漸跟母親疏遠了。作者說他有一次回去拿東西就看到他母親還保留著原來的姿勢,我當時就想到了每次出去玩媽媽都會跟在收拾東西的我后面叨嘮什么要注意安全啊,小心色狼啊,謹防小偷啊。我每次都會好好好地敷衍一下就出門,讀了《我與地壇》之后我就開始想,每個母親都會關心自己的孩子,媽媽在背后實際上會有多擔心,但我卻還嫌她煩,想到這里我就感覺跟作者感同身受,但我覺得我比作者幸運,因為我的母親還健在,我還有悔改的機會,而作者只剩下無限的懊悔。

我覺得母親像水,溫柔地圍著你,擁抱你,在你要摔倒的時候接住你。俗話說柔情似水,我認為母愛就是這樣,水在平靜的時候就像母親和藹可親,溫柔的時候,但水的深處遠處會有小小的騷動,就像母親平時為我們擔心一樣;水會有波濤洶涌的時候,母親也是,但母親的焦急與怒火肯定因為孩子犯了錯或者被欺負了;水也有結冰的時候,這時候母親是心寒了,世上有太多的不孝子,一直辜負母親的培養(yǎng)和期待,只會索取不懂的付出。母親的一舉一動,她的情緒的起伏,她的悲喜,無時無刻不關系著她的孩子。母親是偉大的,不然怎么會有“母愛無私”這種說法呢?我們在水里無論怎么打鬧水都不會打還你,我們有時候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跟母親發(fā)泄,態(tài)度很差,但母親會包容我們,會傾聽,會為我們指明方向。母親為我們做的事情可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的日常生活: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等全部都是母親一個人做;我們在學校里做錯了事情,去學校里聽老師的指責和批評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母親,而她們每次出來都會笑一笑說沒關系,下一次改進就行了;我們的成績一直沒有提高,就算形式不同母親會一直在旁邊陪著我們,叮囑我們,鼓勵我們......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過:“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jīng)懂了可我已經(jīng)來不及了?!辈粌H是男孩子,女孩子也一樣。我們經(jīng)常會在各種書里面看到作者直到長大成人以后才明白母親有多辛苦,從而開始感嘆和后悔,但很多人現(xiàn)在就算看再多這樣的書也無動于衷。我非常慶幸我在向不歸路張望的時候被史鐵生拉了回來,所以我也想告訴所有人不要再錯下去了,好好珍惜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東西,不要等失去了之后才懊悔。

史鐵生用樸實但卻讓人印象深刻的語言,雖然沒有直說,但描寫出了自己對當時一直讓母親擔心操勞的后悔和對母親的無盡思念。我想他跟我一樣,也想表達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母親,因為現(xiàn)在他懂了,但后悔也來不及了。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六

這些文章貫穿著周國平對教育重大問題的哲學思考,諸如生命,痛苦,愛……周國平的文字是送給熱愛生活,情感深沉豐富,追尋人生價值探求生命意義的讀者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這本教育集被認為影響教育界之一的教育作品,也在于其中談到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這種哲學式的人生解讀,既不是一種世俗的圓滑哲學,也不是游離于塵世之外的出世哲學,而是追尋幸福感悟生活,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更貼近一個有著痛苦心靈的人的哲學。正如在書中所說:“人是唯一能追問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耸侨f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墒钱斔麑ふ易陨淼囊饬x時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同一,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在談到《人與永恒》時說:“我自己喜歡它,是因為它完全是無意為之的產(chǎn)物,腦中閃過一個思緒,一點感想,我就隨手記了下來,心態(tài)非常自由。它記錄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態(tài),而這樣的原生態(tài)是存在于每一個感受著思考著的人的頭腦里的,很容易引起聯(lián)想、勾連、撞擊、共鳴、驚疑,我想也許正因為此,就也獲得了讀者的喜歡。

