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jié)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rèn)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總結(jié)時,需要抓住關(guān)鍵點,突出重點,避免內(nèi)容過于繁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精彩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一
金錢,名利,長生……相信答案會有很多很多,然而,有一個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己的身軀給予自己死亡,也就是自殺。他的名字是太宰治。
而太宰治先生帶給我更多的震撼,則是在他的經(jīng)典之作《人間失格》中。
《人間失格》描寫了主角大庭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的否定的過程,同時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說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dá)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nèi)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自己劃下最后的句點。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什么呢?
“與其紀(jì)念他的生,不如紀(jì)念他的死。”是后人對這位一生多次求生直至1984年結(jié)束生命的無賴派大師的評價。亦或許,死亡是太宰治先生的一種重生吧。
人間失格,即為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小說從虛擬人物大庭葉藏的一生去體現(xiàn)著太宰治先生眼中自己那“充滿羞恥的一生”,是一篇半自傳體小說。
《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二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有島清次郎的人生經(jīng)歷,深入探討了人的痛苦和無奈。讀完這本書,我不禁被主人公的遭遇深深觸動,對于人間的失格給我?guī)砹嗽S多反思和啟示。
第一段:主人公的自卑與病態(tài)心理。
有島清次郎是一個背負(fù)悲慘家庭背景的人。他的母親自殺身亡,父親因家族衰落而沉迷賭博,妹妹也難逃悲慘命運。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有島清次郎自尊心受到了嚴(yán)重?fù)p害,他認(rèn)為自己是個無能的廢物,對自己感到厭惡和憎恨。他深陷自卑的泥沼中,無法擺脫。
第二段:社會對個體的壓迫和束縛。
社會對有島清次郎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束縛,他無法適應(yīng)社會的規(guī)范和要求,時常與家庭、學(xué)校、朋友發(fā)生沖突。在學(xué)校,他成了孤立和排斥的對象,被認(rèn)為是叛逆的代表。社會對他的冷漠和排斥,進(jìn)一步加劇了他對自己的自卑感和無能感。他感到自己無處容身,被困在人間的角落。
第三段:痛苦和自我放縱的循環(huán)。
有島清次郎通過酗酒和濫性放縱來逃避現(xiàn)實,他將自己沉迷其中,寄托自己的痛苦和無奈。他認(rèn)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暫時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無能。然而,這種逃避并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反而讓他更深入地墮落。痛苦和放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使他更加陷入困境。
第四段:對愛情的渴望與無法實現(xiàn)。
盡管有島清次郎多次陷入愛情,但他無法真正享受愛情的美好。他渴望愛情能夠拯救他心靈的苦悶,但現(xiàn)實卻讓他陷入困境。他對美意對的女性愛慕、追求,但每一段戀情都以失敗告終。他對自己和對愛情的無力感使得他更加自卑和徹底地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
第五段:人生的無奈和努力。
曾經(jīng)深陷痛苦和苦悶的有島清次郎,在失去信心的狀態(tài)下,依然努力尋找一絲光明。他試圖通過寫作、思考等方式,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尋找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然而,他最終無法擺脫自己的身份、社會對他的限制,只能選擇一條損毀自己的道路。他最終選擇了自殺,結(jié)束了自己痛苦的生命。
人間失格告訴我們,人生充滿了無奈和掙扎。面對壓力、挫折和痛苦,我們可能會選擇逃避,也可能會選擇拼搏。但是,無論我們?nèi)绾闻?,人生注定是充滿痛苦的。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更加堅強,有時候接受命運是一種解脫。面對自己的失敗和痛苦,我們要學(xué)會接受,也要尋找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通過思考、反省和勇往直前,我們或許能在這個痛苦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三
