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酶形蚍段拇笕M軌驇椭酱蠹?,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堂吉訶德》董燕生的譯本能夠說是近年來新出的一種一本,翻譯的確實不錯,讀者反映不錯,但他對楊絳的譯本的攻擊好像受到不少學者的譴責,現轉一帖供大家參考。以下為轉帖:
《堂吉訶德》問世四百周年,《堂吉訶德》中譯本據稱多達一二十種,其中一位譯者董燕生,在理解媒體采訪時稱:“不畏前輩權威,敢把楊絳譯文當反面教材”,董燕生說,“認為楊絳譯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個誤解”,“她太自信了,該查字典的地方沒有去查字典”;他還批評楊絳譯本中“胸上長毛”、“法拉歐內”、“阿西利亞”等譯法,并指責楊絳譯本比他的譯本少了11萬字,“可見她翻譯時刪掉了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最后他說:“我此刻是拿它當翻譯課的反面教材,避免學生再犯這種錯誤?!?/p>
《堂吉訶德》中譯本中發(fā)行量最大的楊絳譯本,被指責為“反面教材”,已引起各方的關注。
資深出版人李景端對此甚感驚訝,因為楊絳曾將《堂吉訶德》中一句成語譯為“胸上長毛”,這在西班牙語界,有人稱它敗筆,也有人稱它妙筆,對涉及翻譯學不一樣詮釋的學術問題,見仁見智,恐怕難有人能做出正確結論。李景端曾電話向楊絳求證,但楊絳一聽說這事就批評了李景端,說:“你怎樣還像個毛頭小伙子愛管閑事!對那種批評,我一點不生氣,不想去理它,隨他怎樣說吧?!?/p>
經過“軟磨”,楊絳才告訴李景端:“《文史通義》中講到劉知幾主張對文章要進行‘點煩’,要刪繁就簡,點掉剩余煩瑣的文字,翻譯涉及兩種文字的不一樣表述,更就應注意‘點煩’?!短眉X德》的譯文,起初我也譯有八十多萬字,后經我認真的‘點煩’,才減到七十多萬字,這樣文字‘明凈’多了,但原義一點沒有‘點掉’。比如書中許多詩歌,能夠去查查,原詩是多少行,我少譯了哪一行?搞翻譯,既要為原作者服務好,又要為讀者服務好,我‘點煩’掉十多萬字,就是想使讀者讀得明白省力些,何況這一來我還少拿了十多萬字的稿費呢?!?/p>
一位資深翻譯家給記者舉例:塞萬提斯講故事和用詞,常常十分冗長羅嗦,適當“點煩”,確實會使語意更加突出,情節(jié)更加緊湊。以《堂吉訶德》(上冊)兩章的標題為例。如第33章標題,董燕生譯本為:“那里講到一個死乞白賴想明白究竟的人”;屠孟超譯本為:“一個不該這樣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楊絳則譯為:“何必追根究底(故事)”。又如第35章標題,董譯本為:“堂吉訶德勇猛大戰(zhàn)紅葡萄酒皮囊和《死乞白賴想明白究竟的人》故事結尾”;屠譯本為:“《一個不該這樣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結束”;楊絳則譯為:“堂吉訶德大戰(zhàn)盛滿紅酒的皮袋,《何必追根究底》的故事結束”。僅比較第33章的標題,楊絳譯文的字數,比董、屠譯本少了一半或近一半,但讀來并不會產生誤解或歧義,反而感到言簡意明。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廷芳告訴記者:“翻譯絕不是一門語言的技術,而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而藝術有時是不認規(guī)律的,諸如語法或某個詞的常用詞義等等。凡偉大作家的作品,都是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來的,譯者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其譯作就休想攀上原作的高度。再就文學的風格講,《小癩子》和《唐吉訶德》都是具有巴羅克文學特征的作品。巴羅克文學在17世紀的南歐和中歐盛極一時,后被埋沒,20世紀又重新崛起。楊先生那么喜歡譯巴羅克小說(或流浪漢小說),她分明看到了這種非正統文學的野性*基因的強大生命力及其前途。這就是文化底蘊所使然,不知董燕生看到了其中奧秘沒有?”