作為一個教師,正象周國平在文章中所說的,首先要體驗與學生溝通的快樂。這也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發(fā)現(xiàn),學會發(fā)現(xiàn)、欣賞、享受自己的學生,享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煩惱與快樂,如果能達到這點,那將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同時,也是對教育境界的一種升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獨立思考、珍愛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你自己的,但又不僅僅是你自己的,還屬于所有你愛著和愛著你及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人,或許你正在享受著他們的.勞動成果,或許某一天你們就會成為朋友甚至更親近的人。周國平的思想給了我很多關于人生的啟迪,讓我學會善待學生、善待生命、善待情感、善待生活。

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隨著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于生存斗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的祝愿孩子們,在這樣一個競爭殘酷,壓力巨大的社會,能找到屬于自己詩意的生活方式,獨立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七

讀完《妞妞》時準備寫篇讀后感,由于一些原因擱下了,于是在讀完《寶貝寶貝》后一起寫對這兩本書的感想。

《妞妞》仍然是語文老師介紹給我的,那是在我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后和老師的一次談話中得知的,當時我說我喜歡中國女作家的書,我總覺得譯本失去了原有的味兒,而外國名著再有名,我也沒有能力讀原著,其次,女人的心思比男人細膩,而我作為一個女性讀者,女人的書自然合我的胃口,老師說周國平比女人的心思還細膩?,F(xiàn)在,我表示認同。

8月23日新都桂湖大街上,中午由于午飯的事我和強哥發(fā)生爭吵,為了避免難堪,我走進一家小書店平緩心情,然后就看見了《妞妞》,我毅然決然的掏了身上所剩不多的錢買了下來。之所以提到買書的過程,因為在后來失戀的那段日子里一直是妞妞陪伴著我,讓我對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提出了質疑,《妞妞》告訴我,沒有任何東西比我還活著,還存在于天地之間更應該感到幸福。妞妞喜歡說:他媽的,我學會了,我愿意和妞妞一起咒罵,罵的是什么?罵一切該罵的。

《妞妞》后記里周國平提到了和雨兒的離異及現(xiàn)在的女兒啾啾,于是我托姐姐在卓越網(wǎng)買下了《妞妞》的姊妹篇《寶貝寶貝》。

讀《妞妞》是沉痛惋惜的,讀《寶貝寶貝》是愉悅欣喜的。啾啾是幸運的,擁有著妞妞沒有的健康,有著常人的體質。然而,如若沒有妞妞,啾啾的幸運便不會對比的如此鮮明,所以,其實我們都是幸運的,只是身邊少了如妞妞一樣的參照。

寫到這兒,我有必要大概介紹下這兩本書:《妞妞》是周國平為先天患有癌癥,只活了一歲半便重新回到天堂的女兒妞妞寫的書,書中記錄了妞妞一歲半生命的璀璨,同時也有大量的篇幅記錄了與妻子雨兒關于妞妞、生命等的談話,另外更有很多對人生思考的哲學。當然,這一切都圍繞著那可愛至極、可憐至極的妞妞?!秾氊悓氊悺肥侵車綖槠渑c紅的女兒啾啾寫的書,書中分類呈現(xiàn)啾啾從出生以來的各類生活趣事,將啾啾鮮活的展現(xiàn)了出來,書中關于人生等高層次的哲學問題談論的相對少一些,第三任妻子紅也主要是以啾啾媽媽的身份出現(xiàn)在書中。

啾啾的幸運不僅僅相對于妞妞,啾啾的健康也不僅僅是相對于妞妞。啾啾有著一對開明的父母,有著很多孩子沒有的健康心理。昨天我說了一句話:早上七八點起來學習,我會覺得你很認真,早上五六點起來學習,我會覺得你很可憐。我的這個觀點會招來很多人的唾罵,可是我依舊覺得不應該過快節(jié)奏的生活,那樣的高壓只會讓其成為生活的傀儡,享受生活更無從談起。同時生活必定得用有意義的事來充實著,所以我也鄙視整天游手好閑的人,我想說的'就是生活也需要一個度,當然這僅僅是我的觀點。巧的是,和周國平不謀而合了。