起初看到書名的時候,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只是覺得名字很消沉。
這大概就是抑郁的人內(nèi)心和眼中的世界吧。沒有幸福,沒有快樂,有的只是玩物喪志,道德淪喪。有人說書里描繪的都是我們的陰暗面,我并不覺得如此,如果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這些陰暗面,那該有多可怕。
還是執(zhí)著的相信世間美好的事物多于不好的事物,可能這就是與抑郁患者最大的區(qū)別吧。他們或許永遠(yuǎn)感知不到身邊美好的事物,而只看到丑陋的一面。
我的內(nèi)心也是矛盾的,不知道該把作者理解為太過善良,見不得半點虛偽,也看不得民間疾苦,但又無可奈何,索性讓自己徹底沉淪在內(nèi)心的陰暗世界里,還是該理解為作者本身就是自私,狹隘,懦弱無能的人。
后記里,他改變不了生活的現(xiàn)狀,所以選擇自殺。他拋下了年幼殘疾的兒子,拋棄了年幼的兩個女兒,拋棄了妻子,選擇結(jié)束生命來逃避生活,我還是想說,雖然值得同情,但他是自私的,懦弱且無能的。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你確實應(yīng)該抱歉。
人間失格,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希望人間多點愛,多關(guān)愛抑郁患者,珍惜身邊的人,不要放棄生活,放棄身邊的人,更不要放棄自己。
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細(xì)微之處尚有許多的美好和感動,心存感恩,我們會更好。
希望太宰治在世界的另一端不再被內(nèi)心折磨,希望他輕松并快樂。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四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著名小說,通過主人公太宰治的自述,展現(xiàn)了一個道德淪喪的社會中的人們?nèi)绾卧谛睦砗托袨樯厦允ё约旱墓适?。讀完這部小說,我深受觸動,對于人性的種種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將就自己在閱讀《人間失格》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進(jìn)行總結(jié)。
首先,太宰治描繪了一個失去尊嚴(yán)和希望的人間。主人公葉子是一個和太宰治一樣帶有自卑感和厭惡自己的人。他抱著對人類的懷疑和疏遠(yuǎn)的態(tài)度,渴望擺脫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葉子在小說中體驗到了自由與放縱的極致,他放縱自己沉溺于酒精和藥物之中,以此遺忘自己的存在和人間的殘酷現(xiàn)實。然而,他卻無法逃離這個世界,他身陷其中,無法擺脫對自己悲慘現(xiàn)實的深思痛苦。太宰治通過葉子的經(jīng)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個人的淪喪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
其次,太宰治在小說中突出了人性的種種弱點和陰暗面。在描寫葉子的心理世界時,太宰治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的深深厭惡和迷茫。葉子一方面要與他眼中的虛偽和庸俗的社會相搏斗,另一方面又害怕面對真實的自我。葉子對性的描寫和迷戀更是突出了他心理上的扭曲,他在追求與女性的親密關(guān)系中,試圖填補自己心靈上的空缺。太宰治通過這樣的描寫讓讀者看到了人的內(nèi)心的陰暗面,而這種陰暗面既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社會存在的一部分。
另外,太宰治通過葉子的遭遇,揭示了社會的冷漠和人們對他人苦難的忽視。葉子從小到大都不受到真正的關(guān)心和愛,這讓他深深地痛苦著。社會對于葉子的忽略和淡漠讓他感到孤立和絕望。他試圖通過自殘和自毀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關(guān)懷,但這只帶來了更多的痛苦和傷害。太宰治借此表達(dá)了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態(tài)度的批判。他希望人們能夠更加關(guān)心他人,減少社會的冷漠和歧視,讓每個人都能夠得到真正的關(guān)愛和尊重。
此外,太宰治在小說中揭示了人的自我救贖與改變的可能性。葉子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特別是與日娘的關(guān)系,慢慢地找回了自己的價值和尊嚴(yán),開始重新審視和改變自己。盡管他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但他通過勇氣和堅持改變,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了個人的力量和改變的可能性,人只要愿意去追求和努力,便可以獲得自我超越和成長。
最后,太宰治通過《人間失格》向讀者傳達(dá)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渴望。他的寫作風(fēng)格極具激情和獨特,通過對于人性和社會的描繪,引起了讀者對于人生的思考。這部小說以其深刻的主題和細(xì)膩的描寫,讓人深深地為之震撼。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認(rèn)識到了人的存在和人性的復(fù)雜性,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社會的現(xiàn)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對于自我的思考和對于改變的渴望。
