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6:35:12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通用20篇)
時間:2023-12-07 16:35:12     小編:薇兒

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同科目和不同年級的教案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你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一

活動目的:

1、發(fā)現(xiàn)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傾聽故事《隱身絕招》。

1、師幼一起傾聽故事。

2、教師:聽到了故事里有些什么動物?

教師結合孩子的回答小結:故事里有大老虎、枯葉蝶,蜥蜴,青蛙。

3、教師:老虎來了,小動物們都躲到哪里去了?為什么老虎找不到他們?出自:大;考。吧"(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動物的防身絕招。這些動物用了一種什么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幼兒回答:躲起來。

教師小結:對了,它們都躲起來,隱身。因為它們身上的衣服和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很像。讓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與周圍環(huán)境接近,把自己躲起來,讓老虎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

4、結合圖片觀察與比較:看看枯樹葉上有什么?枯葉蝶。(原來枯葉蝶同枯樹葉一模一樣)草叢里有誰?青蛙(原來綠綠的青蛙躲到了綠綠的草叢里)你們能看出蜥蜴在哪里嗎?在泥土上(蜥蜴的皮膚和泥土的顏色是一樣。)所以老虎找不到這些小動物。

二、防身絕招。

1、教師:原來,動物們都非常聰明,除了這些動物,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幼兒自由說,如變色龍、狐貍、壁虎、烏龜、刺猬。)。

2、教師小結: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聽說森林里的小動物每個都有自己的防身絕招,你知道變色龍、狐貍、壁虎、黃鼠狼自我保護的方法嗎?現(xiàn)在我們去聽聽小動物的介紹吧!

教師: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扮演各種動物的聲音:如變色龍――變色,啦啦啦,我是神奇的變色龍,我身體的顏色能變,敵人來了我不怕;狐貍――裝死,要是我遇到敵人,我會馬上往地上一躺,來個裝死,誰也不會吃掉我這只死了的狐貍(出示負鼠,負鼠也是裝死)壁虎――斷尾,我是壁虎,我遇到敵人我的尾巴會斷掉,敵人就不敢碰我了。黃鼠狼――臭氣味,哈哈,我要是遇到敵人,我會發(fā)出臭氣味,敵人聞到臭氣味就不敢靠近我了等等。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3、游戲:對錯。

三、自我保護。

1、教師:動物們都有保護自己的好方法來躲過危險,那我們小朋友在活動、游戲中,是怎樣保護好自己的?――幼兒討論、交流。

2、教師:今天我們學到了一些動物的防身絕招和保護自己的方法,相信我們會變的更聰明。在活動、游戲中,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好自己。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導入新課。

1、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2、什么是絕招?

3、課文講了誰的絕招?誰的絕招最絕?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2、檢查生字詞。

三、根據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小組討論圍繞下面的問題進行討論后填寫表格。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幾個孩子都比賽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

四、全班討論交流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

1、引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2、重點引導想象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學生可各抒己見,想象他在練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虛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悅。

3、通過兩次比絕招的閱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中有很多處描寫了人物的動作和對話,要通過這些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

六、擴展延伸。

小練筆:(續(xù)編故事)下一次的比賽,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三

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認讀本課五個會認的生字,掌握九個會寫的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多種形式朗讀詩歌達到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讀中感悟,邊讀邊議,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品讀詩歌與詩中的小朋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激發(fā)孩子們讀詩的興趣,享受美好的兒童詩的潤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質疑:課文還有不會讀的嗎?

3、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4、認讀生字并組詞。

質疑:還有不認識的生字嗎?

5、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三、淺悟課文。

1、讀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四、小結。

談談自己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導: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金波爺爺的詩《帶雨的花》,這首詩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第19課《帶雨的花》,那誰還記得,這首詩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師激情導入范讀文本。(意圖:學生在引導下回憶所講內容,積淀情感。)。

二、教師范讀課文。

師配樂范讀課文。調動興趣:你們想有滋有味的讀讀嗎?(意圖:教師的范讀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情感,促使學生有朗讀的興趣。)。

三、細讀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導情感朗讀。

1、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體會文中小女孩當時的心情。

(1)找生說說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樣的經歷。

(2)教師通過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偷偷的”、“盡情”等詞語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發(fā)生了哪些開心的事為主線索,繼續(xù)朗讀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師提問:你有沒有追過蝴蝶?說說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當時的心情。并體會著去讀讀文本。

意圖:(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產生情感共鳴。)。

3、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找生讀3、4小節(jié)。

師小結,過渡到下環(huán)節(jié)。

4、朗讀5、6小節(jié)。

(1)師提問:下雨了,人們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并體會試讀文本。

(2)教師追問:她給媽媽采花時心情怎樣?都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并體會著讀文本。

(3)指導“一束帶水珠兒的鮮花!”最后為什么用感嘆號?出示大屏幕。

教師小結標點的作用。(意圖:標點符號的設計達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結合。)。

5、故事的尾聲。

師過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現(xiàn)在該回家了,此時小女孩是怎樣的心情呢?