翻譯家、歌德學者楊武能認為:專挑名家名譯的“錯兒”,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貶低他人抬高自我,是這些年譯壇的歪風之一。如果發(fā)難者系無名小卒,不可理睬,以免成就其踩著名家的肩膀爬進名人堂的美夢。董燕生似非無名之輩,據理予以駁斥確屬必要。
“在這一事件中,董燕生有濫用職權的嫌疑?!狈g家、勞倫斯學者畢冰賓認為,“作為一個譯者,董燕生怎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是不公平競爭!作為一名教授,他這樣是濫用國家給他在公共講壇上傳授知識的權利。在法律或學術界沒有普遍認可和裁定的狀況下,怎樣能在課堂上私自給楊絳譯本定性*,而且是給一個有競爭的譯本定性*?這是濫用教師的職權,是一種學術腐敗?!?/p>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大多數人說起自己的童年都會滔滔不絕。童年歲月中那些快樂,即使是無聊的、傻傻的快樂,也是回味無窮的美好;童年歲月中那些憂傷,也如唐詩宋詞中的千古絕唱那般凄美。
作者父母都是教師,父親被打成右派。他從小生活在江蘇興化的農村,書中寫的那些童年趣事,吃喝玩樂,真實、形象,卻又似乎透著淡淡的無奈,有著時代的深刻烙印。
書中的一些小故事非常有趣,我一邊看一邊講給一年級的女兒聽。比如“襪子”一則。作為知識分子家庭,母親要求作者一定要穿襪子。而在當地當時,有襪子穿是很難得的。作者有兩雙襪子,每天回家他的鞋子和襪子都是濕的,于是父親教了他一個好方法:晚上睡覺時把襪子壓在身體底下吸濕,第二天就又能穿了??墒浅舻暮圹E是吸不掉的,于是作者的尷尬由此而生……女兒聽了覺得很好笑,但不明白:“為什么作者的母親不能給他買三雙襪子呢?”我告訴她當時的生活是很困難的,有點錢先得顧著溫飽。她還不明白:“為什么作者的母親一定要讓他穿襪子呢?是要告訴別人自己是有錢人嗎?”我很難讓小姑娘明白,這是一種中國文人自古就有的清高與節(jié)操。
作者生活在水鄉(xiāng),六七歲時就學會了撐船。但他的“學會”絕對是自學成才?!罢J得一生就是無師自通的一生,出了課本,又有幾樣東西是老師教會的呢?”我很有同感。身為老師我認為他揭露的是個學習的本質問題。老師的引導很重要,但只是推動作用。人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才是真正的而學習。如同游泳,教練可以告訴你動作要領,但真正要學會游泳必須靠自己在水里去嘗試、去體會。而鄉(xiāng)下的孩子似乎天生就會在小河里游泳,是不用教的。
作者童年的玩具非常多:桑樹、鳥窩、變幻的云、蒲葦棒、螞蟥、紅蜻蜓……每天都玩的那么快樂,和小伙伴們過得那么充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那么多的玩具:芭比娃娃、變形金剛、樂高積木、電腦ipad……可是為什么現在的孩子的童年似乎常常是孤獨而無聊的?失去了單純的快樂,失去了天真的想象,我們被現代化主宰的那么麻木。
作者的童年經歷有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與我這個從小在城市長大、生活無憂、分不清五谷的人相距很遠。讀這些故事時,我似乎也走入了當時當地,有快樂、有無奈、有深情、有憂傷。我喜歡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回憶中有地理、歷史、文學。很多描寫童年的書或文章,都是經典。
也許因為年紀大了,我也喜歡回憶往事?;貞涀屚伦兊媚敲磵湫隆⒛敲瓷羁?;回憶重新給往事添了色彩,注入了思想。回憶讓往事融入了靈魂。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我最愛讀的書是《堂吉訶德》。我喜歡它不僅因為書里面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更主要的是我從這本書里悟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短眉X德》是一部難得的文學名著,它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的。作者通過瘋瘋癲癲的堂吉訶德的可憐遭遇,給游俠騎士畫了一幅漫畫像。堂吉訶德是一位落魄的鄉(xiāng)紳,他沉迷于各種騎士小說,整天胡思亂想,甚至找了他的鄰居桑喬做他的`侍從,和他一起去各地冒險,完成他的騎士夢。他走在路上平白無故地居然救了一群要被押去做船夫的囚犯,因此躲進了山里。在山里,他竟然異想天開,學騎士小說里的樣子對著一個他捏造出來的杜爾西內婭夫人發(fā)瘋,一定要桑喬去找那個子虛烏有的杜爾西內婭夫人。最后,他卻可悲地被他的朋友神父和理發(fā)師裝在木頭箱子里運回了家鄉(xiāng)。這還沒完,堂吉訶德還要再次出去冒險呢!
