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教案設計(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7:25:13
蝸牛教案設計(通用15篇)
時間:2023-12-06 17:25:13     小編:HT書生

教案的編寫不僅關注學科內(nèi)容的有機整合,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精確的設計。其次,我們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此外,還應注重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確保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教案示范可以為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

蝸牛教案設計篇一

1、喜歡并大膽參與粘貼活動,感受粘貼活動的樂趣。

2、能自己動手,運用抓、灑、按等方法進行美工活動。(重難點)

1、染成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米,稻谷

2、貼好雙面膠的蝸牛,示范用的蝸牛

(一)小蝸牛來作客

1、小三班要來一群小客人呢,我們猜一猜是誰呢?

講述謎語:沒有手,沒有腳,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

2、幼兒猜測

3、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小蝸牛呀?

4、出示兩只小蝸牛(一只裝飾好的.,一只沒有裝飾),進行比較,激發(fā)裝飾的興趣

(二)操作活動

1、小蝸牛的第一次變身

出示米

這是什么?什么顏色的?

教師示范,講清楚如何變身,重點講抓少點,灑均勻,用力按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集中,發(fā)現(xiàn)情況,解決問題

4、請幼兒示范蝸牛的第二次變身,重點要灑均勻

5、幼兒第二次操作

(三)展示

1、帶領幼兒集體欣賞作品

2、發(fā)現(xiàn)作品的優(yōu)缺點,表揚好的作品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蝸牛教案設計篇二

引導幼兒圍繞情節(jié)結合生活經(jīng)驗展開討論感受努力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懂得堅持的重要。

2、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以境激情,引發(fā)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顒訙蕚洌?/p>

1、課前使幼兒了解蝸牛,知道蝸牛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點擊課件,出現(xiàn)小蝸牛,談話引出主題師:你們瞧,這是誰???它的表情是怎么樣的?它為什么不開心呢?(幼兒猜想)。

1、第一次觀看前半段,“從蝸牛艱難地攀爬到被螳螂從樹上打落”

引發(fā)情感體驗:小朋友,你看懂了嗎?看了這個片子,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幼兒講述)。

噢!你們看了以后都覺得很難過!是什么事讓你們覺得很難過呢?(幼兒討論)。

那還有些什么事讓我們覺得難過呢?讓我們再來看一次!

2、第二次觀看前半段,(幼兒邊看,教師邊講述重點段)。

(1)自主討論:蝸牛想做一件什么事?它為什么想要爬上大樹?(爬上高高的大樹,看地更遠?。?/p>

一路上發(fā)生了什么事?遇到了哪些困難?

根據(jù)幼兒回答逐一打出相關圖片,并提問講述。

小動物超過它(為什么它總是被小動物超過呢?)。

那它有沒有停下來呢?(雖然它總是被小動物超過,可它還是繼續(xù)爬)。

喝露珠(它為什么只喝一點露珠?)小蝸牛連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有,多可憐呀!

寫信(小蝸牛在給誰寫信?它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你們在難過、傷心、一個人很孤單的時候,最想告訴誰?怎么說?)。

用樹葉當被子(小蝸牛連被子都沒有,可憐嗎?)。

被螳螂打落(螳螂看起來是怎么樣的?它把小蝸牛怎么樣了?)。

(2)點擊課件,同時出現(xiàn)五幅圖片,引發(fā)幼兒情感體驗:

(3)激發(fā)討論:那它會繼續(xù)下去嗎?這樣吧,我們和旁邊小朋友互相討論討論!

(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

師:討論得怎么樣了?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你認為蝸牛會不會繼續(xù)努力?為什么?