學生自讀第7、8小節(jié)。

(1)學生自讀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當時小女孩的心情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著小女孩當時的心情讀。

四、小練筆。

回到家里,小姑娘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說說心里話。(課上時間充足可在課上寫在小本本上。)。

(意圖:換位思考,讓孩子體會做家長的那份愛與關心,注重聽說讀寫結合。)。

五、回讀整首詩,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同時板書主要詞語)。

2、在美妙的音樂中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結束本課。(播放音樂)。

(意圖:整體感知文本,體會詩歌的韻味美。最后音樂中升華朗讀。)。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四

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字詞,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絕招”

二、初讀感知,尋找“絕招”

1、岀示自學建議,學生自學。

2、交流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欣賞“絕招”之“絕”。

(一)三胖的“絕招”

1、讀句子,感悟“絕”。

2、抓住動詞“鼓、瞪”進行學法指導。

(二)運用學法學習奶奶的“絕招”

(三)小柱子的“絕招”

1、抓住“立刻、保準不錯、脫口而出、羨慕”等詞體會小柱子絕招之“絕”。

2、結合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體會“絕招”是靠練出來的。

1、你最佩服誰的絕招,為什么?

2、想象練筆:小柱子的絕招是怎么練出來的?

五、總結,升華“絕招”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五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預習、準備。

1.學生自瀆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生收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教師準備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學生說說課前自瀆課文的情況以及體會,介紹搜集到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二、重點檢查讀書情況。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便。

2.在學習小組內份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3.畫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讀句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同伴討論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

5.自由說說課文的大體內容。

三、深入理解課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高爾基喜愛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

2.默讀課文,自讀自悟。

(1)從那些地方看出高爾基喜愛小男孩,用畫出有關句子。

(2)從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用~~~~~~~~~~~畫出有關句子。

3.學習小組交流情況。

4.全班反饋交流。

5.老師小結板書。

這篇文章通過人物的對話,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xiàn)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愛護,及孩子們對他的崇敬、熱愛。

四、開展討論。

這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讀、背、寫一句高爾基的名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男女生、同練習分角色朗讀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運用適當的語氣表達情感。

2.教師范讀,在指名讀,師生給予評價。

二、課堂實踐活動。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2.學生兩人一組,借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示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xié)調統(tǒng)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

三、識字寫字。

1.投影出示下列詞語:

陽光明媚。

鞠了個躬。

咧開嘴。

吩咐。

準備停當。

膠卷。

秘書。

雜志社。

記者。

突然。

側過臉。

讀一讀。

用實物、動作、換詞、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詞義。

各小組以競賽的方法用帶點的字口頭組詞,詞語組得又多又正確的小組獲勝。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要寫的字,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學生瞄紅仿寫,然后說說自己什么字寫得好,介紹經驗。

四、擴展訓練。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對記者和小男孩的態(tài)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對比。聯(lián)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進了高爾基的辦公室,高爾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萬事俱備,他卻忘了帶膠卷,所以他哭了,這是懊悔,這是自責。對這一點,高爾基是完全能體會到的。因此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小男孩還會再來嗎?討論中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據,并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六

絕招教學反思:《絕招》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略讀課文,敘述了幾個小伙伴之間的趣事。課文中,作者把小柱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鮮活欲出,躍然紙上??梢赃@么說,他代表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尊,好強,不服輸。所,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下面是我對《絕招》的教學反思。

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是次要內容略讀,對于重點內容才重點精讀?!督^招》這篇課文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易懂,無需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學《絕招》時,大膽放手,只是充當學生的學習伙伴,為他們加油,給他們鼓勁,在適當的時候略加引導。

在深入研究《絕招》的課文內容和“閱讀提示”后,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和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課文中一共敘述了幾個小伙伴,提到了哪幾種絕招。并且建議學生邊讀邊在文中畫出來,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后,在小組內互相提問與做答,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然后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他練了什么絕招?為什么小伙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

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發(fā)生在幾個小伙伴之間的趣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也很感興趣。所以整篇課文我主要圍繞著兩個問題進行。

一、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幾個孩子都比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二、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樣練絕招的。提出這兩個問題之后學生們開始自由讀課文。找到他們第一次比絕招的段落。然后進行朗讀、分析。

特別是在夸三胖的時候“絕招,絕招!”他們興趣高漲,并且很有感情。而在第一次比賽中小柱子的心情卻很尷尬。而到了第二次的時候,大家卻開始羨慕小柱子。認為他的絕招很“絕”。

這樣就形成一個對比,為什么小柱子后來有這么厲害的絕招。從而使學生明白他是考自己不斷的練習而得到的。

今天,我給兩個班的孩子上了絕招這一課,從啟發(fā)談話入手,誘導學生理解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了鋪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段落,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從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指導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明白課文蘊含著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于學習者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認為今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fā)展的課堂,因而應該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觀。