我認為書中的堂吉訶德的形象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他不分青紅皂白地把現實中所有的東西都給想象成了騎士小說中的東西,把供人們消遣的騎士小說當了真,不聽別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地把自己當成了游俠騎士,一大把年紀了還騎著一匹瘦馬羅南爾多到處“征戰(zhàn)”,把周圍的東西都給當成騎士的敵人,去和他們決斗。結果把自己搞得到處是傷。如果他無法解釋眼前發(fā)生的事情,就把它說成是魔法師在捉弄他,把這事物變成如此這般。他真是太可笑了。如果他能用他聰明的腦袋去思考一下,也不會到處去出丑了。我想堂吉訶德的腦子里要是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要是沒有那些騎士小說中描述的情節(jié),又怎么會如此瘋狂呢?他變得這樣的瘋瘋癲癲全是因為他過量的看了這些騎士小說了,看得太入迷了。
我從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為中想到我們讀書一定要仔細地挑選有益的書來讀,不能盲目地、不加選擇地讀。如果自己沒有思考能力,讀再好的書都沒有用,相反,如果自己會思考,自然也不會去讀一些對人無益的書了。那些供娛樂的書不是不能讀,但是要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被這些書給迷倒了。適當讀這些書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放松心情,使自己更快樂一些。但如果過量地讀,就會變得像堂吉訶德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發(fā)瘋似的去各地“征險”。由此,我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一些青年,他們整天沉迷于電腦中的虛擬世界,什么事也不管,工作甚至連家庭都不要了,不是整天呆在網吧里就是抱著電腦,不是打游戲就是聊天,陷入網絡里的世界無法自拔。他們其實就是堂吉訶德的化身,和堂吉訶德一樣沉迷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脫離了現實。
讀《堂吉訶德》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了讀書要學會思考,不能盲從書中的的那些故事情節(jié),不要老是沉浸在自己編造出來的世界中,要活在當下,要活在現實中生活。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也許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但你可以讓世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或者讓自己,改變最初的模樣。
《堂吉訶德》這本書講述了瘋癲的騎士堂吉訶德與他老實本分的侍從桑喬的歷險,從中折射出了兩種人的不同思想。
堂吉訶德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也是一個幻想主義者。他對現實的丑惡厭惡至極,可卻又無能為力。所以他在幻想中將他一切所追求的得到了。他那所有瘋癲的行為下,都有一種除惡揚善、為民除害的偉大理想抱負??伤恢?,這個世界不是他所幻想的那樣,沒有那么多的好人,也沒有那么多人去行俠仗義。他臨死之前,還依然想著不要讓其他人與他一樣悲慘,可見其良苦用心。
他的侍從桑喬,剛好是一個他的對立面,他無論是跟隨堂吉訶德去歷險,還是去當總督,都是為了自己的妻兒生活美滿:女兒嫁給有錢人,妻子可以坐馬車出門,兒子不用為生活小小年紀去干活。他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現實主義者:既然世界不容納我,那我就變成世界能容納的樣子。
現實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班里的同學,有些還幻想著美好的夢想,以及那最后“公主與王子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美好結局。就好像那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只有極少數同學明白:社會沒有那么美好,它是殘酷的、黑暗的,也許前一秒還笑臉相迎的人,下一秒鐘就拔刀相向。他們只能改變自己,如果不改,就永遠無法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社會的競爭在這里也有:同學之間的競爭??荚?,比賽,不斷的努力只是為了那個班級第一。當終于攀登上那個第一的寶座的時候,世界就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所謂的說違心的話、送禮、笑臉相迎,只是手段,最終目的,就是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當你完成了這一切時,你會發(fā)現你在別人眼里,你就是個壞人。