兩本書連著讀下來,將妞妞與啾啾對比起來,我想說的依舊是沒有什么比我還活著更重要。茍活,是可恥的,殉節(jié),是偉大的??墒怯行┨囟ㄇ榫诚?,我認為茍活并不一定就恥于殉節(jié),活著,是一種戰(zhàn)略性的眼光,沒有了資本,談何貢獻?所以,那段失戀的日子里,我始終將《妞妞》背在包里,我始終將健康放在首位,慚愧的是身體依舊出了些小狀況,不過在妞妞的陪伴里,我挺了過來。挺了過來后的日子里啾啾開始陪我,啾啾的可愛,周國平在對孩子教育上表現(xiàn)出來的文人的淡泊指引著我,我想在接下來考研或考公務員這條艱苦的路上這樣的心態(tài)將使我輕松許多,對結果也會看淡很多。

所以,最后,我感謝老師介紹給我這本書,感謝周國平寫下這兩本書,感謝家里長輩培養(yǎng)了我讀書的習慣。同時,我也號召大家讀書,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只有愛書之人才會發(fā)現(xiàn)。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八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代哲學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边@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應該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間、回憶等深刻的哲學命題,但是哲學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因為他已經(jīng)把對生命的理解融進了自己的體內。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边@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边@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九

但這所說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后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fā)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說,“我們經(jīng)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边@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而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日子,但我們經(jīng)歷生活不是每天數(shù)著過去的天數(shù),而是品味每天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點滴背后蘊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于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fā)現(xiàn)它。不然,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說,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

最早接觸哲學,還是在中學的政治課上,那是不得不學的,當時我的班主任帶這門課,雖然不是主課,但上了幾堂課后,我就被這門課吸引住了,課堂上我成了活躍分子,老師也最喜歡提問我,直到現(xiàn)在只要提起中學時代,我就會想起那個給我感覺淡泊又睿智的哲學老師。而自發(fā)地去閱讀哲學類書籍,應該是在大學和工作以后,從隨筆、隨感錄開始,培根的人生隨感錄、蒙田的隨筆集,曾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沉浸在哲言的智慧中。后來也嘗試去看大部頭的哲學著作,但卻被它們的高深晦澀嚇跑了,對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叔本華、尼采的認識也只能停留在小冊子上讀到的著作精選,而對哲學的看法是,包含著很多睿智的名言雋語的高深學科。

真正想靜下心來寫點哲學的話題,還是在讀了《周國平文集》以后,因為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太多我想說的話,產(chǎn)生了太多的共鳴。所以,我第一次想在自己的blog發(fā)表系列文章,以詮釋我對哲學的理解,和哲學帶給我的喜悅。

周國平喜歡上哲學,也和隨感錄有很大關系。他說“每當我捧讀一部哲學巨著,即使它極有價值,我也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功課,搞學問。讀好的隨感錄,卻好象在和作者談心。”“學問真是做不完,即使是哲學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擺學術的譜,彼此搞不同的課題,也有隔行之感。但是聊起世態(tài)人情來,朋友間時有妙語博人一笑又發(fā)人深省,便打破了學術的樊籬,溝通了心靈?!薄爸灰松腔巯嗤ǎ瑢W海無邊又何足悲嘆?讀隨感錄時,我獲得的正是類似的慰籍?!?/p>

讀到這里我已經(jīng)克服了自己對哲學的那種即渴望又逃避的心理,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你不一定要讀大部頭的哲學著作,也可以了解哲學,也可以體會到哲學的智慧。

那么,哲學的真諦是什么呢?我從周國平的話中讀到了這些東西,他說,他尤其喜歡赫拉克利特,“博學并不能使人智慧”,“我尋找過我自己”,“最美麗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是丑陋的”,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這些格言串在一起,相信哲學就是教人智慧,智慧就在于尋找自己,暗自把那些博學而從不尋找自己的人譏為“美麗的猴子”。

哲學的真諦其實就是教人智慧,尋找自己,就如蘇格拉底所說的“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博學未必智慧,讓人理解了為什么有些博學的人是如此乏味?我甚至認為哲學就是教你“道”的學科,認識了“道”,就獲得了靈氣,即使步入全新的領域,你也不會迷失。這或許就是很多領域的佼佼者都出自哲學專業(yè)的原因,比如索羅斯等。