3、在幼兒充分辯論的基礎上,觀看后半段錄像。

(2)提問:

小蝸牛被誰救上來了?小蜘蛛會對它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你會對小蝸牛怎么說?)。

請個別幼兒上來學小蜘蛛,對小蝸牛說一說鼓勵的話,

小蝸牛聽了小蜘蛛的話,是怎么做的?(一邊唱歌,一邊前進)。

原來小蝸牛選擇了繼續(xù)努力,最后怎么樣了?(爬上了樹頂,成功了?。?。

蝸牛教案設計篇三

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從園子里捉來一對蝸牛。我把它放在一個沒有蓋子的容器里,開始了我的觀察。

起初,兩只蝸牛只在“屋子”里仇恨地盯著我,連爬都不爬。我伸手去摸它們的殼,它們把身體縮進殼里,理也不理我。

可是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它們慢慢地爬起來,兩對小眼睛還不時朝我望望,“喔,終于動了!”我心想。我馬上跑到菜地里拿了一些白菜葉子送到它們面前。它們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這時,我看見它們吃得津津有味,就故意跑到門外去找了幾張樹葉,把菜葉拿開,換成樹葉,只見這兩個小東西伸出一對觸角碰了碰,就扭頭離開了。等我把菜葉拿回來,它們又回頭吃起來。嗨,它們的鼻子還真靈呢!

又過了一些時間,它們的'膽子變大了,敢從容器里出來看外面的世界了。咦,奇怪了,怎么在蝸牛爬山過的地方總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粘乎乎的,那是什么?我問了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蝸牛的分泌物,據(jù)說這種粘乎乎的東西有利于它蠕動著身體向前爬行。

我很喜歡蝸牛,只可惜它是害蟲。大同二小六(1)班徐倩。

蝸牛教案設計篇四

了殼里,從剛才的試驗中我知道了它的膽子很小。等它從殼里出來時我又潑了一點水它身上,它馬上往后退,我又發(fā)現(xiàn)它怕水。然后我用手把它抓了起來,可它居然在我手上拉屎,它拉的屎黑黑的像蚯蚓一樣。最后我把我剛剛發(fā)現(xiàn)的這些都通通記了下來。

蝸牛教案設計篇五

這篇課文,是一篇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了學生的朗讀。

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表示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特別長的時間了。所以讓學生體會之后,在語速上進行指導,要讀得慢一些?!坝辛Α焙汀白杂伞眱蓚€詞說明了蝸牛原來的樣子。可以播放動畫或者觀察圖畫體會蝸牛以前在空中輕盈飛翔的樣子。所以在字音的輕重上加以指導。

后觀察它的表情,從而體會出蝸牛的飛行本領強。接著解決的重點是省略號代表了什么意思?可以通過觀察圖畫和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讓學生知道還有許多的昆蟲參加比賽呢!最后讓學生想象一下蝸牛是怎樣領獎的,然后從情感上進行指導,讀出蝸牛的自豪。

第三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得意洋洋”,讓學生畫一畫,文中表現(xiàn)蝸?!暗靡庋笱蟆钡木渥印R簿褪钱嫵稣n后4題的那兩句話。進而來比較一下“唯恐”和“生怕”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調(diào)換嗎?通過比較后,使學生明白不能調(diào)換順序,因為它白天唯一擔心的事情就是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但晚上特別害怕的是獎杯被人偷走了。這樣讓學生讀出蝸牛白天神氣活現(xiàn)的樣子,晚上害怕?lián)牡男睦怼?/p>

第四自然段是最能突出個性化朗讀的一段了,可以先讓學生讀一遍后,就拋出課后第五題: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么?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說的話說出來,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責的、鼓勵的……只要說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后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語文教學就是要重視朗讀,“讀”始終是課堂的主旋律。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疏通點撥。課上書聲瑯瑯,學生情緒飽滿。語文教學,如此讀中生趣!

蝸牛教案設計篇六

教材:綜合實踐三年級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

學情分析。

蝸牛是一種常見的小動物,容易捕捉.易于飼養(yǎng),好觀察。有的學生從小就很喜歡,經(jīng)常捉來玩。而且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科學中已經(jīng)過學習蝸牛的一些知識,有不少關于蝸牛的感性認識。了解蝸牛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如蝸牛身體柔軟,體外有硬殼,頭上有觸角,還可能了解蝸牛觸角的作用,運動方式,食物,生活習性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學生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進行有效教學,防止“零起點?!辈⑶覍W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鏡的技能,對動手操作、探究也充滿濃厚的興趣。因此,本節(jié)教學重難點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并能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學會合作探究;觀察蝸牛的運動,發(fā)現(xiàn)蝸牛運動中蘊藏著的奧秘,與同學分享。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體是怎樣前進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處等。