壞人。是的,就是壞人。想要得到那一切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變成壞人。壞人又如何,說違心的話又如何,送禮又如何,笑臉相迎又如何!一切,都是為了最初的那個夢想: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你也變?yōu)榱斯律硪蝗?。孤身一人。沒有朋友,親人,有的,只有敵人。就好像草原上的雄獅似的,威風凜凜,可是卻無人可以依靠。只有你自己站在了那里。王者,永遠都只能有一人,不可以有第二者。你又發(fā)現,你已然不是原來的樣子。天真可愛?得了吧,這種形容詞在你身上不存在。你只有兩種性格:好,不好。對自己的人好,對別人的人不好。可你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人,他們隨時,都會奪走你的世界。這是一個即使殘忍,卻也真實的真相。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文學的杰出代表作,《堂吉訶德》主要描寫和諷刺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揭示教會的暴政,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因為這部杰作,塞萬提斯的名字在中國很有名。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瘦長、肥胖、高矮的游俠騎士和隨從,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文學形象的所有年齡。雖然塞萬提斯在他那個時代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被認為是一位平庸的詩人和一位不成功的小說家,但正如黃金總是閃耀一樣,這部小說的出版及其巨大的影響使塞萬提斯崛起為世界文壇著名的偉大作家,甚至狄更斯·福樓拜和托爾斯泰也稱贊他為“現代小說之父”。
塞萬提斯16世紀中期出生于馬德里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中世紀的基督教禮貌受到了威脅。如果中世紀任何人的最大榮耀和夢想是成為騎士,直到十六世紀,仍有許多人夢想成為騎士,與歷史上任何偉大的騎士媲美。原因很簡單。太多的騎士形象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塞萬提斯根據《讓世界憎恨荒謬的騎士小說》和《清理騎士小說集》創(chuàng)作了這本書。我不得不說,他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奇跡誕生了,騎士小說也消失了。
這部作品包含了各種材料,是一部近百萬字的杰作,幾乎涵蓋了整個西班牙社會。公爵、公爵夫人、封建領主、總督、僧侶、牧師、士兵、牧羊人、農民、非利士人,每一個人都出現在書中。這部作品尖銳而全面地批判了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和私有財產制度,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杰作。
之前,我告訴學生中世紀的騎士是多么風光。學生們半信半疑。之后,我讓學生們自己讀下面的單詞;哪個游俠騎士還繳納了工業(yè)稅、貿易稅、國王婚禮稅、土地稅、道路交通稅和水路稅?哪位裁縫為騎士做了衣服并付了錢?哪個國王不邀請騎士?哪一個女孩不會愛上騎士“紙面上的騎士是否高人一等?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位迷人的騎士?然而,無論這位騎士有多么美麗,他都無法抵擋歷史的車輪。
最后,英國詩人拜倫的一段話被用作本文的結尾“堂吉訶德是一位偉大的騎士?!北瘧K的故事。越有趣,越悲傷。英雄主持正義,制服壞人是他的唯一目的。正是這些美德使他發(fā)瘋。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堂吉訶德》這本書是西班牙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二十本書之一。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這本書中的堂吉訶德是主人公,他酷愛讀騎士類的書,一心想當騎士,于是他便用破爛鐵拼湊成一副披甲,桑喬也心甘情愿當堂吉訶德的下人,他便走上了騎士的路途。他在路途中遇到過一些使人感到虛驚一場的事情,大家都以為他很瘋,他的朋友幾次都想把他哄回來,但他們知道那些都是沒用的,堂吉訶德總會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出逃,大家心生一計,讓一位學士偽裝成白月騎士的樣子,擊敗了他,堂吉訶德也答應他在家一年不許出來。后來,堂吉訶德才從夢幻中蘇醒過來,他悔恨原來做過的那些可笑的傻事,但是他還是因歲數過大而長眠了。堂吉訶德死后,大家在他的墓碑上立下了這樣的語句:高尚貴族,長眠此地,英勇絕倫,雖死猶生,功蓋天地,雄踞世界,感憾寰宇,身經百難,生前瘋癲,死后穎異。