絕招教學反思。

我們的課堂應由“知者”間的對話變?yōu)椤爸钦摺遍g的交流,因為促進人成長的至關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于學習者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學”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動?!皩W”是一個對信息不斷整合、加工改進的過程,學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閱資料,與他人交流、研討、爭論,等等。“學”也是一種交往,應是信息的交匯。在課堂上,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來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在自助與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對以往經驗的提升,對事件現(xiàn)象的剖析,對人物形象、人物特點的評價,都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語文方法和思想,從而使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成為兒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具有怎樣的生活方式將會導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認為今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fā)展的課堂,因而應該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觀。因此,本設立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一、理解課題,導入新課。

1?“絕招”的意思。(可以通過查字典或同桌議論理解題意)。

2?通過課題,你還理解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2?分段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根據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小組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幾個孩子都比賽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

四、全班討論交流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

1?引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2?重點引導想象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學生可各抒己見,想象他在練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虛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悅。

3?通過兩次比絕招的閱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中有很多處描寫了人物的動作和對話,要通過這些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

六、擴展延伸。

說說自己有哪些絕招,平時有過像課文描寫的那樣的比賽嗎?有興趣的可以寫一寫。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語。

能力目標:朗讀課文,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情感目標:通過文中重點詞句的品讀,體會小姑娘純真、一絲不茍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感受小姑娘認真負責的美好形象。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千千萬萬的小讀者是編輯叔叔的良師益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讀者”“編輯”這兩個詞語,讀一讀,說說什么是讀者和編輯。

2.揭示課題。

3.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感知內容并識字。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詞檢測。重點注意:“您”和“你”的區(qū)別;“及”和“級”的區(qū)別。

3.再次默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隨機板書以下內容:小姑娘、編輯、兩個錯別字。

5.課文中的小姑娘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三、品讀體會小姑娘的可愛。

1.外貌的可愛。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寫小姑娘外貌的詞句。

學生交流朗讀以下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可愛:扎著蝴蝶結,年紀不過_歲,撲閃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臉蛋紅撲撲的。

2.找出寫小姑娘神情和語言的詞句。

3.放聲朗讀這些詞句,指名讀,隨機點撥說話人在話語中表達的感情。

4.學生默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5.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隨機點撥。重點注意以下語句;。

(1)“你是編輯叔叔嗎?”“我是來提意見的。”小姑娘從書包里掏出我們最近出版的一期雜志,一本正經地說,“這里有兩個字錯了。”

(2)“是的,我查過字典啦!”小姑娘抬頭看了我一眼,像背書似的說,“11頁??誰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尷尬的臉色,她不再說下去了。從這段話中知道些什么呢?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為了這兩個錯別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還要把錯誤的地方記熟,小姑娘活潑又善解人意等)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好這一段話。

(3)“嗯,”小姑娘十分認真地說,“你們編的雜志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老師說,朋友有了錯誤,要及時幫助她改正。”

從這一段話體會到些什么?(愛讀書、真誠地幫助朋友)啟發(fā)學生思考從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時幫助朋友改正錯誤?——為了兩個錯別字特意跑一趟,來回要走幾千米的路。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真誠,一絲不茍)隨機板書“來回幾千米”。

6.讀課文,再說說小姑娘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體會編輯的心情。

1.默讀課文,找出寫編輯叔叔的心情、神情變化的詞語。

2.交流后出示以下詞語:甜絲絲的、愣住了、詫異、將信將疑、尷尬、火辣辣、笑著問、久久難以平靜。

3.讀課文,抓住這些詞語進行體會。

4.討論:編輯叔叔為什么心里甜絲絲的?引導學生讀好第1段。

后來編輯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為少年讀物的編輯,要時時刻刻想到千千萬萬的小讀者,他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從時時刻刻和千千萬萬體會到什么?“怎樣的人才被稱為良師益友呢?”為什么說千千萬萬的小讀者是編輯的良師益友?(啟發(fā)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談:小讀者提出意見和建議,讓編輯們辦的雜志更完美;小讀者的夸獎和感謝,讓編輯的工作更快樂讓編輯充滿信心)。

五、完成作業(yè)。

1.分角色根據提示語朗讀課文。

2.識記本課生字新詞。

區(qū)別形近字:蜜、密;稿、搞;極、級;淘、掏。

3.書寫生字。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語。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分段的方法,能抓住過渡段來研讀全文。

3、能獲得有關海底的一些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大海秘密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景色奇異”一部分。

教學重點:

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讀悟1、2自然段。

教學難點:

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讀解課題,激發(fā)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說明了什么?

2、看錄像進一步理解課題。

看完錄像你最想說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1、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完后,把最長、最難讀的1—2個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段落,用“~~~~~~”劃起來。

3、抓住過渡段給課文分段。

三、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1、理解“奇異”的意思。

2、讀1、2自然段,用心體會,把你體會到特別“奇異”的地方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奇異在哪里。

3、交流板書:暗——光靜——動。

(1)換詞理解“波濤澎湃、依然”

(2)通過思考括號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深海里的光點,是怎樣形成的?)。

(3)朗讀理解“竊竊私語”。

四、說話訓練,進一步感悟海底的“奇異”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部分“物產豐富”,總結全文。

教學重點:

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知道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了解海底物產的豐富。

教學難點:

自主選擇學法學懂第4自然段,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在哪里?