課前準備:

1、學生5或6人為一個小組(桌子抽屜里事先放好放大鏡、一塊玻璃片、一塊木板、小刀、鋼絲、滑板、樹皮)。

2、學生自帶鉛筆、直尺等各種文具。

3、用紙盒裝若干蝸牛,塑料杯若干只,用報紙蓋好。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快看屏幕,這些是什么?”老師邊展示幾組漂亮的蝸牛圖片邊問。

生:“蝸牛!”“蝸牛!”學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畫面中,脫口說道。

師:“仔細想想,你在哪里見到過或捉到過蝸牛?”

生:“夏天,下過雨后的墻上,墻角邊?!薄奥放缘?草叢里?!薄安莸乩?。”“樹下?!薄按u縫里?!薄瓕W生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斷地相互補充著。

師:“這說明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生:“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睂W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結論。

師:“那我也想請大家說說就目前你對蝸牛的認識有哪些?”

生:“有殼!”“沒有骨頭,身體軟綿綿的,能縮進殼里去,也能從殼里伸出來!”“身上有粘液!”“頭上有四條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觸角,兩條長,兩條短!”“沒有腳,但它卻能爬行!”……看來學生已對蝸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師:“真不錯,今天啊,老師已經(jīng)把蝸牛請進了我們的課堂,等一下我們再一起來觀察蝸牛,但為了使我們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蝸牛,我們還得使用一件工具,這是什么?”“放大鏡!”“以前用過嗎?”“用過的!”學生非常自信的回答著?!罢埓蠹矣梅糯箸R先觀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紙片上寫了什么字?”老師用2號字在每張紙片上印上了“觀察蝸牛的運動”四個字,大約過了10秒鐘左右,“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蝸牛的運動!”回答聲此起彼伏??磥韺W生對放大鏡地使用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

“現(xiàn)在,每組可以把蝸牛從燒杯內(nèi)輕輕地取出來然后輕輕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鏡從上到下仔細地觀察,它可是一條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蝸牛沒有腳,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縮前進的。

師:對,蝸牛的腹部肌肉很發(fā)達,它就是蝸牛的運動器官,叫腹足。(教師板書:腹足)。

生:蝸牛前進時是像波浪式的。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啊。請同學們看一個錄像。(蝸牛爬行的錄像)從錄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運動時腹足上有波浪的圖案,那是因為蝸牛是以波浪方式前進。請同學們把蝸牛放在手心上,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種吸起來的感覺。

師:是的,這種吸起來的感覺正是蝸牛以波浪式的前進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濕漉漉的痕跡。

師:“你們組觀察得也很仔細,這痕跡是什么???”

生:“是蝸牛分泌的粘液?!?/p>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溫馨提示:

1、每個小組組長專門記錄觀察記錄。

2、觀察蝸牛時,請先把觀察步驟讀一遍,然后再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3、小組成員要認真配合組長。

4、觀察時不要吵鬧、大聲喊叫,有問題時要舉手提問。

5、觀察完一個內(nèi)容,并完成觀察記錄,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內(nèi)容的觀察。

觀察內(nèi)容。

蝸牛教案設計篇七

人的健康包括身、心兩方面,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人的表情中,微笑最美麗,也是最有魅力的。它可以調(diào)節(jié)人的心情,讓不快即刻消失,也可以和諧人際關系。微笑就像冬日的暖陽,即刻能化解人們心中的堅冰。幼兒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的幼兒,心理素質(zhì)極不穩(wěn)定,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弱,不易容納挫折和不合理的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園十二五州級課題《發(fā)揮優(yōu)秀兒童文學功能,對培養(yǎng)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實踐研究》開展了將近兩年,課題中對"培養(yǎng)幼兒積極健康的情緒,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樹立完美的人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是我們課題中研究的元素和攻克的難關,結合社會教材《蝸牛的微笑》,我深化了其內(nèi)涵,生成了這節(jié)教育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積極的展開想象,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2.知道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讓幼兒懂得微笑的重要性。