堂吉訶德的這一段可笑而又可悲的經歷,批判了沒落的騎士制度和封建社會,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丑惡現實,體現了他對民主精神的追求,堂吉訶德其實根本不是瘋而是對這種封建社會的歧視!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在暑假期間,我看了一本名著,它的名字叫做《堂吉訶德》。讀了這篇名著,我感受頗深,并增強了我的語文功底。
這篇名著的作者是著名的.西班牙小說家米蓋爾臺塞萬提斯,同時他也是西班牙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贏得生育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作家。這部《堂吉訶德》就是他的代表作。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窮鄉(xiāng)紳堂吉訶德讀騎士類的文學書籍入了迷,一心想要復興騎士制度,于是他背井離鄉(xiāng),離家出走,想鋤強扶弱,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以垂名史冊,可惜由于騎士制度早已成為歷史,堂吉訶德的辛苦奔波最終只能惹出一大列笑話,他狼狽地回到故鄉(xiāng),再悔恨中死去。
在我的眼中,主角堂吉訶德是個多重性格的人,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我看出作者對主角的態(tài)度,有諷刺和贊許,嘲笑和肯定。
曾記得小時候看這部動畫片,只看到一個瘋瘋癲癲的騎士,做出一些蠢事,把我逗得咯咯發(fā)笑,那是只覺得他是個瘋子,可是而現在讀起來卻有新的體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我被他的執(zhí)著精神鎖打動,且不說他是真瘋還是裝瘋,做的事是正確還是荒.唐,但是他對認準的那個目標的鍥而不舍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去學習。堂吉訶德永不言敗的精神令我敬佩,雖然一次次的失敗,但他仍然像騎士那樣要求自己,不畏強暴,堅持正義!
雖然一次次的被抓回家里,但他仍然一次次的去游俠四方。而某些現實中的人,碰到一點小挫折,小困難就退縮,多么可悲!他們應該向堂吉訶德學習!自信是最重要的!
讀完一本書,要從中有所收獲,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就是我從堂吉訶德學到的真理!
對!無論什么時候,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想這大概就是《堂吉訶德》這本書的真諦吧!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堂吉訶德原名吉哈納,是塞萬提斯筆下的一個既滑稽可笑又有些悲劇性的人物。
在書中,堂吉訶德干了許多令人哭笑不得、滑稽可笑的事,但拋開這些事再來看他,我會無比的羨慕他,因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付出行動,他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執(zhí)著的自己的夢想。僅僅這些就足夠令人羨慕和嫉妒。
在現在這個社會,許多曾經的年少輕狂和胸懷大志都被歲月壓力磨洗的沒有了棱角,躊躇不前。就像歌德所說的那句“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爆F在又有幾個人還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在打拼?不都還是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奔波于市井。兒時的夢想早已丟棄,像是灰燼,風一吹便成了塵埃,悄無聲息。只等待著老年時的自己回過頭來獨自傷心嘆惋。
堂吉訶德卻敢想敢做,他似知道時間不等人,它不會等你把家里打點好了,等你賺夠足夠的盤纏,再收拾細軟去追尋夢想,等你準備好出發(fā)時,就會發(fā)現世間早已把歲月侵蝕的面目全非,你最重要的東西已經落在了青春那里,再也換不回來了。是的,堂吉訶德出發(fā)了。他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見義勇為,縱使有些走火入魔,倒也無傷大雅。堂吉訶德體驗過自己所選擇的路,他經歷過、嘗試過,縱使不成功,在中年也不會因此而感到可悲——在血氣方剛的年齡沒有為了夢拼一下。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啊,不要只是空想。腦海里繁華如花,卻什么也不曾留下。放開手腳大膽的嘗試吧!年輕就是資本,不要怕,年輕人就是城市最新鮮的血脈,為城市注入新的激情與沸騰吧!