2、齊讀1、2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讀。把課文中寫到的具體的物產名稱用“——”劃出來。

2、給物產名稱歸類。

海參海藻煤烏賊天然氣鐵。

石油貝類章魚梭子魚。

三、研讀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

2、討論學法抓住“海底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學懂這段話?

討論得出:

(1)畫表格;。

(2)出練習;。

(3)提問題;。

(4)有感情的朗讀;。

(5)(略)。

3、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與選擇同一學習方法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

4、運用所選的方法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5、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6、朗讀全段。

四、略讀5、6自然段。

1、自由讀??纯从惺裁床欢牡胤?自己能學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讀好。

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推薦課外資料。

你還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識,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介紹大家去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寫話練習,深化情感。

學了課文,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鞏固練習。

選做作業(yè)本中的作業(yè)。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

學習目標:

1、認識“鑰、匙、趁”等8個生字。會寫“盒、扇、郵”等10個字。能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秋雨的喜愛。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2、課文朗讀錄音磁帶,《秋日私語》音樂錄音帶。

3、根據課文第2自然段內容繪制成各色秋景圖,如楓葉圖、菊花圖等。

第一課時。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教師引述:這兒有幾幅畫面,想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并說說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好嗎?

2、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或展示課件。

3、喚起情感: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4、學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導學:

a、請發(fā)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說說是誰把美好的秋色帶到我們的眼前?

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1、播放朗讀錄音或配樂范讀課文。

2、你們覺得秋天的雨神奇嗎?

3、你們最喜歡哪幾段內容?

1、品讀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讀:能不能懷著喜歡的感情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讀第1自然段:誰愿意把第1自然段內容朗讀給大家聽聽?

c、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情趣體悟情感:你覺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處?

d、指名交流并讀出神奇之處。

e、激發(fā)情趣:秋天的大門被打開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讀第2自然段。

a、引導學生朗讀:秋天的大門打開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學生朗讀后并回答。

c、采取賽讀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性地朗讀課文,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畫的景物圖片貼到黑板上。

d、品說文字:你覺得這一段中哪一句說得格外有趣?

e、聯(lián)系生活,豐富想象:你能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書上說的那樣有趣嗎?

變讀為述,積累語言。

1、師引:假如是在詩歌朗誦會上,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把這兩段內容朗誦給大家聽?

2、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進行朗誦練習。

3、指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性朗誦并評點。

習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拓展練習。

1、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和自己喜歡的語句。

2、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點,仿照書上某一句式寫一句話。(兩個作業(yè)可以任選其一)。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激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語段。

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2、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豐富表象。

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內容。

a、教師引導:誰能說說你從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還藏著什么?

b、學生交流后,再圍繞“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里還藏著哪些香味。

e、讓學生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再讀第3自然段,可讓學生評賞誰讀得好,以評促讀。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d、語言訓練:出示說話卡片:“它告訴大家,_________。小喜鵲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楊柳樹葉_______,大家都在準備過冬了?!毕茸寣W生說說其它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后討論交流這些話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適。

總結感受,拓展活動。

1、指名朗讀第5自然段,用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這段話。

2、聯(lián)系全文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a、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

b、然后集體交流。

3、引導學生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后,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為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先作鋪墊。)。

習寫生字,當堂展評。

生字:梨、菠蘿、糧、緊、楊。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的故事,告訴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學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設計理念:

以自瀆為主,重在感悟積累。

教學目標:

1、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讀,能背誦此文。

3、懂得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

教學流程:

一、教師#三年級#導語。

1、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怎樣學習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樣學習文言文。

3、題解。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

1、教師泛讀(或聽錄音)。

2、領讀。

3、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朗讀。

三、讀懂課文,對照注釋自悟句意文意。

1、讓學生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

2、匯報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4、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

5、練習感情朗讀。

6、生齊讀(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四、揭示道理,發(fā)散思維。

1、提出問題,學習小組分析討論。

2、匯報小結。

五、總結全文。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七、作業(yè):

1、幫助楚國人賣出矛和盾,該怎么做?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二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圍繞“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的主題設計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中講述了幾個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于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伙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

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學生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從閱讀中理解“絕招”的含義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默讀課文,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了解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后不同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采用討論、自學批注的方式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

(2)、在學習中明白課文中的“絕招”真正指什么。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朗讀課文,激發(fā)努力學習本領,刻苦求知的愿望。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可以安排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進行初讀,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可以在進一步的閱讀中,安排續(xù)寫《絕招》的小練筆。

2、教學前可以讓學生先讀讀閱讀提示,知道本課的學習目標。

3、本課是獨立閱讀課文,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出文中涉及了幾個小伙伴,他們比哪些絕招;有哪些問題不理解,然后對學生在自讀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討論解答,弄懂“絕招”的含義。

4、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下次比賽,會是什么樣的情景?然后進行續(xù)寫《絕招》的小練筆,或者是寫自己的絕招。

四、教學設計片斷:

1、根據閱讀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小組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幾個孩子都比賽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

3、分小組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想象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學生可各抒己見,想象他在練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虛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悅。)。

5、通過兩次比絕招的閱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擴展延伸。

小柱子和和同伴約定在暑假中比絕招,而且是練出來了,你能想象出小柱會練出什么絕招呢?你猜到了就先告訴大家,然后再寫下來。

五、資料袋:

傅永?。?942年出生1963年起在學校工作23年,后調入區(qū)委教育部、區(qū)政協(xié)工作,2002年退休。1982年開始從事小說、童話、故事等門類的業(yè)余文藝創(chuàng)作,1984年加入北京作家協(xié)會。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三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讀、說、寫相結合。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jié)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后記: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讓學生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四

借助理解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進一步讀懂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讓學生說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檢查復習。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活動特點,并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第4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達了“我們”對翠烏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弄清各段大意,從而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抓重點句,讀懂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段共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話介紹了翠鳥各部分羽毛的顏色?讓學生邊讀邊想將有關內容在文中畫出來。

2.出示思考題:

翠鳥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話,其中第2~5句介紹了翠鳥各部分羽毛的顏色。

4.出示重點句: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p>

(1)指名讀句子。

(2)討論:這四句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弄清這四句話按總分段式描述了翠鳥各部分的羽毛的顏色。首先總體描述翠鳥的羽毛顏色非常鮮艷,然后從上到下,有條理地介紹了翠鳥的頭、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顏色。層次十分清楚。同時在描寫中,作者特意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指名讀第1自然段第1句話,讓學生想一想這句話介紹了什么?

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二是突出寫翠鳥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而且這雙小爪子能“緊緊地抓住葦稈”。這就為下文翠鳥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作了鋪墊。

(4)指名讀第6句話,想一想這句話主要介紹了什么?

這句話突出介紹了翠鳥“透亮靈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長的嘴”,同樣為下文翠鳥能在疾飛中叼起小魚作了鋪墊,同時這樣一番描寫,把一只羽毛鮮艷、小巧玲瓏的翠鳥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5)出示圖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敘述翠鳥的外形特征。

(6)教師將翠鳥的圖片分解為頭、背、腹、爪子四部分,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將圖片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一邊說一邊依次貼出,使圖片還原,也可采用此種方法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幾句話?主要寫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兩句話,主要介紹翠鳥的兩個活動特點:

(1)愛貼著水面疾飛;(2)一動不動地注視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意。

(1)出示重點句:“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2)指名讀句子。

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義?!凹诧w”是指飛得很快的意思。翠鳥在“疾飛”中,眨眼間又輕輕地停在細軟的葦稈上,這說明翠鳥飛行時動作十分敏捷?!百N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停得急而輕。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出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

3.抓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點句:

“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2)課堂討論:什么是注視?翠鳥為什么能“一動不動地注視”?

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理解句義?!白⒁暋笔侵讣凶⒁饬Φ乜础B?lián)系上文翠鳥能“一動不動地注視”是因為它那“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表現(xiàn)出翠鳥在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時,既專心又機警。

4.指名讀第3自然段:

(1)課堂討論:翠鳥怎樣捕捉小魚?

(2)指名讀有關句子。

(3)出示填空練習: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4)討論括號中所填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弄懂這句話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翠鳥捕捉小魚的經過?!暗砰_,飛過去,叼起,飛走”這一系列的動作,可以看出翠鳥動作熟練、連貫、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間進行的。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下文“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進一步體會翠鳥動作的迅捷。葦稈搖晃是因為翠鳥蹬開水面,水波蕩漾是因為魚兒被叼出水面。這“搖晃”和“蕩漾”持續(xù)的時間都不可能長,而就在這極短的時間里,翠鳥叼著小魚飛的無影無蹤,可見翠鳥動作迅速敏捷,準確,不落空。

(5)為什么翠鳥能這樣迅速準確地捉到小魚呢?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找出有關句子。

(6)出示句子,讓學生選擇帶點詞的意思。

“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p>

(7)出示帶點詞的意思,讓學生采用出示反饋牌的方法選擇正確的解釋。

(8)討論句義。

在這句話中,作者先說小魚“機靈”,再說“難以逃脫”,借以反襯出翠鳥的目光極其尖銳,說明翠鳥在觀察露出水面的小魚時十分機警,再聯(lián)系上文,翠鳥長著“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樣捕捉水面上的小魚當然是既迅捷而又準確不落空了。

(四)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間聯(lián)系。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句式訓練的方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弄清句間聯(lián)系。

例:

1.翠鳥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水面是因為它有________。

2.翠鳥目光銳利是因為它有________。

3.翠鳥能在疾飛中叼起小魚是因為它有________。

通過這樣的句式練習讓學生認識到翠鳥捕魚本領高超,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的特點,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點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果。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五