認識了哲學的真諦,我就不再把它當作是高深晦澀的學科,是表現(xiàn)自己深刻的裝飾品,它和其他學科一樣,甚至比其他學科都重要,完全可以跟一個人的生活走得很近。

我做了一個決定,在兒子的成長道路中,在合適的時間我一定會為他引入智慧的哲學。

說起書來,我就會想起大學時的圖書館生活。開始是利用課余時間泡圖書館,后來發(fā)展到課堂時間也泡。記得有一門叫做《線性代數(shù)》的課,我上完第一堂課后,就認定了這是一門既無用也無趣的課,是無論如何不會提起我的興趣的,從第一堂課后直到考試,就再也看不到我的身影,我曠了一學期的課,時間全部在圖書館度過。那時讀的多為社科類和文學類書籍,特別是外國文學,那種一心讀書的生活真的很享受。從那時開始,讀書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周國平說:“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實際的交往和行動來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助書本?!敝挥械搅恕氨粍儕Z了靠交往和行動排遣寂寞的機會,”或者到了“懷著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會用書來排遣這無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來,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讀書的?!?/p>

我不想說我喜歡讀書的原因,是我一直生活在逆境和困境中,正如周國平論述悲劇情感時所說,“有的人一生接連遭到不幸,卻未嘗體驗過真正的悲劇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風順的人也可能經(jīng)歷巨大的內心悲劇。”我肯定屬于后者,即使我一帆風順,悲劇情感也依然會籠罩著我,更何況我不是一帆風順的人。那是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和孤獨,我惟有在書中找到自己,得到些許安慰和精神享受。

直到現(xiàn)在,書都是我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在每天步行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家書店,我常常在下班回家時進去看看,每當我買到一本好書,想到夜深人靜,獨坐燈下閱讀時的快樂,喜悅之情便溢于言表。

對書的選擇,我完全贊同周國平的觀點,“愉快是基本標準?!薄耙槐緯鵁o論專家們說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說它多么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薄胺彩浅鲇谛郧樽龅氖虑?,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屬于此列的不僅有讀書,還包括寫作、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等”。

關于文章,特別是散文,周國平認為平淡是極境,平淡而且有味,是好的散文必備的條件,“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問的詩更讓我厭煩的了?!?/p>

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無病呻吟,不要附庸風雅。

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了,目標只有一個,即保持原味。不要做作,不要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高深,等等。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

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文字貴在凝練,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而且在一個句子里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

周國平關于文章的觀點,和我在《自然是最高境界》拙作中提到的,那段林清玄對于文章的描述如出一轍,“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自然平淡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是為信也。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一

開始認識周國平,是從一次老師推薦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中,了解到他有個早夭的女兒,是個頗有名氣的作家。但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格,還是要說到這本《周國平散文》。

畢業(yè)于哲學系的他,不僅語言文字功底深厚扎實,而且所作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哲理和讓人信服的感覺,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誠的訴說。我小心翼翼的揣摩著,覺得周國平之所以能成大家,在于他思考的比我們多,比我們深。正因為他研究哲學,所以他對這個世界,對發(fā)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事總會習慣性的思考,感悟,甚至從中總結出我們想不到但讀到卻又覺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觀點。有時候讀到某一段話,會驚訝,詫異,會覺得:誒,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過這樣的感受,可為什么我沒有從中悟出這樣的道理,沒有進階的思考呢?也會驚嘆,原來自己那樣做是有原因的,居然還有這樣的哲理蘊藏在其中。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哲學家們的思想,更佩服他們能將這樣的思考轉化為發(fā)人深省的文字,讓人們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進步和發(fā)展。

為什么說佩服他們能夠將思想轉化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想和別人表達一種情緒,或一種感覺,亦或是一件事的意義,有時我們總會覺得詞窮,所以我們會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大話來一筆帶過,掩蓋我們在將自己的思想轉化為文字時的無能為力。作為一名大師,周國平能將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并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現(xiàn)出來。這些文字里有他的真實經(jīng)歷,親身感受和切心體會,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他的文字那么有說服力,為什么我們會覺得贊同。又或是在某時,讀到某個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檢討、反思自己。