3.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蝸牛的微笑。

2.幼兒入手一面鏡子。

3.圓形卡紙片(直徑8厘米),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兩倍,背面貼有雙面膠。記號筆人手一支。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聽聽、看看、想想、說說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想象,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活動難點:懂得微笑的`重要性,喜歡微笑,感受微笑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

四、活動過程:

1.感受微笑,激發(fā)幼兒和他人打招呼的愉悅心情。

2.聽"微笑"、談微笑,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

·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進一步體驗、感受微笑能夠帶給他人快樂。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一遍。

·邊播放ppt,邊提問再次講述故事一遍。

·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

3.看微笑,了解生活中微笑的作用。

·幼兒自由表述生活中見過的微笑。

·小結:經(jīng)常帶著微笑的人,大家都喜歡,到處都會受到歡迎。因為看見你快樂,大家也會跟著分享你的快樂,因此,我們面對他人時要微笑。

4.學微笑,尋找最美的微笑。

5.表達微笑,傳遞快樂,。

·制作"微笑"標志。

·互送"微笑"標志,傳達心中的祝福。

·欣賞幼兒微笑照片,用歌聲、舞蹈來表達情感。

·師幼舞蹈,共享快樂。(執(zhí)教:任清洋)。

蝸牛教案設計篇八

蘇教版小語國標本二年級下冊。

寓言故事《蝸牛的獎杯》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的能力。課文可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寫從前的蝸牛飛行本領高超,獲得了冠軍獎杯。第三自然段寫蝸牛獲得冠軍獎杯后自滿自足守著獎杯,不思進取。第四自然段寫蝸牛因不再聯(lián)系飛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飛上天了。兩幅插圖中蝸牛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蝸牛的樣子和神情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演——說的語文實踐中,實現(xiàn)心靈與文本的碰撞,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1、使學生喜歡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遙遙領先、得意洋洋、成天、勉強”等詞語,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

3、借助看圖、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與文本、教師、學生進行對話,在充分的體驗中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多讀書,讀好書,讀中悟。

幻燈片制作、蝸牛頭飾、動物板貼。

本課計劃教學兩課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質(zhì)疑導入。

1、(出示蝸牛圖片)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

2、大家談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嗎?在很久很久以前,蝸牛還長著一對大翅膀呢!看,(出示長翅膀的蝸牛)多可愛的小蝸牛!

3、看到這兩幅圖,你有什么疑問嗎?

4、今天,我們來看看《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讀題。學習生字“獎”,讀準三拼音,寫這個字應注意什么?(學生討論)。

二、初讀課文。

1、這只小蝸牛的翅膀是怎么丟失的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讀課文。

2、出示讀書要求。

a、第一遍,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b、第二遍,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并畫出不理解的詞。

c、第三遍,用自己的話說說蝸牛的翅膀是怎么丟失的。

3、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生字。

b、指名分自然段讀。

c、談談蝸牛的翅膀是怎么丟失的嗎?

三、學習生字。

1、學生到信息平臺自學生字。

2、學生用口訣、謎語、順口溜識記生字。

3、教師指導書寫較難的生字,(翅、蜓、蜜)認識新偏旁(支)。學生當小老師。

四、學生描紅,老師巡堂。

五、課外拓展閱讀10分鐘。

師閱讀有關蝸牛的資料。

一、激趣導入引導發(fā)現(xiàn)。

1、猜謎導入: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師相機板書:蝸牛)。

2、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蝸牛?(板貼:蝸牛爬行圖)。

3、師設懸念:蝸牛原來可不是這樣的,它是什么樣兒的呢?讀讀這段話大家就知道了?。ǘ嗝襟w顯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4、讀完了第一段,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想法呀?

——蝸牛的`翅膀怎么變成了一個硬殼?

——蝸牛怎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翅膀怎么沒了,硬殼哪里來的?