(第一課時)。

一.三維目標: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4、品味文章細節(jié)。

二.知識積累。

1、字音積累。

鈍()響寒暄()朱拓()間()或悚()然躊躕()()不更()事謬()種淡()然儼()然雪褥()瑟()瑟有聲塵芥()堆形骸()臉頰()沸反盈()天賀家墺()荸薺()()絮絮()嗚咽()馴()熟桌幃()訕訕()咀嚼()()賞鑒渣滓()()瞥()拗()不過蹙()縮門檻()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蹣跚()()。

2、字形積累。

寒暄(喧嘩)煙靄(和藹)走投無路(回頭)形?。@駭彈劾)。

惴惴(揣摩湍急)。

3、字義識記。

儼然:訕訕:。

怔怔:怨府:。

沸反盈天:。

三、文學常識:

1、《祝?!愤x自《》,作者是,他的另兩部小說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詩集是《》,還有雜文集17本。

2、“四書”指《》、《》、《》、《》,“五經”指《》、《》、《》、《》、《》五部經典著作。

四、文本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小說中哪一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顯示由倒敘轉為順敘的?

4.作者在結構上采取倒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劇一生為主線安排的,請列出小說情節(jié)結構。

情節(jié)內容順序。

6.本文什么地方給你感受最深?說一點理由。

四、合作探究:

1.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3、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就是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辛酸生活的縮影,請速讀課文,從課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跡,為祥林嫂寫篇小傳。

祥林嫂小傳。

五.布置作業(yè):

1、以“___________的她(他)”為題,填上恰當的詞語,寫一段描寫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過其前后的變化,反映主題。字數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一.研習文本。

1.細讀并畫出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試分條論述。

2.研究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發(fā)生的時間:以“春天”為突破口,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話題分析課文:

(1)春天是什么?

(2)為什么說祥林嫂沒有“春天”?

(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二.合作討論:

1.魯四老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之一?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4.小說為什么以祝福為題,而不以祥林嫂為題?

三.語言品鑒。

1、我這回在魯鎮(zhèn)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五年前的[]的頭發(fā),即今已經[]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不堪,黃中[],而且[]了先前悲哀的[],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是一個乞丐了。

3、頭上扎著[]頭繩,[]裙,[]夾襖,[]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但兩頰卻還是[]的。衛(wèi)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說是自己母家的鄰舍,死了當家人,所以出來做工了。

4、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她[]滿足,[]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了。

四、相關鏈接。

封建思想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父為妻綱”,不能破壞封建。

社會的尊卑秩序,在魯四老爺這樣的理學擁護者看來,像康有為那樣的改良,都是洪水猛獸,更不要說是變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壞了封建夫權秩序,魯四老爺自然是無比仇恨,斥為“謬種”。

(2)婦女的“三從”

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為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違背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為“罪人”。

五、作業(yè)。

1、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為200字左右。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六

1、會認5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人物性格特點的分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特點,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學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版塊特點。

本版塊帶給我們三則小幽默,幽默是什么?

二、新課。

1、揭示本課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幽默,齊讀課題——《秀才砍樹》。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間學習生字。

4、檢查生字。

5、檢查讀文,分自然段讀文。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7、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8、快速瀏覽課文,把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一下段落?

9、同桌間說一下各段的段意。

10、指名說各段段意。

三、寫字。

祖、犯。

教學目標:

1、理解"維持、狀況、兆頭、境地、根深葉茂"等詞語。

2、通過對人物性格特點的分析,體會秀才的可笑之處。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學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特點,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學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中悟趣、以讀代講。

1、指導學生學會揣摩人物心理活動。

秀才在想到"困"這個字的時候,他心里想什么?

2、分角色朗讀,學會利用關鍵詞演繹故事內容。

3、朗讀評價,在相互評價中提高朗讀水平。

三、合作表演。

1、小組內分角色。

2、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進行演繹,大膽展開想象,可以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

四、總結深化、揭示道理。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這則古代笑話可笑在哪里?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秀才偏執(zhí)迷信這一做法的可笑之處。

2、利用關鍵詞復述故事,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化。

五、課后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預習下一課。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開始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3、認識雙線格內的10個字,會寫田字格內的12個生字。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圖片、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引出話題。

“老師搜集了許多圖片,想給大家欣賞欣賞??纯茨銈兡軓倪@些圖片中感受到什么?!?/p>

2、(播放五彩繽紛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歡快的音樂。)“這些圖片正是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你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樂嗎?有趣嗎?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童年的泥巴》,來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書:童年的泥巴)。

3、齊讀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用?標出來。

2、同桌或前后桌互讀互聽,指出對方的不足,并根據對方的評價再讀課文。

3、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用“‖”標出段落。

(3)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分析3、4、5自然段,寫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兩件事?用“|”標出來。

(1)、學生自讀課文后匯報。

(2)、找學生讀3、4自然段。

a、用——畫出歌謠。

b、讀最后一句,畫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質疑、討論。

(1)、課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動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的作用和內涵。)。

(2)小結寫作特點。

五、擴展閱讀,培養(yǎng)能力。

孵小雞。

愛迪生五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看見家里的母雞,老待在窩里不出來,就“哦噓哦噓”地叫著去趕它??墒悄鸽u歪著腦袋,眨了眨眼睛,一動也不動。

這是怎么回事呀?愛迪生把母雞抱起來一看,呀,窩里一大堆蛋,數一數,有十幾個呢。奇怪,母雞今天下了這么多蛋呀?他連蹦帶跳地跑去問媽媽。

“媽媽,媽媽,母雞今天下了十幾個蛋,這是怎么回事呀?”“母雞不是在下蛋,是怕蛋著涼?!眿寢尠褠鄣仙鷵г趹牙铮f:“媽媽抱著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嗎?”