充滿哲學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鏡子,讓你在從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時,也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看清這個世界,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有人說,這個世上最難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但在讀《周國品散文》的時候,盡管讀的是別人的思考和想法,但我沒有任何被強加的感覺。我所有的感受反而是覺得周國平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它能夠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被潛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認同他的思考,贊賞他對世界的認識與價值觀。相比那些令人反感的說教,周國平的文字雖然是在說理,但在讀者看來并沒有距離感,也不會覺得倦意重重,反而是像找到可以聊天的知音,可以互訴心腸的朋友,可以依賴的精神依托。

這本書,教會了我思考。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原則,思考的深度,其實都是有自己決定的。我們應該學會這樣的思考,學會將思考這樣無形的東西化為有形的存在,學會感悟,學會將思考傾注于文字,更理性,認真的生活。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二

喜愛回憶過去,正因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完美的。

其實我錯過的豈止是一場雪而已。每個周末,老組長都會打來電話,“哎,我又攢了一篇文章,放在共享里,你看看?!庇袝r候剛撂下電話,我就把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實我錯過的不僅僅有那文采斐然的文章,我還錯過了這世的很多風景,和那風景后的很多故事。

這天點開他的文字,看著那“帶著露珠的麥苗”,看著那針砭實事的犀利語言,看著那游走在自然中的快樂。突然有種失落。

我忘記了什么?

還記得上師范的時候,喜愛在坐車的時候挑一個靠窗的位置,把頭側向窗外,出神的望著窗外,雖一路無語,卻也一路有情。那轉瞬即逝的風景,不知道賺取了我多少的情感。那時的天是什么顏色,雨是什么聲響,都裝在我的眼睛里。因此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寫詩,一切現(xiàn)實的、朦朧的,都在我的筆下,攢成了一首首小詩,從未投過稿,就怕這生疏的文筆,糟蹋了那幾近童真的幻想。

我忘記了什么?

我知道,這路上的風景,不會為了我而駐足,等我長成一道風景,與我與你都不再相互漠視的時候,我就會與你一齊融成一片綠色、融成一片金黃。當你把你的眼睛鐫刻在樹上,像極了一棵白楊樹,在有風的日子里,你放開嘹亮的嗓音,在夜深的校園里,再去驚擾那個年輕人的夢,讓他能夠爬上屋頂去偷窺你的美麗時,我知道我就又找回了我最初的童趣和閑心。

喜愛回憶,就要珍惜身邊的每一秒鐘,正因在這一秒鐘以前的那一秒中,那便又是一段回憶了。

讓生活完美,讓回憶精彩!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三

“女兒當然不是插曲,女兒是父親的宿命,使生存和死亡,都足夠平靜”,這是在我讀完《妞妞》一書后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詩。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人類在生死面前的無助;看到了一位父親對他即將離去的女兒的不舍;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女兒最真摯的愛。在這本書中,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妞妞的故事是他們生命中最美麗也最悲慘的故事。自妞妞出生后,就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周國平在書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家?!币蚨冻鲎约旱囊磺斜M心盡力地去照顧她。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卻患上了嚴重的眼疾,帶著這絕癥極可愛也極可憐地度過了短促的一歲半時間。在這一段漫長卻又短暫的日子里,他不離不棄,竭盡所能地讓妞妞開心。但是,在死神面前他也有著作為一名父親無能為力的無奈與辛酸。終于,他失去了妞妞。

人類,號稱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聽起來,是那么的偉大,然而,在生老病死面前卻是那么的脆弱。一位父親,當他得知女兒的生命已經(jīng)不長了的時候,他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沉重,可是,為了父親這個名稱,為了丈夫這個名稱,他不得不忘記悲傷.擦掉淚水,用他的雙手撐起整個家。