5、蝸牛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同學們都想知道,讀了《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你們就會明白的。(相機板書:的獎杯)。

二、情境體驗,品味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蝸牛飛行圖)我們一起來看,這就是蝸牛很久以前的樣子,那時,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飛起來可帶勁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寫的,引讀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2、“自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小朋友,你什么時候感覺到非常自由呢?(?)。

3、以前的蝸牛憑著一對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飛到哪里就飛到哪里,它真是自由自在,開心極了!再讀第一自然段,讀出這種感覺來。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大聲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是從哪讀出來的?(遙遙領先、甩下、所有)。

2、板貼會意,理解“遙遙領先”:

小朋友,假如這里就是當時飛行比賽的現(xiàn)場,蜜蜂、蜻蜓、蝴蝶分別飛在這里(板貼),小蝸牛該飛在哪呢?誰來給小蝸牛擺擺位置。

小蝸牛比別人領先得多,沒有人能趕上它,就叫“遙遙領先”,指導讀3詞。

3、讀好詞語,再讀句子,就會更精彩。指名讀,男生齊讀。

4、蝸牛憑著出色的飛行本領獲得了冠軍,還得到了讓人羨慕不已的獎杯呢!冠軍獎杯是什么樣的?(漂亮、金光閃閃、好看)。

對于獎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蝸牛又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和同桌一塊兒讀第三自然段,用一個詞來說說小蝸牛的表現(xiàn)。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桌讀第三自然段,找詞語。

2、出示“得意洋洋”,指導朗讀。

3、學習表現(xiàn)蝸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引讀第一、二、三句話。

4、說話練習:老師納悶了,這蝸牛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嗎呢?(想讓別人都知道)那它一定會背著獎杯到處炫耀吧!它會怎么跟別人說呢?(????)。

5、指導朗讀第一、二句話。(評價:小朋友說得真好,仿佛就是一只只得意的蝸牛了!如果你能把這兩句話也讀得得意洋洋,那你一定能當讀書大王了!我們來比賽吧,誰讀得好,老師就要把這個可愛的蝸牛頭飾獎給他,自己先好好練練吧。)。

(1)自己練讀。

(2)比賽讀。

(3)老師認為,我能比你讀得更好,聽?。◣熥x,讀漏“成天”一詞)少一個詞有什么事?(成天是指天天、每時每刻,少了它就不夠得意)。

評價:說得有道理,讀得也比我棒,我甘拜下風,向你學習,跟你握手,把頭飾獎給你。

6、提問引導:假如蝸牛不把這又大又重的獎杯背在身上,蝸牛會怎樣?

7、表演體驗:

請一位學生扮演小蝸牛,戴上頭飾,背上獎杯,全班小朋友都是動物王國的成員,快去跟它們炫耀炫耀吧!

(表揚:看,小蝸牛更得意了,炫耀得更帶勁了?。?。

天色漸漸晚了,小蝸牛,快放下獎杯到軟軟的草地上睡覺吧?。ú?,我睡獎杯)。

蝸牛說它今天就睡獎杯里了,你想想,睡在獎杯里舒服嗎?(冷冰冰、硬邦邦)。

大家都說不好,小蝸牛,你就別睡獎杯了吧?。ú?,生怕別人偷)。

蝸牛就是這樣,白天背著獎杯四處炫耀,晚上就睡在獎杯里,日子過去了一天又一天,咱們都是它的好伙伴,看著它背著那又大又重的獎杯,誰來勸勸它吧!