總而言之,《人間失格》是一本充滿人性探索和思考的小說。太宰治通過主人公葉子的自述,揭示了社會的問題和人性的陰暗面。這本小說讓我對于人性和社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啟發(fā)了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guān)愛和改變的理解。它讓我看到了每個人都有改變和超越自我的可能性,并希望通過自我努力和勇氣獲得真正的關(guān)愛和尊重。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五
可在我心中,你所詮釋的,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人性。要知道,你,從未失格。
你認(rèn)為是自己精神上有問題,認(rèn)為自己像一個小丑。不,你不是。這,是人性。
作者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偽裝、捉弄,他累了……不,他的心累了……他最終不愿面對自己,那個虛偽,卻被真實的自己看透了的自己。他選擇了遠(yuǎn)方的一處光明,年僅39歲。
這,也是人性。勇敢后的人性。
我們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這,是又是人性。
你,已離去。而我,會珍惜。
所以,大膽地去做每件事吧,那些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每當(dāng)遇到質(zhì)疑,千萬別在意,也千萬別停下前進(jìn)的腳步而去關(guān)心起他人眼光,努力沖向自己的似錦人間,努力擁有人間似錦。
因為,你,從未失格。
然而,這樣一個人,某些時候如神一樣啟迪、解放世人的人,卻以死作為謝幕,而不是茍活于世,究竟那一個更值得肯定一些,我們無從解答。如他所提的問題一樣:“請問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六
在讀小說之前,我分別閱讀過伊藤潤二老師、古屋兔丸老師改編的漫畫。有了漫畫先入為主的印象,原版小說給我的震撼倒不見得那么大。
伊藤潤二老師加入了其擅長的恐怖元素,使我對竹一這個形象很深刻,因為刻畫的很丑,很可怕。劇情上也增加了其死亡。相比之下,古屋兔丸老師的改編沒有很偏離原著,只不過時間調(diào)整到了現(xiàn)代。但是主要的情節(jié)、傳遞的情緒沒有很大變化。我非常佩服兩位老師,因為我現(xiàn)在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怎么改編漫畫。
讀完整部小說,我的感受是,為什么這些事要發(fā)生在葉藏的身上?在讀到葉藏娶良子為妻時,我想,他終于遇到了幸福。可是,隨之而來的的良子被奸污的情節(jié),實在是太屎了。也許,就是毀滅美好的東西,才會讓人倍感絕望。書中說,“在那個小個子商人與良子之間,哪怕有一丁點兒近似于戀愛的情感,那么,或許我的心境反而會得到拯救?!蔽蚁?,是因為他希望良子有錯,而不是,這個世間有錯。這一部分閱讀起來,實在是太痛心了。
這本書里還收錄了其他的小說,《蟋蟀》一文讓我印象深刻。文章像是女主坐在你身邊向你傾訴一樣,直接帶來了很大的能量(這里并不單指單一正向能量,有些文章可能情節(jié)非常豐富,但總體能量較低;有些則短短幾句就有極大的能量)。這篇文章以一位畫家妻子的口吻,講述了畫家成名前后的變化。感覺這個變化很真實,然后我也很喜歡女主這個角色。
我最近意識到,不同的表達(dá)載體所能帶來的移情、共情是不同的。比如現(xiàn)在的游戲,玩家可以自己行動從而擁有自己的體驗,而不是只跟著作者思路走,這樣的情感體驗勢必是更深刻的。而《人間失格》,小說這種非互動式的載體,卻也可以帶來這么大的能量沖擊,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原因吧。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七
曾經(jīng)下載過這部電影,但是沒怎么仔細(xì)看。現(xiàn)在看到原著,覺得寫的真是好。形式上類似于《狂人日記》,但是這部小說是自傳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札記就像真的作者寫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主人公。他從小對社會、對人們感到害怕,徹底的逃離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寶以掩飾自己,以免讓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異類。他的早熟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見。早熟的人與世界格格不入,他發(fā)現(xiàn)了人們之間的欺騙,而且越是欺騙的好越是被人稱為完美的人。對于年少的人來說,這大概是個可怕的發(fā)現(xiàn),因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騙,那么就有可能在人們之間呆不下去。當(dāng)然,我覺得這并不意味著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些,而是他長大后明了這些,再把這種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為他今后的行為奠定基礎(chǔ)。