愛迪生更覺得奇怪了,瞪著眼睛問:“媽媽,蛋也跟咱們人一樣,會著涼嗎?”

媽媽笑著告訴愛迪生:“母雞是在孵蛋呢。母雞用自己的身子蓋在蛋上,蛋就暖和了。不久,蛋里面就會長出小雞來……”

愛迪生聽了媽媽的話,就跑開了。

愛迪生上哪兒去了?過了一個鐘頭,又過了一個鐘頭,媽媽沒看見愛迪生,心里多著急啊!東找西找,啊,原來愛迪生跑到鄰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個窩,里面放了許多蛋,他學著母雞的樣子,正蹲在雞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雞蹲在雞蛋上面,會孵出小雞來,我蹲在雞蛋上面,也準能孵出小雞來。

“孩子,快回家去吧!”“不,不!我正在孵小雞呢!雞蛋著了涼,就孵不出小雞來了?!?/p>

媽媽看見愛迪生這股傻勁,真覺得好笑,把愛迪生拉了起來,說:“走吧,傻孩子……”

1、讀關于愛迪生的《孵小雞》,說一說你的感受。

2、寫一寫你的感想,與大家交流你的感想。

3、關于愛迪生你還知道什么,介紹給大家聽。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會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小男孩買黑色氣球的心理活動,理解賣氣球老人那段話的含義。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自信。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在默讀中思考。

教學難點:

從老人與小孩的對話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領會老人那番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燈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1、高老師用和“我”約定的秘密,讓“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樂的童年”,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今天老師和大家再來學一個關于自信的故事。板書課題:自信。

2、齊讀課題。

二、指導初讀,感知課文。

1、讀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確、流利。)怎樣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復讀?(難讀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

3、表揚讀書認真的學生,出詞卡投影,指定三個學生讀,準備后齊讀。特別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的讀音。

a組:

膚色關鍵貨車是否基礎驚訝。

b組:

著名一窩蜂一件事興高采烈。

色彩艷麗膚色拖驚訝。

4、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觀察b組中帶點的生字,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如與熟字比較,記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膚色的“膚”。

5.指導寫字。

a:讓學生觀察8個會寫字的筆畫、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說說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左中右結構。

c:小老師講經驗:各類字該怎么寫。

d: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e:鞏固檢查,適當展示習字作業(yè),點評進步學生。

三、檢查朗讀。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節(jié)輪讀(快的兩遍交換)。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讀,隨機正音,面向慢生(朗讀稍吃力的學生)。

3、師點評。

4、解詞體會。

(1)聯(lián)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詞語意思,不信試試。

(2)不理解的詞畫下來,默讀,用上法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業(yè)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采蜜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之間比賽,認讀生字(要求:讀準音、聲音亮)。

我們就一起來理解課文,把課文都讀得有感情。

二、讀文感悟。

1、默讀課文2、3段。(提出默讀的要領:心讀,既不能讀出聲,也不能動嘴唇。)。

(1)思考:

a:膚色很黑的小男孩為什么偏要買黑色氣球?(自卑)。

b:你從哪里看出他內心的自卑?(相機指導朗讀“公園的角落里……羨慕……不敢……”。)。

c:他為什么會自卑呢?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膚色很黑”“拖著殘疾的腿”)。

(2)相機介紹:在當時的美國,存在膚色歧視即種族歧視。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時候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設想你就是這個黑人小朋友,你會怎么想?指導朗讀。

2、朗讀感悟,重點突破,學習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和形狀,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a:指名朗讀。這話是誰的話?(賣氣球的老人說的。)。

b:你知道賣氣球的老人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嗎?(他看出了這個小男孩的自卑。)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到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老人驚訝地看了看小孩”;聯(lián)系到前文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追逐著這些色彩艷麗的氣球”。)。

(2)分角色朗讀老人的話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讀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帶懇求”的語氣、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溫和”“驚訝”的語氣。在朗讀中再次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a:指名讀,并點評:誰能勝過他?

b:個讀,自由讀,體會小孩自卑膽怯的心理。

c:分組朗讀4、5自然段。

(3)再讀老人的話。

a:找出老人說這段話的態(tài)度。(老人一邊瞇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摸了摸小孩的頭。)。

b:老人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勵小男孩。)。

c:邊讀邊悟:讀老人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氣球升起的原因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而不在于它的顏色和形狀。這里隱含著一個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論出“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如果人是氣球的話,那么升起來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氫氣一樣,是成功的關鍵。)。