有夢想是幸福的,為了夢想而打拼更是令人羨慕的。讓我們像堂吉訶德那樣擁有夢想,勇于實現,為生命添道亮色,為了子孫后代做一個好榜樣!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九
由于我看版本是楊絳翻譯,雖然名為精華版,但還是分上下兩部,所以我沒看完。不過盡管我沒看完,我也對它有了大體了解。
本書最重要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騎士小說。這個騎士小說就像我們中國武俠小說:一樣精彩,一樣令人走火入魔。是什么讓這種小說令人走火入魔?我覺得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玄幻世界,一個虛擬世界。這個世界是人們所向往,人們都想成為這種小說主人公:武功高,俠義,有一群知音,有一個對手,還有愛情。當我在看小說時候,我會把自己強加進這個小說,成為一個比主人公還英雄人物。
這些小說就像酒,麻痹著人們,讓人們暫時擺脫一些雖然世俗,卻又真實煩惱、痛苦。給予人們一種“自己無所不能”想法。但是須知:喝酒是為了擺脫痛苦,酒醉時忘卻了一切煩惱,可是一旦酒醒,痛苦就會增加。書里面堂吉訶德就是一個極端例子,一生都生活于玄幻,與其說是醒不來,不如說是不愿意醒來。知道死前,堂吉訶德才懺悔,才清楚地認識了這個世界。
騎士小說、武俠小說不是不能看,就像喝酒一樣,不是不能喝,但是要少喝,并且不能醉。如果不能百分之百確定自己能把我這個度,像我,我就立誓永不喝酒。
無論何時,都不要幻想著某樣東西能夠使我們不勞而擺脫煩惱,只有清醒地去解決問題,才能擺脫人世間煩惱。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十
20xx年,經過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大約一百名著名作家的推選,《堂吉訶德》在一百部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值得一度的小說。它的作者就是逝世時那一天被定為世界讀書日的塞萬提斯。這部小說聞名世界,幾乎無人不知,在天下家喻戶曉,我當然早就聽說過這部書,現在一看就放不下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我的心,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脾氣古怪的.貴族,名叫堂吉訶德。他非常愛看騎士小說,看的走火入魔,竟然決定要當一名騎士,而那時早已不是騎士時代了。他瘋瘋癲癲當了好幾年的騎士,在快死前,才突然醒悟。
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堂吉訶德太悲劇了,他看騎士小說走火入魔,讓自己瘋瘋癲癲。怪不得弟子規(guī)里說:“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智?!蔽乙〗逃?,多看有益的書。堂吉訶德看了騎士小說后,變得非常迷信,一有什么好事,他就以為是魔法師在幫助他們,一有壞事,他就請求他自己虛構而更本不存在的夫人保佑,遇到牧羊人趕著羊群,他卻以為是他在書中看到的兩支軍隊在戰(zhàn)斗,還向他的仆人介紹軍隊雙方的情況和組成部分。當他看見風車就以為是巨人在向他挑戰(zhàn)。這充分說明看不好的書對自己有多大的害處。其實塞萬提斯寫這部書的原因也是這樣,當時,他的祖國西班牙到處都是騎士小說,讓人們身心混亂,神志不清,當塞萬提斯的這本堂吉訶德出版后,就沒人再看騎士小說了。
這本書的語氣也是詼諧幽默,非常吸引讀者。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一定會深有感觸的。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十一
今天,我讀完了整整一本堂吉訶德。心想:這本名著真是當之無愧!
故事發(fā)生在16世紀末西班牙的一個叫拉。曼卻的村莊,這里的窮騎士堂吉訶德因為閱讀過度的騎士小說而走火入魔,想當騎士掃除天下不平之事。為此,他備齊了破甲、病馬,還找了一個農民當侍從,倆人開始出門行俠,任何磨難都不能使他們動搖。這樣,主仆倆一胖一瘦,一傻一瘋,到處闖禍,四處挨揍,成為西方文學畫廊中最可笑的一個人物代表??梢哉f,在歐洲所有文學作品中,堂吉訶德這部長篇小說是將嚴肅和幽默、平凡和偉大融為一體的最杰出范例,因此它甚至被西方一些評論家稱為“千年一書”。
哦,堂吉訶德之所以被評為“千年一書”和十大傳世名著,是因為它將許多有趣和嚴肅的事融在一本書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88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