說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zhì),也對于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秘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從對于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后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dāng)然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子女的不真正了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后曳航》里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rèn)為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為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shù)復(fù)數(shù)的指稱已經(jīng)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guān)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zé),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zé)沒有什么兩樣。因為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為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八
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發(fā)現(xiàn)他其實并沒那么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的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jié)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xiàn)實中的生活。
雖然書中寫的葉藏過的是充滿可恥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過程中,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這本書中承載了作者的一生經(jīng)歷與思想,書中的葉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淺薄,又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rèn)為妥協(xié)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xué)習(xí)人性的種種卑劣。
其實我認(rèn)為葉藏的一些做法雖然讓他走向毀滅,但是他的做法卻不是無緣無故,而是為了迎合,為了更好的去和別人相處,雖然“人們”都在說要做好自己,無關(guān)別人,但是誰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別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們”所不認(rèn)同的事的時候,應(yīng)該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充滿理想的“永遠(yuǎn)少年,”以及對幸福人生的執(zhí)著和美好社會的熱切向往。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九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閑下來去看了看這本著作。驚訝的發(fā)現(xiàn)才255余頁,居然不是冗長的故事,倒是讓我更能靜心讀下去。
不過一個下午便看完了整本書,大概不同階級的人看這本書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阿葉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揮霍享樂之后帶來的精神上的虛無。而我們,大多是平凡眾生,為生活焦慮,幾乎沒有閑暇的時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義。
故事的男主人公大庭葉藏,從幼年開始便體弱多病,卻異常聰穎。常年臥病在床,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也或許正因此,他似是擁有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心靈——或許稱其為所謂“世俗的圓滑”更為恰當(dāng),從記事起就不曾有過丁點的童真,為取悅他人而活著,傀儡般不摻雜絲毫情感?!皩τ憛挼氖虏荒苷f討厭,而對喜歡的事,也是一樣,如同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行竊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種苦澀的滋味,因難以明狀的恐懼感而痛苦掙扎。”這是怎樣一種常人不得而知的苦楚與無奈,復(fù)雜的“人情世故”過早地將這副幼小的.身軀吞噬殆盡,用不再單純的煙塵將他深深埋葬。不敢把自己所愛告訴他人,畏懼因此招來的那些厭惡而挑剔的目光。這使他恐懼,對人類感到深深的恐懼?;蛟S他曾存一絲幼小而無力的單純,卻被生存的緊迫感無情掐滅。也正是因有些這樣黑暗的童年,為葉藏短暫而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他也曾試圖扼住命運的喉嚨,也曾不甘屈服地將厄運打倒在地,尋找自己的幸福。終究卻還是未能敵過籠罩著他的黑暗的重重一擊。