妞妞是幸運的,她尚未接觸到這個世界邪惡的一面,尚未感受到什么是恨。她在懵懂之中或許感受到了她父母對她的愛,以至于在她即將長眠之際,還握住了她母親的手。她是帶著幸福,帶著父母對她的愛,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美好的記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靜靜的離開的。她有一個愛她的父親,有一個愛她的母親,有一個愛她的保姆,他們對妞妞悉心的照顧,想方設法的減輕妞妞的痛苦?;蛟S,他們并沒能減輕妞妞身體上的疼痛,但是一定安慰了妞妞那幼小的心靈。

妞妞是不幸的,上帝在允許她來到人間時,就剝奪了她可以和平常人一樣擁有幸福的權利。當她知道了自己不同于別人,不能和大家一樣去生活,而她不能選擇死,她留戀生,留戀人世間的愛,留戀愛她的父母,留戀每天新生的陽光。她在痛苦之中度過每日每夜,彌留之際腦海中想著的還是愛她的人,最終死神無情的降臨了,她不得不離開了她愛的人。她有一位柔情似水的父親,對她疼愛無比的父親,對她戀戀不舍的父親,但是,她僅僅與他在一起生活了562天就離開了。她還沒有完完全全的感受到她父親對她的愛,便被死神從她父親身邊帶走了,她一定還留戀這個世界的美好,一定還留戀那些愛他的人,但是,由于命運的不公,她無助的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她小小的身影必定會留在她父母的女孩里,直到他們重逢的一天。

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權力更不是金錢,真正重要的是生命,與它相提并論的是親情,因為權力丟了可以努力把它奪回來,金錢丟了可以把它賺回來,但是,生命與親情,則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萬萬不可當失去之后再來后悔,因為他們早已流落天涯無處可尋了。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四

周國平說:新年伊始,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愿望。我希望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擺幾件必要的家具,絕對不安電話,除了少數(shù)很親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給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學會過簡單的生活。

周國平的話,道出了我的心聲,也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雖然,這種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對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實現(xiàn)。但卻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小變通。譬如,現(xiàn)在正值大年初二,就可以放棄回自己的安樂小家,強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幾天。利用春節(jié)的幾天大假,過一個簡單安靜的生活。這幾天里,就干脆放棄和朋友一起喝酒聚會,放棄一起去豪情的唱歌,也放棄自己最近最喜歡的呱呱讀書,就這樣專心陪伴最親愛的媽媽,和媽媽說說話聊聊天,陪媽媽看看電視做做家務。待媽媽休息時,自己還可以靜下心,彌補前段沒寫的讀書感想。何樂而不為。

這會兒,初二晚上九點。白天孩子都回娘家,人的大聚會,整整熱鬧了一天?,F(xiàn)在媽媽躺床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歡歡喜喜寫讀書感想了。媽媽家好安靜??!真好。

我本來就屬于不喜熱鬧的人。有時雖然處在熱鬧的人群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yún)s不知游離在何方?心遠地自偏,喜歡安安靜靜做好本職的工作,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閑暇時光去欣賞自己想欣賞的人和事。從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喜歡把人和事復雜化。喜歡簡單的做人,喜歡專一認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著濃濃的咖啡,呆呆的望著媽媽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也認真讀著自己靈魂的這本書,更尋求著心情的寧靜。這時候看起來自己很寂寞,但,其實不!這簡單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么,這種寂寞的感覺,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麗……。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五

細細想來,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是很短。

說不長,是因為在帝國興衰、王朝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星辰的運轉中,區(qū)區(qū)幾十年太不值一提了。說不短,是因為和只有數(shù)十年甚至更短壽命的動物們比,幾十年又是那樣的漫長。

如果我們悲觀地看作虛無,也就是將整個人生看作零,那就會毫無希望。捷克作家昆德拉筆下的主人公常說:“只活一次等于未嘗活過?!边@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沒有活過,直接將一次人生和虛無、零畫上了等號。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而且只有一次機會,確實挺煎熬的,每天都要想著會不會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但要是天天這么折磨自己,那不是天天不快樂嗎?天天傷心,那倒不如不活。