板書:氣球——人升起——成功氫氣——自信。

d:指名讀,齊讀。

3、默讀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對比體會。

討論:作者對老人的話為什么會“至今難忘”?(不僅因為老人的比喻生動、準確、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經歷證實了老人的話是正確的——從一個有殘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長為著名的心理學博士。)。

4、談談你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三、實踐拓展。

小組合作: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出。

在編演時,教師提示:劇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還有一群活潑的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玩色彩艷麗的氣球。他們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還有對小男孩的輕視。在表演中,再次體會感悟理解課文。

四、作業(yè)設計。

1、采訪你的家人、老師或有成就的人,請他們談談自信在人生經歷中的作用,并以此為主題編出一份手抄報。

2、將你自己學習經歷中印證自信與成功關系的事例,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3、閱讀《尼克松敗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澤征爾勝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十九

1、認識“希、癢”等8個生字,會寫“繼續(xù)、秘密”等詞語。

2、感知課文內容,提取情節(jié)信息,感受作者大膽而神奇的想象。

3、學會并運用“連續(xù)性想象”,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

ppt、板貼。

一、復現(xiàn)“發(fā)散性想象”策略,導入課題。

(課前板書課題。)。

1、我們剛學過小真的長頭發(fā),你瞧,她用發(fā)散性的想象把長頭,拿來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書想象)。

2、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個奇妙的想法,她想變成——(出示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舊知導新課,激起學文興趣,強化想象概念。

二、初讀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用上文中的話說一說。

2、字詞反饋,相機正音。

小老師帶讀、男女生對讀、齊讀。

3、回顧問題:“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

(預設: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舊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請生讀,給予評價,讀出渴望。指導全班朗讀。

4、師生問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這么渴望著,這么想著,就覺得——。

【生:身上癢癢的?!?關注癢癢的輕聲)低頭一看,呀,發(fā)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變成了一棵樹】(板書畫一半樹干)。

瞧,我用筆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內容,這種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這棵樹有什么特別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樹上長滿各種鳥窩。(板貼:長滿各種鳥窩),當詞語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跳著圈一圈,這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我們叫做跳圈法。

三、概括故事情節(jié),提煉“連續(xù)性想象”策略。

2、請生交流,老師幫助概括,打亂順序隨機板貼。

3、誰來幫老師擺一擺?(請生上臺擺放)。

4、為什么這么擺放?(預設: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順序)。

5、肯定學生答案,并為事件加上箭頭。

6、我想請一排的同學簡單說說這個有趣的故事。(小組按順序一個接一個復述。)。

7、總結:你們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僅可以像小真一樣發(fā)散思維,還可以像英英這樣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這樣一步一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進行連續(xù)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變身之旅寫的生動又有趣。(板書:連續(xù)性)。

8、在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關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課堂作業(yè)本。)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覺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想的吧。請四個同學分別讀讀小動物的對話,老師來讀旁白。

10、小動物們的討論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場,你覺得水珠還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寫到作業(yè)本上,完成后請生答。

11、你們的想象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趣了。

12、再來看,(指板書)在英英的這段變身之旅中,變成了一棵樹是故事的開始,中間是故事的經過,最后媽媽發(fā)現(xiàn)了秘密是故事的結尾,英英就這樣用了連續(xù)性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說完整了。

四、實踐“連續(xù)性想象”策略,展開神奇變身之旅。

1、老師有個大膽的想法,我也想變成一棵樹(板書繪畫另一半樹干),可是我不想長鳥窩,我想長滿各種水果(板貼:長滿水果)。你覺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貼各種水果圖片)。

2、我這棵長滿了各種水果的樹,又可能引來誰,又會有什么神奇事件發(fā)生呢?

3、學習活動二:小組續(xù)編。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確,第一個人先想一個事件,第二個人順著他的事件,繼續(xù)往下想,就這樣連續(xù)地想象,討論完了,再按順序寫在各自的紙條上。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兩個奇妙事件兩顆星,以此類推。

4、小組集體上臺展示,其余學生評價。

老師給予肯定性評價:瞧,他們小組,用了連續(xù)性地想象把故事編的這么有趣。

5、老師想把魔力傳給你們,如果你們也能變,你想變成什么?請生答。

6、如果變成你們所說的,又會有什么神奇事件發(fā)生呢?在你們手中都有一張學習單,趕快用上連續(xù)性的想象展開一段奇妙變身之旅吧。寫出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接著寫出第二個奇妙事件兩顆星,看誰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請生上臺展示。相機評價。

五、指導書寫,小結課堂?!?/p>

1、同學們的分享有意思極了,連續(xù)性的想象是幫助我們寫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導書寫“秘密”二字。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之處?(預設: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師總結:秘密兩兄弟,必須要牢記,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學生練寫。

4、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用連續(xù)性的想象把故事情節(jié)說完整了,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英英是怎樣把故事講的豐滿又充滿魔力的。

作業(yè)設計:

課后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想象內容。

三年級語文絕招教案三年級語文課篇二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

課前準備:

將學生的座位按學習小組排列成“馬蹄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四、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xù)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94541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