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滿目瘡痍的他,唯一愿意視為真理的,或者說是對他遭遇的一種自我安慰——“一切都會過去的。”曾經(jīng)擁有一切又失去一切的他,這樣堅信著。
正如小說中酒店老板娘所說的最后一句話——我們認(rèn)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fēng)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一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
病態(tài)的撕裂感。與生俱來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努力想要去成為合群的普通人,去滿足他人的幻想和期望。可那些格格不入的部分,像是手表中尖銳的齒輪,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在身體中里轉(zhuǎn)動咬合,血肉模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摧毀自己,折磨他人。
人活在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有枷鎖來束縛住你,哪怕是稍微動一下,也會冒出血來。以前總以為有人選擇結(jié)束生命,大概是因為對生命日復(fù)一日交替輪回的厭倦或失望,現(xiàn)在知道還有對生命不可掌控的恐懼。
太宰治的文字帶著病態(tài)的抑郁,近似癲狂,懦弱而又自卑。他筆下的女人一度符合舊社會舊體制下的日本,謙卑而又溫柔。
太宰治常年缺愛,對于和“朋友”“情人”“妻子”的交往沒有明確的零界點。因為過于自卑和內(nèi)向,無論是被背叛還是被利用,他都甘之如飴,將過錯歸功于自己。因為太過于孤獨的人,總不會在乎對方給予的溫度有多純粹。
對于男女感情來說,糾纏不清的感情就是溫床,孵化出依戀,然后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分好幾個短故事來揭露人性的淺薄和虛偽,言語雖不犀利卻足以喪氣滿滿。生而為人,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一
讀完太宰治的書《人間失格》,這是兒子要求我給他買的書,看了說大吃一驚,為了避免兒子正因不恰當(dāng)?shù)拈喿x選取而影響了人生導(dǎo)向,我義不容辭的在拿到書的第一時刻自己先行閱讀。書里有一句十分經(jīng)典的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兒子說他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動的哭了,正因他似乎讀懂了太宰治的無奈和痛苦,他很期望我能閱讀這本書,并且期望閱讀能夠給我?guī)黻P(guān)于人生的思考,當(dāng)然,所謂思考那是必然,但是我更關(guān)注對兒子思想軌跡的了解,因此,他讀的書,或者是他推崇的書,都是我必須要讀的。
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并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的好處何在,但有些人在發(fā)奮中奮斗中尋找生命的好處,有些人卻從很早就開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樣的安排,令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男生,這個臨死但是才38歲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愴?好在最后,他最后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_身亡,生而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并不知道,他選取_,會對更多的人抱歉,總是說_是最不負(fù)職責(zé)的選取,就算是在宗教里面,_的靈魂也是無法解脫的,而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靈魂又是否能夠逃脫那縱身躍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課總要做完,沒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級的悲哀吧。
這是一本需要帶著自己堅定的價值觀去閱讀的書,貼合日本文學(xué)一貫的寫作手法,有超多的內(nèi)心描述,讓人沉溺其中感覺世界都灰暗起來,我不知道兒子的年齡看了這本書會有怎樣的體會,還是期望他能夠多一些思考和決定,而不是陷入其中,好在一齊買的還有村上春樹的《當(dāng)我跑步時我在談什么》,至少這是一本用心向上的書。這是兩本在他們同學(xué)中間廣泛傳播的書,也期盼這些日本的文化能對他們這一代有正面的影響。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二
失格即喪失資格,人間失格約是沒有在人世的資格吧。
此文與作者的前半生或者就是一生的經(jīng)歷近似,札記概是心底自己對自己的解讀。莫名奇妙被時代打壓地?zé)o法抬頭做人,太宰治也會將生在富豪家里作為富二代而造成極大的心理負(fù)擔(dān)。無錢去做小白臉、對所有人事物心懷恐懼,自殺未遂,沉迷與酒精與毒品,被關(guān)進(jìn)精神病院,與人世隔離,真的慢慢喪失做人的資格。
文末是太宰治生平,不簡單不平凡,也沒有太轟轟烈烈,只是多次自殺,直到最后成功。讀庫1805有篇文章叫做疾病入畫,探究癲癇病與作家的成就之間的聯(lián)系。太宰治所處的環(huán)境與經(jīng)歷形成那樣的心理,心理與環(huán)境既促使其作出名篇傳世又導(dǎo)致自殺為結(jié)。