換個角度想一想,既然人只有一個幾十年的人生,為何天天要愁眉苦臉呢?為何不將每一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呢?人,要活在現(xiàn)實,活在當下,不要每天擔心明天的事,誰會知道明天發(fā)生什么呢?所以要把握現(xiàn)在,將每天都過得充分、開心,這不就足夠了嗎?所以我們要執(zhí)著于當下的每一天,而不是虛無的未來,更不必沉湎于過去。

執(zhí)著,并不是固執(zhí)。執(zhí)著,亦是超脫。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六

我喜歡讀一些散文作品,因為不需要鼓搗繁瑣不堪的文法。我也喜歡哲學,但對于枯燥抽象的邏輯思辯,仍不免心懷恐懼。幸而,徜徉在文藝與哲學間,我找到了比較適宜的地方,那就是周國平的哲理散文。

說到散文,很多人都會想起朱自清等大師的作品。其實,周國平的哲理散文在當代散文界亦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較高的精神價值和文學水準?!栋察o》、《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圣路》在圖書市場上的輝煌業(yè)績很能說明這一點。桌邊案頭放上幾本,閑時信手一拈,讀上幾段,對我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這種享受來自于周國平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來自于對他哲學邊緣書寫人生的認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象世間的道理和真諦都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國平卻以一個智者的清醒目光審視、搜尋和探求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筆端記錄著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用一顆細膩的心靈去感受萬變的世界,詮釋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義。我覺得,他把哲學的反映和文學的感應有機結合起來,頗有中國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遠大于文學的,生活也永遠泛于哲學。不能說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諦,但是,我卻分享了他記下的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感受了他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領略了他更加閃放的自我個性光華。這是一種體味,一種享受,一種美。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家,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來幫助我們解析生活的元素。

讀周國平散文作品,自然不自然地向往起他那種豐富的安靜?!安还苁澜缍嗝礋狒[,熱鬧永遠只占據(jù)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睆乃淖掷镄虚g,透出那種站在哲學邊緣書寫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氣質。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豐富的安靜。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所以變得豐富;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靜。很多時候,我們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yè),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惟獨忘記了安靜,那種思想上的安靜,內心世界的安靜。其實,這不是我們沒有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而是我們主動放棄了對自己精神家園的捍衛(wèi),放棄了對內心豐富情感需求的守望?;蛟S,這是很多人的可悲之處吧。

讀周國平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蘊涵著的鮮活生命質感,那種對自然生命的熱切呼喚。心與心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人與人的交往,常常因為不夠坦然而變得淺薄;情感的交流常常由于不夠坦誠而陷于蒼白。在讀周國平的作品時,卻感受不出這樣的淺薄和蒼白。這是因為他的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性情所鑠,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種單純的生命意識就會涌動,由于擺脫了種種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隨觸而應、隨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我們一直都在路上走,走著走著,偶爾會說說話,唱唱歌,為自己走過的那一程,也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前行。正如周國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所說的,“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每一個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如果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七

隨著年齡漸長,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對很多事情多了許多無奈,就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臺詞,"人生真是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jīng)最反感的樣子",而這種變化是保護自己的有效途徑,雖然無奈,確實有效。可是,夜深人靜輾轉反側時,也會討厭現(xiàn)在的樣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書。讀書,不似與人交談,不用擔心別人沒時間、沒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時間,有想法,就可以坐下來,靜靜地讀上許久,尤其是經(jīng)典,多為濃縮精華,句句透著哲理,好似長者娓娓道來人生道理,輕松愜意,又受益頗多。

而周國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開,過不去時,我喜歡讀讀他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會深有感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困于自身想法出不來,煩惱、痛苦、郁悶也就接踵而至。讀周國平的散文,讓我懂得,人活一世,活著是一個態(tài)度,正如周國平所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所以,端正態(tài)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實而有意義,才不枉此生,也會因此更積極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間百態(tài)。

所以說,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感悟社會、體味人生,也會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認識自身、活出自己。社會愈加現(xiàn)代與科技,人們卻愈加煩惱與高壓,一劑很好的良方就是書,讀好書,好讀書,很多事情就會看得透,想得開,人生的路也會更好走些。

與書相伴,人生幸哉!