8、看來,這只蝸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績看得太重要了!現(xiàn)在我們再完整地讀一至三句,體會小蝸牛驕傲自滿的心情。

9、引讀第四句話。

讀到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蝸牛想飛卻不能飛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相機出示投影)從一個飛行冠軍到只能慢慢爬行,從一個金燦燦的獎杯到一塊毫不起眼的硬殼。蝸牛的心情又是怎樣呢?(沉重)用這樣的語氣一起讀讀第四自然段。

3、將蝸牛的兩幅圖進行對照:現(xiàn)在蝸牛的心情是怎樣的?把它的心情讀出來。指名讀,評價。

三、拓展延伸,回歸整體,滲透教育。

1、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蝸牛原來是了不起的飛行冠軍,現(xiàn)在卻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是什么原因使它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請你把課文再讀一遍,相信你會理解得更深,回答得更好。

2、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3、師總結:是呀,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你們會得到獎狀,得到獎品,也可能會得到獎杯,但是千萬不能驕傲,不能像這只蝸牛一樣讓獎杯阻礙了自己前進。而應該讓它成為激勵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四、課后練習,布置作業(yè)。

2、把這個故事講給熟悉的人聽。

3、把你想對蝸牛說的話寫下來。

【附板書】。

(得意洋洋)。

飛得快爬得慢。

蝸牛教案設計篇九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

2.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的方法與能力。

3.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親身探究的體驗。

4.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教師課前捉幾只蝸牛,準備一些飼養(yǎng)蝸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紙、水彩筆、玻璃片。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1.教師出示蝸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分組、落實任務。

3.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師提供每組一個飼養(yǎng)盒)。

(2)估計什么地方能捉到蝸牛?(校園的花壇、草坪等處)。

(3)捉蝸牛時,要注意什么?(安全、愛護環(huán)境)。

4.分組到校園里捉蝸牛。

5.捉回蝸牛后匯報交流,匯報內(nèi)容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時它是怎樣的?(有些躲在殼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認識蝸牛。

1.把捉到的蝸牛拿出來,放在玻璃片上,仔細觀察。觀察內(nèi)容有:

(1)如果蝸牛躲在殼里怎么辦?(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會兒,再拿出來)。

(2)蝸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軟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蝸牛的頭上有什么?觸角有幾對?這兩對觸角一樣嗎?

(4)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用手摸一摸。

(5)讓蝸牛在玻璃上爬行,觀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蝸牛的外形。

3.讀兒歌:蝸牛身體軟綿綿,背上硬殼像螺旋,頭上觸角有兩對,他的腹足扁又寬。

4.學生畫蝸牛。

(三)研究蝸牛。

1.提問題:從你們捉蝸牛的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

(1)潮濕的還是干燥的?

(2)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

(3)喜歡陽光還是陰暗?

(4)喜歡單獨生活還是群居?

2.提問題: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們怎樣來喂養(yǎng)它?

3.活動:每個小組把一份食物放在蝸牛周圍,觀察蝸牛對各種食物的反應,各小組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4.活動:自由觀察蝸牛,但要注意保護。活動后將蝸牛放回原地,看看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如果還有不懂的問題,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四)制作資料卡。

1.搜集蝸牛的資料。

學生回家通過查書、上網(wǎng)等方式收集有關資料。

2.制作資料卡。

自己提出問題并用恰當?shù)姆绞秸业浇鉀Q問題的答案,把它們記錄在資料卡上。

3.交流資料,評選優(yōu)秀活動者。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

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用流暢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大膽地裝飾。

2、喜歡黑白線描畫,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

1、卡片:劃線--蝸牛(每人一張)。

2、水彩筆人手一盒。

一、采用看圖猜謎的形式引出主題。

1、謎語: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打一動物)。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么?讓小朋友劃線說說蝸牛長的什么樣?

二、引導幼兒回憶在花叢里尋找小蝸牛的情景。

2、請幼兒互相交流怎樣畫小蝸牛。

三、觀察線描畫:蝸牛。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了解線描畫形象的圖案,以及裝飾特點,

引導幼兒參照裝飾的手法,自主的進行裝飾畫的活動。

3、一起欣賞圖片,然后作比較。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顏色不同,以前是用各種顏色的筆來裝飾的,現(xiàn)在只有黑和白兩種顏色。

(2)教師:我們把這種用黑色筆再用簡單的圖案和線條的.裝飾畫叫做黑白線描畫。

1、現(xiàn)在我們要用黑白兩種顏色來裝飾小蝸牛。

2、依照虛線,從中間開始,正確的畫圓線。

五、提出裝飾要求。

裝飾的時候一定要細心,沿虛線正確的劃線??梢蕴懋嬕恍┢恋幕ú荩瑏碡S富畫面,增加裝飾和美化效果。

六、幼兒操作。

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恼Z言指導和幫助,提高幼兒作畫的水平。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一