其實看此類文章很糾結(jié),其中充斥的失意與消極,往往讓人很難讀下去,不得已只能從別處補足能量之后再接著看。
讀書是窺探另一個人眼里的世界,這世界是美好還是囧困,不過都是過眼云煙。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三
我們匍匐于某種外在強加的道德與價值標(biāo)準(zhǔn)之下,邊受著它的逼迫,事突上心里也清楚見對自己的壓迫,一邊卻又不斷地扭曲自己,不疑自己,終于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有它的特殊性,它不能反映一個時代更不能反映大多數(shù)人,只是太宰浴自我手剖后的醫(yī)療報告表,所以不憑對號入座,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夸大的成分。然而,這樣一部作品竟然在文學(xué)史上如此重要,同時也深入n。魯風(fēng)說:精神的癖,讓像太宰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打破什么卻又沒有萬向,他的瀾普在于他用心看著漆黑的世界,雖然太宰治,被稱為無賴派文學(xué)大師,這本《人間失格》也是一本飽受爭議的破滅2木,但我卻想把二無穎”二字轉(zhuǎn)換為無奈”,深深嘆是這個獨一無二的人,何為太師?力偉大眾人?用者共回只是做了一些別人沒有做的事,所以還不她把他叫做獨一無二的人,太串治的一生充病傳奇,五次自末,四度殉情未遂。
讀這書書的第一遍,我的心情是壓抑的,硬說太軍治頹廢消極,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其實是很可愛,很溫柔的人。不知道別人怎樣,反正我從這位“厭世者”寫下的文章中,看到了對美的追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間失格》之于我的意義,也可能和別人不同。然而這位小人太宰治先生對世界和自己的愛卻是不容置疑的,現(xiàn)實中有的人把吃飯看成重要的事兒,寧可餓頓,也絕不將就吃口。有些人把感情當(dāng)成神圣的事兒,寧可孤獨終老,也絕不將就找個人結(jié)婚。有些人把生命的體驗當(dāng)成至高無上,既然不能忠于自我去生活,不如在虛空中沉淪?;蛟S,這就是泊在我們中間那些人間失格者”的.邏輯,而我們很早就會被教育到,如果秉承這樣的態(tài)度去生活,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你將毫無立足之地。
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從容生活的不美,寬容自己的言不由衷,拋棄發(fā)于自我的生活理想,我們才能夠過得更好。希望和悲劇只存在在你的書中,而不是你的身邊。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四
作為私小說類型作,或者作為無賴派代表作,它是成功的,并且當(dāng)首推。作品悉數(shù)采用第一人稱,強調(diào)主我表現(xiàn),拋開宏觀架構(gòu),單從敘寫身邊生活瑣事和人物心理活動出發(fā),披露生活的不安與生存的危機。色調(diào)陰郁、頹廢,多數(shù)展現(xiàn)人性不堪的一面、生活破落的一面。
出彩的是,作者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尤其細(xì)微到位。比如《維庸之妻》、《蟋蟀》、《皮膚與心》三章,借女性口吻敘事、抒情、剖白、袒露內(nèi)心,絲毫不牽強附會,足見作者敏感心細(xì),對人物的觀察揣度出神入化。
雖說作品不談時代、不談?wù)?,但我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人物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的傷痛,以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一種愁,它是私人的,也是家國的,“鄉(xiāng)愁”隱藏在字里行間,成為永恒的主題。無論是葉藏輕輕點頭,同意回鄉(xiāng)療養(yǎng),還是維庸之妻慨嘆昔日的井頭公園不再,池塘小魚兒哪里去了?亦或是多情編輯想一斬情絲,回家置辦個小屋和妻兒安度晚年,無不藏納著他們對故鄉(xiāng)明明滅滅、閃閃爍爍的眷戀。離鄉(xiāng)的人都想回去,單純的童年,淳樸的故里,簡單的人事,方能最有效地治愈靈魂最深處的傷痛??上О。粓鰬?zhàn)爭,故鄉(xiāng)不再是原來的故鄉(xiāng)了;一場離別,我們不再是曾經(jīng)的我們了。
如果大家生活難過了,可以選擇吃一頓或者像村上一樣去跑跑步,因為美食和運動都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太宰治用作品告訴我們,一定離煙酒、女色遠(yuǎn)點,他們沒啥作用,不過是使人墮落的觸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遠(yuǎn)離社交圈,“他人即地獄”,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別人比你過得好的時候,你會更苦。
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地活,人生嘛,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當(dāng)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有二三件事暖得你會心發(fā)笑,足矣。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五