周國平作品讀后感篇十八

周國平曾經(jīng)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和重要的思想啟蒙者。他的書大部分我都讀過,在那段青澀懵懂的歲月里給了我許多精神上的慰藉與啟發(fā)。

心靈上的共鳴首先來自于性格上的相似。同樣是內向而又敏感,所以常會對他的想法深有感觸,有著雖然素昧平生卻可以靈犀相通的默契。不過,另一方面,也因為愛看他的書,性格變得更加內向自閉,喜歡獨處。這是我后來才意識到的。

周國平的散文大多是他的哲學感悟。哲學從死亡開始。當混沌的心觸不及防地被死亡震撼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與悲傷開始翻騰,從此留下一片再也揮之不去的陰影。作為一枚硬幣的另一面,隨著對死亡的感傷的加劇,對生的疑惑也不斷擴大。而這時,周國平用他的哲學視角給了我許多啟發(fā)。

“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為什么活?或者說,活著有什么根據(jù),什么意義?這是一個人面對宇宙大全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追問的是生命的終極根據(jù)和意義。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靈魂哲學,是宗教。中國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怎么活?或者說,怎樣處世做人,應當用什么態(tài)度與別人相處?這時一個人面對他人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要尋求的是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道德哲學,是倫理?!保ò察o)。

這一番中西的對比,表現(xiàn)出我們國家歷來對靈魂的漠視。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周國平作為一個有性靈的人,和我們分享他的內心世界,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對靈魂的探尋與執(zhí)著深深地感染著我。

周國平還熱誠地把他喜愛的人推薦給我們:蒙田,尼采,愛默生。由此我開始了解西方哲學?,F(xiàn)在還記得他引用的一句愛默生的詩,大意是在安慰一個失戀的小伙子“你應當知道/半人半神走了/神就來了”一次失戀的挫折也可能引發(fā)一個人內心的覺醒。多么美妙的句子。

當然,最令我扼腕感慨,也是周國平最為喜愛并且極力推薦的人還是尼采。這個超越了他的時代,宣布“上帝死了”的世人眼中的異端。他的結局一直是深埋在我心中的隱痛,每每觸碰到都會讓我欲哭無淚,黯然神傷。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馬車夫在狠狠地抽打著一批老馬,突然情緒失控沖上前去抱著那匹馬痛哭不已,從此精神失常,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十年后,這個痛苦的靈魂終于安息了。這個天賦異稟,思想深邃,目光銳利的人,終生都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啟蒙普通大眾,卻不被周圍的人理解,飽受孤獨與痛苦的折磨。這是作為先知的悲哀。也許死對他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不知道在他瘋了之后,終于不再思考那些問題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絲幸福和來自人間的溫暖?如果我可以穿越時空,來到他面前,我一定會抱住他,就像那天街頭他抱著那匹馬。我會用我的體溫溫暖他,即使他已經(jīng)沒有了意識。

最后談談周國平的不足之處。不知道是因為性格上的相似還是已經(jīng)被他的思想同化了,看到他的標題便可想見他的觀點,因此覺得他有些老生常談。一開始被深深地吸引,看多了不免覺得有些缺乏新意。而且我不太喜歡他談論愛情與婚姻。因為愛情本來就是人的激情的產(chǎn)物,非要上升到理論便覺得有些迂腐,就像詩一分析就無味一樣?;橐鰟t更多涉及到責任,而他對婚姻的看法完全暴露了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一個普通男人的弱點,他的評論就像在為男性開脫。

和別的作家相比,比如他提過的愛默生,他的散文確實太散了。文字的凝練度和思想深度都遜色很多。大家畢竟是大家。周國平的文字在愛默生面前頓時變成了生活小感悟。和同時代的另一位致力于向大眾傳播哲學的傅佩榮相比,又不夠有邏輯性??赡芘c周國平?jīng)]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哲學,全靠自學與自身的悟性有關。傅佩榮則接受過系統(tǒng)的哲學訓練,所以他認為應該:“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tǒng)”。我覺得他的觀點更全面而有條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11848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