1、科學探究目標:學會合作探究;觀察蝸牛的運動,發(fā)現(xiàn)蝸牛運動中蘊藏著的奧秘,與同學分享。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體是怎樣前進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處等。

課前準備:

1、學生5或6人為一個小組(桌子抽屜里事先放好放大鏡、一塊玻璃片、一塊木板、小刀、鋼絲、滑板、樹皮)。

2、學生自帶鉛筆、直尺等各種文具。

3、用紙盒裝若干蝸牛,塑料杯若干只,用報紙蓋好。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快看屏幕,這些是什么?”老師邊展示幾組漂亮的蝸牛圖片邊問。

生:“蝸牛!”“蝸牛!”學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畫面中,脫口說道。

師:“仔細想想,你在哪里見到過或捉到過蝸牛?”

生:“夏天,下過雨后的墻上,墻角邊?!薄奥放缘牟輩怖??!薄安莸乩铩!薄皹湎??!薄按u縫里。”……學生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斷地相互補充著。

師:“這說明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生:“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睂W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結論。

師:“那我也想請大家說說就目前你對蝸牛的認識有哪些?”

生:“有殼!”“沒有骨頭,身體軟綿綿的,能縮進殼里去,也能從殼里伸出來!”“身上有粘液!”“頭上有四條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觸角,兩條長,兩條短!”“沒有腳,但它卻能爬行!”……看來學生已對蝸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師:“真不錯,今天啊,老師已經(jīng)把蝸牛請進了我們的課堂,等一下我們再一起來觀察蝸牛,但為了使我們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蝸牛,我們還得使用一件工具,這是什么?”“放大鏡!”“以前用過嗎?”“用過的!”學生非常自信的回答著?!罢埓蠹矣梅糯箸R先觀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紙片上寫了什么字?”老師用2號字在每張紙片上印上了“觀察蝸牛的運動”四個字,大約過了10秒鐘左右,“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蝸牛的運動!”回答聲此起彼伏。看來學生對放大鏡地使用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

二、觀察蝸牛的爬行。

“現(xiàn)在,每組可以把蝸牛從燒杯內(nèi)輕輕地取出來然后輕輕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鏡從上到下仔細地觀察,它可是一條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蝸牛沒有腳,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縮前進的。

師:對,蝸牛的腹部肌肉很發(fā)達,它就是蝸牛的運動器官,叫腹足。(教師板書:腹足)。

生:蝸牛前進時是像波浪式的。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啊。請同學們看一個錄像。(蝸牛爬行的錄像)從錄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運動時腹足上有波浪的圖案,那是因為蝸牛是以波浪方式前進。請同學們把蝸牛放在手心上,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種吸起來的感覺。

師:是的,這種吸起來的感覺正是蝸牛以波浪式的前進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濕漉漉的痕跡。

師:“你們組觀察得也很仔細,這痕跡是什么???”

生:“是蝸牛分泌的粘液?!?/p>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三、觀察蝸牛的粘液。

溫馨提示:

1、每個小組組長專門記錄觀察記錄。

2、觀察蝸牛時,請先把觀察步驟讀一遍,然后再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3、小組成員要認真配合組長。

4、觀察時不要吵鬧、大聲喊叫,有問題時要舉手提問。

5、觀察完一個內(nèi)容,并完成觀察記錄,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內(nèi)容的觀察。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二

1.幼兒積極參與排圖講述活動。

2.連貫、完整講述故事,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3.啟發(fā)幼兒對圖片進行創(chuàng)造性排列,編出合理的情節(jié)。

1.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2.大掛圖5副,小圖片每人一套,3.錄音機,磁帶。

一、導入

利用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你知道烏龜和小蝸牛各有什么本領?烏龜和小蝸牛碰到一起回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展開