今天看完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好多人說這本書極其壓抑,所以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剛開始看還覺得興致勃勃。一個敏感聰慧又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犀利地冷眼旁觀周遭的人們和他們虛偽的生活。他反復(fù)訴說他對人類的恐懼,因為他們不敢面對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他們虛偽敷衍,他們自欺欺人,他們不敢面對人生的殘酷真相。而我們這位一直清醒面對殘酷真相的主人公,他超脫世俗又偽裝入世,但難免突破常規(guī)、逸出塵外,最終落魄潦倒、為世不容而收場。看到后來,就覺得揮之不去的壓抑了。
這究竟是誰的失敗?是世俗的狹隘難容,還是個人的狷狂墮落?原來想當(dāng)然以為,作者在控訴這個“吃人”的社會,就像被我們“深度解讀”的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是披著鞭撻封建社會的光榮戰(zhàn)袍。想想,這個世界的確夠庸俗夠偏狹夠虛偽夠勢利,對與眾不同的人尤其缺乏包容和關(guān)愛。
就像主人公的父親,他無暇顧及這個特殊的孩子身上某些幽微細(xì)膩的心思,一旦這些東西發(fā)酵釀成災(zāi)禍,觸犯了他的既定規(guī)則,他可以非常決絕。主人公在經(jīng)歷墮落的深淵和災(zāi)難的磨礪后,得知父親去世,卻是最讓他靈魂震顫的時刻。其實,父親一直都是他的心中的精神紐帶,曾經(jīng)覺得是捆綁束縛,后來發(fā)現(xiàn)是維系牽掛。再是與眾不同的人,也是渴望被這個世界接納包容理解的,也許與眾不同并不是他們自己能夠選擇的,或者他們內(nèi)心并不允許并自己泯然眾人,又或者像主人公既是天意也是人為。
他其實很可憐,他天然對人類很失望恐懼,卻強力偽裝搞笑嬉戲,他有親人但沒有親切,有玩伴卻沒有友誼,有戀人卻沒有愛情,他真的很孤獨。他也渴望父愛,渴望友誼,渴望愛情,但是他其實一無所有。與女人徒然糾纏,只不過招致災(zāi)禍連連;與玩伴終日廝混,卻換來落魄時冷眼相看。主人公看盡人間冷暖,他其實早已了然于心,不過是尚存一絲希望,眼睜睜看著這希望的火星漸漸熄滅,他的痛苦也與日俱增。父親的死亡,是精神紐帶徹底斷裂,也是最后一顆火星黯然。從此,人間失格,人間世太復(fù)雜殘酷,他由此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六
作者太宰治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主人公葉藏從小因為膽小懦弱而去搞笑,取悅他人,越長大越逃避這個世界,淪落為終日飲酒作樂、放浪形骸的人,最終只能毀滅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地方在于我們都身處一個不是周遭所有事物都令我們滿意的世界,每個人對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一些脆弱敏感的不懂得怎樣與這個世界相處的人,遇到自己不喜歡卻推脫不了的事物,就采取逃避的方式,從而變成了一個虛偽的戴著面具生活的人。
很喜歡書里關(guān)于主人公的父親要出發(fā)去東京之前問孩子們想要什么禮物的描寫:父親問他是不是還是買書?但是建議他買玩具,哥哥卻說還是買書更好之類的,父親看他不說話有些失落地合上了記禮物的筆記本,甚至連書也沒有記錄。其實他幼小敏感的心早就開始掙扎,怕父親失望,他思忖了許久,半夜悄悄走到客廳桌旁,翻開父親的筆記本,用自己稚嫩的筆觸寫下“獅子”,因為他認(rèn)為父親是希望他選“獅子”這個禮物的,結(jié)果父親知道后誤認(rèn)為兒子就是想要“獅子”,因為問他的時候不說,之后又自己一板一眼地寫下來了,于是父親在玩具鋪里笑了半天??吹酱饲榇司暗拿鑼憰r,我也被逗笑了,覺得這個小孩和自己很像,很逗,但是他何嘗不是小心翼翼地過著他的童年時光。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至少我自己從小也這樣,怕身邊的人失望而不斷地用迎合他人的言行和動作去討好他們。
作者緊接著解釋了這一原因,主人公年幼時受到過家中傭人的侵犯,使他對這個周圍的人失去信任?!拔抑雷约旱南敕ㄓ惺H,但我仍然認(rèn)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無功,與其如此,不如緘口不言地承受下來,我想,除了繼續(xù)以滑稽的言行處世外,我別無選擇?!边@是主人公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即使受了委屈或是不公平的待遇,主人公也不愿意解釋。我的理解是一直保持沉默的人,習(xí)慣選擇了沉默,到最后不敢為自己發(fā)出聲音,這些所謂的訴苦在主人公的眼中是一種徒勞無功的做法。但我不并不贊同這樣一種逃避世事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人生毫無主動權(quán)可言,我認(rèn)為這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我們或多或少都被這個世界改變著,有些改變是我們主動的,有些改變是被迫的,我們將此歸因于社會壓力。然而主人公自小就對這個世界開啟了屏蔽模式,身邊人施與他的善意,他認(rèn)為是偽善,這個世界給予他的好意會讓他極度不安——大概是從未走出幼年時心里留下的陰影吧,所以我們無法對他的奇怪舉動給予評判。但是在逐漸清楚自己所存在問題的過程中,主人公并沒有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一直深陷于偽裝而迷失了自我,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在這個社會上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吧。