1.出示一幅圖片,提出觀察要求。

提問:它們在哪里?在干什么?它們的心情怎么樣?它們會說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看圖時要仔細,要看清圖上有誰,他們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再根據(jù)它們的動作、表情猜猜它們會說 些什么話。

2.出示多幅圖片,嘗試排圖講述。

(1)提出排圖講述要求。

指導語:這幾幅圖連起來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試著給圖片排排序,然后再看著圖片編出好聽的故事。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互相講述。

3.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分析示范。

(1)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排圖的順序并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集體評價。

(從排圖順序是否合理,講述是否連貫、完整的角度進行評價)

(3)教師選取一組排圖,進行示范講述。

4.幼兒合作排圖,練習排圖講述。

(1)小組幼兒合作,商量排圖順序,編出連貫、完整的故事,并給故事取名字。

(2)選派代表向大家講述故事,教師錄音。

三、結束

小結幼兒活動情況,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編出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請幼兒將圖片及錄音機、磁帶放到語言區(qū),供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排圖講述,也可欣賞故事。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三

1、經(jīng)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jīng)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jù)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1、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2、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3、周圍環(huán)境中,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1、比較兩只蝗蟲的大小。

2、觀察描述一只較大的蝗蟲和一只較小的蝗蟲。

3、測量蝗蟲的身體長度。

4、測量蝗蟲的展翅長度。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shù)據(jù)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diào)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四

1、通過果樹開花結果,感知小蝸牛行走緩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

3、體驗小蝸牛給外婆帶來快樂的情感。

1.根據(jù)果樹的生長過程去知道蝸牛行走緩慢的特征。

2.讓幼兒從小知道尊重長輩關愛長輩。

小蝸??赐馄诺木磔S畫小蝸牛圖片

一、激發(fā)興趣

2、小蝸牛要到什么地方去?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變化

1、小蝸牛背了什么?這棵樹長的怎么樣?(這棵樹沒有樹葉,只有樹干和樹枝)它為什么要背著樹呢?那我們繼續(xù)跟著小蝸牛,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3、小蝸牛繼續(xù)往前走,走啊走啊,會發(fā)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剛

才小蝸牛走啊走樹就開花了,現(xiàn)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謝了,結出果子

4、小蝸牛現(xiàn)在到什么地方了?原來小蝸牛要到外婆家呀。這回果樹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樹?原來小蝸牛背了一棵蘋果樹。

5、小蝸牛在路上發(fā)生的事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題目叫《小蝸??赐馄拧贰?/p>

三、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小蝸牛動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學小蝸牛,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外婆家,外婆看見小蝸牛帶來的蘋果樹心里怎么樣?你喜歡小蝸牛嗎?為什么?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那么愛自己的外婆奶奶,他們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了。以后我們?nèi)ネ馄拍棠碳易隹停矌弦恍┒Y物,外婆奶奶肯定很開心。

附:小蝸??赐馄?/p>

小蝸牛想外婆了,他說:“我要去看外婆,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小蝸牛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fā)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走啊,走啊,蘋果樹成熟了,外婆的家到啦!

小蝸牛和外婆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問后可以小結一下。

蝸牛教案設計篇十五

1.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zhuǎn)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

品味詞語,了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變化。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墻錄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引發(fā)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zhì)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聽:院子里,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只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后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導入:打開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么看法?

四、質(zhì)疑:

你有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會轉(zhuǎn)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并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qū)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qū)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qū)分。

熟:與“熱”區(qū)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里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構,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纯丛鯓訉懢o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找關于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diào)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么作者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fā)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牛“膽小”?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偸遣卦趫A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

通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盡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xiàn)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fā)現(xiàn)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膽小。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蝸牛。

出殼前總是藏不肯出來。

出殼探、東張西望、直到、

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膽小鬼。

回殼輕輕、立即。

第三課時。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作者態(tài)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么關系?不寫可以嗎?

4.小結:正因為作者平時善于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于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五、布置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蝸牛。

蝸牛我。

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不耐煩。

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擔心摔壞。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原文網(wǎng)址:/yuwen/?articleid=8045。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7175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