合上書后的這段時間里,我一直想要發(fā)出一點自己的聲音,對自己有一個交代,也想告訴迷途中的人一定要學(xué)會別在意別人的想法。你堅持做自己別人會心里暗暗佩服你,如果你因為別人說什么就改變自己,別人會在心里默默鄙夷你,制定自己世界的規(guī)則讓別人來遵守,你越迎合別人,別人反而越看不起你。不要變成小說里的主人公,膽小懦弱,怕身邊的人失望就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dá)真實的自己。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七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借男主角大庭葉藏說出的一句話,同時,我想也可以是代表這本書,甚至是太宰治這個人的總結(jié)。
這個頹廢又優(yōu)雅至極的男人,曾讓我一度癡迷不已。五次試圖自殺,四次自殺未遂,三次與不同女人相伴,終于在39歲這一年,他成功了,離開了這個令他絕望和鄙夷的世界。
我想,很多人都想象過死亡。我們的一生,就是個不斷了解死亡、認(rèn)識死亡并且接受死亡的過程。讀太宰治的文章,會時時聯(lián)想到自己,其實我們都是懸在半空中的,而太宰治是深淵,向下看去永遠(yuǎn)有他,反而覺得踏實。太宰治是給我們兜底的人。
作為一個無賴派作家的代表,太宰治以他的言行與文筆,貫徹他對人生的不屑。而他本人則是以一種想被人瞧不起的姿態(tài)生活著的,他的放蕩、好色、欺罔、謊言,表面上看和一些無恥之人無異,可真正的無恥之人并不會承認(rèn)自己的無恥,而他卻不會掩飾。太宰治寫下的所有無賴,卻因為一早厭棄生而為人這種困境,顯得誠實而又頹廢。他背負(fù)著所有的挫敗,搖搖晃晃的走著,卻讓我們在意他的每一行足跡。
所以,我以為,直面自己的痛苦和失敗,比選擇死亡困難萬分。
絕望的想去死掉么?別傻了,如果自殺是這么簡單的事情,我想世界上的人口至少會減少一半以上。且不提對于父母朋友家庭的責(zé)任感就會讓你愧疚不已,且不提在瀕死時的極度痛苦會讓你后悔到發(fā)狂,僅僅是藥品槍等等現(xiàn)實的技術(shù)問題就難以解決。所以醒醒吧,既然死不掉,那就好好活著。
然后,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得不到,我會失去什么?"。
我發(fā)現(xiàn)和我聊天的很多人,他們會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不斷放大擴展,任憑悲觀和消極的情緒蒙蔽了雙眼。我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時候,對一切失去興趣,焦慮憤慨,有著破壞一切的沖動。
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源于欲望,來源于不甘心和妄想。當(dāng)你被悲觀籠罩的時候,不必盲目的左右沖撞,停下來,深呼吸,回望自己的本心。這個時候,請記得問自己,"如果得不到,我會失去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并沒有失去任何,那么就不值得你痛苦。因為你此時的痛苦,毫無意義。或許這么說會顯得冷酷,那些失眠的夜晚,那些買醉的午夜,那些哭濕的枕頭,怎么會是毫無意義的呢。那些只是你的不甘心,只是小聰明和投機取巧沒有成功所帶來的失望罷了。既然連努力和付出都不一定會有回報,小心思和小聰明又怎么可能呢。
沒什么大不了,你還年紀(jì)輕輕,你還心地善良,你怕什么?爛泥底下,蓮花生。
人間失格小說心得體會篇十八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nèi)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fā)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完書的簡介,我有一種“我從這個世界路過”、“人間不值得”的感覺。
《人間失格》是主人公葉藏在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三張照片后的感想為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分別介紹了葉藏的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jīng)歷。描寫了主人公葉藏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多少個晚上原以為自己的消極才是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看著書告訴自己“不要極端”“不要抑郁”“不要像這個人一樣”的說教,但是如果你不是跌落塵埃又怎么會有作者那種被世界拋棄的想法,“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又怎么能去客觀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它黑暗、陰郁、沒有光澤但是它起到了屬于它的作用。太宰治用了自己的投河,成功給予了自己永久的解脫,留給了無數(shù)讀者和文人永遠(yuǎn)的談資。所以我們應(yīng)該感謝,感謝這個和自己抗?fàn)幜艘簧娜?,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最后的挽歌。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告誡自己,提高逆商,即使只是從這個世界路過,也應(yīng)該留下自己精彩的篇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08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